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玉文化的理解

合集下载

玉文化的内涵

玉文化的内涵

玉文化的内涵玉的经济价值为它物所不及,可谓之“黄金有价玉无价,藏金不如藏玉”。

玉的文化就是中国七千多年的文化,它是唯中国深奥的一种特殊文化,它充溢了中国整个的历史时期,有关她的趣闻,更是丰富多彩,光怪陆离,足见中华民族爱玉至深至诚、至迷、至痴。

因此而形成了中国人传统的用玉观念,这就是尊玉、爱玉、佩玉、赏玉、玩玉。

玉的美学价值:中华祖先爱玉,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稀有或色泽美丽的外观,而是有着更深一层的美学价值:因为玉凝结着人们深深的感情——对故乡的怀念,对祖先的崇拜。

这种恋乡怀祖之情,培养了中华民族的人格,孕育着中国传统美学;这个美的传统,一直沿续了数千年,始终焕发着不朽的光彩。

玉作为装饰品,作为信物,作为法器,作为礼物,都是实用的,都与人类息息相关。

玉的美感源于此,终于此。

玉的美学追求歌颂的,是自然的象征,它是天、地、虹、日、月,是中国的宇宙观念。

它是精神,是意念,是理想,更是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和升华。

“和氏之壁”,讲述的何尝是一块玉的故事!歌颂的未必只是卞和识玉的才智,他为了一块“楚山璞”而不畏刖刑,失双脚!多么感天动地的精神!这是在讴歌我们中华民族的坚韧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也是从几千年前哲人口中发出的谆谆告诫:“识物,识人!”“完璧归赵”,记载的何尝只是蔺相如出使秦国的故事,它颂扬的是一种玉的精神,是人类恪守信约的美德和舍生取义的情操。

“玉不琢,不成器”。

这句话已超越出咏物范围,而成了早就人才的箴言。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这正是玉美的“人化”,它象征高尚的人格,君子的气节,优秀的品德,以及生活的理想,玉的美在深化着人的灵魂。

玉,因其质美,色美,触美,音美,而在石中称王,为人们所喜爱。

玉器工艺是生活的艺术。

它的美是装饰的美、创造的美,自然的美,东方的美。

玉的保健功能:我国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古人视玉如宝。

据传,朝朝代代,帝王嫔妃养生不离玉;嗜玉成癖如宋徽宗;含玉镇暑如杨贵妃;持玉拂面如慈禧太后……祖国古籍称:玉乃石之美者,味甘性平无毒。

浅谈中国玉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浅谈中国玉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浅谈中国玉文化的历史与现状1. 引言1.1 中国玉文化的定义中国玉文化源自中国古代,是中国独有的一种宝石文化。

中国玉文化不仅仅是单纯的饰品或工艺品,更是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内涵和人们的美好愿望的象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被视为吉祥、美好、吉祥的象征,有着独特的精神意义。

中国玉文化的定义不仅仅局限于玉的材质或工艺,更多的是体现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中国玉文化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文化和心灵的理解,以及他们对生活品质和精神层面的追求。

中国玉文化也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强调“玉不碰不生光,人不学不明智”的思想,倡导人们修身养性,追求内在美和精神世界的提升。

中国玉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和价值追求的精神内涵。

1.2 中国玉文化在世界的地位中国玉文化在世界的地位非常重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使用玉石的国家之一,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得中国玉文化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地位。

中国的玉器工艺在世界上被公认为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品,其精湛的工艺和优美的造型深受世人喜爱。

中国玉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独特的影响力,许多外国人都对中国的玉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不少外国人甚至专门来中国学习玉文化知识和技艺。

中国玉文化通过丝绸之路等交流途径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艺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玉文化独具魅力,为中国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形象和声誉,加深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

中国玉文化在世界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对于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中国玉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史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距今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中国古代,玉被认为是吉祥、美好和神秘的象征,被王侯贵族视为珍宝,成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最早的玉器出土于中国北方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这些玉器大多为玉石雕刻的简单器具和装饰品。

中国古代玉器的文化寓意与象征

中国古代玉器的文化寓意与象征

中国古代玉器的文化寓意与象征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玉器一直被视为珍贵的象征和重要的文化遗产。

玉器不仅具有美观的外观和精湛的工艺,它们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寓意和丰富的象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玉器的文化寓意与象征,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解读。

一、天人合一的象征中国古代玉器常被视为天人合一的象征。

在古代中国的观念中,天地万物是相互连接且不可分割的整体。

玉器的质地瑰丽,通透明亮,被认为是由天地精华凝聚而成。

玉器中常见的图案如云纹、龙纹等也折射出中国古代人们对天地、自然以及君子之德的追求。

二、吉祥寓意的象征玉器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被赋予了吉祥的寓意。

玉器中常见的瑞兽、如意、蝙蝠等图案被认为是能带来好运和幸福的象征。

例如,瑞兽象征着吉祥和平安,如意象征着心想事成,蝙蝠象征着幸福和福寿绵长。

因此,中国人在重要的场合如婚礼、寿宴等庆典活动中经常使用玉器,以期带来好运和祝福。

三、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在古代中国,玉器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玉器在古代帝王和贵族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作为礼物或赏赐的高贵之物。

玉器的珍贵和稀有性使其成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代表着统治者的威严和统治权威。

古代帝王常常通过赏赐玉器来表达对臣民的赞赏和嘉奖,同时也用玉器来展现自己的威严和尊贵。

四、家族传承和富贵之象征玉器在中国古代家族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视为传承家族文化和财富的象征。

玉器作为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代表着家族的血脉和传统。

家族成员会将玉器作为重要的纪念品和瑰宝珍藏,并将其代代相传,以期传承家族的历史和价值观。

同时,玉器的贵重也使其成为富贵和荣耀的象征,展示家族的地位和社会声望。

总结:中国古代玉器不仅具备美观的外观和精湛的工艺,更重要的是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寓意和象征意义。

玉器作为天人合一的象征,代表了古代中国人对天地万物的敬畏与崇拜;作为吉祥寓意的象征,带来幸福和福祉;作为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展现统治者的权威和尊贵;作为家族传承和富贵之象征,传承家族的历史和价值观。

对中国玉文化的理解[精品]

对中国玉文化的理解[精品]

中国的玉石文化与灿烂中华文明——浅谈对中国玉文化的了解【摘要】中国的玉石文化可谓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其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玉以其特有的品质,很早就在中华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早在春秋战国孔子就曾高度赞扬过玉,孔子称“玉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腮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尊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絮之方也。

”中国玉文化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值得我们加以认真的探讨。

【关键词】中华文明玉文化崇玉尚玉前言中华玉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世界负有盛名。

对中华玉文化从的研究有利于我们能更好的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有助于我们对传统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

玉与中国古代的有着密切的联系,无论在道德还是政治方面玉石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中国玉石的主要类别为内蒙古佘太翠、新疆和阗玉、岫山玉、南阳玉、蓝田玉、密县玉、京白玉、绿松石而在这些玉中以新疆产出的“和田玉”、辽宁岫岩县产出的“岫玉”、河南南阳产出的“独山玉”、湖北郧县等地产出的“绿松石”,尤为出名。

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石”。

玉石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还表现在文学著作等方面。

从《山海经》到《拾遗记》以及后来的《三礼》和《红楼梦》。

都能充分反应玉的历史地位。

正文一、玉在古代政治方面的地位早在商朝时期玉就具有很高的地位,商朝是一个以巫术著称的朝代,“王”既是统治者,也是百巫之长。

所以在商朝经常展开祭祀活动,而祭品必然是人们的珍爱之物, 古人认为玉具有纯净、温润、坚硬、绚美的特性, 可以通神灵, 所以人们常常以玉来礼神祭祀。

进入奴隶社会后, 玉器作为礼制之符瑞专门为王室服务,“六器”就是商周时期用来祭祀自然之神的,《周礼〃春官〃大宗伯》云:“以玉作六器, 以礼天地四方。

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其中“苍壁, 圆, 以象春天, 所以祀天; 黄琮, 方, 以象黄地, 所以祀地; 青圭, 锐, 象春物初生, 所以礼东方; 半圭曰璋, 象夏物半枯, 所以礼南方; 白琥, 猛, 象秋之肃杀, 所以礼西方; 半璧曰璜, 象冬令闭藏, 地上无物, 惟天半见, 所以礼北方。

《中国玉文化》读后感

《中国玉文化》读后感

《中国玉文化》读后感玉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不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层面的,在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思想、伦理、宗教中起到了特殊作用。

比如中国儒家思想中,就有“君子比德与玉”之说,孔子主张玉有十一德: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

东汉许慎又更定为五德:仁、义、智、勇、洁。

自此,对玉的审美发掘,玉器外表温和圆润以及本质却至坚至刚的属性,其与人中君子道德追求之境界相吻合。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理念的盛行,以玉比德的意识强化,佩戴玉饰的等级也就成了划分贵族身份与教养的标记,最终形成了以玉玺代表国家和王权之象征。

中国是一个与玉有着不解之缘的国度。

几千年来,玉在国人的心目中一直处在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接受人的崇拜,继而成为一种信仰。

其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就像一根坚韧、璀璨而又不断延伸的玉带,一直镶嵌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成为华夏文明不可无或缺的重要内容。

不管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以现实乃至发展的趋势来看,中国的玉文化应该是国粹中的国粹。

这是基于其在石器时代便发其滥觞——简言之,所谓玉文化,是人们发现并依托玉石的外在和内在的品质而诱发最初人们对其进行本能审美把玩继而对其雕琢制作,使其逐渐形成具有各种审美意义上的玉器,当然,这时期的玉器,可将其名之为原生态玉石艺术。

随之时代的发展,以及各地域玉石品种的出现,玉器的雕琢手段也随着人们对玉石的深入了解和认识而发生变化,渐渐分化为如杨伯达先生所概括的三大玉文化板块:1、东夷玉文化板块,所处时代以狩猎经济为主,兼种植,距今10000—距今5000年。

2、淮夷玉文化板块,所处时代农耕兼狩猎,距今5300年。

3、东越玉文化板块,所处时代农耕为主,距今5500—距今4300年。

正因为有三大玉文化板块以及相继出现的五支文化亚板块,从而托起了辉煌万年中华文明的曙光,逐步升华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和内涵。

而这文化现象,自其产生之日起,就自始至终成为中国国学文化的基石和核心内容。

玉的文化含义与独特价值

玉的文化含义与独特价值

玉的文化含义与独特价值从古至今,玉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物质文化遗产。

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强烈的象征意义。

玉之美,不仅在于它的材质,更在于它独特的文化价值。

一、玉的文化内涵1. 玉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中国古代,玉就是皇权与至尊权利的象征。

在商周时期,玉器已经成为了社会阶层的象征,官吏、贵族、祭祀有必要依据等级和职位佩戴玉器。

在宋代以后,玉柄官笔、吉祥如意、玉佩符、玉的降妖驱邪的功效,使得玉片段成为了高官显贵之间的一种礼品。

2. 玉是美学价值的载体玉是一种珍贵的材料,具有高贵典雅、素雅、清逸、美好等传统美学价值。

玉器的形式、造型、纹饰、雕刻、细节以及整个玉器的整体意境都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灵感。

而玉器中大多是各种动物、树叶、花卉等物象,极具生命力和生机。

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世间事物的理解、审美追求和世界观价值。

3. 玉是人文精神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玉也被视为传承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

例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句名言。

意思是说像玉一样的精神,不断的修炼,才能把它磨成美好的器物。

在中国,玉器制造艺术一直被视为一种传承人文精神的方式。

它强调人的求知、探究、艺术和品位,是一种美的理念和人性的追求。

二、玉的独特价值1. 艺术价值玉器的制作工艺需要经过复杂的手工雕刻,雕刻技艺高超的雕工,需要资深的年龄以及良好的经验。

如今,虽然科技发展了许多新工艺和新材料,但玉器制作依然是需要手工功夫的。

这也正是玉器的艺术价值的根源。

玉器的制作历程不单单是手工雕刻的制作,也需要大量的创意和设计,所以每个玉器都是艺术家的体现。

2. 学术价值许多古代文物藏品中,都有玉器的存在,而且大部分都显示出较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玉器作为人类古代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可以挖掘出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知识。

3. 饰品价值在文化和艺术的层面之外,玉器同样具有很高的饰品价值。

因其美丽的外观和独特的文化内涵,玉饰品成为了许多文化爱好者和收藏家的宠爱。

对中国玉文化的理解

对中国玉文化的理解

对中国玉文化的理解中国玉文化那可真是博大精深,就像一个装满宝藏的魔法盒子。

玉在咱中国就像超级明星一样。

你看那和田玉,温润得就像刚刚睡醒的小婴儿的脸蛋,滑溜溜的,仿佛一摸就能掐出水来。

而且玉的种类繁多,什么岫玉、独山玉之类的,就像一个大家族里性格各异的兄弟姐妹。

这玉啊,从古至今都备受宠爱。

在古代,玉就像是贵族们的身份标识牌。

皇帝老儿拿着玉玺,那可是权力的象征,就像拿着能掌控全世界的魔法棒一样。

达官贵人们身上挂着玉佩,走起路来叮叮当当,就像是随身携带了一支小型乐队。

而姑娘们的玉镯子,就像她们手腕上的精灵,随着手臂的摆动而跳跃。

玉文化里的雕刻更是绝了。

那些雕刻师傅就像神奇的魔法师,一块平平无奇的玉石在他们手里就像被施了魔法。

能把玉雕刻成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那花鸟就像要从玉里飞出来、跳出来似的,夸张得就像玉是它们的另一个世界的入口。

还有那些雕成人物的,人物的表情刻画得细致入微,仿佛能跟你诉说千年的故事。

说到玉的寓意,那更是有趣得很。

送一块玉如意,就像是在说“祝你事事都像玉一样温润顺遂”。

平安扣呢,就像一个能守护你的小盾牌,把所有的坏运气都挡在外面。

玉仿佛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能传递各种美好的祝福。

在收藏界,玉就像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潮流引领者。

那些收藏家们看到好玉,眼睛就像饿狼看到肉一样放光。

一块稀有的玉就像一张通往财富王国的门票,价格被炒得高得吓人,就像火箭一样一飞冲天。

而且玉还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它能让人变得优雅起来。

你想啊,当你轻轻抚摸着手中的玉,就像一位古代的雅士在吟诗作画,整个人都变得文绉绉的,好像连走路都带着风,那风里还夹杂着玉的灵气。

中国的玉文化就像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从古流到今,还将继续流淌下去。

它承载着中国人的审美、情感和智慧,就像一个永远也讲不完的奇妙故事,不管什么时候拿起来品味,都能发现新的乐趣。

这玉文化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我们都在这个宝藏里挖掘着属于自己的乐趣和美好。

不管是把玩还是欣赏,玉都像一个贴心的小伙伴,陪伴着我们,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欢乐。

玉的文化及象征意义

玉的文化及象征意义

玉的文化及象征意义
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高贵、珍贵、祥瑞、吉
祥的物品。

从古至今,玉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象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宗教信仰和艺术创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玉的文化价值:
1. 祭祀用途:在古代社会中,玉被视为神圣的物品,可作为祭祀神明
的器具,代表着对神的敬虔和虔诚。

2. 政治象征:在中国历史上,玉制品常被用作官员的聘礼或礼品,以
示尊重和信任。

3. 饰品用途:玉制品在中国传统装饰中占有重要地位,如玉带、玉佩、玉坠、玉手镯等,不仅美观实用,还被视为吉祥神圣的象征。

玉的象征意义:
1. 长寿吉祥:玉的坚韧不断被视为长寿、吉祥的象征,常被视为祥瑞
之物。

2. 忠诚节操:玉质地坚硬、内里纯净,表现出忠诚、正直、廉洁的精
神。

3. 家庭和睦:夫妻婚礼时常赠送玉佩,代表彼此忠诚、情谊深厚。

4. 团结友爱:团体使用玉佩时能够展现出集体的团结和友爱,彼此关爱,和睦相处。

总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代表着吉祥、神圣、长寿、忠诚和团结。

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中国玉文化的理解柯彦杰(宝玉石鉴赏,经管学院财务管理1106班,学号:2011106030641)一、引言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玉文化包含着有“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洁气魄。

二、中国玉文化的形成在人类形成的最初阶段,山崩洪水、雷电山火、毒蛇猛兽、疾病灾害等天灾人祸无时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人类认为这是自己的行为触怒了这些天地间的神灵,便想办法取悦他们,由此产生了原始宗教,形成了巫文化,并由专门从事祭祀活动的巫。

巫除了掌管祭祀神权外,还充当医生的职能,在给人治病的过程中,巫极有可能用玉充当治疗工具,无意中显示出玉的神奇功能,玉便被视为神物。

由于玉的稀缺性、艺术性和神奇性,巫也有可能在祭祀活动中把玉作为献给神的礼物。

因而玉文化开始在巫文化中形成。

反过来,原始宗教——巫术的盛行加大了对玉的需求,因此在巫的周围培养了一批专业的采玉、琢玉的工匠,而“巫”也有可能是最杰出的设计、琢磨玉器的大师。

他们提倡并参与玉器的制造、使用,推动了玉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在以巫文化为基础的玉文化中,巫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说文解字·玉部》解释“靈”(灵)字下部的“巫”时,说“巫以玉通神”,因此我们认为,巫是人神之间的交往者,是神在人间的代表,是神的意思体现者;玉是巫奉献给神的礼物;巫通过神而成为玉的占有者。

巫通过玉与神沟通,表现出玉的神圣化和神秘化。

玉的通神功能可以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来反映。

在红山文化晚期,也出土了相当一部分既可佩戴装饰又具备神器性质的玉器。

如玉璧,既是装饰品,也是祭天的神器;玉钺在祭祀活动中就是巫师手中的法器。

距今约5000-4000年前的良渚文化是以琮、璧、钺等玉神器为代表,其上镌刻有巫头戴傩面骑兽事神的图案,使其充溢着神灵色彩,衬托了巫权的无比强大。

而到距今约4500-3500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或稍后的山东龙山文化、陶寺文化、石峁文化、齐家文化以及石家河文化等五支玉文化所出玉器虽然多种多样,但其新兴玉器只是圭、璋、刀等工具或兵器性玉器。

另一个非常鲜明的情况是,除了齐家文化区仍然盛行琮、璧之外,这两种玉神器在另外4个玉文化区内明显的减少了,而且形制也变化了,加工上粗糙了。

这种变化不是偶然,而是反映出玉器的主体占有者发生了变化。

琮、璧的减少和退化标志着玉神器的衰落和消亡,间接地反映了巫权的削弱和旁落。

圭、璋、刀等器是政治、军事权力的象征和载体,掌握这些玉器的人物都是部落的政治首脑和军事指挥者,他们获取了统治权力,取巫而代之,并将巫变为专门的神职人员,神权也随之落入他们手中并加以改造,巫事神的玉神器也就随之消失了。

由此我们可以说,此时由史前社会巫统治的神权时代已转入由“帝”统治的王权时代。

(上课时间:周一第9,10节;周三第9,10节;教育大楼1J21)三、中国玉文化的发展中国在夏商时期进入奴隶制社会,青铜器的发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这时原来具有权力象征的玉器如圭、璋、钺、戈等变成祭祀礼器和仪仗器。

夏的玉器极少,在这里主要说的是商代。

商代早期至中期的玉器主要有玉刀、玉钺、玉戈、玉圭、玉琮、玉璜、玉斧、玉铲、玉柄形器、玉筒形器等,这主要是从兵器转化而来的仪仗器或者祭祀用的礼器。

商代晚期的玉器已经较为丰富,根据1976年发掘的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墓统计,可分为礼器、仪仗器、实用工具、装饰品等。

商代玉器还继承了立体圆雕人像个各种动物形象,是我国古代玉器从平面走向立体,由简单装饰走向复杂陈设方面迈进了一大步。

1、西周时,周公制礼作乐,据《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

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玉璧、玉琮、玉圭、玉璋、玉琥、玉璜就是六种礼器,即“六器”,也称“六瑞”。

至此,中华玉文化完全步入礼器玉时代。

2、商周时期,青铜器工具的出现,提高了制玉水平,使切割、研磨、勾线、碾轧、勾撤等工艺流程变得容易起来。

青铜工具的使用是先进技术,对复杂形状的玉器制作很有利,但是,铜硬度不高,在切磨玉石的同时,也在快速地磨损本身,这不能不影响到玉石的细加工和深顶撞。

在商周玉器中多是勾轧的纹饰,称之为双勾碾轧,这种纹饰有阳纹的效果,也是铜工具所达到的最好效果。

3、东周时期玉器盛行,上起帝王将相,下至庶民百姓,无不以玉为贵,视玉为宝,玉器被广泛应用祭祀、装饰和丧葬等处。

伴随着尊神敬天思想的动摇和青铜器礼器的盛行,此时的玉礼器装饰味渐浓,主要用于朝觐、盟誓、婚聘、敛葬等。

东周最为显著的特色就是玉佩饰的盛行,这标志着古代玉器有神到人的转变,儒家用玉思想的形成标志着玉器人格化的正式确立。

4、战国以后,铁器工具大量使用,锻铁有良好的锻造性能,可以打制各种形状的工具,比青铜工具在形制上和耐磨性上前进了一大步。

尤其锻造小工具更有有利条件,琢制纹饰要求有掖、撞、勾、撤等小工具,勾面纹要求勾砣刃口薄,打长孔要求细长铤,搜尖角孔要求细金属丝,这些工具用铁打造既耐用,又没有脆性。

锻铁加碳成钢后硬度增大,能制成细而长又硬的钢铤,用于打长细孔,解决了大、小眼孔的打眼问题。

5、西汉时期,玉器的礼仪性质已经大大弱化,除璧、圭可能还有一定的礼仪功能外,璜、琥也仅具有装饰功能,而琮和璋几乎找不到了。

但是出现一类极富特色的用玉方式——为祈求尸体不朽而制造的葬玉,主要包括玉衣、玉塞、玉琀、玉握四种。

四、中国玉文化的成熟至巅峰1、秦汉时期,中国统一,采运玉石原料更为便利,新疆和阗玉大量进入中原地区。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礼器、装饰为主的儒家用玉体系得到了很大的扶持。

价值最高的应是圆雕和浮雕的陈设玉,这类作品发现较多,玉质优良,琢磨精细,造型新颖,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隋唐时期,人们对玉器已不再觉得神秘,这促使当时的玉雕制品出现以珍玩、装饰为主的格局。

唐代装饰玉器中较为多见的是玉步摇,这是一种金属嵌玉组合饰物,“步摇”所嵌玉片极薄,竟然还雕有精致的花鸟纹饰。

雕刻工艺在继承传统玉雕的基础上融合同时代金银细工、雕塑绘画的表现手法,并吸收中亚、西亚等地艺术,兼收并蓄,融汇贯通,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3、宋代玉器呈现出强烈的世俗化倾向和浓厚的生活气息,造型选取日常生活中的题材进行现实主义创作,迎合社会消费心理,这是由于城镇的繁荣,商业的发展,使得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玉器为普通市民服务的倾向已经成为时代潮流。

宋代的镂雕法被广泛应用,在形制和纹饰上讲究对称均衡,在图案化的形体上透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达到了生活和艺术的高度统一。

4、元代玉器沿着宋代开创的世俗化、装饰化方向发展,技艺更加成熟,作品也融入了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格。

现存于北京北海公园前团城上的玉瓮“渎山大玉海”,是一件大酒具,高70cm,最大周长493cm,重达3500公斤,可储酒30余石。

外壁浮雕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及翻腾于惊涛骇浪中的众多鱼兽。

整件作品具有强烈的浪漫色彩和神秘感。

5、明代,世俗化、装饰化成了玉雕的主流,玉器皿是明代艺术价值较高的一类玉器。

玉带在明代发展到顶峰,已成为官场礼服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明代以玉为饰风气盛行,从坠饰、串饰到佩是种类繁多,其中玉组佩饰最为发达。

玉质小型饰物如带钩、钗、簪、坠饰等发现较多,其中尤以钗和簪最为精致。

实用玉器如笔管、笔架、砚台等文房用具也相当普遍。

明代镂雕技术相当发达且运用广泛,开创出“花上压花”的技法——在平面片状的玉料上能雕出上下两层不同的图案,恰到好处的把握好表面和内部的完美和谐。

明代玉器的蓬勃发展首先归功于工匠地位的上升。

其次是琢玉工具的革新----“水凳”,即由传统的席地而坐改为垂足倚坐于凳上,以双手控制旋砣,以双脚踩动踏板转动皮带,从而使旋砣来回旋转琢玉成器。

第三是玉器生产地的形成与发展,其中又以苏州专诸巷最为闻名。

6、中国玉器的发展在清代进入了巅峰时期,其中玉器皿、陈设玉最为显著,涌现一批颇具仿生、仿建筑题材的作品,仿动物的题材多为龙、凤、麒麟、辟邪等,造型富于想象,善于扑捉动物瞬间的神态。

仿植物的造型在乾隆时期最为普遍,一般杯、碗、盘多琢成荷花、海棠、贝叶等花型,花插则琢成松桩、梅桩、竹筒等形状,极具古朴苍劲之感。

仿建筑的是将传统的建筑形式应用到玉雕艺术中,大大增强了玉器的艺术表现力,也体现出强烈的民族风格。

以玉为饰在清代也极为普遍,从头饰中的笄、钗到身上佩饰、串饰、腕饰以至于金、银、铜、竹、漆、木器上的嵌饰,种类繁多。

玉制的文玩用具在清宫玉器中也占有一定地位,这类器物造型丰富,尤以古朴典雅的文房用具最有代表性。

乾隆时期,玉料充足,技艺成熟,出现了以玉山子为代表的大型玉雕作品。

这些玉山子形体庞大,重量多有千斤以上,其图案均以立雕山水为主,其间缀以人物、建筑、车船等。

著名的玉山子如《大禹治水图》。

五、玉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玉是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是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

从古至今,玉在中国历史的发展长河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在古代帝王贵族中曾被视为身份的象征,是维持社会统治秩序“礼制”的重要构成部分,伴随着丧葬它充满着神秘的宗教色彩。

经过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在我们中华民族中形成了爱玉文化特色。

玉的影响广至中国文化的各部分,如诗歌,建筑,美术等,甚至与平常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玉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其中一个典型的影响在于玉与德合为一体。

历代诸子百家以儒家学说诠释和田玉并赋予“德”的内涵,于是,玉有十一德、九德、五德之说广泛传播,并被全社会所接受,成为我国玉器久盛不衰的精神支柱。

这种寓德于玉,以玉比德的观念把玉和德结为一体。

将玉与君子结缘,物质、社会、精神三合一的独特玉意识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思想建树,成为中国玉文化的丰富思想和精神内涵。

中国玉文化的辉煌不亚于伟大的长城和秦代兵马俑的奇迹。

玉文化的成就远远超过了丝绸文化、茶文化、瓷文化和酒文化。

玉文化包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有“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洁气魄;“锐廉不挠”的开拓进取精神。

参考文献:1、曲石. 《中国玉器时代》. 太原 :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1. 第一版2、张文骥. 《中国玉器历代史》. 香港. 张文骥. 总代理艺美图书公司. 19783、杨伯达. 《古玉史论》. 北京. 紫禁城出版社. 19984、张广文. 《玉器史话》. 北京. 紫禁城出版社. 19945、《玉文化论丛》. 北京. 文物出版社. 台北市.众志美术出版社. 2006. 第一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