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60例

合集下载

治流行性乙型脑炎秘方

治流行性乙型脑炎秘方
【主治】乙脑后遗症。
【加减】痰浊蒙窍、精神神志症状偏重者,加琼石滚痰丸,中病即止;气阴不足、余热留恋者,加北沙参、焦 山桅、地骨皮:津耗过度、口咽干燥、大便干结者,加鲜石斛、玄参、生首乌:水不涵木、虚风内动、手足拘挛或 蠕动者,加知母、鳖甲、玳瑁:肝肾不足、髓海空虚、耳鸣耳尊者,加龟板、枸杞子、五味子。
【用法】上药加水500邕升煎至150亳升,1次口服,或分2次鼻饲。一般1〜2剂,大便通畅,排出污黑烂便,体 温则开始下降。
【功用】攻逐邪热。
【方解】“乙脑"乃属中医之温病范畴。其特点是发病急骤、传变迅速,且易伤津,早期如果失治或误治,则邪 热旋即入侵气分或营分而很快出现壮热不退,并见神昏抽搐。治宜急下泄热以存阴。故方用大黄攻下,取其釜底抽薪 之法而达到急下存阴之目的。石膏辛凉,质重而气轻,不但清热泻火之力强,而且善于排泄内蕴之邪热,合大黄而 共奏攻逐邪热之效:知母苦寒质润,既助石膏清热,又合麦冬养阴;竹叶清热利尿,以助石杼、大黄除胃中实热,并 能止渴除烦;甘草助石膏、知母清热而生津。本方配伍,丝丝入扣,恰中病机。急症急治、堪为效法。通过釜底抽 薪,邪热从大便而泄,可顿挫病势,则昏迷、惊厥诸症亦随之而解。
【疗效】治疗11例,结果全部治愈。
通络健脑汤【来源】关幼波,《千家妙方•下》
【组成】生地、丹皮、石斛各10克,全蝎3克,娱蚣1条,僵蚕3克,钩藤4.5克,茯神12克,佩兰4.5克,木瓜 10克,生石决明18克,赤白芍各10克,忍冬藤15克,炒知母、炒黄柏、丝瓜络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齐U,日服2〜3次。
【主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性期重型和极重型。 【加减】用药同时辅以输液等支持疗法;高热者,生石膏增为60克,加抗热牛黄散1克,或紫雪丹2克,每日2
次;神志昏迷,加石莒蒲、郁金各6〜10克;抽搐惊厥,加地龙10〜15克,钩藤、僵蚕各6〜10克;或用止痉粉 (全蝎、娱蚣、假蚕等分研末)2〜3克鼻饲,每日3次,重者再加羚羊角粉1克鼻饲,每日3次:气阴欲脱者,生晒 参改用5〜10克;若虚阳外脱者,加附子2〜6克:痰浊盛,加胆南星、法半夏各4〜6克;腹胀、苔腻,加蕾香、厚 朴、法半夏各4〜6克;便秘不通,加生大黄、玄明粉各3〜6克。

中医医案——流行性乙型脑炎(三)

中医医案——流行性乙型脑炎(三)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芳香化浊、清热利湿法治愈暑温病案:宋某,男,13岁。

初诊:1960年8月5日。

主诉及病史:患儿发热头痛5天,体温高达40℃,全身无力,不思饮食,汗多;曾呕吐两次均是食物残渣;精神越来越差,故于8月4日入某医院。

当时体检:体温40℃,热性病容,神志尚清,心肺正常,腹软无压痛,颈项强,克氏征(±),布氏征(±)。

脑脊液检查:压力不高,常规检查(-),培养(-)。

血检:白细胞6400/mm3,有流行性乙型脑炎接触史,西医诊断:流行性乙型脑炎?8月5日应邀初诊。

诊查:发热头痛,微有恶寒,心烦,自汗,面垢,食纳呆,尿赤少,大便溏薄,日一二次,舌苔黄腻,脉象濡缓。

辨证:内蕴湿热,外受暑邪,暑湿交蒸。

治法:芳香化浊,清利湿热。

处方:藿香10g 佩兰19g 蔓荆子10g 苡仁10g 滑石12g 甘草6g 荷叶10g 车前子10g 赤茯苓16g 竹叶5g二诊:服上方药3剂,发热头痛便诸症均瘥,精神好转,饮食增加,颈项活动自如,克氏征(-),布氏征(-)。

舌苔微黄1而腻,脉和缓。

暑温得解,以原方出入。

处方:藿香10g 佩兰6g 陈皮5g 苡仁10g 蔓荆子10g 六一散10g 赤茯苓10g 枳壳5g 荷叶10g 3剂三诊:诸症基本控制,惟苔黄而腻,湿热尚未清彻。

再以调中运脾化湿之剂以善其后。

8月16日痊愈出院。

按语暑温多系感受暑温秽浊之气而成。

即《温病条辨》中所说“上热下湿,人居其中而成暑矣”。

因署为阳邪,极易伤气,所以,暑温除兼寒者外,一开始便见太阴或阳明气分症状。

太阴气分伤暑则发热身困;暑必伤气,热甚逼津液外出则自汗,多汗伤气,故微恶寒;头为诸阳之会,暑热上干则头痛且晕、面垢;火热伤津,引水自救则烦渴引饮;舌苔黄,脉象濡缓或微数均是暑湿蕴阻之象。

治暑的基本原则,首用辛凉,继用甘寒,终用酸甘敛津。

流行性乙型脑炎60例临床特征及治疗回顾性分析

流行性乙型脑炎60例临床特征及治疗回顾性分析

1 . 断 全 部 病例 的诊 断及 分 型 均符 合 人 民卫 生 出版社 . 1诊 2 出版 的《 染病 学》 传 的诊 断标准 l 患 儿多无 乙脑 疫 苗接种 史 , l l 。
夏秋 季 流行 , 蚊虫 叮咬史 , 床 出现 高热 、 痛 、 心呕 吐 、 有 临 头 恶
护 角膜 , 防舌 咬伤 。 ②对 症 治疗 : 染 、 感 抽搐 、 呼吸 衰竭是 危及
验室检查 及治疗 预后 情况进 行 回顾性分 析 。结果 :0例 患儿 主要在 7 9月发病 , 龄 4 l 6 - 年 ~ 2岁 , 根据 病情分 为轻 型 3 O 例、 普通 型 2 5例 、 型 4例 、 重 型 1 。6 重 极 例 0例患 儿均 有发 热 、 恶心 呕 吐 、 痛 ;0例 病程 中出现 意识 障 碍 、 头 1 抽搐 、 颈 项强直 ; 1例持续 昏迷 , 生命体 征稳 定 ; 例 死亡 ; 1 4例 出现后 遗 症 , 括精 神 障碍 、 颤 、 部下 垂 、 包 震 头 意识 障碍 、 肢体 瘫 痪 。 论: 结 乙脑 是 以突发 高热 、 抽搐 、 昏迷 、 至 呼吸衰 竭为 主要 临床 特征 , 中枢 神经 系统 损伤 为 主的 急性传 染性 疾 甚 以 病 , 度者 病死 率高 、 遗症 多 , 引起 临床 的高度 重视 。 重 后 应
【 键词】 炎 ; 床 特征 ; 热 ; 关 脑 临 发 中枢 神 经 系统
【 中图分类 号] 5 52 R 1 .
【 文献 标识 码】C
[ 章编 号】1 7 — 7 1 2 1 ) 1 c 一 4 — 2 文 6 4 4 2 ( 0 O ( ) 1 8 0 1
13 实验 室 检 查 .
2 结 果 2 1并 发 症 .

1958年资料1 从乙型脑炎的治疗体会“辨证施治”

1958年资料1 从乙型脑炎的治疗体会“辨证施治”

1958年资料1 从乙型脑炎的治疗体会“辨证施治”.txt鲜花往往不属于赏花的人,而属于牛粪。

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空白人生有三样东西无法掩盖:咳嗽贫穷和爱,越隐瞒,就越欲盖弥彰。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从乙型脑炎的治疗体会“辨证施治”中医研究院中医研究班学员俞荣青一、前一言在北京学习了一年多的中医理论之后,于一九五七年七月来到南京江苏省中医院,实习迄今虽然只有两个半月,时间还很短促,体会也很肤浅,但仔细回想这两个半月以来的收获,也还是不少。

尤其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实习,由于西医诊断也比较明确一致,因此对于中医“辨症施治”的体会,便格外深刻一些。

西医治疗疾病一般有两种方法,即症状治疗和原因治疗。

中医的治疗一向也分为治标和治本两个部份,所谓“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中西医之间的“治标”和“治本”,含义虽然还有差异,但“治病必求其本”的精神在中西医之间则完全是一致的。

但中医临床治疗的基本法则:“辨症施治”,和西医的对症治疗原因治疗却又不同。

如西医确定诊断的某一疾病,根据中医的辨症,却可以因人因时而有所差异,即使在同一病人身上,它更从疾病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而有不同的辨症,不同的治疗。

而这些治疗有时也均可归属于原因治疗,即治本的范畴。

“辨症施治”所用的诊察手段是“四诊”,所用的诊断标准是“八纲”,用四诊八纲的方法来肯定病因,确定诊断,定出治疗原则,选择适当的治疗药剂。

也就是理法方药一套完整的治疗体系。

关于“辨症施治”的理论,我们经常在书籍和杂志中读到,但最重要的问题是实践,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我们要真正体会“辨症施治”,也只有从临床实践中达到目的。

这一次治疗乙型脑炎的临床实习,不仅使我看到了中医的实际疗效,也还使我对于“辨症施治”有了进一步的体会。

中医医案——乙型脑炎(二)

中医医案——乙型脑炎(二)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清气泄热、解毒化暑法治愈暑温腑实病案:郑某,男,2岁。

初诊:1965年7月29日。

主诉及病史:患儿高热(38.5~39.4℃)已3天,肢冷无汗,颈强抽搐,时有嗜睡,神志尚清,便闭5天。

诊查:腹部微满,舌苔薄润,脉象细数(西医诊断为乙型脑炎)。

辨证:是为暑温邪热内结。

治法:亟须清解泻火,开门逐盗。

处方:西香薷3g 西绵纹6g 益元散12g(荷叶包)黑山栀9g 大青叶9g 元明粉4.5g(冲)连翘9g 银花9g 钩藤6g 鲜佩兰12g二诊:7月30日。

1剂便通5次,腹已柔和,小溲尚通,颈软搐减;但热度仍高,舌红脉数。

温邪初得出路,其势尚炽。

再以清火解毒。

处方:生石膏30g 知母6g 大青叶9g 川连1.8g 益元散12g 鲜竹叶50片连翘9g 银花9g 鲜青蒿12g 1剂三诊:7月31日。

热势较松(38.5℃),便下5次,睡时惊1惕,舌绛苔薄。

温邪未消,病势犹重。

再以泻火清热,祛除邪毒。

处方:川连2.4g 淡黄芩6g 黑山栀9g 益元散12g 扁豆花4.5g 连翘9g 银花9g 大青叶9g 鲜竹叶50片紫雪丹0.9g(化服) 1剂四诊:8月1日。

热退惊平,便下亦和,舌红苔润,续以清泄。

处方:川连1.8g 淡黄芩4.5g 六一散12g(荷叶包)连翘9g 银花9g 桑叶9g 淡竹叶4.5g 大青叶9g 川石斛9g 知母6g 2剂五诊:8月3日。

诸恙均和,形神亦振,唯小便短少,大便干涩,苔薄而干,是温热伤津之故。

病瘥当予清润调理。

处方:元参9g 知母6g 瓜蒌仁12g 火麻仁12g 炙草3g 炒谷芽9g 川石斛9g 麦冬9g 大生地12g 2剂药后病愈出院。

按语病孩证起3天,已见实热里结,可见暑温传变急骤,邪毒正盛,故即予通腑泻火之剂。

昔贤喻嘉言谓:《金匮》治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予大承气,乃死中求生之法也。

辨证施护在治疗重症流行性乙型脑炎中的应用

辨证施护在治疗重症流行性乙型脑炎中的应用

辨证施护在治疗重症流行性乙型脑炎中的应用严瑾;赵青;汤鸥;唐继华【摘要】@@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本病经蚊虫传播,常在夏秋季流行,约有90%病例发生在7、8、9 3个月.发病率与气温、湿度有一定关系,气温达到25℃以上、雨量适宜,便可流行;气温达到30℃左右时,病例可骤然增多,出现流行高峰.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为基本特征.重症者常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并有神经系统后遗症.【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1(024)003【总页数】2页(P344-345)【关键词】辨证施护;流行性乙型脑炎【作者】严瑾;赵青;汤鸥;唐继华【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医院17区,210003;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医院17区,210003;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医院17区,210003;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医院17区,21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2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

本病经蚊虫传播,常在夏秋季流行,约有90%病例发生在 7、8、9 3个月。

发病率与气温、湿度有一定关系,气温达到25℃以上、雨量适宜,便可流行;气温达到30℃左右时,病例可骤然增多,出现流行高峰。

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为基本特征。

重症者常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并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我院自2009年共收治此类患儿25例,其中重型21例,极重型4例;死亡1例,除3例留有一定的后遗症外,其余皆已治愈,现将此类重症患者的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 25例,其中男 15例,女10例,年龄1~14岁,平均年龄7.5岁。

患儿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入院后1~2d热峰升至39~40℃,伴有头痛、恶心、呕吐、惊厥以及抽搐,患儿先有面部、眼肌、口唇的小抽搐,随后出现肢体阵挛性抽搐或全身强直性抽搐,历时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且均伴有意识障碍。

辨证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60例

辨证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60例

辨证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60例
商让成;王宝民;张世伟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
【年(卷),期】2002(023)009
【摘要】目的: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辨证分型及救治措施.方法:以卫气营血辨证理论为指导,采用分期辨证分型[初期(邪在卫气)、极期(气血两燔、热陷营血)、恢复期(正虚邪恋、痰瘀阻络)认识并给以预见性治疗措施诊治本病.结果:本组60例中治愈56例,有后遗症2例,死亡2例.提示:分期辨证分型之法及预见性截断病原逆传,对提高本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后遗症确有明显效果.
【总页数】2页(P771-772)
【作者】商让成;王宝民;张世伟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县医院,721300;陕西省宝鸡县医院,721300;陕西省宝鸡县医院,721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123.2
【相关文献】
1.“祛腐生肌法”辨证治疗与不辨证治疗实验性皮肤溃疡的对比观察 [J], 曹津晶;魏振东
2.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J], 袁中贤;田翠苹
3.猪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与防治 [J], 李宁
4.中医辨证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验案 [J], 许伟帆;刘如玫;李其忠
5.卫气营血辨证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体会 [J], 刘仕才;夏国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分析

中西医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分析

中西医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分析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中西医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又名大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多发于夏秋之际,其特征是季节性强,发病急聚,病情凶险,死亡、后遗症率比较高,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项强、喷射呕吐、痉厥、昏迷等。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近5年来我院以中医辩证论治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脑65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院65例中,男性35例,女性30例,年龄最小者1岁,最大者35岁,以1-6岁为最多,共52例,占80%,入院时间为6月下旬到9月上旬,7月份入院45例,占69%。

1.2 入院病程与病期入院病程最短者2天,最晚者7天,发病3天以内入院者53例,占81.5%;4—5天者12例,占18.5%。

1.3 病型与临床表现在入院时或入院后,病情有一定转归结果时,各定病型一次以转归病型为标准,本院病例计常型48例,占74%;重型15例,占23%;极重型2例,占3%。

1.4 主要临床表现见表1。

1.5 脑脊液检查本院65例患者中,常型48例要求不做,重型与极重型17例,已做15例标本,外观清晰13例,占76%,微混2例,占12%,潘迪氏试验(-)10例占67%、(±)3例占20%、(+)2例占13%。

细胞数最低30/立方毫米,最高800/立方毫米,以50~500/立方毫米之间为多。

2 诊断与治疗2.1 诊断依据①流行病学,在乙脑流行发病季节一般南方较早,北方稍晚,而多数集中于7、8、9月份发病率最高。

②典型临床表现有起病急、高烧、头项强、呕吐、意识障碍、抽搐等主要临床表现,或有脑膜刺激征,病理反射等体征。

③脑脊液检查证实有病毒感染改变。

④临床排除中毒型肺炎、结核性脑膜炎、腮腺脑炎及钩端螺旋体脑膜炎等病。

2.2 分型标准2.2.1 轻型发烧38℃左右,头痛、呕吐、神志清楚,或有嗜睡、无抽搐。

2.2.2 常型体温39℃左右,昏睡或意识不清,偶有抽搐无痰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 证 治 疗 流 行 性 乙型 脑 炎 6 0例
陕 西 省 宝鸡 县 医 院 ( 2 3 0 商让 成 王 宝 民 张世 伟 710 )
摘 要 : 目的 : 订 流 行 性 乙型 脑 炎 的 辨 证 分 型 及 救 治 措 施 。 法 : 卫 气 营 血 辨 证 理 论 撂 方 以
2岁 以 内 的 7例 , ~ 6岁 的 3 2 8例 , ~ 1 7 O岁 的 9 例 ,] 1 1 ~ 3岁 4例 , 4岁 以上 2例 。发 病 季 节 : 1 集 中 在 7月 下 旬 至 9月 上 旬 。 中 7月 份 发 病 8例 , 其
8月份 4 例 , 5 9月 份 7例 。 辨 证 分 型 : 邪 在 卫 气 ( 期 [ : 热 微 有 恶 : 初 发 j
维普资讯
陕西 中医 20 0 2年 第 2 3卷 第 9期
一 — — — ~ … 一 一 一 … … 一 一 一 — _ l _ 一 ~ 一 — — 一 — — — — … 一 一 一 ~ 一 一 ’ 一 … 一
一 —
7 71

l l 报道 ・ 蠡床
加 苍 术 6 若 恶 寒 轻 、 热 烦 躁 者 宜 适 当 减 少 解 g; 壮 表 药 , 石 膏 3 g 知 母 6 ; 抽 搐 频 作 者 加 钩 藤 加 0, g若 l g 僵 蚕 6 , 羊 角 粉 0 3 ( ) O, g羚 .g 冲 。 气 血两燔 ( 期)壮热 , 痛 , 极 : 头 口干 思 饮 , 吐 呕 多 为 喷射 性 , 昏谵 语 , 项强 直 , 技抽 搐 , 弓 神 颈 四 角 反 张 , 目上 翻 , 红 、 黄 , 洪数 。治 贝 : 气 、 双 舌 苔 脉 J i清
如下 。
热 化 痰 开 窍 ; 胀 便 秘 者 加 大 黄 6 l g 后 下 ) 腹 ~ O( ,
芒硝 3 6 ( ) ~ g 溶 以通 里 泄 热 ; 昏迷 者 加 服 安 宫 牛
黄 丸 以开 窍解 毒 。② 入 院 后 , 给 头 部 冷 敷 , 即 物理 降 温 。③ 静 脉 输 液 , 于 抢 救 时 给 药 , 保 持 水 电 利 并 解 质平 衡 。 降 颅 压 治 疗 , 推 2 %甘 露 醇 。 持 ④ 静 O ⑤ 续 低 流 量 吸 氧 。⑥ 随 时 吸 痰 。 热 陷 营 血 ( 期 ) 身 热 夜 甚 . 昏 谵语 , 复 极 : 神 反 抽 搐 、 厥 , 强 , 关 紧 闭 , 红 绛 , 细 数 。治 惊 项 牙 舌 脉 则 : 营 凉 血 、 风 开 窍 。 治 措 施 : 清 营 汤合 羚 清 熄 救 ① 羊 钩 藤 汤 加 减 , 方 : 角 粉 l ( ) 羚 羊 角 0 3 处 犀 g冲 , .g ( ) 生 石 膏 3 ~ 6 g, 藤 l g 板 蓝 根 2 g 菖 冲 , O 0 钩 O, 0, 蒲 、 皮 、 芍 各 6 每 日 2剂 , 丹 赤 g, 】剂 水 煎 后 少 量 多
次 鼻 饲 , 送 服 安 宫 牛 黄 丸 , 1剂 水 煎 后 保 留灌 并 另
临床 资 料 诊 断依 据 以全 国 高 等 医 药 院校 《 染 病 学 》 版 教 材 , 行 性 乙 型 脑 炎 诊 断 依 据 传 五 流
为 准 。本 组 共 6 O例 . 中男 性 3 其 2例 , 性 2 女 8例 ;
为 指 导 。 用 分 期 辨 证 分 型 [ 期 ( 在 卫 气 ) 极 期 ( 血 两 燔 、 陷 营血 ) 恢 复 采 初 邪 、 瘀 阻 络 ) 识 并给 以预 见 性 治 疗 措 施 诊 治 本 病 。 结 果 : 组 6 认 本 O 例 中治 愈 5 6例 , 后 遗 症 2例 , 亡 2例 。 示 : 期 辨 证 分 型 之 法及 预 见 性 截 有 死 提 分
附子 6 g以 回 阳救 逆 。② 继 续 用 前 型 之第 2 6条 ~
救治之法 。
正 虚 邪恋 ( 复 期)低 热盗 汗 , 赤心烦 , 恢 : 面 口 干 , 情 呆 滞 , 红 、 苔 , 虚 数 。治 则 : 阴 清 神 舌 少 脉 养
热 。救 治 措 施 : 方 用 三 甲 复 脉 化 裁 , 方 : ① 处 麦
断病原逆侉 , 时提 高 本病 治愈 率 、 降低 死 亡 率 、 少后 遗 症 确 有 明显 效 果 减 主 题 词 : 膜 炎 , 毒 性 / 医 药 疗 法 复 方 ( 脑 病 巾 中药 ) 治 疗 应 用 银 翘 散 / 疗应 用 清 / 治
营 汤 治 疗 庄 用 病 案
笔 者从 1 8 8年 至 1 9 9 {年 收 治 流 行 性 乙 型脑 9 炎 6 O例 , 用 辨 证 救 治 取 得 了 较 好 疗 效 , 介 绍 采 现
冬 、 参 、 母 各 6 白芍 l g 生 地 、 斛 各 8 , 沙 知 g, O, 石 g 每 日 1剂 , 煎 少 量 多 次 灌 服 。加 减 : 血不 足 者 水 气
肠 。加 减 : 搐 频 发 者 加 蜈 蚣 2条 , 多 者 加 天 竺 抽 痰 黄 、 星 、 沥 .6 以 清 热 化 痰 ; 出 现 气 阴外 胆 竹 g, 若 脱 者 改 用 生 脉 散 以 益 气 固脱 ; 心 阳 欲 脱 者 再 加 若
痞 身 重 , 腻 者 加 麓 香 、 兰 、 朴 各 6 ; 盛 者 苔 佩 厚 g湿
寒 , 睡 神 疲 , 乳 食 时 呕 吐 , : 有 的伴 有 项 嗜 进 口 },
强 , 体 震 颤 , 质红 、 薄 黄 , 浮 数 。 则 : 凉 肢 舌 苔 脉 治 辛
解 表 、 气 泄 热 :用 银 翘 敞 加 减 , 方 : 花 1 g 清 处 二 5, 板 蓝 根 2 g, 根 、 翘 各 1 g 葛 根 、 叶 、 荷 、 0 芦 连 0, 竹 薄 豆 鼓 各 6 , 煎 服 , 日 !剂 。 减 : 挟 湿 邪 , g水 每 加 若 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