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 朱圣明 偏好显示、集合、转换、统一与公共预算效率——基于泽国“参与式预算”试验的实证研究

合集下载

论公共决策者的政策选择空间:构成、功能及表现

论公共决策者的政策选择空间:构成、功能及表现

论公共决策者的政策选择空间:构成、功能及表现赵春雷【摘要】The realistic work of public policy supply is not finished through a liner way, and the policy-makers have got a lot of options in the process.The policymakers’ space for policy option includes physical space and theoretical space on the macro level, institutional space and outer space on the macro-level, and realistic space and constructive space on the micro space.Each of these spaces has some certain value for its body’ s option, affected by different factors, and has different appearances in reality.All of these spaces be-come an integrity on the basis of mutual relations, not only providing more options for policymakers, but also providing possibilities of the deviations of policy supply.%现实的公共政策供给并非通过简单的线性方式实现,决策者在政策供给过程中拥有一定的选择空间。

决策者政策的选择空间主要包括宏观层面的物理空间与理论空间、中观层面的制度空间与制度外空间,以及微观层面的现实空间与建构空间。

民生决策中的公民参与_一个地方乡村治理的新技能与新策略_朱圣明

民生决策中的公民参与_一个地方乡村治理的新技能与新策略_朱圣明
( 2) 精 心 打 造 的 完 美 细 节 : 确 定 公 民 参 与 的 范 围、程度与方式。确定民意代表, 如果由政府指定, 将 损 害 代 表 的 真 实 性 、广 泛 性 与 公 正 性 ; 如 果 由 公 民自愿参加, 来的可能都是利益相关者, 所反映的 意见可能只代表了本利益群体的要求, 却难以表达 各界人士的共同意见。于是, 当地的公共管理者决 定尝试随机抽样的方式, 并按照人口在 1 000 人以 上每村( 或居委会) 4 人, 1 000 人以下每村( 或居居 委会) 2 人的原则, 确定代表分配比例。当时全镇每 户人家都分到一个号码, 如果被抽中, 那么这户人 家将派出1 名年满 18 周岁的代表参加会议。为体
( 3) 制 度 创 新 是 民 主 恳 谈 深 入 发 展 的 客 观 要 求。诞生于 1999 年 6 月的民主恳谈是温岭原创性 的 基 层 民 主 形 式 。民 主 恳 谈 在 官 员 与 民 众 之 间 搭 建 了 一 个 对 话 平 台 。但 这 只 是 一 种 工 作 作 风 和 工 作 方 式上的民主, 是一个民意沟通与表达的体制外制度 安排, 并没有法律依据要求政府非得这样做或那样 做 。怎 样 才 能 使 公 众 的 民 主 参 与 对 政 府 的 决 策 产 生 实质性的影响?即要解决政府必须这样做或那样做 的问题。
关键词: 民生决策; 协商民主; 公民参与; 善治; 新技能; 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 D03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6162(2007)03- 0110- 07
Vol.4 No.3 J uly, 2007
公 共 管 理 学 报
110
温岭市泽国镇位于浙江东南沿海, 距温岭市区 18 公 里 , 行 政 区 域 面 积 63.12 平 方 公 里 , 其 中 心 城 区面积 6.5 平方公里, 下设 4 个管理区, 辖 97 个村 ( 居委会) , 常住人口 12 万, 外来人口逾 15 万。泽国 是历史悠久、闻名遐迩的江南水乡名镇, 素有“台州 商 埠 ”之 称 , 为 国 家 建 设 部 小 城 镇 建 设 试 点 镇 。 2004年 5 月被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授予“中国小 型 空 压 机 之 乡 ”的 称 号 。

罗纳德·J·奥克森治理地方公共经济理论及其启示

罗纳德·J·奥克森治理地方公共经济理论及其启示

市 场 . 地 方 政 府 竞 争 模 型 这 一 模 型 理 问 题 . 无 论 是 在 哲 学 层 面 还 是 在 方 “
法 论 层 面 抑 或 是 在 实 证 层 面 . 思 想 界 都 存 在 着 严 重 的 分 歧 ” [ 【 目前 . 两 种 主 要 的 观 念 支 配 着 有 关 城 市 。2 p ]1 有 治 理 的争论
特 ・ 斯 特 罗 姆 ( n e t0srm) 埃 莉 诺 ・ 斯 特 罗 姆 奥 Vi c n to 、 奥 ( l o t m) 学 者 从 理 论 和 实 证 两 方 面 的 质 疑 和 E i r Os o 等 n r 挑 战 F()尽 管 大 规 模 的 地 方 政 府 一 体 化 合 并 长 期 以 sp ]2
政 府 与 经 ; 齐
竹 苴与珏l
骂纳 德 ・・ J奥克淼治理地方 理 公共 看 论及 其 启示 经斋
口 朱 晓红
( 莞 理 工 学 院 ,广 东 东 莞 东 530 ) 2 8 8

要 :地 方政 府 的 一 项 重要 职 能就 是 提 供 公 共 产 品 和 公 共服 务 .但 其 对 于如 何 提 供 目前 主 要 有 两 种 争 论 即 :地
组 织 与 管 理
自2 t 纪 5 年 代 初 以来 , 方 政 府 规 模 、 方 政 府 0J  ̄ 0 地 地
府 。 基 于 这 一 论 断 .从 2 世 纪 3 年 代 大 萧 条 到 二 战 前 0 0
后 .美 国掀 起 了一 场 以 效 率 和 效 益 为 内容 的城 市 改 革 运 动 , 张在 全 美城 市 地 区实 行 大 规模 的合并 、 并 , 主 兼 其 理 由是 “ 叠 管 辖 引 致 服 务 或 者 职 能 的 重 复 ”.  ̄7 交 E(O ao) 而 相 对 较 大 的 、承 担 全 方 位 职 能 的 政 府 能 够 在 单 一 的

基于均等化视域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研究综述

基于均等化视域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研究综述
本 公 共 服 务 均 等 化 研 究的 不 足 ,指 出 未 来研 究 方 向 为 :拓 展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内涵 、 引入 定 量 分 析 工 具 、
构建需求偏好显示机制 、强化府 际间 “ 财 力均等化” 。 [ 关键词 ]农村 ;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 ;研 究综述 [ 中图分类号 ]C 9 1 6 . 2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3 — 7 4 6 2( 2 0 1 7 )0 1 — 0 0 4 7 — 0 6
会 发 现 ,诸 如 自由和权 利 等社会 价 值 可做 到 平 等分 配 ,而 机会 和权 力 等则 是 无 法平 等 分 配 的 ,进 而提 出 了 “ 平等 不代 表完全 消 除差别 ” 的观点 。1 7 7 6年 ,亚 当 ・ 斯 密在 《 国富论 》 中从 公平 的视 角 分析 公共 服务 ,强调 为公 民提 供平 等合 理 的服 务 是 国家 应 当履 行 的 职 责 。科 斯 的 “ 灯塔理论” 以产权 为基础 来 阐述公 共服 务供 给 。蒂伯 特 的 “ 用 脚 投票 ” 理论 从 公 民选 择 角 度 、庇古 等 从 福利 经 济学 视角 、布 坎南 的差别 税收 政 策从 公 平视 角 、阿罗 从效 用 主 义视 角 论 证 了具 有 均 等化 倾 向 的 财 政制 度 的合 理性 ,K a l d o r & Hi c k s 基 于新古 典福 利经 济学 ,引入 帕 累托效 率来 研究 公 共 服务 的供
点主题 。2 0 0 7年以来 ,国内对农村基本公 共服 务的关注持续升 温,部 分学者在这一领域研 究过程 中逐 渐 尝试利 用定量分析 、案例 分析 等方法。而 国外西 方发 达国家公 共服 务均等化程度 高,单独研 究农村 地 区的基本公共服务 的文献偏 少 ,大 多散 见于农业 、转移 支付 、福 利制度等研 究 中。针 对 当前农村基

公共财政供给中的部门预算民主恳谈

公共财政供给中的部门预算民主恳谈

公共财政供给中的部门预算民主恳谈
朱圣明
【期刊名称】《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年(卷),期】2010(000)004
【摘要】实现预算的"公共"目标,需要有"公众"参与预算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温岭部门预算民主恳谈是一种新的政策工具和载体,所彰显的价值和功能在于创新了公共财政的供给方式,改善了地方公共决策模式,优化了公共资源的配置,开启了地方公共资源配置中公众话语权机制的介入路径,实现了公共政策范式由"行政预算"到"公共预算"的转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总页数】7页(P28-34)
【作者】朱圣明
【作者单位】中共温岭市委党校,317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035
【相关文献】
1.协商民主嵌入公共预算绩效监督的实践与探索——以泽国镇城建项目绩效评估民主恳谈会为个案
2.民主恳谈:生长在中国改革土壤中的协商民主实践——基于浙江温岭民主实践的案例分析
3.公共财政供给中的部门预算民主恳谈
4.温岭市人大常委会试水部门预算民主恳谈等20则
5.后现代公共行政视域下的基层民主实践——以浙江温岭“民主恳谈”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024 朱圣明 偏好显示、集合、转换、统一与公共预算效率——基于泽国“参与式预算”试验的实证研究

024 朱圣明 偏好显示、集合、转换、统一与公共预算效率——基于泽国“参与式预算”试验的实证研究

偏好显示、集合、转换、统一与公共预算效率——基于泽国“参与式预算”试验的实证研究朱圣明【摘要】政府在公共资源的配置方面效率低下是一个被广泛诟病的问题,此类问题可以归结为“效率”问题。

公众偏好的显示、转换、集合和统一与公共预算的效率直接相关,为了有效地提高公共支出的配置效率,客观上需要公众偏好的显示、集合、转换和统一。

按照“威克塞尔-林达尔均衡(Wicksell-Lindahl equilibrium)” 能完全满足预算效率的要求,但这一机制有两个难点:偏好的有效显示与偏好的有效集合。

一个可行性的“满意标准”是:通过逻辑上的一致同意和协商中的一致同意,在实现偏好转换中求得偏好的统一。

2005年4月,浙江省温岭市泽国镇,在事关民生的公共基建项目安排上,以协商民主的方式,通过设计精良的程序,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公民参与预算决策的新技能与新策略。

泽国“参与式预算”对于公共预算效率的价值在于:偏好显示与偏好集合问题均得到了有效解决,民意代表参与公共基建预算方案,其讨论协商的过程本身就是表达偏好、转换偏好并进而形成偏好统一的过程。

从其结果来看,由于最终形成的预算方案有效地包容了公众的意见,因此而形成的公共物品提供方案无疑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公众的偏好,这不仅达成“满意标准”的一致同意,而且提高了公共预算的效率。

【关键词】偏好;公共物品;“参与式预算”;效率【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引言“正如穆勒所说‘凡主要关涉到个人的那部分生活应当属于个人,凡主要关系到社会的那部分生活应当属于社会’(Mill,1859)”。

①保罗·A·萨缪尔森和威廉·D·诺德豪斯(PaulA.Samuelson,William D.Nordhaus )认为:“在私人部门,人们对他们所需产品行使我们比喻地称为的‘货币选票’来表达他们的意见。

公共选择研究个别消费者的偏好如何通过政治的机制被转换成集体行动”。

参与式预算的相关要素分析

参与式预算的相关要素分析

参与式预算的相关要素分析作者:何亮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年第19期摘要参与式预算是一种新型预算制度。

本文通过分析参与式预算的主体、目标及原则、权力分配、制度设计5个要素,加深公民理解参与式预算,促进预算改革的深化。

关键词参与式预算要素分析参与式预算是一种创新的决策过程,公民直接参与决策,决定或有助于决定本地区可支配公共资源的最终用处。

在决策过程中,通过参与各种会议,公民能够获得分配资源、确定社会政策优先性,以及监督公共支出的机会。

在这种直接的、自愿和普遍参与的民主过程中,人们能够平等讨论和决定公共预算、各项政策,以及政府管理。

参与式预算的相关要素,是我们理解参与式预算的切入点,也是我们深入实施参与式预算所必须掌握的关键点。

从功能主义角度将之归纳为:参与式预算的主体、参与式预算的目标及原则、参与式预算的权力分配、参与式预算的制度设计。

1参与式预算的主体根据民主参与的广泛性、代表性,参与式预算主要包括政府、人大、公民、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

主体在政府的公共预算过程中各得其所,发挥其应然作用。

预算改革以来,人大权力有所增长,但是,从整体上看,中国的预算过程仍然是行政主导的。

预算过程中的主导力量仍然是政府。

1.1政府在我国,长期以来,政府都是政府预算行为的唯一主体,它的参与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因为,预算报告的草拟、制定都是政府预算部门进行操作的。

其它各方如人大、公民或社会团体几乎是没有或无法介入的,即使是人大,也仅是政府预算报告的流通器,而非过滤器。

因为政府预算报告大都晦涩难懂、报告内容都是粗线条的陈列各项预算,人大极少能对政府预算报告的内容进行实质性审查,所以更谈不上对政府预算报告的修改。

那么,在参与式预算的情境下,政府的参与主体地位应作何调整呢?首先,从制定预算报告的层面看,政府虽然是制定的主体,但是他不应完全具有确定相关公共资源分配或资金使用优先性的权利,它提出而非确定预算的相关内容或项目;它参与听取民意代表讨论并作出相关问题的回答,接纳合理建议或寻求更为可行的预算内容,而非只是坚持原有的预算案对公众进行回应。

政府经济学(辅导方案)朱明zhubob

政府经济学(辅导方案)朱明zhubob
ok
2.考核手段
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 (1)形成性考核包括4次平时作业: 4次作业成绩总计
100分,占期末总成绩的20%。 (没有完成平时作业者不能取得本课程的终结性考核
资格或本课程的学分)。 (2)终结性考核为期末考试,由中央电大统一命题,
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评分标准,成绩占80%。 (3).考试时间和形式:本课程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政府失灵和政府经济职能的界定
3、政府经济竞争失灵04—05NO.1 市场失灵04—05NO.1
自然垄断08---09NO.1
1、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04-05NO.2简答
2、如何处理政府经济活动中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04-05NO.2 07---08NO.2 09---10NO.2论述
《政府经济学》辅导方案
主讲:朱明
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国家经济师 高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明zhubob 需要资料名)
知足常乐,历经:兵农医工商学。
历经:兵团开车,赤脚医生、地方修车,
企业管理:技术、运营、 物流、安全、保卫,
职任:客运站长、 公司经理, 集团技术总监,
一、市场失灵及其主要表现 二、政府经济调控能力的有限性 三、政府经济职能
总经理及法人代表。
学历:本科、MBA,
专业:汽车维修与使用、企业管理、经济管理。
职业资格与职称: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国家经济师、
高级技能专业教师、高级国家职业资格考评员。
高级中医康复理疗师、 高级中医针灸推拿师 、
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讲师、 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高级讲师。 客座任教:大学、 技师学院、国家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评及 企业内部职业培训。 Q号65755558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偏好显示、集合、转换、统一与公共预算效率——基于泽国“参与式预算”试验的实证研究朱圣明【摘要】政府在公共资源的配置方面效率低下是一个被广泛诟病的问题,此类问题可以归结为“效率”问题。

公众偏好的显示、转换、集合和统一与公共预算的效率直接相关,为了有效地提高公共支出的配置效率,客观上需要公众偏好的显示、集合、转换和统一。

按照“威克塞尔-林达尔均衡(Wicksell-Lindahl equilibrium)” 能完全满足预算效率的要求,但这一机制有两个难点:偏好的有效显示与偏好的有效集合。

一个可行性的“满意标准”是:通过逻辑上的一致同意和协商中的一致同意,在实现偏好转换中求得偏好的统一。

2005年4月,浙江省温岭市泽国镇,在事关民生的公共基建项目安排上,以协商民主的方式,通过设计精良的程序,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公民参与预算决策的新技能与新策略。

泽国“参与式预算”对于公共预算效率的价值在于:偏好显示与偏好集合问题均得到了有效解决,民意代表参与公共基建预算方案,其讨论协商的过程本身就是表达偏好、转换偏好并进而形成偏好统一的过程。

从其结果来看,由于最终形成的预算方案有效地包容了公众的意见,因此而形成的公共物品提供方案无疑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公众的偏好,这不仅达成“满意标准”的一致同意,而且提高了公共预算的效率。

【关键词】偏好;公共物品;“参与式预算”;效率【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引言“正如穆勒所说‘凡主要关涉到个人的那部分生活应当属于个人,凡主要关系到社会的那部分生活应当属于社会’(Mill,1859)”。

①保罗·A·萨缪尔森和威廉·D·诺德豪斯(PaulA.Samuelson,William D.Nordhaus )认为:“在私人部门,人们对他们所需产品行使我们比喻地称为的‘货币选票’来表达他们的意见。

公共选择研究个别消费者的偏好如何通过政治的机制被转换成集体行动”。

②理查德·A·马斯格雷夫(RichardA.Musgrave)进而指出:“在私人物品的世界里,市场和个人的交换提供了有效率的模式,但这仅仅是问题的一部分。

社会共存必然产生外部性,市场无法解决外部性,需要政治程序——称之为国家——作为有效的解决之道。

公共政策的核心,不是作为私人市场‘自然秩序’的偏离而是作为致力于解决一套不同的问题同样有效或自然的方法。

简而言之,预算程序这只‘看得见的手’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相比并不显得不‘自然’。

在满足各种各样的需求,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时,通过预算程序的模式解决某些问题效率较高,市场模式在解决另一些问题时则更胜一筹。

在两种模式中都存在失灵以及满足一些需要,这两种模式对于社会秩序是必不可少而且是相互补充的。

”③公共预算反映的是政府做什么与不做什么的选择,其实质在于配置稀缺资源,即将要实行的目标任务与完成这些目标任务所必须的资源联系起来,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与人们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客观上产生了如何配置这一核心问题。

政府在公共资源的配置方面效率低①[美] 詹姆斯·M·布坎南、理查德·A·马斯格雷夫.公共财政与公共选择:两种截然不同的国家观[M].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25.②[美] 保罗·A·萨缪尔森和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 [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1175.③[美] 詹姆斯·M·布坎南、理查德·A·马斯格雷夫.公共财政与公共选择:两种截然不同的国家观[M].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25.下是一个被广泛诟病的问题,此类问题可以归结为“效率”问题,公共预算作为政府配置资源的主要方式,首先,需要考量的是提高公共支出的配置效率,将有限的公共支出配置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领域中去;其次,在配置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公共物品优先权的取舍问题,即先办这些?后办哪些?再次,在取舍过程中,由于受益的范围和程度不同,公众之间存在着意志、利益和需求上的差异,需要回答为什么先办这些?后办哪些?最后,为了有效地提高公共支出的配置效率,客观上需要公众偏好的显示、集合、转换和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使政府的目标函数与公众的偏好相符合。

毋庸置疑,公众偏好的显示、转换、集合和统一与公共预算的效率直接相关,但对于公众偏好如何显示、集合、转换和统一?这一直是福利经济学和公共财政学中一个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问题。

浙江省温岭市泽国镇2005年,通过“参与式预算”的方式,在公共基建项目预算安排上,以设计精良的新技能与新策略,较好地回答了这一问题。

2 威克塞尔-林达尔均衡对公共预算效率的分析可分为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两个层次。

一般均衡最旱由保罗·A·萨缪尔森和威廉·D·诺德豪斯(PaulA.Samuelson,William D.Nordhaus )提出,称之为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社会福利函数,该函数通过一系列假设,设想将个体对公共物品的偏好显示出来,然后加总成社会的偏好总和,这样,个体的效用可能性集合一定是一个凸集(convex set),据此就可以求出使社会福利函数最大化的点。

本文预设的问题是,在预算支出总额给定的情况下,如何确定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的数量?所以本文的议题是局部均衡分析。

给公共物品提供局部均衡分析的经典模型是“威克塞尔-林达尔均衡(Wicksell-Lindahl equilibrium)”,其思想要点是:将个体对公共物品的需求量与其对税收的贡献直接联系起来。

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投资来自于每个个体的纳税,根据每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量分担税收,需求量越大则承担的税收份额越多、需求量越小则承担的份额越少,最后通过这种个性化的税收份额设计,使得每个人都需要同样数量的公共物品且满足帕累托最优条件。

“威克塞尔因此提议对一揽子项目进行连续的投票,将特定的支出和为该支出应征收的税收结合起来。

由于个人必须服从投票的结果,所以他们有动机最大限度地利用投票过程。

遵循‘最接近的一致同意’的投票原则,得到一种与收益税(按收益的大小征税)几乎相同的解决方法。

正如林达尔所说,让个人依据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的边际收益的大小捐献‘税收价格’。

税收不仅向政府提供了必要的融资手段而且可以作为表露偏好的机制发挥作用”。

①如下图所示,以横轴表示公共物品G的数量,以纵轴表示税收份额h,假设消费者A对公共物品的需求量为G1,所承担的税收份额为h1,而消费者B对公共物品的需求量为G2,所承担的税收份额为(1-h1),这样A和B双方之间为了多得到公共物品少支付税收份额展开了博弈,博弈的结果直到h*时才达到均衡。

这时,A和B都同意公共物品的产出水平为G*,消费者A愿意承担的税收份额为h*,消费者B愿意承担的税收份额则为(1-h*)。

这就是威克塞尔—林达尔均衡。

“这是一个纳什均衡,它意味着任何一个人或一组人如果改变配置都将使状况变坏,从而将阻止这种结果的发生。

因此,威克塞尔—林达尔均衡是帕累托最佳配置”。

②①[美] 詹姆斯·M·布坎南、理查德·A·马斯格雷夫.公共财政与公共选择:两种截然不同的国家观[M].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31.②韩康.公共经济学[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5:63.威克塞尔—林达尔均衡毫无疑问,按照这种机制来提供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是完全满足预算效率要求的,这一方案也因此被称为公共物品的市场化解决方法。

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是:第一,由于消费的是公共物品,消费者即使不付费也无法排除其对此的享用,换言之,个体的搭便车动机如何消除?个体不会有激励报出自己的真实需求,而只会激励隐瞒少报自己的真实需求,因为这样做可以减少其对税负的支付额;第二,根据个体报出的需求来增加或减少其税负比例,事实上就是一个与个体博弈的过程,这一过程能否最终达成一个大家相同的公共物品需求量仍是个未知数,即是否恰好等于预算的均衡是不确定的。

前者是偏好的有效显示问题,后者是偏好的有效集合问题,这是公共预算效率中最关键的两个难点。

3 偏好显示与偏好集合偏好的有效显示是激励机制设计所关注的根本问题。

激励机制理论预设的问题是,在提供公共物品(或组织集体行动)的过程中,应该通过一种怎样的激励方式,使得如下几个目标能同时得以实现:(1)每个人都有激励表达自己对公共物品需求的真实偏好;(2)公共物品的供给是帕累托最优的;(3)公共预算是平衡的。

最近几十年以来,激励机制理论方兴未艾,沿着诱导真实偏好有效显示这一思路,陆续提出了维克里(Vickrey,1961)的“第二价格法”激励机制;克拉克-格鲁夫税(Clacke,1971;Groves,1973);格鲁夫和劳伯机制(Grove and Loeb,1975);格雷夫和莱亚德机制(Grove and Ledyard,1977);格林和拉丰机制(Green and Laffont,1977,1979)等有深度影响的研究。

这些研究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设计一种税制或支付制度,能促使每个人都有积极性表露他们对公共物品的真实偏好,使得说真话即显示真实偏好是每个人的占优策略。

这种以激励偏好显示为出发点的思想,对于如何达成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从而提高公共预算的效率极具启发性。

但其中存在的问题是:其一,这些机制设计为了诱使偏好的真实表露,往往忽视了资源的约束,如克拉克-格鲁夫税、格鲁夫和劳伯机制都解决不了预算失衡的问题;其二,在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影响个体偏好的因素除了“价格”之外,还有其他,这些机制设计中考虑“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太少,因而此类机制设计迄今为止在现实中尚缺乏可操作性。

偏好集合是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经典问题。

在不同个体之间或同一群体内部之间,对于需要哪种公共物品?先要什么?后要什么?往往是有不同意见的。

比如有的偏好于生产型公共物品、有的偏好生活型公共物品。

在这种情况下,就存在如何将个体的偏好进行有效加总或集合的问题。

“投票规则是把个人偏好集合成集体决定的方法”。

“一致同意”意味着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这是公共预算配置效率的标准原则。

但“‘一致同意’的投票制度将盛行于讨价还价和敲诈以及达不成任何实质性决议的拖延”。

①于是人们退而求其次,实行“多数规则”,“多数规则”可分为“简单多数”和“绝对多数”,“简单多数”即过半数以上,“绝对多数”即超过三分之二以上。

但“多数规则”也会造成:(1)“多数人的暴政”。

即少数人的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2)“投票悖论”。

阿罗(KennethJ.Arrow,1951)证明,“那种能保证效率、尊重各人选择、并且不依赖议事日程的多数规则的投票办法是不存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