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车轮磨损检测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高铁轮对磨损机理及寿命预测研究

高铁轮对磨损机理及寿命预测研究

高铁轮对磨损机理及寿命预测研究随着高铁的快速发展,高速铁路的运营安全成为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

其中一个关键研究领域是车轮与轨道间的摩擦磨损,其中,车轮受到长期使用与磨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磨损,使得不正常磨损的车轮出现轮辋断裂等事故。

因此,对高铁轮对磨损机理及寿命的研究,对于确保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高铁快速运动时,车轮与铁轨之间的接触的压力主要来源于轨头和轨腰两个部分。

如果轮子旋转,均匀情况下,压力对轮轴的侧向负荷是一致的。

但实际上,由于轨头和轨腰并不处于同一平面上,因此轮子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侧向荷载,这些荷载在引起轮辋和轮缘产生较大的应力时,诱发出轮子的疲劳破坏。

实际上,轮子受磨损最快的地方是轮缘,随着磨损的进行,始终有新的轮缘和老的轮缘在不断的发生接触,因此车轮表面就会产生出一些各种形式的磨损形式。

比如说,轨迹磨损,疲劳损伤、剪切磨损和偏磨损等等。

由于磨损及其复杂的机理,很难通过传统的试验方法和测量手段进行充分的评估。

因此,高铁轮对磨损和寿命预测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

近年来,高铁轮对磨损机理及寿命预测的研究,已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

在国内和国际领先的高速铁路市场,相关机构和研究者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着手了解高速铁路运行转向架、轮对的磨损割损、底轨细化及校正、轨道偏差等方面的问题。

而在现有的研究领域中,主要采用有限元法和多体动力学仿真等技术手段,来模拟高速列车接触动力学行为和车轮的磨损。

有限元模拟主要用于解决车轮变形和热应力问题;而多体动力学模拟主要用于模拟铁路车辆的运行过程。

通过仿真模拟,我们可以准确的获得车轮的磨损和寿命预测。

除了数值仿真方法外,还有基于大数据和智能算法的磨损和寿命预测方法。

国内外众多学者和科研机构利用高速列车运行数据,通过大数据预测算法对车轮的磨损进行了深入研究。

大数据方法主要采用统计和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分析大量的实验数据,将车轮磨损的预测问题转化为一个机器学习或图形处理问题。

铁路车辆轮对磨损检测与维护考核试卷

铁路车辆轮对磨损检测与维护考核试卷
A.高速行驶
B.低速行驶
C.重载行驶
D.空载行驶
5.轮对维护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A.提高运行速度
B.减少维护成本
C.保证铁路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和平稳性
D.延长轮对使用寿命
6.在轮对维护中,以下哪种方法主要用于轮对清洗?()
A.高压水枪清洗
B.化学清洗
C.磨料清洗
D.蒸汽清洗
7.轮对磨损检测的周期通常是多久一次?()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D
3. D
4. A
5. C
6. A
7. B
8. D
9. A
10. D
...(由于题目数量较多,以下仅给出部分答案示例,其余题目答案同理)
二、多选题
1. ABC
2. ABC
3. ABCD
4. ABC
5. ABC
...(同理,仅给出部分答案示例)
三、填空题
1.轮缘轮径
2.铁路部门
3.安全性平稳性
4.轮对材质载重量
5.高压水枪化学蒸汽
...(同理,仅给出部分答案示例)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同理,仅给出部分答案示例)
五、主观题(参考)
1.轮对磨损检测的基本流程包括:轮对拆卸、清洗、测量、评估和记录。这一流程对确保铁路运输安全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磨损问题,避免因轮对磨损导致的行车事故。
C.轮缘厚度尺
D.游标卡尺
16.下列哪种原因可能导致轮对在运行过程中产生不均匀磨损?()
A.驾驶员操作不当
B.轮对重量分布不均
C.钢轨表面质量不一致

车辆制动摩擦性能研究与试验的开题报告

车辆制动摩擦性能研究与试验的开题报告

车辆制动摩擦性能研究与试验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车辆制动摩擦性能是评估汽车制动效果的重要指标,它直接关系到车辆的制动安全性能。

随着国内外汽车制造技术以及市场竞争的不断提升,对制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车辆制动摩擦性能的研究和实验是评价制动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本文拟对车辆制动摩擦性能进行研究和试验,为提高车辆制动性能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二、研究内容(1)制动摩擦性能的研究通过分析制动摩擦性能的相关理论,并结合车辆制动系统的原理和构造,深入探讨制动摩擦性能的关键因素及其影响机理。

(2)试验方案的设计根据制动摩擦性能研究的需求,设计制动摩擦性能试验方案。

包括试验方法、试验参数、实验流程等内容。

(3)试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通过试验仪器对制动摩擦性能的试验数据进行采集。

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有效的结论和结果。

三、预期研究成果(1)研究车辆制动摩擦性能的关键因素及其机理规律;(2)建立适合国内车辆制动摩擦性能评价标准;(3)确定评价车辆制动性能指标的试验方法和技术;(4)提供一套完整的,可靠的测试和评估车辆制动性能的方法。

四、研究方案执行步骤(1)文献调研:收集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及研究现状;(2)制定研究方案:在充分了解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定本次研究的方案;(3)制备试验设备:按照研究方案进行试验设备的制备;(4)试验数据采集:通过试验设备对车辆制动摩擦性能进行试验数据的采集;(5)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结论和结果;(6)撰写论文:将研究成果整理撰写,形成相应的论文。

五、研究进程和时间安排(1)第一年(1~6月):文献调研及试验方案制定。

(2)第二年(7~12月):试验设备制备及试验数据采集。

(3)第三年(1~6月):研究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并撰写论文。

六、预期研究经费及资金分配研究经费预计20万元,根据研究进程安排进行分配。

其中,试验设备制备的预算为8万元;试验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的预算为8万元;学术交流等其他方面的预算为4万元。

铁路车辆轮对磨损检测考核试卷

铁路车辆轮对磨损检测考核试卷
A.轮轨间的接触疲劳
B.车轮与轨道的几何偏差
C.轨道的不平顺性
D.车辆的超载
2.轮对的磨损类型中,哪一种磨损是由于轮轨间的滑动造成的?()
A.疲劳磨损
B.磨料磨损
C.摩擦磨损
D.腐蚀磨损
3.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轮对磨损的无损检测方法?()
A.超声波检测
B.红外热成像检测
C.磁粉探伤
D.目视观察
4.轮对磨损检测中,哪种设备常用于测量轮对的直径?()
A.环境温度
B.轮对的热处理状态
C.检测设备的精度
D.车辆的类型
9.以下哪些磨损形态在轮对磨损中常见?()
A.疲劳磨损
B.磨料磨损
C.润滑磨损
D.电化学磨损
10.在进行轮对磨损检测时,以下哪些做法是正确的?()
A.使用标准化程序
B.确保检测设备校准
C.忽视环境因素影响
D.记录检测结果
11.以下哪些设备用于轮对磨损的现场检测?()
A.检测前进行轮对预热
B.使用标准化的检测程序
C.在多变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检测
D.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19.下列哪种设备通常用于现场快速检测轮对磨损?()
A.轮径测量仪
B.手持式超声波探伤仪
C.磁粉探伤设备
D.桌面轮缘轮廓仪
20.轮对磨损检测后,若发现磨损超出标准,以下哪个措施是不恰当的?()
A.立即上报磨损情况
1.轮对磨损的主要原因是轮轨间的_______。()
2.轮对的磨损类型中,由于轮轨间的滑动造成的是_______磨损。()
3.轮对磨损的无损检测方法中,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是_______。()
4.轮对磨损检测中,用于测量轮对直径的设备是_______。()

高速列车轮毂表面缺陷检测的基础研究

高速列车轮毂表面缺陷检测的基础研究

高速列车轮毂表面缺陷检测的基础研究报告正文(一)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1.项目的立项依据自1964 年日本东海道新干线开通运营以来,经过40 余年发展,世界高速铁路形成了以日本新干线N700 系与E5 系、法国TGV 和德国ICE 为代表的列车技术系统。

我国建设高速铁路方案于1990 年进入决策层视野,到90 年代末付诸实施。

跨入21 世纪,随着铁路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2004 年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颁布,我国高速铁路在短短的几年间取得了迅猛发展。

2008 年8月1 日京津城际列车通车运营,标志着中国铁路正式迈入“高铁时代”。

截止到2012年底,中国高铁客运专线达到9356 公里,超过了世界所有其它国家高铁运营里程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CRH 高速铁路技术谱系以崭新的面貌,汇入了世界高铁技术体系之列。

中国大力发展高速铁路,尚有一个重要的战略意义经常为人所忽视,即中国本身的能源结构特点的制约。

中国的能源有一个鲜明特点:即多煤、少油、缺气。

其主要的能源基本都是煤,而缺少目前汽车、飞机等需要的石油和天然气。

尤其是在高速发展了二三十年以后,中国对于石油及天然气的严重依赖,已经使自己在战略资源的占有上受到了巨大的挑战。

所以,以高铁这种消耗电力,且具有巨大运输能力的战略投送工具,来替代消耗大量自己并不具备的石油制品的飞机,就更具有战略上的价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中国对于石油的严重依赖。

更不用说高铁比飞机对于环境而言,更具有相对优势,而这点对于在环境问题上已然受到极大挑战的中国更有吸引力。

高铁在战略上具有以上诸多优点,在中短程国内运输(两千公里以内),时间上比飞机更有优势,较飞机更不容易受异常气候影响,而且运输量之大也非飞机所能比,这些都对中国这个人口大国具有极大的好处。

高速铁路作为人类现在和将来的和谐友好绿色交通工具,它的优点众所周知。

尽管高铁发展给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带来深刻变化,但高速铁路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列车车轮磨损检测开题报告

列车车轮磨损检测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设计题目:列车车轮磨损检测仪1、课题的目的及意义车轮作为机车车辆走行部的重要部件, 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 由于存在着线路养护条件较差、轮轨外形及材质匹配不合理、转向架技术状态不良和牵引装载定数过大等诸多原因, 导致车轮踏面和轮缘的磨耗加剧, 影响了机车车辆的正常运转, 降低了机车车辆的利用率。

因此, 及时准确地掌握车轮的磨耗状况是非常必要的。

我国铁路机务车辆部门对各型车轮的磨耗限度均有明确的规定。

在检修车轮时, 主要通过测量轮缘踏面外形的几何参数来判断车轮的磨耗程度。

这些数据包括, 车轮直径、轮缘厚度、踏面磨耗和垂直磨耗等, 其中以轮缘厚度最为关键。

如何准确方便地测量车轮外形参数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国外各主要发达国家为此进行了长期研究和探索, 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概括起来, 车轮外形几何参数的测量方法基本分为静态检测法和动态检测法。

静态检测是指机车车辆在检修时进行的测量; 动态检测则是指机车车辆在运行时进行的测量。

静态检测技术静态检测技术经历了机械量具测量和电子量具测量等阶段。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可编程技术的发展,机械量具已逐渐被电子量具所取代。

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国外典型的电子式测量产品。

1)美国便携式车轮断面测量仪美国国际电子机械有限公司于80 年代末期研制成功便携式车轮断面测仪。

这种仪器可在2 s 的时间内测出轮缘厚度和踏面磨耗等数据, 并能打印记录测量结果, 使用非常方便。

在进行任何测量工作以前, 两组控制机构可确保仪器放在车轮正确的位置, 因而其测量精度很高。

这种仪器已形成系列产品, 可广泛用于机车车辆和地铁动车组的车轮参数测量, 并可在任何照明和气候条件下正常工作, 测量数据可以自动传送到已有的计算机系统处。

利用预先编制的维修程序, 这种仪器能够使检修人员把旋轮和换轮成本降至最低程度。

该公司还于同期研制成功便携式的轮径电子测量仪和车轮轮廓测量仪。

轮径测量仪能在不拆卸轮对的情况下精确测出车轮的直径, 测量误差不超过0. 76 mm。

磨损试验实验报告

磨损试验实验报告

磨损试验实验报告1. 引言本实验旨在通过磨损试验来评估材料在摩擦和磨损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磨损试验是一种常见的评估材料耐磨性能的方法,能够帮助工程师选择适合的材料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本文将详细介绍实验设计、测试步骤和结果分析。

2. 实验设计2.1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评估不同材料的耐磨性能,以帮助决策者选择合适的材料用于特定的摩擦应用。

2.2 实验材料本实验选取了三种材料进行磨损试验。

分别是A材料、B材料和C材料,它们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2.3 实验装置实验采用了标准的磨损试验装置,包括磨头、试样夹具和测试机。

测试机能够产生一定的载荷以模拟实际的工作条件。

2.4 实验参数在本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以下几个重要的参数进行测试:•载荷:10N、20N、30N•摩擦速度:500rpm•摩擦时间:30分钟3. 实验步骤3.1 准备工作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装置。

确保实验装置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并校准测试机的载荷和速度。

3.2 制备试样根据实验设计,制备所需的试样。

将每种材料切割成相同的尺寸和形状,并确保表面光滑。

试样的数量应足够进行统计分析。

3.3 安装试样将试样夹具安装在测试机上,并确保试样夹具与磨头紧密贴合。

调整载荷和速度到指定的数值。

3.4 进行实验启动测试机,让试样与磨头接触,并进行摩擦磨损。

根据设定的时间和载荷,进行实验。

3.5 结束实验实验结束后,停止测试机的运行,并取下试样。

清洁试样并记录观察到的磨损情况。

4. 结果分析4.1 磨损量测量使用光学显微镜或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试样的磨损情况进行观察和测量。

记录每个试样的磨损量,并进行统计分析。

4.2 磨损性能评估根据实验结果,评估每种材料的磨损性能。

比较不同材料之间的磨损量差异,并分析可能的原因。

4.3 结果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讨论不同材料在不同载荷和速度条件下的磨损性能。

探讨材料的优缺点,并给出适用于特定应用的建议。

轨道交通车辆轮对磨损预测与控制技术研究

轨道交通车辆轮对磨损预测与控制技术研究

轨道交通车辆轮对磨损预测与控制技术研究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轨道交通在现代城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轨道交通的核心组成部分,车辆的轮对质量和磨损状态对于保证运行安全和提供舒适乘坐体验至关重要。

因此,轨道交通车辆轮对磨损的预测与控制技术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轨道交通车辆的轮对是由车轮和轴承组成的。

车轮经过长时间的运行后,会因为受力和磨损而产生疲劳裂纹和表面剥落等问题,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轨道交通事故的发生。

因此,准确地预测和控制车轮的磨损状态至关重要。

在轨道交通车辆轮对磨损预测与控制技术的研究中,传感器起着重要的作用。

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车轮的磨损情况,并将数据反馈给控制系统。

通过对磨损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准确地预测车轮的寿命和磨损状态,从而提前进行维修和更换。

同时,传感器还可以监测轮对的轴承状态,及时发现并排除故障,保证车轮的正常运行。

除了传感器,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车辆轮对磨损预测与控制技术的研究中。

机器学习算法可以通过对大量历史数据的学习和分析,建立轮对磨损的预测模型。

这样一来,只需输入当前的工作状态和运行数据,就能够预测出车轮的寿命和磨损状态。

通过与实际情况的对比,可以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模型,提高预测和控制的准确性。

此外,轨道交通车辆轮对磨损预测与控制技术的研究中也涉及到材料科学和制造工艺方面的问题。

通过改进车轮材料的性能和强度,可以延长轮对的使用寿命。

同时,优化制造工艺也可以提高车轮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减少磨损和剥落的问题。

因此,材料科学和制造工艺的研究对于轨道交通车辆轮对磨损预测与控制技术的提升和改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轨道交通车辆轮对磨损预测与控制技术的研究不仅可以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还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通过准确的预测和控制,可以避免过早更换轮对造成的浪费,节约资源,减少废弃轮对的排放。

与此同时,轨道交通的准时性和稳定性也能够提高乘客的乘坐体验,提高城市交通的整体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设计题目:列车车轮磨损检测仪1、课题的目的及意义车轮作为机车车辆走行部的重要部件, 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 由于存在着线路养护条件较差、轮轨外形及材质匹配不合理、转向架技术状态不良和牵引装载定数过大等诸多原因, 导致车轮踏面和轮缘的磨耗加剧, 影响了机车车辆的正常运转, 降低了机车车辆的利用率。

因此, 及时准确地掌握车轮的磨耗状况是非常必要的。

我国铁路机务车辆部门对各型车轮的磨耗限度均有明确的规定。

在检修车轮时, 主要通过测量轮缘踏面外形的几何参数来判断车轮的磨耗程度。

这些数据包括, 车轮直径、轮缘厚度、踏面磨耗和垂直磨耗等, 其中以轮缘厚度最为关键。

如何准确方便地测量车轮外形参数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国外各主要发达国家为此进行了长期研究和探索, 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概括起来, 车轮外形几何参数的测量方法基本分为静态检测法和动态检测法。

静态检测是指机车车辆在检修时进行的测量; 动态检测则是指机车车辆在运行时进行的测量。

静态检测技术静态检测技术经历了机械量具测量和电子量具测量等阶段。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可编程技术的发展,机械量具已逐渐被电子量具所取代。

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国外典型的电子式测量产品。

1)美国便携式车轮断面测量仪美国国际电子机械有限公司于80 年代末期研制成功便携式车轮断面测仪。

这种仪器可在2 s 的时间内测出轮缘厚度和踏面磨耗等数据, 并能打印记录测量结果, 使用非常方便。

在进行任何测量工作以前, 两组控制机构可确保仪器放在车轮正确的位置, 因而其测量精度很高。

这种仪器已形成系列产品, 可广泛用于机车车辆和地铁动车组的车轮参数测量, 并可在任何照明和气候条件下正常工作, 测量数据可以自动传送到已有的计算机系统处。

利用预先编制的维修程序, 这种仪器能够使检修人员把旋轮和换轮成本降至最低程度。

该公司还于同期研制成功便携式的轮径电子测量仪和车轮轮廓测量仪。

轮径测量仪能在不拆卸轮对的情况下精确测出车轮的直径, 测量误差不超过0. 76 mm。

当同根车轴或同台转向架不同车轮的直径超过用户规定的限度值时, 仪器将发出报警信号。

机内预编程序可对不同标称直径的车轮设置相应的公差, 定位机构可以准确地将仪器放在车轮合适的位置, 进而得到精确的读数。

轮廓测量仪能够提供完整的轮缘踏面的数字化断面, 可以随时精确地测定踏面各点的磨耗量。

仪器还能为评价改变车轮踏面形状、更换车轮的整修计划以及不同的轮缘润滑技术的效果提供所需的数据。

2)芬兰车轮外形测量仪芬兰铁路已于90 年代初期研制成功车轮外形测量仪。

这种仪器可以测绘磨耗车轮的外形并将测得的数据与存储的参考数据比较, 进而计算出车轮外形参数并对近限或超限车轮发出旋修指令。

仪器能在大约3 s 的时间内测量1 000 个点,每2 点的间隔仅有0. 10 mm。

测量装置用永久磁铁安装在车轮上, 包括齿轮和齿条的测量架可在车轮踏面上移动, 传感器和直线形滑杆负责采集数据并传输给控制装置。

计算机程序能够把车轮外形放大3倍、4 倍或10 倍, 并以图像或数字形式显示出来, 另外还可以直接从控制装置或从计算机绘出车轮形状或打印测量结果。

3)日本轮对自动检测装置日本铁路于80 年代末期研制成功轮对自动检查装置。

当转向架解体后, 装置可同时检测轮对2 个车轮的外形参数。

整套装置主要由平行光源( 2 只) 、CCD 摄像机( 2台) 、控制处理机构和外部设备等组成。

当轮对沿垂直方向以较低的速度匀速升高时, CCD 摄像机可拍摄车轮的外形轮廓, 经计算机处理运算后,将车轮参数和轮廓图像显示在屏幕上并存储在磁盘里。

该装置可测量轮缘厚度、踏面磨耗和车轮内距等数据, 当所测尺寸超过限度值时, 便有红色数字显示,测量误差小于±0. 20 mm, 测量周期约为20 min/ 对。

这套装置不仅实现了检修作业自动化, 提高了检测精度和可靠性, 而且极大地改善了作业环境。

动态监测技术动态检测技术是与静态检测技术同步发展起来的。

由于具有测量自动化程度高、不占用机车车辆周转时间和便于存储车轮信息资料等特点, 因此在最近的10 年里, 动态检测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对车轮外形参数施以动态检测, 可采用随车测量型式或地面测量形式。

随车测量型就是在机车车辆上安装车轮外形参数的测量系统, 虽然能够做到实时监测, 但需为所有车轮都加装传感器件, 不经济也不必要。

据资料检索, 目前仅有日本铁路对新干线电动车组开发试用了随车式车轮磨耗形状检测装置。

地面测量型就是在线路上固定安装车轮外形参数的测量系统, 对于大量正在运用的机车车辆而言, 这种地面式动态测量设备最为理想。

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国外典型的地面式检测装置。

1)俄罗斯轮对参数自动化检测装置俄罗斯联邦铁路于90 年代中期研制成功轮对参数自动化检测装置。

它采用超声遥测的非接触方法,当机车车辆以不大于5 km/ h 的速度运行时, 遥测传感器组可测出距车轮各个特征表面的距离, 经分析处理后, 可得出车轮直径、轮缘厚度、踏面磨耗和垂直磨耗等参数。

测量误差分别为: 轮径误差不大于1mm, 轮缘厚度误差不大于0. 5mm, 踏面磨耗误差不大于0. 30mm。

整套测量装置由传感器组、地面测量单元、数据传输线路、操纵控制单元和外部设备等组成。

多通道的传感器组利用卡座紧固在轨底上, 其作用是将车轮的机械( 物理)参数转换成电信号; 地面测量单元完成传感器信息的收集和模数转换等工作, 并通过双线数据传输线路与操纵控制单元连接, 传感器组与地面测量单元之间的距离可达到20 m; 操纵控制单元包括微机、显示器、键盘和供电组件等设备。

微机负责处理由地面测量单元传送的大量输入数据, 并将被检车轮的轮廓外形变换成相应的数据块, 以便观察和获得车轮的磨耗状态, 所得的信息资料可以清晰地呈现在显示器上, 地面测量单元与操纵控制单元之间的距离可达到500 m; 外部设备包括中央计算机和打印机等, 中央计算机可动态管理和集中检查全部车轮的外形数据, 打印机则可将检测结果文件化。

整套装置由交流220 V 电源供电, 所需功率小于200 W。

它可在车轮运动的工况下测出车轮的外形轮廓, 然后将该踏面外形同存储的标准踏面外形进行比较, 就能得到有关车轮磨耗的数据信息。

现场试验结果表明, 该装置具有很高的稳定性, 可以保证车轮外形参数测量所必需的精度。

全部检测作业均自动完成, 无须操作人员干预。

2)罗马尼亚车轮外形磨耗自动检测装置罗马尼亚铁路于90 年代初期研制成功车轮外形磨耗自动检测装置。

其检查车轮外形磨耗状况的自动过程, 是利用采集图像的闭环系统和数字处理的视频测量系统来记录列车车轮的外形图像, 并在通过微机确定车轴序号的同时, 直接在图像上进行测量, 然后打印和处理影响运行安全的危险情况。

整套装置由测量和控制单元、CCD 摄像单元、连续缝隙光照明单元、车轮导向单元、图像采集单元、微机单元以及数据传输单元组成。

当机车车辆以限定速度( 不超过10 km/ h) 运行时, 安装在轨道上的检测设备可捕捉所有车轮的外形轮廓, 在计算程序的辅助下, 便可得出车轮的外形参数并做出判断和进行处理。

经常使用该自动检测装置监测车轮外形的磨耗状况, 可以防止车轮在2 次定期修理期间各种缺陷的产生, 同时还可以为诊断车轮技术状态、预测车轮使用寿命提供详尽的信息资料。

3)德国轮对自动诊断装置德国铁路于80 年代末期研制成功轮对自动诊断装置。

其主要功能就是当列车以小于5 km/ h 的速度运行时, 自动测量车轮断面的几何参数。

这套装置的工作原理是: 将缝隙光光带以规定角度投射到车轮上形成可辨认的轮廓, 同时用摄像机在对应用角度捕捉反射的光束。

车轮图像是通过布置于每根钢轨上的4个半导体摄像机拍摄的, 这样能够覆盖被测车轮的4 个断面, 经分析处理后便可计算出轮缘厚度、踏面磨耗和车轮内距等参数。

该设备由中央计算机控制, 所有的测量数据都存储在计算机文件库内, 以便随时掌握轮对的工作经历。

整套装置安装在汉堡机务段的综合检查车间内, 可实现非接触动态检测。

为了校准诊断设备和快速检验设备功能, 装置采用标准轮对来确定测量缺陷和测量误差。

4)美国车轮自动检测系统(A WI S )美国Loram 公司于90 年代中期研制成功2 种型式的车轮自动检测系统, 低速检测型和高速检测型。

低速检测型可在列车运行速度不超过8 km/ h 的情况下输出图像、图表和统计数据; 高速检测型可在列车运行速度不超过72 km/ h 的情况下打印出测量数据和报告。

现场试验的结果表明, 这套系统可以自动测量列车的通过速度, 具有连续图像采集、连续数据处理和车轮计数等功能, 可以测量轮缘厚度、踏面磨耗和车轮直径等参数, 同时在精确度以及方便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均能满足使用要求。

列车车轮的运行状况在整个车辆轨道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列车的运行安全,而车轮的磨损状况是影响列车运行情况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本课题要完成的火车车轮磨损检测仪将利用光学装置CCD和与之配套的部分来实现车轮轮廓的描绘,通过将实测到的车轮轮廓与标准轮廓的比较来准确地判断车轮的磨损情况。

整个装置比较简单,具有良好的可行性与应用前景,同时也能实现足够精度的测量。

参考文献车轮踏面外形几何参数的检测技术-马林轮轨踏面外形的实际测量及几何接触的进一步研究-沈钢、黎冠中等用数码相机测量轮对踏面形状的研究-郑芬芳、刘继、范佩鑫便携式火车轮磨损检测仪-王浩旭、杨永跃2、课题任务、重点研究内容与实现途径(1)课题任务1、资料收集、整理,了解各种车轮磨损测量方式的研究现状和发展;2、学习相关知识,确定测量原理和方式,进行火车车轮磨损测量仪的整体结构方案设计;3、进行火车车轮磨损测量仪的具体模块设计,确定各部分的材料及尺寸,绘制爆炸图、具体零件图及进行系统仿真等;4、撰写毕业论文。

要求立论正确,证据充分,条理清晰,书写工整,图文并茂,字数不少于2万。

(2)研究内容1、确定采用的测量原理和方式2、进行火车车轮磨损测量仪整体结构设计3、进行火车车轮磨损测量仪的具体模块设计,确定器件材料及尺寸(3)实现途径利用AutoCAD、Solidworks等绘制零件图、装配图及进行动态演示等。

3、进度计划学生签名:年月日4、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