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答案【自编】

合集下载

桃花源记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带答案

桃花源记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带答案

桃花源记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带
答案
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翻译:林子到了水源处就结束了,然后出现了一座山,山上有一个小洞口,看起来好像有光亮。

5、便舍船,从口入。

翻译:于是就停下了船,从洞口进入。

6、初极狭,才通人。

翻译: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纳一个人通过。

7、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翻译: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宽阔明亮。

8、前瞻历历,恍若出户。

翻译:向前看清晰明亮,好像出了门一样。

9、居然时闻不绝于耳。

翻译:居然可以一直听到不绝于耳。

10、然后返,复道旧处,以告人。

翻译:然后返回,沿着原路回去,告诉别人。

部编八下语文9《桃花源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八下语文9《桃花源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9《桃花源记》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简要讲述这个故事,并背诵全文。

点拨:本题意在要求同学们读懂课文,并背诵全文,具体来说,即掌握文章的故事情节,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文章的故事情节,而不仅仅是翻译全文或简单地记忆。

参考答案:东晋年间,武陵郡有个渔夫,一次,他出去捕鱼时划着船迷路了,遇见了一片美丽的桃花林。

他走到桃林的尽头,发现了一个山洞。

他下船从洞口进去,来到了一个开阔敞亮的地方。

这里土地肥沃,环境优美,人们生活富足欢乐。

桃花源的人见到渔夫很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渔夫向他们详细地述说了自己的见闻,并受到了款待。

渔夫在那里逗留了几日便告辞离开了。

他在回去时,沿途做了记号。

回到城里,他便向太守禀报了桃花源的事情。

太守派人随渔夫去寻找,却没有找到。

二、桃花林的景色和桃花源中的景象有所不同。

默读课文前两段,想象其中的画面,说说这些画面给你的感受。

点拨:本题意在引导同学们比较桃花林的自然景色描写与桃花源中的社会生活景象描写的异同,并体会这两种景象给人的感受。

参考答案:桃花林的景色:一条清澈的小溪向远处流去,溪水两边是大片美丽的桃花林。

桃林里绿草如茵,花朵芬芳馥郁,一株株桃树像娇艳的少女,柔臂细腰,随风轻扬的花瓣如同漫天春雨,纷繁美丽。

桃花源中的景象:田地平整宽阔,房屋整齐有序,一丛丛翠竹迎风摇曳,一排排桑树伸展出绿油油的枝叶。

往前走,那映着天光的田地、纵横交错的小径,一直蔓延到黛绿的山下。

远处,白墙灰瓦的村落上空炊烟缭绕,一阵阵孩童的嬉闹声传来……仰望天空,天是那样蓝,白云在蓝天上悠悠地飘着。

感受:美好、宁静、温暖,是理想中的家园。

三、本文笔法简洁而内涵丰富,试依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渔人“具言”的是什么?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2.诣太守,说如此。

(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如果把这些内容一一写出来,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点拨:本题设置的目的是引导同学们理解课文内容的省略部分,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及写作艺术特色来理解。

(完整版)桃花源记参考答案

(完整版)桃花源记参考答案

桃花源记【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时代,本文原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

2 本文概括而成的成语是世外桃源,现在用来比喻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美好的世界。

二解释下列词语1缘溪行(沿着)(航行) 2夹岸数百步(两) 3芳草鲜美(鲜艳美丽)4 落英缤纷(落花)(繁多的样子) 5复前行(又)6欲穷其林(穷尽,走到头)7 林尽水源(尽头) 8初极狭(刚)(狭窄) 9才通人(仅)10土地平旷(开阔)11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12桑竹之属(类)13悉如外人(全、都)14黄发垂髫(指老人)(指小孩)15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16乃大惊(于是、就)17便要还家( 通邀,邀请)18咸来问讯(全、都)19率妻子邑人(率领)(妻子和儿女)(同乡的人)20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21遂与外人(于是、就)22乃不知有汉(竟)23无论魏晋(不必说,更不必说)24延至其家(筵请)25此中人语云(告诉)26不足为外人道也(不值得)27便扶向路(沿、顺着)(从前的、旧的)28处处志之(做标志)29及郡下(到)30诣太守(到)31遣人随其往(派)32寻向所志(寻找)(标志)33欣然规往(计划)34未果(没有实现)35寻病终(随即、不久)36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 37怡然自乐(愉快的样子)38遂迷(终于)39后遂无问津者(问路)(渡口)三原文填空1 描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前见到的自然美景的句子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 描写桃花源人的生活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文中描写桃花源人悠然自得的生活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 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纯朴的句子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5 文中陆游《游山西村》中“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意境相似的一句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答案桃花源记阅读理解答案「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朝代)著名诗人___,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___、___。

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①芳草鲜美()②屋舍俨然()③甚异之()④不足为外人道也()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是如此美好,那么你理想中的社会王国是什么样的?结合社会现实谈谈你的设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2、(1)鲜艳美丽(2)整齐的样子(3)对感到奇怪(4)不值得,不必3、(1)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15篇)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15篇)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桃花源记阅读答案(15篇)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桃花源记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分)①芳草鲜美()②屋舍俨然()③便扶向路()④寻病终()便要还家()皆叹惋()13.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2分)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5.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

(2分)16.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2分)17.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答:参考答案:12.①鲜艳美丽②整齐的样子③沿、顺着④随即,不久同邀邀请惊讶,惊奇1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篇1《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

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一、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12——15题。

(共7分)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属:要:14.在文中找出表现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写在下面。

(2分)15.作者在文中勾画了自己的理想社会,请你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3分)二、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下列问题:(17分)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10.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11.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分)12.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精选22篇)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精选22篇)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精选22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记》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桃花源记》阅读答案篇1阅读《桃花源记》(节选),完成第1-3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_________________(2)未果,寻病终寻: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与人世隔绝的地方(2)不久2.(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桃花源记课后练习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课后练习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课后练习习题及答案桃花源记课后练习习题及答案「篇一」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人中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2)咸来问讯。

咸: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为”字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为:公输盘为我为云梯为:为:3.联系上文推想,渔人说了些什么?桃源人为什么“叹惋”?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白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便要还家要:(2)率妻子邑子来此绝境绝境: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⑴①乃不知有汉乃:②陈胜、吴广乃谋曰乃:⑵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余: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余:③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余:3.请写出“不足为外人道”中“道”字意义相同的成语_________;意义不同的成语__________。

4.请找出一个体现桃花源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的句子。

㈢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答案
1.又尽头全都邀请都做标记竟然更不必说
2.略。

3. 1)田间纵横的小路互相连接,鸡狗的鸣叫声互相听得到。

2)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4.1)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惊讶。

2)桃花源中的人对渔人说:"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这里的事。

"
5.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6.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 1.妻子和儿女丈夫的配偶的称呼。

指妻子。

2.不必说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8. 1.交错相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2
2.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出路的境地。

9.A 10.B 11.C(桃花源的生活场景是虚构的,展现的是理想社会而不是现实社会) 12.B
13. 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发现桃花(林)源,进入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14. 世外桃源 ,无人问津 ,怡然自乐 ,豁然开朗, 鸡犬相闻, 黄发垂髫, 落英缤纷
15. 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不足为外人道也
16. 欲穷其林怡然自乐处处志之不复得路
17. 由景入情,正因为桃林美景,武陵人甚异之才会进入其中一探究竟。

18. 桃花源记作者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他的社会理想,即远离战乱,社会平等,人民安居乐业。

19.村人渔人渔人村人渔人
20.村人村人渔人渔人
21.①豁然开朗。

②避秦时乱。

22. 是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为后文寻找桃花源埋下伏笔。

23.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

为桃花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24.使人觉得桃源可望而不可及,给桃源增添了奇异的色彩。

25. 它代表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和平安宁,没有战争,没有压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