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速度图像专题
专题二十 初中物理图像问题

专题二十初中物理图像问题利用图像分析处理物理问题是一种科学方法,各个版本物理教材在研究物理规律时,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得到图像,这个图像能直观形象的给出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结合物理公式就能知道其它量的数值。
物理学科的力电热光知识体系的问题都离不开图像法。
每年全国各地每年中考试题里都含有图像题,重视图像法解决物理问题是毕业班学生提高成绩的不可忽视的创新举措。
一、物理图像题1.图像内容对于图像类问题,主要考察温度——时间图像;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像;质量——体积图像;电流——电压图像、电阻——温度图象、电阻——压力图象;压强——深度图像;像距——物距图像;力——时间图像;浮力——深度图像;大气压——高度图像等的认识和理解。
从而让学生在深层次上掌握图像和物理规律间的内在联系。
利用物理图象比较物理量、根据规律选择图象、利用图象获取信息、利用图象进行计算、绘制图象等。
利用图像处理物理问题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一种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是考试说明强调的每年必考的知识点。
2.图像题考法图像问题涵盖面广,在选择题、填空题、分析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综合题中都能经常遇到图像问题,要高度重视。
解答图象题的总纲领是:先搞清楚图象中横坐标、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弄清坐标上的分度值;明确图象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利用图象的交点坐标、斜率和截距及图象与坐标轴所包围的面积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计算;根据图象对题目中的问题进行数据计算或做出判断性结论。
河北省在中考试卷中,每年都在最后两道大题其中的一道题里出现一个涉及利用图象提供信息的计算题。
分值可观,加强训练。
二、用图像法解决物理问题基本思路解答图象题的总纲领是:先搞清楚图象中横坐标、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弄清坐标上的分度值;明确图象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利用图象的交点坐标、斜率和截距及图象与坐标轴所包围的面积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计算;根据图象对题目中的问题进行数据计算或做出判断性结论。
初中物理_时间、速度和路程图像分析题

初中物理时间、速度和路程图像分析题1.(2020·河北·期末试卷)如图是甲、乙两物体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A.v甲>v乙B.v甲<v乙C.v甲=v乙D.无法确定2.(2020·湖北·月考试卷)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象(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C.若以乙为参照物,甲往东运动D.经过4s,甲乙相距8m3.(2020·湖南·月考试卷)如图为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运动的s−t图象,若第5秒时甲、乙间的距离大于甲、丙间的距离,则()A.三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B.甲的运动方向一定与乙相反C.乙的运动方向可能与甲相同D.丙的运动方向一定与甲相反4.(2020·湖南·月考试卷)如图所示,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③从第3s 开始,v A>v B,5s末A、B相遇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A.只有①④正确B.只有③④正确C.只有①③正确D.只有②③正确5.(2016·河北·期中试卷)甲、乙物体同时、同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A.乙始终比甲运动得快B.乙做匀速直线运动C.甲始终静止在10m的位置D.甲乙某一时刻速度相等6.(2020·山西·中考模拟)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s−t 图象)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正确的是()A.物体在这6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B.无论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都是静止C.物体在0∼2s内和4∼6s内的速度相等D.物体在0∼6s内的平均速度为5m/s7.(2020·安徽·月考试卷)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为s=vt,在图中,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动物体的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两物体的速度大小是()A.v甲>v乙B.v甲<v乙C.v甲=v乙D.无法确定8.(2019·上海·期末试卷)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在下图中分别作出的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A. B. C. D.9.(2020·湖南·月考试卷)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A.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D.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10.(2020·湖南·月考试卷)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11.(2020·同步练习)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0∼t1做加速直线运动B.t1∼t2做匀速直线运动C.0∼t1比t2∼t3运动的路程长 D.0∼t1比t2∼t3运动的速度大12.(2020·河南·期中试卷)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图象分别描述了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A、B的运动情况,根据图象得出的信息错误的是()A.B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B.A物体作变速运动C.v A>v B13.(2020·宁夏·中考模拟)下列物理图象中,反映物理量之间关系正确的是()A.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B.铝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C.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D.海波的熔化图象14.(2020·湖北·期末试卷)根据图中所给A、B两物体s−t图象,判断对应的v−t图象哪个是正确的()A. B. C. D.15.(2020·江苏·中考模拟)如图是某运动员训练时的s−t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1)运动员在AB段处于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状态.(2)OA段运动的速度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C段运动的速度.(3)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km/ℎ.16.(2015·山东·期中试卷)由图可知:甲物体做________运动,速度是________m/s,前2s内甲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_m;乙物体做________运动,第3s时速度是________m/s;甲、乙两物体在第________s时速度相等.17.(2017·四川·期中试卷)(15分) 某小组同学分别测出了甲、乙电动小车作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依据数据作出了相应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1)观察图(a)可知,甲车在作________直线运动.甲车通过0.6m的路程所用时间为________秒.(2)观察图(b)可知,在AB对应的时间段内,乙车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米.(3)比较图(a)、(b)可知,甲车的速度________乙车的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C3.B4.D5.D6.D7.A8.B9.B 10.D11.D 12.B 13.A 14.D二、填空题15.(1)静止(2)大于(3)1216.匀速直线,4,8,加速直线,6,2三、实验探究题17.匀速,6(2)1.2(3)小于。
人教版初中物理中考专题突破(三) 坐标图像题

专题三坐标图像题坐标图像类题主要是以直角坐标系为表现形式,通过图像的变化表示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在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题和综合应用题中都有考查,常考图像类型有I-U图像、m-V图像、T-t图像、s-t图像等。
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图像的变化正确判断、描述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坐标图像类试题分析步骤1.识图:弄清图像的纵坐标和横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
2.析图:根据图像的形状确定这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3.用图:分析图像的特殊点(起点、拐点、交点、转折点、终点)的含义,从题目要求的问题入手,收集和处理相关信息。
题型一m-V图像1.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
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等高的实心圆柱体A、B,把它们并排竖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圆柱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A.8∶1 B.4∶3 C.4∶1 D.1∶22.如图是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关系图像,将相同的木块分别放入盛有甲、乙两种液体的容器a 和b中,待木块静止时,两容器液面相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容器盛的是甲液体,b容器盛的是乙液体B.木块在a容器内排开液体的质量较大C.a、b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D.a、b两容器中木块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题型二s-t、v-t图像3.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4.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B.0~30s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C.甲的运动速度为10m/sD.甲、乙是同时出发的5.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路面上从同一地点同向行驶,如图反映了它们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根据图像可以得知甲车在0~4s通过的路程为m,乙车在0~4s内速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是。
6.一定质量的物体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物体运动的路程(s)-时间(t)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10 s时的速度大于4s时的速度B.0~6s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大于6~12s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C.0~6s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小于6~12s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D.0~6s物体所受的拉力大于6~12s物体所受的拉力题型三T-t图像7.如图甲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根据图像中的信息可以知道第6min时,该物质处于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该物质液态比热容比固态比热容(选填“大”或“小”)。
2020中考物理核心素养专题《图像类问题》(解析版)

图像类问题对于图像类问题,主要考察温度——时间图像;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像;质量——体积图像;电流——电压图像、电阻——温度图象、电阻——压力图象;压强——深度图像;像距——物距图像;力——时间图像;浮力——深度图像;大气压——高度图像等的认识和理解。
从而让学生在深层次上掌握图像和物理规律间的内在联系。
利用物理图象比较物理量、根据规律选择图象、利用图象获取信息、利用图象进行计算、绘制图象等。
利用图像处理物理问题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一种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是考试说明强调的每年必考的知识点。
图像问题涵盖面广,在选择题、填空题、分析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综合题中都能经常遇到图像问题,要高度重视。
解答图象题的总纲领是:先搞清楚图象中横坐标、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弄清坐标上的分度值;明确图象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利用图象的交点坐标、斜率和截距及图象与坐标轴所包围的面积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计算;根据图象对题目中的问题进行数据计算或做出判断性结论。
河北省在中考试卷中,每年都在最后两道大题其中的一道题里出现一个涉及利用图象提供信息的计算题。
分值可观,加强训练。
解答图象题的总纲领是:先搞清楚图象中横坐标、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弄清坐标上的分度值;明确图象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利用图象的交点坐标、斜率和截距及图象与坐标轴所包围的面积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计算;根据图象对题目中的问题进行数据计算或做出判断性结论。
我省各地市在中考试卷中,每年都在最后两道大题其中的一道题里出现一个涉及利用图象提供信息的计算题。
分值可观,加强训练。
【例题1】对下列图象中的物理信息描述错误的是()A.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B.该物质可能是水C.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D.黑龙江北部(最低温度﹣52.3℃)可以使用水银温度计【答案】D【解析】明确横纵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再结合相关的公式或原理进行分析,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A.图为物体受到的重力与物体质量关系,G=mg,重力与质量成正比,故A正确;B.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且横纵坐标相同,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能为1g/cm3,故该物质可能为水,故B正确;C.随着时间的推移,路程不变,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C正确;D.黑龙江北部(最低温度﹣52.3℃)低于水银的凝固点,故不可以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气温,故D错误。
初中物理速度计算题(含答案)

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二、图像类问题2.一辆汽车在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汽车通过的路程S 与所用时间t 的关系正确的是()3.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A、A 与BB、A 与CC、C 与DD、B 与C4.如图4所示的是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s-t 像,则v 甲=m/s,v 乙=m/s 甲物体以此速度运动20s 通过的路程是m.三、过桥问题(隧道)5.一列队伍长50m,以2.5m/s 的速度跑步通过一个100m 的隧道,需要的时间为?6.长130米的列车,以16m/s 的速度正在速度正在行驶,它通过一个隧道用了50s,这个隧道长多少米?7.一学生以4m/s 的速度用50s 跑过一座桥,一列以队伍以2m/s 的速度急行走过这座桥用了130s,则该队伍有多长?9.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
火车行驶途中以144km/h 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 的桥梁,火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
求:(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四、爆炸离开问题10.在一次工程爆破中,用一条92cm 长的导火索来使装在钻孔里的炸药爆炸,导火索燃烧速度是0.8cm/s,点火者点着导火索以后,以5m/s 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地点500m 的安全区?五、相遇问题11.A、B 两地相距300m,甲、乙两人分别从两地骑自行车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他们的速度分别为V 甲=6m/s、V 乙=4m/s,假如有一只猎狗不知疲倦的以V =8m/s 的速度奔跑在甲、乙之间。
问:在甲、乙两人出发至相遇时,猎狗跑了多少路程?度是25m/s,按照这种速度,要经过多长的时间轿车才能追上货车?七、平均速度问题(一)、一般的求平均速度问题13.汽车先以4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接着又以7.5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最后改用36千米/小时的速度开行5分种到达目的地,求:(1)汽车在前40秒内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中考物理)题型03 坐标图像信息题必刷题

专题三坐标图像信息题物理图像题在初中物理学当中被广泛使用。
运动力学、热力学、电学等众多章节里都大量使用了图像解析法。
图像解析法可以用来分析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可以被用来分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可以被用来分析电压、电流、电阻的伏安特性关系……正是因为图像在初中物理当中被广泛的运用,所以图像解析法成为了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主要的解析方法。
分析近些年来各地的中考物理试题,不难看出,图像解析法作用越来越大。
运用了图像的物理试题不仅可以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可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提取信息的能力。
下面通过一些实际的物理试题,对图像当中的坐标问题进行分析,希望对学生学习物理期到启发的作用。
一、热学图像1. (2018永州)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期,在城市道路建设中,修建“草砂路”,使道路更平整,“草砂路”含有一种非晶体物质——沥青,下列能反映沥青凝固特点的图像是( )2. (2019自贡)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2题图A.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B. 甲物质的熔点为210 ℃C. 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 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3. (2019淄博)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描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3题图A. 加热过程中,水含有的热量增加B. 沸腾过程中,水吸收热量,温度不变C. 烧杯上方带孔的纸板,可以减少热量散失D. 水的沸点是98 ℃,此时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4. (2018天水)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加热(不计热量的损失),如图是A和B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4题图A. 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1B. A的比热容与B的比热容之比为2∶3C. 都加热t1时间,B吸收热量比A吸收热量多D. A和B升高相同的温度,B吸收热量较多二、力学图像1. (2016福州)将一个重为G的鸡蛋放进盛有浓盐水的杯中,鸡蛋漂浮,然后逐渐向杯中加入清水,当鸡蛋下沉至杯底静止时停止加水,图中的图像能粗略描述这个过程中浮力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2. (2019乐山)如图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体( )第2题图A. 在0~20 s时间内的速度比在30~40 s时间内的速度大B. 在整个40 s时间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 在整个40 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D. 在20~30 s内物体的速度为40 m/s3. (2019扬州)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 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m-V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3题图A. 量杯质量为40 gB. 40 cm3的该液体质量为40 gC. 该液体密度为1.25 g/cm3D. 该液体密度为2 g/cm34. (2019随州)一只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地面上各处粗糙程度相同.对木箱施加一个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如图甲);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木箱的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第4题图A. 在第一个2 s内木箱所受摩擦力为2 NB. 在第二个2 s内木箱所受摩擦力为3 NC. 在第一个2 s内推力F对木箱所做的功为2 JD. 在第三个2 s内推力F对木箱做功的功率为8 W5. (2019河池)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下挂有一个圆柱体,把它从盛水的烧杯中缓慢提升,直到全部露出水面,该过程中弹簧测力计读数F随圆柱体上升高度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5题图A. 圆柱体的高是5 cmB. 圆柱体受到的重力是6 NC. 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4 ND. 圆柱体的密度是1.5 g/cm3三、电学图像1. (2019衡阳改编)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1是定值电阻,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逐渐从a端滑到b端,电流表示数为I,电压表示数为U,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P,下列能正确反映两个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像是( )2. (2019呼和浩特)用电器甲和乙,其电流与其两端电压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直线表示用电器甲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2题图A. 用电器甲电阻不变,大小为0.1 ΩB. 用电器乙电阻随着电流增大而变大,最大值为10 ΩC. 如果把这两个用电器串联接在6 V的电源上,干路中的电流是0.43 AD. 如果把这两个用电器并联接在4 V的电源上,干路中的电流是0.65 A3. (2019淄博)新型PTC发热材料可以自动调节电路的电功率,在生活中广泛应用.图甲是PTC调试工作电路,R0是保护电阻,阻值恒定;R T是PTC电阻,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S,当温度从20 ℃升高到60 ℃的过程中( )第3题图A. 电流表示数先变小后变大B. 电压表示数先变大后变小C. 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先变小后变大D. 保护电阻R0消耗的功率先变小后变大4. (2019贺州)如图甲所示,把标有“6 V 3 W”的灯泡L和滑动变阻器R串联接入恒定电压为9 V的电源上,通过L的电流I与L两端电压U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当灯泡的功率为1.6 W 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4题图A. 电流表的示数为0.5 AB. 灯泡L的电阻为12 ΩC. 1 min内电路产生的热量为270 JD.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12.5 Ω5. (2019天水)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在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从B向A滑动的过程中,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5题图A. R1的阻值是20 ΩB. 当电流表的示数是0.4 A时,R2接入电路的阻值是30 ΩC. 电源电压是16 VD. 该电路的最大电功率为7.2 W6. (2019西宁)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阻值从最大变化到最小,两个电阻的“U-I”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第6题图B. 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为0~10 ΩC. 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时,通电10 s,R1产生的热量为8 JD. 滑动变阻器滑片在中点时,电路的总功率为1.8 W7. (2019荆门)在如图甲所示电路中,电源的电压恒定,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R1=8 Ω,R2为定值电阻但看不清标识.滑动变阻器滑片从左端M滑到右端N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P随PN间电阻R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滑动变阻器阻值取2 Ω和8 Ω时其电功率相同,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第7题图①定值电阻R2=4 Ω ②电源的电压为6 V ③电压表的最大示数为4.5 V④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功率为2.25 W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8. 在公园有一种测量瞬间打击力的游戏机,其原理如图甲所示.游人手戴拳击手套,击打A装置,A通过压杆与压力传感器接触,电压表的示数可反映出打击力的大小.已知电阻R0=120 Ω,压力传感器的电阻值随所受压力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若在某次游戏过程中,游人用2 000 N的力击中装置A,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5 V.设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8题图A.游人打击力越大,电压表示数越大B.当装置A不受打击力时,电压表的示数是1 VD.当装置A不受打击力时,R的电功率是0.05 W9. (2019盘锦)甲灯标有“6 V 3 W”,乙灯的额定电压是3 V.甲乙两灯的“U-I关系”如图所示.乙灯的额定功率是________W.确保电路安全的前提下,两灯串联使用,电路两端的最大电压是______ V.两灯并联使用,电路最大电流是________ A.第9题图10. (2019枣庄)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为滑动变阻器,其规格为“20 Ω 1 A”,闭合开关S,当滑片P从一端滑到另一端的过程中,测到R的电功率与通过它的电流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则电源电压为________V,定值电阻R0的电阻值为________Ω.第10题图四、综合图像判断1. (2019江西)处理物理实验数据时,经常选用坐标纸建立坐标系.如图所示,所建立的坐标系符合物理要求的是( )2. 如图所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描述相应物理量不正确的是( )3. (2019呼和浩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3题图A. 对于液体产生的压强,密度一定时,其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可以用A图表示B. 水平面上静止的质量均匀,形状为正方体的物体,其对水平面的压强与其接触面积的关系可以用B图表示C. 对于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时,其密度与体积的关系可以用C图表示D. 流体产生的压强,其压强与流速变化的关系可以用D图表示4. (2018嘉兴)图像法是利用图像这种特殊且形象的工具,表达各科学量之间存在的内在关系或规律的方法.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结论错误的是( )5. (2015黔南州)下列物理图像中,反映物理量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及解析一、热学图像1. D 【解析】沥青是非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没有固定的熔点(或凝固点),所以在沥青凝固过程中,温度随着时间一直减小,故选D.2. C 【解析】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A错误;甲物质没有熔点,B错误;乙物质在BC段处于固液共存态,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C正确,D错误.故选C.3. A 【解析】加热过程中,水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热量不能说“含有”,A错误;沸腾过程中,水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增大,B正确;烧杯上方带孔的纸板可以减少热量损失,缩短实验时间,C正确;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水的沸点是98 ℃,则此时外界大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D正确.故选A.4. A 【解析】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对质量相同的A、B两种液体加热相同的时间t1,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温度的变化量为Δt A=20 ℃,Δt B=40 ℃,由公式c=QmΔt可得,c A:c B=2∶1,A正确,B、C错误;A、B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A液体用时较长,故A液体吸收的热量多,D错误.故选A.二、力学图像1. C2. C 【解析】由图像可知,在0~20 s时间内与在30~40 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但在30~40 s内用的时间短,速度大,A错误;在20~30 s内物体处于静止状态,速度是0,B、D错误;在整个40 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st=80 m40 s= 2 m/s,C正确.故选C.3. B 【解析】体积从20 cm 3到80 cm 3,增加的液体的体积为80 cm 3-20 cm 3=60 cm 3,增加的液体的质量为100 g -40 g =60 g ,所以液体的密度为ρ液=m V =60 g60 cm 3=1.0 g/cm 3,C 、D 错误;20 cm 3液体的质量为m 1=ρ液V 1=1.0 g/cm 3×20 cm 3=20 g ,量杯的质量是m 杯=m ′-m 1=40 g -20 g =20 g ,A 错误;40 cm 3液体的质量为m 2=ρ液V 2=1.0 g/cm 3×40 cm 3=40 g .B 正确,故选B.4. D5. C 【图像信息解读】【解析】由图像信息解读可知,圆柱体上升2 cm ~5 cm ,圆柱体逐渐露出水面,则圆柱体的高度h =5 cm -2 cm =3 cm ,A 错误;当圆柱体完全露出水面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重力,即F =G =10 N ,B 错误;当圆柱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最大F 浮=G -F =10 N -6 N =4 N ,C 正确;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 排,可得圆柱体的体积V =V 排=F ρ水g =4 N1.0×103 kg/m 3×10 N/kg =4×10-4 m 3,圆柱体的质量m =G g =10 N 10 N/kg =1 kg ,圆柱体的密度ρ=m V = 1 kg 4×10-4 m 3=2.5×103 kg/m 3=2.5 g/cm 3,D 错误.故选C.三、电学图像1. A 2. D 【解析】由图可知,用电器甲的电阻等于其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大小为R =U I =1 V 0.1 A=10 Ω,A 错误;电流为0.05 A 时,乙的阻值为30 Ω;电流为0.1 A 时,乙的阻值为25 Ω;电流为0.5 A 时,乙的阻值为10 Ω,可知乙的阻值随电流的增大而减小,最小值为10 Ω,B 错误;若将它们串联在6 V 的电源上,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因乙的阻值不确定,所以电路中电流值不定,C 错误;若把它们并联在4 V 的电源上,通过甲、乙的电流分别为0.4 A和0.25 A,干路电流为0.4 A+0.25 A=0.65 A,D正确.故选D.3. C 【解析】温度从20 ℃升高到60 ℃的过程中R T的电阻先变小后变大,由于电流表示数I=U电源R0+R T,所以电流表示数先变大后变小,A错误;电压表测PTC电阻R T两端的电压,则示数先变小后变大,B错误;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为R T的电阻值,先变小后变大,C正确;R0消耗的功率P=I2R0,由于电流先变大后变小,则功率先变大后变小,D错误.故选C.4. D 【解析】根据图乙可知,当灯泡的功率为1.6 W,通过灯泡的电流为0.4 A,灯泡两端的电压为4 V,则电流表的示数为0.4 A,灯泡的电阻为R L=U LI=4 V0.4 A=10 Ω,1 min电路产生的热量和消耗的电能相同,即:W=UIt=9 V×0.4 A×60 s=216 J,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U RI=9 V-4 V0.4 A=12.5 Ω,故选D.5. A 【解析】由图可知,当滑片P位于A端时,R1单独接入电路,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为0.9 A,则电源电压为U=I A R1=0.9 A×R1①,当P在B端时,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电压14 V,此时电路中电流最小,为0.2 A,则电源电压为U=I B R1+U2=0.2 A×R1+14 V ②,联立解得R1=20 Ω,U=18 V,A正确,C错误;当电流的示数为0.4 A时,电路中的总电阻为R=UI=18 V0.4 A=45 Ω,则R2接入的电阻为R2=R-R1=45 Ω-20 Ω=25 Ω,B错误;根据P=UI可知,当I max=0.9 A时,电路中电功率最大,最大电功率为P max=UI max=18 V×0.9 A =16.2 W,D错误.故选A.6. D 【解析】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时,两电阻串联,干路电流最小;由U-I关系图像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I=0.2 A,电阻R1的电压U1=2 V,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2=4 V;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电源电压为U=U1+U2=2 V+4 V=6 V,A错误;根据欧姆定律可得,定值电阻R1的阻值R1=U1I1=6 V0.6 A=10 Ω,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时,通电10 s,R1产生热量Q=I2R1t=(0.2 A)2×10 Ω×10 s=4 J.C错误;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为R2=U2I=4 V0.2 A=20 Ω,B错误;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变阻器滑片在中点时,电流表示数I′=UR1+R22=6 V10 Ω+20 Ω2=0.3 A,电路消耗的功率P=UI′=6V×0.3 A=1.8 W,D正确.故选D.7. C 【解析】由滑动变阻器的电功率与其电阻的变化关系图像可知,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2 Ω时,其消耗的电功率为2 W,故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和电路中的电流:U1=P1R1=2 W×2 Ω=2 V,I1=P1R1=2 W2 Ω=1 A,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8 Ω时,其消耗的电功率也为2 W,故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和电路中的电流:U1′=P1′R′1= 2 W×8 Ω=4 V,I1′=P′1R′1=2 W8 Ω=0.5 A,且电源电压恒定,故有:U=1 A·R2+2 V①,U=0.5 A·R2+4 V②,由①②式联立解得:R2=4 Ω,U=6 V, 故①②结论正确;由于R1与R2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故当滑动变阻器阻值为最大值8 Ω时,电压表示数也最大,大小为4 V,故③错误;当R1=R2=4 Ω时,滑动变阻器上消耗的电功率最大,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I=U R1+R2=6 V4 Ω+4 Ω=0.75 A,最大电功率为P max=I2R1=(0.75 A)2×4 Ω=2.25 W.8. D9. 1.8 8 0.9 【解析】由题图可知,乙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0.6 A,所以乙灯的额定功率为P乙=U乙I乙=3 V×0.6 A=1.8 W;两灯串联,为了电路安全,电路中的电流最大为0.5 A,此时乙灯两端的电压为2 V,电路两端的电压为U=U1+U2=6 V+2 V=8 V;两灯并联时,电路两端的电压最大为3 V,此时甲灯的电流为0.3 A,乙灯的电流为0.6 A,总电流为I=I1+I2=0.3 A+0.6 A=0.9 A.10. 12 10 【解析】电流最小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电流最大时,电路为R0的简单电路,结合电源电压不变可得:I1(R max+R0)=I2R0代入数据得:0.4 A×(20 Ω+R0)=1.2 A×R0,解得:R0=10 Ω;电源电压U=I2R0=1.2 A×10 Ω=12 V.四、综合图像判断1. A【解析】BD坐标系中两物理量都没有标注单位,不符合要求;C中纵坐标的刻度标注不均匀,不符合要求.故选A.2. D【解析】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横坐标与纵坐标的乘积.对于A图像来说,物体的质量m=ρV,表示正确;对于B图像来说,物体的路程s=vt,表示正确;对于C图像来说,用电器的电功率P=UI,表示正确;对于D图像来说,物体的所受的压强p=FS,不是横纵坐标的乘积,表示不正确.故选D.3. C【解析】密度一定时,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是一条过原点斜向右上的正比例图线,其图像如图B,A错误;水平面上静止的质量均匀、形状为正方体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可用p=ρgh进行计算,与接触面积无关,B错误;对于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质量相同时,密度与体积成反比,可以用C图表示,C正确;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D错误.故选C.4. B5. D【解析】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不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即速度是一条水平直线,所以A图像不正确;对某种物质来说,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即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值,用密度来表达,而图像中反映出的信息是,物体的体积增大、质量不变,故B图像不正确;汽油的热值是物质的属性,不随体积或质量的改变而改变,故C图像不正确;静止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与它所受到的唯一的水平推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摩擦力随着推力的增大而增大(静止状态时),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故选D.。
初中物理速度图像专题

图像题01.(08年宣武一模)小明研究甲、乙两小车的运动情况,并做出了两小车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17所示。
由图像可知:经过6秒钟,甲、乙两车相距 m 。
02.(2008年丰台二模)如图25是甲乙两人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乙运动 s 时刚好追赶上甲。
答案:203.(2008年西城一模) 某物体作直线运动的情况如图23所示,它在OA 段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 ;它在BC 段的速度_________OA 段的速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答案5;小于04.(2008年大兴一模)图14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
请根据图像判断,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是 s 。
(2分)图17s/m t/ss /m0 1 2 3 4 /s 40302010图25 甲 乙答案:405.(2008年顺义二模)图17是一辆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该小车在0~3s内运动的路程为m.06. 如图13所示是小刚同学研究玩具小车的运动路程和时间的变化关系时,画出的图像。
(1)观察分析图13,小车的图像可知,小车在AB段处于________状态(选填“运动”或“静止”)。
(2)小车在OC段运动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是_________s。
(3分)(3)小车在OA段的速度为________ m/s。
答案:(1)静止;(2)20;(3)207.传感器发出的超声波遇到物体后反射回传感器,传感器收到信号后能自动计算出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并显示出物体的距离-时间(s - t)图象。
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 m /s。
(1)传感器发出信号后0.2 s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物体距传感器m。
(2)若显示物体运动的(s-t)图象如图17,物体在0至15s的状态是。
(3)如图18所示,物体在F=10 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
传感器显示物体的(s-t)图象如图19。
初中物理-物理方法-图像法 考试练习题

初中物理-物理方法-图像法考试练习题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1、如图为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路程 s随时间 t变化的图像,下列对该物体在 0 -5s内运动情况分析正确的是()A .物体在 1~3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B .物体在 1~3s内的平均速度为 0.5m/sC .物体在 0~5s内运动的路程为 2mD .物体在 0~5s内的平均速度为 0.67m/s知识点:图像法【答案】C【详解】AB.根据图像可知物体在 1~ 3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 0,故 AB错误;CD.由图可知,物体在 0~5s内运动的路程为 2m,在 0~5s内的平均速度为故C 正确, D 错误。
故选 C。
2、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车运动的s -t图像,当两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时,______,当时间_____ s时,两车相距 12m。
知识点:图像法【答案】3:26评卷人得分【详解】[1]由图像知,当t1 =4s时s 甲=24m,s 乙=16m那么,那么v 甲:v 乙=6m/s:4m/s=3:2[2]两车相距 12m时,所用的时间为t,则有6m/s⋅t -4m/s⋅t =12m解得t =6s3、从下列图象得到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A .图甲表示物体的质量跟它所受重力的关系B .图乙表示物体正以 5m/s 的速度做匀速运动C .图丙表示液体的压强和深度之间的关系D .图丁表示弹簧伸长量和所受拉力的关系知识点:图像法【答案】B【详解】A .当物体的重力为 0 时,其质量必定为 0 ,故 A 错误;B .图乙反映出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保持 5m/s ,故 B 正确;C .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变大,故 C 错误;D .当弹簧受力为 0 时,其伸长量也应当为 0 ,故 D 错误。
故选B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
————————————————————————————————日期:
图像题
01.(08年宣武一模)小明研究甲、乙两小车的运动情况,并做出了两小车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17所示。由图像可知:经过6秒钟,甲、乙两车相距m。
答案:等于
12.课外活动中,小明和同学们一起,利用太阳能驱动玩具车并记录相关数据。实验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图像如图16所示。由此可知:甲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前20s内,乙车比甲车多运动了m。
答案:0.75;2
13.(2010朝阳一模)图18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根据图像判断:(1)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m/s。(2)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时间是_____s。
答案:1小于
16.(2010密云二模)小云探究玩具小车在水平台面上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她根据测量的数据描绘了如图所示的图像。请你根据图像上的信息,写出该玩具小车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式。
答案:S=(0.12m/s)t
17.(2010石景山二模)图23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请根据图像判断,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是s。
(1)观察分析图13,小车的图像可知,小车在AB段处于________状态(选填“运动”或“静止”)。
(2)小车在OC段运动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是_________s。(3分)
(3)小车在OA段的速度为________m/s。
答案:(1)静止;(2)20;(3)2
07.传感器发出的超声波遇到物体后反射回传感器,传感器收到信号后能自动计
度大小为m/s;物体A撞击物体B后速度大小的变化是(选填“变
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3;变小
09.图23是表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这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休息(静止)的时间是_______h;它从出发至到达目的地,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km/h。(2分)
答案:34.5
算出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并显示出物体的距离-时间(s-t)图象。超
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
(1)传感器发出信号后0.2s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物体距传感
器m。
(2)若显示物体运动的(s-t)图象如图17,物体在0至15s的状态是。
(3)如图18所示,物体在F=10 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传感器显示物体的(s-t)图象如图19。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N,拉力的功率W。
10.图18是甲、乙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你根据图像判断,运动速度比较大的是物体________。甲、乙两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t甲∶t乙=________。
答案:甲;3∶8
11.如图23所示,是小刚记录的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该物体在前4s内的平均速度是v1,最后6s内的速度是v2,由图像分析可知:v1v2。
答案:17
14.(2010朝阳二模)图21是一辆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的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 知小车运动8s所通过的路程为。
答案:12m
15.(2010昌平一模)图21是1路和2路两辆公共汽车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根据图像判断,在0~4s这段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是路(选填“1”或“2”),在0~4s这段时间内,两辆汽车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7.5;0.5
02.(2008年丰台二模)如图25是甲乙两人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乙运动s时刚好追赶上甲。
答案:2
03.(2008年西城一模)某物体作直线运动的情况如图23所示,它在OA段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它在BC段的速度_________OA段的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5;小于
04.(2008年大兴一模)图14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请根据图像判断,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是s。(2分)
答案:4
05.(2008年顺义二模)图17是一辆小车做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该小车在0~3s内运动的路程为m.
06.如图13所示是小刚同学研究玩具小车的运动路程和时间的变化关系时,画出的图像。
图17图18图19
答案:(1)34(2)静止(3)10200
08.在实验室里,小明利用一个水平气垫导轨(气垫导轨可以看成光滑轨道)研究
物体的运动。他将物体A和物体B分别放在轨道的一端和中间位置,使轨道一端
的物体A先运动起来,然后撞击物体B。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物体A撞击前后
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15所示。由图像可以看出:在0~5s内物体A的速
答案:5பைடு நூலகம்
18.(2010宣武一模)用图像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规律。如图21所示,甲、乙分别是小明和小丽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记录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像。请你判断在图21甲、乙两图像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段,表示物体静止状态的是段。
答案:AB和EF;BC。
19.甲、乙、丙三辆电动小车同时开始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12所示。经过6s,其中运动最快的车通过的距离是m。
答案:36
20.(2011石景山一模)图20是1路和2路两辆公共汽车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根据图像判断,在0~4s这段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是路(选填“1”或“2”),在0~4s这段时间内,2路汽车的平均速度为m/s。
答案:11
21.(2012门头沟二模)如图16所示,是一个物体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图像,由图中可知,在前10s内,这个物体通过的路程为m,它在前30s内的平均速度是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