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世界史编纂二题

合集下载

山东省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襄公二十年》记载,卫献公赐卫大夫免余 60 邑,免余不肯接受名分外的私邑,推辞说:“惟卿备百邑,臣六十矣。

下有上禄,乱也,臣弗敢闻。

”这说明A.中央集权春秋时期初步形成B.“礼崩乐坏”成为普遍现象C.等级制度仍有一定的约束力D.战国时期仍以贵族政治为主2. 溢号是皇帝死后按照其生平事迹给予的褒贬称号,“溢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

”溢号早已有之,秦始皇时一度废止,西汉时又恢复,其后历代相沿。

这说明溢号A. 真实反映了君王政治统治B. 是削弱君主专制的主要手段C. 旨在对君主行为加以约束D. 口的是威慑天下并巩固统一3. 在宋朝,李清照、岳飞、陆游、辛弃疾等创作了大量以忧国、爱民、誓死抗金为主题的词作。

从元代以后,曾经难以登大雅之堂的元杂曲、话本、白话小说为代表的市井文化却得到流传,并表现出诸多非议理学的倾向。

上述材料从侧面反映了A. 文学家对社会动乱的感伤情怀B. 理学对宋元社会的影响至深C. 宋元时期兼容开放的学术氛围D. 民族关系成为文学表达的主题4. 下表是关于中国印刷术的相关记述。

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记述出处“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

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唐〕冯宿《全唐文·禁版印时宪书奏》“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众,每岁五驮无余”〔后唐〕冯贽《云仙散录》“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

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民国〕王修《版本述》A.印刷术推动中外思想文化交流B. 政府支持印刷术的技术革新C. 文化传承与创新有赖于印刷术D. 雕版印刷术顺应了社会需求5.元代王祯《农书》记载:“木奴千,无凶年。

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同步练习-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同步练习-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8课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同步练习一、单选题(共15题 )1.图示为近代三角贸易示意图,据图可知三角贸易()A.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B.是工业革命时期资本积累主要方式C.是欧洲资本输出表现D.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2.14、15世纪,非洲东海岸的基卢瓦(位于今坦桑尼亚)居民从印度进口棉纺织品、香水和珍珠,近代考古学家还在此挖掘出大量的中国瓷器。

基卢瓦的商人进口这些商品,将从内陆地区获得的黄金、奴隶和象牙卖出。

这反映出基卢瓦()A.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B.参与印度洋贸易圈的商业活动C.同宋朝政府有着直接贸易往来D.贩卖奴隶到美洲以换取奢侈品3.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

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

这些现象反映出()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B.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C.商品输出成为殖民扩张的手段D.新航路开辟引发商业革命4.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贸易格局的变化。

对此,表述正确的是()A.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B.英国在对华贸易中处于顺差地位C.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5.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

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相关()A.新航路开辟提供了联结通道B.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实现初步工业化C.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7.大帆船贸易是西班牙16世纪中后期开通的在其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的横跨太平洋的贸易,其贸易路线和往来商品见如表。

这一贸易()A.将明清中国卷入资本主义市场B.使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亚洲C.是早期全球贸易体系重要组成D.西班牙垄断了对中国的贸易8.明清之际,中国茶叶在世界茶叶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一种关于世界史观念的历史考察

一种关于世界史观念的历史考察

[收稿日期] 2009-12-02[作者简介] 张文涛,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后。

①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册・序言,吴象婴、梁赤民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

② 郭小凌:《从全球史观及其影响所想到的》,载于沛主编:《全球化与全球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360页。

③ 刘新城:《全球史观与近代早期世界史编纂》,载刘新城主编:《全球史评论》第1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第25页。

一种关于世界史观念的历史考察张文涛(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 100875) [摘要] 世界史观念有怎样的来历?在对思想史材料作历时性梳理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性概括和分析,结果发现,近代以来,世界史观念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到20世纪以前,这个时期的世界史观念是一元的、进步的和乐观主义的,思辨多于分析,并通常带有目的论指向,可称为“哥德巴赫式猜想”式的。

第二阶段是20世纪上半叶,一是分析性的批判,二是思辨性的重建,实质是对普遍史观念所作的反思,可称为“哥白尼式革命”式的。

20世纪下半叶以降为第三阶段,表现为全球史观,可称为“哥伦布式交流”式的。

这三个发展阶段一方面表现了学术研究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理论张力的逐步减弱。

[关键词] 世界史观念;普遍史;全球史 [中图分类号] K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209(2010)022******* 全球史观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历史学家研究思考世界历史时的一种显著趋向。

有学者认为这是一种新方法,这种说法并不恰当。

斯塔夫里阿诺斯说:“研究历史的全球性方法并不是一种新方法。

实际上,它表示启蒙时代的编史传统又得到恢复;在启蒙时代,对世界历史的看法如同当时所要求的那样,是与关于进步的流行观点相适应的。

”①国内也有学者指出,“全球史观是一种借用历史哲学和历史学已有成果的新提法,而不是解释世界历史的新方法,更不是一种博大周密的理论体系。

吉林省四平市“三支一扶”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其它

吉林省四平市“三支一扶”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其它

吉林省四平市“三支一扶”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其它《说明:本卷为历年及近期公务员(国考)考试真题》本卷共150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1. 下列关于人文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开创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的朝代是隋朝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C.提出“中庸”这一中国传统文化最高价值原则的人是孔子D.严复翻译出版的《天演论》所宣传的主要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参考答案】D2. 由于现实存在着外国征收遗产税而中国没有遗产税的情况,结果是我国公民在外国继承遗产需要向该国交纳遗产税,而外国公民在我国继承遗产无需交税,这既悖于国际间的公平原则,又有损于国家税收主权和经济利益,特别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纵深扩展,国际交往和经济贸易日益广泛和频繁,跨国流动的资产量多值高,主体、客体等具有涉外因素的遗产继承将日益增多。

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主要意思的是()。

A.我国公民在外国继承遗产需要向该国交纳遗产税,而外国公民在我国继承遗产无需交税,这有悖于国际间的公平原则B.开征遗产税法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C.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纵深扩展,具有涉外因素的遗产继承将日益增多D.开征遗产税法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参考答案】D3. 下列行为侵犯到他人知识产权的是()。

A.甲模仿某知名作家的写作风格创作小说并以该作家名字公开发表B.甲因无法分辨真假销售某高仿皮包,但未给商标权利人造成损失C.甲开发“A 之C”游戏并公开销售,但“AC”商标的权利人是乙D.甲申请注册“AC 琴行”,“AC”二字与某知名电脑商标完全重合【参考答案】C4. A.华盛顿B.马尼拉C.曼彻斯特D.惠灵顿【参考答案】D5. 丁某与村委会签约承包本村一鱼塘,后丁某搬到镇上居住,遂拟将鱼塘转包给本村经营另一鱼塘的赵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鱼塘转包应经过村委会同意B.丁某拖欠村委会 5 万元,村委会有权收回鱼塘抵顶欠款C.如转包费高于丁某向村委会缴纳的承包金,则超出部分由村委会享有D.如因鱼塘承包经营发生纠纷,丁某既可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直接向法院起诉【参考答案】D6. 下列关于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非选择题十大热考题型含解析

2023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非选择题十大热考题型含解析

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非选择题十大热考题型背景、原因类1.(2021·天津和平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

迄孝武(汉武帝)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圣上喟然而称曰:“朕甚闵(怜悯)焉!”于是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

——[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材料二天一阁为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之所,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

天一阁管理措施严密,自明嘉靖年间建阁至1949年的近四百年间,获准登阁者仅黄宗羲、阮元等 10余人。

清朝阮元曾记载道:“司马(范钦)殁后,封闭甚严,继乃子孙各方相约为例,凡阁厨锁钥,分房掌之。

禁以书下阁梯,非各房子孙齐,不开锁。

”范氏族约甚至规定:“擅将书借出者,罚不与祭三年;因而典鬻者,永摈逐不与祭。

”阮元还指出:“范氏以书为教,自明至今,子孙繁衍,其读书在科目学校者,彬彬然以不与祭为辱。

”——摘编自虞浩旭《阮元与天一阁藏书楼》材料三公共图书馆从 19世纪50年代开始在英国逐步兴起,它的特点是:地方当局征税建馆,免费为公众服务。

公共图书馆集中在工业城镇,而且以工人为重点服务对象。

1753年创建的不列颠博物馆图书馆发展成为国际的学术中心,许多伟人、学者在这里阅览群书,旁征博引,为其思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周楠《欧洲图书馆史研究》(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藏书的主要情况。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析导致上述现象的社会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公共图书馆兴起的原因并简析其影响。

2.(2021·辽宁沈阳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辽宁省地处东北南部,粮食资源丰富,为东北粮油出入的重要门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辽宁省境内的粮食仓储设施先后有常平仓、旗仓、义仓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辽宁粮食产量不断提高,但每年仍需从外省调入粮食以维护粮食市场的稳定。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全国卷新教材)02(全国卷新教材)(原卷版)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全国卷新教材)02(全国卷新教材)(原卷版)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全国卷专用)黄金卷02·全国卷新教材(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西周金文中的“伯”作为称谓,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作为贵族男子的排行,与仲、叔、季经常作为同一家族内部兄弟之间的称呼;二是作为诸侯或采邑主的爵称。

下图是伯由“排行”到“爵称”的大致轨迹。

这一过A.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B.政府重视减轻农民经济负担C.政治斗争加剧农民起义D.土地兼并盛行威胁租庸调制4.宋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变化莫过于改道为路,每一路各设四个监司官,称为帅、漕、宪、仓,分别掌管军政、财赋和刺举、邢狱、常平仓和农田水利等诸多事务。

诸司互不统属、互异互补、互申互察。

这一设置在当时A.推动了刺史制度的形成B.出现了权力失衡的现象C.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D.造成了运行机制的迟缓5.2010年,在湖北省钟祥市梁庄王墓中出土了郑和船队“海外代购”的金锭(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金锭正面錾刻有“永乐十七年四月日西洋等处买到八成色金壹锭伍拾两重”的铭文。

这枚金锭A.是东西方跨大洋贸易的证据B.推动明代海禁政策走向终结C.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崛起D.是明代区域文明互动的产物6.民国七年发表的《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指出:“不到半页,必有发昏做梦的话。

青年子弟读了这种旧文章,觉其句调铿锵,娓娓可诵,不知不觉,便为文中之荒谬道理所征服。

”这主要体现了A.梁启超的维新改良思想B.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思想C.新文化运动抨击旧文学D.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要求7.1960年代,广大内地和边疆省份新建了不同规模的现代工业,在内地形成不少工业中心,内地工业的产值占全国工业产值的比重由1957年的32.15%提高到1965年的35%。

这表明与近代相比,我国A.轻重工业结构日趋合理B.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已经实现C.工业区域布局逐渐改善D.工业技术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8.《汉谟拉比法典》第8条说“自由民窃取牛,或羊,或驴,或猪,或船舶,倘此为神之所有物或宫廷之所有物,则应被科以30倍之罚金,倘此为穆什金努(没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所有,则应科以10倍之罚金;倘窃贼无以为偿,则应处死。

艺术史研究方法

艺术史研究方法

艺术史研究方法之一:文献编纂与作品本体研究文献学家为了回答艺术品的真伪、作者、原作材料、主题、赞助环境及赞助人身份以及其它相关问题,对有关文献作介绍和评估。

在文献收集过程中,常涉及大规模的翻译工作。

1、搜集文字材料例:1、《中世纪与近代艺术历史与艺术技法文献》,包括为艺术是的系统性文献,其中的文献材料有原始论文、有关艺术品的编年史、日记和诗歌。

2、《乌尔班八世治下的艺术工程》,材料来自罗马档案、梵蒂冈教会档案,记录当时官方的艺术委托和项目。

3、《17世纪贝尔巴里尼艺术资料及其清单》,发表家族财产清单,标明了艺术作品的题材、材料、归属、尺寸、状况情况、价格情况、法律事务档案、公正合同、教令、遗嘱、官方报表。

2、搜集描述性图片资料,摄录能永久记录的现场和有价值和纪念性艺术作品例:常有学术性专题图片编纂、专门记录某件或数件作品的图片出版物;彩饰手稿全摹本;另有插图目录、图像辞典、展览图录等学术工具书。

3、对艺术品进行物理性观察研究,通过其材料技法确定作品的作者、时间、地点,甚至研究其风格。

在建筑史的研究中有重要意义。

例:1、法国舒瓦齐根据严格的分类描述来推断各文明典型建筑,将其按建筑材料、建筑方式、结构设计、建筑类型做不同编排。

2、普林斯顿大学的马克用工程学方法研究哥特时期的建筑物,在学者们讨论哥特式扶壁系统和拱顶肋结构架的实用功能、审美功能时,用物理模型、数学建模方式对建筑结构的几何形态和材料表现及反应进行研究。

4、鉴定:辨明作品来源,调查其在何地、何时、由何人制作,处理它的出处、年代、归属、真伪问题。

在鉴定中,要求有客观的证据,在没有文字证据的情况下,则求助于图像学,仍无结论则求助于科学研究其物理特性。

艺术史研究方法之二:艺术的心理学研究包括对传记文本、图像象征性问题和作者创作心理分析等方面的研究。

1、整理艺术家及其助手的传记资料、文章、文献材料,为研究艺术家的创作心理、作品制作过程、视知觉心理学研究提供基本信息和启发。

湖南省衡阳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湖南省衡阳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湖南省衡阳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研究显示,甲骨文已采用以声符注音,配以偏旁的造字法,可能已具备一字一音,句子由一个个单字组合而成的特征。

由此可知,甲骨文( )A.是成熟完备的文字B.得名于其具体用途C.因频繁使用而简化D.是汉字的重要渊源2.秦朝的贵族等级体制沿袭自商鞅变法,分二十级,最高等级的彻侯以一县为食邑,可以在封地内置吏;第十九级的关内侯虽有食邑、封户,却只能“衣租食税”;更低等级的爵位仅享受岁俸,不领有封地和人口。

汉初除增加王爵外,与秦朝大体相同。

秦汉贵族等级体制( )A.束缚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迎合了中央集权的潮流C.弥补了官僚体系的不足D.增进了统治阶级的团结3.隋唐时期的390名宰相中,籍贯可考的有348名,其中304人为北方人,约占87%;仅籍贯位于今陕西省内的就有86人,约占宰相总人数的22%。

有助于解释该现象的是,隋唐时期( )A.宰相数量大为增加B.文化中心位于关中C.门阀士族仍有影响D.南北经济水平悬殊4.朱熹曾令弟子半日读书,半日静坐,并将静坐视为求学必备的基本功夫。

王阳明的弟子及再传弟子们更是将其转向心学的过程,演绎为一个“龙场开悟”的故事。

这表明,宋明理学( )A.注重道德修养B.吸纳佛教观念C.强调反躬自省D.崇尚格物致知5.现存的绝大多数祠堂类建筑都是明清两代建成的,其分布特征被人戏称为“南方祠堂遍地,北方所剩无几”。

乾隆时,有大臣上奏称,造祠之风“闽中、江西、湖南”尤盛。

明清时期的祠堂建设( )A.证明了宗法制度的存续B.可研究农村的经济形态C.深刻改变基层治理模式D.受到了建筑材料的束缚6.图1、图2分别为清军入关前流传的《蒙古游牧图》(局部)和清末编绘的《蒙古游牧图》(局部)。

前者大体以蒙古包(毡房)的朝向定位上下左右,后者则严格按照经纬度定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史学与其他学科关系”,李泰棻认为:“史 者,合一切科学而自为一科者也”,而“社会学、政治 学、地理学、年代学最为重要者也”。“社会兴于下, 政治达于上。社会为其因,政治为其果。因果相成, 历史乃出。”[11]章其谓认为“:惟地理学、年代学为最 要。二者实为历史之双目,缺一不可也。”曹剑光认 为:“历史与其他科学是互相依赖,互相关联的。历 史的能够进步也是靠着与其他各种科学的互相发 明。……历史须有优美的文学做他的工具,人生的 哲学做他的引证。”[12]王桐龄认为“:历史者,合道德 宗教法律政治文学美学风俗习惯等组织而成。各种 学术之基础也。”“说者谓历史为文科大学之一门。 对于各种科学,无十分关系。非也。历史为各种科学 之基础,故教授商业必兼授商业史。教授工业,必兼 授工业史。推之农林医药美术音乐等无不皆然。”[13] 综合以上诸家的见解,对于史学与其他学科关系这 一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认识:第一,史学的发展离 不开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史学研究的顺利发展, 离不开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第二,学者们重 视那些与史学有密切关系的学科,如年代学、地理 学、社会学、政治学,这些学科与历史学有着密切的 关系,尤其是年代学、地理学,是开展历史研究所必 不可少的。
一、世界史编纂与史学理论 20 世纪上半期的世界史编纂,有一个突出的 特点,就是在这些世界史著述中非常重视史学理论 的论述。当时许多世界史著作的绪论(序论)、导论、 导言部分,实际上就是一部简缩版的“历史研究 法”,是有关史学理论的论述。这些论述主要集中在 “史之定义”、“史之目的”、“历史之范围”、“历史之 种类”、 “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方面。其中又以 “史之定义”、“史之目的”和“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 系”三个部分的论述最为集中。 关于“史之定义”的探讨,曹剑光认为“历史是 叙述人类社会过去更继活动的史实,使吾人知其沿 革变迁、因果相承的关系,然后可以应付现在与推 测将来,而为吾人所必需的一种学识。”[1]李翥仪、梁 柏年认为“:历史者,进化之义也。……故历史为文 化之起源,而考鉴历史学,即为社会启文明之钥。”[2] 傅岳棻认为: “历史者,考究人类社会进化阶级及法 则也。”[3]章其谓认为:“史学之定义,……盖有钻研 探究之意,是则历史者,所以记诸国民,由初民而成 社会,由往古以至来今其兴隆发达之由,而可供探 证也。”[4]李泰棻认为:“进化状如螺旋,往而不返者 也,进而无极者也,凡学之属于此类者,谓之历史 学。故历史者,研究进化之现象者也。”[5]殷祖英认 为:“历史是,记述人类社会更继活动之迹象,而明 其因果之关系的一种科学。”[6] 唐幼峰认为:“历史 者,考究复杂的人类社会之生活发展的过程上所表 现之诸种事象,及此等事象之因果关系,以供现代 人类社会之发展所利用之科学也。”[7]张锦光认为史 之定义有广狭之分,广义的是指“研究一切事物的 进化”,狭义的“是指研究人类社会的进化”[8]。周传
儒认为“:历史是研究人类过去事实的科学。……历 史是人类活动成绩的总和。”综上,可以看出,大多 数学者认为历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进化及其 因果关系的科学。据此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认 识:第一,这些对于历史学性质的见解,很大程度上 是受到进化史观影响;第二,由于不是专书、专文的 论述,这些对历史学的性质的论述没有系统地展 开,显得浅尝辄止,不够深刻。
关于“史之目的”的探讨,周传儒认为:“有人说 研究历史,可以从过去事实里,得到一种教训。这种 话,我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赞成。因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事情 先后在两个地方发生的。历史的目的,就是在明白 现在。一个人要明白自己某时的状况,全靠过去的 思想和经验来帮助说明。历史就是个人记忆的推 广,所以要明白一国家一社会的现在状况,非把他 们过去的历史,彻底研究不可。假如我们有一种十 分完备的历史知识,我们对于世界就有十分彻底的 了解,而对于人世的痛苦,和补救的方法,可以有十 分的洞察。”[9]不难看出,周传儒认为研究历史的目 的就是通过对过去历史进程的了解,达到“明白现 在”的目的。同时,周传儒对历史的鉴戒作用持排斥 态度。李泰棻认为:“史之目的,可分四种。曰明变, 即知古今政治社会变迁之大概,如渔猎时代,渐进 为畜牧;再进为农业,工业,电气诸时代。酋长时代, 渐变为专制;再进而为贵族制、立宪制、民主制诸时 代。史之第一要务,乃在说明其沿革异同,此第一步 也。曰探原,非特说明其沿革异同,尤须考究其所 以。曰求例,即就以往之史实,而求一公理公例以示 人。曰知来,来何以知?必究既往,而史尚矣。有史 即有公理公例,有公理公例即可知将来。”“此第四
- 29 -
步,亦即史之真正目的也。”[10]李泰棻认为研究历史 的目的有四个层次、四个步骤:“明变”、“探原”、“求 例”、 “知来”。“明变”即明了古今社会之变迁;“探 原”即探究此变迁之原因;“求例”即通过探究历史 发展、社会变迁之因果联系,进而得出历史发展的 规律; “知来”即依据历史发展规律展望历史发展的 未来。与周传儒将“明白现在”作为历史研究之目的 相比,李泰棻将“知来”作为历史研究的最终目的, 显然更为具有科学性,并且论述比较充分,逻辑性 较强。
摘 要:世界史成为一级学科后,加强对世界史学科发展史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世界史编纂是世界 史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 20 世纪上半叶,是中国的世界史编纂的萌芽与草创时期,这一时期的世界史编纂 经历了从国别史、地区史到世界通史层层深入的演进过程,世界史编纂中注重对史学理论的阐发与介绍。
关键词:世界史编纂;史学理论;概念辨析 中图分类号:K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5-0029-03
第 33 卷 第 5 期 2012 年 5 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oc.Sci)
Vol. 33 No.5 May 2012
20 世纪上半叶中国的世界史编纂二题
杨俊光
(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史学研究所, 北京 1008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