基于链路聚合控制协议的堆叠网络设计与应用
简述链路聚合的工作方式

简述链路聚合的工作方式链路聚合(Link Aggregation)是一种将多条物理链路组合成一条逻辑链路的技术,旨在提高网络带宽和可靠性。
链路聚合技术可以在不改变原有设备和网络拓扑结构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网络性能,降低网络故障率,广泛应用于企业网络和数据中心等领域。
链路聚合的工作方式是通过将多条物理链路绑定成一条逻辑链路,形成一个高带宽、高可靠性的网络连接。
在链路聚合的过程中,需要将多个物理接口绑定成一个聚合组(Port Channel),并为该聚合组分配一个唯一的标识符(Channel ID)。
然后,通过聚合协议(LACP或者PAgP)协调交换机之间的链路聚合,从而实现多条链路的组合。
链路聚合技术可以支持多种链路聚合模式,包括静态链路聚合(Static Link Aggregation)和动态链路聚合(Dynamic Link Aggregation)。
静态链路聚合是在绑定多个物理接口时手动配置聚合组和标识符;动态链路聚合则是通过链路聚合控制协议(LACP 或PAgP)动态地协调交换机之间的链路聚合,自动实现多个物理接口的聚合。
链路聚合技术的工作原理基于负载均衡和链路故障转移。
在负载均衡方面,链路聚合可以将数据流量均匀地分散到多条物理链路上,从而提高网络带宽利用率。
在链路故障转移方面,如果某个物理链路发生故障,链路聚合可以自动将数据流量切换到另外一条正常的物理链路上,从而实现网络的高可用性。
除了提高网络带宽和可靠性,链路聚合还可以简化网络管理和维护。
通过将多个物理链路绑定成一个聚合组,可以简化网络拓扑结构,减少交换机之间的连接数,降低网络故障率。
同时,链路聚合还可以提高网络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支持更多的网络应用和服务。
链路聚合是一种重要的网络技术,可以提高网络带宽和可靠性,简化网络管理和维护,提高网络性能和可用性。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实际网络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链路聚合模式和实现方式,并进行适当的配置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网络性能和效果。
网络初级篇之链路聚合(原理与配置)

⽹络初级篇之链路聚合(原理与配置)⼀、链路聚合的产⽣ 由于在企业⽹络中,核⼼层负责数据的⾼速转发,极其容易引发链路阻塞。
所以在核⼼层部署链路聚合可以整体提升⽹络的数据吞吐量,解决链路拥塞的问题。
⼆、链路聚合的原理与好处 1、什么是链路聚合 链路聚合是把两台设备之间的链路聚集在⼀块,当做⼀条逻辑链路使⽤。
2、链路聚合带来的好处链路聚合可以提⾼链路的带宽。
理论上,通过链路聚合,可使⼀个聚合端⼝的带宽最⼤为所有成员端⼝的带宽总和。
链路聚合可以提⾼⽹络的可靠性。
配置了链路聚合的端⼝,若其中⼀端⼝出现故障,则该成员端⼝的流量就会切换到成员链路中去。
保障了⽹络传输的可靠性。
链路聚合还可以实现流量的负载均衡。
把流量平均分到所有成员链路中去。
使得每个成员链路最低限度的降低产⽣流量阻塞链路的风险三、链路聚合的模式 链路聚合总共有两种模式:⼿动负载均衡模式与LACP(链路聚合控制协议)模式。
1、⼿动负载均衡模式 在此模式下,Eth-Trunk的建⽴,成员接⼝的加⼊由⼿⼯配置。
该模式下的所有活动链路都参与数据的转发,平均分担流量。
如果某条活动链路出现故障,则⾃动在剩余的活动链路中平均分担流量。
适⽤于两直连设备之间,既需要⼤量的带宽,也不⽀持LACP协议时。
可以基于MAC地址与IP地址进⾏负载均衡。
2、LACP(链路聚合控制协议)模式 在此模式下,Eth-Trunk的建⽴,成员接⼝的加⼊由⼿⼯配置。
链路两端的设备会相互发送LACP报⽂,协商聚合参数,从⽽选举出活动链路和⾮活动链路。
活动成员链路(M):⽤于在负载均衡模式中的数据转发。
⾮活动成员链路(N):⽤于冗余备份。
如果⼀条活动成员链路出现故障,⾮活动成员链路中优先级最⾼的将代替出现故障的活动链路。
状态由⾮活动链路变为活动链路。
3、两者的区别 在⼿动负载均衡模式下,所有的端⼝都处于数据转发状态;在LACP模式下,会有⼀些链路充当备份链路。
四、数据流控制 1、在⼀个聚合端⼝中,成员端⼝的所有参数必须⼀致,参数包括:物理⼝数量、传输速率、双⼯模式、流量控制模式。
大作业(网络设计)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设计题目小型网吧局域网设计、中小型企业网设计方案学院专业姓名班级学号指导教师.目录1、局域网概述现状及需求分析(1)小型网吧局域网设计数字信息时代飞速发展,人们对电脑的需求越来越多,对各种软件、游戏、媒体等对网络的要求也非常的高,所以为了满足消费者,网吧必须建立一个以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娱乐、管理平台,将现行以游戏网为主的活动发展到多功能娱乐这个平台上来,但同时,随着网吧的增多,行业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保证良好的网络运行高效性和稳定性 , 网络系统的性能在网吧的建设中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怎样才能保证网络系统 24 小时稳定工作,为用户提供一个舒适、高速、可靠、稳定的网络环境,已成为网吧日益关注的重点。
( 2)中小型企业网设计方案为了能让公司更好的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接轨,更快的获取市场信息及为了让外界了解该本公司的相关信息特组建企业网,以实现对“公司档案管理”、“产品信息”、“供求信息” 等进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使各单位相互间真正做到高效的信息交换、资源的共享,为各单位人员提供准确、可靠、快捷的各种生产数据和信息,充分发挥各单位现有的计算机设备的功能。
为加强各公司内各分区的业务和技术联系,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资源共享,降低运作及管理成本 , 公司有必要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
局域网要求建设基于 TCP/IP 协议和 WWW技术规范的企业内部非公开的信息管理和交换平台,该平台以 WEB为核心,集成 WEB、文件共享、信息资源管理等服务功能,实现公司员工在不同地域对内部网的访问。
2、局域网设计方案一、小型网吧局域网设计拓扑结构设计局域网采用星型网络拓朴结构,星型拓朴结构为现在较为流行的一种网络结构,它是以一台中心处理机(通信设备)为主而构成的网络,其它入网机器仅与该中心处理机之间有直接的物理链路,中心处理机采用分时或轮询的方法为入网机器服务,所有的数据必须经过中心处理机。
简述链路聚合的工作方式

简述链路聚合的工作方式
链路聚合是一种将多个物理网络接口组合成一个逻辑接口的技术。
它
可以提高网络带宽、可靠性和可用性。
在链路聚合中,多个物理接口
被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虚拟接口,这个虚拟接口可以像单个物理接口
一样工作。
链路聚合的工作方式如下:
1. 链路聚合控制协议(LACP):LACP是链路聚合的标准协议之一,
它用于检测和控制链路聚合组中的成员端口。
LACP协议允许设备之间协商使用哪种链路聚合算法,以及如何分配数据流量。
2. 负载均衡:链路聚合可以实现负载均衡,将数据流量分配到不同的
物理端口上,从而提高带宽利用率。
负载均衡算法通常基于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源端口号、目标端口号等因素进行。
3. 高可用性:链路聚合还可以提高网络可靠性和可用性。
当其中一个
物理端口故障时,其他正常工作的端口会自动接管其任务,并继续提
供服务。
4. 灵活性:链路聚合还可以提高网络的灵活性。
当需要增加带宽时,
可以通过增加物理端口来扩展链路聚合组,而不需要改变网络拓扑结构。
总之,链路聚合是一种有效的提高网络带宽、可靠性和可用性的技术。
它通过将多个物理接口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虚拟接口,实现了负载均
衡和故障转移,并且具有灵活性和易于管理的优点。
路由聚合组和链路聚合组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路由聚合组和链路聚合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在网络通信中,路由聚合组和链路聚合组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通过对路由和链路的组合与管理,提供了更高效、可靠和可扩展的网络传输解决方案。
本文将首先对路由聚合组进行介绍,包括定义、原理和作用。
接着,我们将详细说明如何配置路由聚合组,并介绍一些重要的配置要点。
然后,我们将进入链路聚合组的内容,包括定义、原理和作用。
最后,我们将解释链路聚合组的各个方面,并讨论技术应用以及与服务负载均衡(SLB)的集成。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5个章节。
引言部分将简要介绍本文所要讨论的主题和结构。
第二章将详细阐述路由聚合组的概述,包括定义、原理和作用。
第三章将进一步解释如何配置路由聚合组,并介绍一些重要的配置要点。
第四章将转向链路聚合组的内容,包括定义、原理和作用。
第五章将全面解释链路聚合组中的各个方面,并探讨其技术应用以及与服务负载均衡的集成。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向读者介绍路由聚合组和链路聚合组这两个概念,并提供详细的说明和解释。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了解到路由聚合组和链路聚合组在网络通信中的重要性及其作用,理解如何配置和管理这两个组织结构,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技术应用和与服务负载均衡的集成情况。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对路由聚合组和链路聚合组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为其在网络设计和管理中提供指导。
2. 路由聚合组概述2.1 定义路由聚合组是一种网络技术,用于将多个路由器组合成一个逻辑实体,并以单一的路由器身份与其他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通过将多个物理或逻辑接口绑定为一个虚拟接口,路由聚合组提供了更高的带宽和冗余性。
2.2 原理在路由聚合组中,多个物理或逻辑接口被绑定在一起形成一个聚合组。
这些接口可以属于同一台路由器或不同的路由器。
当数据包进入路由器时,它们会被分发到聚合组中的其中一个接口上进行转发。
聚合组中的每个接口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和优先级,用于确定数据包应该从哪个接口进行转发。
lacp链路聚合工作原理

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链路聚合工作原理链路聚合是一种将多个物理链路组合成一个逻辑链路的技术,旨在提高网络带宽、可靠性和负载均衡。
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用于实现链路聚合的协议,它定义了一种机制,使得设备能够自动协商、选择和配置聚合的链路。
LACP链路聚合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LACP协议概述LACP协议是一种基于IEEE 802.1AX标准的链路聚合控制协议。
它负责在设备之间建立、维护和拆除链路聚合组(LAG),并通过协商选择活动链路和非活动链路,以实现负载均衡和故障恢复。
二、LACP协议工作流程系统优先级和接口优先级:在LACP协议中,每个设备都有一个系统优先级和一个或多个接口优先级。
系统优先级用于确定设备在聚合组中的角色,而接口优先级则用于确定接口在聚合组中的优先级。
聚合组形成:当两个设备之间需要建立链路聚合组时,它们会首先通过LACP协议进行协商。
协商过程中,设备会交换自己的系统优先级、接口优先级以及其他相关信息。
活动链路选择:在协商过程中,设备会根据对方的信息以及自己的系统优先级和接口优先级来选择活动链路。
一般情况下,具有更高系统优先级的设备会选择更多的活动链路。
如果系统优先级相同,则会根据接口优先级来选择活动链路。
数据传输:一旦聚合组建立完成,数据就可以通过聚合组进行传输。
此时,LACP协议会负责维护聚合组的状态,并在必要时进行动态调整,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三、LACP模式分类LACP模式链路聚合可以分为手工汇聚、静态汇聚和动态汇聚三种模式。
手工汇聚模式:手工汇聚模式是一种比较简单的链路聚合模式,它不需要设备之间进行协议协商,而是由网络管理员手动配置聚合组。
在这种模式下,管理员可以指定哪些接口需要加入聚合组,以及聚合组的带宽等参数。
手工汇聚模式适用于那些不支持LACP协议的设备或者网络环境。
链路聚合解决网络瓶颈

链路聚合解决网络瓶颈链路聚合解决网络瓶颈网络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它连接着世界各地的人们、机器和信息。
然而,随着网络使用的不断增长,网络瓶颈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在高负载情况下,网络速度变慢,响应时间延迟,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链路聚合作为一种有效的网络优化技术,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链路聚合,顾名思义,是将多个链路捆绑在一起以提供更大带宽和更可靠连接的网络技术。
它可以将多个低带宽的链路聚合成一个高带宽的虚拟链路,从而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和网络性能。
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数据进行分片,然后通过多个链路同时传输,并在接收端重新组装数据。
通过同时利用多个链路进行数据传输,链路聚合可以显著提高网络的传输能力,减少网络瓶颈问题。
链路聚合的核心是聚合算法,它负责将数据分片并分配到各个链路上。
常见的聚合算法有基于流量调整的动态负载均衡算法和基于链路状态的静态负载均衡算法。
动态负载均衡算法根据数据流量的实际情况动态地调整数据的分配,从而使得各个链路的负载尽量均衡。
而静态负载均衡算法则根据链路的状态信息进行分配,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不同的聚合算法适用于不同的网络环境和应用场景,选择适合的算法是实现链路聚合的关键。
链路聚合不仅可以提高网络的传输速度和性能,还可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容错能力。
在传统的单链路网络中,如果链路发生故障,整个网络就会中断。
而链路聚合技术可以利用多个链路同时传输数据,在某个链路故障时,其他链路仍然可以正常工作,从而保证网络的可靠性。
此外,链路聚合还可以提供负载均衡和流量控制功能,使得网络可以更好地适应大规模数据传输和高速网络环境。
然而,链路聚合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链路聚合需要具备高可靠性和低延迟的链路,以保证数据的传输和重组效果。
其次,链路聚合需要适当的网络协议和算法支持,以实现数据的分片、聚合、传输和重组。
此外,链路聚合还需要充分考虑网络中的拓扑结构和通信负载,以避免出现网络拥塞或带宽不平衡的问题。
1、链路聚合和堆叠技术的原理和作用

链路聚合和堆叠技术是网络领域中常用的两种技术,它们在网络通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链路聚合和堆叠技术的原理和作用进行详细的介绍,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些参考。
1. 链路聚合技术的原理和作用链路聚合技术是指将多个物理链路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绑定,形成一个逻辑链路来传输数据的技术。
其原理主要通过数据包的分发算法来实现多个物理链路的负载均衡,以提高网络的带宽和可靠性。
作用:(1)增加带宽:通过链路聚合技术,可以将多个物理链路绑定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链路,从而增加网络的带宽,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2)提高可靠性:链路聚合技术还可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当一个物理链路出现故障时,数据包可以自动切换到其他正常的物理链路上进行传输,从而保证网络的稳定性。
2. 链路堆叠技术的原理和作用链路堆叠技术是指将多个网络设备通过特定的接口进行堆叠连接,形成一个统一的逻辑设备来管理和传输数据的技术。
其原理主要是通过堆叠协议来实现多个设备之间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作用:(1)简化管理:通过链路堆叠技术,可以将多个网络设备进行堆叠连接,形成一个统一的逻辑设备来管理和控制,从而简化网络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2)提高扩展性:链路堆叠技术还可以提高网络的扩展性,当网络需要扩展时,可以通过添加新的设备进行堆叠连接,从而扩展网络的规模和容量。
3. 链路聚合和堆叠技术的结合应用链路聚合和堆叠技术可以结合应用在网络中,通过将多个物理链路进行聚合,然后将多个网络设备进行堆叠连接,形成一个高带宽、高可靠性的网络架构。
结合应用的主要作用:(1)提高带宽:通过链路聚合技术和链路堆叠技术的结合应用,可以实现网络的高带宽传输,从而满足大规模数据传输的需求。
(2)提高可靠性:结合应用还可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当一个物理链路或网络设备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其他正常的链路和设备来保证数据的传输。
总结:链路聚合和堆叠技术作为网络领域中常用的技术,对于提高网络的带宽和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ol. 33, No. 6 航天器环境工程第33卷第6期664 SPACECRAFT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2016年12月基于链路聚合控制协议的堆叠网络设计与应用宁 娟,邱逸昌,邵静怡,刘高同,王 宇(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北京 100094)摘要:文章介绍了国内最大卧式空间环境模拟器KM7A的系统网络架构,在该网络中应用了堆叠网络以及链路聚合控制协议(LACP),通过链路聚合控制协议对所有关键设备进行链路绑定,实现了关键设备和数据链路的冗余,大大缩短了主/备试验网络数据链路的切换时间,避免了单链路失效,提升了数据传输链路的稳定性和故障容错性。
关键词:堆叠网络;链路聚合控制协议;空间环境模拟器中图分类号:TP393.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379(2016)06-0664-04 DOI: 10.3969/j.issn.1673-1379.2016.06.016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stacking network based on LACPNING Juan, QIU Yichang, SHAO Jingyi, LIU Gaotong, WANG Yu(Beijing Institute of Spacecraft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Beijing 100094,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network architecture of KM7A, which is the largest horizontal space environment simulator in China. The stacking network and the LACP (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are applied in this network. All pivotal equipment are channel bonded via the LACP to realize the redundancy of the key equipment and the data channel, to reduce the switching time of the data channel for the active-standby test network, to avoid the single-link failure, and to advance the stability and fault tolerance of the data transmission link.Key words: stacking network; LACP; space environment simulator0 引言KM7A空间环境模拟器是国内最大的卧式空间环境模拟器,在其系统网络设计中采用了链路聚合控制协议,通过堆叠网络的连接方式搭建了一套高稳定性的网络架构[1],对关键节点设备和关键链路进行冗余备份[2]。
该网络架构相对于目前大多空间环境模拟器采用的单线路以太网或者环形以太网的网络架构,具有更高的链路冗余能力[3],在单链路失效时不会影响数据通信,并且增强了设备带宽,提高了数据传输链路的稳定性以及故障容错性。
1 堆叠网络堆叠技术较多应用于以太网交换机的扩展端口,是一种非标准化的技术。
堆叠模式为各厂商制定,各个厂商之间不支持混合堆叠和拓扑结构。
堆叠技术的最大优点就是提供简化的本地管理,即设置1个主设备或逻辑主设备(即交换机优先级),使用专门的连接线,通过专用端口将连接后的多个交换机视为一个逻辑整体来使用和管理[4]。
交换机的堆叠模式主要有菊花链堆叠模式和星形堆叠模式。
菊花链堆叠模式利用专用的堆叠电缆,将多台交换机以环路方式串接成1个交换机堆叠组,如图1所示。
星形堆叠模式要求主交换机有足够的背板带宽,并且有多个堆叠模块,通过高速堆叠电缆将交换机的内部总线连接成为1条高速链路[4],如图2所示。
另外,堆叠网络相对于级联网络的优点是不会产生性能瓶颈,能提供高密度的集中网络端口,堆叠后的设备在网络管理过程中就变成了1个网络设备,只需要赋予1个IP地址,方便设备管理。
———————————————————————— 收稿日期:2016-04-27;修回日期:2016-12-14第6期宁 娟等:基于LACP协议的堆叠网络设计与应用665图1 菊花链堆叠模式Fig. 1 The daisy-chain stacking network图2 星形堆叠模式Fig. 2 The star stacking network2 链路聚合控制协议(LACP)链路聚合控制协议(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LACP)亦称主干(trunking)或捆绑(bonding)技术,是在以太网基础上发展出的一种扩展网络带宽、增强网络稳定性的技术[5]。
链路聚合就是将2个或者更多的数据信道聚合成1个带宽成倍增加的单个信道。
链路聚合一般用来连接1个或多个带宽需求大的设备,例如连接骨干网络的服务器或者服务器群。
聚合在一起的物理链路的条数还可以根据业务的带宽需求来配置。
配置后的逻辑链路的带宽等于被聚合在一起的多条物理链路的带宽之和[6]。
因此链路聚合具有成本低、配置灵活的优点[7],此外,链路聚合还提供了链路冗余备份的功能,聚合后的链路彼此动态备份,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容错能力,只要其中的1条物理链路正常,聚合链路就能工作,还可以实现负载均衡[8]。
3 KM7A空间环境模拟器的网络架构设计KM7A空间环境模拟器的网络采用菊花链堆叠模式,可分为核心层和接入层2层结构[9]。
其中,核心层为2台相同的三层交换机WS-C3750X- 48T-E,由于系统网络不需要进行分布式布置,故对于这种高密度端口需求的单节点架构选择以菊花链方式进行堆叠连接;接入层由若干WS- C2960S-24TS-S和WS-C2960S-24TS-L交换机组成,其中4台WS-C2960S-24TS-L堆叠交换机两两堆叠,每组各2台以菊花链的方式进行堆叠连接,出2根网线连接到三层交换机。
堆叠交换机成本较高,因此只选取关键设备接入堆叠交换机中,其余设备接入另外10余台不带堆叠模块的交换机中进行本机链路聚合,也出2根网线连接到三层交换机,并通过聚合链路与核心交换机相连。
KM7A空间环境模拟器星形网络架构以WS-C3750X-48T-E 三层交换机作为核心交换机,WS-C2960S-24TS-S 和WS-C2960S-24TS-L交换机作为接入交换机,如图3所示。
图3 空间环境模拟器星形网络架构Fig. 3 The framework of star network for spaceenvironmental simulatorKM7A的试验测控系统包括14台电源机柜和2台数据采集机柜。
其中,每台电源机柜有2个WS-C2960S-24TS-S交换机,共计28个交换机;2台数据采集机柜共3个WS-C2960S-24TS-S交换机。
试验测控系统交换机分布拓扑如图4所示。
对机柜里的每个交换机进行链路聚合设置,采用本机聚合[10]方式出2根网线(图4中红线接入1#3750交换机,黑线接入2#3750交换机)连接至三层交换机WS-C3750X-48T-E,在单根网线发生意外掉线的情况时不会对试验造成影响,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
图4 试验测控系统交换机分布拓扑Fig. 4 The switch’s distribution topology for thetest control system666 航天器环境工程第33卷KM7A的设备测控系统包括12台电脑、3台打印机、7台服务器以及硬盘录相机、四级质谱仪等相关设备,通过4台带堆叠模块的WS- C2960S- 24TS-L二级交换机和5台不带堆叠模块的WS- C2960S-24TS-S二级交换机进行级联,连接到WS- C3750X-48T-E三层交换机上。
设备测控系统交换机分布拓扑如图5所示。
其中,每台堆叠交换机只需要1根网线接入其中1台三层交换机,不带堆叠模块的二级交换机通过本机聚合的方式出2根网线(图5中红线接入1#3750交换机,黑线接入2#3750交换机)连接至三层交换机。
图5 设备测控系统交换机分布拓扑Fig. 5 The switch’s distribution topology for theequipment control system4 链路聚合冗余网络测试与应用为了对KM7A空间环境模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可行性进行验证,在整个系统搭建前先进行模拟网络测试,检验整个系统的冗余性。
通过对实物搭建系统的模拟使用,预知项目实施时可能出现的难点,补足规划时遗漏的部分[11]。
本次主要测试KM7A综合网络环境堆叠模式下的聚合链路冗余性,通过模拟通信链路故障来检验堆叠网络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4.1 堆叠模式下聚合链路冗余性测试采用2台WS-C3750X-48T-E、2台WS-C2960S- 24TS-L、堆叠模块、1台双网口计算机及网线若干进行堆叠模式下的聚合链路冗余性测试。
2台WS-C3750X-48T-E利用自带堆叠线缆和带有堆叠模块的2台WS-C2960S-24TS-L分别完成菊花链式堆叠。
从管理逻辑上形成2组设备,分别命名为3750组及2960组,组内组员分别命名为3750A、3750B、2960A、2960B。
在每台物理设备中选取1个物理端口,将3750A的1个端口与3750B的1个端口进行聚合,启用链路聚合控制协议(LACP)。
2960A 的端口与2960B的端口进行聚合,并通过网线将3750组与2960组启用LACP的端口进行连接。
堆叠模式下聚合链路冗余测试系统架构如图6所示。
WS-C3750X-48T-E为三层交换机,对启用LACP 协议的端口组配置IP地址,作为接入PC网关,接入PC通过双链路连接至另一个2960端口组,正常状态下接入交换机常Ping网关,无丢包现象,则完成基本测试环境网络搭建。
图6 堆叠模式下聚合链路冗余测试系统架构Fig. 6 The framework of LACP redundant test based on stacking network交换机设置完成后,通过博通网卡软件对计算机双网口进行设置,合并为Team网络连接,网卡线路速度增倍,由原来单网卡的1Gbit/s变为2Gbit/s。
网络搭建完成后,进行故障测试,拔除3750组与2960组之间的任意1根连线,通过Ping指令,如果数据包丢失数量≤1,则表示测试成功;将测试电脑接入2960组另一物理交换机,重复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