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因素方差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3步 (需要多重比较时)点击【Post-Hoc】从中选择一种方法,如LSD; (需要均值图时)在
【Options】 下 选 中 【Means plot】 , ( 需 要 相 关 统 计 量 时 ) 选 择 【Descriptive】 , 点 击
【Continue】回到主对话框。点击【OK】
用SPSS进行方差分析
•
如果两个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是相互独立的,分别判断行因素和列因素对试验数据的影
响,这时的双因素方差分析称为无交互作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或无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
(Two-factor without replication)
•
如果除了行因素和列因素对试验数据的单独影响外,两个因素的搭配还会对结果产生一种
无交互效应的双因素方差分析
• 因为我们考虑不同司机行使时间的差异,所以要对区组做假设检验。两组假设分别为:
• 1. 不同路线均值都相等
•
各路线均值不全相等
• 2. 区组均值都相等
•
H各0区1 组: 均值不全相等
112 1314 1
• 两因素方差分析表的格式与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格式一致,唯一的区别是加了一行区组变差。
第三节 单因素方差分析
1. 设1为化肥品牌A下产量的均值,2为化肥品牌B下产量的均值,3为化肥品牌C下产量的 2. 提出的假设为
▪ H0 : 1 2 3 ▪ H1 : 1 , 2 , 3 不全相等 3. 计算检验统计量
4. 计算P值,作出决策
因子均方 F残差~ 均 F(k方 1,nk)
例题分析
1. 组内误差(within groups)
▪ 样本数据内部各观察值之间的差异
• 比如,同一位置下不同超市之间销售额的差异的差异
生物统计学第九章单因素方差分析

E(MSA )
=
σ2 +
n a1
a i=1
a
2 i
=
σ2 +
n a1
a i=1
(μi -μ)2
即 MSA 除了代表随机误了σ2 外, 还,还有效应,
也就是说MS
是代表了各处理间的差异.
A
4. 统计量
当零假设 H0 : α1 = α2 = = αa成=立0 时,处理效
应的方差为零,亦即各处理观察值总体均数i (i=1, 2,…,a) 相等时,处理间均方MSA与处理内均方 一样,也是误差方差2的估计值。
❖ 在计算处理间平方和时,各处理均数要受
a
(xi -x)2 0 这一条件的约束,故处理间自由度
i 1
为处理数减1,即a-1。 处理间自由度记为dft ,则dft= a-1。
在计算处理内平方和时,要受a个条件的约束, n
即 (xij -x,i )i=01,2,...a。故处理内自由度为资料中观 j 1
… Xi …
χi1
χa1
χi2
χa2
χi3
χa3
…
j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xχ11j xχ22j xχ33j
n
xχ11n x 2χ2n x3χ3n
合计 μ1 μ2 μ3
平均数 a1 a2 a3
xχi ij
xχaaj x
x iχin
x aχan x
μi
μa μ
ai
aa
符号
a n
xij n
xi. xij
j 1
xi.
1 n
方差分析实质上是关于观测值变异原因的数量分析。
二 固定模型fixed model
单因素方差分析

当 H 0 不真时,
SE 2 而不管 H 0 是否为真, E n s
当 H 0 为真时:
S A ( s 1) F 不能过大 S E (n s)
当 H0
S A ( s 1) ~ F ( s 1, n s ) 为真时: F S E (n s)
(i 1,2,, s;
j 1,2,, ni )
i 为第 i 个总体的均值 , ij 为相应的试验误差。
记
1 s ni i ,称为总平均, n i 1
i i 称为水平 Ai 的效应。
从而模型可以写为:
yij i ij 2 ~ N ( 0 , ) ij ni i 0 i
因此,给定检验水平 时,拒绝域为:
F F ( s 1, n s )
表2 方差分析表
来源 因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2 i 2
F
S A ( s 1) S E (n s)
S A ni y ny
i 1
s
s 1
SA s1
SE n s
误差
总和
S E ST S A
2、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从所有观测值的总变差中分析出系统变差和随机误差, 通过比较二者的大小关系, 说明试验因素的不同水平对试验结果影响的大小。 即若两个变差差别不大, 各个水平差异不大; 若两个变差差别较大,则不同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3、平方和的分解 记
1 y yij n i 1 j 1
由因素A的各个不同的水平引起的差异。
4、 S A 和 S E 的统计特性
1 y ij y i ni 1 j 1
ni
单因素方差分析

2.0
0.7
1.5
0.9
0.9
0.8
1.1
-0.3
-0.2
0.7
1.3
1.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
❖ 前言 方差分析的思想
➢ 我们可以计算出各组的均值与方差,但是如何通过这些数据 结果来判断呢?这就需要进行方差分析.
➢ 在实际问题中, 影响一个数值型随机变量的因素一般会有很多, 例如影响农作物产量的因素就有种子品种,肥料、雨水等; 影 响化工产品的产出率的因素可能有原料成分、剂量、催化剂 、反应温度、机器设备和操作水平等;影响儿童识记效果的 因素有教学材料、教学方法等. 为了找出影响结果(效果)最显 著的因素, 并指出它们在什么状态下对结果最有利, 就要先做 试验, 方差分析就是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鉴别各个因素 对对我们要考察的指标(试验指标)影响程度的方法.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7
❖ 1.单因素试验的方差 概念
➢ 推断三种治疗方案是否存在差异的问题,就是要辨别治 疗方案的差异主要是由随机误差造成的,还是由不同方 案造成的,这一问题可归结为三个总体是否有相同分布 的讨论.根据实际问题的情况,可认为血红蛋白的增加 值服从正态分布,且在安排试验时,除所关心的因素( 这里指的是这里方案)外,其它试验条件总是尽可能做 到一致,这就使我们可以近似的认为每个总体的方差相 同,即xi~N(μi,σ2) i = 1,2,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 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数学模型
➢ 单因素方差分析问题的一般提法为: ➢ 因素A有m个水平A1, A2, …, Am, 在Ai水平下, 总体Xi~N(μi,
σ2), i = 1, 2, …, m.其中μi和σ2均未知, 但方差相等, 希望 对不同水平下总体的均值进行比较. 设xij表示第i个总体的第j个观测值(j = 1, 2, …, ni, i = 1, 2, …, m), 由于Xij~N(μi, σ2), i = 1, 2, …, m.单因素方差分 析模型常可表示为:
单因素方差分析

计算组间均方:组间均方是各组均值与总均值之差的平方和除以自由度, 用于衡量各组均值之间的离散程度。
计算组内均方:组内均方是各组观测值与组均值之差的平方和除以该组 的自由度,用于衡量观测值在各组内部的离散程度。
计算F值
检查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
确定数据类型:连续型、离 散型或混合型
判断数据是否存在异常值 了解数据分布的对称性
检验数据是否满足前提假设
数据的独立性:确保各组数据之间相互独立,无关联性。 数据的正态性:各组数据应符合正态分布,满足方差分析的前提假设。 数据的方差齐性:各组数据的方差应大致相等,满足方差分析的前提假设。 数据的完整性:确保所有数据均已收集并可用于分析,无缺失值。
原理:比较不同组的均值是 否存在显著差异
前提条件:数据符合正态分 布、方差齐性、独立性等
结果解释:通过F检验和p值 判断各组间是否存在显著差
异
前提假设
每个观察值都是独立的 每个观察值来自随机样本 每个观察值服从正态分布 每个观察值的方差相等
Part Three
单因素方差分析的 步骤
观察数据分布情况
单因素方差分析的 应用场景
不同组间均值比较
不同产品在不同 地区的销售量比 较
不同品牌汽车在 不同行驶距离下 的油耗比较
不同学历人群的 工资水平比较
不同治疗方法对 同一病症的治疗 效果比较
不同处理效果比较
农业实验:比较 不同施肥处理对 农作物产量的影 响
医学研究:分析 不同药物治疗对 疾病疗效的差异
F检验的局限性
前提假设:数据需要满足正态分布、独立同分布等前提假设 样本量:样本量过小可能导致检验效能不足 异常值:异常值可能对F检验的结果产生影响 多重比较:F检验只能比较两组数据,无法进行多重比较
单因素方差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定义:单因素方差分析测试某一个控制变量的不同水平是否给观察变量造成了显著差异和变动。
例如,培训是否给学生成绩造成了显著影响;不同地区的考生成绩是否有显著的差异等。
前提:1总体正态分布。
当有证据表明总体分布不是正态分布时,可以将数据做正态转化。
2变异的相互独立性。
3各实验处理内的方差要一致。
进行方差分析时,各实验组内部的方差批次无显著差异,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假定,为满足这个假定,在做方差分析前要对各组内方差作齐性检验。
一、单因素方差分析1选择分析方法本题要判断控制变量“组别”是否对观察变量“成绩”有显著性影响,而控制变量只有一个,即“组别”,所以本题采用单因素分析法,但需要进行正态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
2在控制变量为“组别”,3正态检验(P>0.05,服从正态分布)正态检验操作过程:“分析”→“描述统计”→“探索”,出现“探索”窗口,将因变量“成绩”放入“因变量列表”,将自变量“组别”放入“因子列表”,将“人名”放入“标注个案”;点击“绘制”,出现“探索:图”窗口,选中“直方图”和“带检验的正态图”,点击“继续”;点击“探索”窗口的“确定”,输出结果。
因变量是用户所研究的目标变量。
因子变量是影响因变量的因素,例如分组变量。
标注个案是区分每个观测量的变量。
带检验的正态图(Normality plots with test,复选框):选择此项,将进行正态性检验,并生成正态Q-Q概率图和无趋势正态Q-Q概率图。
正态检验结果分析:p值都大于0.05,因而我们不能拒绝零假设,也就是说没有证据表明各组的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检验中的零假设是数据服从正态分布)。
即p值≥0.05,数据服从正态分布。
4单因素方差分析操作过程“分析”→“比较均值”→“单因素ANOVA”,出现“单因素方差分析”窗口,将因变量“成绩”放入“因变量列表”,将自变量“组别”放入“因子”列表;点击“选项”选择“方差同质性检验”和“描述性”,点击“继续”,回到主对话框;点击“两两比较”选择“LSD”和“S-N-K”、“Dunnett’s C”,点击“继续”,回到主对话框;点击“对比”,选择“多项式”,点击“继续”,回到主对话框;点击“单因素方差分析”窗口的“确定”,输出结果。
Minitab单因素方差分析

收集数据
首先需要收集用于单因素 方差分析的数据,确保数 据具有代表性且样本量足 够。
数据整理
将收集到的数据整理成表 格形式,便于后续分析。
数据检验
在进行分析前,需要对数 据进行检验,确保数据满 足方差分析的前提假设, 如正态性、方差齐性等。
Minitab操作过程
01
打开Minitab软件,输入数据。
等。
02
讨论结果
根据解读结果,对不同组之间的差异进行讨论,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03
结论
根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并给出相应的建议或措施。
05
注意事项与局限性
注意事项
确保数据满足方差分析的前提假设
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前提假设包括独立性、正态性、方差齐性和误差项的随机性。在进行分 析之前,应检查数据是否满足这些假设。
对异常值敏感
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异常值较为敏感,异常值的存在可能会对分析结 果产生较大影响。
无法处理非参数数据
单因素方差分析适用于参数数据,对于非参数数据,如等级数据或 有序分类数据,分析效果可能不佳。
未来研究方向
发展非参数方差分析方法
针对非参数数据和非正态分布数据的方差分析方法研究是 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
感谢观看
THANKS
方差齐性检验的方法包括Bartlett检验 和Levene检验等。
数据的正态性检验
判断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如果不 符合则需要进行数据转换或采用其他 统计方法。
正态性检验的方法包括Shapiro-Wilk 检验、Kolmogorov-Smirnov检验等 。
数据的方差分析
01
计算各组数据的平均值、方差等统计量。
03
通过Minitab,用户可以方便地导入数据、设置分析 参数、查看分析结果和制作统计图形。
第2章单因素方差分析

第12章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 ariance)方差分析是鉴别各因素效应的一种有效统计方法,它是通过实验观察某一种或多种因素的变化对实验结果是否带来显著影响,从而选取最优方案的一种统计方法。
在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影响一件事物的因素往往很多,每一个因素的改变都有可能影响产品产量和质量特征。
有的影响大些,有的影响小些。
为了使生产过程稳定,保证优质高产,就有必要找出对产品质量有显著影响的那些因素及因素所处等级。
方差分析就是处理这类问题,从中找出最佳方案。
方差分析开始于本世纪20年代。
1923年英国统计学家R.A. Fisher 首先提出这个概念,(ANOV A)。
因当时他在Rothamsted农业实验场工作,所以首先把方差分析应用于农业实验上,通过分析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
Fisher1926年在澳大利亚去世。
现在方差分析方法已广泛应用于科学实验,医学,化工,管理学等各个领域,范围广阔。
在方差分析中,把可控制的条件称为“因素”(factor),把因素变化的各个等级称为“水平”或“处理”(treatment)。
若是试验中只有一个可控因素在变化,其它可控因素不变,称之为单因素试验,否则是多因素试验。
下面分别介绍单因素和双因素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
1.1 单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 Analysis of Variance)1.一般表达形式2.方差分析的假定前提3.数学模形4.统计假设5.方差分析:(1)总平方和的分解;(2)自由度分解;(3)F检验6.举例7.多重比较1.1.1 一般表达形式首先通过一个例子引出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
某农业科研所新培养了四种水稻品种,分别用A1,A2,A3,A4表示。
每个品种随机选种在四块试验田中,共16块试验田。
除水稻品种之外,尽量保持其它条件相同(如面积,水分,日照,肥量等),收获后计算各试验田中产量如下表:通过这些数据要考察四个不同品种的单位产量,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5858.95 99.33 27.91 15.21 10.67 8.47 7.19 6.37 5.80 5.39 5.07 4.82
7 5928.33 99.36 27.67 14.98 10.46 8.26 6.99 6.18 5.61 5.20 4.89 4.64
8 5980.95 99.38 27.49 14.80 10.29 8.10 6.84 6.03 5.47 5.06 4.74 4.50
4.00 3.57 3.28 3.07 2.91 2.79 2.69 2.60 2.53 2.48 2.42 2.38 2.34 2.31 2.28 2.25 2.23 2.20 2.18 2.16 2.15 2.13 2.12 2.10 2.09 2.07 2.05 2.03 2.02 2.00 1.99 1.98 1.97
2.29 2.29 2.25 2.23 2.21 2.19 2.17 2.16 2.14 2.12 2.11 2.10
2.21 2.20 2.17 2.14 2.13 2.10 2.08 2.07 2.06 2.03 2.02 2.01
2.14 2.13 2.10 2.07 2.06 2.03 2.01 2.00 1.98 1.96 1.95 1.94
例题 丙组样本 2.9 3.2 2.7 2.8 2.7 3 3.4 3 3.4 3.3 3.5
19.7 20.8 33.9 74.4 1.790909 2.311111 3.081818 2.394613 11 9 11 31 35.69 48.34 105.33 189.36 0.040909 0.033611 0.085636 0.054798 2.368816 分母= 分母= 1.048214 178.56 2.259859 C值= 方差齐性好 成组设计方差分析结果 v MS F 30 4.632828 84.54378 2 0.054798 28 v2= 28 f值0.01 : 5.452932 结论
分子自由度
3 5403.53 99.16 29.46 16.69 12.06 9.78 8.45 7.59 6.99 6.55 6.22 5.95
4 5624.26 99.25 28.71 15.98 11.39 9.15 7.85 7.01 6.42 5.99 5.67 5.41
5 5763.96 99.30 28.24 15.52 10.97 8.75 7.46 6.63 6.06 5.64 5.32 5.06
3.96 3.53 3.24 3.03 2.86 2.74 2.64 2.55 2.48 2.42 2.37 2.33 2.29 2.26 2.22 2.20 2.17 2.15 2.13 2.11 2.09 2.08 2.06 2.05 2.04 2.01 1.99 1.98 1.96 1.95 1.94 1.92 1.91
4.21 3.79 3.50 3.29 3.14 3.01 2.91 2.83 2.76 2.71 2.66 2.61 2.58 2.54 2.51 2.49 2.46 2.44 2.42 2.40 2.39 2.37 2.36 2.35 2.33 2.31 2.29 2.28 2.26 2.25 2.24 2.23 2.22
4.39 3.97 3.69 3.48 3.33 3.20 3.11 3.03 2.96 2.90 2.85 2.81 2.77 2.74 2.71 2.68 2.66 2.64 2.62 2.60 2.59 2.57 2.56 2.55 2.53 2.51 2.49 2.48 2.46 2.45 2.44 2.43 2.42
4.06 3.64 3.35 3.14 2.98 2.85 2.75 2.67 2.60 2.54 2.49 2.45 2.41 2.38 2.35 2.32 2.30 2.27 2.25 2.24 2.22 2.20 2.19 2.18 2.16 2.14 2.12 2.11 2.09 2.08 2.06 2.05 2.04
4.03 3.60 3.31 3.10 2.94 2.82 2.72 2.63 2.57 2.51 2.46 2.41 2.37 2.34 2.31 2.28 2.26 2.24 2.22 2.20 2.18 2.17 2.15 2.14 2.13 2.10 2.08 2.07 2.05 2.04 2.03 2.01 2.00
q 界 值 0.05 0.01 3.58 4.64 2.95 4.02 2.95 4.02 v= 28
P
值
结论
<0.01 <0.01 <0.01
F界值表(P=0.05) 界值表( 05) 分母自由度 1 2 1 161.45 199.50 2 18.51 19.00 3 10.13 9.55 4 7.71 6.94 5 6.61 5.79
4.28 3.87 3.58 3.37 3.22 3.09 3.00 2.92 2.85 2.79 2.74 2.70 2.66 2.63 2.60 2.57 2.55 2.53 2.51 2.49 2.47 2.46 2.45 2.43 2.42 2.40 2.38 2.36 2.35 2.34 2.32 2.31 2.30
分子自由度
3 215.71 19.16 9.28 6.59 5.41
4 224.58 19.25 9.12 6.39 5.19
5 230.16 19.30 9.01 6.26 5.05
6 233.99 19.33 8.94 6.16 4.95
7 236.77 19.35 8.89 6.09 4.88
4.76 4.35 4.07 3.86 3.71 3.59 3.49 3.41 3.34 3.29 3.24 3.20 3.16 3.13 3.10 3.07 3.05 3.03 3.01 2.99 2.98 2.96 2.95 2.93 2.92 2.90 2.88 2.87 2.85 2.84 2.83 2.82 2.81
5.14 4.74 4.46 4.26 4.10 3.98 3.89 3.81 3.74 3.68 3.63 3.59 3.55 3.52 3.49 3.47 3.44 3.42 3.40 3.39 3.37 3.35 3.34 3.33 3.32 3.29 3.28 3.26 3.24 3.23 3.22 3.21 3.20
4.15 3.73 3.44 3.23 3.07 2.95 2.85 2.77 2.70 2.64 2.59 2.55 2.51 2.48 2.45 2.42 2.40 2.37 2.36 2.34 2.32 2.31 2.29 2.28 2.27 2.24 2.23 2.21 2.19 2.18 2.17 2.16 2.15
4.53 4.12 3.84 3.63 3.48 3.36 3.26 3.18 3.11 3.06 3.01 2.96 2.93 2.90 2.87 2.84 2.82 2.80 2.78 2.76 2.74 2.73 2.71 2.70 2.69 2.67 2.65 2.63 2.62 2.61 2.59 2.58 2.57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46
5.99 5.59 5.32 5.12 4.96 4.84 4.75 4.67 4.60 4.54 4.49 4.45 4.41 4.38 4.35 4.32 4.30 4.28 4.26 4.24 4.23 4.21 4.20 4.18 4.17 4.15 4.13 4.11 4.10 4.08 4.07 4.06 4.05
8 238.88 19.37 8.85 6.04 4.82
9 240.54 19.38 8.81 6.00 4.77
10 241.88 19.40 8.79 5.96 4.74
11 242.98 19.40 8.76 5.94 4.70
12 243.90 19.41 8.74 5.91 4.68
14 245.36 19.42 8.71 5.87 4.64
48 50 60 70 80 100 125 150 200 400 1000 99999999
4.04 4.03 4.00 3.98 3.96 3.94 3.92 3.90 3.89 3.86 3.85 3.84
3.19 3.18 3.15 3.13 3.11 3.09 3.07 3.06 3.04 3.02 3.00 3.00
2.08 2.07 2.04 2.02 2.00 1.97 1.96 1.94 1.93 1.90 1.89 1.88
2.03 2.03 1.99 1.97 1.95 1.93 1.91 1.89 1.88 1.85 1.84 1.83
1.99 1.99 1.95 1.93 1.91 1.89 1.87 1.85 1.84 1.81 1.80 1.79
2.80 2.79 2.76 2.74 2.72 2.70 2.68 2.66 2.65 2.63 2.61 2.60
2.57 2.56 2.53 2.50 2.49 2.46 2.44 2.43 2.42 2.39 2.38 2.37
2.41 2.40 2.37 2.35 2.33 2.31 2.29 2.27 2.26 2.24 2.22 2.21
1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合计 均数 样本数 合计均方 方差: 方差: 分子= 分子= 卡方值= 卡方值= 结果: 结果:
成组设计方差分析 甲组样本 乙组样本 1.8 2.3 1.4 2.1 1.5 2.1 2.1 2.1 1.9 2.6 1.7 2.5 1.8 2.3 1.9 2.4 1.8 2.4 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