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教案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1数据的收集整理|青岛版(五四学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1数据的收集整理|青岛版(五四学制)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1 数据的收集整理|青岛版(五四学制)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这是我们二年级下册数学课程的一部分,教材的章节是数据的收集整理,这是青岛版五四学制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在课堂上学习如何收集数据,如何整理数据,以及如何通过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我们将使用各种方法来收集数据,包括问卷调查、观察和实验。

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图表来整理和展示数据,包括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能够选择合适的图表来展示数据,并且能够通过数据得出一些基本的结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如何选择合适的图表来展示数据,以及如何通过数据得出结论。

教学重点是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以及图表的绘制和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这节课,我已经准备了一些问卷调查表,一些图表的模板,以及一些彩色的笔和纸。

学生们需要带好自己的笔记本和铅笔。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使用黑板和一些彩色的粉笔来绘制图表和解释数据。

我会尽量让板书清晰明了,让学生们能够容易地理解和跟随。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你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然后用图表的方式展示出来,并得出一些结论。

作业答案:这个话题可以是任何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比如最喜欢的运动、最喜欢吃的东西等等。

学生需要设计问卷调查表,收集数据,然后用图表的方式展示出来,通过数据得出一些结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以及图表的绘制和解释。

如果时间允许,我也会给学生一些拓展延伸的任务,让他们更深入地学习和研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如何选择合适的图表来展示数据,以及如何通过数据得出结论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难点。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可能对图表的类型和用途感到困惑,因此,我需要提供一个清晰的指导,帮助他们理解不同类型的图表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图表来展示数据。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 数数和读数丨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  数数和读数丨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 数数和读数丨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数字0-10的意义,学会正确数数和读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世界的欲望。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数字0-10的认识,包括数字的读写、顺序、大小比较以及数字与物体数量的对应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读写数字0-10。

2. 理解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难点1. 数字0的意义及其在数学中的应用。

2. 数字与物体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数字卡片0-10。

2. 实物模型,如小球、玩具车等。

3. 电子白板或磁性黑板。

4. 学生操作材料,如计数器、数字拼图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引入数字的概念。

2. 新授:展示数字卡片,教授每个数字的正确读写方法。

通过游戏,让学生理解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使用计数器和数字拼图进行实践活动,加深对数字的理解。

4. 总结与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通过练习题进行巩固。

板书设计1. 数数和读数2. 内容:- 数字0-10的读写方法。

- 数字顺序和大小关系。

- 数字与物体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数数和读数》练习册的相关题目。

2. 实践作业:家长协助,让孩子在家找一些物品进行数数练习。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学生对数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针对学生的问题,及时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数数和读数技能。

---本教案按照标题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划,确保内容丰富、用词严谨,并注意了段落之间的衔接流畅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板书设计和作业设计紧扣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

课后反思环节则强调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调整,确保教学效果。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 神奇的数字黑洞丨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 神奇的数字黑洞丨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 神奇的数字黑洞丨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数字黑洞的概念和特征;
2.能够使用数字黑洞加减法求解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数字黑洞的概念和特征;
2.数字黑洞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
1.认识数字黑洞,理解数字黑洞的特征;
2.熟练掌握数字黑洞加减法的求解方法。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数字黑洞示意图;
2.学生准备笔、纸。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
教师出示数字黑洞示意图,问学生是否知道数字黑洞是什么,如何识别数字黑洞。

2. 概念解释
教师简单解释数字黑洞是一个由四个数字组成的算式,这四个数字中有两个数字相加等于第三个数字,再将结果减去另外一个数字,最终的结果始终是一个相同的数字。

例如,数字黑洞“6 8 2 4”可以组成算式“6 + 2 = 8,8 - 4 = 4”;同样,“3 6 9 0”也可以组成数字黑洞,“3 + 6 = 9,9 + 0 = 9”。

3. 识别数字黑洞
教师让学生自己尝试找出一些数字黑洞,并询问学生如何识别数字黑洞,并对学生给出的回答做一些简单的讲解。

4. 数字黑洞加减法
针对数字黑洞加减法的求解方法,教师首先使用示意图演示,并讲解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再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理解。

5. 练习
让学生分组并练习数字黑洞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予指导和帮助,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数字黑洞的概念和特征,及数字黑洞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后续的学习中,继续加深对数字黑洞的理解,掌握数字黑洞加减法的运用方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 11-20各数的认识丨苏教版 (42)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 11-20各数的认识丨苏教版 (42)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1 11-20各数的认识丨苏教版 (42)本节课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认识并掌握11-20各数的数值和基本性质,包括数的大小比较、数的读法、数的拆分和组合等方面。

课前准备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老师需要准备以下教学素材:
•数字卡牌:11、12、13、14、15、16、17、18、19、20。

•大小比较卡牌。

•拆分和组合卡牌。

课堂教学
导入:数的大小比较
首先,老师可以从数的大小比较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数字卡牌和大小比较卡牌,认识11-20各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同时,通过比较分析,帮助学生找出规律,掌握简便的大小比较方法。

课堂探究:数的读法
接下来,老师可以通过数字卡牌和数的读法卡牌,让学生认识并练习11-20各数的读法。

要求每个学生都按照规范的方法将数字卡牌朗读出来,并在同伴的帮助下矫正错误,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正确的朗读。

课堂实践:数的拆分和组合
最后,老师可以通过拆分和组合卡牌,让学生练习拆分和组合11-20各数,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字的概念和认识。

要求学生自己找出数字卡牌对应的两个数并正确组合,然后再把两个数拆分出来。

课后作业
•练习11-20各数的大小比较。

•练习11-20各数的读法,并朗读给家长听。

•练习11-20各数的拆分和组合。

注意事项
•教师在课前应准备充分,确保教学顺畅。

•教师需要材料组织活动,保证每个学生有自己的材料。

•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批判性思维,帮助他们建立完整的数字概念和认识。

物理简谐运动运动教案

物理简谐运动运动教案

物理简谐运动运动教案物理简谐运动运动教案「篇一」9.1 简谐运动一、教学目标:1.知道机械振动是物体机械运动的另一种形式。

知道机械振动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简谐运动,理解间谐运动回复力的特点。

3.理解简谐运动在一次全振动过程中加速度、速度的变化情况。

4.知道简谐运动是一种理想化模型,了解简谐运动的若干实例,知道判断简谐运动的方法以及研究简谐运动的意义。

5.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简谐运动的规律三、教学难点:简谐运动的运动学特征和动力学特征四、教学方法:实验演示和多媒体辅助教学五、教具:轻弹簧和小球,水平弹簧振子,气垫式弹簧振子,自制CAI课件,计算机,大屏幕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演示】演示图1所示实验,在弹簧下端挂一个小球,拉一下小球,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小球的运动情况。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提问学生:小球的运动有哪些特点?(引发思考,激发兴趣)学生讨论,然后请一位学生归纳。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师生共同分析后,抓住“中心两侧”和“往复性”两个基本特征,得出“机械振动”的概念。

师生一起列举生活中有关振动的例子,增强感性认识,进一步提出,“研究振动要从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入手,这就是简谐运动”。

(这实际上是交给学生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二)进行新课1、简谐运动的特点【演示】演示水平弹簧振子(小球)的振动和气垫式弹簧振子(滑块)的振动(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他们振动的时间),(建立理想模型概念,隐含振动产生的条件。

)说明:小球和滑块质量相同,连接的弹簧也相同(为避免这些因素对问题分析的干扰)。

提出问题(由学生思考回答)①、小球和滑块谁振动的时间长?为什么?(观察结果,滑块比小球振动时间长。

原因是小球受摩擦阻力较大,滑块受到的阻力小。

)②、如果小球受到更大的摩擦阻力,其结果如何?(振动时间更短,甚至不振动。

)③、如果把滑块和小球受到的`阻力忽略不计,弹簧的质量比滑块和小球的质量小得多,也忽略不计,其结果如何?(滑块和小球将持续振动。

统编版2024年新教材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9.1《增强安全意识》教案

统编版2024年新教材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9.1《增强安全意识》教案

统编版2024年新教材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9.1《增强安全意识》教案课题9.1《增强安全意识》单元第三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七年级学习目标道德修养:树立规则意识,增强风险意识,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保护好我们的生命。

健全人格:增强安全意识,有效地保护我们的生命。

责任意识:知道安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对家庭和社会负责。

重点树立规则意识,增强风险意识;难点增强安全意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生命安全是维系人的生命存在的条件和保障,也是我们创造和享受一切美好的前提。

在日常生活中,突如其来的灾难、事故可能会危害人的生存、健康和幸福,甚至会毁灭鲜活的生命。

我们应该如何增强安全意识?第九课守护生命安全第一节增强安全意识观看图片,思考问题图片导入本节内容,使学生易于进入本节内容讲授新课一、幻灯片出示课题、教学目标二、幻灯片出示自学导航,教师巡视指导:自学指导:要求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67-69内容,结合导学案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时间5分钟。

1、我们为什么要增强安全意识?2、为什么要树立规则意识?3、为什么要增强风险意识?4、怎样增强安全意识?5、增强安全意识有什么重要意义?三、师生合作探究学生读出教学目标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随时回答学生的问题。

(一)增强安全意识01 探究一:生活观察(1)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想法和做法?(2)不同场所的安全标志和安全提示?点拨:(1)①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②我们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③我们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

(2)略探究二:播放视频《“熊孩子”状况百出儿童安全记心上》给我们什么启示?点拨:①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都可能出现意外,发生危险。

安全意识好的同学能够很好地保护自己、不伤害他人;否则很可能会既不能保护好自己,又伤害到了他人。

②很多同学对意外伤害认识不够,安全意识薄弱。

9.1科学立法教案

9.1科学立法教案
1.你是否了解了什么是“科学立法”。
2.你是否了解了科学立法的基本原则和立法技巧。
3.你是否了解了科学立法的实践应用。
六、作业(5分钟)
1.调研一件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与案例做比较。
2.思考,如果自己成为立法者,你会如何制定一部合适的法律法规。
参考资料:
1.国家立法机构和立法程序的基本情况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与发展》
9.1科学立法教案
科学立法教案
课程目标.了解我国立法机构和立法程序的基本情况。
3.了解科学立法的基本原则和立法技巧。
4.通过案例分析,了解科学立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5.培养学生科学立法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1.科学立法的理论和实践。
2.案例分析。
3.相关法律法规文献
三、讲授科学立法的基本原则和立法技巧(15分钟)
1.科学立法的基本原则。
2.科学立法的立法技巧。
四、案例分析(30分钟)
结合国内外先进立法经验,通过案例讲解科学立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包括以下案例:
1.《网络安全法》
2.《儿童保护法》
3.《反家庭暴力法》
4.《国家安全法》
五、总结(10分钟)
回顾本节课内容,思考:
教学难点:
1.科学立法的制定和实施。
2.立法原则的运用和技巧。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案例分析法;
3.讨论和互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和提问,让学生想到什么是“科学立法”。
二、讲授科学立法的基本概念(10分钟)
1.科学立法是什么?
2.科学立法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3.我国立法机构和立法程序的基本情况。

9.1增强安全意识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9.1增强安全意识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增强安全意识》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认同国家对未成年人安全的保护政策,增强对国家的信任感和归属感。

2.理解并遵守社会规则,积极参与维护社会秩序,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健全人格:3.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使其能够在面对危险时保持冷静、理智应对。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珍惜生命,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责任意识:5.明确自己在维护自身和他人安全方面的责任,勇于承担责任,不做危害自己和他人安全的事情。

6.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能够主动发现并防范潜在的安全隐患,为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负责。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2.树立规则意识,理解规则对自由和生命安全的保障作用。

3.增强风险意识,能够觉察潜在的威胁生命安全的因素。

难点:4.如何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真正落实安全意识,将安全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5.帮助学生理解规则与自由的辩证关系,使其自觉遵守规则。

6.培养学生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时,能够准确判断并有效防范风险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关于安全事故的图片或视频,如交通事故、火灾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事故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提问:看到这些情景,你有什么感想?学生可能回答:这些事故太可怕了,会给人们带来身体和财产的损失,甚至会失去生命。

2.讲述一些身边发生的安全事故案例,如学校里的意外受伤、社区里的火灾等。

提问: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类似的现象吗?学生可能回答:我见过有人在马路上闯红灯,很危险;还有一次小区里的垃圾桶着火了,还好及时扑灭了。

3.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后果。

提问:他们这样做带来了哪些后果?学生可能回答:会伤害自己的身体,还可能影响到他人的安全;会给家庭带来痛苦和负担。

(二)讲授新课1.树立安全意识(1)展示 PPT 中关于慧眼识安全隐患的活动内容。

提问:除了交通安全,说说你们生活中可能还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可以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方面举例说明)学生可能回答: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火灾、爆炸等事故灾难;传染病等公共卫生事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赣榆县华杰双语学校生本高效课堂数学导学案
课时编号:20 备课时间:2012-2-28 编写人: 刘婷班级姓名课题:9.1 单项式乘单项式
自学:知道了解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同底数幂的运算,以此来学习单项式的乘法。

【学习目标】
1 会灵活的运用单项式乘发的运算
2 经历探索单项式乘单项运算法则的过程,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导学流程
自学质疑环节合作探究环节展示提升互动评价环节总结归纳环节自学指导
(内容﹒学法﹒时间)
互动策略
(内容﹒学法﹒时间)
展示方案
(内容﹒学法﹒时间)
复备栏
问题探究与例题导析【学法指导】
大家都知道电视机的横
切面是个长方形,下面我们一
起来研究这样一个问题:将几
台型号相同的电视机叠放在
一起组成“电视墙”,计算
图中这些电视墙的面积。

(每一个小长方形的长为a,
宽为b)
从整体上看,“电视墙”的面积
为长方形的长与宽的积:
3a·3b;从局部看,“电视墙”
中的每个小长方形的面积都是
ab,“电视墙”的面积是小长方
形的面积和:9ab。

于是,我们
有:3a·3b = 9ab.
●两人小对子
针对自学指导和随堂
笔记中的内容进行快速的
交流,并给予等级评定;
●五人一小组
针对问题探究中的内
容进行快速的交流并及时
解决;
●十人共同体
在大组长的主持下,
根据本组的展示内容做好
分工,完成版面设计,做
好展示前的预演
展示单元一:
例1 (1))
6
(
3
1
2ab
a-

-
(2))
3
(
)
2(2
3xy
x-

展示单元二:
例2(1))
3
(
)
3
(3
2xy
x-

-
(2) 2
2
2)
3(
)
2
(xy
xy⋅
-
【问题探究】
两个单项式3a与3b相乘,
只要把两个单项式的系数3与
3相乘,再把这两个单项式的
字母a与b相乘,即3a·3b =
(3×3)·(a·b)= 9ab.
考虑:4ab2·5b这两个单项式
的积是20ab3吗?
9.1 单项式乘单项式
“日日清巩固达标训练题” 自评: 师评: 基础题:
1.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A.32a 6
2
63a
a =⋅ B.8
5
3824x
x x =⋅ C.5
5
422x
x x =⋅ D.7
4
3945x
x x =⋅
2.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A.6
3
x
x x =⋅ B.4
2
22x
x x =+ C.2
2
4)2(x
x -=- D.4226)3)(2(x x x =--
3.计算
(1)3253x x ⋅ (2))2(42xy y -⋅ (3))4()3(2x y x -⋅- (4))2)(4(2a b a --
(5))2(322y x y -⋅ (6))(3233c ab b a -⋅ (7))3()5(223b a c b a ⋅- (8))4(33b a b a -⋅
(9)))(4(2xy y x -- (10))3(22343c ab b a -⋅
4.应用题:计算b a ab b a a ⋅-⋅---⋅⋅-32332)3()2()2()(的结果。

提高题:
5.若n 为正整数,且2
3=n x ,求n n n n x x x x 54422⋅+⋅的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