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三角形单元测试1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期末-章节测试习题(1)

章节测试题1.【题文】已知关于的方程组(1)若求方程组的解;(2)若方程组的解满足求的取值范围.【答案】(1) ;(2) a>-.【分析】(1)将a=2代入方程组计算即可求出解;(2)将a看做已知数求出x与y,根据x大于y得到a的范围. 【解答】解:(1)当a=2时,方程组为,①-②得:3y=6,即y=2,将y=2代入①得:x=9,则方程组的解为;(2)方程组两方程相减得:3y=10-2a,即y=,将y=代入第一个方程得:x=,根据题意得:>,解得:a>-.2.【题文】为了了解某地区“雾霾天气的主要成因”,随机调查了该地区部分市民,并对调査结果随机调査了该市部分市民,并对调査结果进行整理,绘制了如下尚不完整的统计图表.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求接受调查的总人数;(2)填空:扇形统计图中E组所占的百分比为______%;(3)扇形统计图中,C组所对应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________;(4)若该地区人口约有100万人,请你估计持D组观点的市民人数.【答案】(1)600人;(2)60,150,15%;(3)90°;(4)30万人.【分析】(1)根据A组的人数和所占的百分比可以求得接受调查的总人数;(2)根据接受调查的总人数和B组观点的百分比可以求得m,总人数减去其余各组的人数可以求得n的值,根据E组人数和总人数可求得所占的百分比;(3)根据C组观点的人数占的百分比可以求得C组所对应扇形圆心角的度数;(4)根据D组观点占的百分比可以求得持D组观点的市民人数.【解答】解:(1)由题意可得,接受调查的总人数是:120÷20%=600,即接受调查的一共有600人;(2)m=600×10%=60,n=600-180-120-90-60=150,扇形统计图中E组所占的百分比为:×100%=15%,故答案为:60,150,15%;(3)扇形统计图中,C组所对应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为:360°×=90°,故答案为:90°;(4)100×=30(万人),答:持D组观点的市民有30万人.3.【题文】某体育器材公司最新推出A、B两种不同型号的跳绳,我区某学校第一次订购两种跳绳共计640条,该公司共获利2160元,两种跳绳的成本价、销售价如下表:(1)求学校第一次订购A、B两种跳绳各多少条?(2)第二次订购A、B两种跳绳的条数皆为第一次的2倍,销售时,A种跳绳按原售价销售,B种跳绳全部降价出售,该公司为使利润不小于4080元,则B种跳绳每条的最低销售价应为多少元?【答案】(1)学校第一次订购A种跳绳400条,B种跳绳240条;(2)第二次B 种跳绳每条的最低销售价应为9.5元.【分析】(1)设学校第一次订购A种跳绳x条B种跳绳y条,根据“两种跳绳共计640条,该公司共获利2160元”列出方程组进行求解;(2)设第二次B种跳绳每条的最低销售价应为a元,根据“该公司的利润不少于4080元”列出不等式,继而即可求解.【解答】解:(1)设学校第一次订购A种跳绳x条,B种跳绳y条,根据题意得:,解得:.答:学校第一次订购A种跳绳400条,B种跳绳240条.(2)设第二次B种跳绳每条的最低销售价应为a元,根据题意得:(8-5)×400×2+(a-6)×240×2≥4080,解得:a≥9.5.答:第二次B种跳绳每条的最低销售价应为9.5元.4.【题文】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0,4),C(2,0).(1)已知坐标轴上有两动点P、Q同时出发,P点从C点出发沿轴负方向以1个单位长度每秒的速度匀速移动,Q点从O点出发以2个单位长度每秒的速度沿轴正方向移动,点Q到达A点整个运动随之结束,AC的中点D的坐标是(1,2),设运动时间为秒,问:是否存在这样的使若存在,请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如图2,点F是线段AC上一点,满足∠FOC=∠FCO,点G是第二象限中一点,连OG,使得∠AOG=∠AOF,点E是线段OA上一动点,连CE交OF于点H,当点E在线段OA上运动的过程中,以下两个式子:哪个式子为定值,请求出这个定值.【答案】(1) t=;(2)的值不变,其值为2.【分析】(1)先得出CP=t,OP=2-t,OQ=2t,AQ=4-2t,再根据,列出关于t的方程,求得t的值即可;(2)过H点作AC的平行线,交x轴于P,先判定OG∥AC,再根据角的和差关系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得出∠PHO=∠GOF=∠1+∠2,∠OHC=∠OHP+∠PHC=∠GOF+∠4=∠1+∠2+∠4,最后代入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1)由条件可知:P点从C点运动到O点时间为2秒,Q点从O点运动到A点时间为2秒,∴0<t≤2时,点Q在线段AO上,即 CP=t,OP=2-t,OQ=2t,AQ=4-2t,∴S△DOP=OP•y D=(2−t)×2=2−t,S△DOQ=OQ•x D=×2t×1=t,∵,∴2(2-t)=t,∴t=;(2)的值不变,其值为2.∵∠2+∠3=90°,又∵∠1=∠2,∠3=∠FCO,∴∠GOC+∠ACO=180°,∴OG∥AC,∴∠1=∠CAO,∴∠OEC=∠CAO+∠4=∠1+∠4,如图,过H点作AC的平行线,交x轴于P,则∠4=∠PHC,PH∥OG,∴∠PHO=∠GOF=∠1+∠2,∴∠OHC=∠OHP+∠PHC=∠GOF+∠4=∠1+∠2+∠4,∴==,不能确定.===2.5.【题文】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2,0),B(),且满足(1)求点B坐标;(2)P(0,)为轴上一点,求的取值范围;(3)若Q为直线AB上一点,连接OQ,且直接写出点Q 的纵坐标的取值范围.【答案】(1)B(-2,4);(2)m≥6或m≤-2;(3)≤y≤3或6≤y≤8.【分析】(1)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出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a、b,得到点B的坐标;(2)先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2,进而得出直线AB交y 轴于(0,2),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根据S△ABP不小于8时,×|y-2|×(2+2)≥8,得到点P的纵坐标m的取值范围;(3)分两种情况,当点Q在线段AB上时,可得2(4-y)≤y≤3(4-y)计算可得;当点Q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可得2(y-4)≤y≤3(y-4)计算即可.【解答】解:(1)∵∴2a+b=0,3a+2b-2=0,解得a=-2,b=4,∴B(-2,4);(2)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把A(2,0),B(-2,4)代入,可得,解得,∴直线AB的解析式为y=-x+2,令x=0,则y=2,即直线AB交y轴于(0,2),=4,根据得,8,即×|m-2|×(2+2)≥8,解得m≥6或m≤-2;(3)≤y≤3或6≤y≤8.6.【答题】下列方程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是()A.3x﹣2y=4zB.4x+y=2C.D.6xy+9=0 【答案】B【分析】直接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分析得出答案.【解答】A、,是三元一次方程,故此选项错误;B、,是二元一次方程,故此选项正确;C、,是分式方程,故此选项错误;D、,是二元二次方程,故此选项错误;选B.7.【答题】若m<1,则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A.m+2<3B.m﹣1<0C.2m<2D.m+1>0【答案】D【分析】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即可求出答案.【解答】∵m<1∴m+1<2故D错误选D.8.【答题】在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全面调查的是()A.了解明德集团所有中学生的视力情况B.了解某校七(4)班学生校服的尺码情况C.调查北京2017年的游客流量D.调查中国“2018俄罗斯世界杯”栏目的收视率【答案】B【分析】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解答】A、适合用抽样调查;B、适合用全面调查;C、适合用抽样调查;D、适合用抽样调查,所以答案选B.9.【答题】不等式组的解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A. B.C. D.【答案】C【分析】分别求出各不等式的解集,再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即可.【解答】解:解得:x<3,x≥-1故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3在数轴上表示为:.选C.10.【答题】已知是二元一次方程2x+y=14的解,则k的值是()A.2B.﹣2C.3D.﹣3【答案】A【分析】根据方程的解的定义,将方程2x+y=14中x,y用k替换得到k的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求解.【解答】将代入二元一次方程2x+y=14,得7k=14,解得k=2.选A.11.【答题】在一个三角形中,一个外角是其相邻内角的2倍,那么这个外角是()A.150B.120°C.100°D.90°【答案】B【分析】设与外角相邻的内角为x°,根据平角的定义得到方程3x=180,求出x即可.【解答】设与外角相邻的内角为x°,∵一个三角形中,一个外角是其相邻内角的2倍∴这个外角为2x°∴3x=180∴x=60.即这个外角为120°选B.12.【答题】由方程组可得出x与y的关系式是()A.x+y=9B.x+y=3C.x+y=﹣3D.x+y=﹣9【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汇总[1]-2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汇总[1]-2](https://img.taocdn.com/s3/m/dc2f19ec55270722182ef723.png)
七年级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测试卷班级 _______ 姓名 ________ 坐号 _______ 成绩 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 30 分〕1、如下图,∠1和∠2是对顶角的是〔〕2、如图AB∥CD可以得到〔〕A、∠1=∠2B、∠2=∠3C、∠1=∠4D、∠3=∠43、直线AB、CD、EF相交于O,那么∠1+∠2+∠3=〔〕A、90°B、120°C、180°D、140°4、如下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现给出以下四种条件:①∠2=∠6②∠2=∠8③∠1+∠4=180°④∠3=∠8,其中能判断是a∥b 的条件的序号是〔〕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5、某人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方向与原来一样,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A、第一次左拐30°,第二次右拐30°B、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左拐130°C、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右拐130°D、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6、以下哪个图形是由左图平移得到的〔〕7、如图,在一个有4×4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网格中,阴影局部面积与正方形ABCD面积的比是〔〕A、3:4B、5:8C、9:16D、1:28、以下现象属于平移的是〔〕①打气筒活塞的轮复运动,②电梯的上下运动,③钟摆的摆动,④转动的门,⑤汽车在一条笔直的马路上行走A、③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⑤9、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直线平行B、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C、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D、在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直线垂直。
10、直线AB∥CD,∠B=23°,∠D=42°,那么∠E=〔〕A、23°B、42°C、65°D、19°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11、直线AB、CD相交于点O,假设∠AOC=100°,那么∠AOD=___________。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三角形》单元测试题三套

120︒40︒C A AD B C 123初一数学《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姓名: ______ 学号: ____ __ 班级:_____ 得分:____一.选择题(10小题,共30分)1.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3cm ,4cm ,5cmB .4cm ,6cm ,10cmC .1cm ,1cm ,3cmD .3cm ,4cm ,9cm 2.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4,一边长等于9,则它的周长是( ) A .17 B .13 C .17或22 D .22 3、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3和8,第三边长是一个偶数,则第三边的长不能为( ) A 、6 B 、8 C 、10 D 、12 4、在下图中,正确画出AC 边上高的是( ).A B C D5、如图,线段AD 把△ABC 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线段AD 是( ).A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B 、三角形的中线C 、三角形的高D 、以上都不对6、适合条件C B A ∠=∠=∠21的三角形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直角三角形 7、过多边形的一个顶点的所有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8个三角形,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A 、8B 、9C 、10D 、118、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08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A.9 B.8 C.7 D.69、n 边形的每个外角都为24°,则边数n 为( ) A 、13 B 、14 C 、15 D 、1610、能够用一种正多边形铺满地面的是( )A 、正五边形B 、正六边形C 、正七边形D 、正八边形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如图1,共有______个三角形.2、如图2,∠CAB 的外角等于120°,∠B 等于40°,则∠C 的度数是_______.3、如图3,∠1,∠2,∠3是△ABC 的三个外角,则∠1+∠2+∠3=_______A123456图2 图34、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的度数是外角和的2倍,这个多边形是 。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班级分数一、选择题:(10*3=30 )1. 以下各组量中,互为相反意义的量是〔 〕A 、收入200元与赢利200元B 、上升10米与下降7米C 、“黑色”与“白色”D 、“你比我高3cm ”与“我比你重3kg ” 2.为迎接即将开幕的广州亚运会,亚组委共投入了2 198 000 000元人民币建造各项体育设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该数据是〔 〕 A 10100.2198⨯元 B 6102198⨯元 C 910198.2⨯元 D 1010198.2⨯元 3. 以下计算中,错误的选项是〔 〕。
A 、3662-=-B 、161)41(2=± C 、64)4(3-=- D 、0)1()1(1000100=-+- 4. 对于近似数0.1830,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有两个有效数字,精确到千位B 、有三个有效数字,精确到千分位C 、有四个有效数字,精确到万分位D 、有五个有效数字,精确到万分 5.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 A .a -一定是负数 B a 一定是负数 C a -一定不是负数 D 2a -一定是负数二、填空题:〔6*3=18〕6. 假设0<a <1,则a ,2a ,1a的大小关系是 7.假设a a =-那么2a 0 8. 如图,点A B ,在数轴上对应的实数分别为m n ,,则A B ,间的距离是 .〔用含m n ,的式子表示〕 9. 如果0 xy 且x 2=4,y 2 =9,那么x +y =10、正整数按以下图的规律排列.请写出第6行,第5列的数字 .三、解答题:每题6分,共24分11.① (-5)×6+(-125) ÷(-5)② 312 +(-12 )-(-13 )+223③〔23 -14 -38 +524 )×48④-18÷ (-3)2+5×(-12)3-(-15) ÷5四、解答题:第一行第二行 第三行 第四行 第五行 第一列 第二列 第三列 第四列 第五列 1 2 5 10 17 ... 4 3 6 11 18 ... 9 8 7 12 19 ... 16 15 14 13 20 (25)24232221………12. (本小题6分) 把以下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里.()88.1,5,2006,14.3,722,0,34,4++----- 〔1〕正数集合:{ …};〔2〕负数集合:{ …};〔3〕整数集合:{ …};〔4〕分数集合:{ …}13. (本小题6分)某地探空气球的气象观测资料说明,高度每增加1千米,气温大约降低6℃.假设该地地面温度为21℃,高空某处温度为-39℃,求此处的高度是多少千米?14. (本小题6分) 已知在纸面上有一数轴〔如图〕,折叠纸面.〔1〕假设1表示的点与-1表示的点重合,则- 2表示的点与数表示的点重合;〔2〕假设-1表示的点与3表示的点重合,则5表示的点与数表示的点重合;15.(本小题8分) 某班抽查了10名同学的期末成绩,以80分为基准,超出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记录的结果如下:+8,-3,+12,-7,-10,-3,-8,+1,0,+10.(1)这10名同学中最高分是多少?最低分是多少?(2)10名同学中,低于80分的所占的百分比是多少?(3)10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多少?七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1.B 2.C 3.D 4.C 5.C6.aa a 127.≤ 8.n-m 9.±1 10.3211①-5 ②6 ③12 ④8312①88.1,2006,722+ ②)5(,14.3,34,4+-----③)5(,2006,0,4+-- ④88.1,14.3,722,34+---13.10千米14. ①2 ②-315.①最高分:92分;最低分70分.②低于80分的学生有5人。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4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题(一)

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题(一)一.选择题1.如图,一个正方块的六个面分别标有A、B、C、D、E、F,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情况如图所示,则A的对面应该是字母()A.B B.C C.E D.F2.围成下列立体图形的各个面中,每个面都是平的是()A.B.C.D.3.下列几何体中,不是柱体的是()A.B.C.D.4.如图所示的沙漏,可以看作是由下列所给的哪个平面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而成的()A.B.C.D.5.如图是某个几何体的展开图,该几何体是()A.三棱锥B.三棱柱C.圆柱D.圆锥6.如图,∠AOC=90°,OC平分∠DOB,且∠DOC=22°36′,∠BOA度数是()A.67°64′B.57°64′C.67°24′D.68°24′7.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叠在一起使直角顶点重合于点O,(两块三角板可以在同一平面内自由转动),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A.∠BOA>∠DOC B.∠BOA﹣∠DOC=90°C.∠BOA+∠DOC=180°D.∠BOC≠∠DOA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射线比直线短B.从同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C.若AP=BP,则P是线段AB的中点D.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9.如图所示,截面的形状是()A.长方形B.平行四边形C.梯形D.五边形10.某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如图所示,这个正方体可能是下面四个选项中的()A.B.C.D.二.填空题11.一个棱柱有7个面,这是棱柱,有个侧面.12.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如果正方体相对的面上标注的值相等,则y2x=.13.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216立方厘米,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14.有一个正方体,六个面上分别写有数字1,2,3,4,5,6,如图是我们能看到的三种情况,如果记6的对面数字为a,2的对面数字为b,那么a+b的值为.15.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方式摆放在一起,且∠1比∠2大20°,则∠1的度数等于.三.解答题16.如图,上面是一些具体的物体,下面是一些立体图形,试找出与下面立体图形相类似的实物(用线连接).17.如图所示,O为直线上的一点,且∠COD为直角,OE平分∠BOD,OF平分∠AOE,∠BOC+∠FOD=117°,求∠BOE的度数.18.在七年级第一章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过:点动成,线动成,动成体.比如:(1)圆规在纸上划过会留下一个封闭的痕迹,这种现象说明.(2)一个人手里拿着一个绑在一根棍上的半圆面,当这个人把这个半圆面绕着这根棍飞快地旋转起来时就会看到一个球,这种现象说明.(3)聪明的你一定观察过生活中还有许多类似的现象,你能举出一个例子吗?并解释该现象.19.如图,在6×6的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点A在格点(小正方形的顶点)上,试在各网格中画出顶点在格点上,面积为6,且符合相应条件的图形.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解答】解:由图可知,A相邻的字母有D、E、B、F,所以A对面的字母是C.故选:B.2.【解答】解:A、球面不是平面,故本选项错误;B、六个面都是平面,故本选项正确;C、上面不是平面,故本选项错误;D、侧面不是平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3.【解答】解:圆柱体,正方体、棱柱都是柱体,而圆锥是锥体,故选:D.4.【解答】解:由图可知,只有D选项图形绕直线l旋转一周得到如图所示立体图形,故选:D.5.【解答】解:从展开图可知,该几何体有五个面,两个三角形的底面,三个长方形的侧面,因此该几何体是三棱柱,故选:B.6.【解答】解:∵OC平分∠DOB,∴∠DOC=∠BOC=22°36′.∵∠AOC=∠AOB+∠BOC=90°,∴∠AOB=∠AOC﹣∠BOC=90°﹣22°36′=67°24′.故选:C.7.【解答】解:因为是直角三角板,所以∠AOC=∠BOD=90°,所以∠BOA+∠DOC=∠AOC+∠BOC+∠DOC=∠AOC=∠BOD=180°,故选:C.8.【解答】解:A.射线和直线不可以比较长短,原说法错误,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从同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原说法正确,故本选项符合题意;C.若点P在线段AB上,AP=BP,则P是线段AB的中点,原说法错误,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两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原说法错误,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9.【解答】解;由于面与面相交成线,前后平行,上下面平行,可得截面的对边是平行的,因此是平行四边形,故选:B.10.【解答】解:根据题意及图示经过折叠后符合只有A.故选:A.二.填空题11.【解答】解:一个棱柱有7个面,这是五棱柱,有5个侧面.故答案为:五,5.12.【解答】解: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x”与“1”是相对面,“y”与“﹣1”是相对面,∴x=1,y=﹣1,∴y2x=(﹣1)2=1.故答案为:1.13.【解答】解:设这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厘米,则,a3=216,解得a=6,棱长为6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为6×6×6=216(平方厘米),故答案为:216.14.【解答】解:根据给出的图形可得:6的对面数字为3,2的对面数字为4,则a=3,b=4,所以a+b的值为7;故答案为:7.15.【解答】解:设∠2为x,则∠1=x+20°;根据题意得:x+x+20°=90°,解得:x=35°,则∠1=35°+20°=55°;故答案为:55°.三.解答题(共4小题)16.【解答】解:立体图形与实物相对应的情况如下:17.【解答】解:设∠BOE=α°,∵OE平分∠BOD,∴∠BOD=2α°,∠EOD=α°.∵∠COD=∠BOD+∠BOC=90°,∴∠BOC=90°﹣2α°.∵OF平分∠AOE,∠AOE+∠BOE=180°,∴∠FOE=∠AOE=(180°﹣α°)=90°﹣α°,∴∠FOD=∠FOE﹣∠EOD=90°﹣α°﹣α°=90°﹣α°,∵∠BOC+∠FOD=117°,∴90°﹣2α°+90°﹣α°=117°,∴α=18,∴∠BOE=18°.18.【解答】解:(1)故答案为:线,面,面;(2)由点、线、面、体的关系得,点动成线,故答案为:点动成线;(3)由点、线、面、体的关系得,面动成体,故答案为:面动成体;(4)例如:彗星从天空中划过一道明亮的弧线陨落,是点动成线的例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
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下列哪个数是质数?
A. 12
B. 17
C. 20
D. 24
2. 已知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4cm,它的面积是多少?
A. 8cm^2
B. 12cm^2
C. 16cm^2
D. 20cm^2
...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80公里,行驶2小时共行驶多少公里?
2.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底边长为5cm,高为3cm,它的面积是多少?
...
三、解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一块长方形土地的长为10米,宽为5米,如图所示(插入
一张图示例),求土地的面积。
2. 某商场举办促销活动,原价为100元的商品打八折出售,现
在购买这种商品需要支付多少钱?
...
四、应用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张三在超市购买了3袋苹果,每袋重
2.5千克,共支付60元,问每千克苹果的价格是多少元?
2. 一个矩形花坛长为6米,宽为4米,其中的长花坛比宽花坛长2米,求长、宽花坛的面积。
...
以上是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请同学们认真答题。
祝大家好运!。
人教版数学《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三角形》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 如图,D,E,F是△ABC的边BC上的点,且BD=DE=EF=FC,那么△ABE 的中线是()A.线段AD B.线段AEC.线段AF D.线段DF2. 在△ABC中,△A=95°,△B=40°,则△C的度数是()A. 35°B. 40°C. 45°D. 50°3. 至少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A.等边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锐角三角形4. 如图,小明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遮挡了一部分,测得其中两个角的度数分别为28°,62°,于是他很快判断出这个三角形是()A.等边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5. 如图是六边形ABCDEF,则该图形的对角线的条数是()A.6B.9C.12D.186. 如图,为估计池塘岸边A,B两地之间的距离,小明在池塘的一侧选取一点O,测得OA=10米,OB=8米,那么A,B两地之间的距离可能是()A.2米B.15米C.18米D.28米7. 如图,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BE,CD相交于点F,△ABC=42°,△A=60°,则△BFC的度数为()A.118°B.119°C.120°D.121°8. 如图,正五边形ABCDE放入某平面直角坐标系后,若顶点A,B,C,D的坐标分别是(0,a),(-3,2),(b,m),(c,m).则点E的坐标是()A. (2,-3)B. (2,3)C. (3,2)D. (3,-2)9. 如图,将△ABC沿BC向右平移后得到△DEF,△A=65°,△B=30°,则△DFC 的度数是()A.65° B.35° C.80° D.85°10. 如图,在△ABC中,△ACB=70°,△1=△2,则△BPC的度数为()A.70° B.108°C.110° D.125°二、填空题11. 如图,已知△CAE是△ABC的外角,AD△BC,且AD是△EAC的平分线.若△B=71°,则△BAC=________.12. 如图,在△ABC 中,△ABC ,△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 ,OD△OC 交BC 于点D.若△A =80°,则△BOD =________°.13. 如图,小明从点A 出发,沿直线前进12米后向左转36°,再沿直线前进12米,又向左转36°……照这样走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地点A 时,一共走了________米.14. 如图,在△ABC 中,AD △BC ,BE △AC ,CF △AB ,垂足分别是D ,E ,F .若AC =4,AD =3,BE =2,则BC =________.15. 如图所示,在△ABC 中,△A =36°,E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DBE =23△ABE ,△DCE =23△ACE ,则△D 的度数为________.16. 如图,若该图案是由8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梯形拼成的,则△1=________°.三、解答题17. 数学活动课上,老师让同学们用长度分别是20 cm,90 cm,100 cm的三根木棒搭一个三角形的木架,小明不小心把100 cm的木棒折去了35 cm,他发现:用折断后剩下的木棒与另两根木棒怎么也搭不成三角形.(1)你知道为什么吗?(2)100 cm长的木棒至少折去多长后剩余的部分就不能与另两根木棒搭成三角形?18. 如图,CE是△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且CE交BA的延长线于点E,△B=25°,△E=30°,求△BAC的度数.19. 如图是一个大型模板,设计要求BA与CD相交成20°角,DA与CB相交成40°角,现测得△A=145°,△B=75°,△C=85°,△D=55°,就断定这块模板是合格的,这是为什么?20. 如图,在△ABC中,CD,BE分别是AB,AC边上的高,BE,CD相交于点O.(1)若△ABC=50°,△ACB=60°,求△BOC的度数;(2)求证:△BOC +△A =180°.21. 如图,在△ABC 中,BD 是角平分线,CE 是AB 边上的高,且△ACB=60°, △ADB=97°,求△A 和△ACE 的度数.三角形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A2. 【答案】C3. 【答案】B4. 【答案】C5. 【答案】B6. 【答案】B7. 【答案】C ∴△ACB=180°-△A -△ABC=78°. ∴△ABC ,△ACB 的平分线分别为BE ,CD , ∴△FBC=12△ABC=21°,△FCB=12△ACB=39°, ∴△BFC=180°-△FBC -△FCB=120°.故选C.8. 【答案】C9. 【答案】D10. 【答案】C△1=△2,△△2+△BCP=△1+△BCP=△ACB=70°.△△BPC=180°-△2-△BCP=180°-70°=110°.二、填空题11. 【答案】38°12. 【答案】4013. 【答案】120则他第一次回到出发地点A时,一共走了12×10=120(米).故答案为120.14. 【答案】8315. 【答案】24°16. 【答案】67.5三、解答题17. 【答案】解:(1)把100 cm的木棒折去了35 cm后还剩余65 cm.△20+65<90,△20 cm,65 cm,90 cm长的三根木棒不能构成三角形.(2)设折去x cm后剩余的部分不能与另两根木棒搭成三角形.根据题意,得20+(100-x)≤90,解得x≤30,△100 cm长的木棒至少折去30 cm后剩余的部分就不能与另两根木棒搭成三角形.18. 【答案】解:△△B=25°,△E=30°,△△ECD=△B+△E=55°.△CE是△ACD的平分线,△△ACE=△ECD=55°.△△BAC=△ACE+△E=85°.19. 【答案】解:如图,延长DA,CB相交于点F,延长BA,CD相交于点E.∴△C+△ADC=85°+55°=140°,∴△F=180°-140°=40°.∴△C+△ABC=85°+75°=160°,∴△E=180°-160°=20°.故这块模板是合格的.20. 【答案】解:(1)△CD△AB,BE△AC,△△BDC=△BEC=90°.△△ABC=50°,△ACB=60°.△△BCO=40°,△CBO=30°.△△BOC=180°-40°-30°=110°.(2)证明:△CD△AB,BE△AC,△△BDC=△BEC=90°.△△ABE=90°-△A.△△BOC=△ABE+△BDC=90°-△A+90°=180°-△A.△△BOC+△A=180°.21. 【答案】解:∴△ADB=△DBC+△ACB,∴△DBC=△ADB-△ACB=97°-60°=37°.∴BD是△ABC的角平分线,∴△ABC=74°.∴△A=180°-△ABC-△ACB=46°.∴CE是AB边上的高,∴△AEC=90°.∴△ACE=90°-△A=44°.。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 三角形》单元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单元测试卷(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面是一位同学用三根木棒拼成的图形,其中符合三角形概念的是( )A B C 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面积相等的图形一定是全等图形B.两个全等图形形状一定相同C.两个周长相等的图形一定是全等图形D.两个正方形一定是全等图形3.如图,在△ABC中,∠ACB=90°,CD⊥AB于D,图中的线段可以作为△ABC的高的有( )A.2条B.3条C.4条D.5条4.经常开窗通风,可以有效地利用阳光和空气中的紫外线杀死病菌,清除室内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图,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可将其固定,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 )A.三角形的稳定性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垂线段最短5.下列图形中,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 BC D6.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能画出唯一的△ABC的是( )A.∠A=36°,∠B=45°,AB=4B.AB=4,BC=3,∠A=30°C.AB=3,BC=4,CA=8D.∠C=90°,AB=67.如图,用四个螺丝将不能弯曲的木条围成一个木框,不计螺丝大小,其中相邻两个螺丝的距离依次为3、4、6、8,且相邻两根木条的夹角均可以调整,若调整木条的夹角时不破坏此木框,则任意两个螺丝间的距离的最大值是( )A.7B.10C.11D.148.如图,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P为AD延长线上一点,PE⊥BC于点E,若∠B=75°,∠P=25°,则∠C的度数是( )A.25°B.75°C.15°D.50°9.如图,△ABC的三条中线AD,BE,CF相交于点G,且四边形CDGE的面积是1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16B.12C.10D.610.如图,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EFGH均为正方形,点E、F、G、H分别在AF、BG、CH、DE上,若AE=a,AF=b,则△ABF的面积可以表示为( )ab D.a+bA.abB.2abC.12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如图,AB=DE,AC=DF,BC=EF,则∠D的度数= .12.若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为3 cm和7 cm,则第三边的长是cm.13.△ABC的三边长分别是a,b,c,化简|a-b+c|+|a-c-b|-|b-c-a|的结果为.14.如图,∠B=∠C,AB=AC,要使△ABD≌△ACE,只需增加的一个条件是(只需填写一个你认为适合的条件).15.某段河流的两岸是平行的,数学兴趣小组想测得河的宽度,为了保证安全,在老师带领下不用涉水过河就可以测量,他们是这样做的:①在河流的一条岸边B点,选对岸正对的一棵树A;②沿河岸直走20米有一棵树C,继续前行20米到达D处;③从D处沿河岸垂直的方向行走,当到达树A正好被树C遮挡住的E处时停止行走;④测得DE的长为5米.则河的宽度为米.16.现有一块如图所示的草地,经测量,∠B=∠C,AB=10米,BC=8米,CD=12米,点E是AB边的中点.点P从点B出发以2米/秒的速度沿BC向点C运动,同时点Q从点C出发沿CD向点D运动.当点Q的速度为米/秒时,能够在某一时刻使△BEP与△CPQ全等.三、解答题(共5小题,共52分)17.(8分)沿着图中的虚线,将图形分割成四个全等的图形.18.(10分)如图,在△ABC中,∠ACB=90°,点E在AC的延长线上,ED⊥AB于点D,若BC=ED,求证:CE=DB.19.(10分)小明沿一段笔直的人行道行走,边走边欣赏风景,在由C处走向D处的过程中,通过隔离带PM的缝隙P,刚好浏览完对面人行道宣传墙AB上的一条标语,具体信息如下:如图,AB∥PM∥CD,AC,BD相交于点P,PD⊥CD,垂足为D,△ABP中AB边上的高与△CDP中CD边上的高相等.小明根据自己步行的路程(CD的长)为16 m,测出标语AB的长度也为16 m,请说明理由.20.(12分)如图,在△ABC中,AC=BC,D是AB上的一点,AE⊥CD于点E,BF⊥CD于点F,若CE=BF,AE=EF+BF.试判断AC与B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1.(12分)小明不小心将等腰直角三角尺掉到了两堆砖块之间,如图所示.(1)求证:△ADC≌△CEB;(2)若DE=35 cm,请你帮小明求出砖块的厚度a的大小(每块砖的厚度相同).参考答案与解析1.D 三角形是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故选D.2.B A.两个面积相等的图形不一定是全等图形,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B.两个全等图形形状一定相同,故B正确,符合题意;C.两个周长相等的图形不一定是全等图形,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D.两个正方形不一定是全等图形,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3.B △ABC的高有AC、BC、CD,共3条,故选B.4.A5.B A.第三个角的度数是180°-60°-60°=60°,∴该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不符合题意;B.第三个角的度数是180°-55.5°-34.5°=90°,∴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符合题意;C.第三个角的度数是180°-30°-30°=120°,∴该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D.第三个角的度数是180°-40°-62.5°=77.5°,∴该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故选B.6.A A.已知两角及这两角的夹边,能画出唯一的△ABC,符合题意;B.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不能画出唯一的△ABC,不符合题意;C.∵AB=3,BC=4,CA=8,3+4<8,∴AB+BC<CA,∴不能画出△ABC,不符合题意;D.已知一角和一边,不能画出唯一的△ABC,不符合题意.故选A.7.B ①当长度为3,4的两根木条共线时,∵7+6>8,∴此时两个螺丝间的最大距离为8;②当长度为6,4的两根木条共线时,∵3+8>10,∴此时两个螺丝间的最大距离为10;③当长度为3,8的两根木条共线时,∵4+6<11,∴此时会破坏木框,故此种情况不成立;④当长度为6,8的两根木条共线时,∵3+4<14,∴此时会破坏木框,故此种情况不成立.综上所述,任意两个螺丝间的距离的最大值为10,故选B.8.A ∵PE⊥BC,∴∠PEB=90°.∵∠P=25°,∴∠ADB=∠PDE=90°-∠P=65°.∵∠B=75°,∴∠BAD=180°-∠B-∠ADB=180°-75°-65°=40°.∵AD是∠BAC的平分线,∴∠BAC=2∠BAD=80°.∴∠C=180°-∠B-∠BAC=180°-75°-80°=25°.故选A.9.B ∵△ABC的三条中线AD,BE,CF相交于点G,∴S△AGE=S△CGE,S△BGD=S△CGD,∴S阴影=S△AGE+S△BGD=S△CGE+S△CGD=S四边形CDGE=12.故选B.10.C 在正方形ABCD中,AB=AD,∠DAB=90°,∴∠DAE+∠FAB=90°,在正方形EFGH中,∠HEF=∠EFG=90°,∴∠AED=∠BFA=90°,∴∠FAB+∠ABF=90°,∴∠DAE=∠ABF,∴△AED≌△BFA(AAS),∴BF=AE=a,∵BF=a,AF=b,∠AFB=90°,ab.∴S△ABF=12故选C.11.100°解析∵AB=DE,AC=DF,BC=EF,∴△ABC≌△DEF,∴∠A=∠D,在△ABC中,∠A=180°-50°-30°=100°,∴∠D=100°.12.7解析 当3 cm 为腰长时,3+3<7,不合题意,舍去. 当7 cm 为腰长时,3+7>7,故第三边的长为7 cm . 故答案是7. 13.b +c -a解析 ∵a ,b ,c 是△ABC 的三边长,∴b +c >a ,a +c >b ,∴a -b +c >0,a -c -b <0,b -c -a <0, ∴|a -b +c |+|a -c -b |-|b -c -a | =(a -b +c )-(a -c -b )+(b -c -a ) =a -b +c -a +c +b +b -c -a =b +c -a. 故答案为b +c -a. 14.BD =CE (答案不唯一) 解析 添加的条件是BD =CE , 在△ABD 和△ACE 中,{AB =AC,∠B =∠C,BD =CE,∴△ABD ≌△ACE (SAS),答案不唯一. 15.5解析 由题意知,在△ABC 和△EDC 中,{∠ABC =∠EDC =90°,BC =DC,∠ACB =∠ECD,∴△ABC ≌△EDC (ASA), ∴AB =ED ,则AB =DE =5米,即河的宽度是5米. 故答案是5. 16.2或52解析 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则BP =2t 米,CP =(8-2t )米, ∵AB =10米,E 为AB 的中点,∴BE =5米, ∵∠B =∠C ,∴①当BE=CP=5米,BP=CQ时,△BPE≌△CQP,此时5=8-2t,,解得t=32=3米,∴BP=CQ=2×32=2(米/秒);此时点Q的运动速度为3÷32②当BE=CQ=5米,BP=CP时,△BPE≌△CPQ,此时2t=8-2t,解得t=2,∴点Q的运动速度为5÷2=5(米/秒).2.故答案为2或5217.解析答案不唯一.如图所示:18.证明∵ED⊥AB,∴∠ADE=∠ACB=90°,又∵∠A=∠A,BC=ED,∴△ABC≌△AED(AAS),∴AE=AB,AC=AD,∴CE=BD.19.解析∵AB∥CD,∴∠ABP=∠CDP,∵PD⊥CD,∴∠CDP=90°,∴∠ABP=90°,即PB⊥AB,∵△ABP中AB边上的高与△CDP中CD边上的高相等, ∴PD=PB,在△ABP与△CDP中,{∠ABP =∠CDP,PB =PD,∠APB =∠CPD,∴△ABP ≌△CDP (ASA), ∴CD =AB =16米.20.解析 AC ⊥BC.理由:∵AE ⊥CD ,BF ⊥CD , ∴∠AEC =∠BFC =90°, ∴∠CAE +∠ACE =90°, ∵CF =CE +EF ,CE =BF , ∴CF =EF +BF , ∵AE =EF +BF , ∴AE =CF ,在△ACE 和△CBF 中,{AC =BC,AE =CF,CE =BF,∴△ACE ≌△CBF (SSS), ∴∠BCF =∠CAE ,∴∠ACB =∠BCF +∠ACE =∠CAE +∠ACE =90°, ∴AC ⊥BC.21.解析 (1)证明:由题意得AC =BC ,∠ACB =90°,AD ⊥DE ,BE ⊥DE , ∴∠ADC =∠CEB =90°,∠ACD +∠BCE =90°, ∴∠ACD +∠DAC =90°, ∴∠BCE =∠DAC ,在△ADC 和△CEB 中,{∠ADC =∠CEB,∠DAC =∠BCE,AC =CB,∴△ADC ≌△CEB (AAS). (2)∵一块砖的厚度为a , ∴AD =4a ,BE =3a , 由(1)得△ADC ≌△CEB , ∴DC =BE =3a ,CE =AD =4a , ∴DC +CE =7a =35 cm,∴a=5 cm.答:砖块的厚度a为5 cm.第11 页共11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三角形单元测试1
一、选择题
1.一个钝角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一定交于一点,这交点一定在 ( ) A.三角形内部B.三角形的一边上
C.三角形外部D.三角形的某个顶点上
2.下列长度的各组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
A.4、5、6 B.6、8、15
C.5、7、12 D.3、9、13
3.在锐角三角形中,最大角α的取值范围是 ( )
A.0°<α<90°B.60°<α<90°
C.60°<α<180°D.60°≤α<90°
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有两边对应相等,且有一角为3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C.有一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D.有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4cm,腰长为xcm,则x的取值范围是( )
A.x<6 B.6<x<12
C.0<x<12 D.x>12
6.已知△ABC的三个内角∠A、∠B、∠C满足关系式∠B+∠C=3∠A.则此三角形 ( ) A.一定有一个内角为45°
B.一定有一个内角为60°
C.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D.一定是钝角三角形
7.三角形内有一点,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则这点是该三角形的 ( )
A.三条中线交点B.三条角平分线交点
C.三条高线交点D.三条高线所在直线交点
8.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75°,则其顶角为 ( )
A.30°B.75°
C.105°D.30°或75°
9.如图5—124,直线l、l'、l''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计划建
一个加油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
( )
A.一处B.二处
C.三处D.四处
10.三条线段长度分别为3、4、6,则以此三条线段为边所构成的三角
形按角分类是 ( )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D.根本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1.如果△ABC中,两边a=7cm,b=3cm,则c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第三边为奇数的所有可能值为_________;周长为偶数的所有可能值为_________.
2.四条线段的长分别是5cm,6cm,8cm,13cm,以其中任意三条线段为边可以构成______个三角形.
3.过△ABC的顶点C作边AB的垂线将∠ACB分为20°和40°的两个角,那么∠A,∠B中较大的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__.
4.在Rt△ABC中,锐角∠A的平分线与锐角∠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则∠ADB=______.5.如图5—125,∠A=∠D,AC=DF,那么需要补充一个直接条件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才能使△ABC≌△DEF.
6.三角形的一边上有一点,它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则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三角形.
7.△ABC中,AB=5,BC=3,则中线BD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8.如图5—126,△ABC中,∠C=90°,CD⊥AB,CM平分AB,CE平分∠DCM,则∠ACE的度数是______.
9.已知:如图5—127,△ABC中,BO,CO分别是∠ABC和∠ACB的平分线,过O点的直线分别交AB、AC于点D、E,且DE∥BC.若AB=6cm,AC=8cm,则△ADE的周长为______.10.每一个多边形都可以按图5—128的方法割成若干个三角形.而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180°.按图5—127的方法,十二边形的内角和是__________度.
三、解答题
1,已知:如图5—129,△ABC的∠B、∠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过D
作MN∥BC交AB、AC分别于点M、N,求证:BM+CN=MN
2.已知:如图5—130,在△ABC中,∠ACB=90°,CD为高,CE平分∠BCD,且∠ACD:∠
BCD=1:2,那么CE是AB边上的中线对吗?说明理由.
3.已知:如图5—131,在△ABC中有D、E两点,求证:BD+DE+EC<AB+AC.
4.已知一直角边和这条直角边的对角,求作直角三角形(用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
5.已知:如图5—132,点C在线段AB上,以AC和BC为边在AB的同侧作正三角形△ACM 和△BCN,连结AN、BM,分别交CM、CN于点P、Q.求证:PQ∥AB.
6.已知:如图5—133,AB=DE,CD=FA,∠A=∠D,∠AFC=∠DCF,则BC=EF.你能说出它们相等的理由吗?
【参考答案】
一、1.A 2.A 3.D 4.D 5.B 6.A 7.B 8.D 9.A 10.D . 二、1.cm c cm 104<<,5cm 、7cm 、9cm ,16cm 或18cm ; 2.2; 3.70° 4.︒135 5.AB =DE (或∠B =∠E 或∠C =∠F ); 6.直角; 7.41<<BD ; 8.︒45; 9.14cm 10.1800.
三、1.
证明:∵ BD 、CF 平分∠ABC 、∠ACB . ∴ ∠1=∠2,∠3=∠4. ∵ MN ∥BC ,
∴ ∠6=∠2,∠3=∠5. ∴ ∠1=∠6,∠4=∠5. ∴ BM =DM ,CN =DN . ∴ BM +CN =DM +DN . 即 BM +CN =MN .
2.解:CE 是AB 边上的中线.
理由:∵ ∠ACB =90°,∠ACD:∠BCD =1:2, ∴ ∠ACD =30°,∠BCD =60°. ∵ CE 平分∠BCD , ∴ ∠DCE =∠BCE =30°.
∵ CD ⊥AB ,∠ACD =30°,∠BCD =60°, ∴ ∠A =60,∠B =30
∴ ∠A =∠ACD +∠DCE =∠ACE ,∠B =∠BCE . ∴ AE =EC ,BE =EC . ∴ AE =BE .
所以CE 为AB 边上的中线. 3.
证明:延长BD 交AC 于M 点,延长CE 交BD 的延长线于点N .
在△ABM 中,BM AM AB >+, 在△CNM 中,NC MC NM >+,
∴ NC BM MC NM AM AB +>+++. ∵ NM BN BM AC MC AM +==+,, ∴ NC NM BN NM AC AB ++>++.
∴ NC BN AC AB +>+. ① 在△BNC 中,EC NE DN BD NC BN +++=+ ② 在△DNE 中,DE NE DN >+ ③ 由②、③得:EC DE BD NC BN ++>+ ④ 由①、④得:EC DE BD NC BN AC AB ++>+>+ 4.已知:线段a 和∠α如下图(1).
求作Rt △ABC 使α∠=∠︒=∠=A C a BC ,90,. 作法:(1)作∠α的余角∠β. (2)作∠MBN =∠β. (3)在射线BM 上截取BC =a .
(4)过点C 作CA ⊥BM ,交BN 于点A ,如图(2). ∴ △ABC 就是所求的直角三角形.
5.证明:∵ △ACM 和△BCN 都是正三角形, ∴ ∠ACM =∠BCN =60°,AC =CM ,BC =CN . ∵ 点C 在线段AB 上,
∴ ∠ACM =∠BCN =∠MCN =60°. ∴ ∠ACM +∠MCN =∠BCN +∠MCN =120°. 即 ∠NCA =∠BCM =120°. 在△ACN 和△MCB 中
⎪⎩
⎪
⎨⎧=∠=∠=,,,CB CN BCM ACN CM AC
∴ △ACN ≌△MCB (SAS ). ∴ ∠ANC =∠MBC . 在△PCN 和△QCB 中
⎪⎩
⎪
⎨⎧=∠=∠∠=∠,,,CB CN BCN MCN MBC ANC ∴ △PCN ≌△QCB (AAS ). ∴ PC =QC . ∵ ∠PCQ =60°
∴ △PCQ 是等边三角形. ∴ ∠PQC =60° ∴ ∠PQC =∠QCB . ∴ PQ ∥AB .
6.解:连结CE 、BF ,如图.
在△ABF 和△DEC 中
⎪⎩
⎪
⎨⎧=∠=∠=,,,CD FA D A DE AB ∴ △ABF ≌△DEC (SAS ). ∴ ∠3=∠4,BF =EC . ∵ ∠AFC =∠DCF ,
∴ ∠AFC -∠3=∠DCF -∠4. 即 ∠1=∠2. 在△BCF 和△EFC 中
⎪⎩
⎪
⎨⎧=∠=∠=,,21,CF FC EC BF
∴△BCF≌△EFC(SAS).∴ BC=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