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选修3 第三单元 第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作业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第3单元 第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3(1)

高中历史 第3单元 第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3(1)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第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3一、选择题1.(2013·济南高二检测)1941年,希特勒骄傲地打开“戈培尔唱机”,鼓吹闪电战的丰功伟绩。

1943年,希特勒颓丧地坐在唱机旁,疲惫不堪的戈培尔也累得脱了像。

1943年,导致希特勒颓丧的事件有( )①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②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③北非德意军队防线的崩溃④诺曼底登陆成功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史实的能力。

据所学知识,①②③发生于1943年,④发生于1944年。

【答案】 B2.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的标志是( )A.北非战事结束B.英美盟军西西里岛登陆C.墨索里尼垮台D.意大利投降【解析】1943年7月,意大利发生政变,墨索里尼垮台,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答案】 C3.(2013·天津滨海新区五校联考)“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该文献资料最早见于( )A.《开罗宣言》B.《波茨坦公告》C.《德黑兰宣言》D.《雅尔塔协定》【解析】给出的四个文件中,最早的是A项。

它向世人庄严宣告: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这和材料的意思是相符的。

【答案】 A4.(2013·天津滨海新区五校联考)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以下历史事件发生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不列颠之战②中途岛战役③太平洋战争爆发④诺曼底登陆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C.①④③② D.①③②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不列颠之战的时间是1940年7月—9月;中途岛战役的时间是1942年4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时间是1941年12月;诺曼底登陆的时间是1944年。

故选D项。

【答案】 D5.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既合作又斗争。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一、选择题1.以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有名战斗表示图,该战斗()A.发生在1943 年 7 月B.是代号为“火炬”的两栖登岸战C.将开罗会议的详细决定付诸行动D.使德国处于东西两线作战场面分析:联合资猜中的“英吉利海峡”可判断为诺曼底登岸,使德国处于东西两线作战局面。

答案: D2.有学者以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的转折是经过珊瑚岛海战、半途岛海战、瓜岛海战等数场战斗达成的。

依此看法来审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苏德战场,拥有与瓜岛海战相像转折意义的战斗是()A.莫斯科战斗B.斯大林格勒战斗C.库尔斯克战斗D.柏林战斗分析:瓜岛海战攻击行动的开始致使日本最后投诚和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斗。

莫斯科捍卫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一次会战,属于防守战,与瓜岛之战意义不符,故 A 项错误;斯大林格勒战斗是苏德战场转折点战斗,但德军仍拥有主动权,故 B 项错误;库尔斯克战斗以后,德军完整丧失了战略主动权,苏联红军从这里开始了光复国土的大规模的全面攻击,和瓜岛之战意义同样,故 C 项正确;柏林战斗属于德国投诚的战斗,故 D 项错误。

答案: C3.1943 年 7 月,德军集中精锐队伍又一次对苏联军队发动战略性攻击。

苏军召集重兵严阵以待,两方睁开空前规模的坦克大战,德军损失深重并此后失掉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这次战斗是 ()A.莫斯科战斗B.库尔斯克战斗C.阿拉曼战斗D.斯大林格勒战斗分析:联合资猜中“ 1943 年 7 月”“苏德战场的主动权”等信息,可知为库尔斯克战斗。

答案: B4.二战期间,英美盟军互相配合的军事行动加快了二战的顺利结束。

以部下于英美盟军配合的军事行动的有()①西西里岛登岸②易北河会师③诺曼底登岸④冲绳岛战斗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分析:西西里岛登岸是1943 年 7 月英美盟军在西西里岛登岸,致使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故①正确; 1945年易北河会师是美英盟军和苏联军队会师,故②错误;诺曼底登岸是1944年英美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岸,使盟军两面夹攻德军,加快了德国的败亡,故③正确;冲绳岛战斗主假如美军对日作战,故④错误,选择 A 项切合题意。

高中历史选修3课时作业16:第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练习

高中历史选修3课时作业16:第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练习

第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课时训练[基础达标]1.1941年,希特勒骄傲地打开“戈培尔唱机”,鼓吹“闪电战”的丰功伟绩。

1943年,希特勒颓丧地坐在唱机旁,疲惫不堪的戈培尔也累得脱了形。

1943年,导致希特勒颓丧的事件有()①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②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③北非德意军队防线的崩溃④诺曼底登陆成功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 B解析①②③发生于1943年,④发生于1944年。

2.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

关于这次会议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结束②声明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③奠定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④讨论了战后对德国的处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 D解析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内容可知,这次会议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结束,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讨论了战后对德国的处理,①③④正确,故D正确;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是《波茨坦公告》,②错误,故A、B、C错误。

3.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著名战役示意图,该战役()A.发生在1943年7月B.是代号为“火炬”的两栖登陆战C.将开罗会议的具体决定付诸行动D.使德国处于东西两线作战局面答案 D解析结合材料中的“英吉利海峡”可判断为诺曼底登陆,它使德国处于东西两线作战局面。

4.1944年6月6日,盟军将领巴顿将军在给儿子乔治的信中写道:“BBC电台今天早晨说,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大规模在海岸登陆。

虽然没有亲自参加此次军事行动,但我率领的这支英雄部队很快就会在那里了。

”信中所提的“此次军事行动”()A.表明反法西斯盟国开始联合行动B.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转折点C.推动巴黎的光复和法国的解放D.促使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答案 C解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于1942年,在此之后的反法西斯战争都属于盟国之间的联合行动,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性战役都发生于1942年,故B 项错误;从“1944年”“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大规模在海岸登陆”可知是诺曼底登陆,其意义是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同年8月,盟军进入巴黎,法国光复,故C项正确;促使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的事件是1943年美英盟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迫使意大利投降,故D项错误。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与练习:第三单元 第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Word版含答案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与练习:第三单元 第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Word版含答案

第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课标要求]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

一、盟军的反攻1.太平洋战场(1)时间:1942年8月开始。

(2)战役: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马里亚纳群岛战役、菲律宾战役。

(3)影响:美军从此牢牢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到1945年初,日军的海空军主力基本被消灭。

2.北非战场(1)时间:1942年11月开始。

(2)战况①美英联军在西北非实行代号为“火炬”的两栖登陆。

②1943年5月,被困于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投降。

北非战事结束。

③1943年7月,盟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垮台。

(3)影响①北非战事胜利结束。

②意大利退出战争,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3.苏德战场(1)时间:1943年7月开始。

(2)战况①德军大规模进攻库尔斯克,力图消灭该地苏军主力。

②双方在普罗霍罗夫卡地区发生了二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德军损失惨重。

③1944年1月起,苏军对德军发动10次大规模进攻。

(3)影响①德军从此一蹶不振,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②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等法西斯仆从国退出战争。

[知识点拨] 1942年8月,太平洋战场的美军率先展开反攻,日军的海空军主力基本被消灭;在北非战场,盟军两线夹击德意军队,德意军队投降;在地中海战场,盟军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墨索里尼政府垮台;在苏德战场,普罗霍罗夫卡地区的坦克战使德军损失惨重,德军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二、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1.政治合作:召开会议。

(1)开罗会议①召开: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在开罗举行会议,签署了《开罗宣言》。

②内容:《开罗宣言》向世人庄严宣告:日本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2)德黑兰会议①召开: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又在德黑兰举行会议。

②内容:决定1944年5月由美英军队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第二战场,三国还就战后处置德国和成立国际组织等重要问题交换了意见。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3.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三3.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

第三单元第7课一、选择题1.代号为“火炬”的登陆计划是盟军实行的重大行动,该行动()A.使美军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B.使欧洲战场的德军处于东西夹击之中C.使北非德意军队处于东西夹击之中D.直接导致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解析:“火炬”计划是指英美军队在西北非实行的两栖登陆,登陆后,盟军向东发动进攻,与自东向西的英军遥相呼应,使北非德意军队陷于两线夹击中。

答案:C2.1943年,美英军队在西西里岛登陆成功的前提是()A.北非战场取得胜利B.斯大林格勒战役取得胜利C.欧洲第二战场开辟D.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解析:从教材中的“1941~1945年的欧洲和北非战场”示意图不难判断,在西西里岛登陆的英美盟军是从北非方向过来的。

答案:A3.作为世界大战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行动,这次行动()A.加速了北非战场的胜利进程B.导致了意大利法西斯的溃灭C.使法西斯德国处于夹击之中D.改变了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解析: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武装力量处于东西两面的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溃灭。

答案:C4.下面这幅漫画《榜样》(图中站立者为一个日本将军,柱子上写着“墨索里尼”)是我国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所作,其主要寓意是()A.墨索里尼死有余辜B.意大利法西斯已经投降C.日本侵略者注定要失败D.蒋介石独裁统治不得人心解析:漫画《榜样》运用跨越时空的手法,将倒吊在米兰街头的墨索里尼改画在绞架上,摆在日本侵略者面前,寓示日本侵略者将与墨索里尼有同样的下场,预示日本侵略者注定要失败。

答案:C5.把历史的镜头回放到1943年,假若你作为一名中国外交官,和蒋介石、宋美龄等人一起代表中国出席开罗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你应该会看到()A.英国和法国操纵了这次会议B.斯大林率领苏联代表团参加会议C.签署了要求日本归还中国领土的文件D.杜鲁门总统代表美国签字解析:英法并没有操纵开罗会议,开罗会议参加国是美、英、中,没有苏联,当时的美国总统是罗斯福,并非杜鲁门,故A、B、D三项均不符合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只有C项是开罗会议的内容,正确答案为C。

高中历史选修3课时作业17:第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练习

高中历史选修3课时作业17:第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练习

第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基础巩固1.1943年7月,德军集中精锐部队又一次对苏联军队发动战略性进攻。

苏军调集重兵严阵以待,双方展开空前规模的坦克大战,德军损失惨重并从此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这次战役是()A.莫斯科战役B.库尔斯克战役C.阿拉曼战役D.斯大林格勒战役答案 B『『解析』』结合材料中“1943年7月”“苏德战场的主动权”等信息,可知为库尔斯克战役。

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下列战场,反法西斯力量转入反攻的先后顺序是()①太平洋战场②苏德战场③北非战场④中国战场A.①③②④B.②③①④C.①④③②D.③①④②答案 A『『解析』』太平洋战场是在1942年8月开始反攻的,苏德战场在1943年转入反攻,北非战场在1942年11月转入反攻,中国战场是在1944年开始反攻的。

3.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美国对日本投掷原子弹B.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地区C.中国战场发动全面反攻D.东南亚地区的资源贫乏答案 D『『解析』』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与美国对日投掷原子弹、中国战场发动全面反攻、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地区有关,与东南亚资源贫乏无关,D项且说法错误,东南亚资源丰富。

故选D。

4.二战后期,盟国曾召开一次代号为“公共交通起讫点”的会议。

杜鲁门认为它“只是一次炒冷饭;是一次把已有的协定付诸实施的会议”。

这次“会议”是指()A.德黑兰会议B.开罗会议C.波茨坦会议D.雅尔塔会议答案 C『『解析』』四大国际会议中,具有总结、完善、落实意义的会议是波茨坦会议。

它尤其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和《开罗宣言》的精神,是对前几次会议的总结。

5.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某次国际会议及其宣言“是反法西斯联盟主要国家在战争后期建立有效军事合作的重要步骤,对加强盟国团结、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彻底打败德、意、日法西斯产生了重大作用和影响。

”该会议是()A.雅尔塔会议B.波茨坦会议C.开罗会议D.德黑兰会议答案 D『『解析』』德黑兰会议的目的是为商讨加速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进程和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与材料意思相符,故D项正确。

人教版选修3专题3第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共18张

人教版选修3专题3第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共18张
②有必要对战后事务进行安排
2、概况
名称
开罗 会议
德黑兰会议 雅尔塔会议
波茨坦会议
时间 参加国
主要内容
作用
1943年 11月,开罗会议
1943年11月,德黑兰会议
(伊朗首都)
①时间: 1945年 2月 ②参与国及其首脑:美(罗斯福)、英(丘吉尔)、苏
(斯大林)
名称 时间 参加国
主要内容
开罗 会议
会议发生于
密苏里军舰上 日本投降仪式
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广播讲话,宣布日本接受《波 茨坦公告》,无条件向同盟国投降。 9月2日,在停泊于东 京湾内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日本政府代表正式签
署了无条件投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宣告结
四、二战后期的重要国际会议
1、背景
① 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已发生根本转折
1、太平洋战场 瓜岛战役:
(1)经过: 1942.8美军率先反攻,夺占
瓜岛
(2)结果:日军失败,被迫从瓜岛撤退 (3)意义: 美军从此 牢牢掌握了太平洋 战场的主动权。
1943-1945年欧洲和北非战场
列宁格勒
西班牙

美 国
摩洛哥

莫斯科
国 德国
波兰


斯大林格勒
库尔斯克
法国 意
匈牙利
罗马尼亚

罗马
选考要求:
1、知名战役:瓜岛战役、意大利投降、 库而斯克会战、诺曼底战役及其影响;
2、知名会议: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
雅尔塔会议、《波茨坦公告》及其主要
内容;
3、结果:德国、日本法西斯的投降。



人教版选修3 第三单元 第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作业

人教版选修3 第三单元 第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作业

第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43年7月,美英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成功的直接前提是( )A.北非战事胜利结束B.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C.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D.欧洲第二战场开辟解析:选A 从地理位置上看,只有北非战事取得胜利,才能使西西里岛登陆无后顾之忧。

2.下边漫画提供了极丰富的历史信息,其中不能读出的是( )A.“霸王行动”开始,欧洲第二战场开辟B.盟军登陆西西里岛,墨索里尼政府垮台C.被困于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事结束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库尔斯克战役沉重打击德军解析:选A 图片反映的是1943年欧洲和北非战场的形势,A项发生在1944年。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图中的①②③④召开了四次重要的反法西斯国际会议(下图),其中对战后国际政治关系产生最深远影响的会议发生于( )A.①B.②C.③D.④解析:选A 二战中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分别为:开罗会议(图中的②)、德黑兰会议(图中的③)、雅尔塔会议(图中的①)、波茨坦会议(图中的④)。

二战后所形成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称为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会议影响最为深远,雅尔塔会议对协调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最后阶段的步伐以及对战后国际和平的维护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4.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开罗会晤,这时( )A.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已开始瓦解B.欧洲第二战场刚刚开辟C.法国已经获得解放D.中国战场的战事基本结束解析:选A 意大利法西斯于1943年宣布投降,是德、意、日三国轴心中第一个退出的国家。

因此,这一事件应是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的标志,故选A;B是1944年6月,排除;法国是在诺曼底登陆后解放的,排除C;D是1945年春,排除。

5.1943年7月,德军集中精锐部队又一次对苏联军队发动战略性进攻。

苏军调集重兵严阵以待,双方展开空前规模的坦克大战,德军损失惨重并从此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43年7月,美英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成功的直接前提是( )A.北非战事胜利结束B.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C.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D.欧洲第二战场开辟解析:选A 从地理位置上看,只有北非战事取得胜利,才能使西西里岛登陆无后顾之忧。

2.下边漫画提供了极丰富的历史信息,其中不能读出的是( )A.“霸王行动”开始,欧洲第二战场开辟B.盟军登陆西西里岛,墨索里尼政府垮台C.被困于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事结束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库尔斯克战役沉重打击德军解析:选A 图片反映的是1943年欧洲和北非战场的形势,A项发生在1944年。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图中的①②③④召开了四次重要的反法西斯国际会议(下图),其中对战后国际政治关系产生最深远影响的会议发生于( )A.①B.②C.③D.④解析:选A 二战中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分别为:开罗会议(图中的②)、德黑兰会议(图中的③)、雅尔塔会议(图中的①)、波茨坦会议(图中的④)。

二战后所形成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称为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会议影响最为深远,雅尔塔会议对协调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最后阶段的步伐以及对战后国际和平的维护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4.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开罗会晤,这时( )A.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已开始瓦解B.欧洲第二战场刚刚开辟C.法国已经获得解放D.中国战场的战事基本结束解析:选A 意大利法西斯于1943年宣布投降,是德、意、日三国轴心中第一个退出的国家。

因此,这一事件应是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的标志,故选A;B是1944年6月,排除;法国是在诺曼底登陆后解放的,排除C;D是1945年春,排除。

5.1943年7月,德军集中精锐部队又一次对苏联军队发动战略性进攻。

苏军调集重兵严阵以待,双方展开空前规模的坦克大战,德军损失惨重并从此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这次战役是( )A.莫斯科战役B.库尔斯克战役C.阿拉曼战役D.斯大林格勒战役解析:选B 1943年7月在苏德战场上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即库尔斯克战役。

此次战役之后,德军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故答案为B项。

莫斯科战役发生在1941年,阿拉曼战役是北非战场的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发生在1942年7月,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C、D三项。

6.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不包括( ) A.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转守为攻B.苏军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C.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D.北非战事胜利结束解析:选A 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

1942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使得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转守为攻,故选A。

1943年7月5日,库尔斯克会战爆发,此次战役使苏军完全掌握了战略主动权,转入了战略进攻;1943年8月17日,西西里战役的胜利直接导致了墨索里尼垮台,以及意大利的投降,标志着轴心国集团开始解体;1943年5月,英美联军在北非战场打败德、意军队,北非战事胜利结束,排除B、C、D三项。

7.“联合起来力量大,联合起来我们就会赢”,这是二战期间盟国发行的海报。

下列战役最能直接体现“联合起来我们就会赢”的是( )A.斯大林格勒战役B.中途岛战役C.莫斯科战役D.柏林战役解析:选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盟军和苏军对德国首都柏林进行了夹击进攻,最终迫使德国投降。

8.1944年6月,盟军实施了“霸王行动”计划,进行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行动,这次行动( )A.加速了北非战场的胜利进程B.导致了意大利法西斯的溃灭C.使法西斯德国处于夹击之中D.改变了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解析:选C “霸王作战计划”的实施就是诺曼底登陆,这次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武装力量处于两面的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溃灭。

故选C。

9.波茨坦公告发表后,直接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重要事件是( )①中国人民发起全面反攻②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③美国在日本投放原子弹④德国法西斯彻底灭亡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选A ①②③事件都给日本法西斯以致命打击,促使了日本无条件投降。

德国法西斯灭亡使日本法西斯陷入孤立作战的境地,但不是其投降的直接条件。

故选A。

10.下图照片摄于1945年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的重要内容之一是( )A.宣布决不与法西斯国家单独媾和B.决定苏联参加对战后欧洲的安排C.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D.确定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解析:选B 图片上是被称为二战“三巨头”的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会议是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

A项是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内容,C项是1945年《波茨坦公告》的内容,D项最有迷惑性,雅尔塔会议规定苏、美、英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对德国分区占领的设想在德黑兰会议上罗斯福就提出来了。

故选B项。

11.二战期间,中国曾两次与英美发表重要宣言或公告,这说明( ) A.英美对日侵华的态度发生了根本变化B.英美为了中国领土完整而对日作战C.中、英、美是对日作战的主要国家,需要相互支持D.中国取得了与英美相同的国际地位解析:选C 二战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需要相互支援和配合,而且中、英、美都是对日作战的主要国家,更需要相互支持。

12.中国战场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的贡献有( )①中国战场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②中国战场有力地支援了其他遭受到日本法西斯侵略、威胁的国家③中国战场的存在,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④中国战场有力地援助了盟军在欧洲和太平洋地区的作战,减轻了盟军的压力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选A 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要战场,有效地牵制了日本的军事力量,支援了世界其他地区的反法西斯斗争,①②③④都是具体体现。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30分,第14题22分,共52分)13.(3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你我两国人民要求开辟一个战场,以此卸下苏联人肩上的压力……即使还没有得到全盘成功,但毕竟成为一个巨大的收获,必须实现这个计划。

”——1942年4月罗斯福给丘吉尔的信材料二:“1942年在欧洲组织第二战场是莫洛托夫(苏联外长)在伦敦逗留期间早已决定的……我们还了解到组织第二战场的目的是使东线德军撤往欧洲……英国政府拒绝在1942年开辟第二战场……我和我的同事们认为1942年存在着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最有利条件。

”——1942年8月斯大林致英国政府《备忘录》材料三:“我们正在为1942年8月或9月登陆一事进行准备……事前很难预料,到时候能否具备实现登陆的条件。

因此,我们无法在这方面做出许诺。

”——1942年4月丘吉尔致苏联政府《备忘录》(1)据材料一说明罗斯福的主张和战略意图是什么?(12分)(2)材料二中斯大林所说的“最有利条件”是什么?(8分)(3)对于在1942年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丘吉尔持什么态度?其目的何在?(10分)答案:(1)主张: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东西夹击德国。

战略意图:减轻苏联压力,沉重打击德军,加速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2)当时德军主力集中于苏德战场,在西线力量薄弱。

(3)态度:拖延甚至拒绝。

目的:让苏德双方在战场上相互削弱以有利于英国。

14.(22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对战后世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

中国政府立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

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材料二: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材料三: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直接原因。

(4分)(2)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中国为什么能以大国身份参加此次会议。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重大成果及成果内容。

(8分)(3)依据材料三,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

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6分)(4)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正确解决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重大问题的认识。

(4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可得出直接原因是英国的请求,结合所学知识,了解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面临的险恶环境,得出保卫滇缅公路这条中国获取国际援助的生命线。

第(2)问,第一小问国际地位提高的原因,回顾近代中国屈辱的外交,并联系材料一的内容即可得出;第二小问,成果及内容为开罗宣言的内容。

第(3)问《四国宣言》签署于1943年,因此不仅要从它的宗旨还要从当时背景来分析其签署的主要目的。

第(4)问提取材料信息可知,三则材料的共同点为国家与国家之间进行合作以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故不难得出答案。

答案:(1)直接原因:英国请求中国救援;中国保卫滇缅公路。

(2)原因:中国在印、滇、缅战场和国内战场坚持抗日,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

成果:发表《开罗宣言》。

内容:日本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3)主要目的:战时合作,消灭法西斯;战后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落实:创建联合国。

(4)认识:各国政府和人民同心协力,密切合作,世界才能和平、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