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用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教研室编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课程号:504163030课程类别:必修课学时:48学时学分:3分二、教学目的及要求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主要通过课堂讲授、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
所用教材在前4版的基础上,本着“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的精神、贯彻三基和五性的原则,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编写。
内容主要包括预防医学的一些基本方法,临床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有关预防知识和技能以及卫生服务体系与卫生管理。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掌握预防医学观念、知识和技能,为今后在医疗工作中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下划双线示掌握内容,下划单线示熟悉内容;句尾的“*”示教学难点)(一)教学内容绪论预防医学的定义、内容、特点。
健康的概念。
健康权。
健康决定因素及健康生态学模型。
疾病自然史与预防机会。
三级预防策略。
预防策略的实施原则*。
我国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及面临的挑战。
全球疾病负担及危险因素。
爱丁堡宣言和五星级医生。
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和目的*。
第九章临床预防医学与健康管理临床预防服务的定义、内涵及主要内容。
健康管理的定义。
临床预防服务与健康管理的意义。
实施临床预防服务的具体原则。
危险因素的概念及特点*;临床场所如何收集危险因素。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概念。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在慢性病预防中的意义。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资料来源。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处理资料6个步骤。
组合危险分数的计算方法。
健康危险因素的个体评价与群体评价。
健康维护计划的概念、制定和实施*。
第十章健康行为干预健康行为的概念及其常见类型。
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预防医学是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预防为主要思想指导,运用现代医学知识和方法研究环境对健康影响的规律,制定预防人类疾病发生的措施,实现促进健康,预防伤残和夭折为目的的一门科学。
预防医学是从医学科学体系中分化出来的,它是研究预防和消灭病害,讲究卫生,增强体质,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科学。
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以人群为对象,而不是仅限于以个体为对象。
医学发展的趋势之一,是从个体医学发展到群体医学,今天许多医学问题的真正彻底解决,不可能离开群体和群体医学方法。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该专业日益显示出其在医学科学中的重要性。
预防医学必须面向医学的未来,从战略的高度考虑人类的疾病和健康问题。
该学科应用现代医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手段研究人体健康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制定疾病防治策略与措施,以达到控制疾病,保障人民健康,延长人类寿命之目的。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预防医学培养出的人才应具有超前性和远见思想;具有系统的预防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整体把握大局,具有分析影响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和疾病流行规律,制定预防疾病和增进人群健康措施与计划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技术以及健康教育工作;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及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对人群劳动、生活、学习、环境和食品进行卫生监督的基本能力。
(三)课程教学改革1.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教学中立足“三基”,加强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方位培养。
2.教学中注意临床医学知识与预防医学知识的相互渗透,突出慢性病、多发病和老年病,提高学生整体护理能力,体现现代医学模式。
3.注重素质教育,进行评判性思维训练,突出能力培养。
根据教学内容采用讲授、提问、将PBL教学运用于部分理论课和社会见习等不同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科最新动态,推荐相应的期刊杂志给学生课外阅读,传递学科前沿信息,积极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绪论[目的要求]1. 掌握: 预防医学模式和任务,健康的概念及影响健康的因素以及三级预防的原则2. 熟悉: 公共卫生措施和我国卫生工作方针3. 了解: 预防医学发展史以及我国主要卫生工作成就[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一、预防医学的定义二、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个体预防、群体预防以及整体预防三个阶段三、医学模式:指医学整体的思维方法1. 生物医学模式2.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四、预防医学的特点和内容1. 预防医学的特点2. 预防医学的内容3. 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五、健康观的转变及影响健康的因素1. 健康观的转变2. 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六、公共卫生措施和三级预防1. 公共卫生措施2. 三级预防七、我国卫生工作方针和主要卫生成就1. 我国卫生工作方针2. 我国卫生工作的成就第一章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目的要求]1. 掌握: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危害及特点、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煤烟型污染和光化学烟雾污染、饮用水细菌学指标、氯化消毒原理及影响效果的因素2. 熟悉:人类环境的组成、生态平衡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环境污染、污染物的概念;常见大气污染物(飘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3. 了解:环境污染防治措施,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太阳辐射的生物学效应、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及卫生标准[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一、人类环境(一)有关环境的基本概念1. 环境2.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3. 原生环境与次生环境4. 生物圈、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二)人与环境的关系1. 人与环境间物质的统一性2. 人与环境间作用的双向性3. 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两重性(三)环境的要素1. 化学因素2. 物理因素3. 生物因素4. 社会心理因素二、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一)环境污染1. 环境污染的概念2. 环境污染的来源3.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归(二)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1. 人群健康反应谱2. 环境因素在体内的处置过程3. 影响环境对人群健康作用的因素4. 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广泛性、长期性、复杂性、多样性5.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损害:急性危害、慢性危害、远期危害(三)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防制措施1. 环境立法与管理2. 环境规划措施3. 技术措施4. 环境污染与健康关系的研究三、空气、饮水与健康(一)空气卫生1. 大气污染与人类健康(1)大气污染的类型及其来源(2)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直接危害、间接危害(3)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4)大气卫生防护措施2. 室内空气污染与人体健康(1)污染来源(2)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3)室内空气污染的预防措施(二)饮水卫生1. 水源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2. 水污染及其危害3. 生活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和评价4. 饮用水安全的卫生措施第二章物理因素[目的要求]1. 掌握: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局部振动病、中暑2. 熟悉:中暑的临床分型、机制以及防治3. 了解:噪声对听觉外系统的影响、高温作业的类型、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物理因素的防护[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一、噪声(一)噪声的来源及分类(二)噪声对机体健康的危害1. 听觉系统:暂时性听阈位移、永久性听阈位移2. 听觉外系统3. 爆震性耳聋(三)影响噪声危害的因素(四)防止噪声危害的措施二、振动(一)振动的分类和主要接触机会(二)振动对机体的危害1.局部振动:手臂振动病,职业性雷诺现象2.全身振动(三)影响振动危害的因素(四)振动危害的预防措施三、高温(一)高温作业1. 高温作业的类型2. 高温下人体的散热方式(二)高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1. 高温作业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2. 热适应(三)中暑1. 临床表现及其发病机理2. 中暑的诊断与处理(四)防暑降温措施四、电离及非电离辐射(一)电离辐射(二)非电离辐射第三章化学因素[目的要求]1. 掌握: 常见环境化学物对人体的致病作用、临床症状和诊断2. 熟悉: 各种化学污染物的理化特点及预防措施[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内容]一、刺激性及窒息性气体。
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预防医学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学时:48学时适用对象:医学专业本科生第一章预防医学概述一、教学内容1.预防医学的定义、目的和学科特点。
2.预防医学的发展历程和当前趋势。
3.预防医学的基本原则和研究方法。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学生能够分析预防医学在公共卫生中的作用。
3.学生能够掌握预防医学的研究方法。
三、教学重点1.预防医学的基本原则和实际应用。
2.预防医学在国家公共卫生体系中的重要性。
四、课程思政内容结合中国预防医学发展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章流行病学基础一、教学内容1.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目的和方法。
2.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和常用指标。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2.学生能够运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疾病流行情况调查与分析。
三、教学重点1.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
2.中国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成就和经验。
四、课程思政内容展示中国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三章环境卫生学一、教学内容1.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环境卫生学研究方法。
2.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2.学生能够掌握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1.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和改善策略。
2.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实践。
四、课程思政内容-结合中国的环保政策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四章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一、教学内容1.职业病的定义、分类、诊断标准和预防策略。
2.职业病的监测和控制方法。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职业病的基本概念和防治策略。
2.学生能够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并提出防治措施。
三、教学重点1.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
2.劳动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
四、课程思政内容-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第五章营养与食品卫生一、教学内容1.营养素分类、功能和推荐摄入量。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一、绪论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预防性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旨在规范预防医学专业的培养,指导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预防医学专业技能。
二、课程设置1. 预防医学基础知识包括预防医学的概念、历史、发展现状等内容,为学生建立预防医学的基础认识。
2. 流行病学介绍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进行疫情调查和病例分析的能力。
3. 健康教育教授健康教育的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在社区和学校等场合进行健康教育的能力。
4. 预防接种介绍各类预防接种的原理和程序,培养学生进行疫苗接种工作的技能。
5. 预防医学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和健康促进活动,培养综合运用预防医学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既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又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2. 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其具备成为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3. 社会责任强调预防医学人员的社会责任意识,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促进社会健康做出贡献。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预防医学知识。
2.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如健康教育宣传、疫情调查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网络教学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拓展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五、评估方式1. 考试评估采用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核学生对预防医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践评估根据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情况,评价其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术论文要求学生撰写学术论文,探讨预防医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六、总结预防医学教学大纲是指导预防医学专业教学的重要文件,通过规范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预防医学第一版教学大纲三级预防策略

预防医学第一版教学大纲三级预防策略摘要:1.三级预防策略的定义与意义2.三级预防策略的分类a) 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b) 第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c) 第三级预防(临床预防)3.各级预防策略的实施方法和案例a) 第一级预防的实施方法和案例b) 第二级预防的实施方法和案例c) 第三级预防的实施方法和案例4.三级预防策略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和展望正文:一、三级预防策略的定义与意义三级预防策略是预防医学中的一种理念,旨在通过对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全过程进行干预,以达到预防疾病、减轻病痛和降低死亡率的目的。
这一策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级预防、第二级预防和第三级预防,分别针对疾病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三级预防策略的分类1.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第一级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采取的措施,主要针对疾病的病因或危险因素。
通过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消除致病因素,增强个体对抗有害暴露的能力,从而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例如,通过健康教育、疫苗接种、食品安全等措施预防传染病。
2.第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第二级预防是在疾病的临床前期采取的措施,主要任务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对于传染病还应有早隔离、早报告措施。
这包括普查、定期检查、高危人群的重点监护及专科门诊等。
例如,通过乳腺癌筛查、宫颈癌筛查等措施早期发现疾病,提高治愈率。
3.第三级预防(临床预防)第三级预防是在疾病已经发生时采取的措施,主要着眼于康复,力求减轻疾病的不良后果,对患者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防止并发症、后遗症,防止伤残。
例如,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控制、并发症监测等。
三、各级预防策略的实施方法和案例1.第一级预防的实施方法和案例实施第一级预防的方法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和环境改善。
例如,通过宣传健康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降低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通过消除水源污染、治理环境污染等措施,降低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2.第二级预防的实施方法和案例实施第二级预防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期体检、筛查和专科门诊。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医学技术营养专业用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健康与社会行为学系编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课程号:504163030课程类别:必修课学时:48学时学分:3分二、教学目的及要求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主要通过课堂讲授、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
所用教材在前4版的基础上,本着“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的精神、贯彻三基和五性的原则,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编写。
内容主要包括预防医学的一些基本方法,临床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有关预防知识和技能以及卫生服务体系与卫生管理。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掌握预防医学观念、知识和技能,为今后在医疗工作中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下划双线示掌握内容,下划单线示熟悉内容,其余为了解内容;句尾的“*”示教学难点)(一)教学内容绪论预防医学的定义、内容、特点。
健康的概念。
健康决定因素及健康生态学模型*。
疾病自然史与预防机会。
三级预防策略。
高危人群策略与全人群策略*。
我国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
预防医学的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
爱丁堡宣言和五星级医生。
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
第九章健康管理与临床预防医学健康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
临床预防服务的概念、意义及主要内容。
循证临床预防服务内容确定的方法。
临床预防服务的实施原则。
临床预防服务的基本步骤:收集健康信息、健康危险度评估(健康危险度评估的概念;健康危险度评估在慢性病预防中的意义;健康危险度评估的基本步骤*;健康危险度评估资料来源;组合危险分数的计算方法;健康危险度的个体评价与群体评价)、个体化健康维护计划的概念、制定和实施*。
第十章健康行为干预健康行为的概念及其常见类型。
预防医学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了解预防医学在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性及其实践意义;(3)熟悉我国预防医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预防医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3)增强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预防医学基本理论(1)预防医学的概念、任务和发展历程;(2)预防医学的基本原则和策略;(3)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公共卫生管理(1)公共卫生政策与法规;(2)公共卫生项目管理;(3)公共卫生监测与评价。
3. 健康教育(1)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健康教育干预策略;(3)健康教育评价方法。
4. 疾病预防控制(1)传染病预防与控制;(2)慢性病预防与控制;(3)环境卫生与职业卫生。
5. 社区卫生服务(1)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和特点;(2)社区卫生服务模式;(3)社区卫生服务实践。
6. 实验室技能(1)微生物学实验;(2)免疫学实验;(3)寄生虫学实验。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系统讲解预防医学基本理论、公共卫生管理、健康教育等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运用预防医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预防医学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预防医学实验技能,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四、实践教学安排1. 第一学期:(1)预防医学基本理论授课;(2)公共卫生管理授课;(3)开展公共卫生政策与法规案例分析。
2. 第二学期:(1)健康教育授课;(2)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授课;(3)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授课;(4)开展健康教育干预策略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预防医学课程在“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导下,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外界环境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阐明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规律,提出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的理论根据和措施的原则,以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提高劳动能力的目的。
本大纲是根据我校临床医学、护理本科的实际情况而制定,以望达到以下目的:(1)初步认识和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培养良好的医德,成为合格的新型的医生。
本大纲使用的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医药院校卫生部规划教材《预防医学》(叶葶葶主编,第三版)。
绪论教学内容与要求:1.了解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任务和卫生学的发展史;2.熟悉健康的概念;3.了解卫生学的主要内容;4.了解学习卫生学的目的。
第一篇环境与健康第一章人类和环境第一节人类环境的特点教学内容与要求:1.熟悉环境的基本概念及其构成环境的主要因素2.熟悉人与环境的关系3.熟悉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4.熟悉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第二节环境污染教学内容与要求:1.熟悉环境污染、公害及公害病的概念2.熟悉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熟悉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迁移和转化的方式与途径;熟悉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第三节环境污染与健康教学内容与要求:1.掌握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掌握环境污染引起人体特异性损害的类型,尤其是致癌作用、致畸作用和致突变作用;熟悉历史上环境污染引起的几次重大的公害事件; 2.了解影响污染物健康损害程度的主要因素第四节环境污染的防治教学内容与要求:熟悉防治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第二章物理因素与健康第一节噪声教学内容与要求:1.了解噪声有关的概念;了解生产性噪声分类和接触机会2.掌握生产性噪声对人体的危害3.了解影响噪声危害的因素和控制噪声危害的措施第二节高温教学内容与要求:1.了解高温作业的概念、类型2.熟悉高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3.掌握中暑的发病机制、类型及其临床表现特点、诊断和治疗原则4.了解防暑降温措施第三节电离及非电离辐射教学内容与要求:1.了解射频辐射和电离辐射的有关概念2.了解射频辐射和电离辐射接触机会3.掌握射频辐射和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4.了解影响射频辐射和电离辐射危害的因素和防护措施第三章化学因素与健康第一节刺激性及窒息性气体教学内容与要求:1.了解刺激性气体的种类;熟悉刺激性气体的毒理;掌握刺激性气体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熟悉刺激性气体的治疗和处理;2.了解窒息性气体的的理化特性和接触机会;熟悉窒息性气体的毒理;掌握窒息性气体中毒的临床表现特点;熟悉窒息性气体中毒的的诊断、处理原则和治疗原则;第二节铅教学内容与要求:1.了解铅的理化特性和接触机会2.熟悉铅的毒理3.掌握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临床表现特点4.熟悉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诊断、处理原则和治疗原则第三节苯教学内容与要求:1.了解苯的理化特性和接触机会2.熟悉的毒理3.掌握苯中毒的临床表现特点4.熟悉苯中毒的诊断、处理原则和治疗原则第四节汞教学内容与要求:1.了解汞的理化特性和接触机会2.熟悉汞的毒理3.掌握职业性慢性汞中毒的临床表现特点4.熟悉职业性慢性汞中毒的诊断、处理原则和治疗原则第五节农药教学内容与要求:1.了解农药的分类2.了解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脂类农药和拟除虫菊脂类农药的理化特性;熟悉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脂类农药和拟除虫菊脂类农药的毒理;熟悉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脂类农药和拟除虫菊脂类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特点;熟悉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脂类农药和拟除虫菊脂类农药中毒的的诊断和处理原则3.了解农药中毒的预防第六节生产性粉尘教学内容与要求:1.了解生产性粉尘的概念、分类和来源;了解生产性粉尘的特征及其卫生学意义;熟悉生产性粉尘对机体健康的影响;熟悉尘肺的概念及其分类2.掌握矽肺的概念;了解接尘作业及影响矽肺发病的因素;了解的发病机制;熟悉矽肺的基本病理变化;了解矽肺的临床表现;熟悉矽肺的X线胸片表现特征;掌握矽肺的诊断原则;了解矽肺的诊断标准、治疗和处理;掌握矽肺的主要并发症3.掌握石棉肺的病理特征、X线胸片表现特征;了解接触作业及影响石棉肺发病的因素;掌握石棉肺的诊断原则;了解石棉肺的诊断标准、治疗和处理4.了解有机粉尘所致肺部疾患5.了解尘肺的预防措施第四章食物因素与健康第一节合理营养教学内容与要求:1.掌握合理营养的概念和基本要求;膳食调查营养素和热能的计算方法和结果评价2.熟悉营养素的概念、种类和主要功能及需要量、供给量和中国居民每日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概念3.熟悉蛋白质的来源和供给量;脂类的主要生理功能及来源和供给量;糖和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及其供给量和来源;人体对热能的需要、热能的供给量和来源第二节常见营养失调所致的疾病教学内容与要求:1.掌握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的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2.掌握佝偻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熟悉骨质软化症、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3. 掌握肥胖症发生的原因,肥胖判定方法第三节特殊人群的合理营养教学内容与要求:熟悉各类人群的营养需要特点及膳食要求第四节人群营养状况的评价教学内容与要求:1.熟悉膳食调查的各种方法2.掌握营养状况的体格检查、营养不足或过剩的临床检查及营养水平的生化检查第五节食物中毒教学内容与要求:1.掌握食物中毒的定义和特征;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流行特点、污染来源、临床特征2.掌握河豚中毒和鱼类组胺中毒的临床特征及预防措施3.掌握毒蕈中毒的类型及其预防措施4.掌握化学性食物中毒的中毒原因、中毒机理、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5.熟悉真菌毒素和霉变食物中毒的病原、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和预防措施第五章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第一节社会因素与健康教学内容与要求:熟悉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家庭对健康的影响第二节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教学内容与要求:熟悉社会心理因素的分类、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对社会心理因素刺激的评估第三节行为因素与健康教学内容与要求:掌握吸烟、药瘾和不洁性行为对健康的危害第三篇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第十五章流行病学概述教学内容与要求:〔目的〕1.了解流行病学的发展简史。
2.掌握流行病学的概念、基本方法、特点。
3.理解流行病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4.了解流行病学用途及面临的挑战。
〔讲授内容〕1.流行病学的发展历史2.流行病学的定义3.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4.流行病学的特点5.流行病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及流行病学的展望外文专业术语:epidemiology ,〔自学内容〕流行病学的新近展〔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第十六章疾病的分布教学内容与要求:〔目的〕1.掌握疾病频率测定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2.了解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
3.了解疾病三间分布的描述及分布特征形式。
〔讲授内容〕1.疾病频率测量指标2.疾病流行强度3.疾病的三间分布外文专业术语:distribution of disease , incidence rate , attack rate , prevalence rate , infection rate , secondary attack rate, disability rate , mortality rate , fatality rate , survival rate , cumulative mortality rate , potential yeaes of life lost, disability adiusted life year, sporadic , outbreak , epidemic , pandemic , crosssectional analyses , birth cohort analysis , rapid fluctuation , seasonal variation , cyclic change , secular trend , migrant eoidemiology第十七章描述性研究教学内容与要求:〔目的〕1.掌握横断面研究、现况研究、普查、抽样调查、筛检及诊断的概念。
2.了解普查、抽样调查目的及优缺点。
3.掌握抽样调查的基本方法及抽样调查的样本估计。
4.掌握筛检及诊断标准的评价。
5.理解提高筛检指标效力的方法。
6.了解生态学研究的定义、方法、应用及局限性。
〔讲授内容〕1.现况研究2.筛检3.生态学研究外文专业术语:descriptive study , cross-sectional study , prevalence study , simple random sampling , systematic sampling , stratified sampling , cluster sampling , multistage sampling , random error , systematic error , screening , mass screening , selective screening , single screening , multiple screening , validity , sensitivity , false negative proportion , specificity , false positive proportion ,Youden’s index , reliability ,predictive value第十八章病例对照研究教学内容与要求:〔目的〕1.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定义2.理解病例对照的基本原理3.了解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的类型与实施4.掌握病例对照研究中的资料整理与分析5.掌握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偏倚及控制6.理解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及局限性〔讲授内容〕1.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2.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3.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及在实施中应考虑的问题4.数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5.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偏倚极其控制6.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的优点与局限性外文专业术语:case-control study , case reference study , esposure , variable , matching , frequence matching , category matching , inducidual matching , pair matching , study efficiency , over-matching ,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 , case- control study nested in a cohort , hospital-based , community-based , probability , relative risk , rate ratio , risk ratio ,confidence interval , attributable fraction ,etiologic fraction , selection bias ,information bias第十九章队列研究教学内容与要求:〔目的〕1.熟练掌握队列研究定义及特点2.理解队列研究基本原理与类型3.了解队列研究的基本步骤4.掌握队列研究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包括率的计算、人时的计算、暴露与疾病关联强度的指标计算5.理解队列研究中的偏倚及其防止方法6.理解队列研究的优点及局限性〔讲授内容〕1.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2.选择队列研究方法的指征3队列研究的步骤4.队列研究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5.队列研究中的偏倚及其防止6.队列研究的优点及其局限性外文专业术语:cohort study , prospective study , incidence study ,follow-up study ,longitudinal study , cumulative incidence , incidence density , person-time , 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io , attributable risk , population attributable risk 第二十章实验性研究教学内容与要求:〔目的〕1.熟练掌握临床试验的定义及其特征2.理解临床试验设计的组成部分3.掌握临床试验的设计原则4了解临床试验的结果评价〔讲授内容〕1.实验性研究的概述2.临床试验的定义及其特征3临床试验设计的组成部分4.临床试验的设计原则5.临床试验的结果评价外文专业术语: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compliance,non-randomized control,historical control,cross over design,placebo effect,complete randomization,stratified randomization,blindness第二十一章病因探索教学内容与要求:〔目的〕1.熟练掌握病因的概念2.理解病因研究方法3.了解病因推导〔讲授内容〕1.病因的概念2.病因研究方法3.病因推导外文专业术语:necessary cause,sufficient cause第二十二章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教学内容与要求:〔目的〕1.熟练掌握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的评价2.熟练掌握试验的指标与标准3.熟练掌握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讲授内容〕1.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的概念2.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的评价3.试验的指标与标准4.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外文专业术语:reliability,coefficient of varicance,predictive value,parallel test,serial test第二十三章人群健康研究的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目的〕1.了解选题与立题、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资料分析和资料表达2.熟悉人群健康研究的论文的撰写〔讲授内容〕1.选题与立题2.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3.资料分析和资料表达4.论文撰写第四篇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第二十四章传染病1.熟悉传染病的流行病学2.掌握传染病的防治3.熟悉新时期传染病流行病的特征及其对策第二十五章地方病教学内容与要求:1.熟悉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化学性地方病)的概念,熟悉确定化学性地方病的条件;2.了解碘缺乏病的流行病学;掌握地方性甲状腺肿的病因和了解其临床表现和诊断;掌握地方性克汀病的发病原因和熟悉其临床表现,了解其诊断;掌握碘缺乏病的防治措施;3.掌握地方性氟病的定义和发病原因;了解地方性氟病在体内的代谢和流行病学;熟悉地方性氟病的病区分型及其特点;了解地方性氟病的发病机制;熟悉地方性氟病的两大特征:氟斑牙和氟骨症的临床表现,了解地方性氟病的防治措施第二十六章职业有关疾病教学内容与要求:1.了解职业性有害因素定义和分类;了解职业性损害的分类2.掌握职业病(法定职业病)的概念、特点、职业病诊断和处理原则;了解工作有关疾病和职业性工伤的概念第二十七章心、脑血管疾病教学内容与要求:1.了解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特点2.掌握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第二十八章医源性疾病教学内容与要求:掌握医源性疾病的种类和原因第二十九章恶性肿瘤教学内容与要求:熟悉恶性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其预防,尤其是肺癌、原发性肝癌的预防第三十章临床预防服务的实施教学内容与要求:1.熟悉临床预防服务的主要内容2.掌握影响健康主要疾病危险因素的临床预防第三十一章初级卫生保健与社区卫生服务第一节初级卫生保健教学内容与要求:1.掌握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2.了解初级卫生保健的内容第二节社区卫生服务教学内容与要求:1.熟悉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2.熟悉社区卫生服务的原则和内容3.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环节第三节社区健康的实施教学内容与要求:1.了解社区预防保健的特点、基本任务2.了解社区诊断的概念、目的、和内容3.了解社区健康促进的概念、基本原则、基本内容4.了解社区预防保健工作的计划与评价第四节特殊人群的社区保健教学内容与要求:1.了解儿童保健服务的内容、服务方式2.了解社区妇女预防保健服务的内容3.了解社区老年人预防保健的基本内容4.熟悉临终及临终关怀的基本概念;了解临终关怀的目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