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之玉文化
玉文化

有收藏者称其为发箍。
• 玉兽形玦, • 高15.4cm,宽10.5cm, 厚4.5cm。 •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 玦 以青黄色玉料制,表面有 多处色斑。整体为环形, 一侧有一开口,未断开。 开口一端为兽首,另一端 为兽尾,兽身屈而成环, 颈部有二小孔。 • 目前,多处红山文化遗址 中出土了这类器型,它表 现的是一种神化了的动物, 反映了较大范围的动物崇 拜
• 从殷商开始,以和田玉为主体的玉器工艺 美术新时代登上了华夏民族的玉坛,才出 现了称誉世界的“东方艺术”,才形成了 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玉器史,成为中华民 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 类艺术史上的辉煌成就面经染色呈漆黑色, 器身扁而长,一端略宽,有 刃,另一端有一孔。圭两面 皆有纹饰,一面中部为阴线 兽面纹,兽面的上、下方分 别饰阴线绳纹及成组的凸线, 另一面的主体纹饰同前一面 大体相同,下方有一组凸线 构成的变形兽面纹。目前为 止,考古发掘中尚未发现有 类似凸线纹饰的玉圭,对这 件玉圭的制造年代,学者多 有推测,一些学者认为,玉 圭应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作 品。
• 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绵延至今的“玉文化” 是中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显著特点。中 国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气的结晶,使玉具有了不 同寻常的宗教象征意义。取之于自然,琢磨于帝 王宫苑的玉制品被看作是显示等级身份地位的象 征物,成为维系社会统治秩序所谓“礼制”的重 要构成部分。 • 同时,玉在丧葬方面的特殊作用也使玉具有了无 比的神秘宗教意义。而由于玉的外表及色泽,人 们把玉本身具有的一些自然特性比附于人的道德 品质,作为所谓“君子”应具有的德行而加以崇 尚歌颂,更是中国人的伟大创造。因此,玉是东 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 物质根基。
• 玉立人,新石器时代含山 文化。 • 玉料因受沁呈鸡骨白色。 玉人作立状,方头,以阴 线方格纹刻划出冠,大眼, 三角形鼻,大嘴,唇上有 须,两耳垂处各有一圆形 钻孔。双臂贴胸而抱,十 指分开,腕部有阴刻衣纹。 束腰上雕出斜纹带饰。双 腿间有缝隙,雕出脚趾。 此玉人比例匀称,雕刻刀 法简练,展示出古人部分 服饰的简貌,也反映了江 淮地区史前时期匠人们的 雕刻技能,为迄今所见新 石器时代最完整的直立玉 人。
中国玉文化的渊源及其对国人的影响

中国玉文化的渊源及其对国人的影响中国古代玉石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硬玉,也称为翡翠,主要有和田玉、远东玉等;二是软玉,包括鸟龙纹玉和兽首纹玉等。
无论是硬玉还是软玉,在中国古代玉石文化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玉石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先秦时期,玉石被视为君主的象征,是权力和权威的象征,只有皇帝和贵族才能佩戴。
玉石还被用来制作各种器物,如玉带、玉饰、玉镯等。
在古代中国,佩戴玉石被认为可以保佑人的平安和吉祥,具有辟邪、驱邪、避邪的作用。
除了审美价值和信仰意义,玉石还在中国古代医学和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黄帝内经》记载,玉石有助于调节人体的气血、疏通经络、平衡阴阳。
古人相信,佩戴玉石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抵抗力、延长寿命。
此外,玉石在文人墨客中也非常受欢迎,他们常常将玉石用作文房四宝之一,用以拟人化并借以表达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玉石的影响深远,不仅在古代中国有着广泛的流行,也影响了现代中国。
玉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依然喜欢佩戴玉石饰品,不仅因为其美观,更因为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无论是出席婚礼、庆祝生日、还是求助于运势,人们都乐于佩戴玉石,以求保佑和吉祥。
玉石文化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也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玉石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影响着人们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意识。
许多人喜爱收集和欣赏玉石艺术品,品味着古人在创作过程中融入的智慧和美学思想。
其次,玉石文化也在人们的生活习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比如,在中国人结婚时,翡翠戒指被视为吉祥物,象征着美好的婚姻。
此外,佩戴玉石也被视为保护自己和心爱之人的方式,被视为避邪和驱邪的守护者。
总之,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对国人的影响深远。
在中国古代玉石被视为君主权力的象征,用来制作各种器物,并在医学和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玉石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既是审美意识和文化品味的体现,也是人们追求吉祥和幸运的象征。
玉的文化含义与独特价值

玉的文化含义与独特价值从古至今,玉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物质文化遗产。
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强烈的象征意义。
玉之美,不仅在于它的材质,更在于它独特的文化价值。
一、玉的文化内涵1. 玉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中国古代,玉就是皇权与至尊权利的象征。
在商周时期,玉器已经成为了社会阶层的象征,官吏、贵族、祭祀有必要依据等级和职位佩戴玉器。
在宋代以后,玉柄官笔、吉祥如意、玉佩符、玉的降妖驱邪的功效,使得玉片段成为了高官显贵之间的一种礼品。
2. 玉是美学价值的载体玉是一种珍贵的材料,具有高贵典雅、素雅、清逸、美好等传统美学价值。
玉器的形式、造型、纹饰、雕刻、细节以及整个玉器的整体意境都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灵感。
而玉器中大多是各种动物、树叶、花卉等物象,极具生命力和生机。
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世间事物的理解、审美追求和世界观价值。
3. 玉是人文精神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玉也被视为传承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
例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句名言。
意思是说像玉一样的精神,不断的修炼,才能把它磨成美好的器物。
在中国,玉器制造艺术一直被视为一种传承人文精神的方式。
它强调人的求知、探究、艺术和品位,是一种美的理念和人性的追求。
二、玉的独特价值1. 艺术价值玉器的制作工艺需要经过复杂的手工雕刻,雕刻技艺高超的雕工,需要资深的年龄以及良好的经验。
如今,虽然科技发展了许多新工艺和新材料,但玉器制作依然是需要手工功夫的。
这也正是玉器的艺术价值的根源。
玉器的制作历程不单单是手工雕刻的制作,也需要大量的创意和设计,所以每个玉器都是艺术家的体现。
2. 学术价值许多古代文物藏品中,都有玉器的存在,而且大部分都显示出较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玉器作为人类古代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可以挖掘出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知识。
3. 饰品价值在文化和艺术的层面之外,玉器同样具有很高的饰品价值。
因其美丽的外观和独特的文化内涵,玉饰品成为了许多文化爱好者和收藏家的宠爱。
浅谈中国玉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浅谈中国玉文化的历史与现状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玉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玉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价值。
本文将从玉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演变以及现状方面进行探讨。
一、玉文化的历史渊源中国的玉文化可以追溯至很早的时期,最早的玉制品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时期。
在中国历史上,玉一直被看作是吉祥、美好的象征,被认为有神秘的力量,因此受到人们的敬重和喜爱。
在古代,玉被用于制作玉器、玉雕、玉钮、玉石镶嵌等工艺品,以及作为礼物、珍宝来使用。
由于玉的高雅、洁净、坚固、美丽的特性,玉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被视为珍贵之物,被誉为“美玉”、“和田玉”、“天然瑶”等美誉。
自古以来,玉一直是中国文化中的象征,代表了高尚的品格和美好的愿望。
在中国古代,玉被用来象征高贵的地位和高尚的品格,是贵族社会的象征。
玉也被用来体现美好的愿望和寓意,被赋予吉祥的寓意和宗教意义。
在古代中国,玉被赋予了神圣的地位,成为了人们祷告、供奉神灵的礼物之一。
二、玉文化的发展演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玉文化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古代,玉器是玉文化的主要体现形式,以玉璧、玉琮、玉琮、玉觯、玉管、玉鼎等为代表,成为了古代玉文化的象征。
在古代中国,玉器不仅是用来进行礼仪活动的必备品,也是贵族、王宫和寺庙的珍贵财宝,被用来表达对高尚品格、美好寓意的追求。
在中国历史上,不同朝代对玉的崇拜程度和使用方法也略有不同。
例如商朝时期的玉璧被用来作为礼物的代表,在周朝时期,玉器被用来进行祭祀活动,成为了重要的宗教器具,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玉文化的重视和崇拜程度。
而在春秋战国时期,玉的雕刻工艺达到了巅峰,玉器的工艺水平进一步提高,玉文化也开始在艺术领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交融,玉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在现代社会,玉文化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工艺制品,而是在艺术、收藏、装饰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中国的古代玉器与玉文化

中国的古代玉器与玉文化古代玉器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承载了丰富的玉文化内涵。
从远古时代开始,中国人就对玉器情有独钟,将它视为吉祥、神秘和永恒的象征。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古代玉器与玉文化的探讨,深入了解玉器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一、古代玉器的种类和制作工艺古代玉器包括玉雕、玉琮、玉璧、玉佩、玉环等多种形式。
玉雕是最为常见和代表性的一种,它是通过对玉石进行雕琢、雕刻、打磨等工艺制作而成。
古代玉器制作工艺精湛,需要耐心和技艺的积累。
工匠们经过精细的雕刻和打磨,使得每一件玉器都呈现出独特的纹理和光泽。
二、古代玉器的象征意义古代中国人视玉为吉祥、神秘和永恒的象征。
玉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例如玉象征美德、高尚品质和吉祥幸福。
玉器在婚姻嫁娶、祭祀祈福、官员册封等场合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其象征着瑞气、和谐与吉祥,古代玉器在中国的传统礼俗中拥有独特的地位,成为一种文化符号的体现。
三、玉文化与古代玉器的结合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古代玉器形成了紧密的结合。
玉文化体现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蕴含了对人类心灵和精神层面的追求。
古代玉器通过寓意深远的纹饰、精美的雕刻和独特的造型,展现了玉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四、古代玉器的传承与发展古代玉器传承了中国文化的智慧和才情,代代相传,不断发展演变。
在不同历史时期,古代玉器的风格和制作工艺也有所变迁。
例如,商代的玉器研磨光洁、简约大方;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则更加雕琢精美,纹饰华丽;而汉代的玉器重视实用性和装饰性的结合。
古代玉器的传承与发展,不仅延续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瑰宝,也为后世的艺术演变提供了宝贵的遗产。
五、现代玉器的创新和发展在当代,古代玉器的精神得以延续,并在创新中焕发新的活力。
现代玉器设计师通过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使得玉器在形式、材质、工艺等方面展现出新的面貌。
同时,现代玉器注重时尚感和审美需求,为人们带来不同于古代玉器的审美享受。
玉的文化及象征意义

玉的文化及象征意义
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高贵、珍贵、祥瑞、吉
祥的物品。
从古至今,玉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象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宗教信仰和艺术创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玉的文化价值:
1. 祭祀用途:在古代社会中,玉被视为神圣的物品,可作为祭祀神明
的器具,代表着对神的敬虔和虔诚。
2. 政治象征:在中国历史上,玉制品常被用作官员的聘礼或礼品,以
示尊重和信任。
3. 饰品用途:玉制品在中国传统装饰中占有重要地位,如玉带、玉佩、玉坠、玉手镯等,不仅美观实用,还被视为吉祥神圣的象征。
玉的象征意义:
1. 长寿吉祥:玉的坚韧不断被视为长寿、吉祥的象征,常被视为祥瑞
之物。
2. 忠诚节操:玉质地坚硬、内里纯净,表现出忠诚、正直、廉洁的精
神。
3. 家庭和睦:夫妻婚礼时常赠送玉佩,代表彼此忠诚、情谊深厚。
4. 团结友爱:团体使用玉佩时能够展现出集体的团结和友爱,彼此关爱,和睦相处。
总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代表着吉祥、神圣、长寿、忠诚和团结。
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中国传统玉文化与美玉鉴赏

中国传统玉文化与美玉鉴赏
中国传统玉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即被视为珍贵的财富和文化遗产。
玉被视作“石中之王”,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中国传统玉文化不仅体现在玉的鉴赏、制作和使用方面,还体现在玉与文化、艺术、历史等多个领域的密切关系中。
中国传统玉文化包括玉的价值观、鉴赏方法和意义等。
它融合了宗教、哲学、道德、审美等多种因素,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理念和文化价值观。
在玉的鉴赏上,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内涵胜于形式”,即注重玉的内在品质和文化内涵,更加注重玉的精神性和象征意义。
在美玉鉴赏方面,中国人对玉的鉴赏有着千百年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鉴赏方法和标准。
中国传统玉文化注重玉的颜色、纹路、透明度、质地等方面的鉴定。
同时,还注重玉的文化背景、历史价值、制作工艺等因素的考量。
中国传统玉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反映了中国人的审美理念和文化价值观,也为世界文化遗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1 -。
对中国玉文化的认识

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玉在中国古代被视为吉祥、避邪之物,同时也是权力、地位的象征。
在古代,玉器被广泛用于祭祀、丧葬、装饰等方面,玉文化也因此逐渐发展壮大。
在中国玉文化中,玉的品质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如“温润如玉”、“玉不琢不成器”等,都是对玉品质的赞美。
同时,玉也被视为美德的象征,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表达了人们对于坚贞不屈的品质的追求。
此外,中国玉文化还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玉器风格各异,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审美观念、工艺技术等方面的特点。
因此,玉文化也是一种传承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虽然玉器的实用价值逐渐消失,但是玉文化依然在人们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人们购买玉器、佩戴玉饰,不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祈求吉祥、避邪避凶,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弘扬。
总之,中国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装饰品和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琥形佩 春秋早期 河南光山出土
玉琥:完整虎形玉器,器或佩饰“以白琥礼西方”
玉璜 半璧形 良渚文化 浙江余杭反山出土 剔地浅浮雕
素面青玉璜 周
玉璜:半璧形或小于半环的弧形,两端有眼或中间靠上有眼。
可为龙首、虎首,常有纹饰。璜是最早出现的佩饰,出土分布遍布全国。周代演变为礼器:"以玄璜礼北方"
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 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贯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不贵者,道也。
中国审美文化之玉文化
儒家学派继承并发扬了古人爱玉、崇玉的传统,选择玉
作为其道德观念和政治思想的载体,赋予玉许多美德, 将玉道德化、人格化,提倡“君子比德于玉”,创立了 玉德学说。 这个时期,本为自然物质的玉石被人为地赋 于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占有突出
第二节 玉文化的发展
一、春秋战国时期 ① 《周礼· 大宗伯》中记载,“以玉作六器,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
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所以玉器又被称为六瑞。
玉壁
玉璋
玉琮 玉圭 玉琥
玉璜
二、孔子对玉文化的贡献
孔子曰玉有"十德":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廉而不刿,义也;垂而如坠,
中国审美文化之玉文化
[谢谢]
中国审美文化之玉文化
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存在着密切关系,它影响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人们的观念和习俗,
影响着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影响着一大批文学、历史著作。 中国古玉器世代单件作品的产出与积累,与日俱进的玉器生产技艺,以及与中国玉器 相关的思想、文化、制度,这一切物质的、精神的东西,构成中国独特的玉文化,成 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个重要的分支而光照全世界。
有重生的寓意。
玉握:汉代以前多以圆柱形玉器为主,汉代中期以后,以玉猪为主,代表财富。
九窍塞:九窍乃精气外泄之穴,防止精气泄气,就可以达到灵魂的保存。
玉琀:汉代中期以前,玉琀有各种动物型(玉龟、玉马等等)豌豆大小,汉代中期以
后,以玉蝉为主,长6cm,宽3cm,真好覆盖人的舌头。古人认为蝉饮甘露,破土而 生,具有重生的寓意。
三、三国魏晋南北朝
在中国玉器工艺史上,长达三个半世纪的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高度发达的汉唐玉雕间的一个低潮, 出土玉器极少,而且都具汉代遗韵,有所创新者,唯有玉杯和玉盏 。在神仙思想和道教炼丹术的影响下, 当时人们不爱好琢玉,而盛行吃玉 。
四、唐代
唐代玉器数量虽不多,但所见玉器件件都是珍品 。兽首形玛瑙杯
的一段注解释帝王的“王”字时,认为王者即“天下归往也。”董仲舒也说:“古之 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说文解 字》这段注解释玉的字型为“三玉之连贯也”,即三横一竖象征一根丝线贯穿着三块 美玉。另外“皇”字则是“白”和“玉”的组合。
中国审美文化之玉文化
古文中“王”“玉”字型相同,绝非是偶然的巧合,“天地人参通”与王之连贯,
四、宋、辽、金
北宋的花形镂雕玉佩,女真、契丹的“春水玉”、“秋山玉”,是代表这一时期琢玉水平的佳作 。
宋、辽、金玉器实用装饰玉占重要地位,“礼”性大减,“玩”味大增,玉器更接近现实生活。南宋的玉荷叶杯
五、元代
元代玉器承延宋、金时期的艺术风格,采取起突手法,其典型器物是渎山大玉海,随形施艺,海神兽畅
中国审美文化之玉文化
2014级建筑二班解依槿 201400201027
中国审美文化之玉文化
中国审美文化之玉文化
中国审美文化之玉文化
引言
一、玉又被称为玉石,美石。 二、玉是一种天然矿产。玉材本身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锌、铁、铜、锰、镁等。
三、在古文字中,“玉”字并没有一点,和帝王的“王”共用一个字。《说文解字》
张仃国徽方案构思是: 一、红色齿轮,金色嘉禾,象征工农联盟。上方的五角金 星,象征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齿轮、嘉禾下方结以红带,象征全国人民大团结,国
家富强康乐。 三、天安门——富有革命历史意义的代表性建筑,是我国 五千年文化,以及伟大、坚强、英雄祖国的象征。
中国审美文化之玉文化
红山文化的玉龙被称为华夏第一龙
琬圭 圆头 底部双孔
玉圭: 由戈或石斧演化而来,尖首圭由戈演化而来。戈在商代已有,是阶级社会的一种礼器,
不同爵位的人所执圭的形状不同,以示等级。圭用作朝拜、祭东方之神。
玉璋:商代已出现。底平顶斜,顶部可平直、可呈弧线状,一般有孔。分为五种:赤璋、大璋、中璋、边璋、牙璋。 作用:“赤璋礼南方”(礼器);大璋、中璋、边璋是天子巡守用的;中璋、牙璋是朝廷给驻外军官传令的凭信。
两者关系奥妙,意味深刻。许多经学典著作中有众多的描述,证明“三玉之连”实际上 就代表“天地人参通”。《周礼· 大宗伯》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本质上就是 玉能代表天地四方,通过它便能沟通天、地、人间的愿望和意识。
中国审美文化之玉文化
中国的古玉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影响深远,玉和中国民族的历史、政治、文化、
中国审美文化之玉文化
玉璧:《尔雅》:“肉倍好,谓之璧” 肉即边,好即孔,边为孔 径的两倍便是璧。古人认为天是圆的、青色的,故用苍璧来祭天。
双螭纹璧 宋
中国审美文化之玉文化
谷纹环 汉
玉环:也是中间有圆孔的
圆形板状体,
但边与孔的直径近等。即“好
肉若一,谓之环”古人用作信物、佩饰。 “环”意“还” “玦”意“绝”
游于惊涛骇浪之中,颇具元人雄健豪迈之气魄。
五、明清
明清时期是中国玉器的鼎盛时期,其玉质之美,琢工之精,器形之丰,作品之多,使用之广,都是前 所未有的。明清皇室都爱玉成风,定陵出土的明代玉囗、清代的菊瓣形玉盘、桐荫仕女图玉雕, 都是皇室用玉。期间民间玉肆十分兴隆,苏州专诸巷是明代的琢玉中心,“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 苏郡”。
四川巫山出土 新石器时代 大溪文化玉瑗 距今6000前
玉瑗 :也是中间有圆孔的圆形板状体,但边窄孔大,即 “好倍肉,谓之瑗” 古代用作请召信物,引导君王上阶之物。也作佩饰、绳带的枢纽。
玉琮 首都博物馆藏 新石器时代晚期
玉琮:外方内圆中空的柱状玉器圆柱在两头突出,称为射上大下小,有长有短有纹饰。 玉琮的历史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汉初。有3000年历史。 用作礼器: 祭地
结
语
中国玉器经过七千年的持续发展,经过无数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经过历代统治者和鉴赏家的使用
赏玩,经过礼学家的诠释美化,最后成为一种具有超自然力的物品,玉成了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寄
托。在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自新石器时代绵七千年经久不衰者,是玉器;与人们生活关系最密切 者,也是玉器。玉已深深地融合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礼俗之中,充当着特殊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 用,并且打上了政治的、宗教的、道德的、价值的烙印,蒙上了一层使人难以揭开的神秘面纱。
中国审美文化之玉文化
一、玉文化的起源
玉器源于新石器时期,由于它坚硬的外表,它在旧石器时期和新石器早期是一种工
具。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新石器晚期玉器从生产工具发展为礼器。 例如:石斧—石钺的演变;石斧(石钺)、石纺轮——玉壁的演变
中国审美文化之玉文化
玉钺这种器物,是由新石器时代主要生产工具石斧发展演变而来的。在蛮荒古代,石斧无论是 在部落冲突中还是在农业生产中都具有重要地位,随着社会发展,“钺”逐渐脱离了实用器具 范畴,变成了集神权、军权于一身的部落首领的一种“权杖”,成为了权利的象征。
地位的儒家思想中,把仁、智、义、礼、乐、忠、信、
天、地、德、道等内容与玉的天然物理性能相比附,于 是出现了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学说。
中国审美文化之玉文化
1949年梁思成国徽设计方案:则以瑗——大孔玉璧为主体,中央是一颗大五角星,图案
中还有国名、五星、齿轮、嘉禾等。颜色由金、玉、红三色组成。
中国审美文化之玉文化
中国审美文化之玉文化
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设计灵感
奖牌挂钩的设计灵感
奖牌背面镶玉的设计灵感
中国审美文化之玉文化
二、汉代的厚葬文化
金缕玉衣 玉琀:汉代中期以前,玉琀有各种动物型(玉龟、玉马等等)豌豆大小,汉代中期以后,
以玉蝉为主,长6cm,宽3cm,真好覆盖人的舌头。古人认为蝉饮甘露,破土而生,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