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高学习】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二课第一框《严也是一种爱》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二课第1框严也是一种爱教案新人教版

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特别不听话,
1、这位父亲的说法对吗?
(本课难点所在)
4、面对逆反心理,我们的正确做法是什么?
P22在情绪冲动时,努力克制自己,调试逆反心理
7.许多家长抱怨孩子进入初中后叫他向东他偏向西,不让他干他非要干,孩子的这
种心理属于( B )
A从众心理B逆反心理C攀比心理D自卑心理
8.下列对于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认识正确(A)
A逆反心理既惩罚了自己,又伤害了父母B逆反行为是错误的,子女不应反抗父母C对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不能一概说是错 的D逆反心理是正确的,子女可以反抗父母
三、扩展室:
(学生探 究)(一)材料分析题:2010年,全国越来越多的文化、文物系统各级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都免费向青少年开放。请看围绕这件事的一段父子对话:儿子:“爸爸,博物馆对我们免费开放了!”父亲:”免不免没什么。“儿子:”明天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父亲:”别去了,还不如在家里做几道题呢。”
预习提纲: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为什么成长也会有烦恼?
2.我们与父母之间产生隔阂的原因?
3.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4.逆反心理的表现有哪些?
5.逆反心理有哪些危害?
6.面对逆反心理我们的正确做法是什么?
7、怎样正确看待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
我的质疑:预习后,不懂得地方请记录在这里,课堂上我们共同讨论
二、展示台:(各小组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
人教版政治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一框《严也是一种爱》教案

人教版政治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一框《严也是一种爱》教案篇一:八年级政治上册_第2课_第一框_严也是一种爱教学设计_人教新课标严也是一种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概述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举例说明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和实质;举例概述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知道逆反心理造成的危害。
能力目标正确认识自己的自知能力,正确理解家长心情的知人能力;对代沟产生原因的分析能力;对逆反心理的辩证分析能力;认识逆反心理危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父母亲人的爱;对自己正确行为的赞赏,对错误行为的后悔和耻辱;对父母的尊重,对自己人格的维护;崇尚与父母的平等,与父母共同遵守道德和法律准则;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对待父母教育的情感;坚持正确的看法和行为,丢掉不良思想行为的态度。
教学重点代沟产生的原因及其实质。
逆反心理及其危害的具体表现。
教学难点代沟产生的原因及其实质。
如何辩证看待逆反心理。
教学方法活动探究与事例分析法课前准备本课内容浅显,不涉及更多理论要学生掌握,而主要是情感和实践问题。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活动设计1:分析对联的意义。
(多媒体或板书展示)进门前,请脱去烦恼回家后,要带来欢乐探究题目:①请同学们分析分析这幅对联所表达的基本含义。
②请同学们谈谈如果家人据此来做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③你们希望家长怎样去做?学生探讨:(略)一、成长也会有烦恼(板书)1.探究题目:请同学们浏览教材P19文字材料。
请思考以下题目:①为什么原来如此和谐的亲子关系,现在变得格格不入?请说说你的真实想法让大家听听。
②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努力消除这种局面?学生面临的问题:这一活动的素材是一个初中女生的日记,也是她的自我感受。
关于学生的用心爱心专心1喜好,与同学交往的兴奋,不注意考虑家长的忧虑和感受,对于服装的偏爱,以及家长对男女生交往的戒备等,都是初中学生普遍遇到的现实中的问题,这些是基于青春期学生生理心理发展必然会遇到的带有共性的问题。
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二课第一框 严也是一种爱-教学设计

【克服逆反,双方有责】
当青春期撞上更年期,难免会产生矛盾,这时我们双方都要①冷静,在情绪冲动时,要努力克制自己;②主动沟通,换位思考,理解对方。
记住信任、沟通的结果。
【成长不烦恼技巧1——了解家长,沟通少误会】
在生活中,逆反心理还有哪些表现?
生: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你说这个好,我非说那个好;让我相信这个,我非相信哪个不可。
【逆反心理有危害】
1.热烈争吵型:与父母发生冲突,甚至以强硬的态度顶撞。(多数要吵架)
2.冷漠型:对父母不理不睬、冷谈相对,零交流。(经常陷入冷战)
结果:①逆反心理既惩罚了自己,又伤害了父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理解父母亲人的爱,体谅父母的用心良苦。
2、培养与父母平等对话、尊重父母的情感。
教学重点
分析两代人的矛盾以及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
准确理解“严也是一种爱”。
教学方法
情境分析法、问题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默写
【课前默写: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2.父母唠叨些什么?烦恼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略)
【成长的烦恼—理性分析】
比较我们与父母的差异,探讨造成两代人隔阂的原因:
生理上:
心理上:
阅历上;
知识上:
思想方法上:
行为方式上:
社会角色上:
小结:父母和子女所处的时代不同,思想观点和文化水平当然会有所不同,看待事情的角度自然也就不一样。
【理解万岁:隐藏在唠叨背后的“爱”】
缓解逆反心理,预防父母“唠叨”的招数:
1、学习方面: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示范教案 2.1严也是一种爱

D态度坚强,上进心强,不服输
课外作业:
板
书
设
计
产生烦恼的原因
严爱是一种爱父母的高期待,严要求也是一种爱
逆反心理的表现
逆反心理对逆反心理的辨证分析
逆反心理的危害
教
学
反
思
1产生矛盾的原因
那么,我们同父母产生隔阂的具体原因有哪些呢?请同学们根据材料上第20页表格比较我们与父母的差异,看看那组比较的最全最好
小结;我们与父母的人生经历,生活经验。社会地位不同,对社会规范的熟悉程度也不同,在生活态度,
学生如实回答
学生阅读讨论并回答问题
学生比较探讨产生俩代人隔阂的原因
使学生初步体会父母的良苦心,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
思考:小萍的表现里典型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你能结合材料,说说逆反心理在自己身上的具体表现?
师:在大多数情况下,处于青春期的子女大都与父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逆反心理现象。综合同学们的感受,我们可以归纳出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
1.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
(1)要我这样,偏要那样
(2)你说这个好,我非说那个好
那么大家感觉逆反心理有什么危害?结合小萍离家出走的举例。你来分析
3.逆反心理的危害。
小结:两代人的分歧,使子女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所提要求,常常产生反抗,即产生逆反心理。其结果是惩罚自己。伤害父母,影响和谐的家庭关系。
为了不伤害自己和自己最亲的人,我们就要努力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在情绪冲动时,要学会克制自己。
(3)让我相信这个,我非相信那个。
2.辨证的看待逆反心理。
师:同学们,你们同父母相处产生过逆反心理时,你觉得谁对谁错?你判断的标准是什么?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框《严也是一种爱》教学设计附反思

第一框《严也是一种爱》教课设计设计一、沉着讲课第一目“成长也会有烦忧”,由一个活动引出。
活动的素材是一个初中女生的日志,写的是她的自我感觉。
学生的喜好、与同学交往的喜悦、不考虑家长的忧愁和感觉、关于服饰的独爱以及家长对男女生交往的警戒等,都是初中学生广泛碰到的现实中的问题,这些是鉴于青春期学生生理心剪发展而必定会碰到的带有共性的问题。
让学生就此谈原由、谈自己为改变这类情况需要作出的努力,有助于学生直面现实,发挥主体性,就此问题展开研究,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亲子矛盾的产生,不完整部是坏事。
它说明学生长大了,有主见了,主体性加强了,享授权益和执行义务的激烈梦想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小时候做不到的,此刻的中学生能做了,由此矛盾也就产生了,这是好事。
但是,这些矛盾确实困扰着学生,带来烦忧,从这个意义上看它又是坏事。
人总在矛盾中生活,谁也挣脱不掉矛盾,只好正视它,解决它。
b5E2RGbCAP教材的正文,正是从学生的纵向对照中,从家长与学生两个方面揭露出亲子矛盾的产生。
而后,教材用了个有关链接,说明在不一样年纪阶段,对家长的见解是不一样的:在小时候,因为对父亲母亲的崇拜而以为他们无所不可以;到青春期,对父亲母亲有逆反心理,看不发迹长;过了青春期,又客观地看到父亲母亲的价值。
这多少带有规律性。
p1EanqFDPw接下来,有个商讨造成两代人隔膜的深刻原由的活动,让学生疏别从生理、心理、经历、知识、思想方法、行为方式、社会角色等方面,比较儿女与父亲母亲的差别。
两代人产生代沟的基础看似年纪差,其本质是反应在年纪差别背后的多重代际差别。
儿女与父亲母亲的经历不一样、经验不一样、社会地位不一样,对社会规范的熟习程度不一样,在生活态度、价值看法、兴趣喜好等方面不行能同样,由此产生的需要及知足需要的方式不一样,理想和追求也就不一样。
DXDiTa9E3d在本目的最后,说明儿女与父亲母亲的矛盾,大多鉴于父亲母亲的高期望、严要求。
八年级政治上册2.1严也是一种爱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对我们的严格要求是出于爱和期望,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提高学生对家庭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2.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活动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交流、合作探讨问题的能力。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小组讨论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学生的小组讨论成果展示来了解他们的合作效果和问题解决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评价学生的小组讨论是否充分、是否有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是否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等方面。
3. 随堂测试:随堂测试是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随堂测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例如,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对严父严母的定义、表现形式、原因等方面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是否能够正确理解父母对我们的严格要求背后的爱和期望。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严父严母的基本概念、案例分析等。
强调严父严母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严父严母的爱。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如何与父母沟通、理解父母的爱的心得体会,以巩固学习效果。
知识点梳理
1. 严父严母的定义与表现形式:
- 严父严母是指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比较严格,他们对孩子的行为、学习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班级教室、投影仪、音响设备、白板、教学卡片等。
(秋)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第一课时 严也是一种爱教案 新人教版

《严也是一种爱》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看待父母教育的情感。
坚持正确的看法和行为,丢掉不良思想行为的态度。
能力目标:正确认识自己的自知能力和正确理解家长心情的知人能力。
能分析代沟产生的原因,以及辨证分析逆反心理。
知识目标: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
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和实质。
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和造成的实际危害。
二、教学重点、难点:调查现实生活中,学生在成长中的烦恼(与家长的冲突)三、教学过程:1、【角色扮演】“我的烦恼”(教材P19)困惑A、为什么我和妈妈的关系会变成现在这个格格不入的情形?B、我们怎样做,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2、【小组活动一】:“你说我说大讨论”困惑A、学生角度:小时侯由于对父母的崇拜而认为他们无所不能;到青春期,对父母有逆反心理,看不起家长;过了青春期,又客观地看到父母的价值。
家长角度:对孩子的关爱之心没有变,只是要求更加严格,免不了多叮嘱几句。
孩子听不进时,就觉得家长特别唠叨、罗嗦。
于是,我们与父母之间就产生了矛盾。
困惑B、(填写教材P20表格)活动二:成长的烦恼大调查3、【小结】:成长也会有烦恼。
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
这种在我们看来有些苛刻的“严”,反映出父母对我们的爱。
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
4、【情景故事】:丽丽长大了丽丽离家出走了,妈妈最后找到了丽丽的好朋友小娜,小娜给了丽丽妈一个日记本。
其中一篇是这样写的,“今天又是阴天,心情也是阴天,灰蒙蒙的天空,看不见云彩和太阳,冷风瑟瑟,鸟儿站在光秃秃的树枝上,上上下下,也只有它们无所谓晴天阴天……昨晚又和爸妈大吵了一架,上网是导火线,结果炸弹就这样引爆了……,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这么不理解我在想什么?为什么他们要干涉我的思维,总要我按他们的意志走下去?我不是躯壳,我有灵魂我会感觉,我有大脑我会思考……他们总会这样教训我:“我像你这么大时,早就一个人带着褥子到黑龙江上山下乡去了……”可我们毕竟是不同年代出生的人,有着不同的理想,也许我现在的逆反,在他们的眼中叫混;我现在的标新立异,在他们眼中叫胡来……年龄的差距所产生的代沟越来越深,越来越大,好似东非裂谷带,成为了奇观。
人教版八年级思品上册《严也是一种爱》教案

课题名称:第二课第1框严也是一种爱课时: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和实质。
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
2、能力目标:正确认识自己的自知能力,正确理解家长的知人能力;对代沟产生原因的分析能力;对逆反心理利弊的辩证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崇尚与父母平等,与父母共同遵守道德和法律准则。
【教学重、难点】代沟产生的原因及其实质;逆反心理及其危害的具体表现。
【教学方法】练习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教辅资料(百分导学)。
【教学过程】1、出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阅读课文P19—222、先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
①完成《百分导学》P9课前预习部分,组内交流答案。
(6分钟)②演练单项选择题。
3、后教:合作探究,突破重点和难点。
(15分钟)核对单项选择答案,错题重点讲解。
课件配套讲解重难点知识。
如:如何正确认识逆反心理?4、巩固记忆。
(10分钟)知识点:①对于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说是错的,有的反抗不无道理。
②与父母平等交往,有助于帮助父母更新观念、走出家教误区,也有助于我们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③在多数情况下,逆反心理导致的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伤害了父母。
为了不伤害自己和自己最亲的人,就要调适逆反心理,在情绪冲动时,要努力克制自己。
5、当堂训练,及时反馈。
(9分钟)独立完成分析说明题。
6、作业布置。
复习本课知识,并提前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后记】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严也是一种爱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和实质;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对逆反心理的具体分析;逆反心理造成的实际危害。
2.能力目标:正确认识自己的自知能力和正确理解家长心情的知人能力。
能分析代沟产生的原因,以及辨证分析逆反心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心情和期待,正确看待父母教育的情感。
坚持正确的看法和行为,丢掉不良思想行为的态度。
教学重点: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和造成的实际危害。
教学难点: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和实质。
教学方法:情感激励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家庭生活中,我们享受亲情、关爱和欢乐,家是个乐园:化解不了与家人的矛盾和冲突,家就成了樊笼。
我们要走进家人,学会沟通,化解矛盾,克服逆反心理,就可以迎来一个和睦、温暖的家。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课
(二)学习新课
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
一、严也是一种爱
(一)、成长也会有烦恼
请一学生朗读教材P19 “我的烦恼”,其他同学生思考书中的问题:为什么我和妈妈的关系会变成现在这个格格不入的情形?我们怎样做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
从学生角度讲:小时候由于对父母的崇拜而认为他们无所不能;到青春期,对父母有逆反心理,看不起家长;过了青春期,又客观地看到父母的价值。
从家长角度讲:对孩子的关爱之心没有变,只是要求更加严格,免不了多叮嘱几句。
孩子听不进时,就觉得家长特别唠叨、罗嗦。
于是,我们与父母之间就产生了矛盾。
这说明两代人之间有代沟。
解决的方法,简单的说就是要相互沟通,具体方法我们下一节课来研究。
设问:为什么两代人会出现隔阂产生代沟哪?
学生和教师一起填写教材P20表格。
教师小结:通过填表我们可以发现,我们与父母的年龄差异是产生隔阂、代沟的直接原因,代沟的实质是反映在年龄差异背后的多种代际差异。
我们与父母在生活经历、生活经验、社会地位的不同,对社会规范熟悉不同,在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
方式等方面就会产生较大差别。
成长也会有烦恼,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的共同愿望。
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
这种在我们看来有些苛刻的“严”,反映出父母对我们的爱。
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
(二)、逆反心理的危害
代沟,往往导致两代人在一些问题上产生分歧。
我们对父母的思想观念、教育方法、严格要求产生反感,即产生逆反心理。
具体表现为: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你说这个好,我非说那个好,让我相信这个,我非相信哪个不可。
为什么会产生逆反心理哪?我们一起看一下“相关连接”的内容。
(教师根据书中内容讲解)
提问:所有的逆反心理都不对吗?
小文正在读初二,在父母和旁人的眼里,他不爱学习,成绩很差,生活中对什么都无所谓、不在乎,不爱与人交流,基本上没有朋友。
为帮小文提高学习成绩,其父母曾多次送他到各种培训班,并为他请家教,却毫无成效。
在家时,小文从不和父母沟通,很少说话。
母亲经人指点,才怀疑孩子心理有问题,便带他四处找心理医生。
专家认为,这是由于父母在教育方法上的错误,导致了孩子毫无生活热情,没有目标感,因而学习无兴趣,人生观极端消极。
对此,专家建议,当家长发现自己的言行对孩子造成了伤害后,应及时向孩子郑重道歉,并尝试发现和表扬孩子的优点;同时,可让孩子参加一些心理拓展训练,将孩子与父母隔离一段时间,利用第三方力量弥合亲子关系,并鼓励孩子建立积极的人生观。
解决了以上问题,孩子才有可能产生兴趣。
我们的父母不是圣人,在家庭教育方面,他们也难免会犯错误,这时我们最好不要有对立情绪,那不能解决问题,只能把问题弄得更糟。
理智的方法是和父母沟通,陈述自己的理由,改变父母的做法,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活动:说一说
结合自己经历过的与家长的冲突和当时的感受,说说逆反心理给你和父母之间造成了什么伤害?
教师小结:逆反心理有很大的危害性。
学生的逆反心理有的表现为对父母不理不睬、冷淡相对;有的表现为以强硬的态度顶撞、以粗暴的举止反抗;用极端的办法处理矛盾,如离家出走,残害父母。
从结果上看,逆反心理导致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在惩罚和伤害自己的同时也伤害了自己最亲近的人。
我们在与父母发生冲突时要冷静,要努力克制自己,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失控,冷静下来,我们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三)课堂小结:我们相信父母是爱我们的,有时他们的做法我们可能难以接受,但他们的出发点是为我们好。
不要与自己的父母产生对立,不要有逆反心理,多与父母勾通、交流,相信父母是天下最爱你的人。
(四)课堂练习:自主练习与检测作业本
(五)布置作业:1、自主练习与检测作业本
2、实践作业:创作一首赞美父母的诗送给他们;或和父母做一次触膝长谈说出自己的心理话;或者挑选一句幽默的话段勉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