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专题八遗传、变异和进化
八年级生物中考复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总结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遗传和变异1.遗传的概念: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2.变异的概念: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3.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
二、生物的性状1.概念:指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等。
2.相对性状概念: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例如:人的A、B、O血型生理特征,各种先天性行为,番茄果实的红色或黄色,家兔的黑色或白色等形态结构特征。
三、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转基因技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个生物的细胞核中,用这种方法培育出来的生物,叫做转基因生物。
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告诉我们: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亲代遗传给后代的不是性状,而是基因,子代因为得到亲代的基因(遗传信息)才表现出亲代的性状。
四、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1.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染色体是细胞内的一些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它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在生物体细胞中一般成对存在,且同种生物细胞的形态和数目恒定。
DNA是遗传物质,它是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长链,在这条链上,又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基因,一个基因只是DNA上的一个片段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它控制着生物一个具体性状。
因为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所以,DNA也是成对存在的,存在于DNA上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图解如下:基因 DNA 构成位于染色体细胞核蛋白质2.生物体中的染色体数目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这两条成对的染色体,一条来自于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在生七、生物的变异1.变异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它是指亲代与子代间、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性。
在生物世界,不同种类的生物千差万别,同种生物之间也存在差异,都是通过变异产生的。
如:不同品种的菊花,不同品种的玉米果穗,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的头部等。
2.变异的分类不遗传的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没影响到遗传物质,叫不遗传的变异,是不能遗传给下一代的。
初中生物植物与动物的遗传变异与演化

植物演化的原因与影响
原因:自然选择和基因 突变
影响:适应环境,繁衍 后代
过程:从单细胞到多细 胞,从简单到复杂
证据:化石记录和生物 地理学研究
初中生物动03物的遗传变
异与演化
动物的遗传规律
遗传物质: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
基因:DNA上的定片段,控制着生物体的性状。
动物的演化历程
物种起源: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的演化过程 适应环境:不同种类的动物如何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 遗传变异:遗传变异在动物演化中的作用与机制 物种进化:从低等到高等动物的演化历程与特点
动物演化的原因与影响
适应环境:生物为了 适应环境变化而发生 演化
繁殖方式:繁殖方式 的差异导致演化速度 和方向不同
基因突变:基因在复制过程中发生突变,导致后代出现新的性状。 自然选择:适应环境的变异个体更容易生存下来,不适应环境的变异个 体则会被淘汰。
动物的变异现象
变异类型: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 变异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变异的意义:生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和生物进化的基础 变异在生物演化中的作用: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演化进程
DNA的修复机制 可以纠正突变, 保持基因组的稳 定性。
基因重组是另一 种遗传变异的方 式,通过DNA 的断裂和重排实 现。
遗传变异的类型与特点
添加标题
基因突变:指基因序列的偶然变化,通常在分子水平上发生,具有低频性、普遍性、少 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等特点。
添加标题
基因重组: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 括交叉互换型和自由组合型两种类型。
生物演化的证据
化石记录:揭 示了生物进化 的历史和过程
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

八下二、三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复习提纲: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在性状上的.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而实现的。
2、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和统称为性状。
3、遗传学家把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
4、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亲代把传给了子代。
.5、转基因鼠的实验:在这项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控制这个形状的基因是。
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性状和基因的关系是:,在此实验中,用到的一种技术叫,就是把某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
6、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和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7、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每种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染色体由蛋白质和组成,一条染色体包含个DNA分子,体细胞中23对染色体有46条DNA分子,基因是DNA上决定生物的基本单位。
8、在体细胞和受精卵中,染色体和基因都是存在的,成对的基因位于的染色体上。
9、科学家通过对多种生物的研究,证实了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而且不是,是每对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
10、狗的体细胞内有78条(39对)染色体,生殖细胞内有,猪的体细胞内有38条(19对)生殖细胞内有,豌豆体细胞内有14条(7对)生殖细胞内有11、无性生殖由母体直接产生后代,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新个体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所以个体十分相像,这与染色体和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
12、孟德尔的实验结论:1、相对性状有性状和性状之分.例如.豌豆的高和矮,高是显性状,矮是隐性性状,杂交的后代只表现高不表现矮. 2、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的,其基因组织只有(用同一英文字母的大、小写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一种;表现为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有两种。
3、基因组成是Dd的,虽然d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d(隐性基因)并没有受D(显性基因)的影响,还会遗传下去。
遗传变异与进化知识点总结

遗传变异与进化知识点总结遗传变异是指基因组内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是物种进化的基础。
进化是指物种在环境选择的压力下,逐渐改变其遗传构成以适应环境的过程。
本文将对遗传变异与进化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遗传变异的来源1. 突变:指DNA序列发生突然变化的事件。
突变可以是点突变、缺失突变、插入突变等。
突变是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之一。
2. 重组:指染色体上的DNA片段在互换发生后,形成新的组合方式。
重组是遗传变异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3. 同源重组:指相同物种间的DNA重组,可以产生不同个体之间的变异。
4. 杂交:指不同物种之间的DNA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基因组组合方式。
二、遗传变异的类型1. 基因型变异:基因型是指个体的基因组构成,包括基因的数量和DNA序列的差异。
基因型变异是个体遗传变异的主要形式。
2. 表型变异:表型是指个体外表形态、生理特征等,在遗传变异的基础上产生的多样性。
表型变异是基因型变异所引起的个体表现差异。
三、自然选择与进化1. 自然选择:是指环境对个体适应性的选择过程,某些特征有利于个体在特定环境下生存和繁殖,这些特征通过遗传传递给后代,逐渐成为物种的特征。
自然选择是进化发生的驱动力之一。
2. 适应度:个体在特定环境下生存和繁殖的相对成功程度。
适应度高的个体更容易在繁殖中传递其有利基因,从而逐渐改变物种的遗传构成。
3. 进化:物种在不同环境下,逐渐改变其遗传构成以适应环境的过程。
进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相互作用而实现。
四、驱动进化的其他因素1. 基因漂变:指基因频率的随机性变化,通常发生在小规模的种群中。
基因漂变可以导致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减少。
2. 基因流动:指基因在不同种群间的交换,使得不同种群间的基因流动性增强。
3. 瓶颈效应:指种群数量减少到极低水平后,恢复过程中会丧失大量的遗传多样性。
4. 创新:指新基因和新基因型在物种中出现的现象。
创新有助于物种的进化和适应。
五、人类活动对进化的影响1. 人工选择:人类通过有意识地选择和繁殖有利特征的个体,控制物种的遗传构成。
八年级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

八年级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一、知识目标1.了解遗传和变异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理解基因、染色体、基因型、表现型的含义;3.能够应用孟德尔遗传规律解决简单遗传问题;4.掌握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原理和方法;5.理解突变及其在进化中的作用。
二、授课内容1. 遗传和变异的基本概念生物遗传是指生物体的基因在遗传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
生物遗传主要包括基因的传递、基因的变异、基因的表达和基因的修饰。
变异是指在基因传递过程中因为各种因素出现的基因的不稳定性和随机性的变化现象。
变异是生物种群中产生新基因型的重要手段。
2. 基因、染色体、基因型、表现型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它是位于染色体上的具有遗传功能的DNA分子。
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所有生物体细胞内的DNA分子都是通过染色体来传递的。
基因型是指生物体细胞内所拥有的基因的总和。
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下呈现出来的表现形态。
3. 孟德尔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是指在杂交实验中,同一个个体的两个基因分离并随机组合,遗传因子的单独性和分离性,以及基因的配对分离和重新组合。
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单性质遗传规律、二性状遗传规律和自交系法则。
这些规律在生物遗传研究中至关重要,尤其对人类遗传学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 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是生物进化过程中最基本的两种选择方式。
自然选择是生物个体适应环境而生存繁殖的过程,只有适应性强的个体才能够优胜留下,不适应环境的个体则被淘汰。
人工选择是人类根据需要选择某些生物个体进行繁殖,从而根据人类的需要选育出更高产、更有用的生物。
5. 突变和进化突变是指基因发生了随机性变异的过程,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突变产生的新基因型经过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能够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进行超越性的发展。
进化是生命只要经过长期的变异和选择,就能够不断地产生新物种、新品种,进化丰富了生命的种类和形式。
三、课堂教学1.对于遗传和变异这一主题可以采取实验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利用透明玻璃的捏合性与大小、颜色等特征强烈的珠子,进行配对杂交观察,培养学生对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直观感受。
专题八生物的变异与进化ppt文档

因此子代中突变型和野生型的比例为 2:1(没有作出最后说
明也给分)
【点评】 基因突变具有其独立性:由显性基因突变成隐性基 因叫隐性突变,由隐性基因突变成显性基因叫显性突变。绝大多数 为隐性突变。
(1)对于性细胞: 如果是显性突变,即 aa→Aa,可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过程传递 给后代,并立即表现出来。 如果是隐性突变,即 AA→Aa,当代不表现,只有等到第二代突 变基因处于纯合状态才能表现出来。当隐性突变性状一经显现就是 纯合个体。
Hale Waihona Puke 翅果蝇设计杂交实验,判断这两对基因是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还是位
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
①实验步骤(写出要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染色
例 2 果蝇是遗传学实验常用的材料,一对果蝇每代可以繁殖出 许多后代。回答下列问题:
Ι.果蝇中有一种突变型,其翅向两侧展开 45°。利用这种突 变型果蝇和纯合野生型果蝇做了下列杂交实验:
若上述性状是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则由 杂 交 组 合 一 可 知 野 生 型 为 ________ 性 性 状 , 突 变 型 的 基 因 型 为 ______________。在组合二中子代中出现的特殊性状分离比的原因 是______________,请用遗传图解解释组合二的遗传过程(不要求 写出配子)。
例 3 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理: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 移向两极
初中生物专题八遗传、变异和进化

专题八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网络结构]遗传:亲子间的相似性。
变异: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行为方式。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基因决定性状。
3、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并与环境的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本章是探讨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的自然深入。
要求了解遗传现象和遗传的物质基础;了解染色体同基因、基因同性状的关系;了解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概念及在遗传过程中的表现;认识常见的遗传病及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了解变异现象及其原因;了解变异在进化中的意义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在中考中,染色体、基因、性状的概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常作为考查的内容;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常和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结合在一起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
要求学生能准确地从相关的图表、资料、图形中获取信息,正确地分析、判断提高解题能力。
人类常见的几种疾病的病因要分清:白化病、血友病、色盲是遗传病;红眼病、艾滋病、流感是传染病;呆小症、糖尿病、侏儒症是由于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坏血病、夜盲症、佝偻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
在中考中常将各种疾病混在一起,从某个角度来选择正确的选项。
[经典例题剖析]例1:请据图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四者在概念上的大小关系:()A细胞核>DNA>染色体>基因B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C染色体>细胞核>DNA>基因D染色体>DNA>细胞核>基因[解析]本题要理清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染色体位于细胞核中,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DNA上控制生物的性状的小单位。
[答案]B例2:从亲代的体细胞到生殖细胞再到发育成子代的受精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的数量变化是A.2N→2N→2N B.N→N→N C.N→2N→N D.2N→N→2N[解析] 染色体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亲代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每对染色体都要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在生殖细胞内减半。
八年级上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总结

八年级上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总结一、遗传的基本概念及规律1. 遗传的概念遗传是指生物个体将自己的特征或性状传递给后代的现象,也是基因在生物体之间传递的一种规律性现象。
2. 遗传的规律遗传的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定律、显性和隐性、等位基因、基因组和染色体等。
3. 孟德尔遗传定律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单性遗传、二因素遗传和自由组合定律。
二、变异的原因和分类1. 变异的原因变异是指同一物种个体间在性状上的不同。
变异的原因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环境因素等。
2. 变异的分类变异主要分为自然变异和人工变异两种。
自然变异是指在自然条件下产生的变异,而人工变异是指受人类干预而产生的变异。
三、基因的表现形式及分子基础1. 基因的表现形式基因的表现形式包括显性和隐性表现。
2. 分子基础基因的分子基础主要是DNA,它通过蛋白质合成,影响生物的遗传和表现。
四、人类遗传疾病及预防措施1. 常见的人类遗传疾病常见的人类遗传疾病包括地中海贫血、先天愚型、无毛症等。
2. 预防措施预防遗传疾病的措施包括避免近亲通婚、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
五、人类的遗传交流和基因工程1. 遗传交流遗传交流是指对个体或家族的遗传疾病进行分析,提供遗传风险评估、遗传交流和遗传辅导等服务。
2.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利用DNA重组技术,对生物的基因进行切除、插入和调整,以实现农业、医学和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六、环境对遗传的影响1. 环境因素环境对遗传的影响主要包括物理环境、化学环境和生物环境等。
2. 环境对遗传的作用环境对遗传的作用表现在增强或抑制自然选择、影响基因的表达和调控等方面。
总结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对人类自身的了解和疾病的预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学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深入理解其中的规律和原理,注重通联实际,从而更好地理解生物世界的奥秘,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着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八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网络结构]遗传:亲子间的相似性。
变异: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行为方式。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基因决定性状。
3、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并与环境的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本章是探讨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的自然深入。
要求了解遗传现象和遗传的物质基础;了解染色体同基因、基因同性状的关系;了解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概念及在遗传过程中的表现;认识常见的遗传病及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了解变异现象及其原因;了解变异在进化中的意义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在中考中,染色体、基因、性状的概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常作为考查的内容;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常和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结合在一起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
要求学生能准确地从相关的图表、资料、图形中获取信息,正确地分析、判断提高解题能力。
人类常见的几种疾病的病因要分清:白化病、血友病、色盲是遗传病;红眼病、艾滋病、流感是传染病;呆小症、糖尿病、侏儒症是由于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坏血病、夜盲症、佝偻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
在中考中常将各种疾病混在一起,从某个角度来选择正确的选项。
[经典例题剖析]例1:请据图描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四者在概念上的大小关系:()A细胞核>DNA>染色体>基因B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C染色体>细胞核>DNA>基因D染色体>DNA>细胞核>基因[解析]本题要理清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染色体位于细胞核中,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DNA上控制生物的性状的小单位。
[答案]B例2:从亲代的体细胞到生殖细胞再到发育成子代的受精卵,细胞中的染色体的数量变化是A.2N→2N→2N B.N→N→N C.N→2N→N D.2N→N→2N[解析] 染色体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亲代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每对染色体都要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在生殖细胞内减半。
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后,受精卵中的染色体又恢复到和体细胞一样的数目。
[答案]D[预测新题演练]【选择题】1、下列哪一组是相对性状?()①单眼皮和双眼皮②有耳垂和无耳垂③能卷舌和不能卷舌④卷发与黑发⑤双眼皮与色盲⑥头发左旋与惯用右手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⑤D.①③④2、下列属于人类遗传病的是()A.坏血病B.艾滋病C.白化病D.巨人症3、农业上用射线或药物处理农作物种子,获得新品种的原理是射线或药物()A.直接改变了农作物的某些性状B.改变了农作物种子中的营养成分C.淘汰了农作物的某些不良性状D.使种子里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4、已知有酒窝和无酒窝是一对相对性状,现在有一对夫妇,男的基因组成是Aa,女的基因组成是aa,那么他们的子女基因组成可能是()A.AA 、aa B.Aa、 aa C.AA、 Aa、 aa D.aa5、假如一个性状总是从父亲直接传给儿子, 由儿子直接传给孙子, 那么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最可能的位置是()A.位于常染色体上B.位于Y染色体上C.位于X染色体上D.位于性染色体上6、豚鼠的黑毛(S)对白毛(s)是显性,一只基因组成为(Ss)的黑毛豚鼠,产生200万个精子,这些精子中约有多少含有白色隐性基因()A.50万 B.100万 C.150万 D.200万7、人的体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生殖细胞、白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分别是()条?A.46、23、16、23、46 B.46、0、46、23、23C.46、0、0、23、46 D.46、0、23、23、238、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有非甜玉米籽粒,而非甜玉米果穗上无甜玉米籽粒,原因是()A.甜是显性性状B.非甜是显性性状C.相互混杂D.相互选择9、在整个人群中男女性别比例基本相等,其原因是()①男性产生X型和Y型两种类型的精子且比例为1︰1,女性只产生一种X型卵细胞②女性产生X型和Y型两种卵细胞,男性只产生一种Y型精子③男性产生的两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机会相等④女性产生两种卵细胞与精子结合机会相等⑤含XX染色体的受精卵发育成女性,含XY染色体的受精卵发育成男性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③⑤D.③④⑤10、下图表示人类性别决定的过程图解:依据上图回答,图中子代6和7的染色体组成分别是____、_____。
亲代配子受精卵子代A. 44+XY、44+XXB. 44+XX、44+XXC. 44+XY、44+XYD. 22+XX、22+XY11、玉米的白化苗在光下也不能形成叶绿素,这属于:()A.有利的可遗传变异B.不利的可遗传变异C.有利的不可遗传变异D.不利的不可遗传变异12、显微镜下有两个细胞,一个细胞核内有20条染色体(甲),一个有23条染色体(乙),以下推断中错误的是()。
(玉米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0条)A.甲可能是玉米细胞B.乙可能是人类的生殖细胞C.乙可能是某种生物的体细胞D.甲可能是某种生物的体细胞13、我国生物科学家已成功地将人的血清蛋白基因导入奶牛的受精卵细胞中,由这样的受精卵发育成的雌牛产的奶中含有人的血清蛋白,该事实说明()A.细胞中的基因是成对出现的B.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C.基因存在于生物细胞的染色体上D.细胞中的基因有显隐性之分14、一个男子把X染色体上的某一突变基因传给儿子的概率是A.0 B.12.5% C.25% D.50%15、下列疾病中由于基因改变引起的是()A.夜盲症B.色盲症C.艾滋病D.甲型肝炎16、以杭州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生物研究中心为主体的中国科学家成功地破译了水稻基因组信息下列有关水稻遗传物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水稻基因实质上是水稻DNA分子上起遗传作用的一些片段B.水稻抗病、抗倒扶、高产优质等一系列可遗传的性状均有基因决定C.水稻DNA分子是一种大分子化学物质,相对质量较大D.水稻、人类等生物体的基因、DNA、染色体不可能发生变化17、一株高茎(DD)和一株矮茎豌豆进行杂交,后代都表现为高茎,若后代进行自花传粉,则受精卵的基因组成可能()A .一种B.二种C.三种D. 四种18、下面有关细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B.染色体上有DNA,DNA上有基因C.在DNA上的基因带有特定的遗传信息D.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所以是整个细胞的控制中心19、小明的父母惯用左手,小明也是如此,这是因为()A.小明的父母将惯用左手的性状传给了他 B.小明和他的父母朝夕相处C小明父母将控制惯用左手性状的基因传给了他D.小明的父母既传给了惯用左手的性状又传给予了控制该性状的基因20、老张因工作关系,手臂经常受到X光的照射,于是他担心X光会引起细胞中的基因发生变异而遗传给后代,但事实上不可能发生,其理由是()A.手臂上的细胞对X光抵抗能力强B.手臂上受伤的细胞很快会死亡C.此人将不久于人世D.生殖细胞没有受到X光的照射简答题:21、小红的母亲有耳垂、大拇指向背侧弯曲、体型肥胖;父亲有耳垂、大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体型较瘦;小红无耳垂、大拇指向背侧弯曲、体型正常。
请你从①有无耳垂②大拇指能不能向背侧弯曲③体型胖瘦三个方面的特征进行分析:(1)父母有耳垂, 小红无耳垂, 说明了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2)母亲的大拇指指向背侧弯曲, 小红的大拇指也能向背侧弯曲, 说明了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3)能遗传的变异特征是_________, 不能遗传的变异特征是__________(填代号)。
二、生物的进化[知识网络结构]:[课标考点解读]:本章要求学生能够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分析米勒的模拟实验;认同生命的物质性,知道生物起源于非生命的物质;能够举例说明生物进化的证据;举例说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巩固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比较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分析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形成的原因。
其中脊椎动物和植物进化的历程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可联系各生物类群的特征及各类生物在进化中的地位。
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生物的进化是本章中的难点,常见的考题是用自然选择来解释长颈鹿的进化及新的物种出现的原因。
[预测新题演练]【选择题】1、鱼和鲸鱼是两种不同的动物,但却有着相似的外部形态,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自然界的偶然巧合B.进化方向相同C.有共同的祖先 D .相同的环境自然选择的结果2、 某植物单株年产数百粒种子,其中大部分被鸟所食,或因气候、土壤、水分等原因不能在第二年长成成株,按达尔文的观点,这一现象说明 ( )A.物种是可变的 B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C.选择的不定向性 D .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3、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而且DNA 的基本结构单位相同,从生物进化的角度说明( )A 这些生物都起源于DNAB DNA 是生物体的主要遗传物质C 这些生物有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D DNA 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物质4、由于某种原因,使森林中几乎所有的树木颜色由棕色变成了灰白色。
多年以后,使得该)3、生物进化的原因: 概念: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应者下来,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叫做自然选择。
人工选择:根据人类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选择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叫做人工选择。
自然选择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和变异 适者生存 内容 自然选择 C D种 类A种 类 数量 B 种 类5、下面是某同学对达尔文进化论的理解,其中错误的一项是()A.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进化的方向也是不定向的B.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C.只有发生有利变异的个体才能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D.变异的存在为自然选择提供了丰富的素材6、自然选择学说是由哪个科学家提出的()A.巴斯德B.达尔文C.孟德尔D.牛顿7、最早的鸡每年产的卵只有8~12个,而现在的许多种产卵鸡每年可产卵二三百个,进化的原因是A.食物不同的结果B.自然选择的结果C.人工选择的结果D.生存环境的结果8、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要生存下来就必须适应()A敌害 B人类 C环境 D其他个体、9、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不包括()A.生物普遍的存在遗传和变异B.生物有过渡繁殖的倾向C.生存斗争现象D.有害与有利变异均有利于生物生存和繁殖10、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B.青霉素的效果越来越差是病原体对青霉素选择的结果C.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D. 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都产生了定向变异简答题:11、做了如下实验:将深色的桦尺蛾和浅色的桦尺蛾分别做标记,然后放养于工业污染区没(1)桦尺蛾的体色在遗传学上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桦尺蛾的个体发育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阶段,我们把这种发育过程叫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