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太阳高度角
正午太阳高度角

23°26´S
12.22
90°´S
正午太阳高度角随季节变化规律
夏至日 (6月22日)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近的一天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大
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小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远的一天
正午太阳高度角随季节变化规律
冬至日 (12月22日)
距太阳直射点 最远的一天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小
正午太阳高度角夏至日最大冬至日最小
90°N
北京
23°26´N 0° 23°26´S
90°´S
正午太阳高度角冬至日最大夏至日最小
90°
45°
0°
90°N
23°26´N 0°
墨尔本
23°26´S
90°´S
赤道地区呢 正午太阳高度角春秋分最大 夏冬至日最小
90°
45°
0°
90°N
23°26´N 0° 23°26´S
同减异加
赣县
夏至 90-(26-23°26)=87°26′
冬至
90-(26+23°26)=40°3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南极圈
0
46°52′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值时,此时日 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日影长短及方向:与太阳成反比(方向和数值)
冬至日的时候,赣县(26N) 某太阳能热水器∠a角度调到多 大能最充分利用太阳能?
66°34´S 90°´S
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角由直射点纬度 向南北两侧递减
近大远小
3.下图是120E经线上不同纬度(北回归线以北)
三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 三地纬度高低排序___1__>___2_>___3___
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正式)

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北半球 达到最小值。
1下列日期中,北京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A.6月1日
B.7月1日
C.10月1 日 D.元月1日
2赤道上一年中什么时候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 夏至与冬至日(因为这时直射点在回归线上,赤
道距离回归线最远 )
4、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H)=90°-纬度差
墙壁
地面
(3)、确定房屋朝向:北回归线以
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_南___方, 房屋朝____南 ;在南回归线以南地
区,正午太阳位于___北方,房屋朝
____北。
(4)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3.21
6.22 9.23
次年6.22 次年3.21
12.22
N
S
北回归线
0° 南回归线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影子朝向
H = 90°—︱ ± ︱
=当地纬度 =太阳直射点纬度
注意:
纬度差是指所求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
若直射点与所求点位于同一半球,则该纬度 差为两地纬度之差;
若直射点与所求点位于不同半球,则该纬度 差为两地纬度之和。
如:求北京(400N)冬至日的正午太 阳高度角?
步骤:1 标直射点、所求点纬度,
光
线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思考: 太阳直射点位于什么 地方?正午太阳高度 角的变化规律?
南回归线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 侧递减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思考: 太阳直射点位于什么 地方?正午太阳高度 角的变化规律?
北回归线 由北回归线向南 北两侧递减
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思考: 太阳直射点位于什 么地方?正午太阳 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角 的时间(季节)变化规律

南北回归线 之间 直射时
北回归线 及其以北 夏至 冬至
南回归线 及其以南 冬至 夏至
最小值
太阳直射在相反 半球回归线时
三、变化幅度
纬度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 回归线与极圈之间
变化幅度
由赤道向回归 线递增
计算方法
θ +23º26 ′
恒定值 46º 52′
极圈以内
由极圈向极点 递减
(90–θ) + 23º26 ′
-(θ- 23º26′) 最大值:90º 最小值:90º -(θ+ 23º26′)
H差= 46º 52 ′
规律b: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地区,一年中正午 太阳高度的差值为一个恒定值,即46º 52 ′
例2.计算秭归当地(约31ºN)在二至日时的 正午太阳高度角。
夏至日:90º - (31º - 23º 26′)=82º 26′
②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纬度带(23º 26′N-90º N)
每年夏至日H达最大值, 冬至日H达最小值。
C
③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纬度带(23º 26′S-90º S) 每年冬至日H达最大值,夏至日H达最小值
3.变化幅度 ——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最小值的差值
以θ代表当地纬度,表示以下三个纬度带的变化幅度
正午太阳高度角 的时间(季节)变化规律
秭归一中
宋巍
一、正午太阳高度角(回顾)
1.什么是正午太阳高度角?
当地在正午即 12:00时的太阳高度角 (即当地经线与 直射点所在经线重合 时的太阳高度角)
O
2. 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
H正午= 90°- 纬度差
(纬度差就是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值)
◆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判断方法 根据该地与直射点距离远近(纬度差值) 判断,远则小,近则大。
高中地理知识点:太阳高度角知识

高中地理:太阳高度角知识一、太阳高度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概念太阳高度角是我们观察太阳时的仰角,也就是太阳光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如图1所示)。
由于地球的自转,造成太阳东升西落,太阳高度角在一日内不断发生变化(如图2所示);正午(地方时为12时)太阳位于上中天时,太阳的高度角达到最大值H,我们将此时的太阳高度角称为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时空分布规律1、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1)某时刻的空间分布如下图所示,此时刻太阳直射点A的太阳高度角为90°,从直射点向四周,随着球面的弯曲,太阳高度角递减,呈同心圆状分布,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角为0°。
(2)日变化随着地球的自转,太阳直射点沿纬线移动,球面上各点的太阳高度角均不断发生变化,其大小取决于该点到直射点的球面距离。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1)某日的空间分布在上图中,A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此时的太阳高度角即为该纬线上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同一纬线上各地此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
A点所在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从A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随着球面的弯曲,正午太阳高度角递减,且与A点之纬度比较,纬度相差多少,正午太阳高度角也相差多少。
比较某日两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小,须比较两点中哪点离太阳直射纬线近,近者正午太阳高度角大。
(2)年变化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回归运动,某地到太阳直射纬度的距离发生变化,其正午太阳高度角随之变化。
在太阳直射点移近该地所在纬线的时段,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递增;反之,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递减。
若某地在北回归线以北(或南回归线以南),则其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别在夏冬至日达最大、最小值。
若某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则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达90°;在冬夏至日达到两次极小值。
3、特殊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1)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如下图所示,出现极昼的北极点,一日内太阳高度不变,(正午)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的地理纬度a。
正午太阳高度角及其变化规律

。
北
东
4)计算楼距
例1 北纬38°一开阔平地上,在楼高为H的楼房北面 盖新楼,欲使新楼底层全年太阳光线不被遮挡,两楼距离 不小于(1999年广东卷)( ) A.Htan(90°-38°) B.Htan(90°-38°-23.5°) C.Hcot(90°-38°) D.Hcot(90°-38°-23.5°) 解题的关键是计算出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α和影长(L) 。
南
南
你能结合上图帮赵亮分析一下原因吗?
5)计算热水器的安装角度
读右图,观察、思考、理解。 要想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就 必须通过对集热面与地面夹角a的调整,使 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始终垂直。由于太阳光线 与地面的夹角H即当地的太阳高度角 ,故夹角a与H互为余角。
安装角度a=90°--H( 正午太阳高度角) =当地某日正午太阳 高度角的余角 =纬度间隔
⑴空间变化规律—纬度变化规律
春、秋分日: 太阳直射赤 道,太阳高度角 由赤道向南北两 侧递减
⑴空间变化规律—纬度变化规律
夏至日: 由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递减
⑴空间变化规律—纬度变化规律
冬至日: 由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对称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对称递减
南北回归线之间地 区
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达到最大植。 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值。 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值。
3.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如右图,图中 A为太阳直射点, 其纬度为δ ,B点 纬度为φ ,H为B 点的正午太阳高 度。请用图解法 求B点的正午太阳 高度H与当地纬度 φ 、太阳直射点 纬度δ 之间的关 系,并归纳求各 地正午太阳高的 通用公式。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与应用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与应用太阳高度角指的是太阳光线与地平线的夹角,它的计算与应用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以及其在气象学、地理学和测量学等领域的应用。
一、计算方法1.基本概念```///////---------地平线```2.计算方法sin h = sin φ * sin δ + cos φ * cos δ * cos(ωt)其中,h表示太阳高度角,φ表示纬度,δ表示太阳赤纬,ωt表示时角。
这个公式是基于球面三角学的原理推导出来的。
纬度φ指的是地点与地球赤道之间的角度,可以通过GPS或地理坐标确定。
太阳赤纬δ指的是太阳光线与地球赤道的夹角,根据日期和地点的变化而变化。
时角ωt指的是当地时钟时间与正午的时间差,通常以度数表示。
太阳高度角的计算还可以使用在线计算器或专门的天文软件进行。
这些工具能够根据地理位置和日期,自动计算出正午的太阳高度角。
二、应用领域1.气象学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对气象学具有重要意义。
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与太阳直射角度有关,将影响到太阳辐射的强度,从而影响到气温、降雨和气象条件等方面。
气象学家可以通过计算太阳高度角来预测天气变化,例如:雷暴发生的可能性、天空云量等。
此外,太阳高度角还可用于计算太阳辐射的强度,从而为太阳能利用和太阳能发电提供依据。
2.地理学太阳高度角与地球的日照强度和气候有关。
地理学家可以通过计算太阳高度角,确定地理区域的日照时长,从而影响到气候和生态环境等方面。
此外,太阳高度角还可用于地球表面温度的研究,有助于寻找合适的农业种植区域和气候适应策略。
3.测量学太阳高度角对测量学也有重要意义。
在大地测量、导航和遥感等领域,准确测算太阳高度角可以提高测量精度。
例如,定位系统和GPS导航等技术,需要借助于太阳高度角来确定位置和方向。
另外,太阳高度角还被广泛应用于摄影、建筑设计和太阳能设施的规划等方面。
摄影师可以根据太阳高度角来选择合适的拍摄时间,以获得理想的光线效果。
正午太阳高度角

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总结
例1 :当太阳直射在20°N,分别求10°N和30°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10°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80°,30°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80°
例2 :20°S的20米井有太阳光找到井底,分别求10°N和30°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10°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60°,30°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40° 例3 :当太阳直射在20°S,分别求60°N和70°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C
杭州(30°N)某同学对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见下图): 将热水器的支架改造成活动形式。据此回答下面试题
6.12月22日正午,为使热水器受热最多,需调节活动支架, 使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为
C
A.23°26′ C.53°26′ B.36 °26′ D.66 °26′
7.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尽可能使一年内正午太阳光线
高纬度:60°---90°
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A
3
B 1 C
2
B点的太阳高度角如何计算?
B点的太阳高度角=90°—(23°26′—0°)=66°34′
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A
4 3
B C 12ຫໍສະໝຸດ C点的太阳高度角如何计算?
C点的太阳高度角=90°—(23°26′+ 23°26′)=43°8′
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D
1
3 2
A B C
D点(60°N)的太阳高度角如何计算?
D点的太阳高度角=90°—(60°—23°26′)=53°26′
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总结
1.H=90°——︱直射点的纬度——所求点的纬度︱
〔1〕. 直射点的纬度与所求点的纬度位于同半球,直接相减;
正午太阳高度角讲解

正午太阳高度角讲解正午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在正午时刻与地平线的夹角。
它是太阳直射地面的角度,也是我们观察太阳高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在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最大。
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可达到90度,也就是太阳位于天顶正上方。
而在北半球的其他地方,正午太阳高度角会小于90度,这是因为太阳在地平线之下。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
首先是地理位置的纬度,越接近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其次是季节的变化,由于地球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此外,天气条件也会对正午太阳高度角产生一定影响,如云层的遮挡会降低太阳的高度角。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对于我们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直接影响着太阳的辐射角度和强度。
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光经过大气层时的路径越短,辐射到地面的能量越强。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赤道地区阳光更为强烈,而北极地区阳光更为弱小的原因。
正午太阳高度角还与太阳的直射角度有关。
直射角度越大,太阳光照射到地面的面积越小,光照更为集中,产生的热量更强。
这也是为什么夏季阳光照射到地面会感觉更热的原因。
正午太阳高度角还对农业、能源利用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
农作物的生长受到阳光的照射时间和强度的影响,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产量产生影响。
能源利用方面,太阳能发电的效率也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有关,高度角越大,太阳能电池板吸收太阳能的效率也越高。
总的来说,正午太阳高度角是太阳直射地面的角度,它决定了太阳光的强度和照射范围,对于我们了解太阳辐射和能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乙、丙是地处不同纬度的三座房屋二至 日的阳光照射情况(a或b),读图后回答 17.对三地的位置判断正确的是( D ) A.三地都位于北半球 B.甲地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 C.乙地位于南温带 D.丙地位于南温带
(4)判断所在的地区的纬度
图中四条曲线分别表示A、B、C、D四地,6月22日太 阳高度的全天变化情况,据此判断下列各选项中,对四地 纬度位置的说法与图示情况相符合的是( ) ①A.23°26′N B.46°52′N C.66°34′N D.90°N ②A.90°N B.66°34′N C.23°26′N D.0° ③A.0° B.23°26′N C.90°N D.66°34′N ④A.0° B.66°34′N C.23°26′N D.90°N
4. 房地产开发商在某城市(北纬30度)建造了两幢商品住宅 楼,某个居民买到了北楼一层的一套房子,于春节前住进后发 现正午前后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请问房子一年中正午太阳光 线被南楼挡住的时间大约是( C )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9个月 5. 为使北楼所有朝南房屋在正 午时终年都能被太阳照射,那么 在两幢楼间距不变的情况下,南 楼的高度最高约为(B ) A.20米 B.30米 C.40米 D.50米
4.当热水器的吸热面与地面夹角调节到最大值时( A ) A.南太平洋漂浮的冰山较多 B.松花江正值第一次汛期 C.黄土高原上流水的侵蚀作用最为强烈 D.澳大利亚农田中的小麦开始返青
命题方向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自太阳直射点所在纬 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离 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 差越小),正午太阳高 度越大。
1.该地的地理坐标约为 A.122.5°E ,21°34ˊN B.120°E,45°N C.117.5°E,21°34ˊN D.120°E,23°26ˊN 2.该地一年中有两次出现立杆无影的 奇观,其中一次发生在6月8日前后, 另一次发生的时间为 A.4月4日前后 B.6月22日前 后
命题方向4 :计算楼间距
二分日:
日出
日落
结论: 直射在赤道时, 日出方位在正东,日落于正西。
日
影
日影长短:日出日落最长,正午日 影最短。
正午影长与正午太阳高度成反比。
日影方向:与太阳位置相反。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①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 反之,日影越长。 ②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 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冬至 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最短。 ③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 全年朝向正南(南极点除外),夏至 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最短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夏 至日朝向正南,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时 日影最短(等于0)
6. 该地的地理坐标为( A ) A.30°N,90°E B.16°52′N105°E C.23°26′N,120°E D.36°52′N,150°E
夏至日:
日出
日落
结论: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地球上(除极昼、 极夜地区):日出方位均在东北,日落于西 北。
冬至日 :
日出
日落
结论: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地球上(除极 昼、极夜地区) 日出方位均在东南,日落于西南。
1、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正午 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赤 道以南)达到最小值。 2、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以南正午 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赤 道以北)达到最小值。 3、南北回归线之间: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 一年中的最大值。
D
B A
C
0 H=90 -|纬度差|
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楼房间隔L的计算:L= h(楼高) ×cotH′(H′即当地全年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北半球为冬至 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南半球为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在楼房布局时建议采用东北-西南向或西北-东南向(如下 图),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在正午时前楼不会影响后楼采光的情况下, 减小楼间距,腾出更多的可利用土地。
(5)计算楼距
北纬21°34′的开阔平地上,在 楼高为H的楼房北面盖新楼,欲 使新楼底层全年太阳光线不被遮 挡,两楼距离不小于______. H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居民乔迁 新居,居住条件和环境显著改善。请读图3—3,运用以下公 式回答4~5题。(2002年大综合卷)tan 35°≈0.7 tan 45°=1 tan 60°≈1.732
例题15:(2008年上海卷)“地球部
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中的阴影部分表 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一年中甲、 乙、丙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是__。 D A.甲地最大 B.乙地最大 C.丙地最大 D.三地相同
例题16:( 2007年宁夏卷)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
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方 向绘成简图(如图)。回答5~6题。
纬度差:即所求地点纬度与太阳直射点所 在纬度的差值(同减异加)
3、应用 (1)确定地方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4)判断所在的地区的纬度 (5)计算楼距Βιβλιοθήκη (6)计算热水器的安装角度
(7)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分布 高度
(1)确定地方时:
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图为我国西藏某地6月22日太阳高度的日变化 示意图(未考虑海拔等因素)。据此回答6~7题。
洛阳(112°E,35°N)一学生对太阳能热水器 进行了改造(如图),把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 并将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据此回答2~4题。 2.9月23日,为使热水器有最好 的效果,调节支架使热水器吸热 面与地面的夹角为( D ) A.23°26′ B.35° C.66°34′ D.55°
3. 下列地区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效果最好的是( C ) A.海口 B.重庆 C.拉萨 D.吐鲁番
高中地理必修Ⅰ
第一单元 之
地球运动(五)
遂溪一中地理组
1、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1)概念: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正午太阳高度:即一天中最大(地方时十二点) 的太阳高度。 90°
位置 晨昏线上 昼半球 太阳直射 点 太阳高度
0° ﹥0°
0°
90°
0°<H太<90°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由直射点向南 北两侧递减(纬度每减1°,正午太阳高度角就 减1° ),太阳直射点为90°,晨昏线为0°。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例题17:下图为甲乙两地,6月22日和12月22日等高 旗杆正午的影长及朝向,据此回答6~7题。 6、甲乙两地对比: 12月22日影长 N 6月22日影长 A、甲地有阳光直射现象,乙地则没有 B B、6月22日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乙地 C、12月22日甲地昼长大于乙地 甲 乙 D、甲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于乙地 S 7、假如甲乙两地位于同一大陆,该大陆: A、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大陆 6月22日 12月22日 C B、有世界最大的淡水湖 C、被称为“热带大陆”、“高原大陆”、 “富饶的大陆” D、有世界最高的高原和面积最大的平原
集热管
水箱
α
H
调 节 杆
例题21:某校(120°E、40 ° N)
安置一个太阳能热水器,为了获得更 多的太阳光热,提高利用效率,要根 据太阳高度的变化随季节调整倾角, 那么,下图中热水器安装方式搭配最 不合理的是:
(6)计算热水器的安装角度 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地面夹角同正午太阳 高度互余
在40°N一东西向的楼房顶部安装一太阳能 63°26′ 热水器,请问: 〈1〉在12月22日这一天,太阳能热水器 真空管平面与楼房顶部的倾角最佳值应为多少? 〈2〉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尽可能使一年内正 午太阳光线与集热板保持垂直,集热板与地面夹 角的调整幅度约为( C ) A.23.5°B.30°C.47°D.60°
5.可能反映学校所在地正午太 阳高度年变化及方向的是 C A.① B.② C.③D.④ 6.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 大时: D A.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B.其他三地正午太阳所在方向 不同 C.该学校所在地天气炎热 D.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 返
命题方向2:太阳高度与物体影子长短
太阳高度 角是900
②
(1)夏至时,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为 。 21°34′ (2)在A、B、C、D四地中,纬度 D 最高的是 地。
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纬度较 高的地区楼距较大。 解题的关键是计算当地一年中最小
(5)计算楼距
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计算影长。
太阳高度 角是900
太阳高度 角较小
太阳高度 角更小
地面
直射点无影子 影子较长 影子更长
读图,图中ED为昏线,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10°W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26′N 。 A (2)A、B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的是 ,A、B 两地日出较早的 B 。 E~180°~20°W (3)此时赤道上昼的范围是 160° 。 (4)为使地处32°N的太阳能热水器最大限度地利用 太阳光能,这一天应将太阳能热水器的真空管平面与楼 顶之间的夹角α调整为 8°34′ 。
N
W
h
E
H′
L S
例题20:某疗养院(北纬
36°34′) ,计划在一幢20米高的楼 房北面新建一幢楼房。因为疗养的需要, 要求高楼的每一层一年四季都能晒到太 阳。新楼至少要距原楼多少米?
答案:34.7 m
楼房影子
命题方向5 :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
太阳能热水器为了获 得最多太阳光热,集热 管所在的面应与太阳光 线垂直,所以太阳能热 水器倾角的调整为: α =90°-H
太阳高度 角较小
太阳高度 角更小
地面
直射点无影子 影子较长
影子更长
特点:1、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的影子越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