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汽车防碰撞系统(一)-汽车车身电控系统教案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教学计划与教案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教学计划与教案第一章: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功能。
3. 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单元等。
3.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功能:燃油喷射、点火控制、排放控制等。
4.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流程。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实物图片和原理图。
2. 利用动画演示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3.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提问,了解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绘制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并简要描述其工作流程。
第二章: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与结构教学目标:1. 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2. 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
3. 熟悉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
教学内容:1. 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氧传感器、爆震传感器等。
2. 执行器:喷油器、点火器、节气门控制单元等。
3. 控制单元:发动机控制单元(ECU)的结构和功能。
4. 故障诊断方法:故障自诊断系统(OBD)、故障码读取与清除等。
教学方法:1. 采用实物展示,引导学生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2. 通过示意图,展示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
3. 利用模拟故障实例,讲解故障诊断方法及故障排除技巧。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提问,了解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和功能的掌握情况。
2. 课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分析实际故障案例,运用故障诊断方法解决问题。
第三章: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燃油喷射控制教学目标:1. 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燃油喷射控制的基本原理。
《汽车车身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教学教案

《汽车车身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汽车车身电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2)掌握汽车车身电控系统的检测方法与修复技巧;(3)熟悉常用汽车车身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工具的使用。
2. 能力目标:(1)具备汽车车身电控系统的基本维修能力;(2)能够独立完成汽车车身电控系统的检测与修复工作;(3)具备一定的故障诊断与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汽车维修行业的兴趣与热情;(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3)培养学生遵守安全生产规定,注重工作质量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汽车车身电控系统概述(1)电控系统的组成及作用;(2)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2. 汽车车身电控系统检测方法(1)故障自诊断系统;(2)专业检测设备的使用;(3)故障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3. 汽车车身电控系统修复技巧(1)故障部件的更换与维修;(2)故障代码的清除与调整;(3)系统参数的设定与优化。
4. 常用汽车车身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工具的使用(1)故障诊断仪的使用;(2)示波器的使用;(3)传感器检测仪的使用。
5. 实践操作(1)汽车车身电控系统的检测与诊断;(2)故障部件的更换与维修;(3)故障代码的清除与调整;(4)系统参数的设定与优化。
三、教学方法1. 采用“理论讲解+实践操作”的教学模式;2. 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4. 设置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 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四、教学环境1. 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2. 实验室:配备汽车车身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设备;3. 实践操作场地:满足汽车维修实践需求。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2. 实践操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技能掌握程度;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汽车车身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知识的掌握程度。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教学计划与教案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教学计划与教案第一章: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理解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1.2 教学内容1.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单元等。
3.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功能:燃油喷射、点火控制、排放控制等。
4.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流程。
1.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组成部分、功能及工作原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流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优势和应用。
1.4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认识。
第二章:传感器及其在电控系统中的应用2.1 教学目标1. 了解传感器在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掌握常见汽车发动机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3. 理解传感器信号的处理和输出方式。
2.2 教学内容1. 传感器在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常见汽车发动机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氧传感器、爆震传感器等。
3. 传感器信号的处理和输出方式: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等。
2.3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传感器在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中的作用、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和结构。
2. 采用演示法,展示传感器信号的处理和输出方式。
3.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检测传感器信号。
2.4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传感器在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中作用和重要性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传感器信号检测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执行器及其在电控系统中的应用3.1 教学目标1. 了解执行器在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车身电控教案》课件

《车身电控教案》PPT课件一、教案概述1. 目的:使学生了解车身电控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在现代汽车中的应用。
2. 对象:汽车维修技术与服务专业的学生。
3. 课时:45分钟。
二、教学内容1. 车身电控系统的组成及作用2. 车身电控系统的主要部件及其工作原理3. 车身电控系统在现代汽车中的应用案例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车身电控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在现代汽车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车身电控系统相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车身电控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车身电控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在现代汽车中的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车身电控系统在现代汽车中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车身电控系统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车身电控系统的组成及作用:介绍车身电控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阐述各部分的作用。
3. 讲解车身电控系统的主要部件及其工作原理:详细讲解车身电控系统的主要部件,如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制动系统、悬架系统等,并阐述其工作原理。
4. 分析车身电控系统在现代汽车中的应用案例:通过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车身电控系统在现代汽车中的应用,如智能钥匙、电动调节座椅、车载导航等。
5.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讨论车身电控系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车身电控系统在现代汽车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车身电控系统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车身电控系统应用案例的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评估其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教案

教学过程及授课内容附注引入:汽车技术特别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在世界较发达国家发展迅猛,其先决条件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
二十世纪物理学的革命,促使半导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集成电路(IC)和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的发展,使电子元件过渡到了功能块和微型计算机,不仅功能极强,而且价格便宜,可靠性好,结构紧凑,响应敏捷,迅速推动了汽车电控技术的发展。
随着人们对汽车操控性和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车上使用的电子部件越来越多。
授课内容:第一章汽车总线系统一、总线系统信息传输及总体构成1.1.1总线信息传输总线系统的信息一般采用多路传输。
多路传输:也叫时分复用技术,将不同信号相互交织在不同时间段内,沿着同一个信道传输。
在接收端再用某种方法,将各个时间段内的信号提取出来还原成原始信号的通信技术。
多路复用技术通信方式:在一个信道上同时传输多个语音信号的技术,有时也将这种技术简称为复用技术。
多路传输原理图教学过程及授课内容附注1.1.2.总线系统构成(1)控制器一种探测信号或者进行信号处理的电子装置-ECU。
(2)数据总线数据总线-BUS是控制单元之间运行数据传递的通道。
克莱斯勒CCD系统采用的双绞线数据总线(3)网络局域网:在一个有限的区域内连接的计算机网络,通过这个网络实现这个系统内的信息资源共享。
汽车上的总线传输系统(车载网络)是一种局域网。
(4)通信协议为什么各个汽车制造厂家都制定通信协议?(5)网关网关即转换台,交换站-站台。
起到使两个不同系统之间能进行信息交换的作用。
教学过程及授课内容附注1.4 奥迪A6轿车总线系统1.4.1.CAN总线驱动系统CAN总线的构成:发动机控制单元、变速器控制单元、制动EPS控制单元、安全气囊控制单元、电子驻车制动控制单元、大灯照程调节系统控制单元等。
特点:高速传输、双绞线、一根短路/断路,所有功能均停止。
奥迪A6驱动系统CAN总线组成图舒适系统CAN总线组成:空调控制元件、停车辅助控制单元、挂车控制单元、电瓶能量管理单元、车门控制单元、电子转向柱锁控制单元、驻车加热控制单元、轮胎气压监控控制单元以及多功能方向盘、电子后座椅等控制单元。
《车身电控教案》课件2

《车身电控教案》PPT课件第一章:车身电控系统概述1.1 车身电控系统的定义1.2 车身电控系统的作用1.3 车身电控系统的发展历程1.4 车身电控系统的组成部分第二章:车身电控传感器2.1 传感器的作用2.2 传感器的分类2.3 传感器的原理与结构2.4 传感器在车身电控系统中的应用案例第三章:车身电控执行器3.1 执行器的作用3.2 执行器的分类3.3 执行器的原理与结构3.4 执行器在车身电控系统中的应用案例第四章:车身电控控制单元4.1 控制单元的作用4.2 控制单元的分类4.3 控制单元的原理与结构4.4 控制单元在车身电控系统中的应用案例第五章:车身电控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5.1 故障诊断的重要性5.2 故障诊断的方法5.3 故障诊断的工具与设备5.4 车身电控系统故障维修案例分析第六章:车身电控系统常用控制策略6.1 控制策略的概念6.2 常用控制策略介绍6.3 控制策略在车身电控系统中的应用6.4 控制策略的优化与发展第七章:车身电控系统电路分析7.1 电路分析基础7.2 车身电控系统电路图的解读7.3 常用电路分析方法7.4 电路故障诊断与排查第八章:车身电控系统与网络通信8.1 网络通信基础8.2 车身电控系统的网络架构8.3 常见通信协议介绍8.4 网络通信故障诊断与维修第九章:车身电控系统安全与舒适性9.1 安全与舒适性的重要性9.2 车身电控系统在安全与舒适性的应用9.3 安全与舒适性技术的未来发展9.4 安全与舒适性故障案例分析第十章:车身电控系统维修与保养10.1 维修与保养的基本原则10.2 维修与保养的常用方法10.3 维修与保养的工具与设备10.4 车身电控系统维修与保养案例分析第十一章:车身电控系统案例分析11.1 案例分析的重要性11.2 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步骤11.3 典型车身电控系统案例分析11.4 案例分析的总结与反思第十二章:新能源汽车车身电控系统12.1 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的特点12.2 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12.3 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与传统汽车的差异12.4 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的未来发展第十三章:车身电控系统的节能与环保13.1 车身电控系统节能的重要性13.2 车身电控系统节能技术的应用13.3 车身电控系统环保的重要性13.4 车身电控系统环保技术的应用第十四章:车身电控系统的法规与标准14.1 车身电控系统法规与标准概述14.2 主要法规与标准的内容解析14.3 法规与标准对车身电控系统的影响14.4 车身电控系统法规与标准的发展趋势第十五章:车身电控系统的技术创新与未来发展15.1 车身电控系统技术创新的现状与趋势15.2 车身电控系统未来发展的方向15.3 车身电控系统技术发展的挑战与机遇15.4 车身电控系统技术发展的战略与对策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车身电控教案》PPT课件的内容,涵盖了车身电控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单元、故障诊断与维修、控制策略、电路分析、网络通信、安全与舒适性、维修与保养、案例分析、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节能与环保、法规与标准以及技术创新与未来发展等方面。
汽车车身电子系统维修实训教案(理实一体课)

汽车车身电子系统维修实训教案(理实一
体课)
简介
本教案旨在为学生提供汽车车身电子系统维修实训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将掌握汽车车身电子系统的基本原理、故障排除步骤以及维修技巧。
教学目标
- 了解汽车车身电子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 掌握维修汽车车身电子系统所需的基本工具和设备
- 学会分析和诊断汽车车身电子系统的常见故障
- 掌握汽车车身电子系统的维修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
1. 汽车车身电子系统概述
- 车身电子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功能
- 常见车身电子系统包括:中央锁止系统、电动窗户系统、电动天窗系统等
2. 汽车车身电子系统的故障排除步骤
- 故障诊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故障排除的步骤和技巧
3. 汽车车身电子系统的维修技巧
- 维修所需的基本工具和设备
- 维修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技巧
实训内容
1. 实践操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2. 使用工具和设备进行车身电子系统的维修实验
3. 分析和诊断车身电子系统故障,并采取正确的维修措施
实践成果评估
1. 实验报告的书写与提交
2. 实际维修操作的实施与评估
教学资源
1. 相关教材:《汽车车身电子系统维修教程》
2. 实验设备和工具:多用途电表、测电压转换器等
备注
本教案采用理实一体课程教学模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实训过程中,学生要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注意操作规范,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教案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教案引言: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是现代汽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涵盖了发动机控制、车辆稳定性控制、安全气囊系统、车载娱乐系统等多个方面。
掌握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应用对于汽车电子工程师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性的教学,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2. 掌握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常见的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单元的原理及其相互作用;3. 了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在发动机控制、车辆稳定性控制和安全系统等方面的应用;4. 能够进行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故障排查和维修。
二、教学内容1.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概述a.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作用和发展历程b.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分类2. 传感器与执行器b. 压力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c. 氧气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d. 电动执行器的原理和应用3. 控制单元与数据总线a. 发动机控制单元的原理和功能b. 制动系统控制单元的原理和功能c. 数据总线的作用和应用4. 发动机控制系统a. 点火系统的原理和调整b. 燃油喷射系统的原理和调整c. 排放控制系统的原理和调整5. 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a. 制动力分配系统的原理和调整b. 牵引力控制系统的原理和调整c. 悬挂系统的原理和调整6. 安全系统b. 制动辅助系统的原理和应用c. 防滑系统的原理和应用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介绍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应用。
2.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讲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在实际车辆中的应用和故障排查。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实验操作,加深对原理和技术的理解。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 知识检测:通过课堂测试和作业,检验学生对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实验评估: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评估,评估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位于车辆前部的激光扫描雷达能够分辨出车辆前方物体的距离和防卫,与路面情况传感器功能承担环境监测功能。
(2)防碰撞预测功能
防碰撞分析系统对前后障碍物的距离和方位以及路面信号进行分析,提取有用数据,进行危险性判断,输出必要的警示信号或应急车辆控制信号。
(3)车辆控制功能
根据防碰撞系统输出信号控制,实现对制动系统或转向系统的自动操作。自动操作系统处于工作状态时,若驾驶员的操作制动力大于自动武主任已经制系统提供的制动力,则驾驶员的操作有效,这样可保证自动操作系统失灵时,驾驶员控制的制动系统仍然起作用。
知识拓展:防碰撞系统功能拓展
1)车距监测及预警:系统不间断地监测与前方车辆的距离,并根据与前方车辆的接近程度提供三种级别的车距监测警报;
2)汽车越线预警:在转向灯没有打开的情况下,车辆穿过各种车道线前约0.5秒系统产生越线警报;
3)前向碰撞预警:系统警示驾驶者与前方车辆即将发生碰撞。当本车辆按当前行驶速度与前方车辆的可能碰撞时间在 2.7秒内时,系统将产生声、光警告;
教 学 设 计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第13-14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教具、资料
教材、教案、PPT
课 题
模块一 课题四 汽车防碰撞系统(一)
教 学
目 标
要 求
1.能够说出汽车防碰撞系统的功能;
2.叙述汽车方碰撞系统的结构组成;
3.通过教师引导,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4.通过“问题导入”,让学生处于更主动地地位;
5.通过教师的讲解及学生的讨论,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兴趣
学生们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图片展示,学习防碰撞系统的自诊断功能,并记录相关知识点
师生互动,学生回答教师问题,学习相关知识
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
布置课后作业
1min
10min
14min
20min
10min
10min
10min
10min
4min
1min
该系统中,红外线激光传感器安装在车前端下部,以脉冲形式发射红外线激光。在车辆前方40m处形成直径为3m的控制区,利用透镜聚焦障碍物反射的激光测算障碍物距离,测距经计算分析,判断是否有碰撞危险。如果汽车未到临界车距就发出警示,经在驾驶员的显示器上提示;如果汽车达到临界车距则自动启动制动控制系统进行制动。
2、汽车倒车防碰撞系统的组成
倒车防碰撞系统由超声波传感器,控制单元和显示器等部分组成。奥迪等中高档车型倒车防碰撞装置在车辆前部有4个传感器,在后保险杠上涂漆的区域装有4个超声波传感器,即左后传感器,左后中传感器、右后中传感器、右后传感器。传感器可发送和接受反射的超声波。电子系统利用发送和接收到的超声波计算汽车与障碍物的距离。
教材
分析
重点
汽车防碰撞系统的
汽车防碰撞系统的组成
板
书
设
计
课题四 汽车防碰撞系统
一、汽车防碰撞系统的功能与组成
1、汽车防碰撞系统的功能
(1)行车环境监测功能
(2)防碰撞预测功能
(3)车辆控制功能
2、汽车倒车防碰撞系统的组成
课 后
小 结
本节课重点讲解了汽车防碰撞系统的功能和组成,通过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图片、真实案例、视频等让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形象,学习效果较好(今后注意要加强师生的互动,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环 节
教师讲授、指导(主导)内容
学生学习、
操作(主体)活动
时间
分配
一、
二、
三、
四、
五、
组织教学 (师生问候)
复习旧识
1、防盗报警系统的组成
2、汽车碰撞的原因?如何避免
新授知识
一、汽车防碰撞系统的功能与组成
1、汽车防碰撞系统的功能
汽车防碰撞系统是一种主动安全系统,是一种向驾驶员预先发出视听警告信号的探测装置,主要是解决汽车行驶的安全距离问题、汽车防碰撞控制系统,具有行车环境监测、防碰撞预测和车辆控制功能。
4)其他功能:黑匣子功能、智能导航、休闲娱乐、雷达预警系统(可选)、胎压监测(可选)、数字电视(可选)、倒车后视(可选)。
课堂小结
1、汽车防盗报警系统的工作原理
2、汽车防盗报警系统的自诊断功能
布置作业
详见附件
师生问好
根据上次课的内容,对学生们进行提问
介绍防盗报警系统
图示法,介绍防碰撞系统的组成
汽车防盗系统的结构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