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精品

周王室贵族 召姜尚 封国
周公长子 伯禽封国
目的:巩固统治 理由:伯禽是王 族,姜尚是功臣。 先代贵族也可以 受封。
假如你是姜尚或伯禽,你接受了周王的分封, 那么你要为周王尽哪些义务?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 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 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 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 之。
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 家政治结构;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 力的高度集中。
商王武丁早期征讨方国的卜辞(龟腹甲)
山东临淄 齐国古城
山东曲阜 鲁国古城
齐国和鲁国是姜尚和周公长子伯禽接
受周王分封而建,周王分封的目的是 什么?他们受封的理由是什么?
②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商朝 ①社会状况
甲骨文——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青铜器 “人牲” ②政治特点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
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突出表现:凡事 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
西周的建立
3、西周
在“家天下”的社会,随着疆域不断扩大 ,如果你是天子,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巩 固广阔的疆土?
合作学习
①什么是分封制,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
②如果我是周王,我该怎样进行分封 呢?分给哪些人?分封者的获得的好处 (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是什么?
③分封制的作用有哪些?
④分封制有哪些不足?
三、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分封制
1、含义:又称封邦建国,周天子把一定 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 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扩大 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奴隶制统治
明清
前476年
前475年 前221年 220年 589年 907年 1368年 1840年
1、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地方——分封制: (2)目的:巩固西周统治。 (3)内容:①对象(分给谁):同姓子弟、先代贵族和功臣
【对点图文解读
分封制的对象及布局 】 【信息解读】 解读一:在富庶地区大部分 是姬姓贵族,在偏远和贫脊 地区往往是异姓贵族。从布 局上看,王族占据战略要地, 是分封的主体,直观地反映 了“拱卫王室”的分封意图。 同姓与异姓诸侯的封国交错 在一起,用同姓诸侯来控制 异姓诸侯,以此达到巩固西 周的统治。
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辽夏金元,明清王朝完。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1.王位世袭制:
禹建立夏朝,启即禹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对后世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
“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之形,
可能表示
A.青铜兵器
B.铁制农具
C.祖先牌位
象宫室屋宇 D.皇帝宝座
答案:C
〖知识点解读〗 “宗”,是一个会意字, 从宀示,示指神祇,宀指房屋,即在室内 对祖先进行祭祀。同祖曰“宗”,“法”即行为规范。一般意义上的“宗法”意为宗 族法规。宗族内部,权位继承关系到宗族的生存与稳定,是宗族内部最大的法规, 所以宗法制主要是指宗族内部权位的继承制度。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 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
B.①②④
答案:C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试题解析〗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根据“同姓不婚”,鲁国是姬姓封国,晋
两正燕国确两③④不;国封封宋可可国国国通以权义婚不通力务,是婚可姬,::知姓可定在①封知期封正国④朝国确正,贡内;确晋、享。燕宋国两提有是国供世姬可军袭姓以赋统封通和治国婚力权,,役可因。知此。③晋正燕确两;国不秦可国以不通是婚姬,姓可封知国②,不秦
专题一 中国的早期政治制度

专题一中国的早期政治制度难点l 如何理解宗法制西周宗法制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用来规定宗族内部嫡庶系统的制度。
同学们备考复习时要特别理解什么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下大宗和小宗之间的关系。
图示解说重点剖析(1)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的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就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
所谓“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就是所谓的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位尊,而且只有一个,这样确定继承人,就杜绝了众子对宗子地位的争夺,从而保证了宗族内部的稳定。
(2)如何理解宗法制下嫡长子和其余诸子之间的关系宗法制的主要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嫡长子继承制和其余诸子分封制。
周天子由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的大宗。
其余诸子称为“别子”,被分封为诸侯。
诸侯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则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诸侯的其余诸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宗法制从表面上看是以血缘为主,但实质上是要通过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确定财产、权位的继承或分配。
所以宗法制既是贵族间解决财产、权位继承或分配的一种制度,也是团结同姓贵族、加强王室和封国关系的手段,它巧妙地将政权和族权结合起来,成为巩固分封制和加强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工具。
【例1】中国古籍中有些人名,如:刘敬先、殷孝祖(《宋书》),杨延宗(《新唐书》),汤显祖(《明史》)等,这一现象主要受下列哪一因素的影响A.程朱理学 B.宗法制度 C.王位世袭制 D.礼乐制度解析:认祖归宗、光宗耀祖体现了尊重祖先、重血缘关系,而宗法制是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的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
故本题答案为B。
【例2】《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士以其子弟为仆隶),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按等级递减)。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

1、禅让制——王位世袭制 2、内外服制度——封邦建国 3、宗法制、礼乐制度
古代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
禹陵 (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东南郊会稽山麓)
禹
二里头夏朝宫殿基址
二里头夏朝宫殿复原图 (正面俯视)
在今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面积3.75平方公里。1959年开始发掘。遗址 中,现已发现建筑基址多座。其中一座基址中心建筑为面阔八间、进深三 间的大型宫殿。同时,遗址中出土有制陶、铸铜、制骨、制石的手工作坊 和一些陶器、铜器等。其年代晚于河南龙山文化而早于商代二里岗文化; 经碳 —14 法测定,遗址年代约当公元前 1900—前 1600 年,与文献中所记夏 朝时间相符。学术界普遍认为二里头遗址的文化属于夏文化。
记日食卜骨
商卜狩猎的牛胛骨
占卜>弥漫着神权色彩
卜辞记载战争的史实相当多,卜问 内容包括战事的时间、地点、将领、吉 凶祸福等。 此甲骨记载有二类不同的内容。一 段为殷(商)王将征伐,卜问哪位将领 合适。另外一段记录殷王牙齿有病,卜 问是否来自祖先作祟,能否痊愈。 商人祭祀的对象包括祖先与自然 神(天帝、日、风、雨、社、山、 川),尤以祖先的祭祀最为频繁。祭 祀时多用牛、羊、猪、犬为牺牲,卜 问祭祀祖先要用五牛或是三牛。图中 甲骨上刻有二段卜辞。
墓内的编钟(湖北曾侯乙墓出土)
礼乐制度
据《周礼》记载,衮服是西周统治 阶级的最高一级礼服
西周一般贵族服饰
解析与探究
材料一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 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左传· 桓公二年》
材料二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 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贵族统治。
早期中国政治制度以贵族统治为基础,贵族是社会的统治者。
贵族享有特权和权力,他们拥有土地和人口,掌握最高决策权,通过世袭方式传承政治地位。
第二,封建制度。
早期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形式是封建制度,国家以封邑的形式赐给贵族,贵族对封地进行管理,享受封地收入,并向国家上贡。
封建制度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三,君主专制。
早期中国政治制度以君主专制为核心,贵族统治者拥有最高权威和最高行政权力,他们是国家的最高领导者。
君主专制制度下,君主拥有绝对的决策权,国家权力高度集中,政府官僚机构直属君主。
第四,宗法制度。
早期中国政治制度中宗法制度是一个重要特点。
宗法制度强调家庭和社会的血缘关系和地位等级,通过家族制度来确立权威和社会秩序。
家族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家族关系在政治上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第五,礼乐制度。
早期中国政治制度中,礼乐制度是基本的文化制度。
礼乐制度是以礼教和音乐为核心,通过严格的礼节和音乐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和思想,维护社会秩序。
礼乐制度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人们的行为规范和社会秩序维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早期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贵族统治、封建制度、君主专制、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
这些特点在早期中国社会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政治格局,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制度

一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轻巧识记 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可归纳为“一、二、三、三” 一个目标:实现国家政治现代化。 两个纲领性文件:《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三次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和中共八大。 三大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a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制度
• 考试说明: • 新政协的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 人民政府委员会( )
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 ②具有新民 主主义政权性质 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 ④ 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1.(2015·江苏南通、扬州、淮安、泰州三模·8) “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 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 而且能够讲它所要讲的话……我们今后应当在工 人阶级领导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 主义经济,并从而改造民族资产阶级本身。” 材料中的这次“会议”( )
• 要点一
• 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新中国初期的三大政治 制度
• [史料研读] • 主题 现代中国的民主制度的确立及特征
史料一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 制政治、近代以来①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 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 • • • •
•
•
•
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的形成条件和发展 形成条件:(1)生产工具改进(铁犁牛耕) (2)技术进步 (3)水利设施逐渐完善 发展:(1)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 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 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 清是深入发展期。 (2)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铁犁牛 耕技术出现于春秋战国,在汉代得到改进和推广。隋唐时期,随着 江东犁的出现,得到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 (3)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西周时期,实行了垄作法,西汉时实行代田 法。还采用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方式,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稻 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为了提高土地生产率,人们通 过提高耕作技术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充分发挥土地潜力,在北方 形成耕耙耱技术,南方形成耕耙耖技术。 (4)改变农业环境,提高土地生产率。中国古代重视农田灌溉,从古 至今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改善了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完全 取决于天气的好坏。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三者的关系
西周统治
血缘纽带(里 分封制 宗法制 ) 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表)
礼乐制度
礼乐文明 礼乐文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明特征, 通过制礼作乐,利用“礼”教与“乐”教, 形成一套完善的礼乐制度,维护封建等级 秩序。对后来历代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 响。
天子
《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说:“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 不以长。”
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封制是宗法 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周天子世代以嫡长子世袭相传, 其他诸子由周天子分封到各地,成为一方的诸侯。在各诸 侯领地内,除诸侯由嫡长子继承外,还再分封其余各子为 卿大夫,卿大夫再依次分封。如此层层分封,形成了森严 的等级制度。可见,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是分 封制的核心和纽带。 表里关系:分封制是表,反映的是政治上的隶属关系(上下 级关系);宗法制是里,反映的是宗族中的父系血缘关系 (大小宗关系) 演进:分封制始于西周初年,瓦解于春秋。但封建社会许多 朝代实行过分封制,典型的如西汉初、明初。宗法制源于 原始社会末期的父权家长制,延及整个封建社会。
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外 在体现,二者互为表里,互相依存
二、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血缘政治) 3、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典型例题
1、中国古代讲究“同性不婚”。已知春秋时期秦晋两国 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 不可通婚。结合所学知识,能够判断① 晋国是姬姓国家 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 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 秦燕两国 可以通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4.《全球通史》中提到“随着经济商品化……富有的商 人获得了大笔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 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派人直接向 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这说明此时的中国 A.分封制被严重破坏 B.开始实行分封制 C.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D.土地仍归贵族所有
A
5、春秋时期士人曹刿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之说, 战国时期的策士冯谖寄食于贵族孟尝君门下, 为发泄心 中的不满弹铗而歌“长铗归来兮,食无鱼”,孟子则把“ 七十者可以食肉”视为惠民德政。这表明当时 A.儒家学派规劝贵族实践仁政思想 B.分封制强化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 C.士阶层不被各诸侯国统治者重用 D.经济落后滞缓了分封制度的瓦解
考点: 1、分封制和宗法制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重点: 分封制和宗法制
考点知识整理
一、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 1、分封制
(1)分封的目的
(2)内容 分封制 (3)分封的主要诸侯国 (4)作用
(1)分封的目的 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2)内容
①周王把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子弟、功臣、先代贵族,让 他们建立诸侯国 ②诸侯王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③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
• (一)夏朝的政治制度
• (二)商朝的政治制度
• (三)周朝的政治制度
(一)夏朝的政治制度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 子,……是谓大同。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 各子其子,货力为已。 ——《礼记· 礼运》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周天子是全国最高主宰
天子统治天下, 管辖王畿。 公
天子
侯
伯
B.“封略之内,何非君土? 管辖国邑 诸侯 食土之毛,谁非君臣”— —诸侯国在封地内拥有最 管辖食邑 ﹝卿﹞大夫 高权力
子
男
周 代 分 封 制 度
服务,食禄
得田而耕, 缴税、服役
士
庶民
奴隶
• 2、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 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 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 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 •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 A. ① ② ③ ④ B. ① ② ③ • C. ② ③ ④ D. ② ③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
关系: 1、互为表里;
2、宗法制是分 封制的基础, 分封制是宗法 制在政治上的 表现。
3、礼乐制度
等级 乐队 乐舞
周天子
诸 侯
四面
三面(缺北面)
八佾
六佾
卿大夫
士
二面(缺北和东)
一面(只有南面)
四佾
二佾
实质:维护等级差别的工具。
“ 礼 不 下 庶 人 , 刑 不 上 大 夫 ”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 四个儿女: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 大夫人所生,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 —大夫人所生。 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 的。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 当然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 让须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 父王一定会挑我的。
渭水
→制度创新,加强管理。 淮河
蔡
管 洛邑
周族势力的扩张
1、分封制
⑸评价 ②扩大了疆域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③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④诸侯国独立性强,诸侯争霸,天子……
“封建亲戚、 巩固西周统治 ⑴目的: 以藩屏周” 课本P6资料卡片: 昔武王克商 „„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⑵对象: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 ⑶分封的内容: 居五十三人。 土地和人民 ——《荀子.儒效》 ⑷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世袭统治权 思维点击:西周分封的主体是谁? 朝贡、军赋、力役等 分封内容是什么? ①制度创新, 稳定统治秩序,巩固了统治。 受封者的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专题一
中国早期 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
(公元前221年— —1912年)
(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221年)
夏、商、周
(奴隶社会)
秦
清朝
(封建社会)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程标准要求:
•1、了解分封制与宗法制基本内容 •2、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3 、通过宗法制度相关内容的学习,体会
D
• 6、西周时期规定用鼎制度为“天子九鼎, 诸侯七鼎,大夫五鼎”。这反映了当时社 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 ( ) • A.血缘与政治结合 • B.社会等级严格 • C.中央集权加强 • D.青铜制造业发达
B
6、《诗经》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关于周人的“维新”,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 • ①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 • ②实行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 ③确立了尊卑分明的礼制 • ④创立了王位世袭制 • A.①② B.③④ •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小结1:中国早期有哪些主要政治制度? 夏:始创王位世袭制,“家天下”局面
商:宗法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权和王权结合。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小结2:早期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课本P4
延伸
王位世袭制 从夏产生,1912年清朝结束 分封制 宗法制 商开始,西周末瓦解,秦废除。
夏朝开始,延续至今,仍有所体现。
• 1、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 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 • A.周王 • B.鲁国国君 • C.卿大夫 B • D.士
C
材料一:(西周)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 参考答案 : 侯朝于天子,日述职。 ……不朝,则贬其爵; (l)诸侯要按期朝觐述职,违者要受处罚。 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周王和诸侯之间是一种君臣关系,诸侯必须服 ——摘自《孟子》 从周王的命令。 材料二:春秋之世,鲁之朝(周)王者 (2)春秋时期,王权衰弱,周王不再受诸侯 二, ……而如齐至十有一,如晋至二十。 尊重。 ——摘自(清)顾栋高《春秋大事表》 请回答: (l)材料一中,西周对诸侯做出了什么规定? 周王和诸侯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2)材料二揭示了什么重大问题?
武王伐纣
周武王姬发
周族先世本居于岐山下的周原 周文王時期 讨论:西周的建立,周武王面临一
燕 周武王(姬发)灭殷时 个难题:领土空前扩大,当时交通极不 周人势力范围扩张至 方便,信息不灵 ……黃河下游和淮河流域 假如你是周武王, 周公(姬旦)东征后
殷 如何才能有效地统治刚刚征服的领土和 齐 霍 卫 黃河中游 晋 黃河下游 抵挡边境少数民族的骚扰? 魯
思考: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你的依据是什么 呢
2.宗法制
目的: 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的地位,(解决 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土地继承上的矛 盾),保证王权稳定。
(1)概念: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国家政
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课本P6) 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而为一,宗法 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 。
D
5.“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 不使大夫疑焉,立适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 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 无等则朝堂乱。” 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 承制的目的是„„„„„„„„„„„( )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C.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 序
请回答: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哪些新变化?
⑴“家天下”代替“公天下”; ⑵王位世袭制(传子)代替了禅让制(传贤)
问题探究:
有人说,世袭制是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 承,体现出的是独裁,禅让制是选贤任能, 体现的是民主,因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 历史的倒退。你是否认同此观点?
评价:历史的进步。
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私有 制发展的结果,阶级对立的产物。
当今社会现象:
1.“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的祭祖与修家谱等现 象; 2.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 3.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
积极:注重家庭建设,尊老爱幼,利于家庭及 社会和谐;认祖归宗的思想,易形成强大的民 族凝聚力。
消极:突出家庭、家族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 系,人为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 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民主和法制相悖。
(5)影响:
(1)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2)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3)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4)对中国的社会结构、日常生活和观念产 生重大影响。
延伸:时至今日,宗法制已消亡,但中国传统 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请你结合当 今的社会现象,分析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根据示意图你能归纳宗法制的特点吗?
①谁有继承权? ②谁是大宗?谁是小宗? ③大宗和小宗之间的 关系?
“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
⑵内容(特点):
①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②嫡长子继承制; ③形成严密的等级; ④大、小宗具有相对性,是隶属关系。 ⑶核心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⑷实质:是维护等级秩序和贵族统治的 工具。
(二)商朝的政治制度
卜 用 辞甲 的殷 骨 龟商 文 甲时 卜 。期 占 材料: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思考: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商代政治制度的 特点。
⑴所学知识:实行宗法制 ⑵材料:王权与神权的结合
(三)西周的政治制度
• 1.分封制
• 2.宗法制
• 3.礼乐制度
1.分封制
武王伐纣和西周建立(前1046年)
C
3.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这里“封建”是 指„„„„„„„„„„„„( ) A.分封诸侯国 B.进行封建改革 A C.实行宗法制 D.封建制度
4.西周实行分封制主要是为了( )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势力 C.团结同姓诸侯,排斥异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