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旬(月)报电码

合集下载

2010年湖北省地面气象观测技能竞赛气象报告编制试卷

2010年湖北省地面气象观测技能竞赛气象报告编制试卷

2010年湖北省地面气象观测技能竞赛气象报告编制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5分,每小题0.5分)1.GD-01Ⅲ中除使用世界时外,其余一律以北京时为准。

()A:0段的SMG、SIG B:0段的YYGG、G C:0段的YYGG、G和1段的GGgg2.编发天气报的更正报的正确方法是。

()A:在OSSMO软件“观测编报”的天气报报文框中修改报文B:在OSSMO软件“观测编报”的天气报界面中选择“更正报”C:生成报文文件后,通过普通文本编辑器修改报文文件3.在OSSMO软件“观测编报”的“天气报”中输入的只与编报有关的内容保存在月基本数据库文件(BIIiiiMM.YYY)的表中。

()A:tabPrimObservData1 B:tabPrimObservData2C:tabPrimObservData3 D:tabPrimObservData44.某站在编发08时天气加密报时,发现08时自动站小时最高气温异常,且影响到24小时内最高气温的挑取,在OSSMO软件的天气加密报界面的正确处理方法是。

()A:将当前值中的最高气温改为人工观测值B:修改过去值的“24小时内最高气温”C:将Z文件中该时的最高值改为缺测D:生成报文后,直接修改报文内容5.风向236.3度转化为16个方位时,所对应的风向编码为___ ___。

()A:22 B:25 C:27 D:296.某站2010年5月编发的气候月报包括0、1、3、4段,应统计基数为。

()A:2 B:5 C:7 D:107.预约航空报的3 YYbYbYn组中的Yn一般不大于。

()A:3 B:4 C:58.补充天气报中一般不能编发重要天气组,但是当符合规定时,_____是可以在其中编发的。

()A:小时雨量B:冰雹C:大风9.天气现象强度表中,轻度和中度电码相同的现象有种。

()A:2 B:3 C:410.一日内无论出现多个时段或跨夜间和白天持续或强度是否变化,只需编发1份重要天气报的天气现象共有______种。

气象:云及天气等电码符号表

气象:云及天气等电码符号表

云及过去天气等电码符号表电 码N总云量W 1W 2 过去天气h云高(m)云的种类Nh有C L云时C L 总量,无C L 云时的C Mm 云量C L 低云族C M 中云族C H 高云族0 无 云<50没有低云 没有中云 没有高云11 50淡积云和(或)碎积云透光高层云毛卷云12 2~3100浓积云蔽光高层云或雨层云密卷云334沙(尘)暴或吹雪雪暴200 秃积雨云透光高积云伪卷云445雾或霾300积云性层积云 荚状高积云 钩卷云556毛毛雨600普通层积云成带或成层的透光高积云卷云或卷层云,云层高度不及45°667~8非阵性的雨 1000层云和(或碎层云)积云性高积云卷云或卷层云,云层高度超过45°8 79或 10非阵性固体降水或混合降水1500碎雨云复高积云或蔽光高积云卷层云布满天空9810阵性降水 2000积云和普通层积云 堡状或絮状高积云 卷层云未布满天空 109不 明雷暴(或伴有降水)鬃积雨云混乱天空的高积云卷积云×天气现象的填图符号及电码表WW0 1 2 3 400 烟10 轻雾散片浅雾浅雾闪电视区内有降水未及地20观测前有毛毛雨观测前有雨观测前有雪观测前有雨夹雪观测前有毛毛雨或雨30沙(尘)暴减弱沙(尘)暴无大变化沙(尘)暴加强强沙(尘)暴减弱强沙(尘)暴无大变化40 近区有雾散片的雾天顶可辨雾渐减弱天顶不可辨雾渐减弱天顶可辨雾无大的变化50间歇性轻毛毛雨连续性轻毛毛雨间歇性毛毛雨连续性毛毛雨间歇性浓毛毛雨60 间歇性小雨连续性小雨间歇性中雨连续性中雨间歇性大雨70 间歇性小雪连续性小雪间歇性中雪连续性中雪间歇性大雪80 小阵雨中阵雨大阵雨小阵性雨夹雪中或大阵性雨夹雪90 中或大冰雹观测前有雷暴观测时有小雨观测前有雷暴观测时有中或大雨观测前有雷暴观测时有小雪或雨夹雪或霰冰雹观测前有雷暴观测时有中或大雪或雨夹雪或雹霰WW 5 6 7 8 900 霾浮尘扬沙或尘土视区内有尘卷风视区内有沙(尘)暴10视区内有降水在五公里外视区内有降水已及地雷暴飑龙卷20 观测前有阵雨观测前有阵雪或阵雨夹雪观测前有冰雹或霰(或伴有雨)观测前有雾观测前有雷暴(或伴有降水)30强沙(尘)暴加强弱低吹雪强低吹雪弱高吹雪强高吹雪40天顶不可辨雾无大的变化天顶可辨雾变浓天顶不可辨雾变浓天顶可辨雾并有雾凇天顶不可辨雾并有雾凇50连续性浓毛毛雨轻毛毛雨并有雨凇中或浓毛毛雨并有雨凇轻毛毛雨夹雨中或浓毛毛雨夹雨60 连续性大雨小雨并有雨凇中或大雨并有雨凇小雨夹雪(或轻毛毛雨夹雪)中或大雨夹雪(或中浓毛毛雨夹雪)70 连续性大雪冰针(或伴有雾)米雪(或伴有雾)孤立的星状雪晶(或伴有雾)冰粒80 小阵雪中或大阵雪小阵性霰或伴有雨或雨夹雪中或大阵性霰或伴有雨或雨夹雪小冰雹或伴有雨或雨夹雪90观测时有雷暴伴有雨或雪或雨夹雪观测时有雷暴和冰雹或霰观测时有大雷暴和雨或雪或雨夹雪观测时有雷暴和沙(尘)暴和降水观测时有大雷暴和冰雹或霰。

电码编报练习

电码编报练习

电码编报及规定一、填空题1、“观测时”是指定时观测的十五分钟,以14时为例,即13时45 分至14时00分。

2、“观测前一小时”是指定时观测前的四十五分钟,以14时为例,即13时00分至13时45分。

3、“过去一小时”是包括“观测时”和“观测前一小时”在内60分钟,以14时为例,即13时00分至14时00分。

4、当有效能见度处于VV电码表中的两个数值之间时,用小的电码编报。

5、每小时一次的航空报,如在正点后10分钟内发出者,算过时报;若超过10分钟,则不再编发该时航空报,按缺报处理。

6、只有当测站有效能见度≥1000米时看到的雾才能编报WW电码40或41。

7、如果现在天气现象可以用几个电码来编报时,一般应选择其中最大的一个电码编报。

8、C L=1一般代表晴好天气的云天,C L=7所表示的常是恶劣天气的云天。

9、积云和不是积云性的层积云同时存在,此两种云的底部高度不同,C L编报电码8。

10、遇无云闻雷的情况下,危险报8Ns9hshs编报应为省略不报。

二、判断题1、云、能、天观测后至正点前,有更重要的天气现象产生。

如前后记录有矛盾,为了与天气现象配合,云、能应重新补测并按补测情况编报,但气薄-1定时观测记录不必更改。

(√)2、非系统发展的钩卷云,亦应记C H4。

(×)3、“现在天气现象”是指‘观测时’和‘观测前一小时’或‘过去一小时’的天气现象。

(√)4、同时有两种或以上的危险天气达到发报标准,均应分别发危险报。

(×)5、02、08、14、20时天气报中的‘过去天气现象’是指过去六小时内出现的天气现象。

而‘过去六小时’是指前一次基本天气观测到本次基本天气观测的六小时。

(√)6、如果现在天气现象可以用几个码来编报时,一律应选择最大的一个码编报。

(×)7、当雾与烟、霾等现象同时存在时,不必区分各自对能见度的影响。

只要测站有效能见度小于1000米,现在天气现象即可选择42-49中的适当电码编报。

陇南地区气象旬(月)报译报程序简介

陇南地区气象旬(月)报译报程序简介

陇南地区气象旬(月)报译报程序简介
王澄海
【期刊名称】《干旱气象》
【年(卷),期】1986(000)003
【摘要】每月三旬的旬(月)报翻译和列表,要占用预报人员相当一部分时间。

为了节省时间,减少人工译报中出现的不必要差错。

我们编制了一套在 APPLE-Ⅱ微机上实现的 BASIC程序。

本程序采用中文系统,资料(原始电码)和因子均采用人机对话形式输入,操作简单易行,旨在最大限度地适应一切工作人
【总页数】1页(P46-46)
【作者】王澄海
【作者单位】陇南地区气象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
【相关文献】
1.气象旬(月)报的编发注意事项 [J], 蒲利荣;陈璟;任爽
2.浅谈气象旬(月)报及土壤湿度加密报 [J], 胡调;宋建平
3.如何编好农业气象旬(月)报 [J], 张玲;李宝林
4.气象旬(月)报编报程序的设计 [J], 李迎春;田常有;;
5.气象旬(月)报实时处理系统简介 [J], 黄慰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气象电码讲座.课件

气象电码讲座.课件
• TN和TX: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指示码。
• FM:当预期全部天气情况将有重大变化, 几乎变成完全不同的情况时使用。有效 时段细分成几个独立部分。
实况报和特殊报格式
M ETAR 或
SPECI
CCCC
YYGGggZ
AUTO
KM H或
dddffGfmfm KT 或
M PS
VVVVD V
dndndnVdxdxdx

CAVOK
RDRDR /VR VR VR VRi
VX VX VX VXDV

RDRDR /VR VR VR VR VVR VR VR VRi
PROBC2C2
GGGeGe
TTTTT

TTGGgg
GGGeGe
( TTF TF /GFGF Z)
• PROB: 概率组,后面跟“TEMPO”,取 30%和40%,超过50%时不再使用,而 使用“BECMG”,“TEMPO”,“FM”。
• TTTTT: 使用 “BECMG”,“TEMPO”
• TTGGgg:FM和时间组。
• T,T,/ Td,Td,:温度/露点(温度在0℃以下 时,在前面加注字符“M”,表示负值
• QPPPP:修正海平面气压(QNH)
WS RWYDRDR
REW,W,

WS ALL RWY
(RM K)
• RE:近时天气现象(是指在本次观测时间前 1小时内或在前一次观测时间至本次观测前 时段内所发生的一些对飞行有重要影响的 天气现象)
• 静风:编报为“00000”,风速小于2公里/小时(1海里/小时)。
VVVVD V
RDRDR/VR VR VR VRi
VX VX VX VXDV

气象编报电码1

气象编报电码1

陆地测站地面天气报告电码(GD—01 III)一、电码型式1段IIiii i R i X hVV Nddff 1s n TTT 2s n T d T d T d 3P0P0P0P0 4PPPP 5appp 6RRR1 7wwW1W2 8N h C L C M C H3段333××0P24P24T24T241s n T X T X T X2s n T n T n T n3s n T g T g T g7R24R24R24R24 9S P S P s P s P(911f x f x 915dd 925SS 934RR 939nn)符号内容及编报规定0 段AAXX——陆地测站地面天气报告的识别字码。

YYGG1组YY——日期(世界时),01表示该月第一日,02表示第二日,余类推。

GG——观测正点时间(世界时),以整时数编报。

1——风的指示码,表示风速用仪器实测,以米/秒为单位编报。

(SMG)、(SiG)组(SMG)定时、(SiG)补充,两组为经邮电部门发报用的报类指示组。

其中,SM、Si为固定英文字母,G根据发报时次编码,整组必须加括号编发。

G——本次报观测正点时间(世界时)小时的个位数,按下表编报。

例、北京时08时观测(SMG)(SM0)例、北京时11时观测(SiG)(Si3)1 段II iii组I I——区号iii——站号例、56 294i R i X hVV组i R——第一段中是否编报了降水量组(6RRR1)的指示码,按下表编码。

24242424(2)05、11、17、23时天气报中,不编报6RRR1组,i R固定编报4i X——是否编报了现在天气和过去天气组(7wwW1W2)的指示码,按下表编报。

i X电码表h——最低的云底部高度,按下表编报。

全部天空不可辨时,h报×,N报9,8N h C L C M C H组省略不报。

VV——有效能见度,按VV电码表编报。

(1)测站只采用电码00—50和56—80编报。

(整理)陆地测站地面气候月报电码

(整理)陆地测站地面气候月报电码

陆地测站地面气候月报电码(FM 71-X CLIMAT)本电码经中国气象局批准,以中气业发[1994]007号函颁发,自1994年12月开始执行。

一、电码型式0段(CS)IIiii1段111××6R1R1R1R d n r n r7S1S1S1p s p s p s8m p m p m T m T m Tx m Tx9m e m e m R m R m s m s2段222××0Y b Y b Y c Y c6R1R1R1R1n r n r7S1S1S18y p y p y T y T y Tx y Tx9y e y e y R y R y s y s 3段333××0T25T25T30T301T35T35T40T402T no T no T xo T xo3R01R01R05R054R10R10R50R505R100R100R150R1506s00s00s01s017s10s10s50s508f10f10f20f20f30f309V1V1V2V2V3V34段444××0s n T xd T xd T xd y x y x1s n T nd T nd T nd y n y n2s n T ax T ax T ax y ax y ax3s n T an T an T an y an y an4R x R x R x R x y r y r5i w f x f x f x y fx y fx6D ts D ts D gr D gr7i y G x G x G n G n二、编报总则2.1本电码用来编报陆地测站的地面气候月报。

2.2本电码的电码形式包括5段:段号指示组内容0 (CS)报类指示组1 111××月资料及缺测日数。

本段必须编报2 222××月的多年平均值资料及计算中资料缺测年数3 333××月内各要素值超过某个阈值的日数4 444××月内的要素极值及雷暴、冰雹的出现日数2.3 电码形式中的各组必须依次编发,带括号的组经电信局发报时括号不能省略。

委屈

委屈

气象旬(月)报电码型式及注意事项1 段基本气象段:(AB) Iiiii 0Snttt 1Sntvtvnt 2Sntetete3n0·1r1r1r1 4Snrvrvrv 5nfs1s1s17SnTTT 8SnTvn F n F9R1R1R1R16ksks n50n25h h×SnRvRvRvHHH10H10 8H20H20H50H50 9H70H70H100H100 2段农业气象段:222×× 67H30H30H40H40 5Gnonene 6∑T10∑T10∑6段地方补充段:666×× 12T10∑T101 段基本气象段:1(AB)(第1组)--气象旬(月)报的报类标志,必须编报。

2 IIiii--本站区站号3 0Snttt组—编发旬平均气温⑴Sn为正负号,温度为正值或0时编发0.温度为负值时编发1.⑵ttt--旬平均气温。

以0.1。

C为单位编报,正负号用Sn表示。

4 1Sntvtvnt组—编发旬平均气温距平均和旬极端气温出现日期。

⑴ Sn--正负号。

⑵tvtv--旬平均气温距平。

以当年本旬平均气温减本旬累年平均气温所得差值。

以1℃为单位编报,正负号用Sn表示。

--编发时请注意。

如气温距平为0.1-0.4时,Sn编发0:气温距平为-0.1- -0.4时,Sn编发1.⑶ nt--旬极端气温出现日期。

极端气温出现在一旬的那一天,即以该日期的个位数编报,日期出现在31日时,编报×。

--编发nt时请注意,6月至8月各旬编报极端最高气温日期;9月至次年5月各旬编报极端最低气温日期。

5 2Sntetete—编发旬极端气温。

⑴ Sn--正负号。

⑵ tetete--旬极端气温。

以0.1℃为单位编报,正负号用Sn表示。

6 3n0·1r1r1r1组—编发旬内降水量≥0.1毫米的日数和旬降水量。

1117 4Snrvrvrv组—编发旬降水量距平百分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旬(月)报电码(HD—03)一、电码型式及内容1 段基本气象段(1) (2) (3) (4)(AB) IIiii 0S n ttt 1S n t v t v n t(5) (6) (7)2S n t e t e t e3n0·1r1r1r14S n r v r v r v(8) (9) (10)5n f s1s1s17S n TTT(11) (12) (13)8S n T v n F n F9R1R1R1R1×S n R v R v R v2 段农业气象段(14) (15) (16)222××0BBEn E1CS n E v E v(17) (18) (19)2gggW 3MMMM 4∑T∑T∑T∑T(20) (21) (22)5S n∑TV∑TV∑TV8H20H20H50H50(23)9H70H70H100H1003 段灾情段(24) (25) (26)333××1VVBB 2mmdd(27) (28)3YQQQ 4FFFu4 段地温段(29) (30) (31)444××(32) (33) (34)(35)160 320二、编报总则2.1本电码为气象台站编发气象旬(月)报用的统一编码。

2.2气象旬(月)报在每旬初的1日、11日、21日的03点以前,将上旬(月)的报编好,电文要认真校对,加(A B)报类标志传至当地电信部门,用加急公益电报(C报类,特别业务标识UGT)以OBSER电报挂号发至本省、市、自治区气象台(按照改变气象旬(月)报通信传递工作的规定);省、市、自治区气象台再将其中规定应向国家气象中心拍发旬(月)报台站电报的l一5段转发北京。

个别站如夜间发报困难,可在08点发出。

边远台站需用特急电报拍发。

2.3编报所用气象资料是台站过去一旬(月)内观测并经过计算所得的资料。

资料时限,一律截至旬末那一天的20点。

农业气象和灾情资料采用作物(牧草)生育状况地段的观测资料。

结合大田灾情调查。

2.4计算旬(月)平均气温距平、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所使用的平均值应采用本站最近的阶段气候资料整编相应的累年平均值,不需每年求取平均值。

作物发育期距平应用本站开始观测以来相同类型的品种该发育期的累年平均日期。

仅有一年发育期观测资料时,则编报当年与前一年的日期差值。

2.5凡应编发的段必须按本电码型式顺序编发。

有指示组的段,只要该段其中一组有报,段指示组必须编发,整段无报,该段省略不发。

按规定全组无报,该组省略不发。

需要编报的码因项目缺测或情况不明时,编"×"。

用实测值直接编报的项目,实测值为0时则编"0",实有位数少于需编报位数时,则在左方空位上加"0"补齐。

例如:旬降水量5.0mm,则r1r1r1编报005。

2.6本电码各段编报规定如表二:三、1段基本气象段编报说明3.1(AB)(第1组)--气象旬(月)报的报类标志,必须编报。

3.2 IIiii组(第2组)3.2.1 II--本台站区号3.2.2 iii--本台站站号.3.3 0S n ttt组(第3组)3.3.1 0--组指示码3.3.2 S n--正负号,按表三编报。

3.3.3 ttt--旬平均气温。

以0.1。

C为单位编报,正负号用S n表示。

3.4 1S n t v t v n t组(第4组)3.4.1 1--组指示码3.4.2 S n--正负号。

编报方法同3.3.2。

3.4.3 t v t v--旬平均气温距平。

以当年本旬平均气温减本旬累年平均气温所得差值。

以1℃为单位编报,小数四告五入。

例如旬平均气温距平为3.7,编报04;0.5编报01;一0.4,S n t v t v编报100。

3.4.4 n t--旬极端气温出现日期。

6月至8月各旬编报极端最高气温日期;9月至次年5月各旬编报极端最低气温日期。

极端气温出现在一旬的那一天,即以该日期的个位数编报。

例如2日编2,20日编0,出现在31日,编报×。

当一旬内出现两天或以上相同的极端气温时,n t编发旬内第一次出现极端温度的日期。

3.5 2S n t e t e t e组(第5组)3.5.1 2--组指示码3.5.2 S n--正负号。

编报方法同3.3.2。

3.5.3 t e t e t e--旬极端气温。

编报方法同3.3.3旬平均气温。

正负号用S n表示。

3.6 3n0.1r1r1r1组(第6组)3.6.1 3---组指示码3.6.2 n0.1---旬内降水量≥0.1毫米的日数,按表四编报。

3.6.2 r1r1r1--旬降水量。

以毫米为单位编报,小数四舍五入。

例如,旬降水量为0.0-0.4毫米,编报000,0.5编报001。

3.7 4S n r v r v r v组(第7组)3.7.1 4---组指示码3.7.2 S n--正负号。

编报方法同3.2.2。

3.7.3 r v r v r v--旬降水量距平百分率(△r%)。

即以当年的本旬降水量(r),减本旬累年平均降水量所得差值,再除以本旬累年平均降水量所得的百分率。

以1%为单位编报,小数四舍五入。

正负号用S n表示。

当距平百分率为999%以上,仍以999编报。

距平百分率绝对值小于0.5%时,正值或0编0000,负值编1000。

3.8 5n f s1s1s1组(第8组)3.8.1 5--组指示码3.8.2 n f--旬内大风日数。

编报旬内瞬间风速≥17米/秒或风力≥8级的日数。

编报方法同3.6.2。

3.8.3 s1s1s1--旬日照时数。

以小时为单位编报,小数四舍五入。

3.9组(第9组)3.9.1 6--组指示码.3.9.2 k s k s--旬日照百分率。

以1%为单位编报。

旬日照百分率大于99%时,仍编99。

旬可照时数,以各旬逢六的日照时数(从气象常用表第三号查得)乘以该旬的实际天数。

3.9.3 n50--旬内降水量≥50毫米的日数。

编报方法同3.6.2。

3.9.4 n25--旬内降水量≥25毫米的日数。

编报方法同3.6.2。

3.9.5 hh--旬内最大积雪深度。

以厘米为单位编报,小数四舍五入。

超过99厘米仍编99。

3.9.6 4月至9月各旬编报k s k s n50n25,10月至次年3月各旬编报kskshh。

3.10 7S n TTT 组(第10组)3.10.1 7--组指示码3.10.2 S n--正负号。

编报方法同3.3.2。

3.10.3 TTT--月平均气温。

编报方法同3.3.3。

3.11 8S n T v n F n F组(第11组)3.11.1 8—组指示码3.11.2 S n—正负号。

编报方法同3.3.2。

3.11.3 T v—月平均气温距平。

以当年本月平均气温减本月累年平均气温所得差值,以1℃为单位,小数四舍五入。

距平为9以上仍编9。

3.11.4 n F n F--月内大风日数。

编报月内瞬间风速≥17米/秒或风力≥8级的日数。

3.12 9R l R l R l R l组(第12组)3.12.1 9--组指示码3.12.2 R l R l R l R l--月降水量。

编报方法同3.6.3。

3.13 ×S n R v R v R v组(第13组)3.13.1 ×--组指示码3.13.2 S n—正负号。

编报方法同3.3.2。

·3.13.3 R v R v R v--月降水量距平百分率。

编报方法同3.7.3。

四、2段农业气象段编报说明4.1 222××组(第14组)农业气象段指示组4.2 0BBEn E组(第15组)4.2.1 0--组指示码4.2.2 BB--作物(牧草)名称,按表五编报。

例如杂交双季早稻早熟种编报21。

作物品种类型、熟性可请农业部门协助确定。

在观测作物播种前或收获后,编报土壤水分组时,BB码按白地编报91。

4.2.3 E--旬内出现的作物发育期名称。

按表六编报。

该项编报必须与4.2.4所编发育期一致。

作物播种前或收获后编报土壤水分时,E码编×。

4.2.4 n E--旬内作物的发育日期。

以开始期或普遍期或末期的日期个位数编报。

30或31日均编报"0"。

在作物播种前或收获后编报土壤水分或作物末进入下一发育期时时,n E码编×;当本旬内开始期、普遍期、末期相继出现时,以普遍期日期编报;无发育普遍期出现,以后一发育期编报。

例如,某旬出现孕穗末期和抽穗始期,则编报抽德始期的日期。

表五 BB 电码表4.2.5有的发育期很长,旬内发育期未结束,也未出现普遍期或末期,E码编发所处的发育期,n E码编0。

4.2.6如旬内出现两个发育普遍期,按发育期先后重复编报15、16组。

例如,旬内播种后出现出苗。

先编播种15、16组,再编出苗15、16组。

移栽、返青等亦是如此。

4.3 1CS n E v E v组(第16组)4.3.1 1--组指示码4.3.2 C--旬内发育期的发育程度,按表七规定编报。

该项编报必须与发育日期4.2.4一致。

当旬作物未进入发育始期、普遍期或末期不需编报。

4.3.3 S n--正负号。

当年发育期晚于历年平均发育期,S n编1;早于或等于历年平均发育期,S n编0。

旬内未出现发育普遍期,S n按趋势编报,难以判断时编×。

例如,某发育期的普遍期多年平均日期为14日,当旬10日,该发育期的百分率达47%,11日S n应编报×;孕穗普遍期历年平均为9月25日,当旬9月27日出现抽穗始期(旬内未出现孕穗普遍期)S n编报0。

表六E电码表4.3.4 E v E v--发育期距平。

即当年本旬的发育普遍期与同一类型品种多年该发育普通期平均日期的差值、以日数编报。

本旬内末出现发育普遍期,编报99。

4.4 2gggW组(第17组)4.4.1 2--组指示码表七 C 电码表4.4.2 ggg--植株高度。

规定测量植株高度的旬编报,以厘米为单位。

如果观测方法中规定本旬不需测量植株高度时,该旬本组省略不发。

测量两次株高的禾本科作物,编报本组时,以后一次株高测量(由土壤表面量至上部展开叶子基部)结果编报。

4.4.3 W--旬内生长状况评定,以旬末观测资料,结合群众意见评定,按表八编报。

表八w电码表4.5 3MMMM组(第18组)4.5.1 3--组指示码4.5.2 MMMM--植株密度或牧草覆盖度。

编报旬内作物发育普遍期测得的植株密度或进行牧草观测的站编报旬内发育普遍期测定的牧草覆盖度。

编报植株密度时,以每亩株茎数编报。

水稻、麦类乳熟期,谷子成熟期植株密度以有效茎数编报。

如旬内未进入发育普遍期或虽进入发育普遍期按观测方法规定不应测定植株密度时,该旬本组省略不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