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危机
南海问题现状及中国的立场

论南海问题现状及中国的立场摘要:南海问题近年来呈现出不断升温的趋势,引发各方关注。
南海问题并非自古就有,该问题的出现和升温背景复杂。
南海争端涵盖了岛礁主权、资源开发、海上航行等多个层面,又因美国、东盟及区域内外其他大国的积极介入而具有复杂性和体系性。
中国政府在解决南海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政策主张是一贯的,也为推动南海问题和平解决做出了不懈努力。
【关键词】:南海;危机;背景;述评今年以来南海局势风云变幻,5月底到6月初,越南、菲律宾等国再次高调挑战我南海主权,美国在背后推波助澜,使得南海事态更为复杂,南海局势成为全球瞩目焦点,未来发展牵动各方神经。
所谓南海问题主要是指涉及到南海的岛屿主权、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3方面的争议,争端方为中国、中国台湾、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一般称之为"六国七方"。
历史上,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其最早发现可以上溯到汉朝;中国最早开发经营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
中国政府对南沙群岛行使管辖还表现为一系列持续和有效的政府行为,这为中国拥有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提供了确凿的法理依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
《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包括南沙群岛。
一南海问题的升温在20 世纪70 年代以前,并不存在南沙争端问题,70 年代以后,越南、菲律宾等国纷纷出兵占领其声称"拥有"主权的岛礁,南海争端开始凸显。
南海争端的直接原因是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四国对中国南沙海域权益的侵犯,在这一原因的背后还有一系列更为复杂的因素在起作用:一是东南亚相关国家在利益驱动下,片面利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漏洞,对中国领海岛礁进行蚕食、侵占,并不断谋求既得利益的长期化、合法化和扩大化二是中国由于历史原因和改革开放初期发展自身需要,没有形成足够能力对南海实施有效管辖,客观上给外围国家染指南海造成了可乘之机。
南海问题的由来、实质及应对之策

南海问题的由来、实质及应对之策近年来,随着各国对海洋资源的日益重视,南海的海洋资源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焦点,南海问题也随之而来。
文章首先梳理了南海问题产生的由来,指出南海问题表面上是中国与沿海国之间的主权争端,其实质是中国与美国海权的较量。
针对这一看法,提出解决南海问题的措施,即通过协商解决争议、在南海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加强海上巡逻力度、加快实际开采步伐。
标签:南海问题;主权;海权南海,又称南中国海,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及南沙群岛,南沙群岛陆地面积虽然只有2平方公里,但是整个海域面积达823000平方公里。
[1]近年来,随着各国对海洋资源的日益重视,南海的海洋资源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焦点,南海问题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出现的。
一、南海问题的由来1、中国通过“先占原则”取得了南海的领土主权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国家可以通过时效、添附、先占等方式取得领土。
中国自古代以来就依照国际法的“先占原则”取得了南海的主权。
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就已经发现了南沙群岛,此后许多的文献中都有关于南海的记载。
例如三国时期万震所著的《南洲异物志》和康泰所著的《扶南传》,都对南沙群岛的地理位和基本情况进行了记载。
中国历代政府也对南沙群岛给予管辖。
永乐年间,郑和在七下西洋的过程中,就已经对南沙群岛的地理特征进行记载,这一历史事实说明中国政府自古以来就对南沙群岛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
2、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国政府收回南海主权二战期间,日本通过不平等条约占领了中国南海。
1943年和1945年签订的《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则明确规定日本通过武力夺取的中国领土战后必须归还。
20世纪60年代之前,中国在南海的主权权益基本未受到挑战。
越南明确承认中国对南海的领土主权,马来西亚等国也没有任何法律文件或领导人讲话提及本国领土范围包括南沙群岛。
1968年联合国亚洲暨远东经济委员会组织了一次从黄海到南海的科考活动,这次活动发现南海蕴藏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南海群岛领土主权纷争由此开始。
中国应如何应对南海危机

中国应如何应对南海危机【摘要】南海问题涉及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关乎国家尊严。
同时,素有“亚洲地中海”之称的南海控制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道,蕴含丰富的生物油气资源,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和价值,周边小国无不觊觎,近年来不断升级的争端已经影响到了中国的发展,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我们应该如何妥善处理这场涉及面广影响深的危机,是目前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南海危机原因现状应对战略一、南海危机事件概述所谓南海问题,是中国与东南亚部分国家如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越南等国围绕南中国海主权归属及海洋资源开发所产生的争议。
其实质是东南亚某些国家在否认我国在南海的主权,非法占据并大肆掠夺资源,近年来在某些大国的暗示和纵容下有愈演愈烈之势,公然宣布对于南海诸岛的主权,使南海问题到了必须解决的地步。
争议的主要内容有两个:领土主权争议和海洋资源开发权归属。
南海问题涉及国家主权、历史、法律及敏感的现状,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事实证明,中国人民最早发现这些岛屿礁滩,长期以这些岛屿礁滩为基地进行渔业捕捞生产和居住,世代相继对这些岛屿礁滩进行辛勤的开发和经营,中国政府最早对这些岛屿礁滩实行管辖和行使主权,国际社会也早已对此予以普遍的承认。
总而言之,南海作为我国神圣领土,对于其主权的维护和管理是我们的责任。
二、南海危机问题产生的原因(一)能源问题是南海危机的核心问题。
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1967年间联合国东南亚大陆礁层探测团提出报告指出,中南半岛和南中国海地区大陆架油矿丰富,有210万立方公里的储量,相当于中东各国或委内瑞拉加上墨西哥海湾附近与美国东南部沿海油藏之总和,而且含硫量少,品质优良。
而且这里还是中国海洋渔业最大的热带鱼场。
(二)南海是印度洋通向太平洋的必经之路。
南海素有“亚洲地中海”之称,处于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控制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道,是东亚通往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必经的国际重要航道。
浅谈中国南海问题(形势政策论文)

南海问题个人观【摘要】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十足的“海洋时代”,沿海国家十分重视并不断扩大对海洋的需求和关注,都试图凭借海洋资源、空间和权益的占有和利用,来寻求最大发展空间和利益。
南海是我国五大海区中最大的海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和自然资源,在近200多年间,不断遭到周边国家甚至一些发达国家的觊觎,企图划分我国南海海域的资源,侵占我们的领海权益。
对于南海地区,可谓是争端不断。
【关键词】领海权益;南海动态;海洋文化观一、南海问题的现状目前,中国南海已经面临被瓜分的危机。
周边许多国家不仅对岛群提出了主权要求,而且还占领了大部分岛礁,对其附近海域进行疯狂的资源掠夺。
中国的海洋领土和海洋权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
南沙有500多个岛礁,中国只控制其中9个。
中国在南海没有一口油井,未在南海打出一桶油,竖起一座井架。
而其他国家却有一千多口,每年开采石油5000~1亿吨。
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文莱还从美国、俄罗斯、欧洲购买武器,包括轻型护卫舰、潜艇,以及各种现代化战机如美国的大黄蜂和俄罗斯的米格-29、苏-27等。
而中国作为南海周边的最大国家,在以往的岁月里却似乎无所作为,听任南海海域关系日益错综复杂。
对中国而言顺利解决南海争端将面临更多的考验。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轻视南海问题。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所有缔约国必须在2009年5月13日前向联合国提交大陆架划界方案,否则相关要求不予承认。
这一规定又给了那些非法占据我国南海诸岛的国家一个取得国际承认的机会。
菲律宾通过《领海基线法》,将黄岩岛和南沙部分岛屿归入自家版图;马来西亚总理登陆南沙弹丸礁“宣示主权”;越南政府先是抗议我旅行团前往西沙群岛,又任命了西沙群岛主席。
美国调查船被围堵事件一波未平,驱逐舰“钟云”号赶来护航一波又起,短短一个月内,中国海疆频频告急,围绕南海岛屿、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明争暗斗,让这一海域的局势变得越来越复杂和诡异。
2011年的南海,仍然是争端不断地一年。
南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要从完全掌控南沙群岛,威慑马六甲海峡,进军印度洋的战略高度应对中国南沙群岛事宜,要清醒的认识到:没有强大的武力支持,经济建设只是空中楼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已经不合现实,善良与和谐更维护不了中国的海洋国土主权和中华民族尊严,离开了武力手段,中国南沙群岛被占岛礁就收不回来,还极有可能永远失去南沙群岛而成为中华民族的罪人。
为此,面对中国南沙群岛今天的现状,中国必须、也只有采取积极寻觅战机,甚至主动创造战机武力打击和加大投资建设力度相结合的手段,才能真正、切实维护中国南沙群岛海洋国土主权。
中国在积极寻找机会武力收复中国南沙群岛北部上述岛礁的同时,还要不失时机的积极投资、人工造陆在中国控制的南沙群岛永暑礁、美济礁打造不动、不沉的岛基重型巡洋舰战力。
美济礁和永暑礁都有足够的礁盘和浅湖,可以建设数平方公里的人工陆地和合适的军港,中国要积极的在永暑礁浅湖、美济礁浅湖中挖礁、采砂,填造陆地,待人工陆地达到一定面积后要立刻部署攻防装备和修建机场。
中国只要在永暑礁和美济礁人工造陆达到0.5平方公里,中国在南沙群岛的两个不动、不沉的攻防型岛基重型巡洋舰就基本成形。
如果上述两步完成,中国军方在中国南沙群岛就构成了南沙群岛北部基地加永暑礁、美济礁三位一体的大型军事体系,那个时候,收复中国全部南沙群岛岛礁,掌控中国南沙群岛海域就指日可待了,甚至有可能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即便完全被迫武力,中国也就可以从容的、不失时机的迅速收复全部中国南沙群岛并控制整个南沙群岛海域,最终实现中华民族彻底掌控整个中国南海海域的终极目标。
从中国国家战略意义上讲,中国完全控制了中国南沙群岛,就彻底守护了中国南沙群岛海域海洋国土,就间接保护了中国中沙群岛海域,就彻底保护了中国西沙群岛海域海洋国土,就彻底守护了中国在整个中国南海海域所拥有的资源。
中国完全控制了中国南沙群岛,并建立了大型陆海空军投放基地,就彻底扼住了南亚东盟国家,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缅甸等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咽喉,为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政治地位提升,作用非常之大,甚至还可以起到间接迫使东盟经济必须靠拢中国经济的作用。
谈谈南海争端

1932年和1935年,中国参谋本部、内政部、外交部、海军部、教育部和蒙藏委员会共同组成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专门审定了中国南海各岛屿名称共132个,分属西沙、中沙、东沙和南沙群岛管辖。
1933年,法国侵占我国南沙群岛的太平、中业等九个岛屿,立即遭到我在南沙群岛生活和从事生产活动的渔民强烈反抗,中国政府也向法国政府提出抗议。
1935年,中国政府的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编印《中国南海各岛屿图》详细标明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各岛礁的具体名称。
1939年,日本侵占了南海诸岛。1946年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精神,中国内政部会同海军部和广东省政府委派高级官员专门前去接收日本侵占的南沙岛礁,并在岛上立主权纪念碑。
中国南海争端-PPT课件

南海问题的由来
战后相当长时期内,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海问题。南
海周边的地区也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及 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权提出过异议。越南在1975年以 前明确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领土主权。菲律宾和 马来西亚等国在70年代以前没有任何法律文件或领 导人讲话提及本国领土范围包括南沙群岛。美国与 西班牙1898年签订的巴黎条约和1900年签订的华盛 顿条约曾明确规定了菲律宾的领土范围,但并未包 括南沙群岛。1953年菲律宾宪法、1951年菲美军事 同盟条约等也对此作了进一步确认,而马西亚只是 到了1978年12月,才在其公布的大陆架地图上将南 沙群岛的部分岛礁和海域标在马来西亚境内。
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的法理依据
一、大量翔实的中外史料对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
岛提供了丰富的证据。早在二千年前的汉代,中国人民在长 期的航海和生产实践中发现了南沙群岛。这在东汉杨孚《异 物志》、三国时万震的《南国异物志》、东吴将领康泰的 《扶南传》等书里均有记载。这些记载是中国人民对自己居 住和生产经营的土地的认识,在国际法上具有重要意义。从 国际法发展的过程来看,古代中国对南海群岛的发现足已证 明中国对南沙群岛享有无可争辩的领土主权。南沙群岛不是 "无主地",而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任何其他国 家都无权以任何名义改变南沙群岛属于中国这一法律地位。
中国历史上对南海的主权维护(一)
本世纪初以来,历届中国政府都持续不断地维护中国对南沙
群岛的主权。20世纪30年代,法国曾侵占南沙群岛的九个小 岛,中国政府及时进行了外交交涉,中国渔民进行了有组织 的抵抗。民国时期,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维护主权的 措施,如给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作业的中国渔民和渔船 发放中国国旗,组织对南沙群岛的历史和地理调查,由政府 地图出版审查机构重新命名和审定南海诸岛包括南沙群岛的 群体和个体名称等。
南海争端-PPT(精)

3
许多大学生对中国的时事不关注 大部分同学认为美日参与南海争端是妄想来 破坏中国的主权,影响中国的国际地位。有 部分同学认为美国是因为全球霸主地位的野 心而日本纯粹是配合美国或是恐惧中国崛起 南海争端的核心利益不仅仅资源的争夺
是否与中国陈旧海洋观念冲突
中国消极落后的海洋观念要不得 国人在南海问题上总是把领土的历史归属当成是法 律归属。中国在陆地上与邻国都签订了边界协议, 因此没有边界冲突,但海洋领土和陆地领土完全不 同,南海情况很特殊,占地面积很大。 另外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陆地国家,在对外关系上 主要是抗击北方游牧民族南下,而对海洋领土意识 有所缺失,思想传统上的缺陷造成现今中国在南海 问题上的被动局面。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优秀的 东西,但无可否认其中的海洋观念对现今是一个消 极影响。
中越在南海曾两次交火,多次对峙
菲律宾则坐靠《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希望
南海问题使中国在国际舆论上显得被动,国 际地位受到一定程度上得影响。
美国在中国背后的“处心积虑”。
东亚峰会
据报道,美国企图在东亚峰会上就中国南海 问题展开讨论。【奥巴马于周六出席在巴厘岛举 中国明确表示,不希望在本周于印尼巴厘岛 举行东亚峰会时讨论南海的领土争端问题。
南海争端引发的 国际矛盾
制作人:艺设112班 李冉 蔡连娣
主要内容
南海简介 南海争端背景
南海局势多方角力博弈
当前局势 南海主权 专家探讨
大学生观点 所争为何? 海权与国家安全 隐藏的国际危机 东亚峰会
其和平解决
南海简介
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设 南海县。 地势平坦,北部间有低丘 及台地,西南部多桑基鱼 塘。河道纵横交错。矿产 资源有煤、石油、油页岩、 铝锌矿、铁矿、重晶石、 石灰石、陶瓷土等。 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 省商品粮、糖、蚕茧生产 基地之一。各类交易市场 兴盛。 名胜古迹有国家级旅游风 景区、我省四大名山之一 的西樵山以及康有为故居、 金沙滩天然泳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南海问题的研究分析
【内容摘要】从东海的钓鱼岛事件到南海的黄岩岛事件,中国的海洋主权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我国与东南亚各国在南海主权上的争端已经愈演愈烈,大国插手更使得中国在南海的维权举步维艰,所以南海危机迫在眉睫,亟待解决。
本文就南海危机的成因、现状以及本人的看法展开论述。
【关键词】南海危机成因现状看法
南海是亚洲三大边缘海之一,北接中国广东、广西,属中国海南省管辖。
南缘曾母暗沙,为中国领土的最南端。
东面和南面分别隔菲律宾群岛和大巽他群岛,与太平洋、印度洋为邻,西邻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为面积350万平方公里的深海盆。
平均深度1212米,最深处达5559米。
2012年,中国将继续开展有关南海地图研究工作,编制有关南海或南海的地图,并向社会公布,以宣示中方主张。
南海,又被称为南中国海,是中国最大的外海,所属的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等四个群岛,统称为南海诸岛。
南海地处热带,水产资源、植被资源以及各种化学、矿产资源极其丰富。
海南岛又被称为南海上镶嵌的最大的一颗明珠。
近来,因为政治、法律、历史遗留、资源等原因,东南亚许多国家在南海上与我国进行着激烈的岛屿争夺战,并且愈演愈烈,东南亚各国看到我国的让步并没有满足,反而得寸进尺。
事关国家主权问题,南海危机,迫在眉睫。
下面我就谈谈我对南海危机的看法。
一、历史上的南海
自古以来,南海从来都是属于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最早发现并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
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
1. 远在秦汉时代,中国已经有了大规模的远洋航海通商和渔业生产活动,南海已成为重要的中国海上航路。
从此,中国人民频繁航行于南海之上,穿越南海诸岛,最早发现了这些岛屿礁滩,并予以命名。
2. 中国元朝政府还多次派遣军队到越南北部平叛和越南南部(占城),中国元朝南方海军经常在南中国海巡逻到婆罗洲(加里曼丹岛)。
其实,早在三国时期,万震所著的《南洲异物志》和康泰所著的《扶南传》,都有关于南沙群岛地貌特征的记述。
3. 汉代,南北朝时南海被成为涨海、沸海。
唐代以后逐渐改称南海,明朝以后确定下来,由于明朝郑和多次下西洋,政府海军力量强大,逐渐确定了明朝对南海的控制权。
4.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强占了南海诸岛,中国政府对此非常重视,不断争夺主权。
划定南海范围。
5.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强占了中国南海诸岛。
战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确定原则,中国政府正式恢复对南海诸岛行使主权。
此后,中国对南海拥有无可置疑的主权。
6. 1954年,新华地图社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图》,划分形成南海九段,东海一段的断续线。
1962年,地图出版社1:400万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挂图,确认南海断续线为九段。
同年,外交部批准该图为标准国界线图样。
这便是著名的“九段线”。
二、南海现状
1. 南海范围界定问题成为热点。
东南亚各国质疑“九段线”,引起了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围绕南沙群岛和领海、大陆架和专属区的主权划分而引起的国家间的主权争端,包括领土的海洋划界所有权两个内容、
在南海南沙群岛星罗棋布的岛屿中,中国仅仅占九个,其中台湾占一个,其余的都被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强占着。
2012年4月10日,12艘中国渔船在中国黄岩岛泻湖内正常作业时,被一艘菲律宾军舰干扰,菲军舰一度企图抓扣被其堵在泻湖内的中国渔民,遭到赶来的两艘中国海监船的阻止。
双方一直协商至今,中方为表达善意,表示愿意通过友好的外交磋商解决黄岩岛事件。
但是,菲方立场难以转向,形势不容乐观。
如今,“九段线”早已名存实亡,中国的南海主权问题刻不容缓。
2. 南海航海自由和无害通过的问题。
中国从未限制各国船只基于和平发展目的的自由航行。
但是如果东南亚各国是基于军事监听和侦查目的,那就不是无害通过的问题了。
3. 南海资源争夺战。
我在这里说的不仅仅是矿产资源,而且包括了渔业、生物、化学等多种资源的开发问题。
茫茫的南中国海上钻井平台林立,但又有几个是属于中国的。
是的,资源开发是一个国际公共利益的分配问题,应该纳入一个地区相关者共同参加的多变平台解决,并且要以尊重主权国家为基础,而不是像东南亚国家的擅自开采,也不需要域外大国以军事活其他威慑手段高调介入。
三、南海危机的原因
1. 历史遗留问题。
二十世纪以前,东南亚各国都承认南海主权属于中国,并多次发表公告,所以中国对于东南亚各国占据周围岛屿问题并没有过多重视,而是以友善的态度允许其他国家的居民长期居住,这就为后来的主权争端问题埋下了隐患。
2. 资源开发问题。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间,东南亚各国只是争夺南海的水产等资源,而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由于联合国组织了一次从黄海到南海的科考活动,南海的天然气、石油资源才被各国开始重视。
因此,东南亚各国争相占领南海岛屿,开采石油资源,接着南海的渔业、旅游资源也开始被各国争夺,巨大的利益推动各国把手一步步伸入南海。
3. 军事战略要地。
南海位于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是十字路口上,南临
马六甲海峡,是“海上生命线”的必经之地。
因此,也成为了各国的必争之地。
这也决定了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4. 大国插手问题。
冷战结束后,东盟实行大国平衡战略,即不排除区域外的大国在本地区的影响,利用美国的势力平衡各国实力,防止某一个国家的实力过分膨胀。
近年来,由于中国的崛起,美国也起到了在南海牵制中国的作用。
其次,日本、韩国以及印度等国的崛起致使它们把手也伸入南海,干涉南海主权归属问题。
大国插手,其本质也是一个经济利益的争夺问题,美国以维护亚太地区安全和保护其“航行自由”为名,由“保持中立”和“不介入”转为“介入但不陷入”的立场,并明确偏向与中国有主权争端的东盟国家,这足以说明这一点。
导致南海危机出现并且越发严重的原因还有政治、国际法等原因,我在此不一一阐述。
四、南海危机之我见
现在。
社会上对南海危机的看法各不相同,我想,无非就是打与不打两种意见。
1.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南海主权问题不容置疑,这一点从前面的历史上的南海显而易见,所以说就算是东南亚各国根据联合国的《专属经济区》的规定来将南海岛屿划入自己的领土也是不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基本原则。
所以,中国在南海的主权不容其它国家侵犯。
2.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
近年来,中国与有关国家就南海问题多次进行磋商,交换意见,达成了广泛的共识。
中菲、中越、中马等国的双边磋商机制正在有效运行,对话取得不同程度的积极进展。
在中国——东盟高官磋商、中国东盟多话中,双方也就南海问题坦诚交换意见,一致赞同以和平的方式和友好协商寻求问题的妥善解决。
中国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在黄岩岛问题上,中国始终保持自我克制,不推崇武力介入。
短期内,除了在外交上的努力,中国的主要策略是排除海监船和渔政船。
该做法既显示了中国把涉及黄岩岛事务作为中国的内部事务处理,传递了中国在领土主权问题上不可让步的态度,又充分显示了不以武力解决问题的良好意愿。
3. 对于大国插手问题,我国必须要保持强硬态度,坚持主权完整,不允许大国插手内部事务,对于海上交通要道,中国高度重视南海国际航道的安全畅通。
中国维护南沙群岛的主权和海洋权益并不影响外国船舶和飞机根据国际法所享有的通行自由。
事实上,中国过去从未干预过外国船舶和飞机在此地区的通行自由,今后也不会这样做。
中国愿同南海沿岸国家一道,共同维护南海地区国际航道的安全。
所以东南亚各国必须同中国一道反对大国插手。
4. 中国政府早就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这完全符合和平发展和时代的主题。
正所谓“远亲不如近邻”,作为在该地区共享利益和共担风险的成员国,中国和其他地区国家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
在南海问题上,相比地区和平稳定的大局,其他问题都是小问
题。
只要不改变现状,不挑战原先达成的原则和共识,一切问题都可以通过谈判解决。
总之,惟有坚持原则,进退有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要寻求南海的长久和平,必须本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赢的精神。
共同开发南海资源,合作才能求发展,本着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精神解决海上问题。
积极推进海上的敏感领域合作,包括海洋环保、海洋科研、海上搜救、减灾防灾领域的合作。
努力增进互信,为解决更困难的问题创造条件。
最后,让我们期待南海的明天更平静,更繁荣,不久的将来我们必定能看到我过与东南亚各国的大发展,大繁荣。
中国的未来也将更加光明。
【参考文献】:
【1】李明金《南海波涛》
江西高校出版社2005 (11)
【2】童庆平、洪民富
《中国南海问题:利益困境及维权路径探析》【3】南沙群岛网《南海地理资料》
【4】参阅网站:
中国网络电视(新闻)
百度文库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