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时编码技术
MIMO原理理解空时编码

MIMO原理理解空时编码MIMO(多输入多输出)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一种技术,它可以通过利用多个天线来提高信号的传输速率和可靠性。
空时编码是一种应用于MIMO系统中的编码技术,通过在发射时将信号分配到不同的天线上,并在接收时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联合处理,从而提高信号的传输效果。
在MIMO系统中,空时编码通过将信息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编码,可以在不增加信号带宽和传输功率的情况下提高信号的传输速率和可靠性。
空时编码有多种方式,其中最常用的是空时均匀编码(STBC)和空时分层编码(STLC)。
空时均匀编码是一种简单但有效的空时编码方式。
在空时均匀编码中,信息位被分成若干个块,每个块中的信息位被分配到多个天线上进行传输。
具体说来,在发送端,多个天线上的信号进行线性组合,并通过信号映射函数将信息位编码成多个矢量。
接收端则通过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并使用最大似然准则来恢复原始信息。
空时分层编码是一种比空时均匀编码更高效的编码方式。
在空时分层编码中,不同的信息位被分配到不同的天线上进行传输。
具体说来,在发送端,信息位被分为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对应一个天线。
接收端则通过解码和检测算法来恢复原始信息。
空时编码的优点在于可以提高信号的传输速率和可靠性。
由于利用了多个天线进行传输,MIMO系统可以在相同的频带宽度内同时传输多个数据流,从而提高信号的传输速率。
此外,通过在接收端对多个天线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联合处理,MIMO系统还可以减小多径干扰和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从而提高信号的可靠性。
然而,空时编码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空时编码需要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进行信号传输与处理,这会增加系统的复杂性和功耗。
其次,空时编码的性能受到信号的通道状况和天线配置的影响,需要进行精确建模和优化设计。
最后,由于空时编码需要多个天线进行传输和接收,它对设备尺寸和功耗有一定的要求,限制了其在一些应用场景中的使用。
总的来说,空时编码是MIMO系统中的一种重要技术,可以通过利用多个天线来提高信号的传输速率和可靠性。
空时编码技术

() 1 1
hN …
其 中 h =1 2 … , , 表示从第 根发射 天线到第 根接 收 , ,, N , 天线 的路径衰落 系数 , h 是零 均值的复高斯 随机 变量 , 且 其实部 和虚 部 的方差为 0 。如果是准静 态信 道 , . 5 衰落 系数在 每一帧内是 固定不变 的, 而从 一帧到另一帧是变化的。把接收信号表示为 :
空时编 码技术
渭 南师 范学院物 理 与 电气工程 学院
[ 摘
韩 丽君
要] 本文首先对 空时编码 系统进 行 了建模 , 在此基础上推 导 了慢瑞利衰落4  ̄ T的空时编码 的设 计准则, a - . 为我们设计高性能的
:
空 时 码 字 提 供 了理 论 依 据 。
[ 关键词] 慢瑞利衰落信道
,
J
() 6
∑∑I ∑ 一 一 x y PI (,) )
其 中 , 为 空时码字 矩阵 和 y的修正欧氏距离,d ( Y) y) 。 X,
又dxy= 2 ,)∑∑A 『 ( I
( 7 )
的前提下 获得分集 和编码增益 , 从而实 现高速率传输 。下 图是空 时编
() 5出现 时会发 生成对错 误 , 这里假定接 收机具有理想的 C I S。
l- ̄ l l Yl i / r t xl≥I U r :
把 ( )3 代人上式并化简得 : 2 ()
( 5 )
∑ R() ( } 2e ) { ∑ 一
, m—l L 一1
码系统模型 :
其中 为码字距离矩阵 A( Y) X, 的特征值。 口 =h , 是 H … ・ h 的行向量 , , 是码字距离矩阵 A , 的特征矢量 。定义码字差别矩阵 y) B X, ) 一x—y, ( yM 码字距离矩阵 A X, ) M =Bx, ) , 。 ( y~ ( y・ B Y)
下一代移动通信中的空时编码技术

提 出者 GJ oc ii 人指 出 ,在 准平 稳瑞 利衰 落 .F shn 等 . 信 道下 , 采用 ME u i lm n r y 术 可以明 A h- e e tA r ) E a技 显 提高信道 的容量 , 种多发送 和多接收天线 的信道 这 模 型称 之 为 MI u il n u lpeOup t MO hpe Ip t Mut l i tu) 信道。 在此 基 础 上一 些 人对 如 何充 分 利用 MI MO信
调制 , 而没 有 基 于发 射分 集 。 T T的T rk 1A & ao h等人 则在 发射延迟 分集 的基础 上正 式提 出 了基于发 射 分 集 的 空 时 编 码 处 理 方 案 闭 与 此 同 时 , 。 A a o t也 提 出 了一 种 简 单 的发 送 分集 的 方 案 1 lm ui 3 ] ,
本 文 介绍 了三种 常 见 的空 时 编码 : 时 分层 编 空 码 、空时 栅格 编 码 和空 时分 组 编码 的编译 码 原理 ,
冯 恩 波 (9 4- : , 津 大 学 电 子 信 息 工 程 学 院 17 _) 男 天
l9 9 9级研 究生 , 攻 课 题 是 数 字移 动 通 信 。 主
李 德 峰 (9 4 : , 在 中 国联 通 齐 齐 哈 尔 分 公 17 -) 男 现 司技 术 部 , 事 通 信 技 术 工 作 。 从
葛 云 山 (9 6_ : , 津 大 学 电 子 信 息 工程 学院 17 -) 男 天
l9 9 9级 研 究 生 , 攻 课 题 是 信 息 论 与 纠 镨 编 主
码 。
T rk ao h等还 进 一 步 推 出 了 空 时 分 组 编 码 方 案[ 4 1 等 等 。 由于 空 时 分组 编码 方 案 具 有 很 低 的 译 码 复 杂 度, 因此 被正 式 列入 W-D C MA的提 案 之 中 。
MIMO技术介绍

空间分集技术
空间分集技术原理
空间分集技术是一种利用多个天线在不同空间位置上传输相同数据流的技术。 通过增加天线数量,降低多径衰落的影响,提高信号质量和可靠性。
空间分集技术应用场景
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如4G、5G等,以及Wi-Fi、蓝牙等短距离无线通信 技术。
最大比合并技术
最大比合并技术原理
最大比合并技术是一种利用多个天线在同一频段上传输相同数据流的技术。通过 加权合并各个天线上接收到的信号,最大化合并比,从而提高信号强度和信噪比 。
最大比合并技术应用场景
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如4G、5G等,以及Wi-Fi、蓝牙等短距离无线通信技 术。
等效基带处理技术
等效基带处理技术原理
等效基带处理技术是一种将MIMO信道转换为等效基带信号进行处理的技术。通过基带处理实现信号的调制解调 、编码解码等操作,从而降低系统复杂度和成本。
等效基带处理技术应用场景
频谱效率
MIMO技术通过空间复用和空间分集等技术,提高频谱利用效率,从而在有限的频谱资源中实现更高 的数据传输速率。通过在多个天线之间进行信号的并行传输,可以增加数据传输的并行度,提高频谱 效率。
MIMO系统的误码率性能
误码率性能
在MIMO系统中,通过增加天线数量和采用 复杂的信号处理技术,可以显著降低误码率 ,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例如,通过采用 空间调制、空时编码等技术,可以在一定程 度上抵消多径效应和干扰,从而降低误码率 。
02
MIMO技术原理及实现
空间复用技术
空间复用技术原理
空间复用技术是一种利用多个天线在同 一频段上传输不同数据流的技术。通过 增加天线数量,提高空间分辨率和频谱 效率,从而提升系统容量和数据传输速 率。
空时分组码的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空时分组码的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空时分组码是一种用于通信系统中数据传输的编码技术,通过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分组编码,可以有效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本文将深入探讨空时分组码的原理,包括其概念、生成原理、应用等方面,并分析其在通信领域中的重要性和优势。
空时分组码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分组编码,并在传输过程中根据这些编码规则进行解码和恢复。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数据传输过程中的误码率和丢包率,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空时分组码的生成原理,包括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组编码方式,以及如何通过这种编码方式来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还将探讨空时分组码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包括其在无线通信、卫星通信、以及物联网等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场景和优势。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深入了解空时分组码的原理和优势,为其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空时分组码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讨论空时分组码的原理。
在引言部分,将对空时分组码的概念、文章结构和研究目的进行简要介绍,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了解。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空时分组码的概念、生成原理和应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该技术的核心内容。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空时分组码的优势,展望其未来发展,并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做出总结和评价。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系统地了解空时分组码的原理,同时也可以对其在通信领域的重要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1.3 目的空时分组码作为一种重要的通信技术,其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已经在无线通信、物联网、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的目的旨在深入探讨空时分组码的原理,揭示其生成原理以及应用场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同时,通过对空时分组码的优势进行总结,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促进空时分组码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推动通信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做出贡献。
移动通信原理第十二章MIMO空时处理技术

实现高性能的MIMO系统需要高精度的硬 件设备,这可能会增加系统的成本和功耗。
05 MIMO空时处理技术的应 用实例
无线局域网(WLAN)
总结词
无线局域网(WLAN)是MIMO空时处理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 之一。
详细描述
在WLAN中,MIMO技术通过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使用多个天 线,实现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可靠的通信性能。 MIMO技术能够有效地抵抗多径衰落和干扰,提高无线信号 的覆盖范围和稳定性。
挑战
信道状态信息获取
MIMO技术的性能高度依赖于信道状态信 息,但准确获取所有天线的信道状态信息
是具有挑战性的。
信号处理复杂性
MIMO系统需要进行复杂的信号处理,包 括信号检测、信道估计和均衡等,这增加
了系统的复杂性和功耗。
天线配置和布局
合理的天线配置和布局对于MIMO系统的 性能至关重要,但在实际应用中,天线的 配置和布局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
MIMO系统由多个天线组成,在发 射机和接收机两端都有多个天线。这 种配置允许在多个维度(空间、时间 、频率)上处理信号。
信号传输模型
在MIMO系统中,发射机通过多个天 线同时发送信号,这些信号经过无线 信道后,由接收机的多个天线接收。
MIMO系统的信道容量
自由度
MIMO系统的信道容量与其自由度有关。自由度通常定义为天线数量和信号传 输的维度(空间、时间、频率)。
复用增益
复用增益是通过在多个天线之间发送不同的信号,从而实现在同一频带内复用多 个信号,提高了频谱效率。
03 空时处理技术
空时编码
概念
空时编码是在空间和时间两个维 度上对信号进行编码,以提高信
号的抗干扰能力和传输效率。
空时编码技术

空时编码技术空时编码STC (Space-Time Coding) 技术在无线通信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空时编码的概念是基于Winters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所做的关于天线分集对于无线通信容量的重要性的开创性工作。
空时编码是一种能获取更高数据传输率的信号编码技术,是空间传输信号和时间传输信号的结合,实质上就是空间和时间二维的处理相结合的方法。
在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空间上采用多发多收天线的空间分集来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和信息率;在时间上把不同信号在不同时隙内使用同一个天线发射,使接收端可以分集接收。
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获得分集和编码增益,从而实现高速率的传输。
现在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提高频谱利用率的一项技术。
空时编码的有效工作需要在发射和接收端使用多个天线,因为空时编码同时利用时间和空间两维来构造码字,这样才能有效抵消衰落,提高功率效率;并且能够在传输信道中实现并行的多路传送,提高频谱。
需要说明的是,空时编码技术因为属于分集的范畴,所以要求在多散射体的多径情况下应用,天线间距应适当拉开以保证发射、接收信号的相互独立性,以充分利用多散射体所造成的多径。
1 空时编码技术及其分类空时编码在不同天线所发送的信号中引入时间和空间的相关性,从而不用牺牲带宽就可以为接收端提供不编码系统所没有的分集增益和编码增益。
空时编码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下:从信源给出的信息数据流,到达空时编码器后,形成同时从许多个发射天线上发射出去的矢量输出,称这些调制符号为空时符号(STS) 或者空时矢量符(STVS) 。
与通常用一个复数表示调制符号类似(复的基带表示) ,一个空时矢量符STVS可以表示成为一个复数的矢量,矢量中数的个数等于发射天线的个数。
目前提出的空时编码方式主要有:⑴正交空时分组码OSTBC (Orthogonal Space2 Time Block Coding) ;⑵贝尔分层空时结构BLAST(Bell Layered Space2Time Architecture) ;⑶空时格型编码STTC(Space2Time Trellis Coding) ;这3类接收机需要已知信道传输系数的空时编码,另外还有适于少数不知道信道传输系数情况的有效期分空时编码。
mimo技术的原理

mimo技术的原理MIMO技术的原理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提高无线传输的速率和可靠性,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应运而生。
MIMO技术是一种利用多个天线进行无线通信的技术,通过同时发送多个信号并利用多个天线接收信号,可以显著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和性能。
MIMO技术的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两个方面:空间多样性和空间复用。
MIMO技术利用了空间多样性的原理。
当发送端和接收端都配备了多个天线时,信号可以通过多条不同的路径传播到接收端,这些路径上的信号会互相干扰,但也同时提供了多条独立的传输通路。
通过利用空间多样性,MIMO技术可以在不增加频谱带宽和发送功率的情况下,提高无线传输的可靠性和速率。
MIMO技术还利用了空间复用的原理。
通过在发送端对不同的天线上发送不同的信号,接收端可以通过合理的信号处理技术将这些信号分离开来。
这样,多个用户之间可以同时进行通信,而彼此之间的信号不会相互干扰。
这种空间复用的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使得系统可以同时支持更多的用户。
MIMO技术的实现主要依赖于两个关键技术:空时编码和信道估计。
空时编码是指在发送端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编码,使得不同天线上发送的信号之间具有良好的互相关联性。
常用的空时编码技术包括多输入多输出正交分组码(MIMO-OFDM)和空时分组码(STBC)等。
这些编码技术可以通过增加冗余度和相互之间的独立性,提高信号的可靠性和传输速率。
信道估计是指在接收端通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估计出信道的状态信息。
由于无线信道具有时变和多径传播的特点,准确估计信道状态对于MIMO技术的性能至关重要。
常用的信道估计技术包括最小均方误差(MMSE)估计和最大似然(ML)估计等。
这些技术可以通过利用已知的训练序列和接收信号之间的关系,准确地估计出信道的状态。
总的来说,MIMO技术通过利用空间多样性和空间复用的原理,可以显著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和性能。
它不仅可以提高无线传输的速率和可靠性,还可以支持更多的用户同时进行通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前景
众所周知,第三代3G及一代无线通讯系统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移动和 静止用户提供宽带接入,实时的多媒体业务如视频会议所要求的数据速率 将会是现在无线技术所能提供速率的两到三倍以上,速率可能要求高达 2Mb/s以上. 而很明显,使用多个发射或接收天线可以取得更高的频谱效率. 这样在多径衰落无线信道中使用多个发射天线结合空时编码技术就很有 可能提供功耗和频谱效率的最佳折中. 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空时编码技 术和多个发射天线的信号处理技术最近已经被第三代蜂窝移动通讯标准 如CDMA2000 和W2CDMA所采纳,另外,也被建议应用到无线地环路及广 域分级接入中去. 具体地说,空时编码技术可以结合当前的窄带TDMA 蜂 窝移动通讯系统,使系统的传输速率得到大大提高;它也可以通过抑制干扰 大大提高无线通讯系统的容量或吞吐量;另外,它还可以结合OFDM等通讯 技术用于宽带无线通讯系统. 所以,空时编码技术在未来的无线通讯系统 中包括宽带固定无线接入FWA、无线局域网LAN 甚至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中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不同时隙内使用同一个天线发射,使接收端可以分集接收。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获得分集
和编码增益,从而实现高速率的传输。现在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提高频谱利用率的一 项技术。空时编码的有效工作需要在发射和接收端使用多个天线,因为空时编码同时利用 时间和空间两维来构造码字,这样才能有效抵消衰落,提高功率效率;并且能够在传输信道 中实现并行的多路传送,提高频谱。需要说明的是,空时编码技术因为属于分集的范畴,所以 要求在多散射体的多径情况下应用,天线间距应适当拉开以保证发射、接收信号的相互独 立性,以充分利用多散射体所造成的多径。
2 分层空时码 BLAST( Bell Layered Space-Time Architecture)
分层空时结构最初由朗讯公司的贝尔实验室的G.J.Foschini 于1996 年 提出,称为 BLAST( Bell LayeredSpace2Time Architecture) ,并于1998 年 研制出了实验系统V-BLAST ,申请了专利. 它需要在发射端和接收端使用 多个天线(接收端天线数目不少于发射端天线目) ,并且在译码时需要知道 精确的信道信息,主要适合于不需要进行有线连接的室内固定不动的办公 环境和郊区等地区的固定无线接入。分层空时码先将待传信息流经串并 变换为n路,并分别进行一般的信道编码,再将这n路按一定规律分层编 码后加载同样的载波由发射天线阵同时发射。分层规则分为:水平分层、 垂直分层、对角线分层。收端可采用阵列信号处理技术结合信道译码技 术来进行解调。比如直接矩阵求逆、干扰抵消、迫零反馈均衡等。分层 空时码的最大优点是频带利用率高。由于在发射端没有对信号进行抗衰 落处理,其对 无线信道的特性要求很高,而且因为各层之间的译码是相互独立的,无 法共享其它层的信息实现联合预测。但由于其编译码简单,可在一些要 求不很高的环境中应用。
1 空时分组码
正交空时分组编码(OSTBC) 包括两大类: ⑴空时发射分集 (STTD) ,最初上 Alamouti 于1998 年以两个发射天线的简单 发射分集技术为例提出,其基本思想类似于接收分集中的最大 比接收合并MRRC ,然后经 V. Tarokh 等人于1999 年利用 正交化设计思想推广到多天线情况,称为空时分组编码。 数 据经过空时编码后,编码数据分为多个支路数据流,分别经过 多个发射天线同时发射出去;接收端的最大似然译码可以通 过把不同天线发射的数据解偶来得到更简单的实现形式,利用 的是空时码字矩阵的正交性从而得到基于线性处理的最大似 然译码算法。 ⑵正交发射分集(OTD) ,由Motorola 做为 cdma2000 3G CDMA 的标准提出. 这两种方法都具有不扩 展信号带宽的优点,即可以不同牺牲频谱效率;并且解码可以 由线性运算按照最大似然算法给出,优于标准的Viterbi 译码, 接收机可以比较简单,但是它们也不能够提供编码增益。
3 差分空时编码 推导空时编码的构造准则和在接收端进行译码时都需要知道较为准确 的信道信息CSI ,这多数情况下是可行的;但是,在快衰落或者发射、接收 天线数目较多时等少数情况下,就可能得不到精确的信道估计,这就需要研 究发射端和接收端都不需要信道衰落系数的空时编码. 受常规的单发单收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差分调制技术的启示,人们试图将差分调制方法推广到 多发射天线的情况. Hochwald 和Marzetta 提出了酉空时编码(Unitary Space-Time Codes) ,最优酉守时码的设计是最小化任意两个码字矩阵之 间的相关系数,但是它们的指灵敏级的编码、译码复杂度,使得其更像一种 理论上的最优编码. 随后,Hochwald 等人又提出了具有多项式编码复杂度 和指数级译码复杂度的第二种结构 ,这同样在实际环境中难以使用. 几乎 与此同时,V.Tarokh 等人提出了针对两个发射天线的基于正交设计和空 时分组编码的真正的差分编码方案 ,该方案是第一个具有简单的编、译码 复杂度的差分编码方案,随Jafarkhan 和Tarokh 又将该差分方案利用广义 正交化设计方法推广到多个发射天线的情况。其他学者也提出了一些其 他形式的算法,但是其译码复杂度均要大大超过差差分检测方案的只是天 线数目和数据传输速率的线性关系的译码复杂度,所以目前差分检测方案 应该是适合实际应用的未知信道信息的发射分集方案. 需要指出的是,这 种差分空时编码的性能也要比空时分组编码的相干检测性能要有3dB的 损失 ,这也算是对无需信道估计所付出的代价。
另外,V. Tarokh 和H. Jafarkhani提出了一种基于正交空 组码[ 1] 的编码技术。正交空时分组码能够实现全发射分 集, 而且能够在接收 端采用线性最大似然准则对接收信号 进行 单独译码。但是, 已经证明, 对于复线性处理的正交设计在发射天线数大于2时不能同时达到全发射 分集一种基于混合星座编码的全速率全分集准正交空时分组码和全编码 速率[ 1] 。为了使空时分组码在较多天线的情况下也能获得较高的速率, Jafarkhan i等人分别独立提出了准正交空时分组码[ 2- 3] 的概念,所构成 的准正交空时分组码具有部分正交的特性, 在保证达到一定误码率的前提 下可以实现全速率传输。
空时编码技术
空时编码技术,宽带空时编码,及 应用
空时编码在不同天线所发送的信号中引入时间和空间的相关性,从而不用牺牲带宽就可以 为接收端提供不编码系统所没有的分集增益和编码增益。
20世纪80年代中期所做的关于天线分集对于无线通信容量的重要性的开创性工作。空时 编码是一种能获取更高数据传输率的信号编码技术,是空间传输信号和时间传输信号的结 合,实质上就是空间和时间二维的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在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空间上 采用多发多收天线的空间分集来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和信息率;在时间上把不同信号
空时编码的概念:空时编码在不同天线所发送的信号中引入时间和空间 的相关性,从而不用牺牲带宽就可以为接收端提供不编码系统所没有的分 集增益和编码增益。 空时编码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下:从信源给出的信息数 据流,到达空时编码器后,形成同时从许多个发射天线上发射出去的矢量输 出,称这些调制符号为空时符号(STS) 或者空时矢量符(STVS) 。与通常 用一个复数表示调制符号类似(复的基带表示) ,一个空时矢量符STVS可 以表示成为一个复数的矢量,矢量中数的个数等于发射天线的个数。
准正交空时分组码是基于正交空时分组码设 计的。 从而又有了一种新的编码技术:混合星座编码的准正交空时分组码。 仿真结果及性能分析:
混合星座编码的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性能是通过仿真来评估的。本 文在慢衰落瑞利信道中进行性能仿真, 采用一根接收天线。在仿真过程中, 假定每一根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的衰落都是相互独立的, 并且接收机完全 知道信道系数, 而发射机不知道信道系数。图1显示了采用QPSK +BPSK、 QPSK + 3PSK 和QPSK + 8PSK 混合星座编码的误比特性能曲线, 为了 便于比较还给出了采用8PSK 和16QAM 编码的正交空时分组码以及 QPSK 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性能。表1给出了采用QPSK + BPSK、 QPSK + 3PSK 和QPSK + 8PSK混合星座编码的差别矩阵的个数、分集 度为0的差别矩阵的个数、分集度和频谱利用率, 为了便于比较还给出了 正交空时分组码和准正交空时分组码QPSK 调制的差别矩阵的个数、分 集度为0的差别矩阵的个数、分集度和频谱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