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徐庄组碳酸盐岩风暴沉积发育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合集下载

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浊积岩沉积演化模式及石油地质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浊积岩沉积演化模式及石油地质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浊积岩沉积演化模式及石油地质意义庞军刚;李文厚;石硕;肖丽
【期刊名称】《岩性油气藏》
【年(卷),期】2009(021)004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长7深湖区广泛分布浊积岩,在岩性、沉积构造、沉积序列及电测曲线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识别特征.在古地理演化过程中,长7~3期湖盆达到鼎盛,深湖区分布范围最大,碎屑物供应有限,浊积岩零星分布.从长7~3-长7~2-长7~1,深湖线向湖内收缩,浊积砂体逐渐发育,文章建立了该区浊积岩沉积演化模式.深湖区具备良好的石油成藏地质条件,浊积砂体可以作为深湖区好的储层,研究区西南部浊积岩发育区已发现多口工业油流井,可作为下一步的重点勘探区域.
【总页数】5页(P73-77)
【作者】庞军刚;李文厚;石硕;肖丽
【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1.1
【相关文献】
1.渤海湾盆地西部浊积岩沉积模式及地质意义 [J], 石磊;邵先杰;康园园;单宇;张峰
2.中扬子区龙马溪组浊积岩沉积特征及地质意义 [J], 韩京;彭嫦姿;陈波;李旭文
3.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湖盆浊积岩发育特征及地质意义 [J], 傅强;吕苗苗;刘永斗
4.鄂尔多斯盆地黄陵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长6油层组浊积岩沉积特征及地质意义 [J], 冯娟萍;李文厚;欧阳征健
5.鄂尔多斯盆地吴堡地区长6段浊积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J], 张伟;刘建朝;高志亮;孙少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浅述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浅述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浅述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大陆的中部地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最大的陆相沉积盆地之一。

其构造演化历史相当复杂,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

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演化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阶段:1. 古生代构造演化阶段在古生代时期,盆地经历了一系列的构造活动。

早古生代开始时,盆地处于一个被动大陆边缘的地质环境中,沉积物主要为碎屑岩和碳酸盐岩。

中古生代晚期,盆地经历了一次强烈的构造挤压作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逆冲带。

逆冲作用使盆地内的沉积物产生了抬升和折叠,形成了现代盆地的基本构造格局。

2. 侏罗纪-白垩纪构造演化阶段侏罗纪至白垩纪时期,盆地经历了两个重要的构造事件。

侏罗纪中期,盆地内发生了一次明显的陆内浅海深化和抬升事件,使得盆地内部的新生代沉积物与前寒武纪的奥陶纪系沉积物隔离开来。

然后,到白垩纪早期,盆地再次经历了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造成了盆地东部的地质变形和沉降。

这个过程导致了新的沉积物的堆积,包括砂岩、页岩和煤层的形成。

3. 第四纪后构造演化阶段第四纪后期是盆地构造演化的最后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盆地出现了一系列的断裂和侵蚀事件,加速了盆地内部的沉积物的抬升和侵蚀。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侵蚀和抬升过程对盆地的形态和构造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一阶段还伴随着大规模的构造反转和沉降事件,使得盆地的重力场发生了改变。

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演化是一个复杂而多阶段的地质历史过程。

通过研究盆地内的构造特征和沉积物的堆积特征,可以更好地了解盆地的演化历史,并为盆地内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依据。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对盆地的构造演化和资源潜力的认识也将不断深化。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特征时间:2007-08-03 08:41:19 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根据岩性组合,延长组最早分为五段,即T3y1、T3y2、T3y3、T3y4、T3y5,随着勘探不断向盆地内部深入,结合井下岩性、电性及含油性将其进一步划为10个油层组(长1-长10)。

延长组基本以北纬38°为界,北粗南细,北薄南厚,北部厚约100-600m之间不等,南部厚1000-1300m,边缘沉积坳陷带最大厚度为3200m。

其沉积特征如下:延长组一段(T3y1):盆地东部和东北部主要由灰绿、浅红色中粗粒长石砂岩夹暗紫色泥岩、粉砂岩组成的河流沉积。

而在盆地西南部陇东一带,下部以河流、上部以三角洲及少量湖相沉积为主,其岩石类型主要为浅灰色中细粒长石砂岩夹薄层灰色粗砂岩及深灰色泥岩。

总的来说本段沉积以厚层、块状中-粗粒长石砂岩为主,南厚北薄,南细北粗,砂岩富含长石颗粒,普遍具麻斑状沸石胶结(俗称“愚人花岗岩”)。

自然电位曲线大段偏负,视电阻率曲线呈指状。

含长10油层组,在马家滩油田为主要采油层之一。

延长组二段(T3y2):与T3y1相比,湖盆水域明显扩大,总的沉积格局为东北沉积厚度小,粒度细,西南部沉积厚度大,粒度粗。

本段长9的下部油层以深色泥页岩夹灰绿色细砂岩、粉砂岩为主,是一套广泛湖侵背景下形成的产物。

在长9的上部,除盆地边缘外,湖盆南部广泛发育黑色页岩、油页岩,通常称“李家畔页岩”,厚约20-40m,这套页岩在盆地内部分布稳定,井下常表现高自然伽玛、高电阻率,是井下对比的重要标志,在盆地北部及南部周边地区渐变为砂质页岩及粉砂岩,高阻现象消失。

本段上部砂岩发育段划为长8油层,主要为湖退背景下的三角洲沉积、扇三角洲沉积,是陇东及灵盐地区重要的产油层。

延长组三段(T3y3):沉积特征仍表现为南厚北薄,按沉积旋回自下而上进一步划分为长7、长6、长4+5油层组。

长7主要以泥页岩为主,在陇东地区长7深湖相油页岩中夹砂质浊积岩且含油,这套地层是延长组湖盆发育鼎盛时期形成的重要生油岩,俗称张家滩页岩,在湖盆广大地区均有分布,但东薄西厚、北薄南厚,是一套稳定的地层划分对比标志层。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中生代火成碳酸盐岩的发现及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中生代火成碳酸盐岩的发现及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中生代火成碳酸盐岩的发现及意义席胜利;李振宏;刘新社【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属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稳定的克拉通盆地.盆地边缘构造活动强烈,逆冲推覆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盆地内部构造稳定,以前尚未有岩浆活动的报道.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庆深1井蓟县系白云岩中火成碳酸盐岩侵入岩脉的发现,为重新认识盆地内部的构造活动性提供了新的线索.该套侵入岩脉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解中没有明显的Eu异常,符合火成碳酸盐岩的基本特征.同时,在碳、氧同位素交汇图解中,分析点全部落入了火成碳酸盐岩的范围.通过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该套火成碳酸盐岩的形成时代为176.2 Ma±3.3 Ma,属于早-中侏罗世构造活动的产物.火成碳酸盐岩的形成主要受控于北东-南西向基底大断裂带在早中侏罗世时期的隐性活动,为扬子板块向华北克拉通俯冲挤压之后区域伸展作用的产物.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早侏罗世末期火成碳酸盐岩侵入脉的发现,为认识华北克拉通早侏罗世区域拉张的构造背景提供了新的证据.%Ordos basin is a stable cratonic basin in the central-west China .Along the margin of the basin ,tectonic activity was intense,thrust-nappe structures were well developed and magmatic events were common .On the contrary,the inner part of the basin was very stable and no magmatic events have been recorded .Lately,we found some igneous carbonate rock dikes intruded into the dolomite of the Jixian System in Qingshen 1 well at the south-western margin of the Ordos ba-sin.These intrusive dykes provide new clues for us to reconsider the tectonic activity inside the basin .In the REE distri-bution patterns ,its characteristics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igneous carbonate rock without significant Eu anomaly .Be-sides,all data points fall within the range ofigneous carbonate rock in the C-O isotope crossplot .According to the zircon U-Pb dating results,the age of the intrusive igneous carbonate rock is 176.2 ±3.3 Ma.Therefore,the intrusive dykes formed during the regional extension after the subduction between Yangtze Craton and North China Craton ,under the con-trol of minor activities of the NE-SW trending basement faults in the Early-Middle Jurassic .These intrusive igneous dykes at the south-western margin of the Ordos basin provide new evidences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regional extension back -ground of North China Craton in the Early Jurassic .【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6(037)002【总页数】8页(P173-179,188)【关键词】碳、氧同位素;锆石U-Pb年代学;火成碳酸盐岩;地球化学;中生代;鄂尔多斯盆地【作者】席胜利;李振宏;刘新社【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事业部,陕西西安710018;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事业部,陕西西安7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鄂尔多斯盆地的演化奠基于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之上,先后经历了中新元古代坳拉谷盆地发育阶段、古生代华北大型稳定克拉通盆地发育阶段、中生代西部类前陆盆地发育阶段和新生代周缘强烈断陷盆地发育阶段,总体上为一个多期叠加、多期改造的残留叠合盆地[1-2]。

鄂尔多斯盆地徐庄组碳酸盐岩风暴沉积发育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徐庄组碳酸盐岩风暴沉积发育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徐庄组碳酸盐岩风暴沉积发育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白一鸣;张元福;胡晨林;王振【期刊名称】《现代地质》【年(卷),期】2017(031)006【摘要】The tempestites which developed in the Cambrian Xuzhuang Formation in Ordos Basin mainly ineludes many sedimentary structures,such as erosional base,storm flow-generated gravelstones,hummocky and swaley cross-stratification.Sedimentary structure in different conditions can form different storm sedimentary sequences.The ideal storm sedimentary sequence includes five units,from bottom to top,which are composed of A-erosional base and conglomerates representing the deposition of storm peaks and decay period,B-graded bedding with grain-size decreasing upward when storm weakened,C-parallel lamination,D-hummocky cross-stratification representing fluid property changes from density flow to tractive current in storm attenuation period,E-mudstone with horizontal bedding and micrite limestone forming in storm rest period.Based on outcrop observation in the field,there are five types of depositional sequence.Different types of depositional sequence have different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t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The carbonate tempestites in Cambrian Xuzhuang Formation 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s in evolution of palaeoblocks and restoration of ancient latitudes,and in research ofOrdos Basin palaeogeography.%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徐庄组发育碳酸盐岩风暴沉积现象.风暴沉积主要包括侵蚀底面、风暴砾屑层、丘状和洼状层理等沉积构造.沉积构造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的沉积序列,理想的沉积序列包括5个沉积单元,从下到上依次为:A侵蚀底面及砾屑段,代表风暴高峰期和衰减期的沉积作用,底面有突变的底界及特殊的沉积构造;B粒序段,为风暴减弱时沉积物从下向上变细的层段;C平行纹层段;D丘状纹层段,为风暴衰减期流体性质逐渐由密度流变为牵引流时形成的产物;E水平层理泥岩和泥晶灰岩段,为风暴停息期晴天条件下的产物.经野外考察发现研究区共可识别出5种不同类型的沉积序列组合,每种序列组合有不同的沉积特点,代表的沉积环境也不同.研究区寒武系徐庄组碳酸盐岩风暴沉积的发现和研究,对于古板块演化与古纬度恢复、鄂尔多斯盆地古地理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总页数】8页(P1233-1240)【作者】白一鸣;张元福;胡晨林;王振【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相关文献】1.塔里木盆地上白垩统依格孜牙组碳酸盐岩沉积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J], 张惠良;沈扬;屠小龙;李玉文;杨晓宁;刘胜;杨芝林;尹宏2.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三叠系延长组深水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J], 孙宁亮;钟建华;王书宝;刘绍光;倪良田;曲俊利;郝兵;刘闯3.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延长组深水沉积构造特征及地质意义 [J], 王振;张元福;张娜;高勇;焦朝维;白一鸣;张博文;魏康强4.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6段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J], 冉逸轩; 周翔5.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风暴沉积特征及意义——以环江地区长8油层组为例 [J], 安小平;唐颖;周小英;薄小松;王昊;夏春明;张建亭;谭世豪;陈开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组基本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组基本特征
亮甲山组:属奥系下统,分布于华北与东北南部,命名地点在北石门寨北1公里的亮甲山。鄂尔多斯盆地亮甲山期,海水继续海侵,鄂尔多斯盆地古陆依然存在,沉积区域分布在鄂尔多斯古陆的东、南缘与贺兰山地区,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沉积,地层厚度50-150米,岩性为富含燧石条带与团块的中厚层白云岩,与下伏冶里组呈整合接触。
直罗组:属侏罗系中统,广泛分布于鄂尔多斯盆地,命名地点在富县直罗镇。主要以河流相沉积为主,盆地西部局部地区为湖相沉积。地层厚度80~140米,岩性一般分为两个沉积旋回,上部以曲流河、三角洲相砂泥岩为主,下部以辫状河、曲流河砂岩沉积为主,与下伏组呈假整合接触。
组:属侏罗系中统,广泛分布于鄂尔多斯盆地,命名地点位于市。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早期,受印支构造运动抬升作用的影响,沉积了一套冲积扇~河流与河湖三角洲相含煤岩系。地层厚度100~300米,根据区域煤层和岩性分布特点将其划分为延1~延10共十个油层组。岩性为灰白色砾岩、中~粗砂岩、灰绿色细~粉砂岩与灰黑色粉砂质泥岩、碳质页岩与煤层不等厚互层,与下覆地层(富县组/延长组)呈不整合接触。组是马岭、元城等油田的主力含油层位。
白垩系:主要出露下白垩统,又称志丹群,分六个组,从上往下为泾川组、罗汉洞组、环河组、华池组、洛河组与宜君组。
泾川组:命名地点在省泾川县。地层厚100-400米,岩性主要为暗紫、浅棕红、浅灰、浅灰绿色等杂色砂质泥岩、泥页岩、灰质泥岩与泥质粉砂岩互层,夹浅灰、浅紫红色灰岩和浅灰色、浅黄色砂岩,与下伏罗汉洞组呈整合接触。
家沟组:属三叠系下统,分布于华北地区,命名地点在宁武家沟一带的家沟。地层厚度400米左右,岩性以灰紫、紫灰、灰白色块状斜层理砂岩为主,夹灰紫、紫灰、灰白色泥岩、砂砾岩,与下伏石千峰组呈整合接触。
石千峰组:属二叠系上统,广泛分布于华北各地,鄂尔多斯盆地,河西走廊与北部等地,命名地点在以西25公里的石千峰。石千峰期华北地台整体抬升,海水退出,鄂尔多斯盆地演变为陆湖盆,以发育河流、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为特征,并且受气候枯燥影响,形成了一套棕红色沉积建造。地层厚度150~300米,岩性为棕红色含砾粗砂岩与棕红色泥岩-灰绿色砂质泥岩呈不等厚互层,与下伏石盒子组呈整合接触。石千峰组千5段是神木-米脂地区主要含气层系之一。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概述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概述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概述在地理上,鄂尔多斯盆地是指河套以南,长城以北的内蒙古自治区伊可昭盟地区。

而地质学中的鄂尔多斯盆地范围则广阔,它东起吕梁山,西抵桌子山~贺兰山~六盘山一线,南起秦岭山坡,北达阴山南麓。

包括宁夏东部,甘肃陇东,内蒙古伊可昭盟、巴彦单尔盟南部、阿拉善盟东部,陕北地区,山西河东地区。

面积约37万K㎡。

(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的鄂尔多斯盆地总面积约25万K㎡。

)黄土高原是盆地主要地貌特征,著名的毛乌素沙漠位于盆地北部,周边山系海拔1500~3800m,平均2500m左右。

盆地内部西北高,东南低,海拔800~1800m左右;西北部的银川平原、北部的河套平原、南缘的关中平原,地势相对较低(前二者海拔高度1600m左右,关中平原仅300~600m)。

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沿盆地周缘流过。

盆地内部发育有十几条河流,多数集中在中南部,在东南角汇入黄河,属黄河中游水系;像著名的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渭河流域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盆地内油气勘探始于上世纪初,1907年在地面油苗出露的陕北地区,用日本技术钻了我国大陆第一口油井。

大规模油气勘探、开发始于1970年。

到目前,不但在石油、天然气开采上取得了辉煌成果,而且在地质理论研究、钻采工艺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世界特低渗透油田开发提供了成功经验。

第一讲盆地构造特征一、区域构造单元划分地质学上讲的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周边隆起,中部下陷,内部西低东高,不对称的地史时期的沉积盆地;并非现今的地貌盆地。

按地层的分布形态划分为:(盆地一级构造单元)1 、(北部)伊盟隆起2 、(南部)渭北隆起3 、(西部)西缘断褶带、天环坳陷(天环向斜)4 、(东部)晋西挠褶带5 、(中部)陕北斜坡(西倾单斜构造)陕北斜坡是目前我们研究时间最长、认识比较清楚的一个一级构造单元。

由于它的存在,盆地内同一个时期的地层(同一套储层),在西部埋藏深度大,东部埋藏浅。

例如:马岭油田主力含油层延10在庆阳埋深1400m左右,在延安出露地表,西峰油田的长8油层在陇东埋深2200多米,在陕北延河入黄河口处则高悬在山崖上。

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演化

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演化

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演化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演化盆地沉积演化阶段:第一阶段:上三叠系延安组。

潮湿型淡水湖泊三角洲沉积阶段晚三叠世的印之运动,盆地开始发育,基地稳定下沉,接受了800-1400m的内陆湖泊三角洲沉积,形成了盆地中主要的生油岩和储集层。

第二阶段:下侏罗系富县组、延安组。

湿暖型湖沼河流相煤系地层沉积阶段延安统沉积后,三叠纪末期的晚印之运动使盆地整体抬升,延长组顶遭受不同程度的风化剥蚀形成了高差达300m的高地和沟谷交织的波状丘陵地形。

细划出了一幅沟谷纵横,丘陵起伏,阶地层叠的古地貌景观。

三叠系延长组与上覆侏罗系富县组地层之间存在一个不稳定的平行不整合面。

因盆地的西南部抬升幅度较其他地区大,使陇东地区延长统遭受了强烈的风化剥蚀。

所以陇东的测井剖面上普遍缺失长1、长2地层,个别井长3甚至长4+5顶都不复存在。

到侏罗纪延长统顶侵蚀完成,盆地再度整体下沉,在此基础上开始了早侏罗世湿暖型湖沼河流相煤系地层沉积。

在延长统顶部的风化剥蚀面上,侏罗纪早期富县、延10期厚0—250米的河流相粗碎屑砂、砾岩,以填平补齐的方式沉积,地层超覆于古残丘周围。

延10期末,侵蚀面基本填平,盆地逐渐准平原化,气候转向温暖潮湿,从而雨量充沛,植被茂盛,出现了广阔的湖沼环境,沉积了延9~延4+5厚度250~300m的煤系地层。

经差异压实作用形成了与延长顶古残丘,古潜山基本一致具继承性的披盖差异压实构造,成为中生界的主要储集层及次要生油层。

第三阶段:中侏罗系直罗组、安定组,干旱型河流浅湖地层沉积阶段延安期末的燕山运动第一幕,盆地又一度上升造成侵蚀,使盆地中部的大部分地区缺失了延1~延3地层,延安组(延4+5)与上覆的直罗层之间存在一平行不整合面。

中侏罗世盆地第三次下沉,沉积了干旱(氧化)气候条件下的直罗组大套红色河流相砂岩,进而又沉积了上部安定组浅湖相杂色泥灰岩,之后盆地又再度上升。

第四阶段:下白垩系志丹统,干旱型湖泊沉积阶段第三阶段安定组杂色泥灰岩沉积之后,燕山运动第二幕开始,盆地再度上升,并在周边发生了强烈的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联合作用,褶皱断裂造山运动开始,形成了盆地格局(侏罗纪晚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d Ge o l o g i c a l Si g ni ic f a nc e s o f Xuz hu a ng Fo r ma t i o n Ca r bo na t e Te m pe s t i t e s i n Or d o s Ba s i n
( 1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能源学院 ,北京 1 0 0 0 8 3 ;2 .中国地质大学 ( 北 京)科学研究 院,北京 1 0 0 0 8 3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寒武 系徐庄组发 育碳 酸盐岩风暴 沉积 现象 。风暴 沉积 主要包 括侵蚀 底面 、风 暴砾屑 层 、丘状 和洼 状层理等沉积构造 。沉积构造在 不同的条 件下会形成 不 同的沉 积序 列 ,理想 的沉积 序列包 括 5个 沉积单 元 ,从下 到上 依次为 :A侵蚀底 面及砾 屑段 ,代 表风暴高 峰期和 衰减期 的沉积作 用 ,底 面有 突变 的底 界及 特殊 的沉积 构造 ;B粒 序
s w a l e y c r o s s - s t r a t i i f c a t i o n .S e d i me n t a r y s t r u c t u r e i n d i f f e r e n t c o n d i t i o n s c a n f o m r d i f f e r e n t s t o m r s e d i me n t a y r s e — q u e n c e s .T h e i d e a l s t o m r s e d i me n t a r y s e q u e n c e i n c l u d e s i f v e u n i t s ,f r o m b o t t o m t o t o p,w h i c h a l ' e c o mp o s e d o f
B AI Yi mi n g , Z HAN G Yu a n f u ,HU C h e n l i n ,W ANG Z h e n ,
t 1 . S c h o o l o fE n e r g y R e s o u r c e s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fG o e o s c i e n c e s . B e g 1 0 0 0 8 3.C h i n a; 2 . S c oo h l fS o c i e n t i i f c R e s e a r c h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G e o s c i e n c e s , B e in g 1 0 0 0 8 3,C h i n a ) Abs t r a c t:Th e t e mpe s t i t e s wh i c h d e v e l o pe d i n t h e Ca mb ia r n Xu z h u a n g Fo r ma t i o n i n Or d o s Ba s i n ma i n l y i n — c l u de s ma n y s e d i me n t a r y s t r u c t ur e s ,s u c h a s e r o s i o n a l b a s e,s t o m r lo f w- g e n e r a t e d g r a v e l s t o n e s,h ummo c k y a nd
A —e r o s i o n l a b a s e a n d c o n g l o me r a t e s r e p r e s e n t i n g t h e d e po s i t i o n o f s t o m r p e a k s a n d d e c a y p e io r d, B —g r a d e d
组碳酸盐岩风暴沉积 的发现 和研究 ,对 于古板 块演 化与古纬度恢复 、鄂尔多斯盆地古地 理研 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徐庄组 ;风暴岩 ;风暴沉积 ;风暴序列
中图分类号 :T E l 2 1 . 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 号 :1 0 0 0— 8 5 2 7 ( 2 0 1 7 ) 0 6—1 2 3 3— 0 8
第3 1卷 第 6期 2 0 1 7年 1 2月




V0 L 3 1 No . 6 De C . 2 01 7
GE 0S 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ENC E
鄂 尔 多斯 盆 地 徐 庄 组碳 酸 盐岩 风 暴 沉 积 发 育 特 征 及 其 地 质 意 义
白一 鸣 ,张元 福 ,胡晨 林 ,王 振 ’
段 ,为风暴减弱时沉积物从下 向上变 细的层段 ;C平行纹层段 ;D丘状纹层段 ,为风暴衰减期流体性 质逐 渐 由密度 流变
为牵引流时形成 的产物 ;E水平层理泥岩 和泥 晶灰 岩段 ,为风暴 停息期晴天条件下 的产物 。经野外考察发 现研 究区共可 识别 出 5种不 同类型 的沉积序列组合 ,每种序列 组合有 不 同的沉积 特点 ,代 表的沉 积环境也 不 同。研 究 区寒 武系徐 庄
b e d d i n g wi t h g r a i n — s i z e d e c r e a s i n g u p wa r d wh e n s t o m r we a k e n e d, C — p a r a l l e l l a mi n a t i o n, D — h u mmo c k 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