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语文14册谁勇敢
小学语文-小学语文六年级阅读——勇敢的卫士

小学语文-小学语文六年级阅读——勇敢的卫士少先队员种的小树苗,已经长大成树。
它们手拉手,肩并肩,挺威风地站在田野上,组成一道防风林,日夜为庄稼站岗放哨,微风吹过,树叶沙沙响,像对庄稼说:“你们快快长吧,我们保证做你们忠诚的卫士!”有一天,狂风呼叫着跑过来要吹过田野去毁坏庄稼防风林挽(wǎn)起手臂用身体挡住狂风狂风发怒了凶狠地说快闪开要不我就把你们连根拔掉说着,它带着黄沙和石子,向防风林猛扑过来。
防风林团结一心,打败了狂风一次次进攻。
虽然有些枝叶被狂风吹落了,但整个防风林仍然生气勃勃。
狂风不甘失败,叫暴雨来帮忙。
暴雨带着洪水朝防风林冲过来,想把泥土冲走,让树木和庄稼淹死。
对暴雨这一手,防风林早有准备。
它们从小就把树根深深扎进土地,伸向四面八方,像钢筋一样,把泥土锁住。
任凭暴雨多厉害,也没法把泥土冲走。
后来,暴雨又去请旱魔王帮忙,想把庄稼渴死。
可它没想到,每一棵树都像一部抽水机。
树木用根去吸收地下水,再通过树叶蒸发出来,空气仍然是湿润的。
敌人的阴谋全部失败了,你看,庄稼不是已经成熟了吗?微风中,饱满的麦穗正摇晃着脑袋,激动地说:“感谢你们,勇敢的卫士!”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毁坏——()凶狠——()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失败——()成熟——()3、给第二自然段没加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4、用“”在原文中画一个比喻句。
用“——”画出一个反问句,并改写成陈述句。
5、用()在原文上括出前后照应的句子。
6、短文写了防风林与、、展开斗争。
7、读了短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7、勇敢的少年

5.有感情地朗读第3-5自然段。
6.师语:结果怎样?(汉斯平安地回来了,而且救回的那位留下的人竟是汉斯的哥哥。)
7.想像一下,当他们见到自己的母亲时,母亲会怎么做?会说什么?
三.将母亲阻拦汉斯出海的过程改写成对话,并演一演,深化主体。
2.有感情地朗读第1、2自然段。
3.教师导读: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们冒着生命危险援救遇险的船只,第一次救援顺利地完成了,可是还有一个人正等待第二次救援。这时,人们的心情“刚才还欢欣鼓舞的人们,顿时又陷入不安之中,才落下的心,又悬到了嗓子眼儿。”救援队长开始组织另一支自愿救援队。这支队伍与上一支有什么不同?(这支是自愿的,临时组织的,而上一支是早已组织好的。)
(他的母亲抓住他的胳膊,用颤抖的声音说:“汉斯,你不要去……”因为他的父亲死于海难,哥哥出海没有消息,母亲不希望他也出事。)
3.他又是怎么说服母亲的?(出示汉斯对母亲说的话。)妈妈,
我必须去。您想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让别人去吧’,那情况将会怎样呢?您就让我去吧,这是我的义务。只要有人需要援助,我们就得竭尽全力帮助他。”
学生改写→尝试演练→集体评价
四.本课总结。
教师导: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通过汗斯
与母亲的
对话使学
生理解汉
的勇敢斯
结合学生自
读情况的反
馈,适当地
启发,引导
学生体会汉
斯的勇敢。
板书
设计:
27勇敢的少年
救援
汉斯遇险的人
(自告奋勇) 勇敢、帮助别人
教学
反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课后习题答案及题目

1-8单元需要背诵的内容及课后题梳理《1观潮》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观潮》一课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2 走月亮》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
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1、“走月亮”的意思是在月夜里散步,本文通过描述“我”和阿妈在秋天的夜晚走月亮的情景,表达了“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以及走月亮时的喜悦、幸福之情。
2、“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四次,在表达情感上,这句话反复出现,抒发了“我”和阿妈走月亮时无比幸福和喜悦的心情。
在文章结构上,这句话作为文章线索,起到了串联全文的作用。
《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作者:安徒生1、课文说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却长得很好,为什么?这是针对课文的部分内容提的。
虽然环境很差,但是这粒豌豆的态度积极向上,它努力生长,所以长得很好。
2、母亲为什么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呢?这是针对课文的部分内容提出的。
因为小女孩身体不好,无法像普通孩子那样去户外欣赏美景,而窗边的这株豌豆苗对小女孩来说就如同一个小花园,给她带来了欢乐与生机。
3、掉进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吗?这是针对全文提出的。
小学一年级语文《勇敢的孩子》优秀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勇敢的孩子》优秀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勇敢的孩子》优秀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勇敢的孩子》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语文《勇敢的孩子》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复习字词、巩固练习。
会用“勇敢”说一句话。
2、总结全文,通过导行使学生知道在生活中要做一个胆大、勇敢的孩子。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生字词语(1)卡片认读生字词梧。
(2)比一比,再组词。
完()院()听()诉()(3)做《课堂作业本)第3题,读读写写。
(二)总结课文,深化导行(1)指名朗读课文。
(2)齐读课文。
(3)妈妈为什么说南南真勇敢?(4)还有哪些行为也是勇敢的表现?你能举个例子来说吗?(5)讨论课后练习第3题,说说图上画着什么?他们勇敢吗?为什么?用“勇敢”说一句话。
(6)指导《课堂作业本》第7题。
①仔细观察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②这位解放军叔叔勇敢吗?③用“勇敢”说一句话。
(7)你是否是一位勇敢的孩子?请小朋友看课后练习第4题“你能做到吗?”能做到的打钩,井说说你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做到勇敢和不胆小的?(三)看图编故事要求:看图用自己的话,加上自己的想像。
(1)自由说。
(2)指名说。
(3)同桌互说。
(4)指名说,同时进行想象表演(一人扮南南,一人扮妈妈)。
(四)作业(1)完成《课堂作业》第6题:读写句子。
(2)听写本课生字。
小学一年级语文《勇敢的孩子》优秀教案2教学要求:通过描写晚上南南一个人在家里,不怕黑影和响声的事情,赞扬了南南勇敢的精神,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遇事沉着、冷静,并勇敢大胆地处理生活中困难问题的品质和能力。
理解、巩固本课生词:勇敢、南、呢、院子、响、告诉让学生根据课文情景联系实际生活,想象与课文中场景相符的情景,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小朋友们,在上新课之前,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
语文A版《勇敢的少年》教学设计

语文A版《勇敢的少年》教学设计语文A版《英勇的少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的英勇,进而受到思想训练。
2、借助工具书,联系课文语境学会生字新词:危在旦夕、忧心忡忡、自告奋勇、憔悴、义务、义无反顾、翘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描写汉斯英勇的语句,母亲阻挡以及海上危急的语句,体会汉斯的英勇。
一、谈话设疑导入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老师给大家带来的一篇文章《英勇的少年》,这英勇的少年是谁?他做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把课文自由轻声地朗读一遍,边读边思,用两三句话回答。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老师巡察同学读书状况,指导认读难读的生字词语。
2、相互沟通课文大意。
三、抓住重点,品析体会。
1、设疑激趣:汉斯自告奋勇地参与海上救援工作,你们觉得他应当去吗?他可以不去吗?(让同学发表各自的观点)2、默读思索:觉得他应当去的理由是什么?可以不去的理由又有哪些呢?请同学边读边思索,画出有关的句子。
3、相互沟通对话,诵读想象,体会“英勇”。
*明白为什么要自告奋勇去救援的缘由,初步体会汉斯剧烈的责任心、人道主义精神。
(1)认为汉斯应当去的同学发表以下你们的看法。
(2)指名回答,并读出课文相关的语句。
出示内容“看着母亲憔悴的面容我们就得竭尽全力关心他”(出示卡片,理解“憔悴”)(3)能用“之所以是由于”这个句式说说汉斯主动参与救援工作的缘由吗?(板书)(4)初步理解“义务”的意思。
(5)描述过渡:是呀,在汉斯心中“只要就得”所以汉斯特别坚决地对妈妈说引读汉斯说的话。
*理解汉斯前去救援受到的阻力及将面临的危急。
(6)汉斯可以不去吗?指名说,指名读。
汉斯才十六岁,还只是个孩子。
;海面上的环境非常恶劣;他是母亲唯一的依靠。
*通过“可以不去”但是“应当去”的对比学习,体会汉斯的“英勇”。
语文A版《英勇的少年》教学设计(7 )体会汉斯面对母亲的请求,心里虽然很难受,但是还是下定打算,履行义务。
最新语文A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勇敢的少年》教案第一课时 (1)(精品)

《勇敢的少年》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了解参加救援的危险。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了解参加救援的危险。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预习课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勇敢永远是懦弱的死敌,她是对那些为了正义和良知而临危不惧的人们的赞美和褒奖。
下面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勇敢的少年。
2.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讲授新课(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教师板书课题,指导读题目。
(1)这个题目应抓住什么词语来的?(勇敢)(2)“勇敢”一词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喜爱、赞叹)(3)有感情地朗读课题,读出作者的喜爱和赞叹。
2.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教师归纳。
(1)这位少年是谁?(2)作者为什么说他勇敢?3.教师导入:是啊,老师也很想指导什么样的少年竟让作者如此的喜爱和赞叹,那我们现在就一起去读课文吧。
引导学生质疑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二)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自读,初步感知汉斯的勇敢。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2.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1)勇敢的少年指谁?(2)他做了什么事情,让人称赞他勇敢?充分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尊重他们的个性化阅读、理解,培养他们独立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集体反馈,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
(1)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指名读一读,教师强调要点。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大家一起读一读。
(3)开火车检查个别学生认读的情况。
(4)要求学生找出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自由地读一读,在读句子中巩固生字新词的认读。
2.检查课文读通的情况。
(1)请各小组的组长反馈课文的读通情况,对于各小组存在的朗读难点进行指导。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4 普罗米修斯 (教案)202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4 普罗米修斯(教案)2021教学内容《普罗米修斯》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4课,是一篇古希腊神话故事。
故事讲述了普罗米修斯为了给人类带来火种,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火种,并与宙斯进行了一场智慧与勇气的较量。
课文描绘了普罗米修斯的聪明、勇敢和献身精神,赞扬了人类对光明和文明的渴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古希腊神话故事,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信息整合和概括。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普罗米修斯的勇敢、智慧和献身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珍惜光明和文明,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培养学生热爱神话故事,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神话故事背景,把握普罗米修斯的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对课文情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 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信息整合和概括。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
(2)板书课题,简介《普罗米修斯》的故事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画出不懂的生字、新词。
(2)学生互相交流,解决生字、新词问题。
3.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2)讨论普罗米修斯的人物形象,分析其勇敢、智慧和献身精神。
4. 小组合作(1)分组讨论,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信息整合和概括。
(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强调普罗米修斯的勇敢、智慧和献身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浙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勇敢的孩子》教案

浙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勇敢的孩子》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为学习浙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课文《勇敢的孩子》,帮助学生了解勇敢的含义,提高学生的勇气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勇敢面对挑战和困难的能力,同时,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能正确理解课文《勇敢的孩子》的含义和主旨,逐渐形成对勇敢的认识。
•学生能表达自己勇敢的行为,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气。
•培养学生勇敢面对挑战和困难的精神和能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课文《勇敢的孩子》。
•教案PPT。
•黑板、粉笔、纸张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给学生展示一些勇敢的图片或视频,并问学生勇敢的含义是什么。
2.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如果有学生提出了好的答案,可以奖励这位学生一张小卡片。
步骤二:阅读课文1.教师先播放一遍录音,学生跟读录音。
2.根据学生的理解提示,教师问学生: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勇敢的人有哪些品质?哪个是最重要的品质?3.再次让学生朗读课文。
步骤三:课文理解1.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进行课文的深度理解。
2.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些问题,让学生看完课文后,根据问题回答。
–你认为勇敢的孩子是什么样的?–文中提到了哪些勇敢的行为?–勇敢的人有哪些品质?–勇敢是什么?它又是如何帮助人们的?–……步骤四:小组讨论老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5-6人,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讨论自己经历的勇敢经历,并进行组内分享。
步骤五:总结1.教师与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2.教师强调勇敢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不要退缩,要勇敢面对。
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己思考,总结并记录下“勇敢”的含义和自己的勇敢经历。
课堂作业1.回家后,每个学生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自己最勇敢的事情。
2.每个学生在小卡片上写下自己关于勇敢的看法。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已经了解勇敢的含义以及勇敢的相关品质,学生已经能够表达自己勇敢的行为,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提高了学生勇敢面对挑战和困难的精神和能力,同时,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谁勇敢(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联系课文内容,明白小明和小勇在马蜂窝事件中的做法,理解词语“满不在乎”的意思,简单了解“捅马蜂窝”在生活中的引申义。
2.能从小明、小勇的态度、做法中归纳总结出“勇敢”的真正含义。
3.在生活中学做一个明辨是非、见义勇为的勇敢的孩子。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词语
一根竹竿捅一个马蜂窝摇头蜇人满不在乎掉下来四处乱飞丢下竹竿一群马蜂拉到身后拾起一根树枝拼命赶半边脸
2.一个马蜂窝一群马蜂一根竹竿一根树枝半边脸有什么发现?这些加点的词我们叫它量词,量词乱搭配会闹笑话。
二、传授
(一)讲解第一段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一找,文中是谁要捅马蜂窝?
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出示句子:小明见树上有个马蜂窝,就找来一根竹竿要捅它。
小明要捅马蜂窝,其他人同意吗?
小明听到小勇这么说,他又是怎么做得呢,请生读第一自然段。
小明听取小勇的意见了吗?他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小明满不在乎地使劲一捅,马蜂窝掉下来了,马蜂四处乱飞。
什么叫做满不在乎?小明当时会怎么想呢?
这句话说还有哪个词也写出了小明的满不在乎?引导读好这句话:
正因为小明满不在乎,所以他拿起竹竿使劲一捅,这下糟了——
3.见马蜂成群结队地朝着自己扑来,满不在乎的小明可着急了——引读句子(二)讲解第二段
1.大家都想赶紧躲过这些可怕的马蜂,可是小光同学个子小,跑得慢,眼看一群马蜂扑过来了性命攸关,小光吓得大哭起来。
在这危急的时刻,谁站出来帮助他的呢?
请同学自己读第二自然段小勇是怎么做的?比较句子
马蜂被小勇赶跑了,但小勇也光荣负伤了,小勇的半边脸——(三)讲解第三自然段,总结中心
这件事被大家知道了,大家都说——出示第三自然段。
小明敢捅马蜂窝,但谁也——
同学们你们认为小勇和小明谁勇敢呢?为什么?
是非分明,见义勇为的行为才叫真正的勇敢;而冒冒失失捅马蜂窝的行为绝不是勇敢,在生活中,我们会把像小明这种冒冒失失做坏事的行为叫做捅马蜂窝。
希望同学们能像小勇一样是非分明,见义勇为,做一个勇敢的孩子,千万不要像小明一样乱捅马蜂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