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混合废水

合集下载

斜板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装置图

斜板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装置图

一种污水、污泥共处理减排工艺与系统一、 技术背景(1)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大多数污水处理厂普遍采用生物处理工艺(包括厌氧和好氧工艺),这类工艺(尤其是好氧工艺)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一般需要定期排放并进行处理。

目前,我国污水处理厂每年排放的污泥量(干重)约140 万吨,且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

污泥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环境压力和经济负担。

污泥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物质、病原菌等有毒有害物质,没有得到安全、环保处理处置的污泥对环境的危害较大。

我国多数污水处理厂采用的技术不能在根本上解决我国目前污水处理的污泥问题,污泥二次污染环境比较严重。

目前国内污泥的处理技术主要有:浓缩、脱水、消化、发酵、干化等。

多数污水处理厂污泥主要的处置方法是土地填埋,其次是污泥土地利用。

污泥填埋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但是由于填埋场大多为露天,经过雨水淋滤后,没有稳定和无害化的污泥很快恢复原形,对填埋场地的安全构成严重的危害。

处理不到位的污泥还造成填埋场渗滤系统的严重堵塞,严重污染附近的地下水。

尤其是污泥和垃圾混合填埋时,使得不少垃圾填埋场的寿命大大缩短,给城市垃圾处置带来很大的麻烦。

目前常用的污泥稳定化方法有厌氧消化、好氧消化、发酵、碱法稳定等。

碱法稳定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来稳定污泥,通常投加石灰。

碱法稳定的主要作用是解决污泥的臭气问题和杀死病原菌,碱法稳定降低了污泥的肥料价值,但使污泥更容易脱水。

加石灰后实际上并没有直接降解有机物,且增加了污泥体积,所以本导则不推荐采用。

同其它污泥稳定方法相比,尽管污泥厌氧消化投资较大,但由于其能耗低,且能回收能量,故其投资能较快地得到回收,因而受到人们的青睐。

根据联邦德国的经验,一般当污水处理厂规模超过5000m3/d 时,污泥厌氧消化无疑是最为经济的方法。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污泥厌氧消化工艺所达到的污泥稳定化程度是其它好氧稳定工艺所无法比拟的。

(2)污泥厌氧消化工艺应用现状我国大多数污水处理厂都是采用浓缩脱水来处理污泥,而采用稳定化处理的污水处理厂不到20%。

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综述

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综述
排放。
1 . 2 . 1 厌 氧 生物处 理技 术
其方 法 主要 有 : 上 流式厌 氧 污 泥床 ( U A S B ) 、 厌 氧生
1 6
总 的来说 , 组 合 工艺适 合 不 同水 质 的渗 滤液 处 理 ,
《 资源节 约 与环保 》 2 0 1 7年第 1 期
但 是组 合 工 艺一般 需 要物 化 的预 处理 ,这直 接增 加 了 处 理 成本 , 单 一 的生 物处 理达 不 到标 准 , 并 且 若是 要 进

型 的T 艺是 S h a r o n — An a m m o x ] _ 艺。 S h a r o n] 艺是一 种
典 型 的亚硝 态 氮 生 成装 置 , 目前 己有 生 产 规模 运 行 。 Ma r c S t r o u s 等人对 厌氧 氨氧化 反应 研究 结果 表 明 , 在 固 定 床 和流化 床 中均 可 以实 现厌 氧氨 氧化 反应 ,其 氨 氮 的去 除率分 别 高达 8 8 % ̄ n 8 4 % ,而亚 硝态 氮 几乎完 全
好 氧稳 定 塘是 浅塘 , 水 力停 留时 间较 短 , 降解 有 机
物 速率 快 、 处 理 程度 高 。英 国 B r y n P o s t e g 垃 圾填 埋场 投
人 运行 了一 座 曝气氧 化塘 , C O D去 除率达 9 7 %, 平均
水 B O D 为2 4 mg / L 。相较 于 活性 污 泥法 受 水质 水 量 变
提 高至 0 . 4 — 0 . 6 r 4 1 。
1 . 2 . 2好 氧生物 处理 技术
前 言
随着我 国工业 和城 市迅速发展 ,垃圾 总数 总量 的速 度 增至每年 1 0 %以上 , 到2 0 3 0 年我 国城 市生活垃圾预计

CABR+SBR组合工艺处理大蒜生产废水的研究

CABR+SBR组合工艺处理大蒜生产废水的研究
Abstract:The combined process ofcarrier anaerobic baff led reactor(CABR)and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has
been used for treating garlic processing wastewater,the start—up of the combined process,and its removing effects on
[摘 要 ]采 用 填 料 式 厌 氧 折 流 板 反 应器 (CABR)+序 批 式 活 性 污 泥 法 (SBR)组 合 工 艺 处 理 大 蒜 废 水 ,重 点 研 究 组 合 工 艺 的 启 动 过 程 及 对 COD、总 氮 、总 磷 的 去 除 效 果 。结 果 表 明 :采 用 低 负 荷 启 动 方 式 ,启 动 过 程 中逐 渐 提 高 负 荷 , CABR+SBR组 合 工 艺启 动 迅速 。污 泥培 养 时 间较 短 。CABR经 40d培养 ,进 水 COD 为 3000mg/L时 去 除率 稳定 在 87% 以上 ;SBR经 15 d培养 .进 水 COD为 350mg/L时去 除率 稳 定 在 85%以上 。系 统稳 定 后 ,进 水 COD约 为 6000mg/L时 , 组合 工 艺 出水 的 COD、总氮 、总 磷分 别 为 83.12、11.30、1.28mg/L,总去 除率 分 别 为 98.58%、84.68%、82.48% ,出水 符合 城 镇 污 水 处 理 厂污 染 物 排放 标 准 (GB 18918- 2002)的 二级 排 放 标准 。
Standard of Pollutant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GB 1 89 1 8- 2002).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低浓度废水运行特性试验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低浓度废水运行特性试验
多 见I l 1 。本实验 对 A R反 应器处 理 低浓度 废水 的运行 效 能进行 了研 究 , 结果对 A R反 应 器处理 低浓 度废 B 其 B 水有 一定 的理论 意 义和指 导价 值 。
l 实验装置 和方法
1 实验装置 . 1
采用两 套 6隔 室 、构造 相 同 ,有 效容积 均 为
的 启 动运 行 有 着 重 要 作 用 , 的水 力停 留时 问 启 动 并逐 渐 缩 短 的 运 行 方式 有 利 于 反 应 器 的启 动 和稳 定 运 行 。 长
关键词 :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 低浓度废 水; 运行特性
中 图分 类 号 : 0 X73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17 — 69 2 0 )4 0 3 - 4 6 2 0 7 中温条件下处理低浓度废水的试验结果表明: 在进水 C D r O c浓度为 50m / 、 0 s L 水力
停 留时间为 3 1  ̄ 2h时, O o的平均去 除率可达 8 %, CD 4 出水 C D 浓度可降至 7 sL 控制水力停 留时间对反应器 O 。 5m / 。
度 为 15m / 。 A R 在启 动初 期反 应器 已相对 稳 定 , 6 g L 而 B 2 运行 至
50 0

20 0
81 0 0
0 1 6 8 2 l 2 O 3 3 6 5 l 4 21 7 3 4 8 42 4 O
2 结果与分析
21 启 动 阶段 .
启 动 阶段 , 两个 反应 器进水 C D O 浓度 均为 50m / 。在不 同的启 动条件 下 , 个反 应器对 C 。的去 0 gL 两 OD 除效 果有 所不 同 ( 图 2 。 B 。 见 ) A R 在启 动初 期 , 出水 C Dr O c随运 行天数 的增 加变 化较 大 。 行至 3 , 运 4d后 出水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系统的特性及调控研究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系统的特性及调控研究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系统的特性及调控研究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系统的特性及调控研究摘要:在当今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naerobic Baffle Reactor,ABR)作为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本文通过综述相关文献,阐述了ABR系统的一些基本特性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结果表明,ABR系统具有体积小、占地面积小、能耗低、低污泥产量等特点,并且在COD(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氮的去除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水平。

同时,本文还对ABR系统的调控研究进行了探讨和总结,包括回流比、有机负荷、水力停留时间、温度和PH值等因素对ABR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以及控制BOD(生化需氧量)、COD和氨氮的策略。

综上所述,ABR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技术特性和调控性能,并且在进一步研究和开发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引言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的发展,污水处理已成为当代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同时,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往往存在着处理成本高、处理效果差、占地面积大等问题。

因此,研发一种高效、节能、占地面积小的污水处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二、ABR系统的特性ABR系统,即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系统,是一种采用厌氧生物技术处理有机废水的新型装置。

该系统由反应器本体、进水管、出水管、折流板等组成。

ABR系统具有以下特性:1. 体积小:ABR系统相对于传统的污水处理设备来说,体积更小。

这使得它在使用过程中占地面积较小,特别适用于场地有限的情况。

2. 能耗低:ABR系统的能耗远低于传统的曝气池等处理设备。

这主要是因为ABR系统采用了厌氧生物技术,无需额外供氧。

3. 低污泥产量:ABR系统处理废水时,产生的污泥量明显低于传统的处理设备。

这不仅节省了后续处理的成本,还有利于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4. 较好的处理效果:ABR系统在污染物去除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水平。

目前相关研究已证实,ABR系统在COD、氨氮和总氮的去除方面有着较高的去除率,对废水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处理设备。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果汁废水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果汁废水

止细微 的 果屑发 酵 , 对有 机物 也有 一定 的去除 率 。
( )厌氧折 流 板 反 应器 ( B 。此反 应 器 在 构 4 A R) 造上具有 为水解 酸化菌 、 产氢产 乙 酸菌 和产 甲烷 菌等 专性微生物 自动进行分 解反应 的功 能 , 将 大分子 有 可 机物分解为低分 子有机 物 , 大 B D C D, 增 O / O 以提 高废 水 的可生化 性 能 。 同时 , 削减 部 分 污染 物 , 后 ] 可 为 续 生物接触氧化 进行好 氧反应创造最 佳条件 。 ( )生 物接 触 氧化 池 。采 用 介 于 活性 污 泥 法 与 5 生 物滤 池之 间 的生 物 膜 法 工 艺 , M/ O 处 理 工 即 A/ 艺, 而非 以往 的廊 道 式 一 级 处 理 模 式 。在 生 物 接 触
表 1 废水 水质
( )微 滤 机 、 沉 池 。经 格 栅 池 提 升 后 的 废 水 2 初
仍 含有 小粒 径 的果 皮 等 杂 质 和无 机 污 泥 , 时 间 在 长
池 体 中停 留容 易板 结 , 污 水 处 理 系 统 运 行 困难 且 使
对 处理 效果 造 成不 良影 响 , 因此 废 水 应 经 微 滤 机 及 初 沉池 , 进一 步 去 除 果皮 、 袋 等 杂 质 及 无 机 污 泥 , 果
( )调节 池 。 由于 生 产 车 间单 位 时 间 内排 放 的 3
废 水水 质 、 量 变 化 大 , 此 需 设 调 节池 调节 水 质 、 水 因
污水 处理 的 主要 构筑 物及 工艺 参数 见表 3 。
4 调 试 运 行 及 处 理 效 果
4 1 调 试 运 行 .
水量 , 证 后续 处 理 构 筑 物 的连 续 运 行 。在 调 节 池 保 内投加 Na OH, 以调 节 p H。并 采 用 预 曝气 装 置 , 防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的英语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的英语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的英语English:An 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 (ABR) is a type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that operates without the presence of oxygen. It consists of multiple compartments or baffles, each serving a specific purpose in the treatment process. Wastewater enters the reactor and flows through these compartments, undergoing different stages of treatment such as sedimentation, digestion, and clarification. In each compartment, specific anaerobic bacteria and microorganisms thrive, breaking down organic matter through anaerobic processes. As the wastewater moves through the reactor, it gradually undergoes further treatment and clarification, resulting in the removal of organic pollutants and the production of biogas as a byproduct. The design of the ABR allows for efficient treatment of high-strength organic wastewater while minimizing energy consumption and sludge production. Overall, 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sustainable wastewater treatment, offering 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solution for organic waste management.中文翻译: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是一种在没有氧气存在的情况下运行的污水处理系统。

厌氧氨氧化工艺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

厌氧氨氧化工艺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

厌氧氨氧化工艺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随着人口的增加,工农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含有高浓度氮磷物质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田地表水径流汇入湖泊、水库、河流和海湾水域,使藻类等植物大量繁殖,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因此以控制富营养化为目的的脱氮除磷已成为世界各国主要的奋斗目标。

高氨氮废水往往碳源不足,厌氧氨氧化工艺不需要额外的投加碳源,在缺氧条件下能够实现氨氮的高效去除,而且工艺流程短,运行费用低,因此吸引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研究。

本文归纳了厌氧氨氧化工艺在不同污水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1 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微生物学原理厌氧氨氧化是指在厌氧条件下,厌氧氨氧化菌以NH3-N为电子供体,以NO2-N为电子受体,将NH3-N和NO2-N同时转化成N2,以实现废水中氮素的脱除。

郑平通过研究厌氧氨氧化菌混培物的基质转化特性,认为除被证实的硝酸盐外,NO2-N和N2O也能作为厌氧氨氧化的电子受体,将NH3-N转化为N2。

厌氧氨氧化工艺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脱氮技术,与传统的污水脱氮除磷工艺比较,具有耗氧量少、无需外加碳源、污泥产量低和无二次污染等众多优点。

2 影响厌氧氨氧化的主要因子2.1 基质浓度通常,NH3-N和NO2-N是厌氧氨氧化的限制基质。

国内众多学者证明NO2-N和NH3-N的比率对厌氧氨氧化工艺脱氮效率影响较大,张树德等提出进水中适宜的NO2-N和NH3-N比值为1.3,而杨岚认为当进水NO2-N与NH3-N比值为1.16时,利于厌氧氨氧化反应的进行。

李冬在研究常温低氨氮城市污水厌氧氨氧化反应时发现,在一定浓度范围内,NO2-N和NH3-N浓度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厌氧氨氧化生物滤池对总氮的去除负荷,而无法保证对TN的去除率。

以上证明较高浓度的NH3-N和NO2-N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厌氧氨氧化工艺的运行性能。

2.2 温度对于微生物而言,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最终导致脱氮效果不佳,因此温度也是厌氧氨氧化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混合废水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多,可生化性差,其BOD5/COD低达0.1~0.2[1],我国目前多将渗滤液与城市污水进行混合处理。

为获得稳定而有效的处理效果,试验采用水解酸化—好氧工艺,而水解酸化段采用具有优良性能特点的ABR反应器。

ABR是一个由多隔室组成的高效新型反应器[2](见图1),具有水力条件好、生物固体截留能力强、微生物种群分布好、结构简单、启动较快及运行稳定等优良性能。

运行中的ABR是一个整体为推流、各隔室为全混的反应器,因而可获得稳定的处理效果[3、4]。

1 试验方法
1.1 废水水质
渗滤液水样取自苏州七子山垃圾填埋场。

渗滤液(pH为7.4~8.5)和城市污水(pH为7.1~8.5)的水质见表1。

表1渗透液和城市污水水质
浓度变化范围
水质指标
渗滤液城市污水
CODcr 3700~8885 165~305
BOD51900~3180 106~248
NH4+-N 630~1800 25~35
NH3+-N 1.25~3.34 -
NH2+-N 0.06~1.52 -
TP 7.1~7.7 6.4~12.3
SS 328~400 255~348
BOD5/COD 0.25~0.358 0.64~0.81
1.2 试验用ABR
ABR由4个隔室组成,总有效容积为13.2L,第一隔室的容积为3.0L,其余隔室容积均为3.4L。

反应上
流室和下流室的水平宽度比为4∶1,折流挡板底部转角为45°。

由蠕动泵在ABR的进水端均匀进水。

在各隔室顶部设集气管并接水封以保证厌氧条件。

1.3 研究方法及主要工艺参数
采用动态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进行启动运行,待运行稳定后,进行不同混合比的渗滤液和生活污水的混合处理研究。

研究期间的气温为18.0~27.5℃,ABR的HRT为13.2~26.4h,反应器各上流室所装污泥浓度为10~15g/L。

2 结果及分析
2.1 ABR的水解酸化作用
混合废水经ABR处理后,其BOD5/COD比值明显提高,当进水BOD5/COD较低时,效果更为显著。

如进水为0.665时,出水达0.68,进水为0.2~0.3时,出水可提高至0.4~0.6。

ABR对出水BOD5/COD的改善,无疑可促进混合废水好氧处理的效果和运行稳定性。

BOD5/COD的提高反映了ABR反应器良好的水解酸化作用。

研究表明,对不同的混合比、原渗滤液浓度、HRT,ABR反应器可获得不同程度的水解酸化作用。

原渗滤液浓度和混合比较低时,产甲烷作用较弱,表观水解程度与实际水解程度接近;当原渗滤液浓度和混合比较高时,甲烷发酵加强,表观水解酸化度与实际情况差别较大。

研究还发现,当原渗滤液浓度及混合比均较低时,水解酸化作用与HRT呈正相关(见图2,其中ΔBOD5表示进出水浓度之差)。

2.2 进水NH4+-N/COD和COD/TP与COD的去除率关系
由图3可见,ABR反应器中COD的去除率对NH4+-N/COD的变化较敏感,NH4+-N/COD过高或过低均影响COD的去除。

当NH4+-N/COD≥0.2时,COD去除率将受到明显的影响。

实际工程中应注意对进水中NH4+-N浓度的控制,并宜将NH4+-N/COD控制在0.05~0.2。

从图4可见,当渗滤液与城市污水混合比达1∶1时,曾出现缺磷问题(COD/TP=500~1000),导致系统运行效率降低,为此在进水中补充了磷。

运行过程中,在磷基本满足比例要求的条件下,COD的去除率较为稳定,当COD/TP高达437.4时,仍具有较稳定的处理效果。

2.3 进水负荷与ABR的运行
图5所示为ABR的COD去除率随进水容积负荷的变化。

由图可见,一方面ABR对COD的去除率随负荷的提高而逐渐提高,但提高速率逐渐下降(如图中虚线所示);另一方面,COD的去除率随混合比呈现出由高到低继而又升高的趋势(如图中实线所示)。

对此可解释如下:当混合比较低且负荷亦较低时,混合废水中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含量也较低,其水质与城市污水接近,废水所含污染物大多易生物降解,导致ABR反应器中所发生的水解酸化作用程度较低。

此时COD的去除主要通过对进水中悬浮物的截留、产酸菌对进水中基质的利用及较弱的产甲烷作用而实现。

随混合比的提高,进水中难降解有机物量增加,水解酸化作用加强,导致COD去除率为负值。

随混合比进一步提高,不仅水解酸化作用明显,而且产甲烷菌也起到了一定的降解效果。

由于水解酸化作用受HRT、进水中难降解物质含量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甲烷作用则取决于酸化程度、HRT等,因而随混合比和负荷的提高,在酸化作用加强的同时,产甲烷作用亦相应加强。

2.4 污泥特性分析
当反应器运行至容积负荷为4.71kgCOD/(m3·d)时,各隔室中形成沉降性能良好、外观由灰白色至灰黑色、粒径大小不等(0.5~5mm)的棒状及球状颗粒污泥,各隔室中颗粒污泥的大致粒径分布如图6。

分析表明,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其SVI为7.5~14.2mL/g。

第一隔室的颗粒污泥较轻,呈灰色;第三隔室的颗粒污泥则沉降性能良好,呈深灰色。

运行过程中观察到第一隔室中的污泥大部分处于悬浮态,泥水混合液较为粘稠,而以后各隔室中的污泥则在底部形成稠密的污泥层。

颗粒污泥的形成与渗滤液的水质、运行条件及ABR反应器的构造等因素有关。

渗滤液中含有较高的碱度及其它碱金属离子,有利于污泥的颗粒化。

镜检表明,ABR反应器的第二、三隔室污泥中含有较多甲烷八叠球菌及甲烷丝状菌,第四隔室中甲烷丝状菌占优势。

ABR不同隔室中颗粒污泥浓度有较大的差异,第一至第三隔室中颗粒污泥浓度呈增加趋势(20g/L、28.03g/L、37.96g/L),第四隔室浓度下降(24.0g/L),说明在第一隔室中水解作用较强,随隔室的推移,产酸作用占优势,到第三隔室产酸和一定程度的产甲烷作用同时存在,第四隔室产甲烷作用较占优势。

由于产酸菌的生长速率较快,导致第二和第三隔室污泥浓度较高,同时第二和第三隔室中颗粒污泥的平均粒径均较大,其中颗粒为1~2 mm和2~4 mm的颗粒污泥在此两隔室中各占30%、40%及45%、30%左右。

3 结论
ABR应用于处理垃圾渗滤液与城市污水的混合废水并控制在水解酸化阶段时,具有优良的运行性能和效果。

① 可获得明显的水解酸化作用,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促进好氧段运行的稳定性。

混合废水的BOD5/COD 为0.2~0.665时,经ABR反应器处理后出水的BOD5/COD值可提高到0.37~0.68,且进水的BOD5/COD越低,其提高幅度越大。

② 可形成性能良好的颗粒污泥。

混合废水进水负荷达 4.71kgCOD/(m3·d)时,反应器内形成粒径为
0.5~5mm、浓度为20~38 g/L的球状及棒状颗粒污泥。

颗粒污泥的形成,大大提高了ABR反应器对冲击负荷的抵抗能力。

③ 宜将进水COD/NH4+-N控制在5~20,并需注意在高混合比下的缺磷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