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前列腺炎相关病原体的临床研究

合集下载

慢性前列腺炎269例病原检测及药敏分析

慢性前列腺炎269例病原检测及药敏分析

原体 、 淋球菌分别为 5 株 、 0 1 、 株 。结论 7株 1 2
E S中病原体检测对临床诊 断和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具有重要意义。 P
【 关键词 】 慢性前列腺炎 ; 病原体 ; 药 敏试验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常见泌尿 生殖 系统疾病 , 近年 来有
3 C 7q 培养 2 2 , 离菌 落采用深 圳黑 马细菌 鉴定/ 4~ 8h 分 药盒 ,7℃培养 2 3 4—4 , 8h 严格 按 说 明书操 作 及 观 察 结 果 ; 原 体 检 测 : 用 英 国 Ceriw 衣 采 l v a e C lm da ha yi 试剂盒 , 酶免疫层 析法 原理检测样 品中的沙眼衣原
养及药敏试验 , 并作统计 分析 , 现报告如下。
3 讨 论
2 . % , 明他唑 巴坦对 大肠 埃希 菌抑菌 效果还 是 比较 明显 55 说 的, 其它 除亚胺 培南和阿米卡星外 , 耐药率均 > 0 4 %。
从本组结果来看 ;6 29例 慢性前 列腺 炎患 者支 原体 阳性 7 9例 , 2 . % 。支原体感 染甚 至超过 细菌感 染 , 占 93 提示 支原 体、 衣原体感染在慢 性前列腺炎病 原体 中具 有非 常重要 的地 位。支原体感 染 以解 脲 脲 原 体 为主 , 6 . % 。对 阿奇 霉 占 30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一般资料 .
选择 20 0 8年 5月 ~ 09年 9月本 院 门诊 20
体抗原 , 按说 明书操作 。
2 结果 2 1 细菌分离情况及 药敏试 验结 果 . 2 9份标本 培养 共分 6
及住 院的慢性 前列腺 炎患者 2 9例 , 6 年龄 1 6 9~ O岁 , 程 3 病
个月 一 3年 , 1个月 内未服 用过 抗 菌药 物 ; 床表 现 为尿 近 临 频、 尿急 、 阴不适 、 会 小腹胀痛 、 性功 能减退 等 ; 前列 腺液 常规

256例慢性前列腺炎病原学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256例慢性前列腺炎病原学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 摘要 】 目的 了解慢性前 列腺 炎患者前列腺液的病原体分布及 其对临床常 用抗 茵药物 的耐药情 况, 为慢性前列腺炎的临 床诊治提供依据 。方法
D A检 测。结果 N
对 2 6例慢 性前 列腺 炎 患者的前 列腺 液行 细菌培养 、 5 药敏 试 验及 淋球 菌、 眼衣原体 和解 支脲 原体 沙
2 6份前 列腺 液 中,5 5 19份细 菌培养 阳性 , 出细 菌 1 检 2种 2 3株 , 兰 阳性球 茵 16株 , 兰阴性杆 菌 3 0 革 6 革 7株 ,
淋球 茵阳性 1 份 , 8 沙眼衣原体 阳性 5份 , 解支脲原体 阳性 4 份 。葡萄球 菌 中 M S 2 , 3 R 10株 万古霉素是唯一 10 0 %敏感率的药物 。
理想的治疗方法 J 由于对该病 缺 乏必 要的认 识 , 。 常常 使治 疗不及时或不 彻底 甚 至不 合理 用 药 , 成病 情 反 复 , 久不 造 经 愈 。为 了较全面的了解 C P的病原体分布 和耐药性 , 为临床前
列腺炎的诊治提供依 据 , 笔者对 20 0 6年 1 至 2 0 年 1 月 08 月在
1O 9
Gu n x d a o/T fF b 2 0 V 13 No 2 ag i Me w ZJ / / , e . 0 9, o. 1, . ,A r ̄
26例慢性前列腺炎病原学检查及其 临床意义 5
梁泰 生 高宏君 罗 向 东 杨 欢 谭 臻 卢 尚光 罗 欢
50 1 ) 3 0 1 ( 广西 中医学院附属瑞 康医院泌尿外科 , 南宁市
本 院泌尿外科就诊 的 2 6例 C 5 P患者 的前 列腺液 进行 常规 细
菌培养 鉴定 和 支原体 、 衣原 体 、 球 菌 D A 检测 , 淋 N 现报 告 如

相关病原体与慢性前列腺炎的关系探讨

相关病原体与慢性前列腺炎的关系探讨
同程 度 地 存 在 尿 道 不 适 、 频 、 阴 部 或 下 腹 部 胀 痛 、 背 酸 尿 会 腰
者 为 B组 , 1 4例 , 共 6 占检 测 人 数 的 4 . 9 , 中 有 7 O 2 其 3例 患 者 检 出病 原 体 , 出 的 病 原体 类 型 为 C 1 (5 7 % )金 黄 检 T 1 例 1. 0 , 色葡萄球菌 1 O例 ( 3 7 ) uu9 (2 3 %) 大肠 埃 希 菌 8 1. 0 , 例 1 .0 , 例 (0 9 )表 皮 葡 萄 球 菌 6例 (. 2 ) 1 .6 , 8 2 。另外 , 关 病 原 体 相 混 合 感 染 占相 当 比 例 , 组 1. 8 , A 7 8 B组 2 . 9 , 组 平 均 3 2 两 1 . 4 。两 组 患 者 病原 体 检 测 情 况( 表 “ ¨ 96 见 " 1 ; ( 。
3 7℃ 培 养 4 ~ 7 , 据 菌 落 类 型 、 征 、 检 发 现 菌 丝 及 孢 8 2h 根 特 镜
子 即 可 确 定 。6 C ) T采 用 英 国立 明 快 速 检 测 试 剂 盒 , 说 明 书 按
要 求 进 行 操作 。
结 果
的前 列 腺 液进 行 直 接 镜 检 与 细 菌 、 球 菌 ( G) 真 菌 ( A) 解 淋 N 、 c 、 脲 支 原 体 ( )人 型 支 原 体 ( ) 沙 眼 衣 原 体 ( T) 测 , uu 、 Mh 和 c 检 并
列 腺 按 摩 取 液 检查 。2 NG培 养 : 本 采 集 后 立 即接 种 于 T M ) 标 —
培 养 基 , 于 专 用 C z培 养 缸 , ~ 1 的 c 环 境 , 7℃ 置 O 5 O 0 3 培 养 4 , 可 疑 菌 落 涂 片 革 兰染 色 , 形态 及 染 色 性 鉴 定 , 8h 取 作 同

慢性前列腺炎相关病原体的临床研究

慢性前列腺炎相关病原体的临床研究

慢性前列腺炎相关病原体的临床研究
初瑞雪
【期刊名称】《泰山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28)007
【摘要】目的研究本地区慢性前列腺炎(CP)相关病原体的分布和感染情况,探讨引起CP的主要致病因素.方法对407例CP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直接镜检、细菌、淋球菌(NG)、真菌(CA)、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和沙眼衣原体(CT)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分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P的主要致病菌是葡萄球菌,其次是大肠埃希菌.排在前3位致病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0.32%)、表皮葡萄球菌(7.86%)、大肠埃希菌(7.62%),溶血性葡萄球菌(4.91%)和CT(4.91%)排在第4位.A 组的细菌感染率高于B组,非细菌病原体感染率低于B组.混合感染占相当比例(10.81%).CP患者前列腺液直接镜检结果,3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葡萄球菌是CP 的主要致病菌,非细菌病原体可引起CP,而不是主要致病因素.混合感染和患者的精神心理因素是CP难以治愈的重要因素.CP患者前列腺液有形成分的改变与何种病原体感染无相关性.
【总页数】4页(P531-534)
【作者】初瑞雪
【作者单位】泰山医学院附属聊城医院,山东,聊城,25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7
【相关文献】
1.相关病原体与慢性前列腺炎的关系探讨 [J], 孟卫东;张卫宏
2.慢性前列腺炎相关病原体的临床研究 [J], 初瑞雪
3.慢性前列腺炎病原体检测及相关因素分析 [J], 陈洪晓;李娜;赵毅;李芙蓉;郑荣涛;李中伟
4.性病相关性慢性前列腺炎病原体分析 [J], 陈光斌
5.性病相关性慢性前列腺炎病原体分析 [J], 张奕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968例前列腺炎常见微生物感染分析

968例前列腺炎常见微生物感染分析
1 对 象 与方 法 11 病 例 选 择 .
采集前一周 内无性交史或 射精 、 遗精史 , 未使用 过抗生 素或磺胺类药物 , 采集前 嘱患者 清洗 尿道 口并 多喝水 , 以双 氧水清洗尿道 I , : 然后排清尿液 , 1 由临床 医生按摩前 列腺 , 严
格无菌操作 , 留取前列腺液 , 即送检 。 立
现代医院 20 09年 1 月第 9卷第 1期
专 业 技 术 篇
Moe H sil a 0 9V l o1 d m opt n2 0 o 9N aJ
98 6 例前列腺炎常见微生物 感染分析
潘小划 徐 艳 红
ANAL SI F9 8 CASE IH P Y S O 6 S W T ROS ATT S l E TE Y COM M O N T II NF C D B M I ROOR C GANI SM
脏损害 3 例 [ ] 4 J .中国全科医学 , 0 ,( ) 10 1 1 2 582 : — 4 . 0 4 [ ] 陈明发 , 2 李怀迟. 5 例腹泻t J粪 便轮状病毒金标法检测结 28 JL , 果分析[ ] J .现代预防医学 ,0 5 3 ( ) 5 . 2 0 ,2 1 :6
衣原 体、 梅毒螺旋 体、 虫、 滴 病毒等。由于临床对该病缺乏必
要的认识 , 常导致治疗不及时或不彻 底 , 甚至不合 理用 药 , 造 成病情易于反复 , 久治不愈 。为了更全面 的了解前列腺 炎病
原体分布情况 , 更有效 地防治前列 腺炎 , 我院对 9 8例 前列 6 腺患者 的前列腺液进行常规 细菌培养 、 鉴定 和支 原体 、 衣原 体检测 ,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
和生 活 习 惯不 同有 关 。 本文检测 R V阳性 10 6例 , 中男 7 2例 , 34例 , 6 其 5 女 1

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病原学初探

尿道炎后慢性前列腺炎病原学初探

尿 道 炎 后 慢 性 前 列 腺 炎 病 原 学 初 探
李 保 国 曹 先 伟 , 卫 民 , 礼 生。 , 陈 熊 “ (. 京 市 海 淀 医 院 泌 尿 外 科 , 京 1 0 8 ; . 昌 大 学 第 一 附属 医 院 a 皮 肤 性 病 科 ; 1北 北 000 2 南 .
( . p rme t f Ur l g Bej n i i n Ho pi l Bej n 0 0 0, h n 1 De a t n oo y, ii g Ha d a s t , ii g 1 0 8 C i a; o a 2 . p rme t f Dema oo y a d Ve ee lg a De a t n r tlg n n r oo y;2 . pa t n f Ur lg o b De rme t o o y, o
示 其 对 临 床 常用 的多 种 抗 生 素 耐 药 , 对 万 古 霉 素 、 福 平 、 林 可 霉 素 、 大 霉 素 、 方 新 诺 明 等 耐 药 率 相 对 较 而 利 氯 庆 复
低 。结 论
凝 固酶 阴 性 葡 萄 球 菌是 尿 道 炎 后 慢 性 前 列腺 炎 的 主要 病 原 菌 , 衣原 体 和 支 原 体 在 其 发 病 中也 起 到 一 定
t e rtAf ii td Ho p t l Na c a g Un v riy, n h n 3 0 6 Ch n ) h s Fi f la e s ia , n h n i est Na c a g 3 0 0 , ia AB T S RACT:Obe t e To iv siaet ed srb t no ah g n a sn o tu eh ii c r — jc i v e tg t h itiu i fp t o e sc u i gp s— r t rt h o n o s

前列舒通胶囊联合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

前列舒通胶囊联合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

前列舒通胶囊联合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发布时间:2022-03-10T03:35:30.155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30期作者:果长春[导读] 目的探讨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应用前列舒通胶囊+磷霉素氨丁三醇散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果长春北京丰台医院泌尿外科北京 100071【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应用前列舒通胶囊+磷霉素氨丁三醇散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12例CB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n=56)与对照组(n=56)。

对照组口服磷霉素氨丁三醇散(3 g/d,睡前顿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前列舒通胶囊(1.2 g/次,3次/d),所有患者均治疗1个月。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统计两组副反应发生情况和随访3个月的复发情况。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6%(53/56),显著高于对照组[82.1%(46/56),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率[1.8%(1/56)]较对照组[3.6%(2/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复发率为0,较对照组[10.7%(6/56)]显著降低(P<0.05)。

结论联合应用前列舒通胶囊+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治疗CBP可明显减轻患者湿热瘀阻证的相关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整体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关键词】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前列舒通胶囊,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湿热瘀阻证,炎症反应,生活质量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系指前列腺在致病因素(如病原体、某些非感染因素)作用下,患者出现以排尿异常、神经精神症状、盆腔区域疼痛或不适等症状为特征的生殖系炎症性疾病[1]。

其中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bacterial prostatitis,CBP)是其常见类型之一,目前此类CP的临床治疗方案以中医辨证联合抗生素为主[2]。

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59例病原体感染分析

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59例病原体感染分析

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59例病原体感染分析
袁皓琛;孙振华;王晓玲
【期刊名称】《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年(卷),期】2005(21)2
【摘要】目的:了解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原体感染情况.方法:应用淋球菌培养、细菌培养、沙眼衣原体抗原检测试剂盒、支原体培养、念珠菌培养等方法.结果:59例患者中病原体检测阳性者21例,检出率为35.59%.其中,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14例,占23.73%,炎症性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CABP,Ⅲa)12例,占20.34%,非炎症性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CABP,Ⅲb)33例,占55.93%.结论:性病后慢性前列腺
炎以非炎症性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最常见,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并不是性病后慢性前
列腺炎的主要致病因素.
【总页数】2页(P99-100)
【作者】袁皓琛;孙振华;王晓玲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医学院,扬州,225009;扬州大学医学院,扬州,225009;扬州大
学临床医学院,扬州,225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7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分析 [J], 李明华
2.前列通瘀胶囊联合司帕沙星治疗性病后细菌性慢性前列腺炎30例疗效观察 [J],
林伟涛;张牧钦;方瑞芳;何田芳
3.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59例病原体感染分析 [J], 袁皓琛;孙振华;王晓玲
4.86例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病原体感染临床分析 [J], 黄尾全; 王丹丽
5.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动物模型不同病原体感染的对比分析 [J], 宋丹;刘金星;师伟;吕舒涵;刘鹏飞;张保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 溶血 性葡 萄球菌( . 1 ) C ( . 1 排在第 4位 。A组的细菌感染率高于 B组 , 2 , 4 9 % 和 T 4 9 %) 非细 菌病 原体 感染 率
低 于 B组。混合感染 占相 当比例( O8 % ) P患者前列腺 液直 接镜 检结果, 1 . 1 。C 3组 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葡萄球 菌是 C P的主要致病菌, 非细菌病原体可引起 C , P 而不是主要致病 因素。混合感染和患者的精神心理 因素是 C P难
以治愈 的重要 因素。C P患者前列腺液有形成分的改变与何种病原体感染无相关性。
关 键 词 : 列腺 炎 ; 染 ; 因 前 感 病 中 图分 类 号 :6 7 文 献 标 识码 : 文 章 编 号 :047 1 (0 7 0 -5 1 4 R9 A 10 ・15 20 )70 3 - 0
teebc r m tpy oc ues 1. 2 ) S p y oc pdr ds 7 8 % ) shr hacl 7 6 % ) hs at u i Sahl c u aru (0 3 % ,t hl c u eie i( .6 ,ec e ci o ( .2 e i s c o s a o s c mi i i , Sahl ocs am l i s4 9 % ) ha yi t co a ( . 1 ) h c et et ni gopA i h he t yoc u e o t u ( . 1 ,C lm d ah m t 4 9 % .T ei i n i ci ru s i t p c h yc ar i nd o n o n f f g r
A s at O jc v : os d edsiui n fco fptoe e t ocrn rs ti, r e h bt c : b te T t yt i r t nadi etno a gnr a dt hoi pot isf t rt te r ei u h tb o n i h le c at u h o
Cln c lsud fpa ho e ea e o c o i o t ii i i a t y o t g n r l t d t hr n c pr satts
C HU R i u—

( i cegP ol’ opt Laceg2 20 , hn ) La hn epe sH sil,iohn 50 0 C ia o a
摘 要 : 研 究 本 地 区慢 性 前 列 腺 炎 ( P 相 关 病 原 体 的 分 布 和 感 染 情 况 , 讨 引起 C 的 主 要 致 病 因 素 。 目的 C) 探 P 方法 对 4 7例 C 0 P患 者 的 前 列腺 液 进 行 直 接镜 检 、 菌 、 细 淋球 菌( G) 真 菌 ( A) 解脲 支原 体 ( U 、 型 支 原 体 N 、 C 、 U )人
维普资讯







531
J OURNALOFTA1HAN ME C OL GE Vo. 8 No 7 2 0 S D1AL C LE 12 . 0 7
慢 性前 列腺 炎相 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病原体 的临床 研 究
初 瑞 雪
( 山医学院附属聊城医院, 泰 山东 聊城 2 20 ) 50 0
ta a i gopB h o b e et ncuto(0 8 % ) h ee s od e nei te s t c soe npc h t tn ru .t cm i di ci on f 1. 1 .T r i n i r c e mi cp s ・ n h e n n o f r fe nhr e f o o r ie
( ) Mh 和沙 眼衣原体 ( T) C 进行检测 , 并对检测结果分组进行 比较分析。结果
C P的主要致病 菌是葡萄球 菌, 次 其
是 大肠埃希菌。排在 前 3位致病菌分别 为: 金黄色葡萄球 菌(0 3 % ) 表 皮葡萄球 菌( .6 ) 1. 2 、 7 8 % 、大肠埃 希菌( . 7
t n ocui : t h s py oc i t a rcuav gn n obc r m aet a aecr i potti i .C nls n Sa :t hl c i s h m j ast eae t dn at i gn Pncu ho c rs is o o p a o c e o i a eu n at .
c u aie a e t fc r nc p o tt i.Meh d :F r 0 ain s rsai u d, h c e a tr m,Nes e l o o - a s t g n h o i r sai s v o t to s o 7 p t t ’p tt f i we c e k d b ce u 4 e o cl i is r g n r a r o a ,e my e e h e e u c t ,my o ls r ayi m,h ma c pa ma c p a ma u e t l u u n my o ls ,C my r c o t ,a d a ay e h s s Re Ha  ̄a t h mai a s n n l z d te r et. e ・ s h :t e f s c u ai e a e to h o i r s t l a e s p yo o c n h e o d i e c e ih a c l .t e s q e c f u s h rt a t g n fc r n c p ot i s r t h lc c i d t e s c n s s h r i o i s v a t a a c i h e u n e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