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半年选修课20世纪世界史答案

合集下载

2017九全·练习精编答案(杨柳)

2017九全·练习精编答案(杨柳)

九全《历史(lìshǐ)与社会·思想品德》练习(liànxí)精编参考答案(《历史(lìshǐ)与社会》九上)第一(dìyī)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shìjiè)与中国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框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第二框第一次世界大战■本框中考知识梳理一、1.A奥匈帝国、B德国、C意大利。

D法国、E英国、F俄国。

2.欧洲。

二、1.①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②重新瓜分殖民地;③军国主义;④萨拉热窝。

2.1914、1918。

3.同盟国、协约国。

4.是非正义的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

5.坦克、大炮、飞艇、飞机、毒气弹等。

6.欧洲、西线、东线、南线。

7.①1914,马恩河,B,英法。

②1916,凡尔登,D,绞肉机。

8.同盟国集团。

■练习精编1.D,2.C,3.B,4.D,5.D,6.C,7.B,8.A。

9.(1)图一反映的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也是大战爆发的直接原因。

(2分)(2)是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

(2分)(3)德国工业产量排在第二位,超过了英国(英国为第三位),(1分)但是德国的殖民地面积却排在第四位,远远少于英国(英国为第一位),德国特别渴望重新瓜分世界。

(1分)由此可见,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分)(4)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一场人类的浩劫。

(2分,只要写出结论即可)第三框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本框中考知识梳理一、1.如何建立世界新秩序。

2.1919,凡尔赛宫。

3.战胜国。

美、英、法、意、日。

美、法、英。

4.世界规模。

5.是一次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6.德国,中国山东。

7.凡尔赛和约。

8.日本。

二、1.凡尔赛和约。

2.①欧洲、西亚、非洲;②欧洲;③波兰;④经济。

长久的和平。

■练习精编1.B,2.B,变式:D,3.C,4.D,5.D,变式:D,6.C,7.A,8.D。

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八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练习含解析

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八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练习含解析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八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考点78 20世纪的战争 3颗星1到5题考点79 20世纪的和平 2颗星6到7题本试卷共七个主观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1.【来源】【百强校】2017届宁夏区六盘山高级中学高三上期末避免战争,捍卫和平,是人类不懈的追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西斯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这不是说要消灭德国、意大利、日本的所有居民,但是确是要消灭这些国家里的基于征服和奴役其他人民的哲学思想。

——富兰克林·罗斯福于1943年初卡萨布拉卡会议材料二战后初年,许多德国人认为自己只是“受害者”。

……(1963年)在奥斯维辛审判前后长达20个月的时间内,媒体对审判过程做详尽深入的报道和评论。

德国知识精英也抓住机会在媒体上发声,引发了60年代中期对纳粹历史认识的大辩论。

……1970年总理勃兰特在犹太人纪念碑前做出了举世闻名的谢罪之举……各个领域对纳粹制度的产生及其根源不断地进行再认识与自我解剖,自觉地将反思历史作为政治及道德义务,并将其制度化、法制化。

考点7 8 中难(1)依据材料一,概述富兰克林·罗斯福对法西斯轴心国处理的基本态度。

(2分)考点7 8 中难(2)据材料二归纳战后德国对二战认罪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并指出这种变化带给我们的历史启示。

(13分)2.【来源】【百强校】2017届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三上期末材料二战期间,大约有百万非洲人被征伍,非洲人民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从战争中受到很大的教育和锻炼。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50年代中期,是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第一阶段。

在这一阶段,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首先在北非展开,然后蔓延到撒哈拉以南非洲。

埃及人民1952年革命和1956年反对英、法、以色列武装侵略的胜利,1954年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的开始,摩洛哥、苏丹的独立,是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第一个高潮的主要标志。

这一阶段的后期,即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了历史性的亚非会议。

本科世界现代史试题答案

本科世界现代史试题答案

本科世界现代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时间是哪一年?A. 1899年B. 1914年C. 1918年D. 1939年答案:B2. 下列哪位领导人是苏联的创始人?A. 拿破仑B. 列宁C. 斯大林D. 罗斯福答案:B3. 20世纪30年代,导致全球经济大萧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A. 股市崩盘B. 银行危机C. 国际贸易战D. 所有以上原因答案:D4.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日期是?A. 1941年5月7日B. 1941年12月7日C. 1942年5月7日D. 1942年12月7日答案:B5. 冷战期间,美苏两大阵营的对峙被称为什么?A. 热战B. 冷战C. 经济战D. 信息战答案:B二、填空题1. 1917年俄国发生了两次重要的革命,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二月革命、十月革命2. 1945年,美国在日本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分别投在了______和______。

答案:广岛、长崎3. 被称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者是______。

答案:周恩来4. 20世纪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的领袖是______。

答案:马丁·路德·金5. 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时期的结束,苏联的最后一个领导人是______。

答案:戈尔巴乔夫三、简答题1. 请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影响。

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主要包括民族主义的兴起、帝国主义的竞争、军备竞赛以及复杂的同盟体系等。

其影响包括导致了1500万人的死亡,多个帝国的崩溃,以及国际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

战后签订的凡尔赛条约对德国施加了严厉的惩罚,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2. 描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答案:罗斯福新政是在1933年至1938年间,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实施的一系列经济和社会改革措施。

主要内容包括:实施公共工程计划以提供就业机会、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农业调整法稳定农产品价格、以及金融改革等。

2017新课标全国I卷文综历史试题和答案解析

2017新课标全国I卷文综历史试题和答案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25.表1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据此可知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26.表2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

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

这一举措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

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鼓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30.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

高二历史练习册答案 (3)

高二历史练习册答案 (3)

高二历史练习册答案第一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时期1. 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结果两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两场战争,它们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变革。

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种族主义和民族主义:纳粹德国的崛起和日本对亚洲国家的侵略都是由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思想驱动的。

2.资源争夺和经济问题:两次世界大战的背后都有着资源争夺和经济问题。

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欧洲列强争夺非洲和亚洲的殖民地资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而发动战争。

3.国际关系紧张:国际关系的紧张局势也是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之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各国的同盟系统造成了一种相互猜忌的国际氛围。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冷战也导致了国际局势的紧张。

两次世界大战的结果也是非常显著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多个帝国的解体,新的国家如苏联、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崛起。

然而,23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给全球带来了更大的破坏和伤害。

战后,二战结束后,全球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联合国的建立:为了防止未来的战争,联合国作为一种国际组织成立,致力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2.冷战的爆发:冷战是指美国和苏联这两个意识形态上相对立的超级大国之间的紧张对抗。

这场持续几十年的对抗影响了全球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格局。

3.欧洲一体化:为了减少未来欧洲战争的可能性,并促进经济合作,欧洲国家开始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最终导致了欧盟的形成。

2. 冷战时期的主要事件和影响冷战是指1945年至1991年间,美国和苏联之间形成的一种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紧张对抗关系。

冷战时期的主要事件和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塞尔维亚危机(1948年):此事件导致了第一个东西方冷战结盟体系的建立,即俄罗斯的东方集团和美国的西方集团。

2.韩战(1950年-1953年):韩战是冷战时期的一场重要冲突,它加剧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紧张对抗。

2017年全国卷1(历史)含答案

2017年全国卷1(历史)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全国Ⅰ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A】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2.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据此可知【C】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3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C】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4.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B】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5.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

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

这一举措【A】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6.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 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四课时作业:第5课 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四课时作业:第5课   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

第5课 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2004年6月,联合国大会宣布将2005年定为世界物理年,希望各国的学术团体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增进公众对物理学的理解。

选择这个年份主要的依据是A.1665年牛顿科学生涯的黄金岁月 B.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C.1945年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长崎 D.1955年爱因斯坦逝世2、普朗克,1918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德国科学界领袖,1913年曾亲赴瑞士,礼聘尚是一介书生的爱因斯坦,并称其为“当代哥白尼”。

爱因斯坦因此对普朗克执弟子礼。

纳粹横行期间,普朗克与大多数德国知识分子一样,对纳粹暴行或支持或沉默。

对此,爱因斯坦表示永不原谅,从此再未与普朗克进行联系。

这是因为爱因斯坦()A.成就远远超过普朗克 B.坚持“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C.已移居美国,联系不便 D.科学研究繁忙,无暇顾及3、爱因斯坦曾评价甘地说:“后代的子孙将无法相信,世界上曾经活生生的出现过这样的人物。

”爱因斯坦如此评价甘地是因为他()①多次组织群众性非暴力不合作运动②被尊称为圣雄,国父③领导印度人民为实现祖国独立解放奋斗④创立的非暴力理论成为宝贵的思想财富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4、2013年,朝鲜政府又成功地进行了地下核试验,世界核武器的最初研发者()A.一生不崇拜偶像 B.喜欢别人把自己当偶像崇拜C.一生对荣誉看得很重 D.1955年4月在柏林去世5、下列关于爱因斯坦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出生于德国犹太人家庭②1905年,提出狭义相对论学说③“一战”期间参与发起成立反战团体④“二战”期间在德国开展反战活动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6、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是人类认识自然过程的一次质的飞跃。

下列哪些技术成就不是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完成的()A.原子能发电站 B.氢弹C.原子弹 D.地震的预测7、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与牛顿力学体系之间的关系,比较准确的说法是()A.前者否定了后者 B.前者概括了后者C.前者继承了后者 D.前者推翻了后者8、下列有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力学与牛顿力学关系的表述,比较准确的是()A.前者否定后者 B.前者概括后者C.前者解释后者 D.前者融化后者9、下列关于爱因斯坦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于美国,在中学阶段就自修理论物理学B.他的狭义相对论的成果主要是在大学研究出来的C.他毕生爱好音乐D.他逝世后人们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仪式10、爱因斯坦在为英国一刊物撰稿时写道:“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则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教学案: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4课 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教学案: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4课 含答案

第4课维护和平的尝试[目标导航]1。

国际联盟的活动及评价(重点)。

2.苏俄的和平外交活动。

3。

了解《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的内容及评价(难点)。

一、国际联盟的活动及其评价1.性质:国际联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战胜国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2.活动(1)成立之初:国联成立的最初几年,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在它的组织下,1924年缔结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议定书即《日内瓦议定书》。

国际联盟中的卫生、劳工、交通运输、处理国际难民等机构或组织,为促进各国的交往和联系做了大量工作。

(2)20世纪30年代:由英法控制的国联,对日本、意大利、德国的侵略扩张,持姑息、纵容的态度.3.评价(1)历史地位:它是一战后由战胜国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2)积极作用①盟约体现的基本宗旨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②在恢复战后欧洲经济、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3)消极方面:并没有给世界带来持久和平。

[思维点拨]1.国联成立后面临的任务有两个:一是维护世界和平、制止侵略,二是处理世界范围内的卫生、经济、社会等问题。

2.国联符合世界人民要求和平的历史潮流,是近代以来解决国际争端方式的伟大改革。

不过它是英、法等少数大国控制的维持霸权的工具,不可能真正起到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

二、苏俄的和平外交1.外交政策(1)提出《和平法令》.(2)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2.外交活动(1)1922年苏俄代表团出席了在意大利热那亚举行的国际经济会议,初步打破了苏俄建国以来的孤立境地.(2)同年,苏德签订《拉巴洛条约》。

3.历史作用:打破了西方国家孤立苏俄的企图,实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和平共处。

[归纳总结]从国际关系理论的角度看,国联是理想主义理论的第一次实践,是集体安全思想的第一次尝试;从国际组织发展史上看,国联不仅是对历史上国际组织发展成果的继承,更是一次创新,同时也为联合国的建立打下了重要的基础,是国际组织发展史上的一个丰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学习课程的基本态度1复旦大学校训出自()。

A、《孟子》B、《庄子》C、《老子》D、《论语》答案:D2学习方法要注重的“三基本”不包括()。

A、基本理论B、基本素质C、基本知识D、基本技能答案:B3影响学习的三大要素不包括()。

A、捷径B、智力C、态度D、方法答案:A4《大众哲学》的作者是()。

A、郭沫若B、李嘉诚C、艾思奇D、马克思答案:C5法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共有21本。

()答案:×1.2-学习课程的基本方法1下面关于“株式会社”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是股份公司B、来源于中文C、是一家休闲会所D、是一家福利机构答案:A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提出者是下面哪一位:()A、孙中山B、左宗棠C、李鸿章D、张之洞答案:D3下面哪一项不是外来语:()A、德莫克拉西赛恩斯B、可口可乐C、老子D、奔驰答案:C4《菊花与刀》一书是作者采用推理的方式来完成的。

()答案:×1.3-学习课程需要的基本技能1“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属于下面哪一种世界史观:()A、进步史观B、唯物史观C、堕落史观D、循环史观答案:B2下面哪一项是希腊语“Historia”的含义:()A、研究技能和通过研究获得的技能。

B、研究历史和通过研究获得的技能。

C、研究知识和通过研究获得的知识。

D、研究历史和通过研究获得的理论。

答案:C3“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是下面哪一位的观点:()A、罗素B、马克思C、康德D、克罗齐答案:D4《叙述的复兴》的作者是下面哪一个国家的:()A、法国B、英国C、德国D、美国答案:B5历史有两种划分方法:线和面。

()答案:√1.4-学习课程需要的基本知识1《白银资本》的作者是下面哪一位:()A、列宁B、贡德弗兰克C、斯宾格勒D、恩格斯答案:B2哥伦布于下面哪一年发现新大陆:()A、1495年B、1494年C、1493年D、1492年答案:D3基督教的历史观属于“堕落史观”。

()答案:×4卡夫丁大峡谷指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2.1-地缘政治与朝鲜主权变迁1下面哪一项不是“地缘政治学”的要素:()A、民族劣根性B、地缘政治因素C、历史原因D、国际政治原因答案:A2“地缘政治学”理论不包括下面哪一项:()A、国家有机体论B、大陆腹地理论C、海权论D、以上都不是答案:D3《开罗宣言》发表于下面哪一年:()A、1923年B、1933年C、1943年D、1953年答案:C4美国于1948年5月在广岛扔下原子弹。

()答案:×5下面哪一国学者于1901年首次使用了“地缘政治学”这一名称:()A、瑞士B、瑞典C、奥地利D、德国答案:B2.2-南北朝鲜分裂1东方冷战是以下面哪一个事件为开端的:()A、柏林危机B、朝鲜战争C、芬兰战争D、日俄战争答案:B2日本与韩国于1964年建立外交关系。

()答案:√3下面哪一个企业不是韩国的:()A、三星B、SKC、现代D、联想答案:D4朝鲜战争爆发于下面哪一时间:()A、1950年6月25日B、1951年6月25日C、1952年6月25日D、1953年6月25日答案:A5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晚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

()答案:×2.3-现代朝鲜半岛与东北亚格局1珍宝岛事件发生于1969年3月。

()答案:√2金日成刚接任朝鲜政权时向美国提出的三个要求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帮助朝鲜政权平稳过渡B、提供经济援助C、从韩国撤军D、从中国撤军答案:D3朝韩双方于下面哪一年决定举行最高级会晤:()A、1994年B、1995年C、1996年D、1997年答案:A3.1-巴勒斯坦地区的民族演变1下面哪一项是“锡安主义”的中文意思:()A、犹太现代主义B、犹太复国主义C、犹太古典主义D、神国复辟主义答案:B2希伯来王国于公元前928年分裂为几个王国:()A、5.0B、4.0C、3.0D、2.0答案:D3下面哪一项是“耶路撒冷”的意思:()A、和平之城B、战争之地C、宗教之都D、花开之时答案:A4下面哪一项是“犹太人”的意思:()A、王的继承人B、王国的移民C、聪明的王子D、精明的商人答案:B5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西岸。

()答案:×3.2-阿以冲突的历史1第四次中东战争发生于1973年。

()答案:√2“巴以和平协议”签字仪式是在下面哪一地举行的:()A、中国中南海B、俄罗斯克林姆林宫C、美国白宫D、以上都不对答案:C3下面哪一本著作正式拉开了犹太复国主义的帷幕:()A、《彼得大帝》B、《犹太复国主义纲领》C、《自由主义》D、《自我解放》答案:D4“贝尔福宣言”发表于下面哪一年:()A、1917年B、1919年C、1920年D、1921年答案:A5第一次犹太复国主义者大会在下面哪一国举行:()A、瑞典B、瑞士C、挪威D、芬兰答案:B4.1-巴尔干地区政权的演变1下面哪一项不是欧洲的三大半岛之一:()A、比利牛斯半岛B、亚平宁半岛C、巴尔干半岛D、朝鲜半岛答案:D2下面哪一项是“巴尔干”的含义:()A、高出盆地的地区B、高出平原的地区C、高出丘陵的地区D、高出高原的地区答案:B3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发生于1912年至1913年。

()答案:√4有关巴尔干范围的三种说法,不包括下面哪一项:()A、东亚说B、核心说C、东南欧说D、六国说答案:A5南斯拉夫于下面哪一年获得解放:()A、1942年5月B、1943年5月C、1945年5月D、1946年5月答案:C4.2-二战后的巴尔干地区1波黑的主要民族不包括下面哪一项:()A、穆斯林族B、塞尔维亚族C、克罗地亚族D、大和族答案:D2南斯拉夫联邦由下面哪两个地方构成:()A、塞尔维亚;黑山B、塞尔维亚;白山C、拉脱维亚;黑山D、拉脱维亚;白山答案:A3科索沃于下面哪一年宣布独立:()A、1998年B、2004年C、2008年D、2012年答案:C4塞尔维亚是属于科索沃的一个自治省。

()答案:×5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主要的三个民族不包括:()A、阿尔巴尼亚族B、穆斯林族C、赛尔维亚族D、克罗帝亚族答案:A5.1-印巴冲突1下面哪一位被称为印度的“国父”:()A、列宁B、马克思C、希特勒D、甘地答案:D2巴基斯坦民族主义共和国于1956年成立,真纳的建国理想终于得到实现。

()答案:×3甘地主义强调的四项原则不包括下面哪一项:()A、合作原则B、战争原则C、道德原则D、平等原则答案:B4民族主义的宗教政治哲学是甘地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

()答案:√5下面哪一位被称为巴基斯坦的“国父”:()A、默罕默德·阿里·真纳B、甘地C、斯大林D、马克思答案:A6.1-20世纪上半叶美国的变革1“完善‘希尔曼法’,限制垄断资本主义”是下面哪一位美国总统上任后采取的政策:()A、罗斯福B、里根C、林肯D、克林顿答案:A2了解历史的几个层面不包括下面哪一项:()A、历史过程B、文明过程C、文化运动D、领袖精神答案:D3《工业区位论》的作者是德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韦伯。

()答案:√4美国于下面哪一年通过了“联邦储备法”:()A、1893年B、1903年C、1913年D、1923年答案:C5下面哪一项是罗斯福改革的意义:()A、禁止贪污B、发挥政府智能C、形成垄断D、以上都是答案:B6.2-20世纪下半叶美国的变革1美国“新左派运动”的两大主题是下面哪一项:()A、民主自由反对越战B、种族平等反对越战C、发展科技反对越战D、民主自由发展科技答案:B2《社会契约论》的作者是下面哪一位:()A、马克思B、卢梭C、孟德斯鸠D、柏拉图答案:B3下面关于杰斐逊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美国第三任总统B、强调农本主义C、著名政治家D、强调扩大联邦政府权力答案:D4下面哪一项是美国宪法的两个特点:()A、稳固性;适应性B、稳固性;文明性C、国际性;适应性D、文明性;适应性答案:A5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著有《通论》。

()答案:√6.3-美国的内政与外交1下面哪一项是美国内政外交的基本特征:()A、民主和独裁B、平等和科技C、自由和平等D、民主和专制答案:D2下面哪一位美国总统因“水门事件”被弹劾下台:()A、华盛顿B、尼克松C、克林顿D、林肯答案:B3单边主义是以下面哪一位提出并坚持的“门罗主义”为代表的:()A、林肯总统B、尼克松总统C、杜鲁门总统D、门罗总统答案:D4美国的两党制出现于下面哪一时期:()A、19世纪30年代B、19世纪60年代C、20世纪30年代D、20世纪60年代答案:A5美国的共和制民主是以代议制为基础的间接民主。

()答案:√6.4-美国的种族政策1下面哪一位是“美国民权运动之母”?()A、撒切尔夫人B、海伦·凯勒C、安东尼D、罗莎·帕克斯答案:D2下面哪一位是美国首位黑人总统:()A、华盛顿B、奥巴马C、杰斐逊答案:B3美国移民的第一阶段的时间是自英国向北美移民至19世纪初。

()答案:×7.1-苏联的建立过程1日本海海战又叫对俄海战。

()答案:×2俄国的“二月革命”发生于下面哪一年:()A、1915年B、1916年C、1917年D、1918年答案:C3下面哪一项宣布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A、《战争法令》B、《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C、《和平法令》D、《土地法令》答案:B4下面哪一位被称为俄国“红军之父”:()A、托洛茨基B、列宁C、斯大林D、赫尔岑答案:A5俄国1905年到1907年的革命的起因是日俄战争的失败。

()答案:√7.2-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及基本特征1下面哪一位提出了“工农联盟论”:()A、赫尔岑B、车尔尼雪夫斯基C、季诺维也夫D、布哈林2孟什维克对社会主义在俄国的传播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答案:√3俄罗斯的“鼎形文明”不包括下面哪一项:()A、东正教B、斯拉夫精神C、农村公社D、以上都不是答案:D4“一国社会主义论”是下面哪一位提出的:()A、斯大林B、毛泽东C、列宁D、布哈林答案:A7.3-对斯大林模式的批判1下面哪一项是斯大林建立集权专制的重要举措:()A、大合作B、人民公社C、大阴谋D、大清洗答案:D2苏共二十大召开于下面哪一年:()A、1956年B、1957年C、1958年D、1959年答案:A3“秘密报告”,即《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是谁的作品:()A、斯大林B、勃列日涅夫C、契尔年科D、赫鲁晓夫答案:D4下面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A、否定“个人崇拜”B、降低了人民生活C、平反了大量冤假错案D、以上都不对答案:B5小说《解冻》的作者是苏联的苏伦堡。

()答案:√7.4-苏联末期改革与苏联解体1戈尔巴乔夫“改革政策”的失败是苏联解体的唯一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