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护理常规
麻疹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麻疹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主要特征为皮肤出现弥漫性红色斑丘疹、口腔黏膜斑、发热、咳嗽、鼻咽炎及眼结膜炎等。
【护理常规】1.休息与隔离患者须卧床休息,单间隔离,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麻疹传染性强,密切接触麻疹患者90%以上易感者被感染。
传染期为出疹前5d至出疹后5d的10d中,并发肺炎时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d。
2.饮食护理给予维生素、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食物,每日摄入水分至少2000ml,以补充体内丢失的液体,利于降温和毒素的排出。
3.用药护理目前尚未发现特异抗病毒药物,重点在加强护理,对症处理和防治并发症。
4.心理护理患者发热、流涕、刺激性干咳、眼结膜充血、流泪、畏光等自觉症状严重,常伴精神不振、厌食、腹泻、呕吐,皮疹出齐后按出疹顺序隐退,留有棕色色素斑伴糠扶样脱屑,可存在2~3个月。
5.病情观察与护理注意观察出疹的顺序、皮疹的数量与大小,并发肺炎时全身症状加重,体温持续升高,气促,鼻翼扇动,发绀,肺部有湿啰音,严重肺炎为婴幼儿麻疹死亡的主要原因。
患者出现声嘶,犬吠样咳嗽,易出现喉梗阻、缺氧、发绀、吸气性呼吸困难,及时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准备,避免喉梗阻窒息致死。
对出现心肌炎表现患者,常提示病情危重。
6.基础护理起病第2~3日可于双侧近磨牙颊黏膜处出现灰白色小点,是早期特征性表现,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
7.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护理未患过麻疹或未接受过麻疹疫苗,或接种过疫苗而抗体已下降至低水平者为易感者,在接触麻疹患者后2d内,若立即接种麻疹疫苗,可防止发病或减轻病情。
【健康教育】1.休息与运动患者应卧床休息,严格按照呼吸道隔离执行。
2.饮食指导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保证足够的水分补充。
3.心理指导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不宜过于紧张,及时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采取积极措施。
4.康复指导一般发热3~5d开始出疹,自上而下,3~4d遍及全身至手掌足底,整个病程10~14d。
传染病护理学中的麻疹护理

传染病护理学中的麻疹护理麻疹(Measles)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高传染性呼吸道疾病。
其主要特征是高热、皮疹和呼吸道症状。
由于麻疹易于传播,并且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肺炎、脑炎和死亡,因此在传染病护理学中,麻疹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探讨麻疹护理的关键要点,包括麻疹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以及患者的护理管理。
一、麻疹的预防麻疹的预防主要通过疫苗接种来实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推荐,麻疹疫苗应该在婴儿满9个月时接种第一针,第二针接种应在满15个月时进行。
由于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所以疫苗的普及率是预防麻疹流行的关键。
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加强对麻疹疫苗的宣传,推广全民接种计划,并记录接种情况。
二、麻疹的诊断在进行麻疹护理前,正确的诊断是至关重要的。
麻疹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临床上,麻疹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结膜炎、咳嗽、鼻塞和皮疹。
皮疹呈红色斑丘疹,首先出现在头部后颈部,然后逐渐蔓延至身体其他部位。
实验室检查方面,麻疹病毒抗体检测是确诊麻疹的关键。
鼻咽拭子和血清标本的病毒核酸检测也可提供辅助诊断信息。
三、麻疹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麻疹。
因此,麻疹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
在医院护理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对于发热患者,护理措施包括嘴巴保湿、体温监测、服用退热药物等。
对于出现皮疹和瘙痒的患者,护士应该帮助他们保持皮肤的清洁,避免搔抓,以减轻不适感。
护士还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水分摄入情况,保持充足的水分供应。
四、麻疹患者的护理管理在护理管理方面,麻疹患者的隔离非常重要,以防止病毒传播给他人。
对于住院的麻疹患者,应进行单人房间或隔离病房隔离,采取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的预防措施。
护士在护理患者时应戴上防护口罩、手套和防护服,严格按照隔离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保护自己和其他患者免受感染。
此外,在麻疹患者中,特别是儿童中,常见并发症有肺炎和脑炎。
麻疹患儿的护理措施

麻疹患儿的护理措施介绍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常见于儿童。
患者会出现发热、皮疹、咳嗽、流涕、结膜炎等症状。
麻疹的护理主要包括病情观察、症状缓解、预防传染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麻疹患儿的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对于麻疹患儿,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全面的病情观察,以及对病情变化的及时记录和处理。
以下为需要观察的内容:1.体温:定期测量患儿的体温,通常麻疹会伴有发热,需要随时监测体温的变化。
2.皮疹:观察患儿身体出现的皮疹情况,记录数量、分布范围和形态特点。
3.精神状态: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注意是否有疲倦、嗜睡等异常表现。
4.咳嗽、流涕、结膜炎等症状:观察患儿是否出现以上症状,记录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变化情况。
5.饮食情况:关注患儿的饮食情况,确保摄入足够的水分和营养。
症状缓解针对麻疹患儿的症状,需要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进行缓解。
1.发热:麻疹常伴有发热,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儿降温。
可以使用温水擦浴和物理降温法,如冷敷等。
同时,也可以根据医生的指导给予退热药物。
2.皮疹:麻疹患儿的皮疹会引起瘙痒和不适感,可以使用温水擦浴或轻柔的湿敷来缓解皮肤的不适。
3.咳嗽、流涕、结膜炎:对于咳嗽和流涕,可以通过保持室内湿度、使用盐水清洗鼻腔、饮食清淡等方式缓解症状。
对于结膜炎,需要及时清洗患儿的眼睛,可使用生理盐水或医生指导下的眼药水。
4.饮食和营养:麻疹期间患儿的饮食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护理人员需要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确保摄入足够的水分和营养。
防止传染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为了防止病毒传播给其他人,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1.隔离:麻疹患儿需要进行隔离,确保与其他人的接触最小化。
患儿的用具、衣物等需要单独洗涤和消毒。
2.保持室内通风:室内保持良好的空气流通,有助于散去传染性病毒。
3.避免与未免疫人群接触:麻疹患者具有高度传染性,需要避免孕妇、婴幼儿以及未接种麻疹疫苗的人接触。
4.手卫生: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洗手,并在与患儿接触前后进行手消毒。
麻疹护理总结

麻疹护理总结1. 简介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的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
它会导致高热、皮疹、咳嗽等症状,并且可能引起严重的合并症,如肺炎、中耳炎和脑炎。
在麻疹的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特殊的护理和支持。
2. 环境控制在麻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环境的控制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环境控制的措施:•隔离:将患者隔离在单独的房间中,防止疾病的传播。
•空气传播控制:确保房间内的空气流通,并使用空气过滤器来过滤病毒颗粒。
•物品消毒:定期清洁和消毒房间内的表面和物品,使用含氯漂白剂或其他有效的消毒剂。
•医护人员防护:医护人员需要戴上防护口罩、手套和防护服,以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
3. 症状管理在麻疹的护理过程中,症状管理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症状的管理方法:•发热:使用退烧药物来控制高热,保持患者的体温在正常范围内。
同时,确保患者足够饮水,以防止脱水。
•皮疹:麻疹患者通常会出现皮疹,特别是在头部和身体的其他部位。
这些皮疹会引起瘙痒和不适。
使用温水清洁皮肤,并涂抹舒缓的止痒乳液,可以减轻症状。
•咳嗽:麻疹会导致咳嗽,特别是在晚期。
建议患者使用漱口水或含漱口药物来缓解咳嗽的不适。
•流鼻涕:麻疹患者可能会有流鼻涕的症状。
建议使用盐水鼻喷雾来清洁鼻腔,并使用柔软的纸巾来擦拭鼻孔。
4. 饮食和水分摄入在麻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饮食和水分摄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病毒会导致高热和脱水。
以下是一些饮食和水分摄入的建议:•提供易消化的食物:麻疹患者可能会有食欲不佳的情况,所以应提供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和煮熟的蔬菜。
•饱足水分:麻疹患者需要喝足够的水,以防止脱水。
建议提供清凉的水、果汁和汤类食物,以增加水分摄入。
•避免刺激性食物:在麻疹患者的饮食中,应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和酸性食物,以免刺激咳嗽和不适。
5. 合并症的护理麻疹可能引起一些严重的合并症,如肺炎、中耳炎和脑炎。
在这些情况下,特殊的护理措施是必要的:•肺炎护理:对于麻疹合并肺炎的患者,需要提供适当的氧气供应,并进行监测。
《麻疹护理》

《麻疹护理》一、疾病概述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为特征。
麻疹传染性极强,易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学校、幼儿园等发生流行。
病情严重者可并发肺炎、脑炎等,甚至危及生命。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病因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为单股负链RNA 病毒。
病毒呈球形,直径约100~250nm,有包膜。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毒随飞沫排出,被易感者吸入而感染。
密切接触者也可经污染的手传播。
2. 发病机制病毒入侵:麻疹病毒经呼吸道侵入人体后,首先在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和局部淋巴结内增殖,然后进入血液,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
全身扩散:病毒随血流播散至全身组织器官,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再次增殖,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
此时,患者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靶器官感染:病毒主要侵犯皮肤、呼吸道、眼结膜等部位,引起相应的病理变化。
在皮肤,病毒导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增生,形成红色斑丘疹;在呼吸道,引起黏膜炎症和坏死;在眼结膜,引起炎症反应。
三、临床表现1. 潜伏期一般为6~18 天,平均10 天左右。
在此期间,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但病毒在体内逐渐繁殖。
2. 前驱期一般为3~4 天。
主要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流泪、眼结膜充血、畏光等。
此时,患者的口腔颊黏膜上可出现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称为麻疹黏膜斑,是麻疹早期的特征性表现。
3. 出疹期发热3~4 天后开始出疹,皮疹先见于耳后、发际,然后逐渐蔓延至面部、颈部、上肢、躯干及下肢,最后达手掌及足底。
皮疹为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直径约2~5mm,压之褪色,疹间皮肤正常。
出疹时体温可高达40℃左右,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加重,如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
4. 恢复期出疹3~5 天后,皮疹按出疹顺序依次消退,体温逐渐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
皮疹消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一般7~10 天消退。
麻疹患者的护理PPT

第二部分:麻疹患者的护理
皮肤护理: 看护人员需要注意保持患者 的皮肤清洁,及时更换床单和衣物,避 免抓破皮疹。
第三部分:麻疹患者的并 发症
第三部分:麻疹患者的并发症
肺炎: 麻疹可引起肺炎,需密切监测患 者呼吸状况,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脑炎: 部分麻疹患者可能出现脑炎,如 出现头痛、意识障碍等症状,应尽早就 医。
麻疹患者的护理PPT
目录 第一部分:麻疹的基本信息 第二部分:麻疹患者的护理 第三部分:麻疹患者的并发症
第一部分:麻疹的基本信 息
第一部分:麻疹的基本信息
什么是麻疹: 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的病 毒感染疾病,常导致发热、皮疹等症状 。 麻疹的传播途径: 麻疹通过呼吸道飞沫 传播,接触患者或被患者呼出的飞沫可 感染他人。
第一部分:麻疹的基本信息
麻疹的预防措施: 麻疹疫苗可有效预防 麻疹的发生,全面接种麻疹疫苗对控制 疫情至关重要。
第二部分:麻疹患者的护 理
第二部分:麻疹患者的护理
隔离措施: 将患者单独隔离,并保持室 内通风。密切接触者也需要接受观察和 隔离。 症状缓解: 给予患者退热药物,保持体 内水分平衡,提供适当的饮食。
第三部分:麻疹患者的并发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其他并发症: 麻疹还可能引起中耳炎、 心肌炎等,请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 。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麻疹护理常规

麻疹护理常规
1、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日,并发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日。
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及探视制度。
2、良好的休息环境:患者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
病室环境安静,光线不宜过强,空气新鲜湿润,每日通风3-4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
注意保暖,避免凉风直吹患者。
常用温热水擦浴,及时更衣,保持皮肤清洁。
3、饮食:提供清淡、富有营养的饮食,要多饮水,以利于体内毒素排出,增加和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降温和出疹。
4、发热的护理:出疹前期和出疹期体温升高,一般不予降温,否则可因体温下降,而使出疹困难,对烦躁不安或有高热抽搐史的婴幼儿,可给与异丙嗪等镇静药。
体温超过40度,酌情应用小剂量退热药使高热稍降,以防止抽搐。
5、口、鼻、眼的护理:口腔用淡盐水漱口、清洗,口腔黏膜表面有真菌感染的用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
麻疹患者鼻腔分泌物多,应及时清除,以免分泌物积存,形成鼻痂堵塞鼻腔,切忌用指甲强行抠出鼻痂,以免损伤粘膜造成感染或出血,眼睛清洁可用生理盐水、温开水清洗。
角膜炎、角膜溃疡及结膜炎较重者,用于清洁后交替涂抗生素药液、药膏,每日4-6次。
6、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皮疹的变化。
并发喉炎、肺炎或心力衰竭的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搬动,保持安静。
麻疹病人的护理

目录 护理标准 饮食护理 个人卫生护理 传染病控制 心理护理 并发症防治
护理标准
护理标准
监测病人的体温、呼吸、脉搏等生命体 征 观察病人的皮肤状况,注意是否出现皮 疹
护理标准
确保病人的充足休息和睡眠
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
饮食要清淡易消化,避免油腻和辛辣食 物 补充充足的维生素和营养物质
心理护理
பைடு நூலகம்
心理护理
提供情绪支持和安慰,帮助病人缓解焦 虑和恐惧 提供合适的娱乐活动和社交互动
心理护理
鼓励病人参与康复和身体活动
并发症防治
并发症防治
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 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和护理措施
并发症防治
加强病人的呼吸道护理,预防呼吸道感 染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饮食护理
增加病人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
个人卫生护理
个人卫生护理
保持病人的身体清洁,特别是口腔和鼻 腔 确保病人的床上用品和衣物干净
个人卫生护理
提供充足的洗澡和更换衣物的机会
传染病控制
传染病控制
实施严格的隔离措施,避免病人与他人 接触 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消毒措施
传染病控制
鼓励病人和患者家属接种疫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疹护理常规
1、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天。
2、休息:卧床休息,病室应保持空气新鲜流通,室温不可过高,以18—20℃为宜,相对湿度在50%-60%,室内光线不宜过强,可用窗帘遮挡,防止阳光对病人眼睛的刺激。
3、饮食:给予营养丰富、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补充充足的水分。
脱水、摄入过少者应静脉补充,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禁食油腻、辛辣、刺激、生冷食物。
恢复期应逐渐提高饮食质量。
4、心理护理:多与患者或家属交流,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解除其急躁、焦虑心情,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
5、病情观察:
(1)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神志状态,如出现体温过高或下降后又升高、呼吸困难、紫绀、躁动不安等,均提示可能出现并发症。
(2)皮疹变化:出疹期应注意观察出疹顺序、皮疹颜色及分布情况,出疹过程是否顺利。
(3)观察有无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的表现。
(4)观察支气管肺炎、喉炎等并发症的表现。
6、对症护理:
(1)发热:对发热的护理应注意麻疹特点。
在前驱期尤其是出疹期,如体温不超过39℃不予处理,因体温太低可影
响发疹。
如体温过高,可用微温湿毛巾敷于额部或用温水擦浴(忌用酒精擦浴),或服小剂量退热剂,使体温略降为宜。
(2)皮疹的护理
①注意保持皮肤清洁,禁用肥皂水,酒精擦拭皮肤。
②避免搔抓皮疹,以防抓伤皮肤造成感染。
应注意修剪指甲,幼儿患者可用布包手或戴布手套。
③衣着应宽松,勤换内衣裤。
床褥应保持清洁、松软、平整、干燥。
(3)眼、鼻、口腔护理
①因麻疹病人有结膜炎,每日用生埋盐水或硼酸溶液冲洗双眼2—3次,冲洗后滴入眼药水,预防继发细菌感染。
②随时清除鼻腔分泌物,保持鼻腔通畅。
③保持口腔清洁,每次进食后用温水漱口,高热者口腔护理 2次/日,口唇干裂者涂以石蜡油。
(4)并发症的护理:出现并发症时做好相应的护埋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