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

合集下载

环境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题库【3套练习题】模拟训练含答案

环境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题库【3套练习题】模拟训练含答案

环境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题库【3套练习题】模拟训练含答案答题时间:12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姓名: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第一套一.单选题(共20题)1.【真题】根据《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确定生活垃圾焚烧厂与敏感对象之间的合理位置关系,可不考虑的因素是()A.有害物质泄漏B.可能的事故风险C.大气污染物产生和扩散D.滋养生物(蚊、蝇、鸟类)2.【真题】某大气评价等级为二级的项目,其不利季节为冬季,冬季的主导风向为西北风,拟在该季节进行大气监测。

下列监测布点方案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要求的是()。

A.至少约在NW、SE、NE、SW方向布点,并在下风向加密布点B.至少约在S、N、E、W方向布点,并在下风向加密布点C.至少约在NW、SE、S、N方向布点,并在下风向加密布点D.至少约在NE、N、SW、S方向布点,并在下风向加密布点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排入GB3838Ⅲ类水域(划定的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和排入GB3097中二类海域的污水,执行()。

A.三级标准B.一级标准C.二级标准D.禁止新建排污口4.【真题】某建设项目污水排入一小河(非感潮),河流现状调查范围为排污口上游500m至下游5km,排污口下游3km有一水文站。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该河水质现状调查取样断面至少应设置()个。

A.3B.4C.6D.75.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是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

A.保障农业生产B.维护人体健康C.维持自然背景D.保障农林业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6.【真题】根据《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下列关于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室内噪声排放限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限值不区分房间类型B.限值不区分房间所处声环境功能区C.限值包括等效声级和倍频带声压级D.非稳态噪声最大声级允许超过限值10dB(A)7.【真题】某项目建在感潮小河河口段岸边,排放持久性污染物,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充分混合段的水质预测应采用的推荐模式是()。

环境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历年真题汇总含答案参考42

环境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历年真题汇总含答案参考42

环境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历年真题汇总含答案参考1. 单选题:【2013年真题】某新建项目设有一根氧气排气筒,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其排气筒高度不得低于()。

A.15mB.20mC.25mD.30m正确答案:A2. 多选题:下列内容属于常规气象资料风频分析内容的是()。

A.温廓线B.主导风向C.风廓线D.风向玫瑰图E.统计所收集的长期地面气象资料中,每月、各季及长期平均各风向风频变化情况正确答案:BDE3. 多选题:为防止地下水污染和过量开采、人工回灌等引起的地下水质量恶化,保护地下水水源,必须按()和有关规定执行。

A.《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保护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地下水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正确答案:CD4. 单选题:对工程可行性研究和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选线)和建设布局方案,应根据不同方案噪声影响人口的数量和噪声影响的程度进行比选,并从声环境保护角度提出最终的推荐方案,这是()评价的基本要求。

A.一级B.二级C.三级D.一级和二级正确答案:A5. 多选题:"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应该在()基础上进行。

A.声源调查B.声传播路径分析C.敏感目标的分布、数量D.声环境功能区确认E.声环境质量正确答案:ACDE6. 单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一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2期(夏季、冬季)监测B.一级评价项目不得少于2期(夏季、秋季)监测C.二级评价项目可取1期不利季节监测,必要时也应作2期监测D.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1期监测正确答案:B7. 单选题:在声环境影响评价中,声源近似为点声源的条件是()。

A.声源中心到预测点之间的距离超过声源平均几何尺寸2倍时B.声源中心到预测点之间的距离超过声源最大几何尺寸3倍时C.声源中心到预测点之间的距离超过声源最大几何尺寸2倍时D.声源中心到预测点之间的距离超过声源平均几何尺寸3倍时正确答案:C8. 多选题:当受纳水域的环境保护要求较高(如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地等),且评价等级为一级、二级时,应考虑调查()。

环境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历年真题汇总含答案参考10

环境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历年真题汇总含答案参考10

环境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历年真题汇总含答案参考1. 单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进行敏感目标噪声环境影响评价时,以()作为评价量。

A.敏感目标背景噪声值B.敏感目标所受的噪声贡献值C.敏感目标所受的噪声贡献值与背景噪声值叠加后的预测值D.敏感目标所受的噪声原始值正确答案:C2. 多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预测生态系统组成和服务功能的变化趋势,应重点关注其中的()。

A.不利影响B.不可逆影响C.累积生态影响D.短期影响正确答案:ABC3. 单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于以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等城市道路为主的新建、扩建项目,应考虑交通线源对道路两侧的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应不低于()。

A.一级B.二级C.三级D.根据污染源的最大地面质量浓度占标率确定正确答案:B4. 单选题: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各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开展现场调查、勘探、地下水监测、取样、分析、室内外试验和室内资料分析等,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依据相关法规及标准,评价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直接影响。

属于地下水评价哪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

A.准备阶段和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B.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和工程分析阶段C.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和影响与评价阶段D.影响预测与评价阶段和结论阶段正确答案:C5. 单选题:【2017年真题】下列炉窑中,污染物排放适用《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是()A.电石炉B.炼钢电炉C.生活垃圾焚烧炉D.铅冶炼焙烧炉正确答案:A6. 单选题: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生态影响评价根据评价项目自身特点、区域的生态特点以及评价项目与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分析生态影响的()。

A.方式及其影响程度B.方式及其强度C.源及其影响方式D.源及其强度正确答案:D7. 单选题: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确定的地下水质量类别的是()类。

环境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历年真题汇总含答案参考60

环境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历年真题汇总含答案参考60

环境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历年真题汇总含答案参考1. 单选题:在风险识别环境资料的收集过程中,重点收集()资料。

A.厂址周边环境B.人口分布C.区域环境资料D.厂址内环境正确答案:B2. 单选题:某建设项目处于声环境功能区0类地区,项目建设后评价范围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2dB(A),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应为()。

A.一级B.二级C.三级D.无法判定正确答案:A3. 单选题: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的标高应位于重现期不小于()的洪水位之上,并建设在长远规划中的水库等人工蓄水设施的淹没区和保护区之外。

A.100年一遇B.30年一遇C.50年一遇D.150年一遇正确答案:C4. 单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工程分析时,在生态影响因素分析中,应特别关注()分析。

A.特殊工程点段B.区域性影响C.间接性影响D.累积性影响正确答案:A5. 多选题: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下列关于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公众参与的叙述,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于政策性、宏观性较强的规划,参与的人员可以直接环境利益相关群体的代表为主B.对于内容较为具体的开发建设类规划,参与的人员还应包括直接环境利益相关群体的代表C.处理公众参与的意见和建议时,对于已采纳的,应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明确说明修改的具体内容D.处理公众参与的意见和建议时,对于不采纳的,不必说明理由正确答案:AD6. 单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电梯噪声的评价量为()。

A.昼间等效声级B.最大A声级C.等效感觉噪声级D.等效连续A声级正确答案:B7. 多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属于工程分析的内容。

A.生态影响因素分析B.交通运输C.公用工程D.非正常工况分析E.污染物排放统计汇总正确答案:ABCDE8. 多选题:下列应布设地面水预测点的情况是()。

A.预测范围内B.环境现状监测点C.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和水质突然变化处的上、下游D.重要水工建筑物附近E.水文站附近正确答案:ABCDE9. 多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关于生态影响评价工作分级和调整,说法正确的是()。

2010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全真试题及详解(一)[最新]

2010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全真试题及详解(一)[最新]

2010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全真试题及详解(一)[最新] 本套试题是2010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考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全真模拟试题及详解(一),该套题遵循最新指定教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根据最新《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考试内容和要求,对每道试题的答案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该套试卷分为单项选择题和不定项选择题,其中,单选题90道,多选题30题。

【部分内容展示】2010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全真试题及详解(一)一、单项选择题(共9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执行上,地方环境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B.执行上,国家环境标准优先于地方环境标准C.执行上,地方环境检测方法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检测方法标准D.执行上,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优先于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答案】A【解析】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地方环境标准是针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出规定的项目的补充和完善,执行上,地方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标准。

2.环境基础标准是()的基础。

A.环境质量标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环境样品标准D.环境标准体系【答案】D【解析】环境基础标准对统一和规范环境标准的制定、执行具有指导的作用,是环境标准体系的基础。

3.关于跨行业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与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有行业性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B.《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属专项排放标准C.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D.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有时可交叉执行【答案】D【解析】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可交叉执行,优先执行行业性排放标准。

………。

2010年环评工程师考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预测试题(2)-中大网校

2010年环评工程师考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预测试题(2)-中大网校

2010年环评工程师考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预测试题(2)总分:150分及格:90分考试时间:180分一、单项选择题(各题的备选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每题1分,共90分)(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分析中分析在没有本拟议规划的情况下,区域环境状况/行业涉及的环境问题的主要发展趋势,即()影响分析。

(2)某区域的主导风向应有明显的优势,其主导风向角风频之和应(),否则可称该区域没有主导风向或主导风向不明显。

(3)一般情况,水域布设取样断面在拟建排污口上游500 m处应设置一个()。

(4)大气环境评价等级划分是结合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采用估算模式计算()然后按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进行分级。

(5)某二级评价项目,需调查河口水质,一般情况下,应调查()。

(6)某建设项目处于声环境功能区1类地区,项目建设后评价范围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4dB(A),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应为()。

(7)《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适用于国务院有关部门、()及其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适用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等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不包括核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

(9)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中颗粒物模式(倾斜烟羽扩散模式)适用于排气筒排放的颗粒物粒径()的污染物。

(10)对于大气环境二级评价项目,现状监测点不应少于()。

(1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S0<SUB>2</SUB>的二级标准的1小时平均和日平均浓度限值分别是()mg/m<SUP>3</SUP>。

(12)下列不属于环境标准体系的是()。

(1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城市轨道交通》中环境振动影响评价:室内二次结构噪声影响评价范围为隧道垂直上方至()。

(1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氧化氮的年、日均的三级浓度限值分别为()mg/m<SUP>3</SUP>和()mg/m<SUP>3</SUP>。

环境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历年真题汇总含答案参考44

环境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历年真题汇总含答案参考44

环境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历年真题汇总含答案参考1. 单选题: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下列内容中,属于规划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主要内容的是()。

A.公众参与B.环境影响分析依据C.规划编制全程互动情况及其作用D.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正确答案:B2. 单选题:在不具备自动连续监测条件时,二级和三级评价项目每天监测时段,1小时浓度监测值应至少获取当地时间()时浓度值。

A.02,12,17,20B.02,08,12,16C.02,08,14,20D.02,12,18,24正确答案:C3. 单选题:按照GB/T9801-88规范,二氧化氮的监测分析方法是()。

A.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和化学发光法B.SALTZMAN法和非分散红外法C.SALTZMAN法和化学发光法D.紫外荧光法和化学发光法正确答案:C4. 多选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关于地下水二级评价项目的技术要求,说法正确的有()。

A.基本掌握评价区域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污染源状况、项目所在区域的地下水开采利用现状与规划B.应查明各含水层之间以及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C.根据建设项目污染源特点及具体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展勘察试验,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D.对地下水水质、水量必须采用数值法进行影响预测和评价正确答案:AB5. 单选题:【2013年真题】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风险值的正确表述是()。

A.风险值是风险评价表征量,风险值=概率×危害程度B.风险值是后果的表征量,风险值=后果×事故次数C.风险值是单位时间内风险发生次数的表征量,风险值=风险次数÷时间D.风险值是行业风险概率的表征量,风险值=行业风险次数÷行业企业数正确答案:A6. 单选题:【2011年真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建设项目实施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真题2010年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真题2010年

[真题]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真题2010年单项选择题第1题:某装置产生浓度为5%的氨水1000t/a,经蒸氨塔回收浓度为15%的浓氨水300t/a,蒸氨塔氨气排放约占氨总损耗的40%,进入废水中的氨为______。

A.2t/aB.3t/aC.5t/aD.15t/a参考答案:B根据题意,废水中含氨量=(氨水总量×氨水浓度-蒸氨塔回收浓氨水量×回收液浓度)×(1-蒸氨塔氨气排放率)=(1000×5%-300×15%)×(1-40%)=3(t/a)。

第2题:分析污染型项目生产工艺过程中水污染物产生量时,应绘制物料平衡图、水平衡图以及______。

A.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B.项目总平面图C.水环境功能区划图D.生产工艺流程图参考答案:D分析污染型项目生产工艺过程中水污染物产生量时,应绘制物料平衡图、水平衡图以及生产工艺流程图。

第3题:某拟建工程的声源为固定声源,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现有一固定声源,敏感点分布如下图。

声环境现状监测点应优先布置在______。

A.1#敏感点B.2#敏感点C.3#敏感点D.4#敏感点参考答案: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规定,当声源为固定声源时,现状测点应重点布设在可能既受到现有声源影响,又受到建设项目声源影响的敏感目标处,以及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处。

由于1#敏感点处于现有固定声源与拟建项目固定声源之间,故优先布置。

第4题:某河流拟建引水式电站,将形成6km长的减水河段。

减水河段内无其他水源汇入,仅有取水口一个,取水量为2m<sup>3</sup>/s。

若减水河段最小生态需水量为10m<sup>3</sup>/s,则电站至少应下放的流量为______。

A.2m<sup>3</sup>/sB.8m<sup>3</sup>/sC.10m<sup>3</sup>/sD.12m<sup>3</sup>/s参考答案:D电站至少应下放的流量=取水量+最少需水量=2+10=12(m<sup>3</sup>/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00分)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关于环境现状调查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阶段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环境现状调查仅在环境影响评价的第一阶段进行B.环境现状调查仅在环境影响评价的第二阶段进行C.环境现状调查应在环境影响评价的第一、二阶段进行D.环境影响评价的第一、二、三阶段均应进行环境现状调查正确答案:C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关于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说法正确的()。

A.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均应相同B.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不能调级C.对于单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均低于第三级的建设项目,可填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对于有任一单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低于第三级的建设项目,均可填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正确答案:C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木导则总纲》,()不属于环境影而报告书编制内容。

A.采用的标准B.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的申请C.环境监測制度及环境管理、环境規划的建议D.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综合利用和处理、处置方案正确答案:B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属于工程分析的对象。

A.公众参与B.污染物总量控制C.交通运输D.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正确答案:C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关于工程分析的重点,说法正确的是()。

A.应以工艺过程为重点,可忽略污染物不正常排放B.应以工艺过程为重点,还应考虑污染物不正常排放C.应以资源能源储运为重点,可忽略污染物不正常排放D.应以资源能源储运为重点,还应考虑污染物不正常排放正确答案:B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在工程分析中采用较多的方法是()。

A.专业判断法B.类比分析法C.数学模式法D.遥感法正确答案:B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关于环境现状调查原则,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结合各单项影响评价的评价标准,确定各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范围B.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结合各单项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确定各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范围C.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结合各单项影响评价的预測范围,确定各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范围D.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结合各单项影响评价环境现状的调查方法,确定各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范围正确答案:B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則总纲》,()属于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

A.气候与气象B.建设项目的工艺特点C.建设项目所需矿物原料的产地D.建设项目的建设和运行使当地及附近地区交通量增加所带来的环境影响正确答案:A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关于环境现状调查方法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收集资料法工作量大,需占用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B.类比调查法要求时间长、工作量大,所得结果较准确C.现场调查法应用范围广、收效大,比较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D.遥感法可以从整体上了解一个区域的环境特点,可弄清人类无法到达地区的地表环境情况正确答案:D1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木导则总纲》,()属于半定量性质的预測方法。

A.数学模式法B.物理模型法C.类比调查法D.物料平衡计算法正确答案:C1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在进行环境影响预測时,应考虑环境对影响的衰减能力。

如果评价时间较短,评价工作等级较低时,可只预測的环境影响时段是()。

A.环境对影响的衮减能力最差的时段B.环境对影响的袞减能力一般酌时段C.环境对影响的衰减能力较高的时段D.环境对影响的衰减能力最高的时段正确答案:A1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预測范围的确定可不考虑的因素是()。

A.评价标准B.工程特点C.环境特性D.评价工作等级正确答案:A1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关于环境影响单项评价方法应用原则,说法正确的是()。

A.在评价某个环境质量参数时,应对所有预測点在不同情况下该参数的预測值均进行评价B.在评价某个环境质量参数时,只对主要预測点在不同情况下该参数的预測值进行评价C.对影响较重的环境质量参数,可较为简略评定与估价影响的特性、范围、大小及重要程度D.对影响较轻的环境质量参数,可不用评定与估价影响的特性、范围、大小及重要程度正确答案:A1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木导则总纲》,()属于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编写内容。

A.评价等级、范围B.评价标准、方法C.预測模式选取的依据D.环保措施的改进建议正确答案:D15、某项目有两个大气排放源,经估算模式计算两个排放源排放的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max)分别为10%和85%,地面浓度占标率10%处(D10)距两个棑放源最远距离分别为2.0km和4.8km。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木导则大气环境》,该项目的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边长分别为()。

A.—级,9.6kmB.二级,9.6kmC.一级,5kmD.二级,5km正确答案:B16、某新建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TSP环境质量现状每期监測时间和每天监測时段符合要求的是()。

A.7天有效数据,每天至少连续监測18小时B.7天有效数据,每天至少连续监測12小时C.5天有效数据,每天至少连续监測18小时D.5天有效数据,每天至少连续监測12小时正确答案:B1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城市道路项目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測点布设原则是()。

A.至少设6个监測点B.只设4个监測点C.监测点数目根据当地城市环境空气例行监測点的分布情况而定D.监測点数目根据道路布局、车流量、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而定正确答案:D18、某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一级,距项目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測站和高空气象探測站分别为38km和55km。

下列气象观測资料调查中,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要求的是()。

A.调查距项目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測站近5年内至少连续3年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測资料B.调查距项目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測站近3年内至少连续1年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測资料C.调查距项目最近的高空气象探測站近5年内至少连续3年的常规高空气象探測资料D.调查距项目最近的高空气象探測站近3年内至少连续1年的常规声空气象探測资料正确答案:A1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不属于常规高空气象探測资料调查内容。

A.探空层数数据B.探空层每层高度C.总云量、低云量D.探空层每层的露点温度正确答案:C2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属于常规气象资料分析的内容。

A.气压B.低云量C.能见度D.主导风向正确答案:D2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属于大气环境影响预測的步骤。

A.确定评价等级B.确定评价范围C.确定气象条件D.确定面源排放温度正确答案:C22、某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的项目只有一个排气筒’排放的污染物为氯化氩、甲笨、甲醇和乙醇,排放速率(kg/h)别为0.6、1.2、2.1和0.005。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应作为大气环境影响预測因子。

A.甲笨、甲醇、乙醇B.氯化氩、甲笨、乙醇C.氯化氩、甲醇、乙醇D.氯化氩、甲笨、甲醇正确答案:D23、某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区PM10最大日均浓度预測值为0.05mg/m3、日均浓度现状监測值范围为0.08、0.12mg/m3日均浓度现状监測平均值为0.10mg/m3。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评价区PM10最大点的最终环境影响日均浓度值是()mg/m3。

A.0.05B.0.13C.0.15D.0.17正确答案:C24、某建设项目拟向附近一河流(IV类水质)排放污水9000m3/d,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为中等,该河流多年平均流量为150m7s。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该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应为()。

A.一级B.二级C.三级D.低于三级正确答案:C25、某建设项目污水拟排入附近一河流,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该项目水环境现状水质的调查时期至少应包括()。

A.枯水期B.平水期C.平水期和枯水期D.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正确答案:A2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下列污染物中,能代表煤矿建设项目所排污水特征水质参数的是()。

A.氯化物B.氯化物C.硫化物D.磷酸盐正确答案:C27、某建设项目污水排入一中型湖泊,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一级,其水质调查采样点设置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要求的是()。

A.每0.5—1.5km2布设一个取样位罝B.每1—2.5km2布设一个取样位置C.每1.5—3.5km2布设一个取样位置D.每2—4km2布设一个取样位置正确答案:B28、某大型水电站拟建于Ⅲ类水域,工程土方量大,建设期为26个月。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在进行水环境影响评价时’其预測时段应为()。

A.建设期和运行期B.建设期和服务期满后C.运行期和服务期满后D.运行初期和远期正确答案:A2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在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中,关于河流简化,说法错误的是()。

A.河流断面宽深比不小于20时,可视为矩形河流B.小河可简化为矩形平直河流C.评价等级为三级时,江心洲、浅滩等均可按无江心洲、浅滩的情况对待D.人工控制河流均可视其为水库正确答案:D30、某中型河流预測河段宽深比为25,最大弯曲系数为1.5。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预測该河流混合过程段COD影响浓度的数学糢式是()。

A.托马斯模式B.稳态混合衰减模式C.斯特里特一菲立浦(简称S-P)糢式D.稳态混合袞减累积流量模式正确答案:D31、某湖平均水深8m,面枳约4.5km2。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该湖泊持久性污染物预測可选用的最简单数学模式为()。

A.卡拉乌舍夫模式B.湖泊完全混合平衡模式C.湖泊环流二维稳态混合糢式D.湖泊环流二维稳态混合衰减模式正确答案:B3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当地面水环境质量现状已经超标时,评价建设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的常用方法是()。

A.标准指数法B.自净利用指数法C.幂指数法D.向量模法正确答案:A33、各倍频带声压级经能量叠加法求得的和为总声压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同一噪声源在相同位置、相同时段測得的评价量中,大小关系必定成立的是()A.总声压级>六声级B.A声级>总声压级C.总声压级咨各倍频带声压级D.A声级会各倍频带声压级正确答案:C34、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预測紧邻道路第一棑第十层居民住宅处的环境噪声影响时,主要考虑的声传播衰减因素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