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语文 阅读一百天01(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5年中考语文 阅读一百天96(含解析)

2015年中考语文 阅读一百天96(含解析)

阅读一百天96年月日班级某某评价一、古诗词阅读(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乙)酬乐天某某初逢席上见赠【唐】韩愈【唐】X禹锡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某某路八千。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封:这里指谏书。

B、九重天:皇帝的宫阙,这里代指皇帝。

C、八百里:形容军营地域广,X围大。

D、天下事:指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

2.(甲)诗中 "左迁" 的意思是;请概括(甲)诗首联的意思:。

(乙)诗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诗运用了典故,所涉及到的人物分别是谁和。

3.(甲)(乙)两诗在情感方面有哪些异同点,请作简要赏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别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解释下列划线的实词含义。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患:②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为: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设计有何好处?“舍生取义”的现实意义?请结合实际,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解析】此题为开放性试题。

表明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即可。

(一)记叙文阅读①在冬末的余威中,早春细微的信息已从很不起眼的角落里渗露出来。

春天最初的脚步,轻盈地踏过冬日的叹息,向世人展示先行的姿态和渐进发展的决心。

【火线100天】(全国版)2015中考语文 第七部分 滚动测试卷(五)

【火线100天】(全国版)2015中考语文 第七部分 滚动测试卷(五)

滚动测试卷(五)\[第20讲~第32讲\]温馨提示:本卷考点:①散文阅读;②小说阅读;③说明文阅读;④议论文阅读。

一、散文阅读(19分)(2015·原创)落花枝头①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

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清晨推窗望去,雨却停了。

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空中还飘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

院子中,一丛绿树被染得浓荫如墨。

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给这雨后空朗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

②咦,正是春花红褪的初夏,什么花开得这般热烈?③循着被雨水润白的碎石小路走去,我猛地记起了杨万里的《初夏即事诗》:“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

”近前一看,果然是石榴花。

这是四株石榴树,分列在窄窄的甬道两侧,枝丫交错,搭起了一座花红叶绿的天然门楼。

树只有一人高,花却开得十分繁茂。

低头钻进树丛,真像是上元之夜徜徉于灯市之中,前后左右,俯仰四顾,都是火苗一般燃烧着的石榴花。

④早就听说石榴树是边开花边结果,花与子并生枝头,十分壮观。

如今看去,果真如此。

这满树密密层层的花果,真像是一个姊妹比肩的大家庭,在从花到果的生长过程中,呈现出变化微妙的千姿百态:有的蓓蕾婷立,含苞待放;有的半开半合,微露金蕊;有的翩然怒放,喷红流彩;有的花瓣已落,子实新萌;也有花萼圆鼓鼓地胀起,果实已初具规模,挺在枝头随风摇曳。

⑤啊,这些正在开放的花朵、正在成熟的果实,多像一群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孩子。

可是,一阵微风吹过,我感到点点水珠洒落下来。

这是花儿果儿们的泪水吗?水珠洒落地上,地上是一片落花的世界。

是了,花果洒泪是在向落花依依惜别,是在感激落花的深情。

落花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那么坦然,那么安宁,火红的花瓣在雨水中浸得发胀,将黑黑的泥土染成一片绯色。

我第一次注意到落花景象是这般壮丽,一种内在的美好情操震颤着我的心。

【解析版】2015年中考语文 阅读一百天02

【解析版】2015年中考语文 阅读一百天02

阅读一百天02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诗人春游钱塘湖的感情?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3、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①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②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4、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太丘舍去( ) ②尊君在不( )③下车引之( ) ④元方入门不顾( )5、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文中那些语句可以看出“友人惭”的原因?7、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三、现代文阅读犟龟一个美丽的早晨,小乌龟( a )在洞前吃着树叶。

它的头顶上,一对鸽子正在谈话:狮王二十八世要举行婚礼了,它邀请所有的动物前去参加。

因为狮子洞路途遥远,而庆典不久就要开始,必须马上动身。

两只鸽子说完就飞走了。

小乌龟听了这番话后陷人了深思:如果所有动物都被邀请了,当然也会包括我。

为什么我不去参加这有史以来最热闹的婚礼呢?想了一天一夜,小乌龟拿定主意上路了。

它一步一步向前爬去,虽然很慢,却一直没有停下。

路上,它遇到了蜘蛛。

得知乌龟此行的目的后,蜘蛛哈哈大笑:婚礼两周后就要开始了,慢得出奇的乌龟哪能赶得上?乌龟满怀信心地看了看自己的腿,它们虽然很短,却很结实。

中考阅读一百天100含解析试题

中考阅读一百天100含解析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阅读一百天100年月日班级评价一、古诗词阅读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①回乐峰:指城东的烽火台。

②受降城:因唐太宗亲临该地承受突厥部投降而知名。

1.以下诗句运用的艺术技巧与画线句子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C.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2.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一句所表现的景象。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二、文言文阅读:苏秦之楚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

.谈卒①,辞而行。

楚王曰:“寡人闻先生,假设闻古人。

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

〞对曰:“楚国之粮贵于玉,薪贵于桂,揭者②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

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王曰:“先生就舍③,寡人闻命矣。

〞注:①卒:完毕。

②揭者:接待宾客的近侍。

③就舍:回到宾馆。

4.用“/〞划分朗读停顿〔断2处〕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

5.将以下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

6.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苏秦和楚王这两个人物形象?苏秦:楚王:7.文中苏秦提醒楚国现状的话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即。

如今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的句子进展分析总结,然后根据文中内容进展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一)记叙文阅读“三好生〞陈庆苞上的时候,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他从未当过“三好生〞,也从未想过当“三好生〞,尽管他成绩不错,表现也很好。

村子很偏僻,村子的东北方向有一个HY营,HY营子女就成了里的一个特殊群体。

他们比农家子弟“得宠〞。

村里的孩子只要不是很出色,很难引起教师的注意。

他那时很自卑。

五年级临放寒假时,照例在小操场上召开表彰会,“三好生〞上台领奖往往是表彰会的HY。

校长在上面讲话,学生在下面说话,教师在后面吸烟,整个操场乱哄哄的什么也听不见,他坐在下面低着头想自己的心事。

2015年中考语文 阅读一百天31(含解析)

2015年中考语文 阅读一百天31(含解析)

阅读一百天31年月日班级姓名评价一、古诗词阅读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列选项理解错误的是()A、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所见所感。

B、这首诗将写景与抒情结合起来,情景交融。

C、颔联前句形容泰山凝聚了所有山峦应有的“神秀”,而后句则形象的衬托遮天蔽日,高峻峭拔的山峰。

D、全诗意境开阔,形象鲜明,格调高昂,气势磅礴,给人以极深的影响。

2.从练字角度分析颔联“阴阳割昏晓”的妙处。

二、文言文阅读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子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3.下列选项中,加线词语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是()A、处处志之/寻向所志B、屋舍俨然/舍生取义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充耳不闻D、后遂无问津者/津津有味4.用现代汉语表述语句意思。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用原文回答能够表现老少和乐融融的语句。

6.出自《桃花源记》的成语有哪些,请写出三个。

三、现代文阅读(一)记叙文阅读特殊的晚宴①保姆住在主人家附近,一片破旧平房中的一间。

她是单身母亲,独自带一个四岁的男孩。

②那天,主人要请很多客人吃饭。

主人对保姆说:“今天您能不能辛苦一点儿,晚一些回家?”保姆说:“当然可以,不过我儿子见不到我,会害怕的。

江苏省扬州市2015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扬州市2015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

扬州市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说明:1.本试卷共6页,计22题(包含单项选择题:第1-5题、第11题,共6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准确无误地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同时务必在试卷的装订线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毕业学校填好,在试卷第一面的右下角填好座位号。

3.所有的试题都必须在专用的“答题卡”上作答,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非选择题在指定位置用0.5毫米黑色水笔作答。

在试卷或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运用(3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踌躇.(chú)挑衅.(pàn)自诩.(xǔ)茅塞.顿开(sài)B.颓.唐(tuí)嫉.妒(jì)呜咽.(yàn)脍.炙人口(kuài)C.吮.吸(yǔn)惬.意(qiè)地壳.(ké)明眸善睐.(lài)D.恬.静(tián)豁.免(huò)愠.怒(yùn)争妍.斗艳(yán)1.(2分)D。

A选项中“衅”应读作xìn,“塞”应读作sè;B选项中“嫉”应读作jí,“咽”应读作yè;C选项中“吮”应读作shǔn,“壳”应读作qiào。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李白笔下的蜀道雄奇险峻,峰回路转....,悬崖峭壁随处可见,令人胆战心惊。

B.个别同学对他这次考试取得的进步表示怀疑,他却忍辱负重....,依然刻苦学习。

C.瘦西湖是中国湖上园林的代表,这里的行云流水....让众多中外游客赞叹不已。

D.“扬州市汉字听写大赛”前夕,老师喋喋不休....地嘱咐我们一定要胆大细心。

2015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5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5年北京市高級中等學校招生考試語文試卷一、基礎·運用1.欣賞下面這幅書法作品,完成第(1)—(2)題。

(1)對這幅書法作品的欣賞,不恰當...的一項是A.線條奔放,筆力雄健。

B.五字錯落有致,收放有度。

C.氣韻貫通,展現書者胸襟。

D.采用隸書書體,方正典雅。

(2)請用規范的正楷字將“為人民服務”5個字抄寫在答題卡的田字格內。

答:___________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題。

中國抗日戰爭從1931年開始到1945年結束,經歷了14GAGGAGAGGAFFFFAFAF年艱難曲.折的歷程,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是中國人民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反侵略戰爭的歷史豐碑。

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抗日戰爭________,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抗日戰爭不僅關乎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而且關系到人類社會的前途和命運,值得銘記,并永載史冊。

(1)對文中加點字的注音和對畫線字筆順的判斷,全部正確的一項是A.曲.折(qū)“華”字的筆順是:B.曲.折(qǔ)“華”字的筆順是:C.曲.折(qū)“華”字的筆順是:D.曲.折(qǔ)“華”字的筆順是:(2)根據語意將下面語句依次填入文中橫線處,最恰當的一項是①持續時間最長②付出代價最大③開始時間最早④抗擊日軍最多A.③④①② B.①③④② C.③①④②GAGGAGAGGAFFFFAFAFD.①④②③3.許多名勝古跡都有名人題寫的匾額,這些匾額上的字具有較高的書法藝術價值,但有的字卻不符合現代規范漢字的書寫要求。

下列匾額屬于這種情況的一項是4.恰當地嵌入書名、地名、人名是寫對聯的技巧之一。

孫伏園悼念魯迅先生的挽聯,就巧妙地嵌入了魯迅先生的作品名稱和主編的刊物名稱,意中有意,感人至深。

在下面對聯的橫線處,依次填寫作品名稱或刊物名稱,與原聯相符的一項是踏_______,刈野草,熱風奔流,一生_______;痛_______,嘆而已,十月噩耗,萬眾_______。

湖北省武汉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扫描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扫描答案)
秘密★日01旨

日0

日01旨

初中 选择
业生学业考试姓 姓共 旦0 姓
语文试卷姓 第Ⅰ卷 一 1. 共 1日 , 小 点 z住 丝东é 编权 夫东刻 旦 姓姓姓虬 据姓姓匮 然姓姓姓狡黠 姓姓膂 速孔 姓 的读音或书写 两东ú ku举 夫东é 误的一组是姓姓 姓姓汗流浃背姓 姓姓 姓姓自 力姓姓姓入 当的一组是姓 的 知道孤 多少大脑 倾 使人姓姓姓姓姓,你将懂得山 转, 多少 手翻 和苦难并非只莅临你的屋檐 怕 新 敷 姓 姓 姓 各组词语中 姓姓拮 姓姓猝
他们害怕病,因 害怕病菌 因 他们跟 人相 地的 对
人的偏爱,在某种程度 意无意 可能
相似的病菌,因而 俗
, 生人更可能 俗,而
舍勒等 人发
,人们面
生群体,越是觉得容易感染疾病,就越是容易 倾向 免疫虽然 当然,行
种强烈的种
界的机 子 无
写 偶,
地坛 和 病 生物学的
碎笔 的史铁生,疾病缠身,很长一段 察非常深 中笔耕 ,笔 了 少 富 病困扰,身体 始人达尔文 是一生 辍,完
把可以开锁 免疫系统 的攻 的 启动 能 得了 姓
一把就是行 常
过,生物学家认
是免费的,需要付 胞或者组 些 胞原
身体免疫可能发生识别错误, 结 身体免疫系统的 免疫需要 因 身体免疫 一批 滞 作需要耗费相当能 效,
他身体机能的发挥 身体 , 没 个人能 是一
胞担任抗体,从而可能削弱 或者破坏 常使用 否 入人体之 的特点,只 在内的复 在病菌的场 如,牛羊

都只能跟轮椅亲密接触 他对世界的 要妻子照料 改 旨. 姓 他长期深居简 ,在孤
哲理的 好,需 姓
大的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一百天01
月日班级姓名评价
一、古诗词阅读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本诗作者是时期(人名)。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观。

B写景时,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等景色,次写海面上的波澜壮阔,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

C“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描写秋风呼啸、惊涛拍岸的景象,是作者的想像。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3、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都写了哪些事物?分别从哪两个方面来写的?
二、文言文阅读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日:“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
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四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4、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语句中重点字的意思。

①二石兽并沉焉并: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物理:
5、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语句的意思。

①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6、为什么‘讲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河老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7、通过本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
(一)记叙文阅读
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

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

”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

”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被淡忘了。

后来,搬了家。

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

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

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

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

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

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

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

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

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像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

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

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

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8、开始父母的话:“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有什么作用?
9、“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

我有些惭愧”请写出此时“我”的心理活动。

10、赏析下面句子。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

11、父母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对我进行了哪些教育?
12、最后一段的含义是什么?
13、你如何理解“长大”?
(二)说明文阅读
宣纸
①宣纸的原产地是安徽省泾县。

关于宣纸的起源,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

东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发明造纸技术的蔡伦离世后,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很想造出一种世上最好的纸,为师傅画像修谱,以表怀念之情,但年复一年难以如愿。

一天,孔丹遇见一棵老的青檀树倒在溪边,由于终年日晒水洗,树皮已腐烂变白,露出一缕缕修长洁净的纤维,孔丹取之造纸,经过反复试验,终于造出一种质地绝妙的纸来,这便是后来有名的宣纸。

宣纸中有一种名叫“四尺丹”的名贵品种,一直流传至今,就是为了纪念孔丹。

②“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

”宣纸具有洁白稠密、韧而能润、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性,并有独特的渗透性能,利于笔挥墨运,一笔落成,深浅浓淡,墨韵清晰,正是宣纸的这些性质而使中国书画艺术具有了一种独特性。

③宣纸具有很强的弹性和韧性。

将生宣揉成一团之后还可以展平,经过熨烫,依旧可以恢复平展如初的原貌。

所以即使是作品皱痕起伏,经过装裱之后,也会平展如新。

如书法工艺中的拓片,当薄薄的宣纸贴在凸凹不平的碑文、器皿的表面时,任凭反复敲打,宣纸依然能够保持伸缩自如,裂而不断的完美状态。

④到商店里购买宣纸时,当水滴在宣纸上,落在纸面上的水滴逐渐向四周扩散的就是生宣,而水滴落在纸面上没有立即扩散或不再扩散开的就是熟宣,这是检验生宣与熟宣的简单方法。

我们把生宣显现的这
种水滴逐渐向四周扩散开来的现象称做湿染性特性,生宣具有较强的湿染性,使得书写时困难加大。

因此,
书法实践作为一种提高人生修养的实践行为,需要漫长的修为才能达到期待的目标。

这种湿染性现象,它可以锻炼书写者内在的涵养和自我内聚力,同时,也是检验书写者耐心和品格的途径所在。

⑤生宣除具备湿染性之特性之外,还具备较强的吸墨性能。

生宣具有的湿染性由水的特性引发,用淡墨书写产生的湿染性现象比较明显,用浓墨书写产生的湿染性程度相对减弱。

宣纸的吸墨性与其内在的构造以及所用墨液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种极其细小的“墨颗粒”与宣纸内部纤维“管道结构”完美融合后留下了墨流走了水。

⑥待墨迹晾干后,把晾干字迹后的生宣纸泡在清水里,即使泡上半天,着墨的生宣纸也不会发生跑墨现象,即墨汁不会因为水的浸泡而发生墨汁化开的问题,这种现象就是宣纸具有胶着性能的表现所在。

生宣纸具有的胶着性与前面说到的吸墨性有内在关系,这种胶着性还是因为生宣纸具有较强的吸墨性,即使
你用干燥的写过字的生宣纸擦湿手,手上通常
..也不会沾染墨迹。

⑦宣纸在生产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剔除了性质不稳定的木质素、蛋白质等元素,保留下来的几乎全是相对稳定的纤维,这种持久性不招惹虫蛀,它是自古以来可以保存时间最长的纸质载体。

⑧宣纸可谓“水走墨留”、“寿纸千年”,至今人们依旧用宣纸作为书写和书画创作的专用纸。

14、文章第①段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15、文章分别介绍了宣纸的那些特点?
16、分析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其作用?
17、“即使你用干燥的写过字的生宣纸擦湿手,手上通常也不会沾染墨迹。

”中加点词语“通常”有什么作用?
18、文章的第⑤⑥段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颠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