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下册消费者的权益教案新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八课第二框《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途径

1、消费者应具备什么权利(维权)意识?
装,后来经人鉴定是假冒产品,我该怎么办?
3、请你就消费者如何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进行
友情提示。
参考答案: • 1.宣传标语:①“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② “增强消费意识,维护合法权益” 。 • 2.应理直气壮地向销售者或生产者要求赔偿。如发生消 费争议,可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要求调换或退货;如果协 商不成,可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或向有关部门申诉;如果 调解、申诉也不成,可向仲裁机构仲裁,甚至向司法部门 提起法律诉讼。 • 3.①消费者依法享有安全保障权、知悉真情权、自主选 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维护尊严权等;②消费 者购物时应做到:一是尽量到信誉好的大型商场、超市购 物;二是不要贪图便宜购买打折销售的劣质商品;三是确 认商品标识是否完整(价格、产地、主要成分、生产日期、 有效期限、产品等级、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 等);四是索要信誉卡和购物发票。③当合法权益受损时, 要通过正当途径来使问题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
维 护 消 费 权
1.专门保护消费者权益 的基本法律 2. 消费者主要享有的权利 (六项权利) 1.消费者应具备维权意识 (两个意识)
二、维护消费 者权益的途径
2.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寻求 解决的途径(五种途径)
1、如果你不慎购买、使用了这些“问题食 品”,你打算( )
D
A.不去理会,自认倒霉 B.威胁经营者,
2、当消费权益受到侵害,可以通过哪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教案范文

【导语】公民基本权利是公民权中基本的、主要的部分。
通常由宪法加以明确规定。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篇⼀】⼈教版⼋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单元教案范⽂:公民基本权利 教学分析 【教学⽬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标:感受享有公民权利在个⼈成长及参与公共⽣活中的作⽤;体味公民权利对个⼈、家庭、社会及国家的价值 能⼒⽬标:结合具体案例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意义;学会依法⾏使权利,提⾼参与社会⽣活的能⼒ 知识⽬标:知道我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懂得享有这些权利的重要性;知道公民基本权利的具体内容,了解其实现的具体⽅式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教学难点:⼈⾝⾃由。
教学过程 ⼀、导⼊新课 ⼀个⼥婴降临⼈间,⽗母给她起名叫刘斐(化名)。
刘斐在⽗母的呵护下健康成长。
她6岁上⼩学,12岁步⼊中学校园。
刘斐喜欢绘画,升⼊初中后,她的两幅作品被⼀家出版社采⽤。
刘斐品学兼优,获得优秀共青团员的称号。
⾼中毕业的暑假她参加勤⼯俭学,获得1000元收⼊。
在⼈民代表⼤会换届选举中,年满18周岁的刘斐给⾃⼰满意的代表候选⼈投下庄严的赞成票。
问题:请说说材料中体现了刘斐享有的哪些权利。
提⽰:姓名权、被抚养权、受教育权、著作权、荣誉权、劳动权、选举权。
⼆、新课讲授 ⽬标导学⼀:政治权利和⾃由 活动⼀:⼩云家的⼀天 设计意图:通过描述⼩云⼀家的基本情况及家庭成员⼀天的⽣活情境,引导学⽣思考其中体现的公民基本权利,并初步认知这些权利,体会这些权利对于⼀家⼈幸福⽣活的意义,帮助学⽣从具体⽣活中了解权利的⼴泛性,感受公民基本权利的价值。
1.指导学⽣在阅读材料基础上对⼈物具体⾏为所体现的权利进⾏⾃主思考,加深对公民权利的理解。
2.学⽣在⾃主思考的基础上,将⾃⼰的答案在全班分享,提出认知疑惑,展⽰思维过程,开展师⽣之间、学⽣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3.教师适时对学⽣的发⾔进⾏总结、提炼,特别是要注意引导学⽣从具体⾏为中加以提升,准确概括和表述基本权利名称,了解其具体内容。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八课第二节爱惜消费者的权益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吉林省磐石市三棚中学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八课第二节爱惜消费者的权益学案新人教版课题第八课第二节维护消费者的权益课型预习展示课时间学习目标做一名合格的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维护权益的途径。
提高消费者权利意识,增强法制观念难点维护权益的途径重点维护权益的途径预习指导堂学习内容(资源)一.案例导入(1)几个星期前,我们年轻的两位老师喝牛奶后肚子痛,拉肚子。
(2)新买的电话卡,每月都不明不白地被扣10元套餐费---------以上例子中,消费者的什么权利被侵害消费者应该怎么办?二.自主学习:结合购物经历自学93---97页内容找到下列问题1、现代社会影响人们消费的行为有哪些?2、经营者为了招揽顾客,通常使用那些“手段”?3、面对促销活动,消费者应该怎么做?4、如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5.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正确途径是什么?三.完成填空:把关键词语做好标识(1).在现代社会,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我们拥有一双“”,即增强自己的力和能力。
(2).练就一双“慧眼”需要我们自身的努力。
我们需要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的知识,还需掌握有的知识。
(3).法律赋予我们消费者权利,我们自身也需要良好的意识和意识。
(4).在交易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知识,保持应有的警惕,尽量不给不法经营以可乘之机,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
).在侵权行为发生以后,我们应该勇敢地拿起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使不法经营者显露原受到(6).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正确途径有与;请求究四.学点探究(一)炼就一双“慧眼”阅读教材93-----94页内容1. 归纳:现代社会,影响人们消费的行为因素有哪些?讨论:经营者为了招揽消费者,通常会使用哪些“手段”?思考:结合93页事例面对种种促销,消费者应该怎么办?2..练就一双慧眼需要我们自身的努力。
那么如何才能练就“慧眼”,与不法经营者进行斗争?(结合教材93页内容解释说明)3.(1)你会识别真假广告吗?你知道商家打折的动机是什么?(2)分析商家打折的动机。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教案(4)

⼈教版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年级下册第⼀单元坚持宪法⾄上第⼀课维护宪法权威教案(4)公民权利的保障书1 教学分析【教学⽬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国家权⼒属于⼈民;国家尊重和保障⼈权。
教学难点:国家权⼒属于⼈民。
2 教学过程⼀、导⼊新课宪法宣誓制度是国家⼯作⼈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宪法宣誓。
多媒体链接视频:12.4宪法宣誓仪式提问:观看视频,想⼀想宪法宣誓有何意义。
(学⽣根据⾃⼰的理解回答)教师总结:宣誓仪式本⾝是⼀次活⽣⽣的宪法教育,有助于公民更好地认识宪法,增强宪法观念,从⽽尊重和维护宪法权威,促进宪法实施。
⼆、新课讲授⽬标导学⼀:宪法确认国家权⼒属于⼈民活动⼀:阅读周记设计意图:以⼩眉所提的问题引发学⽣对⼈民与国家权⼒之间的关系的思考。
通过了解悬挂国徽的要求来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1.阅读教材第2—3页“运⽤你的经验”中⼩眉的周记,思考她提出的三个问题。
(1)除了这三个国家机关外,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和场所悬挂国徽?提⽰:如检察院、驻外领事馆、出⼊境⼝岸等。
(2)为什么这些国家机关和场所要悬挂国徽?(3)为什么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有“⼈民”⼆字?2.引导学⽣查阅宪法相关规定和国徽法的相关内容,明确哪些国家机关和场所应当悬挂国徽。
3.⼩组讨论,展⽰成果。
教师⼩结:中华⼈民共和国国徽是中华⼈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国徽图案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象征着我国是⼯⼈阶级领导的、以⼯农联盟为基础的⼈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切权⼒属于⼈民。
活动⼆:宪法规定知多少思考:国家权⼒属于⼈民,宪法是如何确认的?提⽰:我国宪法第⼀条明确规定:“中华⼈民共和国是⼯⼈阶级领导的、以⼯农联盟为基础的⼈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条明确规定:“中华⼈民共和国的⼀切权⼒属于⼈民。
”教师⼩结:我国是⼈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切权⼒属于⼈民。
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八年级下学期道德与法治全套教案人教版 (88页)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案集(人教版)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课标要求:本单元两课内容对应的课标依据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课程目标是“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具体的内容标准是:“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国家性质和人民的范畴,懂得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知道人民和公民的区别,知道公民权利受法律确认,理解我国公民权利得以实现的法律保障体制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对人民、公民、我国国体等概念的理解、辨别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牢固树立人民是我国国家的主人的观念,增强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作为国家小主人的自豪感。
使学生树立认真学法、守法,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体制。
2、教学难点:公民和人民的区别与联系。
学生分析:1、针对的问题:国家性质、公民、人民、公民基本权利及其保障体制等概念和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平时虽有所接触,但非常有限,往往是一知半解,特别是从法律角度的理解更是非常缺乏,另外,初中生是弱势群体,又缺乏法律知识,当权利受到侵害时,不知道如何去保护。
有的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了,但顾虑到对方是成年人,甚至是家长和老师,所以只好忍气吞声,用法律维权的意识比较淡漠。
2、学生的需要:作为当代中学生了解自己国家的国家性质、能区分公民与人民的不同,树立起公民权利受法律保障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是一个合格公民所必需的常识。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翻阅宪法第二章,了解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请学生搜集不正确行使权利的案例,并指出这样做的后果;学生准备一个一元的硬币,并仔细观察。
最新部编本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人教版)教案:第一课-第1课时-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第1课时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其实就是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
2.知道宪法内容,对宪法规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及公民基本权利内容有初步了解,这些内容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3.知道我国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能力目标1.知道很多国家机关名称里有“人民”二字的原因。
2.对宪法基本内容的认识和了解。
3.学会通过不同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等,提高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能力。
4.提高对人权内涵的认识,自觉维护个人的人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对宪法基本内容的认识,热爱宪法。
2.认识人权、珍惜和热爱自己的人权。
3.对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具体做法产生敬意。
重点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2.对宪法基本内容的认识。
3.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难点1.对宪法基本原则与国家性质的理解和认识。
2.对人权内涵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准备:1.精心准备宪法内容、国徽幻灯片及教材上教学展示所用幻灯片。
2.认真备课,熟知本课时两大板块内容之间内在联系。
学生准备:1.预习新课中探究问题。
2.提出新问题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环节与同学共同探讨。
一、故事导入,场景激趣故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由来及含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清华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接受了中央政府命令,分别成立了国徽设计小组,执行新中国国徽的设计工作。
经多次咨询研究,最后确定了国徽的图案,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
其意是用天安门图案作民族精神的象征;用齿轮、麦稻穗象征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用国旗上的五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大团结。
国徽图案交由清华大学小组的教授高庄最后完成设计加工与塑造国徽模型。
1950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
在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在祖国的海关,在人民的法庭上,每当我们看到庄严美丽的国徽,心里便会荡起一种崇高的爱国之情。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案篇一: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案集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课标要求:本单元两课内容对应的课标依据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课程目标是“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具体的内容标准是:“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国家性质和人民的范畴,懂得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知道人民和公民的区别,知道公民权利受法律确认,理解我国公民权利得以实现的法律保障体制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对人民、公民、我国国体等概念的理解、辨别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牢固树立人民是我国国家的主人的观念,增强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作为国家小主人的自豪感。
使学生树立认真学法、守法,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体制。
2、教学难点:公民和人民的区别与联系。
学生分析:1、针对的问题:国家性质、公民、人民、公民基本权利及其保障体制等概念和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平时虽有所接触,但非常有限,往往是一知半解,特别是从法律角度的理解更是非常缺乏,另外,初中生是弱势群体,又缺乏法律知识,当权利受到侵害时,不知道如何去保护。
有的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了,但顾虑到对方是成年人,甚至是家长和老师,所以只好忍气吞声,用法律维权的意识比较淡漠。
2、学生的需要:作为当代中学生了解自己国家的国家性质、能区分公民与人民的不同,树立起公民权利受法律保障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是一个合格公民所必需的常识。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翻阅宪法第二章,了解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请学生搜集不正确行使权利的案例,并指出这样做的后果;学生准备一个一元的硬币,并仔细观察。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四单元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四单元教案5篇政治教案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它可以促进教学的系统化,使老师掌握讲课节奏。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四单元教案1依法行使权利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珍视公民权利,增强权利意识,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明确权利边界,树立法治观念能力目标:正确对待权益纠纷,学会依照法定程序维护自身权益;能够尊重他人合法权利,学会自觉规范自身行为知识目标:知道行使权利的界限,懂得依法行使权利;了解维护公民权利的方式,知道如何正确维护权利【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依法行使权利。
教学难点: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海市静安区公布对巨鹿路888号优秀历史建筑被业主违法拆除事件的调查结果,决定对违法行为人王某罚款人民币3050万元,责令其在10个月内恢复建筑原状。
同时,对相关政府责任部门及10名责任人员严肃问责。
的确,老洋房是业主花8000万元买下来的,公民的“财产权”应该得到保护。
但是,公民行使财产权也是受到法律约束的,不能够“无法无天”。
思考:王某是在依法行使财产权吗?(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提示:不是。
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行使权利有界限活动一:角色扮演江苏徐州的一位大妈火了。
因为她闯红灯和横穿马路,被交警拦下,被告知需要“站岗”后,多次爆出惊人话语:“我有心脏病,如果犯病你要赔我钱;不差钱,明天继续闯;我就教育孙子去偷,去闯红灯;我50多,不,我60多了。
”一时间,网友热议不断。
“闯红灯大妈”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诸多层面的问题。
闯了红灯拒不接受处罚,态度还如此蛮横……1.学生分角色扮演,模拟这一情景。
2.对这位大妈的言行,你是怎么看的?提示:这是法治观念淡薄的表现,不懂法律,不依法行使权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石河子市第八中学八年级政治下册《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教案新人教版知识要点与学习要求1、知识目标⑴了解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消费者的九项权利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项作用。
⑵明确法律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消费者也要履行自己的义务。
2、能力目标⑴学会运用智慧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方面的知识,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充分行使消费者的权利。
⑵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当我们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要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⑴培养良好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⑵学会理性消费,选择适当合理的消费行为。
教学时数:3课时,其中第一框2课时,第二框1课时。
第一框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保护自身合法权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诚信的道德观,提高对自觉履行义务的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做一个文明的消费者。
2.能力目标:学会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运用关于消费者的九个基本权利的知识来指导实际消费。
3.知识目标:知道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理解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要性。
【重点难点】4.重点: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5.难点:增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设计理念】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认为课堂教学不仅要突破知识点,更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生活中的法律。
在学习过程中,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强化情感体验。
在经济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消费者,都享有消费者的权利,中学生也不例外。
因此,在进行本节课教学时,设计“小鬼当家”的活动,虚拟了一个八年级学生李华,以他的消费经历为主线,借助他的消费体验,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自主探究认识到“上帝”即消费者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理解保护“上帝”权利的必要性,认识“上帝”享有的权利,并明确应该怎样做一个文明的“上帝”。
【教学程序设计】“上帝”的权利情景二:倒霉的“上帝”请学生欣赏小品《倒霉的上帝》,并对照课本分小组讨论:小品中的老板侵犯了李华的哪些权利?(设计意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小品中的情景,结合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通过讨论掌握“上帝”的九大基本权利。
)活动二:你说我说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中看到、听到或亲身经历的事情,举例说明消费者权利的存在。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验到“上帝”权利的存在。
)情景三:歌曲《天亮了》欣赏歌曲《天亮了》,介绍这首歌的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认识到经营者义务和消费者权益的一致性。
(设计意图:从反面提醒消费者保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性,激发对经营者不诚信行为的强烈谴责与愤慨,更好的落实情感觉悟目标,充分体现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在学生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正面说明消费者权利的存在,而不是仅仅看到消费者权益被侵犯的情况。
文明的“上帝”情景四:我是“上帝”我怕谁请学生欣赏小品《我是“上帝”我怕谁》,思考:“上帝”是这样的吗?(你怎样看待这样的“上帝”?)活动三:自由论坛消费者都有哪些不文明行为?作为消费者,应该怎么做?假如你是经营者,你希望消费者怎么做?活动四:即兴表演请学生即兴表演一段微型小品,展现经营者和消费者良好的关系。
表演结束,教师展示一幅对联:“经营者诚信为本规范经营消费者依法维权文明消费”,横批为“携手共进”。
(设计意图:认识到法律保障“上帝”的合法权益,作为“上帝”也要履行自己的义务,做文明的“上帝”。
)换位思考,理解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结束语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希望在今后的经济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能积极学法、用法,不仅做一名维护自身权益的“上帝”,而且做一个现代社会中文明的“上帝”。
(设计意图:提出希望,将法律和道德教育延伸到未来生活,有助于思想品德课终极目标的实现。
)附录一:倒霉的“上帝”表演者:四学生分别扮演李华、老板、李华的妈妈和96315热线工作人员。
道具:牛肉干三包、电话机。
情景:从超市出来,李华来到新市街夜市。
听见一摊主高声吆喝:“走一走,看一看,美味食品大减价。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快来买啦。
”李华:肚子好饿呀!买点东西吃吧!老板:小同学,你想买点什么?李华:我先看看。
老板:我们这里的牛肉干很棒,新鲜可口、物美价廉!同学,买点吧!李华:便宜吗?老板:便宜!为了配合市政府三项整治工作,现在门面拆迁,我们所有商品一律进价出售,绝对低哦!你去看看如果有比我们卖得更便宜的,你拿多少来,我们收多少!李华:这牛肉干好吃吗?(故作迟疑状)老板:绝对好吃,不信你尝尝!李华:你不会骗我吧?老板:为这几块钱骗人,这种事我们可不会干!李华:算了,你给我来一袋吧!老板:这么便宜的价格,我们都是两袋一起卖的!李华:我吃不了那么多!能不能只买一袋呀?老板:吃不了可以带回去给你的家里人呀!李华(无可奈何地):好吧,我要两袋。
老板:一袋,一共元。
(老板趁李华低头在书包里掏钱时,偷偷换了一包过期的牛肉干。
窃喜:“终于把这包过期的牛肉干卖掉了。
)李华:喏,给你6块。
老板:没有零钱找,这一毛钱你就不要了吧!李华:你们是怎么回事?多称斤两,又少找钱,真缺德!老板:你这人这么罗嗦,我们商店一直都是这么卖的!穷鬼,买不起东西还逞什么强?!真是个小气鬼,现在一毛钱丢在地上都没人捡,居然还要我们找钱?!李华:算了,我不跟你们计较!(李华只好忍气吞声走了,一边走一边吃牛肉干。
)李华垂头丧气回到家。
李华的妈妈上场。
妈妈(杭州话):哎,宝贝儿子回来了。
李华:啊。
妈妈:咦,儿子,你在吃什么东西?李华:牛肉干。
我刚刚在夜市买的,很便宜的……哎呀,我的肚子好疼呀!妈妈:怎么啦?是不是这牛肉干有问题?(李华妈妈仔细查看牛肉干的外包装。
)妈妈:哇,这牛肉干是过期的!我找他们算账去!李华:哎哟!我的肚子越来越疼!妈妈:我们先上医院去!(到了医院,经过医生的及时诊治,李华的病情稳住了。
)妈妈:这怎么办?难道就这样算了?!李华:不行,我要投诉。
(拿起电话)喂,你好,是96315吗?工作人员:是的,请问我可以帮你什么?……旁白:两天后,在杭州市消费者协会的帮助下,李华讨回了公道,不仅赔了医药费,水果店老板还向他赔礼道歉。
这件事圆满解决了。
附录二:歌曲《天亮了》创作背景1999年秋天,在风景入画的贵州麻岭风景区,阳光明媚,游人如织。
然而,却发生了一起与这里的景色极不和谐的悲剧。
由一架卷扬机改制的缆车未经安全部门的许可被私自投入运营,原本只能容纳9人,最终却挤进了27人。
严重超载仅仅是滑向深渊的第一步。
驾驶者是一名刚来两天,仅仅学会起步和刹车的年轻人。
由于严重超载,缆车一开动便迅速下滑,司机猛踩刹车板,钢绳崩断。
随着一声巨响,缆车在数秒内从相当于20层楼的高处跌入山谷。
在转瞬即至的生死关头,一对年轻的夫妇用他们的双手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高高举起。
结果,大部分游客遇难,两位年轻的父母也都失去了生命,而这个小孩,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著名歌手韩红根据这个故事创作了一首歌——《天亮了》。
附录三:我是“上帝”我怕谁一个月后,李华又一次经过新市街夜市。
听见有个摊主在高声吆喝:“走一走,看一看,时鲜水果大甩卖。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快来买啦。
”李华:咦,这不是上次那个老板吗?怎么改卖水果啦?!于是上前:“老板,这苹果多少钱一斤?”摊主:3块,你要的话,便宜点,2块5拿去。
李华拿过一个苹果,咬了一口,“怎么是酸的?”扔掉了。
又拿过一个橘子,拨开,吃了一瓣,“太甜了!”就将剩下的扔了。
摊主:小鬼,你干什么?李华:你不认得我啦?一个月前,我在你这里买过美味食品牛肉干。
摊主(满脸堆笑):哦,是你,小朋友,你想买什么?李华:我看看这西瓜怎么样?(假装不小心将西瓜碰到地上,西瓜摔碎了。
)摊主大怒,欲打李华。
李华:你来呀!来呀!顾客就是“上帝”,我是“上帝”我怕谁!附录四:消费者不文明行为当戒随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深入贯彻实施和市场的日益繁荣,消费者的地位和自身素质逐步提高。
但也有一些消费者不珍惜自己的形象。
做出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的举动。
(1)损坏购物环境。
商场为消费者营造了较高水准的购物环境,商场甚至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但有的消费者在商场内乱扔废物,随地吐痰吐口香糖。
有的消费者甚至在商场为顾客准备的休息椅、凳上睡大觉。
(2)顺手牵羊。
在超市和开架售货的商场,有的消费者钻商家管理的空子,顺手牵羊,造成经营者货物损失。
(3)索赔漫天要价。
一位消费者因购买的饮料中有一小块发酵物,竟狮子大开口,索赔10万元。
这种已超出正常范畴的索赔,属于敲诈。
(4)钻“承诺”空子。
某消费者在一家大商场买了一架高级摄像机,用于结婚摄像。
婚礼完毕,他根据商场“不满意就退货”的承诺,将用过的摄像机又退回去。
(5)秽语中伤服务员。
商场购物时,对服务员故意刁难,稍有不顺,就口出秽语,甚至骂人,损害服务员的人格,有的甚至动手打人。
?第二框维护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