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沉香——观《牡丹亭》有感

合集下载

《牡丹亭》精彩读后感4篇(每篇800字)

《牡丹亭》精彩读后感4篇(每篇800字)

注:总共4篇、每篇字数800+,精彩在最后。

《牡丹亭》读后感一《牡丹亭》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它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展现了古代中国女性的爱情、婚姻和人生境遇。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感动和启示,有以下几点感受。

首先,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古代中国女性的命运和困境。

《牡丹亭》中所描述的女主角杜丽娘和李香君等女性形象,都反映了古代中国女性的命运和困境。

她们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和限制,无法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和爱情对象。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古代中国女性的艰难处境,也引发了我对女性权益和社会公正的思考。

其次,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了爱情的真谛和意义。

《牡丹亭》中所描述的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浪漫和悲情的色彩,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真谛和意义。

爱情不仅仅是感情的交流和表达,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需要双方相互扶持和努力奋斗。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了爱情的真谛和意义,也引发了我对自己爱情观的思考。

最后,这本书也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度。

《牡丹亭》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和韵味。

书中所描绘的诗词歌赋、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以及传统礼仪和风俗习惯等文化元素,都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度,也引发了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思考。

总的来说,《牡丹亭》是一本充满启示和思考的好书。

它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古代中国女性的命运和困境,也让我深入思考了爱情的真谛和意义,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度。

读完这本书,我更加珍惜自己的爱情和家庭,也更加尊重和理解他人的选择和决定。

同时,它也让我深入思考了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追求真理和正义的决心。

《牡丹亭》读后感二当我沉浸于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之中,那声声绝妙的曲调,那场场跌宕起伏的戏剧,仿佛将我带入了一个悲欢离合的幻境。

这出传统昆曲,以梦为纽带,织就了一段跨越生死的恋曲,不仅仅吸引着我对故事情节的探索,更让我对爱、梦、生命与自由的主题进行深刻的思考。

《牡丹亭》心得体会

《牡丹亭》心得体会

《牡丹亭》心得体会
《牡丹亭》不仅是一部文学经典,更是一部情感与艺术的交融之作。

阅读这部作品,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与梦幻的世界,被其中真挚的情感、深沉的思考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吸引。

在这部作品中,我最为感动的是杜丽娘与柳梦梅之间纯洁而深沉的爱情。

他们之间的感情超越了世俗的束缚,展现了人性中最真挚、最美好的一面。

杜丽娘为了爱情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而柳梦梅则为了寻找真爱历经千辛万苦。

他们的爱情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爱情的力量,它可以超越生死、超越时空,成为人类精神世界中最为珍贵的一部分。

同时,《牡丹亭》也引发了我对封建礼教的深入思考。

在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被严重低估,她们的自由和权利被剥夺。

然而,《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却以自己的行动挑战了这一束缚,她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

这种勇敢的行为让我深刻感受到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和压迫,也让我更加珍惜现代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权利。

在艺术方面,《牡丹亭》展现了昆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作品中的曲文优美动人、语言绚丽多采,每一句唱词都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同时,昆曲的表演形式也为这部作品增添了更多的艺术魅力。

观看《牡丹亭》的演出,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梦幻和美感的世界,被其中的音乐、舞蹈和表演深深吸引。

总的来说,《牡丹亭》给我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和感动。

它不仅是一部文学经典,更是一部情感与艺术的交融之作。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爱情的真谛、封建礼教的束缚以及艺术的魅力。

我相信,《牡丹亭》将会一直影响和启发着后人,成为人类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看《牡丹亭》的优秀观后感精选文档

看《牡丹亭》的优秀观后感精选文档

看《牡丹亭》的优秀观后感精选文档(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看《牡丹亭》的优秀观后感精选文档《牡丹亭》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

观看《牡丹亭》的优秀观后感800字2篇

观看《牡丹亭》的优秀观后感800字2篇

观看《牡丹亭》的优秀观后感800字观看《牡丹亭》的优秀观后感800字精选2篇(一)《牡丹亭》是中国古代戏剧作品中的经典之作,由李时中所创作。

近日我观看了由国家京剧院演出的舞台剧版本,深受震撼和感动。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观后感,谈一谈对于这部戏剧的认知和体会。

首先,我想谈谈对于剧情的理解。

《牡丹亭》的故事发生在唐朝,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主人公杜丽娘爱上了西潮,但命运却阻止了他们的相爱之路,最终杜丽娘因思慕过度而死。

这一曲折离奇的剧情令我深感触动。

在爱情面前,命运有时是如此不公,人们的欲望和命运的冲突让人心生无奈和悲哀。

即使我们努力争取,但在某些情况下,我们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

在观看舞台剧的过程中,我对于演员们的演技和精神状态,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他们用精湛的表演技巧和真挚的情感,将剧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无论是杜丽娘的无奈和痴情,还是西潮的纯粹和坚守,演员们都能够将其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每个细微的神情和动作中,都能够感受到他们对角色的理解和对剧情的把握。

这让我不禁思考,一个优秀的演员需要具备多高的演技和内心世界才能够将人物形象展现得如此完美呢?此外,在《牡丹亭》中,舞台设计和音乐伴奏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舞台上的布景精致而极具艺术感,各种道具的运用恰到好处,为整个剧情增添了很多色彩。

背景音乐的选取也非常独特,既能够凸显剧情的紧张和悲伤,又能够让观众更好地融入到故事中。

整个舞台呈现的细节处理得十分精细,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倍感身临其境。

最后,我想说一说对于《牡丹亭》的主题和思考。

这部戏剧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欲望的力量。

杜丽娘的痴情和追求爱情的勇气,西潮的坚守和廉洁,以及其他角色的各种欲望和利益的纠缠,都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多面性。

同时,这部戏剧也警示了人们对于欲望的追求应当有所控制,要明辨是非,坚持正义。

只有在正确的道路上努力追求,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之,观看《牡丹亭》给了我很多思考和启示。

牡丹亭读后感

牡丹亭读后感

牡丹亭读后感牡丹亭读后感(通用7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牡丹亭读后感(通用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牡丹亭读后感1《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

是晚明戏曲家汤显祖的四大剧作之一,也是他最脍炙人口且成就最高的作品。

故事写的是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冲破约束,私出游园,触景生情,困乏后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

从此一病不起,怀春而死。

杜宝升官离任,在女儿的墓地建造了梅花观。

柳生进京赴试,借宿观中。

他在园内拾得杜丽娘殉葬的自画像,认出是此女子便是那个曾在梦境中与他在牡丹亭畔幽会的女子。

夜里杜丽娘向柳生说出原委,并求柳生三天之间挖坟开棺。

柳生依暗示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成夫妇,同往临安。

杜丽娘的教师陈最良看到墓地情况,柳生又不辞而别,就往临安向杜宝告发柳生盗墓之罪。

柳生在临安应试后,恰逢金兵南侵,延迟放榜。

安抚使杜宝在淮安被围。

柳生受杜丽娘嘱托,送家信传报还魂的喜讯,反被囚禁。

金兵退却后,柳生高中状元。

杜宝升任同平章军国大事,拒不承认婚事,强迫女儿离异。

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才得到和解。

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独生女,从小就被灌输封建礼教知书达理的思想。

但残酷的封建礼教根本无法束缚到正值青春期的她。

一首《诗经·关雎》便惹动了丽娘的情思,她并不认为这是宣传什么儒家礼教的作品。

而认为这就是一首恋爱诗,是一首撩动了无数少女春心的诗歌。

而久困闺房的丽娘更是在家里后花园那大好春光的感召下,动了访春之情。

这说明了呆板的封建礼教根本无法束缚住人类与生俱来的情欲,从而更加揭露了当时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和残酷。

虽然杜丽娘的行为与当时社会有许多不符,但这并不影响作品的情节发展。

牡丹亭心得体会

牡丹亭心得体会

牡丹亭心得体会观牡丹亭有感我的爱情观牡丹亭读后感(一)高中买了西厢记没看完,只知道里面的一些诗句很美。

这次花了好几天把牡丹亭而且连着注释好好地过了一遍。

其间数度停顿,每一阶段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一开头很顺当,书我已经还了,我不能够说出在具体哪个地方我如何如何,大概讲十几回的时候我觉得不就是做了个梦嘛,犯得着大费周章铺演成戏么?但这也只是暂时的。

故事是建立在一系列巧合之上的,所谓无巧不成书是也。

结尾大团合结局让我不怎么满意,觉得不够深刻也不现实。

能有这样的结局绝对是意外,甚至可以说是奇迹。

只要中间哪个环节稍微合常理一点,比如柳梦梅怎么就到了梅花庵里头呢?恰巧就是在南安界内一座桥边滑倒,恰巧就让陈最良碰上,如果没碰上呢,就不会进梅花庵,就不会进那后花园,戏也就完了。

这类不可思议的碰巧的事层出不穷,我直想真要来实践一番,还不得要NG几百万次才可能有一次成功?不过,故事就这么安排了,就这么巧,咱们也不怎么追究了。

可喜的是汤显祖的文字功底诗词素养十分了得,全出剧都用唱词写了出来,很美。

而且杜丽娘的形象确实光鲜可爱。

柳梦梅虽爱吹嘘自己是擎天柱现世宝,但巧的是他就真能中上状元。

对杜丽娘也算痴心一片,有几分可取之处。

陈最良的形象从头到尾塑造得也是很成功的。

杜家有良好的家教,我对杜宝的印象也不错,对妻女都很有感情,也还算恪尽职守。

就是淮城一役解围那当口,我以为会使出什么妙计,不想就写两通信去打发溜金王和他夫人,不承想居然还真给打发走了。

那也真是巧了。

在最尾一出里杜平章的表现尤其惹眼,在巨大的舆论压力面前很好地坚持了人类的理性判断。

众口一词都说女儿死了三年给柳生挖坟救了回来,起死回生,柳生还登堂入室没打声招呼把婚就给结了(这很有违于当时的风俗传统),我当时就想杜平章快快认了女儿女壻这大团贺结局就愈发地无趣了。

没想到平章老先生还不依不挠,力排众议,坚持理性判断,不为情所动。

稍微换一个有点科学常识的人都不相信一个人在埋在地里的棺材里待了三年还能起死回生,换我我就不信。

《牡丹亭》读书心得(通用5篇)

《牡丹亭》读书心得(通用5篇)

《牡丹亭》读书心得(通用5篇)《牡丹亭》读书心得1读《牡丹亭》留给我一个很深的印象,那就是美,文字美、故事美、人物也美。

《牡丹亭》是我国四大戏曲之一,对其后世的文学作品有深远的影响,如《红楼梦》。

《牡丹亭》是其作者汤显祖在遭遇困顿后所作,而汤显祖人生的不幸却是中国文学史的大幸,也是我们普通读者的大幸。

这可能也是一种“缺憾产生美”吧!我认为,本书中的文字美已经达到了一个顶峰,读书时,文中美的文字片段一个接一个涌入眼帘,让人应接不暇,美得使人窒息。

当然纯粹的文字堆叠是不能打动人的,那只是一个虚有其表的空架子,是没有内涵的。

真正优美的文字要建立在情、景的基础之上,要叙述一段情,要描写一片景,而本书的文字美正是如此。

它的每一段文字都不是空写,而是有所表现的,空说无凭,简单的看一看“闺塾”一出中的一些文字吧。

“闺塾”这出完全是用轻松的语气来表现的,让人忍俊不禁,这也正是文字运用的高超之处,美之处。

书中的陈最良的迂腐,春香和杜丽娘的叛逆也都在此表现无遗。

也许有人会问“杜丽娘如何表现叛逆的?"文中杜丽娘与春香形成鲜明对比,一个静,一个动,似乎杜丽娘并未叛逆,然而书中的杜丽娘确是处处偏袒春香,支持春香的行为,有一处更是表现了杜丽娘对陈最良迂腐的不满“师傅,依注解书,学生自会”,表面好像很礼貌,实际一个“自”字深切地表现了这一感情。

有关文字美更有“游园”一出中一系列的描写,美得惊艳,表达出杜丽娘的内心,同时与读者发生共鸣,这些都令读者获益匪浅。

本书的故事情节也是极美的,美得就像一个梦。

而本书之所以向高潮发展,正是因为两位主人公做的两个梦,柳梦梅梦见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

杜丽娘从花园回房昏昏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支垂柳前来求爱。

从此一段穿越时空的精神爱恋在两个素未相知的主人公之间发生了。

这种情节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不仅叫人拍案叫绝。

而书中杜丽娘梦而相思,相思而死,死又复生,最终经历曲折与柳梦梅结为夫妻,更称得上是一段传奇,用《红楼梦》中的一句话来说“真是难为了他怎么想得出来?”同时书中男主人公的名字也是叫的恰到好处——柳梦梅。

《牡丹亭》读后感(精选20篇)

《牡丹亭》读后感(精选20篇)

《牡丹亭》读后感《牡丹亭》读后感(精选20篇)《牡丹亭》读后感篇1《牡丹亭》一部中国经典古代小说,出生在昆曲发源地的我,也曾有幸看过由这部小说改编而成的戏曲。

但由于年龄过小,一直未曾领略其精髓。

如今我已是一名中专学生,再次拜读这本小说,有了不一样的感触。

翻开已开始泛黄的书页,想来是有些年数了。

《牡丹亭》这本由汤显祖创作的小说,语言细腻,文辞华丽。

由于阅读了大量的现在言情小说,他们都是实实在在的爱恋,多数是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而这部小说颠覆了我的看法,柏拉图式的爱情可以存在。

杜丽娘一个有着聪慧之姿,落雁之貌的女子。

一日在丫头春香的怂恿下决定去游园,游园前还打扮了一番。

打扮本是为人看,但她说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

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又怕被人看见。

这确实是青春期少女很典型的心理状态。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春天的大自然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

她生活在笼罩着封建礼教气氛,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眼睁睁地看着青春即将逝去,她却无能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炽热的感情压制在心中。

带着无限的伤怀杜丽娘回到了自己的闺房,不一会就觉得乏了,伏于案几上,昏昏沉沉的睡去了。

正因为这一睡,改变了她的命运,在梦中他梦见了一英俊潇洒的少年郎,两人情意绵绵,私下定了终身。

在那之后丽娘因情而病,因病而死,真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丽娘死后葬于梅花树下,虽在冥界仍不忘寻觅梦中情郎,历经千般苦难,终得大团圆。

文明礼貌月又开始了,哪些是文明行为,哪些又不是的报贴随处可见,最显眼的一条便是文明恋爱。

虽说进了中专校,谈谈恋爱是很正常的,但要论起文明来,恐怕就差远啦。

时下流行的一句话:中学里恋爱的开始,便意味着分手的结局。

我看就是最好的说明。

《牡丹亭》读后感篇2有一本书最好在静夜里读,那便是《牡丹亭》;有一首曲最好在高阁上唱,那便是《牡丹亭》;有一段爱情最好在生离死别中吟,那还是《牡丹亭》。

悄悄然折起最后一页的书角,我问自己:梦到底是什么?于丹说,梦只关乎情怀,只关乎一个人内心的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开这书前,我还一直没有分清主角是杜丽娘还是杜十娘,就像幼时把《长门赋》当成《长恨歌》一样。

但待我读后感叹同为佳人,杜丽娘的命诚然比陈阿娇和杨玉环好些,柳梦梅没像汉武帝那样因鬼神之事冷落丽娘;杜丽娘纵然因感伤柳生离魂,总好过马嵬坡赐死。

纵观丽娘游园、离魂、惊梦、还魂&&这系列多舛的经历,才子和佳人到底求成正果,至最后柳生高中,杜宝阖家团聚,也算个完满的结局。

戏曲的编者在安排人物角色时就隐隐决定了最后结局。

柳生才华横溢,风流随意,以致张榜报喜的人们找状元郎左右不得,却发现他正被杜相吊起痛打,令人忍俊不禁。

陈夫子腐朽村儒,降于敌寇又以宋使身份招降敌寇,彻头彻尾尴尬好笑;杜老相顽固倔强,痛打状元女婿,抵死不信女儿死后还魂;杜老妇人仁慈爱女,早早与女儿团聚,共享天伦。

万事皆因丽娘游园因春感思,花神引柳生入她梦境开始,以二人佳偶天成做尾,环环相扣。

死后复生这种事在古代戏曲小说中并不少见,《长生殿》中就可见一二,它看上去就像网络小说里的穿越。

两种创造出这类奇特情节的作者都有他的无奈,试想杜丽娘作为一位侯门绣户,连后花园都不让逛的千金小姐;柳生作为一个无权无势的岭南秀才,纵使他们缘定三生,二人相识、相会,以及后来喜结良缘都是不可能的事。

在封建礼教的层层束缚下,除了这种特殊情况,发展出来的极端产物(死后还魂),一个作者无论再怎么妙笔生花,也无法让柳生和丽娘的爱情深得人心。

如红楼梦里史老太君看戏时曾批道:那些故事原本滥俗,满纸富贵人家,书香门第的小姐,知书达理,才貌双全,如何见了人家男子便不顾父母,私奔而去。

况何曾大户小姐,身边只一个丫头,便是我们这样人家也不至如此。

不过,王实甫写的就比网络小说一干人等想过百倍,游园感伤,斯园,斯柳,无可奈何之时,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逝水流年,是答儿闲巡遍,在闺阁中自怜,比之一道闪电,当XX 再度睁开眼睛,她的世界已完全颠覆何其太韵,同为男女主角相逢做引(一离魂,一穿越),但前人丝毫不应付读者,寥寥数笔,带出千古绝句。

今人却只想草草交割,赶紧进入正文。

细节决定成败,在开头,已大势已去。

词句纵妙,但原本认为元戏曲杂剧,明清小说已过了它的朝代鲜有人问津,不过,看众篇穿越文,都少不了都套用《牡丹亭》、《红楼梦》原句,为人物润色,他们文章好坏还在其次,看有很多人也和我一样喜爱,甚是开心。

经典不管过了多久,仍是风华正茂,如秋霜中一枝傲菊,独立不败之地。

上海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王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