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九上《送东阳马生序》word同步测试

合集下载

长春版语文九上第14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doc

长春版语文九上第14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doc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基础题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1.选出卞面注音不止确的一项是( )A.嗜学(shi)n)B.既加冠(gua n) 咄(chi dud )C.俟其欣悦(si)裂(ju n)D.媵人(yl ng) n)砚冰(ya硕师(shud)负箧曳屣(qiQ xl )以衾拥覆(ql•2.下面加粗词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A.既加冠(帽子)B.或遇其叱咄(训斥,呵责)C.持汤沃灌(热水)D.录毕,走送之(跑)执经叩问(磕头)负箧曳屣(书箱,鞋子)悴然若神人(光彩照人)色愈恭,礼愈至(周到)3.选出加粗“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不敢出一言以复。

C.衔觞赋诗,以乐英志。

D.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4.选出朗读停顿节奏划分不対的一项是A.余/幼时/即嗜学。

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C.余因/得遍/观群书。

D.俯身/倾耳/以请。

5.选出对句子理解止确的一项是逾约(yd)容臭(chdu)A.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我在两边站着侍候着,提岀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去邀谙人家。

B.余则绵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我则穿着破旧的衣服处在他们屮间,略微有一点羡慕的意思。

C.侯其欣悦,则又请焉: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D.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因此我即使天资愚钝,也最终获得了学识。

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舍生皆被绮绣。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支佣劲不能动。

7.《送东阳马生序》选自《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___ , __________ (朝代)文学家,他与_• _______ 、 _________ 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完整版)《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题.docx

(完整版)《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题.docx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一、名句默写(每空一分,共8 分)1.,余因得遍观全书。

2.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与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3.写自己求学之艰的句子:①衣:②食:④行:4. 《送东阳马生序》中;③住:。

说出了宋濂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原因。

二、字词解释(共10 分)①录毕,走送之()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③媵人持汤沃灌()④左佩刀,右备容臭(⑤援疑质理()⑥烨然若神人()⑦负箧曳屣()))三、翻译下列句子。

(每题 2 分,共 12 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4、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6、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四、问答题( 8 分)1.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 3 分)我的感悟是:2.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 2 分)我的看法是:3.宋濂无,天寒抄;求,恭敬;生活苦,以学。

中求学的精神你有什么启示?合,自己的。

(3 分)五、文言文,回答下列。

(共 8 分)(甲)余幼即嗜学⋯⋯故余愚,卒有所。

(乙)范仲淹二而孤,家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己任,苦,或夜昏怠(①),(②)以水沃(③)面;食不,啖粥而。

既仕,每慷慨天下事,不身。

乃至被受,由参知政事守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④)肉,妻子衣食自足而已。

常自曰:“士当先天下之而,后天下之而也。

” 注:① 昏怠:昏沉困倦。

② :就。

③ 沃:。

文中有“洗”之意。

④ 重:兼有两种(事物)。

1.解下列句中的加点的。

(4 分)① 以是人多以假余假:② ,走送之走:③ 由参知政事守州:④ 妻子衣食自足而已妻子:2.用代写出乙文中画句子的意思。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课时练(含答案)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课时练(含答案)

2022学年度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统编版同步课时测试题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1.下列各组中加粗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无从致书以观/言行一致B.益慕圣贤之道/益多弊少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得患失D.未尝稍降辞色/婉言辞谢2.下列各句中有名词用作动词现象的一项是()A.手自笔录,计日以还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C.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D.腰白玉之环3.下面的“以”与例句中加粗的“以”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是()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A.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B.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C.以头抢地儿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4.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有司业、博士为之师B.录毕,走送之C.俟其欣悦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5.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中有足乐者以衾拥覆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当余之从师也C.今诸生学于太学假诸又而后见也D.足肤皲裂而不知未有问而不告6.下列对句子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文章一开始就揭示了作者少年时“嗜学”与“家贫”的尖锐矛盾。

B.“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写出了作者成年后求师问道的艰难。

C.“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写出了遇到老师发怒时求教的态度。

D.“同舍生皆被绮绣”与“余则缊袍敝衣”形成对比,进一步写出了自己的贫寒与痛苦。

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学习的勤勉,目的是勉励马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B.虽然作者幼时“无从致书以观”,但“不敢稍逾约”的守信和“弗之怠”的坚持,使他得以“遍观群书”。

C.“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极为传神地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恭敬和求知的恳切。

D.作者将穿着讲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对比,突显作者对“口体之奉不若人”的毫不在意和学习的勤奋刻苦。

8.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含参考)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含参考)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含参考)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以下是中国()为您推荐的《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希望本篇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一、阅读: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ahref=http:///sjcl/target=_blankclass=infotextkey>事迹迫找曰埂L齑蠛獗幔种覆豢汕欤ブB急希咚椭桓疑杂庠肌R允侨硕嘁允榧儆啵嘁虻帽楣廴菏椤<燃庸冢婺绞ハ椭馈S只嘉匏妒擞胗危⑶靼倮锿猓酉缰却镏淳滴省O却锏侣⊥穑湃说茏犹钇涫遥闯⑸越荡巧S嗔⑹套笥遥芍世恚┥砬愣郧?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3、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1、3分等到他高兴了,我才又向他请教。

2、2分因为我守信,按时还书。

3、3分刻苦好学博览群书虚心请教】二、对比阅读:[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②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③,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④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注]①怠:懈怠。

②箧:书箱。

③舍:学舍,书馆。

④媵人:服侍的人。

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

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③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④,削荆⑤为笔,刻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⑥自照。

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⑧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①任末:人名。

②笈:书箱。

③或:有时。

④庵:茅草小屋。

九年级语文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

九年级语文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

送东阳马生序九台市第二十二中学吴敬峰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墨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縕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本文选自《》,作者是代的学者。

他的字号是。

序,,这是一篇。

2.余幼时即嗜.学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执经叩.问援.疑质.理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俟.其欣悦卒.获有所闻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持汤.沃灌....而不知媵人..烈风足肤皲裂以衾.拥覆寓逆旅..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腰.白玉之环右备容臭.烨然..意..若神人縕.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3、为马生写序的目的是什么?4、这则短文赞扬了宋濂怎样的精神?5.作者从哪几方面回顾自己求学经历的?6.最能表现作者幼时抄书之苦的句子是?7.作者趋百里外求学的原因是什么?“百里”说明什么?8.找出表现老师严厉的句子,并说说描写老师严厉的目的?9.文章开头说“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后来又“余因得遍观群书”,阅读文章,你认为其中原因是什么?10、据你看,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是什么?11、从“余因得遍观群书”,“卒获有所闻”这一结果看,本文除了刻苦勤学外还反映了作者什么优秀品质?12.作者着力描写外出从师的“生活”之苦的目的是什么?13.与“同舍生”相比,最容易使作者产生什么心理?“我”为什么对“同舍生”的优越条件毫无羡慕之意?14.“以中有足乐者”是指什么?15.作者“縕袍敝衣”处在“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中间,却“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九年级语文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2.doc

九年级语文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2.doc

《送东阳马生序》《送东阳马生序》从、、、生活困顿等几方面,叙述了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苦经历,意在勉励马生专心学习,刻苦攻读,将来能有所成就。

文章从容恳切,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一,基础知识:1,按课文填空()冰坚弗之()德()望尊()疑质理遇其()()足肤()裂负()()()以()拥()()袍()衣2,解释加点词: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寓逆旅:无从致书以观:计日以还:以衾拥覆:以中有足乐者:四支僵劲不能动:同舍生皆披绮绣:3,翻译:a,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一):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益慕圣贤这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翻译下面的句子。

word版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题

word版送东阳马生序中考试题

2013年丰台一模】四、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边文章,达成第12-14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行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何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可以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此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3.解说以下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略无慕艳.意艳羡。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的语句。

(4分)(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翻译:我以前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的长辈问难讨教。

15.宋濂从师学习时碰到过哪些阻碍?(3分)老师严苛,路程困难,衣食不足【2009年昌平一模】12.以下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手自笔录B.寓逆旅主人..C.无鲜肥滋味之享D.腰白玉之环..13.解说以下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3分)⑴以衾拥覆用⑵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披着⑶右备容臭气味,这里指香味...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的语句。

(2分)⑴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又担忧没有学识渊博的老师能够互相交往。

⑵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里。

15.归纳出作者成年后为修业所经历的困难。

(3分)老师严苛,路程困难,衣食不足(【09怀柔一模】10.解说以下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检测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word版含答案)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检测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word版含答案)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检测(满分:60分时间:35分钟)一、积累与运用(40分)1.文学常识填空。

(3分)本文选自《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__,字景濂,号潜溪,__________(朝代)初文学家。

本文是一篇__________(体裁),这是一种__________性质的文体,内容多为__________之辞。

2.下列加横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弗之怠(dài) 既加冠(ɡuàn) 以乡人子谒余(yè)B.烨然(yè) 容臭(xiù) 言和而色夷(yí)C.朱缨(yīnɡ) 执经叩问(kòu) 有裘葛之遗(wèi)D.逾约(yú) 绮绣(qǐ) 主人日再食(sì)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先达德隆/望尊B.益慕圣贤/之道C.门人弟子/填其室D.手指不可/屈伸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录毕.,走送之(完成) B.色愈恭,礼愈至.(至于)C.尝.趋百里外(曾经) D.无从致.书以观(得到)5.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A.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B.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C.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D.岂他人之过哉6.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2分)A.烨然若.神人判若.两人B.腰.白玉之环腰.缠万贯C.右备容臭.臭.味相投D.主人日再.食再.接再厉7.下列加点词的古今词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2分)A.不敢稍.逾约 B.媵人持汤.沃灌 C.主人日再.食 D.右备容臭.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手自笔.录 B.戴朱缨宝.饰之帽 C.腰.白玉之环 D.县官日.有廪稍之供9.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译文: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东阳马生序(36分)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6分)
()则又请焉()
()④左佩刀,)
(5)())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5分)
①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译:
③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译: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
(5)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译:
3、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与“”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摘录原文回答)(2分)
4、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分)
答:
5.文中哪些词句说明作者不辞艰辛、求师勤学的原因?(3分)
6.思索作者的求学经历,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所获得的启示。

(6分)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6-9题。

(一)马说(14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3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9.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0.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4分)
11.默写并理解古诗(10分)
1.《酬乐天扬州席上见赠》诗歌中一联是千古名句,常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两句是,。

2.《过零丁洋》表明作者忠心不改,大义凛然,舍生取义的句子是:
,。

3.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反映作者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的句子有:
,。

4.《水调歌头》中诗人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5. 《酬乐天扬州席上见赠》中应用典故的诗句是:,。

1.①跑(赶快)②等待③浸泡,灌。

④气味香气(5).借(6).挂在腰间
2.①(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尝、趋各0.5分,句意2分)
②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的意思。

③(向他求教的)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稍微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4.)因为(我)心中有足够快乐的事(读书),(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5)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3、嗜学家贫(顺序可换)
4、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

(4分)
5.(3分)余幼时即嗜学慕圣贤之道以中有足乐者
6.(3分)要点:①排除不利于学习的环境的干扰;②在物质上不盲目攀比;③坚定人生追求,刻苦勤奋学习。

即:围绕勤学苦学,览群书,尊师好学,家贫嗜学,乐以忘优等来谈。

.
7.⑴通“饲”,喂养(喂)⑵鞭打(驾驭)⑶通晓(知道、明白、懂得)⑷面对
8..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9.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
10.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

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

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