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对策

合集下载

布鲁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措施及建议

布鲁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措施及建议

布鲁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措施及建议【摘要】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防控这种疾病,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建立健全的监测机制,及时发现病例并进行隔离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加强动物疫病防控,通过规范养殖管理、加强动物疫苗接种等方式提高动物的免疫力。

要加强科学研究支持,通过深入研究疾病传播机制和疫苗研发,提高防治效果。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布鲁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的认识,增强防范意识。

通过以上措施的全面实施,可以有效降低人畜共患病的发病率,保障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安全。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 人畜共患病, 防控措施, 监测机制, 动物疫病防控, 科学研究支持, 宣传教育力度.1. 引言1.1 布鲁氏菌病概述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主要通过感染了布鲁氏菌的动物体液或组织而传播给人类。

布鲁氏菌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和农村地区流行较为严重。

该病可在牛、羊、猪等牲畜中发现,也可感染人类,严重危害人畜健康。

布鲁氏菌病具有潜伏期长、症状隐匿等特点,容易被误诊、漏诊或忽视。

患者常表现为发热、乏力、关节痛、肌肉疼痛等非特异性症状,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

由于该病的传播途径复杂,防控难度大,因此对其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尤为重要。

了解布鲁氏菌病的概况,有助于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和警惕性,进而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引起人们对布鲁氏菌病的重视,推动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预防和控制工作,有效遏制该病在人畜中的传播。

1.2 人畜共患病的危害人畜共患病是指能够在人类和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这种疾病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都具有潜在的威胁。

人畜共患病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畜共患病可能导致疫情的扩散和流行。

由于人类和动物之间可能存在密切接触,一旦存在传染病在人类和动物中传播,就有可能形成疫情。

这种疫情一旦发生,不仅会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威胁,还会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关于牛羊布鲁氏菌病的流行与防控措施

关于牛羊布鲁氏菌病的流行与防控措施
畜牧产业推广等。
2021 年第 1 期(总第 230 期)
牛羊检疫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并且很难执行到位, 进而对牛羊疾病的传播造成极大风险。
毒 1 次,牲畜生产前后都要对分娩室进行消毒,养 畜场每年要进行 2~4 次全场消毒处理 [7]。
3 牛羊布鲁氏杆菌病的危害
4.3 提高诊断的重视度,切断传染途径
4.1 加大早期免疫工作力度
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J]. 草食家畜 ,2019(6):51-55.
对布鲁氏菌病的防治工作必须要做到尽早预
[2] 高家登 . 那曲市牛羊布鲁氏菌病的防控现状 [J]. 畜牧兽医科
防,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疾病的治疗难度,犊牛出
技信息 ,2019(10):55-56.
严格依照《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标准 对牛、羊、猪进行疾病诊断,一旦发现有个别牲 畜存在患病可能,要即刻汇报至上级主管部门, 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以免发生病情恶化等 情况。由于布鲁氏菌病属于人畜共患型疾病,在 防控过程中要遵循及早分析、尽早隔离治疗的原 则,对易感人群进行保护,相关职业从业者要尽 量远离病菌感染源 [8]。另外要选择正规渠道购入 牛羊种,以免将感染病菌的牲畜引入当地。
2021 年第 1 期(总第 230 期)
关于牛羊布鲁氏菌病的流行与防控措施
张兆军 (甘肃省泾川县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中心,甘肃泾川 744306)
摘要:布鲁氏菌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牛羊等动物源性传染疾病,牧区等地属于多发区域。该种病菌传播范围很广,感染后具 有极强的传染速度,对牛羊养殖业经济效益造成严重威胁。布鲁氏菌病属于人畜共患疾病,不仅影响牛、羊等动物养殖情况,同时 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威胁,从而对公共卫生的安全问题造成影响。因此,应全面了解牛羊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根据当地疾 病感染的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疾病的防控管理。

布鲁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措施及建议

布鲁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措施及建议

布鲁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措施及建议布鲁氏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具有潜在的危害性。

布鲁氏病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对于布鲁氏病的防控措施和建议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布鲁氏菌病的防控措施和建议,以期能够有效遏制病情的传播和流行,保障人畜的健康安全。

一、关于布鲁氏病布鲁氏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食物、饮水或者接触感染的动物等途径传播给人类和动物。

这种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发生,尤其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由于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的限制,在人畜共同生活的条件下,布鲁氏病的传播更为严重。

布鲁氏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关节炎、乏力、汗腺炎等症状,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而在动物中,尤其是家畜中,布鲁氏病也会导致生殖系统的感染和病变,影响动物的繁殖和生产能力,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

二、防控措施和建议1. 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对于布鲁氏病的防控,首先需要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

人们应该了解布鲁氏病的传播途径和症状表现,避免食用不洁食物和饮用不洁水,尽量避免与感染动物接触,采取合理的个人防护措施。

2. 加强动物的管理和监测在养殖业中,需要加强动物的管理和监测,定期对养殖场的动物进行检查和筛查,及时发现和隔离可能感染布鲁氏菌的动物,防止布鲁氏病的传播。

3. 提高兽医卫生工作者的素质对于兽医卫生工作者来说,需要提高其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及时对可能感染布鲁氏菌的动物进行检疫和治疗,防止疾病在动物中的传播和流行。

4.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在农村地区和养殖场,需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加强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工作,减少布鲁氏病的传播途径。

5. 促进科研和技术的创新对于布鲁氏病的防控,需要不断进行科研和技术的创新,开发更加有效的防治方法和技术手段,为布鲁氏病的防控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

6.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和交流布鲁氏病是一种全球性的传染病,需要各国之间加强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这一挑战。

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对策

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对策
有50个国家和地区的绵羊、山羊存在布病流行,主要集中于非洲和 南美洲等;有101个国家和地区的牛有布病存在,主要分布于非洲、 中美洲、南美洲、东南亚及欧洲南部等
布病疫情概况——中国
布鲁氏菌病在我国曾经是危害极为严重的人畜共患传 染病。我国自1905年首次在重庆报告两例布病以来, 现已在全国29个省市区发现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鉴别诊断
主要应与风湿热、伤寒、副伤寒、肺结核、淋巴 结核、风湿性关节炎等做鉴别诊断。
急性、亚急性期布病治疗
(1)四环素类抗生素,并用链霉素治 疗
一般应用四环素抗生素类药物有四 环素、土霉素、金霉素,最常用的 是四环素。每日2克,分四次口服 ,21日为一疗程,可再重复1-2个 疗程,一般疗程间隔5-7天。
✓总的来看,畜间疫情20世纪50~60 年代较重,70年代开始下降,到90 年代疫情已初步得到控制,之后疫 情又有散在发生,并见回升趋势。
布病疫情概况——湖北省
• 1、疫情:从2010年开始,累计报告 人感染布病确诊病例532例,无死亡 病例。
• 2、报告地区:全省11个市州有病例 报告
• 3、疫情性质:三起局部暴发疫情, 其余均为散发。
第一疗程并用链霉素。成人每日1克 ,分两次肌注。应用此治法,一般 治疗后48-72小时,体温开始下降 ,平均退热期为5-7天。
(2)利福平成人每天600-900毫克 ,分两次口服;并且每天早晨口服 强力霉素200毫克,连续给药最短6 周。
(3)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应用
是新一代抗菌药物(环丙沙星、氧氟 沙星及氟派酸),不仅抗菌谱广, 且抗菌作用强,对革兰氏阴性菌有 较强杀菌作用,对布氏菌有效。临 床治疗有一定疗效。
(2)温度:布氏菌对热非常敏 感,尤其是湿热。

布鲁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措施及建议

布鲁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措施及建议

布鲁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措施及建议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对人畜健康产生较大危害。

为了有效防控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和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和建议。

一、农牧业防控措施及建议1.加强养殖管理:畜禽养殖场应落实健康管理制度,加强饲养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对畜禽进行健康检查与免疫,避免混群、混养和混饲。

2.健全兽医监测体系:建立健全兽医监测体系,对易感动物进行定期监测和检测,及早发现病例,减少布鲁氏菌的传播。

3.加强兽医队伍建设:加强兽医队伍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兽医人员对于布鲁氏菌病的防控认识和应对能力,提升布鲁氏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4.规范屠宰检疫:加强对畜禽屠宰环节的监管和检疫,确保不合格的畜禽肉制品不流入市场,防止通过食物传播布鲁氏菌。

5.加强动物源食品安全检测:在屠宰过程中,对畜禽产品进行检测,或者引入先进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确保畜禽产品的安全。

6.严格禁止畜禽偷渡:加强对畜禽交易和运输的监管和管控,严格禁止畜禽的非法偷运和非法交易,防止布鲁氏菌的长距离传播。

1.加强自我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手,养成佩戴口罩的习惯,避免接触感染源。

2.注意饮食安全:选择正规的商家购买食材,不食用生或半生的畜禽产品,避免通过食物感染布鲁氏菌。

3.疫苗免疫:及时给家畜接种布鲁氏菌病疫苗,提高它们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4.密切关注动物异常情况:如发现家畜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流产、关节炎等症状时,应及时向当地兽医机构报告,以便及早防控布鲁氏菌病的发生。

5.避免与病畜接触:尽量避免与病畜直接接触,同时避免接触病畜的排泄物和分泌物。

1.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工作有法可依。

2.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对布鲁氏菌病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和应对能力,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加强布鲁氏菌病的监测与报告:建立健全布鲁氏菌病的监测与报告机制,提高病例的报告率和准确性,及早发现和控制病情。

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临床诊断及防治措施

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临床诊断及防治措施

摘要:布鲁氏菌病作为一种由布鲁氏菌导致的人畜共患病。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大流行,并呈现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我国牛羊畜牧业的发展。

因此,养殖者需要对布鲁氏菌病有全方位的了解,才可以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本文从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致病机制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希望可以为养殖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致病机制,防控措施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临床诊断及防治措施齐东伟(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畜牧发展中心山东潍坊261300)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3.07.002作者简介:齐东伟(1974.6—),女,山东潍坊人,本科,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疾病预防与治疗研究。

1概述布鲁氏菌病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常见的人畜共患病,其病原体主要是布鲁氏菌。

布鲁氏菌是一种兼性细胞内寄生的细菌,它会通过黏附、定植、侵袭和消退四个步骤在巨噬细胞中繁殖,导致动物机体出现慢性的炎症。

目前为止,羊种布鲁氏菌和牛种布鲁氏菌是目前被报道的传染性最强的两个常见的布鲁氏菌属种。

布鲁氏菌病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对畜牧业的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严重制约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规定,布鲁氏菌病是一种规定必须上报的人畜共患病,必须在当地兽医确诊后24h 内向当地卫生健康委员会或畜牧部门通报。

我国常见的致病能力较强的是羊种布鲁氏菌,尤其是对生活在牧区的牧民健康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

研究表明,兽医、养殖户、屠宰商和动物产品加工商感染布鲁氏菌的风险性最大[1]。

与患病动物接触越频繁,感染布鲁氏菌病的几率越高,尽管人间很少会发生横向的传播,但在《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布鲁氏菌病是一种被认为由生物因素导致的职业病。

布鲁氏菌感染的最初症状类似于感冒,但往往比较容易被忽视,一旦延误治疗后,它会变成一种慢性疾病,损害人体多个器官。

即使治愈了,也会长期携带布鲁氏菌,而且该病复发率非常高。

青海省畜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效果分析

青海省畜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效果分析

逐级培训ꎬ累计培训各级技术人员 1 万余人次ꎬ极大
4 3 及时组织订购检测试剂ꎬ确保布病检测工作
“三统一” 全省累计订购布病试管凝集抗原、琥红
平板凝集抗原等检测试剂近 100 万头份ꎬ及时分发
到各级实验室ꎬ并要求做到“ 三统一” ꎬ即统一检测
试剂、统一检测方法、统一判定标准ꎬ有力促进了布
病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ꎮ
966 759
13 107
2012
2013
2014
2015
合计
2 359
4 562
1 908
408
31 621
978 578
288 064
54 802
44 762
68 232
3 423 438
调查结果表明ꎬ布病疫情在我省半农半牧区和
青南牧区危害较严重ꎬ最具代表性的是海北州的祁
连县和海西州的天峻县ꎬ布病疫情的反弹最突出ꎬ
行多联 PCR 检测ꎬ从其中 11 份中检出核酸阳性ꎬ经
送检的牛、羊流产胎儿、胎衣等流产物进行了布鲁
集 57 份牛、羊流产胎儿ꎬ经中国军事兽医研究所进
18 株ꎬ羊流产物 871 例ꎬ分离出菌株 7 株( 表 2) ꎮ
进一步测序ꎬ鉴定为羊种布鲁氏菌ꎮ
2010 年 4 月ꎬ玉树地区发生地震后ꎬ为掌握当
收稿日期:2019 04 15
98
Chinese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ine
中国兽医杂志 2020 年( 第 56 卷) 第 8 期
青海省畜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
调查与防控效果分析
傅义娟 ꎬ 王云平 ꎬ 林元清 ꎬ 炊文婷 ꎬ 李秀英 ꎬ 应 兰 ꎬ 张 燕
( 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ꎬ 青海 西宁 810001)

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状况及防制方法

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状况及防制方法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疑似疫情,应当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 监督机构报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并确认后, 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 发现疑似疫情,畜主应限制动物移动;对疑似患病动物应 立即隔离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及时派员到现场进行调查核实,开展 实验室诊断确诊后,对患病动物全部扑杀。病畜的同群畜 实施隔离 患病动物及其流产胎儿、胎衣、排泄物、乳、乳制品等进 行无害化处理。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源追踪;对同群动 物进行检测。对患病动物污染的场所、用具、物品严格进 行消毒
布鲁氏菌病诊断4
• 布鲁氏菌的形态学特点 为革兰氏阴性球杆菌或短杆状、边缘稍凸或 直,末端钝圆,初次分离时多呈球状、球杆 状或卵圆形,传代培养后渐呈短小杆状,无 鞭毛,不形成芽胞
人布氏杆菌病的预防
饲养人员每年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 患有布病的应调离岗位,及时治疗。 接羔 人员和疫苗免疫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戴 好手套、口罩,处理完毕后使用消毒液清 洗手、衣服及可能被污染的部位 布病实验室研究人员要在生物安全柜、P3 实验室严格按着相关的SOP程序进行
人布氏杆菌病的治疗2
抗菌治疗:急性期要以抗菌治疗为主 常用抗生素有链霉素、四环素族药物、磺胺类及三甲氧苄 氨嘧啶(TMP) ,另外利福平、氨苄青霉素也可试用 通常采用: 链霉素加四环素族药物; TMP加磺胺类药或加四环素族药 利福平为脂溶性,可透过细胞壁,抗菌谱较广,值得试用 为了减少复发,上述方案的疗程均需3~6 周,且可交替 使用上述方案2~3 个疗程。疗程间歇5~7 天
布鲁氏菌病诊断2
病原学诊断 显微镜检查 采集流产胎衣、绒毛膜水肿液、肝、 脾、淋巴结、胎儿胃内容物等组织, 制成抹片,用柯兹罗夫斯基染色法染 色,镜检,布鲁氏菌为红色球杆状小 杆菌,而其它菌为蓝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睾丸炎及附睾炎引起睾丸肿瘤是男性 患者常见症状之一,多为单侧.
、其他症状: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 肿大、软组织肿胀、骨关节变化
布氏菌常用血清学检测
虎红玻片凝集试验()(玻片凝集试验 )
筛查试验 方便 经济
布氏菌常用血清学检测
试管凝集试验 () 布病确证试验 需要基本实验条件 判定结果有一定经验 经济。
鉴别诊断
主要应与风湿热、伤寒、副伤寒、肺结核、淋巴 结核、风湿性关节炎等做鉴别诊断。
布病疫情概况——全球
世界疫情分布——人间疫情
据报道,有多个国家和地区存在布鲁氏菌病疫情,该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 地,人布病发病率超过万的国家有个,如蒙古、原苏联、希腊、意大利、 阿根廷、阿尔巴尼亚、老挝、黎巴嫩、匈牙利、伊朗、爱尔兰等。
布病疫情概况——全球
世界疫情分布——畜间疫情
有个国家和地区的绵羊、山羊存在布病流行,主要集中于非洲和南 美洲等;有个国家和地区的牛有布病存在,主要分布于非洲、中美 洲、南美洲、东南亚及欧洲南部等
布病疫情概况——中国
~年重点省份布病发病数与发病率
布病疫情概况——中国
动物疫情 全国各省(区)都曾有不同 程度的动物疫情分布。多种 家畜和野生动物有布病流行。 每年有多个省(市、区)有 动物疫情发生,阳性率波动 在之间。
总的来看,畜间疫情世纪年 代较重,年代开始下降,到 年代疫情已初步得到控制, 之后疫情又有散在发生,并 见回升趋势。
布病感染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因素
宰杀病畜 照料病畜 喂养家畜 给羊接生 处理流出物 年 处理流出物 年 处理流出物 > 年
危险!!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 •接触多者发病多
流行时间分布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以家畜流产、生产季节为多
流行地区分布 牧区>农区 农区>城市
人群分布
•职业:患病与职业有密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系, 兽医、畜牧者、屠宰工人、皮 毛工等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 •男多于女。
年这种回升趋势更加明显,年发病率波动在万万之间, 年全国报告新病例约万人。年以来,布病疫情主要发 生在内蒙古、山西、黑龙江、辽宁、河北、陕西、河 南、吉林,其次是新疆、西藏、山东等。
布病疫情概况——中国
布病疫情概况——中国
—年全国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报告人间布病例,死 亡人,报告发病率为万。
布病疫情概况——湖北省
• 、疫情:从年开始,累计报告人感染 布病确诊病例例,无死亡病例。
• 、报告地区:全省个市州有病例报告 • 、疫情性质:三起局部暴发疫情,其
余均为散发。
布病疫情概况——湖北省
年年月日湖北省布病报告病例月分布图
布病疫情概况——襄阳市
• 自年报告首例病例开 始,累计报告病例例 ,无死亡病例,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起,家 庭聚集性疫情起。
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 对策
襄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邱德志
主要内容
一、布病疫情概况 二、布病流行病学特征 三、布病流行病学调查 四、布病控制目标
布病疫情概况
布鲁氏菌病()
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引 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 反应性疾病,是我国法定报 告的乙类传染病。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 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 二类动物疫病。
布鲁氏菌病原学检测
• 布氏菌是需氧或微需氧菌 • 生长缓慢,尤其初代分离
• 牛种部分型别、绵羊附睾 种布氏菌需在 、℃环境中 培养
• 布氏琼脂上的菌落无色透 明,光滑圆形,突起,均 质,直径约
• 液体培养均匀混浊,无菌 膜。
诊断标准 疑似病例:应同时符合、和中任一项阳性者。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或中任何一种方法阳性 者。 隐性感染:符合和或中任何一种方法阳性,但 不具备者。
消化道:主要是通过食物或 饮水,布鲁氏菌经口腔或食 道粘膜进入机体,国外报道 喝奶感染率,吃肉感染率, 国内尚未见系统报道。
传播因子
病畜流产物:的细菌是从流产物中分离。 病畜的乳及其制品:污染奶含菌可达~ 个菌,可造成城镇居民布病上升。 内脏和肉:以肝脾为主,尤其是脾脏, 屠宰及食品加工人员易被感染。 皮毛:制革工、毛纺厂职工、选毛工感 染机率最大。 其它:病畜的排泄物污染土壤、水等 (布病在粪便、土壤、圈舍等介质中最 长可存活个月)。
牛布病主要在牛群中传播, 可引起暴发性流产,但对人 的致病意义小于羊
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
未发现有确切的证据证明通 过病人而感染引起的病例, 以及病人家庭和医院内交叉 感染的病例
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
传播途径
接触:通过皮肤粘膜,常见 于与病畜接触的畜牧兽医、 饲养放牧人员、挤奶工、接 羔人员、布病专业工作者和 畜产品加工企业等职业人群 中,国外报道通过接触感染 的病例占以上。
主要临床症状 、发热
、多汗
多汗为布病主要症状之一,尤以急性期 患者为甚。特别是晚上增多。与一般发 热疾病不同的是出汗相当严重,体温下 降时更为明显,常可湿透衣裤,大量出 汗可以导致虚脱。 、疼痛
呈游走型关节和肌肉疼痛。多为大关节, 持续性钝痛,过劳或气候变化加重。其 他部位如头痛、眼眶痛等。 、泌尿生殖系统炎症
羊作为传染源的意义
羊是人类布病的最主要传染源 从羊体检出布氏菌,羊种菌占%,
偶然宿主
布病流行病学特征
动物传染病




鹿 猪



职业接触 奶及奶制品 肉及内脏
?
可能途径
直接接触
污染的牧 草和水源
?
可能途径
牛作为传染源的意义
在牛布病疫区,职业人群的 感染率达%~%;
出现明显临床症状的人仅占 %~%,且症状轻微
• 发病年龄最小岁,最 大岁,发病人数最多 —岁,以农民为主, 男性人,女性人,男 女比.
布病疫情概况——襄阳市
传染源 已知有多种动物可以作为布氏菌贮
存宿主。布病往往在家畜或野 生动物中传播,例如:羊(山 羊和绵羊)、牛、猪、鹿、犬、 豚鼠、小白鼠、家兔,随后波 及人类; 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羊,部分地 方—牛;
布病疫情概况——中国
布鲁氏菌病在我国曾经是危害极为严重的人畜共患传 染病。我国自年首次在重庆报告两例布病以来,现已 在全国个省市区发现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年代在我国人畜中有较重流行,自年代布病疫情逐 年下降,至年代初人间感染率仅为,发病率只有万。
自年布病疫情出现了反弹,年我国部分省区疫情明显 回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