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频触发的高精度RFID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合集下载

基于rfid的定位系统课程设计

基于rfid的定位系统课程设计

基于rfid的定位系统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在定位系统中的应用。

2. 学生能描述RFID定位系统的组成和工作流程,了解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

3. 学生能掌握与RFID定位相关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RFID技术设计简单的定位系统,完成系统的搭建和调试。

2.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运用相关软件对RFID定位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RFID技术产生兴趣,激发探究精神,培养创新意识。

2. 学生能够关注RFID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改变。

3.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能够尊重他人意见,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合作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与电子学的跨学科课程,以项目式学习为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特点:学生为八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和实现,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RFID技术原理:介绍RFID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分类及其在定位系统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自动识别技术”第2节“RFID技术”2. RFID定位系统组成:讲解RFID定位系统的结构、各组成部分功能及其工作流程。

教材章节:第四章“物联网定位技术”第1节“定位系统概述”3. 应用案例分析:分析RFID定位系统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如仓储物流、智能制造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物联网定位技术”第3节“定位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4. 数据分析与处理:介绍RFID定位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方法,以及相关软件的使用。

教材章节:第五章“数据处理与分析”第1节“数据采集与处理”5. 实践操作:设计RFID定位系统实践项目,进行系统搭建、调试和数据采集分析。

基于RFID的电子巡更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RFID的电子巡更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RFID的电子巡更系统设计与实现摘要:本文介绍了基于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的电子巡更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该系统利用RFID标签和读写器相结合,实现了对巡更人员的位置和活动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

首先,系统设计了RFID标签和读写器之间的通信协议,并搭建了相应的硬件设施。

接着,通过开发相应的软件程序,实现了巡更任务的分配、巡更路径的规划以及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等功能。

关键词:RFID;电子巡更系统;实时监控;数据收集与分析引言:RFID技术是一种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目标物体的技术,具有非接触式、快速、准确的特点。

利用RFID标签和读写器,可以实时识别和记录巡更人员的位置和活动信息,从而提高巡更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本文旨在设计和实现一种基于RFID的电子巡更系统,以解决传统巡更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 RFID基本原理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是一种利用无线电信号进行目标物体识别的技术。

它由两个主要组件组成:RFID标签(也称为RFID标签、RFID标签或RFID芯片)和RFID读写器(也称为RFID阅读器或RFID扫描器)。

以下是RFID的基本原理:1、RFID标签:RFID标签是一种被动式或主动式的电子设备,内部包含一个芯片和一个天线。

标签的芯片存储着与目标物体相关的信息,如标识符、序列号或其他自定义数据。

天线用于接收和发送无线电信号。

根据供电方式的不同,RFID标签可以分为被动式标签和主动式标签。

- 被动式标签:被动式标签不具备内部电源,它从RFID读写器发送的无线电能量中提取所需的能量。

当读写器向标签发送电磁波时,标签的天线接收到能量并激活芯片。

激活后,标签可以向读写器发送存储在芯片中的数据。

- 主动式标签:主动式标签内部具有自己的电池供电系统,可以主动发送信号。

这种类型的标签通常具有更高的通信距离和更强的信号发送能力。

基于RFID的实时定位与跟踪系统设计与优化

基于RFID的实时定位与跟踪系统设计与优化

基于RFID的实时定位与跟踪系统设计与优化摘要:现如今,物联网技术正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基于RFID的实时定位与跟踪系统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设计与优化基于RFID的实时定位与跟踪系统,以提高物品的定位和追踪的准确性和性能。

引言: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日益普及,基于RFID(射频识别)的实时定位与跟踪系统在物流、供应链管理、室内定位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种系统可以追踪和定位物体,提供实时的位置信息。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基于RFID的实时定位与跟踪系统的原理及其在不同场景下的设计与优化。

一、RFID技术概述RFID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能够实现对物体的非接触式识别和定位。

它由标签、读写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标签内含有专门的芯片和存储设备,可以存储和传输数据,读写器则负责读写标签中的信息。

二、基于RFID的实时定位与跟踪系统的原理基于RFID的实时定位与跟踪系统的原理是通过读取物体上的RFID标签,并对标签进行识别、定位和追踪。

一般来说,系统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的组成部分:1. RFID标签:每个物体都配备了一个唯一的RFID标签,标签中存储着物体的相关信息。

2. 读写器:读写器通过无线射频信号与标签进行通信,读取标签上的信息。

3. 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负责接收和处理读取到的标签信息,根据物体的位置等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

三、基于RFID的实时定位与跟踪系统设计中的问题尽管基于RFID的实时定位与跟踪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1. 多路径效应:在复杂的环境条件下,RFID信号的反射和干扰可能导致多路径效应,影响定位的准确性。

2. 阻尼效应:物体的运动和周围环境的干扰可能会导致RFID信号的衰减,从而影响定位的精度。

3. 标签数量限制:由于成本和能耗方面的限制,系统中标签的数量可能受到限制。

四、基于RFID的实时定位与跟踪系统优化方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一些优化方法,提高基于RFID的实时定位与跟踪系统的性能:1. 多径效应补偿:通过采用传输功率控制、自适应滤波等技术,减少多径效应对定位精度的影响。

rfid有源定位方案

rfid有源定位方案

rfid有源定位方案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仓储和供应链管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RFID有源定位方案作为一种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定位方案,备受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就RFID有源定位方案的原理、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进行深入讨论。

一、RFID有源定位方案的原理RFID有源定位方案是基于射频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一种定位方案。

它通过将RFID标签与射频读写器相连接的射频天线接收到的信号强度进行传输和处理,从而实现对标签位置的准确定位。

与RFID被动定位方案相比,RFID有源定位方案具备以下优势:首先,信号传输距离更远,可以覆盖更广范围的区域;其次,定位精度更高,能够达到亚米级甚至更高的精度;此外,RFID有源定位方案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二、RFID有源定位方案的应用领域1. 物流与仓储管理:RFID有源定位方案可以用于实时监控货物的位置和状态,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通过在货车、集装箱或物品上植入有源RFID标签,可以实现对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准确定位和追踪。

2. 资产管理:RFID有源定位方案可以应用于资产管理领域,如对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等重要资产的监控和追踪。

定位精度高的特点可以帮助企业实时了解资产位置,提高资产利用率和安全性。

3. 室内导航与定位:RFID有源定位方案可以在室内环境中进行定位和导航。

通过在建筑物内部部署射频天线,并将人员或物品携带有源RFID标签,可以准确追踪其位置,提供一套可靠的室内导航系统。

三、RFID有源定位方案的未来发展1. 创新应用:未来,随着RFID有源定位方案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将会不断涌现出更多的创新应用。

比如在智能家居领域,可以利用RFID有源定位方案实现家电设备的智能控制和定位导航。

2. 算法优化:RFID有源定位方案的精确度和定位范围还有待提高,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就是优化算法。

RFID设备精确跟踪定位系统方案

RFID设备精确跟踪定位系统方案

RFID设备精确跟踪定位系统方案2目录1.系统概述 (2)2.系统目标 (3)3.设计原则 (3)4.系统及产品特点 (4)5.系统组成及组件功能 (4)6.系统网络构成示意图 (5)7.系统功能 (5)7.1.系统基本功能 (5)7.2.人员的定位功能 (6)7.3.敏感区域或人流密集区域监控功能 (6)7.4.保安人员巡逻监督功能 (6)7.5.系统的电子地图功能 (6)7.6.系统多时间区段功能 (7)8.产品介绍 (8)31.系统概述RFID设备精确定位系统是通过远距离、非接触式采集电子标签的信息,实现设备在移动状态下的自动识别,从而实现目标的自动化管理。

该系统产品集计算机软硬件、信息采集处理、数据传输、网络数据通讯、等技术综合应用为一体的高性能识别技术,是实现信息化和自动化管理的基础产品之一,是一种能有效对单位设备进行自动识别和联网监管的重要科技手段。

2.系统目标1、设备巡检点追踪,关键路线的全部覆盖;2、设备出/入仓库自动记录;3、设备定位查询,了解具体设备所处的区域;4、关键区域内设备数量统计分析:关键区域可设定为:区域A、区域B、设备间、消防间、办公区、禁入区等;定义报警阙值,当区域内设备的数量达到报警值,或者设备出现在禁入区系统提出警示,便于安全管理和及时核清设备情况。

3.设计原则✧实用性系统具备完备的功能和实用水准,系统设置强调实用化;符合国内外有关规范的要求,使用简捷,操作方便。

✧先进性系统在满足可靠性和实用性前提下保持了技术的先进性,特别符合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最新发展潮流并且应用成熟。

✧安全可靠性4系统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可靠性。

具有长期和稳定工作的能力。

✧开放性和可扩展性系统可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软件、硬件、通信、网络、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诸方面的接口和工具,使系统具备良好的灵活性、兼容性和可移植性;可以继承不同厂商不同类型的先进产品,使整个系统可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不断得到充实和提高。

rfid有源定位方案

rfid有源定位方案

rfid有源定位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RFID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其中,RFID有源定位方案是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定位系统。

本文将介绍RFID有源定位方案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RFID有源定位方案的原理RFID有源定位方案的原理主要是基于射频场信号的测量和信号处理技术。

该方案主要由以下几个核心部分组成:有源RFID标签、读写器、定位引擎和管理系统。

1. 有源RFID标签:有源RFID标签内部搭载了电池或者其他能源,可以主动发送射频信号。

这些标签可以通过射频场信号与读写器进行通信,实现定位功能。

2. 读写器:读写器是与有源RFID标签进行通信的设备。

它可以发送射频信号给标签,并接收标签返回的射频信号。

读写器可以通过测量接收信号的强度和相位来计算标签的位置。

3. 定位引擎:定位引擎是RFID有源定位方案的核心部分。

它使用算法来计算标签的位置,并将结果传输给管理系统。

常用的定位算法包括三边测距、最小二乘法和指纹定位等。

4. 管理系统:管理系统接收定位引擎传输的位置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分析。

通过管理系统,用户可以实时监控和管理被定位的物品。

二、RFID有源定位方案的应用1. 资产管理:RFID有源定位方案可以用于实时追踪和管理企业的资产。

通过将有源RFID标签粘贴在资产上,企业可以准确地了解每个资产的实时位置,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和管理效率。

2. 物流管理:在物流领域,RFID有源定位方案可以实现对货物的实时跟踪和定位。

物流公司可以通过该方案提高货物的运输效率,减少货物的丢失和损坏。

3. 室内定位:RFID有源定位方案可以在室内环境中实现准确的定位。

例如,在大型商场内部,可以通过在购物车上安装有源RFID标签,帮助顾客快速找到购物车的位置。

4. 人员定位:RFID有源定位方案可以用于人员的定位和追踪。

《基于RFID的双频室内定位系统设计》范文

《基于RFID的双频室内定位系统设计》范文

《基于RFID的双频室内定位系统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室内定位技术已成为现代生活与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线频率识别(RFID)技术以其非接触性、高效率、低成本等优势,在室内定位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设计一种基于RFID的双频室内定位系统,以提高定位精度和系统稳定性。

二、系统设计概述本系统采用双频RFID技术,包括低频(LF)和高频(HF)两种频段。

通过同时接收这两种频段的信号,系统能够实现对目标的高精度定位。

该系统主要由RFID标签、RFID阅读器、信号处理模块、定位算法模块以及上位机管理软件等部分组成。

三、RFID标签与阅读器设计1. RFID标签设计:标签采用微型化设计,具有低功耗、耐久性强等特点。

标签中包含有唯一标识符(UID),可由阅读器识别。

此外,标签中还存储有与位置相关的信息,如坐标等。

2. RFID阅读器设计:阅读器负责读取标签中的信息。

双频阅读器能够同时接收低频和高频信号,从而扩大系统的覆盖范围和提高信号稳定性。

此外,阅读器还应具备防碰撞算法,以解决多个标签同时响应时的信号冲突问题。

四、信号处理模块设计信号处理模块负责对接收到的RFID信号进行处理。

该模块包括信号滤波、放大、解调等环节,以消除噪声干扰和提取有用信息。

此外,该模块还应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析和预处理,以便于后续的定位算法模块进行处理。

五、定位算法模块设计定位算法模块是本系统的核心部分,采用多源信息融合算法实现高精度定位。

该算法通过融合来自不同RFID标签的信息,以及来自其他传感器(如摄像头、红外传感器等)的信息,实现多源信息互补和校正,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此外,该模块还采用实时动态校正算法,对因环境变化引起的定位误差进行实时校正。

六、上位机管理软件设计上位机管理软件是本系统的管理平台,具有数据可视化、远程监控、故障诊断等功能。

软件界面应友好易用,支持多种数据展示方式(如图表、列表等)。

此外,软件还应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以支持实时定位和历史数据分析。

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室内定位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室内定位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室内定位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目的室内定位技术是当前科技研究的热点之一,其应用范围广泛,包括智能家居、智能办公、医疗保健、安防等领域。

然而,传统的室内定位技术存在诸多问题,如精度不高、成本较高、易受干扰等。

而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室内定位方法因其具备安全、可靠、低成本等优点,日益受到关注。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室内定位方法,提高室内定位精度和可靠性,进一步拓展室内定位技术的应用范围。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室内定位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究:1. RFID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介绍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在室内定位中的应用,包括标签、读写器、信号传输等方面。

2. 室内定位算法研究:结合RFID技术的特点,探究适用于室内环境的定位算法,包括基于三角测量法的定位方法、基于时差测距法的定位方法等。

3. 系统设计与实现:针对所选定的算法,进行系统设计和实现,包括标签部署、读写器选型、信号处理等。

4. 实验验证及数据分析:在室内实验环境下,对所设计的系统进行验证,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通过以上研究,对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室内定位方法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室内定位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三、预期成果及意义本研究预期能够设计出一套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室内定位系统,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定位精度和可靠性,具体成果如下:1. 室内定位算法的研究与分析,可以为其他研究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2. 基于RFID技术的室内定位系统设计与实现,对室内定位技术有所拓展和完善,为实际应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3. 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为室内定位技术不断提高提供了实证支持和数据支撑。

本研究成果的产生将推动室内定位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应用场景,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卷第2期 2017年4月工程设计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Design Vol. 24 No. 2A p r.2017D O I:10. 3785/j.is s n.1006-754X.2017. 02. 015基于低频触发的高精度R F I D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南敬昌,包晓伟,郭映言(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辽宁葫芦岛125105)摘要:为了解决传统RFID定位技术中存在的定位精度差和电子标签功耗高这2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低频触发的2.4 G H z高精度区域定位系统的设计方案。

该方案将低频125 k H z触发信号与2.4 G H z射频信号相结合,采用低频唤醒的方法极大降低了电子标签的功耗,利用可调节触发距离的触发机制将R FID系统的定位精度进一步提高.基于该方案设计了2.4 0只2有源电子标签、125 k H z触发器和2.4 G H z阅读器三个子系统。

阅读器与触发器的分离式设计,节约了铺设成本。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中加入了可调电位器和数字电压调节器,分别对识别距离和触发距离进行调节,使设备的配置更为方便,增强了系统的实用性。

测试数据显示,阅读器与标签的最大通信距离长达120 m,有源电子标签的待机时间约为2 a(年),RFID定位系统能够实现1〜5. 2 m的可调定位精度.测试结果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关键词:125 kH z低频触发;2.4 G H z射频识别;定位精度;标签功耗中图分类号:TP 2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54X(2017)02-0225-07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high precision RFIDpositioning system based on low frequency triggerNAN Jing-chang, BAO Xiao-wei,GUO Ying-yan(School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Huludao 125105, China)Abstract:In o rd e r to solve th e p ro b le m s o f p oor p o s itio n in g accuracy and h ig h po w e r co n su m p tio n o f e le ctro n ic tags in the tra d itio n a l R F ID p o s itio n in g te c h n o lo g y,a design scheme o f2.4 G H z h ig h accuracy re g io n a l p o s itio n in g system based on lo w fre q u e n cy trig g e r w as p roposed.T h e scheme com bined th e lo w fre q u e n cy 125 k H z trig g e r signal w ith th e 2. 4 G H z ra d io-fre q u e n cy s ig n a l,the p o w e r co n su m p tio n o f th e e le ctro n ic tag was g re a tly reduced by th e m e th o d o f lo w frequency w a k e,th e p o s itio n in g accuracy o f R F ID system could be fu r th e r im p ro v e d b y using the trig g e r m echanism w h ic h could a d ju st the trig g e r d is ta n c e,2.4 G H z active e le ctro n ic ta g,125 k H z trig g e r and 2.4 G H z reader w ere designed based on th e proposed schem e.T h e separation design o f reader and trig g e r reduced th e cost o f la y o u t.In th e design o f system h a rd w a re c ir c u it,th e ad ju sta b le po­te n tio m e te r and d ig ita l vo lta g e re g u la to r w ere added to a d ju st th e re c o g n itio n distance and the trig g e r d ista n ce,th e se m ade th e c o n fig u ra tio n o f th e equipm ent m ore convenient and enhanced the p ra c tic a b ility o f syste m.T h e te s tin g data show ed th a t th e m a x im u m co m m u n ica tio n distance be­tw een th e reader and the tag w as 120 m,sta n d b y tim e o f active e le ctro n ic tag can be about 2 y e a rs,th e positioning accuracy was1—5.2 m.The result verifi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scheme.Key words:125 k H z lo w fre q u e n cy tr ig g e r; 2.4 G H z R F I D;p o s itio n in g a ccu ra cy;tag p o w e r con­su m p tio n收稿日期:2015-09-21 本刊网址•在线期刊:http://w w w. zjujournals. com/gcsjxb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372058);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LR2013012)作者简介:南敬昌(1971 —),男,河南滑县人,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从事射频电路与器件、多媒体信息编码和通信系统仿真等研究,E-mail:narLjc886@sirLa. com通信联系人:包晓伟(1991一),男,安黴池州人,硕士生,从事射频识别和射频功率放大器研究,E-mail: xiaoweilntu @163. com,http://orcid. org//0000-0002-9097-4874•226•工程设计学报第24卷R F ID(ra d io fre q u e n cy id e n tific a tio n)技术即射 频识别技术,是一种识别主体和被识别目标无需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利用电磁波通过空间耦合进行通信的技术[1]。

R F I D定位技术是R F I D系统的关 键技术,其利用了 R F I D技术可以进行无线通信的特点,识别主体可以对被识别目标传递的信息进行处理,通过分析和计算,从而确定被识别目标的位置,达到定位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无线通信业务增长迅猛,人们 对于定位的需求急剧增加[4],全球定位系统和我国 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早已应用于军事领域和人们的 生产当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极大地 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此同时,人们对定位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卫星定位系统存在着一个严重的缺 陷,就是在建筑物内无法实现定位,R F I D定位技术 刚好可以弥补这个缺陷,与卫星定位技术形成互补,解决定位的“最后1米”问题[5_6]。

传统的R F I D系统是由阅读器、电子标签和应 用软件系统组成的,应用软件系统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以便为人们所使用[7],R F I D定位技术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通常阅读器的位置是固定 的,阅读器的识别范围是一个圆形的区域,如果有标 签进人识别区域,就将阅读器的位置认为是这个标签的位置,这是一种近似估计的方法,即通常所说的 邻近法。

但是随着R F I D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有源 电子标签,阅读器与电子标签之间的通信距离越来越长,这就导致传统的R F I D定位技术的定位精度越来越差。

此外,由于阅读器是固定安置的,其通过 外部电源供电,而电子标签通常依附在可移动的物体上,无法通过外部电源供电。

传统的R F I D识别 系统需要有源电子标签不断地向阅读器发送信息,从而导致标签的功耗过大,这极大地影响着R F ID 定位技术的推广。

因此,R F I D定位技术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难点是提高定位精度和降低电子标签的功耗。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125 k H z+2.4 G H z的双频组合定位方案,即采用一低频信号和一 高频信号相互配合来实现对电子标签的实时定位。

双频组合中的125 k H z低频信号为触发信号,与传 统的R F I D定位系统相比,电子标签的位置不再是阅读器的位置,而是触发器的位置,触发信号的范围 可以调节得很小,这样便提高了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

平时电子标签只检测触发信号的有无,处在低 功耗的运行状态,当电子标签被触发信号触发后才开启工作模式,向阅读器发送信息,这样一来便极大 地降低了电子标签的功耗。

此外,由于2.4 G H z信号本身的电磁波特性,它的波长比较短,穿透能力较 强[8],所以适合应用于室内定位。

设计中将阅读器和触发器进行分离,一个阅读器可以对应覆盖范围内所有的触发器和电子标签,触发器的布置可以视具体环境而定,从而可以提高系统布置的灵活度,降 低铺设成本。

1系统相关理论1. 1 R F ID防碰撞算法A L O H A算法是R F I D技术中常用的防碰撞算 法,它是基本的时分多址的应用,是基于标签控制的 算法[9],即当电子标签进人阅读器信号的覆盖范围 时,电子标签就不断地向阅读器发送自身信息,直到 阅读器能正确识别该标签为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