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图像处理_第1讲(遥感机理)

合集下载

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遥感技术是指利用航空、航天等手段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和方法。

遥感图像处理是对获取的遥感图像进行分析、解译和推断的过程,可以提取出有用的地貌、植被、土地利用等信息。

本文将介绍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遥感技术。

一、遥感图像的获取和特点遥感图像是通过感光器件(如传感器)对地面反射和辐射的能量进行记录和测量而获得的图像。

这些感光器件可以测量和记录不同波段(如红外、可见光和微波等)的电磁辐射,并产生相应的数字图像。

遥感图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遥感图像拥有广阔的视野,可以获取大范围的地表信息;2. 遥感图像可以获取地面特定时间的状态,可以进行长期观测和时序分析;3. 遥感图像具有数字化特征,可以进行数字图像处理和分析。

二、遥感图像的处理流程遥感图像处理的主要流程包括数据获取、预处理、特征提取和解译等环节。

1. 数据获取数据获取是遥感图像处理的第一步,可以通过卫星、航空遥感以及无人机等手段获取图像数据。

卫星提供的数据通常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全球覆盖能力,而航空遥感和无人机则可以获取更高分辨率的数据,但覆盖范围较小。

2. 预处理预处理是对原始遥感图像进行预处理,以剔除噪声、校正几何畸变和辐射定标等。

常见的预处理操作包括大气校正、辐射定标、几何校正等。

预处理能够提高图像质量,为后续处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3. 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遥感图像处理的核心环节,通过分析图像中的颜色、纹理、形状等特征,提取出所需的地物信息。

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直方图均衡化、滤波、边缘检测、分割等。

4. 解译解译是将所提取的特征与已知的地物信息进行匹配,进一步推断和识别图像中的地物。

解译可以通过人工解译和自动解译两种方式进行。

人工解译需要依靠专业知识和经验,而自动解译则可以借助计算机算法进行。

三、遥感图像处理的应用领域遥感图像处理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 农业领域遥感图像可以提供农业领域的土地利用、农作物生长状态等信息。

《讲遥感图像处理(1)》课件

《讲遥感图像处理(1)》课件

遥感图像分析工具介绍
解释常用的遥感图像分析工具, 如NDVI计算和风险评估。
遥感图像处理的应用案例
土地利用变化检测
展示如何利用遥感图像处理技术监测土地利用变化,如城市扩张和农田变化。
植被覆盖度分析
介绍如何使用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分析植被覆盖度,以评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
沙漠化监测
解释如何利用遥感图像处理技术监测沙漠化现象,以制定有效的沙漠化防治措施。
遥感图像处理的应用
展示遥感图像处理在不同领域中的实际应用,如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和农业等。
遥感图像处理流程
1
遥感图像的预处理
2
讲解预处理技术,如辐射校正、大气校
正和几何校正。
3
遥感图像的分类
4
解释遥感图像分类的方法,如监督分类
和非监督分类。取遥感图像数据,包括卫星 遥感和航空遥感。
遥感图像处理的总结
遥感图像处理的研究现状
总结当前遥感图像处理领域的 研究热点和最新进展。
遥感图像处理的发展趋势
展望遥感图像处理的未来趋势, 如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应用。
未来展望
鼓励听众积极参与遥感图像处 理研究,为未来科学发展做出 贡献。
遥感图像的增强
展示如何增强图像的质量和细节,包括 直方图均衡化和滤波器应用。
遥感图像的分析
介绍如何使用遥感图像进行空间分析和 特征提取。
遥感图像处理工具
遥感图像处理软件介绍
介绍常用的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和 工具,如ENVI、ERDAS IMAGINE 和QGIS。
遥感图像分类工具介绍
展示常用的遥感图像分类工具, 如Maximum Likelihood和Support Vector Machine。

遥感数字图象处理课件.ppt

遥感数字图象处理课件.ppt
减色法:从自然光(白光)中减去一种或两种基色光而产 生色彩的方法。
加色法彩色合成与减色法彩色合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加色法三原色
减色法三原色
三、光学增强处理
✓ 图像的光学增强处理方法具有精度高, 反映目标地物 更真实,图像目视效果等优点,是遥感图像处理的重 要方法之一。
✓ 计算机图像处理的优点在于速度快、操作简单、效率 高等优点,有逐步取代光学方法的趋势。
2、颜色的性质:
所有颜色都是对某段波长有选择地反射而对其他波长吸收的结果。 颜色的性质由明度、色调、饱和度来描述。
(1)明度:是人眼对光源或物体明亮程度的感觉。物体
反射率越高,明度就越高。
(2)色调:是色彩彼此相互区分的特性。 (3)饱和度:是色彩纯洁的程度,即光谱中波长段是否窄,
频率是否单一的表示。
第一节 遥感图像的光学处理原理及方法
一、颜色视觉
1、亮度对比和颜色对比
(1)亮度对比:对象相对于背景的的明亮程度。改变对
比度,可以提高图象的视觉效果。 C=(L对象 – L 背景)/ L 背景
(2)颜色对比:在视场中,相邻区域的不同颜色的相互
影响叫做颜色对比。两种颜色相互影响的结果,使每种颜 色会向其影响色的补色变化。在两种颜色的边界,对比现 象更为明显。因此,颜色的对比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③ 色度图:可以直观地表现颜色相加的 原理,更准确地表现颜色混合的规律.
CIE色度图
3、颜色相减原理
减色过程:
白色光线先后通过两块滤光片的过程.
颜色相减原理:当两块滤光片组合产生颜色混合时,入
射光通过每一滤光片时都减掉一部分辐射,最后通过的光是经过 多次减法的结果.
减法三原色:黄、品红、青

《遥感图像处理》课件

《遥感图像处理》课件

遥感图像的数字化处理技术
介绍遥感图像数字化处理的常用方法,如图像增强、图像融合、图像压缩和图像分割。
遥感图像的分类方法和技术
讲解遥感图像的分类方法,包括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以及常用的分类算法和技术。
遥感图像的特征提取技术
探讨遥感图像特征提取的方法,包括手工特征提取和基于机器学习的特征提 取技术。
遥感图像的实际应用
探索遥感图像在环境监测、自然资源管理、城市规划和农业等领域的实际应 用案例。
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常用工具 和功能
介绍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常见工具和功能,包括影像处理、特征提取、目标 检测和空间分析。
遥感图像处理中的预处理技术
讨论遥感图像处理中的预处理技术,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和几何校正等。
遥感图像处理
本课程将介绍遥感技术的基础知识,并深入探讨遥感图像的获取、处理、分 类和特征提取解遥感技术的定义、原理和应用范围,以及不同类型的遥感传感器和遥感 平台。
遥感图像的获取与处理流程
深入了解遥感图像的获取过程,包括数据源选择、遥感数据的预处理、辐射 校正和几何校正。

遥感的基本原理与遥感图像处理

遥感的基本原理与遥感图像处理

3、遥感成像与遥感图像特征
遥感成像主要分为两种,即摄影成像和扫描成像。
摄影成像:摄影是通过成像设备获取物体的影像技术。
传统摄影是依靠光学镜头及放置在焦平面的感光胶片来记 录物体影像。数字摄影则通过放置的焦平面的光敏元件, 经光/电转换,以数字信号来记录物体的影像。依据探测波 长的不同,又可分近紫外摄影、可见光摄影、红外摄影、 多光谱摄影等。
扫描成像:依靠探测元件和扫描镜对目标物体以瞬时
视场为单位进行的逐点、逐行取样,以得到目标物的电磁 辐射特性信息,形成一定谱段的图像。其探测波段可包括 紫外、红外、可见光和微波波段等。成像方式有光/机扫描 成像、固体自扫描成像和高光谱成像光谱扫描三种。
3、遥感成像与遥感图像特征
遥感图像是各种传感器所获信息的产物,是遥感探测目 标的信息载体。通过遥感图像,人们希望获得三个方面的 信息:目标地物的大小、形状及空间分布特点;目地物的 属性特点;目标地物的变化动态特点。为此,可将遥感图 像归纳为三个方面的特征,即几何特征、物理特征和时间 特征,其表现参数为: q空间分辨率:象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 q波谱分辨率:传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辩 的最小波长间隔,间隔越小,分辨率越高。 q辐射分辨率:传感器在接收波谱信号时能分辩的最小 辐射度差。 q时间分辨率:对同一地点进行遥感采样的时间间隔。
2、遥感平台
SPOT 4
SPOT卫星外观
SPOT 5
2、遥感平台
1999年10月14日,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资 源一号卫星(又称中巴地球资源卫星, China-Brazil Earth Resource Satellite,CBERS )在太原卫星发射中 心成功发射。 资源一号卫星的轨道是太阳同步极地轨道,高度778km, 倾角98.5 ;运行周期100.26min;重复时间26天(373 圈)。所携带的传感器最高空间分辨率是19.5m。

遥感图像处理ppt课件

遥感图像处理ppt课件

02
人工智能在遥感图像处理中可以应用 于地物分类、目标检测、变化检测等 方面。通过训练人工智能算法,使其 能够自动识别和分类地物,提高遥感 数据的利用价值和精度。同时,人工 智能算法还可以对遥感数据进行自动 化分析和处理,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03
人工智能在遥感图像处理中需要解决 的关键问题包括数据标注、模型训练 和优化等。同时,还需要考虑人工智 能算法的可解释性和可靠性,以确保 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安全性。随 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在遥感 图像处理中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遥感 数据的利用价值和精度。
详细描述
遥感图像存储与处理是遥感技术应用的核心环节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原始数据会经过一系列的预处理、增强 和分类等操作,以提高图像质量和提取更多有用的信息 。例如,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几何校正等预处理操作 可以提高图像的精度和可靠性;图像增强技术如对比度 拉伸、滤波等可以提高图像的可视化效果和特征提取能 力;分类和目标检测等技术则可以对图像进行语义化表 达和信息提取,以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遥感图像处理涉及的技术包括辐 射校正、几何校正、图像增强、 信息提取等。
遥感图像处理的重要性
遥感图像处理是遥感技术应用的关键 环节,能够提高遥感数据的精度和可 靠性,为各领域提供更准确、更全面 的信息。
通过遥感图像处理,可以提取出更多 有用的信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促进各行业的智能化发展。
遥感图像处理的应用领域
图像预处理技术
01
02
03
04
去噪
消除图像中的噪声,提高图像 的清晰度。
校正
纠正图像的几何畸变和辐射畸 变,使图像更接近真实场景。
配准
将不同来源的图像进行坐标对 齐,以便于后续的图像分析和

1.Envi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及其常用功能简介

1.Envi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及其常用功能简介

遥感实验课第一课 Envi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及其常用功能简介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本次实习要求了解Envi遥感图像处理软件,掌握各种文件格式的打开方法并能在此基础上对图像进行简单的处理,如旋转、裁减、拉伸等。

二、重点难点⒈本次实习课的重点是各种文件格式的打开以及简单的图像处理。

⒉利用矢量文件其目的是在图像上增加一个图层,本次实习的实例是在一幅已校准的图像上加一幅行政区划图。

三、教学内容⒈目前流行的遥感图像处理软件介绍①ERDAS IMAGINEERDAS IMAGINE软件是美国ERDAS公司开发的遥感图像处理系统,公司成立于1978年,总部设在美国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市,目前ERDAS IMAGINE软件的版本为8.4。

②PCI③EnviENVI,The Environment for Visualizing Images,由美国RSI公司开发的遥感图像处理系统,开发语言为IDL,是处理、分析并显示多光谱数据、高光谱数据和雷达数据的高级工具。

2000年获美国权威机构NIMA遥感软件测评第一。

⒉Envi 3.4的安装⒊各种文件格式的打开方法BMP、JPG、TIF、TM Data、ERMapper等文件格式。

⒋利用矢量文件在图像上增加图层⒌图像的简单处理旋转、裁减、拉伸等。

四、教学步骤⒈Envi 3.4的安装――复制完的文件改成存档非只读方式。

该图为Envi 3.4的安装界面。

软件安装完之后会出现如下的对话框,我们选择“No”。

⒉BMP文件格式的打开文件:1.bmpFile-Open External Fille(外部文件)-Generic Formats(一般格式文件)窗口说明打开BMP文件后将出现一个名为Availlable Bands List窗口,该窗口主要显示当前已打开的文件;Gray Scale单选项为选择灰度图像;RGB Color为选择彩色图像,同时,选择不同的组合会产生不同的彩色图像;Display按钮可新建新的窗口或覆盖最近的窗口显示当前需要打开的文件。

遥感图像处理基本原理(1)

遥感图像处理基本原理(1)
接受更多的传感数据格式
ENVI对于要处理的图像波段数据没有限制,可以处理 最 先 进 的 卫 星 格 式 , 如 Landsat-7 、 IKONOS 、 SPOT 、 RADARSAT、NASA、NOAA、ERSO和TERRA,并准备接受未来所 有传感器的信息。
二、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应用
1、数字图像处理的内容 a 、 图 像 数 字 化 及 编 码 压 缩 Image digitization. Coding. Compression b、图像恢复或校正 Image restoration or correction c、 图像增强 Image enhancement d、图像分析(或图像分割)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segmentation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是当今世界的大趋势,计算 机数字处理正是顺应这个大趋势的,其图像处理的技术、 方法及质量可不断发展提高。
整理ppt
7
3、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应用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是遥感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它 在遥感技术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利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获得满足一定精度要求 的各种图件
二、遥感图像处理基本原理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遥感图像处理基本原理 第三章 遥感图像预处理 第四章 图像增强 第五章 图像分类
整理ppt
1
第一章 概述
一、遥感图像处理技术的概况和发展 二、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主要内容、特点 及应用
三、数字图像处理设备和系统
整理ppt
2
第一章 概述
一、遥感图像处理技术的概况和发展
图像处理技术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开拓出来的一 个新的应用领域,就是把图像转换成一个数据矩阵存放进计 算机对之进行处理。具体说,利用数字计算机或其它数字硬 件,对从图像信息转换而来的电信号进行某些数学运算,以 期提高图像的实用性,从而达到人们所要求的某些预期的结 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物反射波谱特征
概述 对于一般不能透过可见光的地面物体对 波长 5 cm的电磁波则有透射能力,例如, cm 超长波的透过能力就很强,可以透过地 面岩石、土壤。 利用这一特性制作成功的超长波探测装 置探测地下的超长波辐射,可以不破坏 地面物体而探测地下层面情况,在遥感 界和石油地质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ρ=πρ’
ρ’为常数,与方向角或高度角无关。自然界中真正 的朗伯面也很少,新鲜的氧化镁(MgO)、硫酸钡 (BaSO4)、碳酸镁(MgCO3)表面,在反射天顶角 ≤45o时,可以近似看成朗伯面。
实际物体反射
多数都处于两种理想模型之间,即介于镜 面和朗伯面(漫反射面)之间。一般讲, 实际物体表面在有入射波时各个方向都有 反射能量,但大小不同。在入射辐照度相 同时,反射辐射亮度的大小既与入射方位 角和天顶角有关,也与反射方向的方位角 与天顶角有关。
地物波谱特征的测量
地物反射波谱测量理论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 对于给定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一 函数值表示在给定方向上每单位立体 角内的反射率。fr还是波长的函数。 BRDF完全描述了反射空间分布特性的 规律。但是由于BRDF函数值本身是两 个无穷小量的比,且实际想要测量 dIi也十分困难,因此实际测量中很 少采用。
度大小与入射角度无关。
地物反射波谱特征
反射率和反射光谱
–反射波谱——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 律。 通常用平面坐标曲线表示,横坐标表示波长 λ,纵坐标表示反射率ρ。同一物体的波 谱曲线反映出不同波段的不同反射率,将 此与遥感传感器的对应波段接收的辐射数 据相对照,可以得到遥感数据与对应地物 的识别规律。
信息的接收
传感器接收到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记录在数字磁 介质或胶片上。胶片是由人或回收舱送至地面回收, 而数字磁介质上记录的信息则可通过卫星上的微波天 线传输给地面的卫星接收站。
遥感系统
信息的处理
地面站接收到遥感卫星发送来的数字信息, 记录在高密度的磁介质上(如高密度磁带 HDDT或光盘等),并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如 信息恢复、辐射校正、卫星姿态校正、投影 变换等,再转换为用户可使用的通用数据格 式,或转换成模拟信号(记录在胶片上)才 能被用户使用。 地面站或用户还可根据需要进行精校正处 理和专题信息处理、分类等。
漫反射
指不论入射方向如何,虽然反射率ρ与镜面反射一 样,但反射方向却是“四面八方”。也就是把反射 出来的能量分散到各个方向,因此从某一方向看反 射面,其亮度一定小于镜面反射的亮度。严格说, 对漫反射面,当入射辐照度I一定时,从任何角度 观察反射面,其反射辐射亮度是一个常数,这种反 射面又叫朗伯面。设平面的总反射率为ρ,某一方 向上的反射因子为ρ’,则:
地物反射波谱特征
概述 在物体反射、吸收、透射等物理性质中, 使用最普遍最常用的仍是反射这一性质, 也是本节的主要内容。
地物反射波谱特征
反射率和反射光谱
–反射率 物体反射的辐射能量Pρ 占总入射能量P0 的 百分比,称为反射率ρ :
ρ=
Pρ P 0
×100%
不同物体的反射率也不同,这主要取决于 物体本身的性质(表面状况),以及入射 电磁波的波长和入射角度。反射率的范围 总是≤1,利用反射率可以判断物体的性质。
遥感系统
信息的应用
遥感获取信息的目的是应用。这项工作由各 专业人员按不同的应用目的进行。在应用过 程中,也需要大量的信息处理和分析,如不 同遥感信息的融合及遥感与非遥感信息的复 合等。
遥感系统
总之,遥感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 它涉及到航空、航天、光电、物理、计 算机和信息科学以及诸多的应用领域, 它的发展与这些学科紧密相关。
水体的反射主要在蓝绿 光波段,其他波段吸收 都很强,特别到了近红 外波段,吸收就更强, 所以水体在遥感影像上 常呈黑色。但当水中含 有其他物质时,反射光 谱曲线会发生变化。水 中含泥沙时,由于泥沙 散射,可见光波段反射 率会增加,峰值出现在 黄红区。水中含叶绿素 时,近红外波段明显抬 升,这些都成为影像分 析的重要依据。
不同叶绿素浓度的海水反射光谱曲线
(3)岩石反射波谱曲线 岩石的反射波谱 曲线无统一的特 征,矿物成分、 矿物含量、风化 程度、含水状况、 颗粒大小、表面 光滑程度、色泽 等都会对曲线形 态产生影响。
几种岩石的反射波谱曲线
地物波谱特征的测量
电磁波谱中,可见光和近红外波 段(0.3~2.5μm)是地表反射的主 要波段,多数传感器使用这一区间。 地物波谱特征测量的作用
–传感器波段选择、验证、评价的依据 –建立地面、航空和航天遥感数据的关系 –将地物光谱数据直接与地物特征进行相关 分析并建立应用模型
地物波谱特征的测量
地物反射波谱测量理论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BRDF) 对于地物表面dA,入射时 辐照度为dIi(φi,θi), 在φr和θr方向上,由dIi 产生的反射亮度为dLr, 随着入射方向和反射方向 的不同,产生一个函数fr, 称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简 dLr (ϕiθi ,ϕrθr ) 称BRDF,表示为: fr = dI i (ϕi ,θi )
自然状态下土壤表面的反射率没有明显的峰值 和谷值,一般来讲土质越细反射率越高,有机 质含量越高和含水量越高反射率越低,此外土 类和肥力也会对反射率产生影响。由于土壤反 射波谱曲线呈比较 平滑的特征,所以 在不同光谱段的遥 感影像上,土壤的 亮度区别不明显。
不同质地土壤反射光谱曲线
(3)水体反射波谱曲线
(1)植被反射波谱曲线
植物波谱具有上述的基本特征,但仍有 细部差别,这种差别与植物种类、季节、 病虫害影响、含水量多少等有关系。为 了区分植被种类,需要对植被波谱进行 研究。
(1)植被反射波谱曲线
9月20日玉米、大豆
5月20日小麦、油菜
(1)植被反射波谱曲线
不 同 树 种
(2)土壤反射波谱曲线
地物反射波谱特征
反射率和反射光谱
–物体的反射 物体的反射状况根据其表面状况的不同分 为三种:
镜面反射 漫反射 实际物体反射
镜面反射
是指物体的反射满足反射定律。入射 波和反射波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与 反射角相等。当镜面反射时,如果入 射波为平行入射,只有在反射波射出 的方向上才能探测到电磁波,而其他 方向则探测不到。对可见光而言,其 他方向上应该是黑的。自然界中真正 的镜面很少,非常平静的水面可以近 似认为是镜面。
地物波谱特征的测量
地物光谱测量方法
–野外测量
垂直测量:为使所有数据能与航空、航天 传感器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一般情况 下测量仪器均用垂直向下测量的方法,以 便与多数传感器采集数据的方向一致。由 于实地情况非常复杂,测量时常将周围环 境的变化忽略,认为实际目标与标准板的 测量值之比就是反射率之比。
实际物体反射
Lr (ϕrθr ) ρ (ϕiθi ,ϕr θr ) = I i (ϕiθi )
'
入射辐照度Ii应该由两部分组成: 太阳的直接辐射,是由太阳辐射来的平行光 束穿过大气直接照射地面,其辐照度大小与太 阳天顶角和日地距离有关;
太阳辐射经过大气散射后又漫入射到地 面的部分,因为是从四面八方射入,其辐照
任何目标物都具有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 的性质,这是遥感的信息源。目标物与电磁 波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 它是遥感探测的依据。
遥感系统
信息的获取
接收、记录目标物电磁波特征的仪器称为传感器或 遥感器。如扫描仪、雷达、摄影机、摄像机、辐射计 等。 装载传感器的平台称遥感平台,主要有地面平台 (如遥感车、手提平台、地面观测台等)、空中平台 (如飞机、气球、其他航空器等)、空间平台(如火 箭、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实验室、航天飞机等)
叶绿素的 Leabharlann 收波段水的吸收 绿叶的反射率
在近红外波段 (0.7~0.8 μ rn)有 一反射的“陡坡”, 至 1.lμm附近有一 峰值,形成植被的 独有特征。这是由 于植被叶细胞结构 的影响,除了吸收 和透射的部分,形 成的高反射率。在 中红外波段(1.3~ 2.5μm)受到绿色植 物含水量的影响, 吸收率大增,反射 率大大下降,特别 是在水的吸收带形 成低谷。
遥感系统
地物波谱反射
地物反射波谱特征 地物波谱特性的测量
地物反射波谱特征
概述
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0.3~2.5 μm),地 表物体自身的热辐射几乎等于零。地物发出 的波谱主要以反射太阳辐射为主。当然,太 阳辐射到达地面后,物体除了反射作用外, 还有对电磁辐射的吸收作用,如黑色物体的 吸收能力较强。最后,电磁辐射未被吸收和 反射的其余部分则是透过的部分,即
教学方式
授课为主、鼓励课堂交流 理论为主,与应用相结合
如何考核
出勤率 完成作业情况 课堂表现 期末考核 15% 25% 10% 50%
遥感成像原理与 遥感图像特征
遥感系统 地物光谱反射特性 遥感平台 摄影成像 扫描成像 微波成像的原理 遥感图像的特征
遥感系统
遥感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 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和记录、信息 的处理及信息的应用五大部分 : 目标物的电磁波特性
地物反射波谱特征
地物反射波谱曲线
除随不同地物(反射率)不同外,同种地 物在不同内部结构和外部条件下形态表现 (反射率)也不同。一般说,地物反射率 随波长变化有规律可循,从而为遥感影像 的判读提供依据。
(1)植被反射波谱曲线
规律性明显而独特。可见光波段 (0.4~0.76μm)有一个小的反射 峰,两侧有两个吸收带。这是因为 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 而对绿光反射作用强。
地物光谱测量方法
–样品的实验室测量 实验室测量常用分光光度计,仪器由 微机控制,测量数据也直接传给计算机。分 光光度计的测量条件是一定方向的光照射, 半球接收,因此获得的反射率与野外测定有 区别。室内测量时要有严格的样品采集和处 理过程。例如,植被样品要有代表性,采集 后迅速冷藏保鲜,并在12h内送实验室测定; 土壤和岩矿应按专业要求并制备成粉或块。 由于实验室的测量条件高,应用不够 广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