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玉文化年轮里留下的足痕记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刘晓强
十问十答,让你领略中国独山玉行业的万象

十问十答,让你领略中国独山玉行业的万象全文共4043字,阅读约需14分钟此文是“独山玉设计创新——小件·品质与市场研究"互动交流整理编排稿。
••本文首发于玉石铺子新媒体,欢迎交流。
近些日,玉石铺子新媒体围绕“独山玉设计创新研讨会”陆续刊发了十五篇有关独山玉的系列推文(见智慧独山玉),今天暂时作一ending。
透过推文,嘉宾不乏谈及独山玉行业的乱象,同时亦彰显着独山玉行业的万象。
是日,玉石铺子新媒体刊发交流会互动交流部分整理文稿,继续纷呈独山玉行业的万象,直面独山玉行业问题,拷问独山玉灵魂。
亦欢迎有识之士,继续切磋之、交流之、播扬之。
智慧独山玉:刘晓强:独山玉小件创作应有大作为王志戈:正视存在,忠实于内心——设计创新与原材料陈鹏旭:新形势下,独山玉产业的振兴与发展张克钊:独山玉创新与工艺质量回忆激情的岁月:归去来兮独山玉孙书强:新时代,独山玉小件风景独好的逻辑陈安定:独山玉小件创作通用性要求与个性化的凸现姚丛伟:独山玉小件的文化挖掘与市场展示定位孙书强:新时代,独山玉小件风景独好的逻辑天津美院李迅:玉雕艺术创新的可能性探讨宁文欣:独山玉行业不景气原因是多方面的,请允我说说玉矿仵丹:“诸神黄昏”时代下的独山玉如何破局独山玉美文品读:仰视独山仰视佛面对困境之殇,中国独山玉行业未来到底会怎样?独山玉困顿之殇,还好有他们,共谋独山玉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郝飞/南阳市玉石雕刻大师、天艺玉雕工作室设计师郝飞:我是做独山玉加工的从业者,之前做翡翠雕刻,2014年回到家乡发展。
现在加工一个翡翠的摆件加工费在万元左右,加工一个个体量差不多独山玉加工费只有一两千,让人很郁闷。
独山玉现阶段为什么价格不断下滑、从业者不断减少、市场越来越小?陈鹏旭:俗话话:“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现在,玉雕行业正处于转型期,独山玉目前的表现是一个正常现象。
独山玉作为一老玉种,有一定的市场耐受力,有些事情是不破不立,需要扬长避短、与时俱进,独山也需要调整,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坚持好优势,弥补好劣势。
重大发现:谁帮我们破解了尘封千年的绿定

重大发现:谁帮我们破解了尘封千年的绿定家櫪(艺术家考古研究者 )---原创作品楚汉铅陶绿,传统艺,两晋葱葱。
中原巩县,法师西汉,鹦绿浓浓。
曲阳承技艺,瓷胎骨,满怀壮志于胸。
翠莹莹,苍蝇翅,千年洗礼迹痕重。
安陆 [2] 颂罗绮,评绿定,光生花影飞动深体饰白装,软骨饼干松。
史难寻,浅绿如樅,白磁骨,高温创奇功。
知多少,三点垫烧,珍稀尚崇。
绿釉是一种中国最传统的古老铅釉,早在汉代的著名铅绿釉就已经享誉全球,铅绿釉是一种以铁做助溶剂的低温釉,形成绿色稀薄、带玻璃光泽的釉,它附着于陶器表面,能够防止陶器中过多的透气孔而形成的渗水、漏水现象,是在陶器时代的一个重大技术性的飞跃。
定窑绿釉又称绿定,早在北宋著名词人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的《劝金船·流杯堂唱和翰林主人元素自撰腔》词中就有一句“绿定见花影”的描述,这是刚刚才发现的,唯一一处有确切年代记载的绿定证据。
诗曰:谁言历史无传载,飞逝千年未被知,太守乌程 [1] 吟绿定,不觉宋史已标识。
自从1957年中国第一次定窑遗址考古挖掘中才发现了一片绿釉龙纹残片起,就引起了各界的注意,20世纪80年代中再次在曲阳考古挖掘,陆续出土了大量残器、残片,却再没有找到与早年出土、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高温瓷胎相同的绿定,1969年定州两塔基出土的器物中也有一件绿釉净瓶,当地还出土过绿釉瓷枕,也与故宫博物院的残片也不同,因此这个谜团就一直解不开。
有道是:千载时空无尔识,闲来无意读宋诗;绿定花影 [2]词中现,只怨时人太自持。
图1:1957年定窑遗址采集现藏于故宫博物馆的绿定龙纹残片纵观历史绿釉器物是传统的工艺技术一直在传承着,以河南的巩县窑为例,在巩县窑作品中我们就发现了非常经典的六世纪的巩县窑绿釉贴塑鬼脸纹行炉,从这件六世纪巩县窑绿釉经典杰作可以看到当时北方绿釉高超的技术水平,不仅印纹精准奇特,而且绿釉的成色、釉质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璞玉自然出 万涓宝地涌——访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李晓涓

璞玉自然出 万涓宝地涌——访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李晓涓《福寿吉祥》外事活动高端礼品在故宫博物院隆重开展。
展览大厅的正中,有一个展柜摆放了一个汝官瓷仿品——弦纹尊。
其釉色隐纹纵横,似“蟹过留痕”;釉下有稀疏斑点,“状如梨上”;色带天青晶莹如玉,恍若含水,盈盈欲滴;此瓷古朴柔丽,几乎达到乱真的地步。
它的烧制者,就是被誉为“中国汝瓷女传人”的孟玉松。
弦纹尊晓涓深得其真传,进步神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她如今也闯出了自己作、注浆成型、施釉、烧制等整个汝瓷的现代原料加工工艺流程。
同《虎枕》 全国银奖 汝瓷保健枕专利产品也会很安逸,但玉松汝瓷是婆婆的心血,尽管自己担任着公司的总经位是孟玉松老师的儿媳妇。
”为检验自己的能力,生产自己喜爱的汝瓷产品,李晓涓决定另起炉灶。
起初她以为婆婆及丈夫会反对,没想到她的决定得到了全家人的一致支持。
婆婆高兴地对她说:“该学的技术你都掌握了,是该自己发挥了!”2011年7月,在婆婆和家人的支持下,李晓涓以婆婆名字里的“玉”字与自己名字里的“涓”字组合,“璞玉自然出,万涓宝地涌”,创建了汝州市玉涓汝窑有限公司。
李晓涓觉得,汝瓷的生产工艺过去主要有注浆和拉坯两种方式,新公司要想有发展,就必须在继承传统陈列瓷的同时,创作出有自己代表性的、有个性的作品。
于是,李晓涓在传承古代釉色、吸取清凉寺粉青釉、汝州张公巷翠绿釉釉色的同时,在汝瓷的造型和工艺上进行了创新。
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李晓涓就取得了令人仰慕的成绩:2011年11月,她创作的《捧盒》荣获第十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展百花杯银奖;2012年1月,她的作品《疏影钵》,被中国外交部定为外交活动国礼。
李晓涓巧具匠心创作的汝瓷新品《福寿吉祥》,将大象与蟠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以小寓大,使天、瓷以生命、以文化、以灵魂。
2012年4月,该作品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遴选为外事高端礼品,赠送给泰国总理英拉,并被泰国总理府永久收藏。
独创“中国青·玉涓”精品茶具在艺术前行道路上永远是没有止境的。
独玉文化年轮里最深的足痕

独玉文化年轮里最深的足痕刘晓强,河南镇平县人,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镇平县玉神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独山玉雕刻研究所所长。
多年来,他立足于中国玉雕之乡厚实的土地,胸怀高远之志,在独山玉雕文化艺术事业领域,用心探究着、耕耘着、实践着,设计并描绘着它的灿烂未来,其指导并参与设计的独山玉雕刻作品,在全国各类玉雕作品展览上累获大奖。
玉神公司典藏馆所收藏的经典独山玉作品,数量之多、品质之优,堪称全国之首。
晓强先生回忆起自己的艺术生涯,总是如痴如醉。
当然,他谈得最多的是他的青春团队、企业文化、品牌战略和社会责任,而对自己的艺术成就总一笔带过。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正因为他有一颗‘上善若水,润万物而不争’的道心,他才会在艺术道路上一路欢歌,他才会拥有青春的团队、开放的企业文化和兼容并蓄、大气磅礴的创作风格,他才会视独山玉文化传播为己任并为之奔走呐喊。
作为事业的开创者,看着独山玉雕刻艺术在一天天地成长、壮大,他为之兴奋;作为工艺美术大师,他思考着独山玉雕刻艺术该如何走下去,明天才会更有生机;作为玉雕之乡领军的带头人,他探究着在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的时代,如何才能使玉雕艺术尽显风采,绽放得更加绚烂?他时常在沉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早已习惯了警醒自己:“玉神”现在在做什么,“玉神”将要去做什么……二十载辛苦不寻常――刘晓强的艺术创作与成就从18岁开始接触玉石雕刻,到今天的荣誉等身,近20年了。
20年来,他以刻苦好学、精益求精闻名业界,并完成了由玉雕手艺向玉雕艺术、玉雕文化的飞越发展;他的玉雕技术与人生阅历双双获得长足的提升;他把自己的认知与思维从玉雕手艺层面提升到文化艺术的高度。
1998年,他设计制作的独山玉《果实累累》被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玉雕专业委员会评为优秀产品,并被誉为“玉乡三星”之一;2003年,他参与设计的独山玉《枫桥夜泊》《山行》分别在中国玉石雕刻“天工奖”评比中获金奖和铜奖;2006年,他设计的独山玉《畅游》在扬州“百花玉缘杯”中国玉石雕精品奖评比中获银奖;2007年,他指导设计的《和谐家园》《清风古韵》《太行春早》,在第六届中国玉石雕刻“天工奖”上分别获金奖、优秀作品奖;2009年,他参与设计的独山玉作品《把酒话桑麻》在第五届河南省“陆子冈杯”玉雕精品评选活动中获金奖……他是一位很有思想的大师。
浅谈俏色玉雕

创作实践浅谈俏色玉雕文0刘云杰大1'I然赋予玉石丰富的色彩.这些名贵的玉石再经过玉雕师巧妙的设计雕琢.被赋予无限的耕神内涵和全新的灵魂.形成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惊艳艺术尿玉石本身价值不菲,玉石造型设计需根据玉石材料,构思适合的成品形状及工艺技法;美玉不琢,无以成器。
琢玉,即在天然玉石鳳料上进行雕琢,由于众多原石形体各异、色彩相间.于是便有了匠心独以的俏色巧雕;苏州善琢和田白玉,尤其是白玉籽料,此种材料往往带有大自然造就的天然皮也于是巧妙利用皮色便成为俏色巧雕的一道风景.可谓“七分蕴成,三分工就”:南阳独山玉颜色丰富.如何利用好这一玉质特点.是我内心一直的努力方向2008年,为提高升华自己的玉雕技艺.前往河南新密市拜中I i[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孑(■雕刻大师王冠军为师。
期间,得良师悉心:指导密玉俏色雕法的精妙,加之持之以也i、精益求精的个人匠心追求,终于形成了自己的俏色玉雕风格.正因为心底冇着对玉石的深刻理解.所以在雕刻中能够对俏色做到得心应手,雕出的花岛色泽艳丽,几可乱真玉石形状不同.色彩不一,它不能像其他雕刻那样按照预先设计好的底稿刻制,因此,在因材施艺的同时.更要因色取巧,从原石不同色彩的变化去把握蕴藏其中的规律.继而进行认真的构图:玉雕的俏色利用,还讲究精心构思和灵活多变.巧配天然:有时候就是那么一点点颜色.利用得巧妙,就能使作品大为增色俏色利用之妙,能充分体现出玉雕特有的艺术风格:作为一名优秀的玉雕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技能和艺术创造力,还应在创作思路上懂得取金之道:取质朴大气舍繁缚堆砌,取清新高雅舍庸俗浅丽,取主题鮮明舍模棱两可,取灵动鲜活舍僵化刻板,取内涵丰富舍无病呻吟,取艺术精神舍浮夸造作,每个.玉雕师如果;都能从艺术方向上做好取舍,那么在料石上的取舍便会迎刃而解:当面对一件俏色玉石时.究竟要舍什么?取什么?俏色巧雕的创作从设计到制作处处都体现着取与舍的对应关系:舍瑕疵取精华,舍灰暗:;取鲜明,舍零乱取整洁,舍粗糙取精细,舍匠气取意蕴,在琢磨中一点点舍.在舍的过程中逐渐去除多余.取得精美的造型.从而使作品的文化内涵突显出来俏色不但要用得巧,而且要用得绝每一块玉,都有它独有的天然情趣.对它的创作只能根据玉石的天然颜色和自然形体”按料取材,按材施艺”在玉雕俏色利用上,应始终坚持三个原则:一不能俗气,二不能匠气,三要有灵气匸玉雕师不能为了俏色而俏色.不能死板地在皮色上雕刻出图案,否则就不能称之为俏色了.总之,每块玉料的皮色和形状是有限的,而艺术创作的思维空间是无限的。
刘恩赐 河南省玉石雕刻艺术大师

刘恩赐个人简历
刘恩赐:男、1979年出生于河南省镇平县沙河村,河南省玉石雕刻艺术大师,河南省高级工艺师,1993年学习玉雕制作,1995年进镇平县玉器厂从事独玉制作。
1999年到广东四会从事翡翠玉石加工,经过不断努力学习,创办《艺苑翡翠工作室》任设计师,作品在造形上大胆造势破险,俏色上灵活运用,给人清新洒脱的气息,近年来创作了不少优秀作品。
2009年作品翡翠《绿色希望》荣获深圳:“百花奖”银奖;
2012年作品翡翠《和谐》荣获“国艺杯”金奖;
2013年作品翡翠《惠质兰心》荣获“华表奖”银奖;2016年作品翡翠《怀运》荣获第十届“陆子冈杯”银奖;2016年作品翡翠《送友人》荣获第十届“陆子冈杯”银奖;
2016年作品翡翠《情怀如诗》荣获第十届“陆子冈杯”铜奖;
《如日中天》
尺寸:10cmX20cmx10cm
《欢欣雀跃》
尺寸:30cmX18cmX9cm。
孙书强:新时代,独山玉小件风景独好的逻辑

孙书强:新时代,独山玉小件风景独好的逻辑全文共2301字,阅读约需6分钟此文是“独山玉设计创新——小件·品质与市场研究"发言嘉宾孙书强发言文稿,由玉石铺子新媒体整理编辑。
••本文首发于玉石铺子新媒体,欢迎交流,配图由玉神工艺提供。
智慧独山玉:刘晓强:独山玉小件创作应有大作为王志戈:正视存在,忠实于内心——设计创新与原材料陈鹏旭:新形势下,独山玉产业的振兴与发展张克钊:独山玉创新与工艺质量回忆激情的岁月:归去来兮独山玉姚丛伟:独山玉小件的文化挖掘与市场展示定位独山玉美文品读:仰视独山仰视佛面对困境之殇,中国独山玉行业未来到底会怎样?独山玉困顿之殇,还好有他们,共谋独山玉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孙书强镇平小强玉雕工作室设计师从事独山玉小件创作近20年诸位好,我是镇平小强玉雕工作室孙书强,从事独山玉小件创作近20年。
尽管和独山玉行业龙头企业掌门人刘晓强重名,但字不同,刘总是家喻户晓,而我绝对是一小角色,默默无闻。
因为此次会议的缘故,才有幸结识玉管委领导,有机会和诸位独山玉同仁分享交流。
我分享的题目是《独山玉的深加工与销售》,就独山玉小件产品开发略发拙见,还望大家多批评、多指正。
工作室的深加工之路众所周知,近年来因为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的变化,独山玉行业遭遇了一些消极的影响,造成独山玉人才队伍流失,人力成本升高、加工费不断下降,市场不断变小等不利于产业发展的现象和问题。
大环境的不好,本工作室感触颇深。
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本工作室独山玉小件作品售价多以万元起步,高的能卖到3到4万,销量还比较可观。
但现在产品售价、销量大不如前,现在高档商品一年销量在20件左右,最高不超过30件。
这个落差让本人和团队成员都感到不快与痛苦,思考之后才开始走玉雕深加工路线。
所谓深加工,总结起来就是团队自己买料、自己设计、自己加工,自己销售,生产的产品还要确保品相好,符合市场需求。
该发展路线的选择也是基于市场、玉料、人工、工艺、客户需求等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大国工匠第一集观后感

大国工匠第一集观后感背景介绍《大国工匠》是一档以推动中国传统手工艺复兴为主题的纪录片节目。
该节目通过深度挖掘中国各地的传统工艺,展示了中国千百年来积累的宝贵技艺和智慧,以及当代工匠们对传统工艺的继承与发展。
第一集内容概述第一集中,节目组深入探访了陕西汉中市的刘寨村,介绍了刘寨村的传统陶瓷制作工艺。
通过跟随陶艺大师吕秀才的脚步,观众了解了陶瓷的烧制过程、技艺传承的困境以及对传统工艺的思考和探索。
传统陶瓷制作的艰辛刘寨村以陶瓷制作而闻名,而这背后是无数民间工匠们辛勤努力的结果。
在节目中,我们看到了制作陶瓷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专业的技能和精湛的手艺。
从挖泥采土、制作陶胎、烧制瓷器,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技术和创造力的考验。
尤其是烧制环节,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一丝不苟的工艺使得最终的陶瓷作品具备高质量和艺术性。
然而,陶瓷制作并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挑战,也涉及到传统工艺传承的问题。
许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传统手工艺,导致传统技艺濒临失传。
这给刘寨村的陶瓷制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在这一点上,吕秀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了一些年轻人,带动了更多的人参与到传统陶瓷制作中。
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在《大国工匠》中,观众可以深刻感受到工匠精神的宝贵和不可替代。
吕秀才作为陶艺大师,不仅潜心研究陶瓷制作技艺,还勇于探索创新,让陶瓷制作更符合现代审美。
这种不断创新的精神,不仅提升了传统工艺的艺术性,也为传统工艺注入了新的活力。
另外,吕秀才一直坚持将自己的技艺传承给年轻一代。
他的徒弟刘羽秋是一个年轻有为的陶艺师,他对吕秀才的传统工艺和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展。
这种师徒关系的延续,不仅使传统工艺得以保护,同时也保证了传统工艺的发展。
反思与启示通过观看第一集《大国工匠》,我深深体会到了传统工艺的珍贵和对工匠精神的崇敬。
在当今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手工艺往往被忽视或遗忘。
然而,正是这些手工艺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使得我们的文明更加丰富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