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的生理 电子教材

合集下载

睡眠与生理节律课件

睡眠与生理节律课件
生理节律与睡眠的关系
内分泌与生理节律
内分泌系统对生理节律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如褪黑激素、皮质醇和胰岛素等激素 的分泌都与昼夜节律相关。
褪黑激素是调节睡眠-觉醒周期的主要激素,其分泌量在晚上增加,促使人们感到困 倦,进入睡眠状态。
皮质醇是一种应激激素,其分泌量在早上增加,帮助人们清醒并准备应对新的一天。
维持免疫系统
睡眠不足会影响免疫系统 的正常功能,降低抵抗力, 容易感染疾病。
控制体重
睡眠不足可能导致代谢紊 乱,影响食欲激素的分泌, 从而增加肥胖的风险。
睡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缓解压力
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缓解压力和焦虑情 绪,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增强记忆力与学习能力
睡眠有助于巩固记忆,提高学习能力 和记忆力。
避免熬夜
熬夜会干扰生理节律,影响睡眠质量,应尽量避免。
周末休息
周末可以适当放松休息,有助于恢复身体疲劳, 调整生理节律。
06
CATALOGUE
研究展望与未来方向
生理节律与健康的研究进展
生理节律对健康的影响
研究已经发现,生理节律的紊乱与多种 健康问题有关,如抑郁症、心血管疾病 和糖尿病等。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探讨 生理节律与这些疾病之间的具体联系和 机制。
新型睡眠干预手段
除了传统的睡眠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 和药物治疗外,未来还可能出现更多新型的 干预手段,如使用脑机接口或虚拟现实技术 来改善睡眠质量。
提高公众对睡眠和生理节律的认识
公众教育计划
通过开展广泛的公众教育活动,提高人们对睡眠和生理节律重要性的认识,帮助他们了 解如何维护良好的睡眠和生理节律。
详细描述
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表现为睡眠中反复出现肢体运动,如脚踢、腿抽动等,导致睡眠质 量下降和白天疲劳。该病可能与神经系统异常、遗传等因素有关。

第四章:睡眠与生理节律PPT课件

第四章:睡眠与生理节律PPT课件

REM睡眠是需要的,并且有其特殊功能
REM睡眠的作用

促进脑发展假说:
◦ 人类:新生儿70%,六个月30%,8岁22 %,成年晚期15%; ◦ 动物:出生时大脑发展好的婴儿比发展 不好的婴儿REM少;
REM的学习假说

动物实验
◦ 剥夺REM
学习变慢
◦ 监控睡眠
迷宫练习增加REM REM最多——跑速增加最快
• 异相睡眠:自发阶段1 EEG
• Delta睡眠:阶段3、4
REM睡眠和梦
Nathaniel Kleitman实验室的工 作 :

REM叫醒——最生动的梦; 将被试从REM睡眠中叫醒后, 80%都报告做梦, 从非REM睡眠中叫醒时,只有7 %报告做梦。


我们必须做梦吗?

如果在快速眼动睡眠期间唤醒被试,使 其无法完成做梦,结果将如何呢?
去同步化
REM 脑电去同步化 脑电类似第一阶段
几个术语:

REM睡眠
◦ 1953年,Aserinsky和Kleitman
快速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REM)

非快速眼动睡眠
◦ 1-4阶段的睡眠
慢波睡眠
◦ 第3、第4阶段,有δ波的出现
睡眠的阶段
自发阶段1 EEG睡眠

复杂认知能力
◦ 限定时间的抽象推理、空间关系、逻辑推理和理解测验

简单认知操作
◦ 警戒性测验(要求被试注视屏幕上的光电,并在其闪烁的 时候按键)
11天睡眠剥夺后的恢复
不同阶段的睡眠是否有不同的作 用?
慢波睡眠——脑在休息

慢波睡眠中脑的变化:
◦ 脑血流减缓——觉醒水平的75%; ◦ Delta波——休息信号

睡眠生理及睡眠障碍PPT学习教案

睡眠生理及睡眠障碍PPT学习教案

不集中、学习能力下降、悲观失望 等
不适、便秘和多汗、早醒或失眠等 躯体症 状, 晨起较重, 下午减轻
突出表现抑郁心境&缺乏动力 高兴不起来、兴趣索然、孤独、疲劳 、注意 力
可伴各种疼痛、心悸、胸闷、食欲减 退、腹 部
第38页/共68页
主要的失眠类型
二、其他常见的失眠
3. 焦虑障碍相关性失眠

➢ 心悸、胸闷、气短和颤抖等躯体症 状
先进入NREMⅠ~Ⅳ期
(浅慢波深慢波) 后是REM(有梦睡眠) 生理功能不同 浅慢波睡眠恢复体力 快波睡眠恢复精力
&记忆
先是慢波睡眠
第12页/共68页
NREM
正常睡眠示意图
清醒 REM
各 期
睡眠期
第13页/共68页
正常的睡眠节律
第14页/共68页
年龄与睡眠时间
第15页/共68页
做梦(dream)
快波睡眠与梦: 在快波睡眠中被唤醒后,80%以上的人报告正在做梦,而且 梦境生动鲜明、知觉性强,尤其视知觉突出。
慢波睡眠与梦: 在慢波睡眠各期中被叫醒后,只有10%~15%左右报告有梦, 慢波睡眠更多的是思维类型,思想多于景象,更象在思考什么而不是在做什 么,如 我正在想着明天的考试
梦的解析:每夜睡眠中第一、二两次梦多以重现白天的活动内容为主,似乎 对当天经历进行着重新整理和编码;
第35页/共68页
主要的失眠类型
一、心理生理性失眠 (psychophysiological insomnia)
1. 动因素, 可无意识入睡
2. 卧室可为条件性唤醒的因素, 恰与在陌生环境不能入睡(首夜颠倒效应) 相反 3. 醒后头脑不清晰, 感觉不适, 注意力下降 4. 多导睡眠图示睡眠效率降低

生理心理学课件第10章 睡眠和觉醒

生理心理学课件第10章   睡眠和觉醒

梦有什么样的功能?
➢ 中国传统文化的解释:预见性
➢ 弗洛伊德的解释:梦是被压抑的冲动或愿望以改变 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它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 本能的反映。
➢ 生理心理学的解释: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 经活动的主观体验。
第五节 睡眠障碍
失眠症: ➢ 大都不是一种疾病,受多种因素影响 ➢ 诱发因素:压力、疼痛、疾病、兴奋预期 、睡眠窒息 ➢ 药物治疗:通常会导致药物依赖性失眠
嗜睡症:
➢ 四个典型症状特征: ❖ 睡眠发作:几分钟的不可抗拒的睡觉欲望 ❖ 猝倒:在意识清醒期间突然瘫痪 ❖ 瘫痪:发生在开始睡觉之前或临醒时 ❖ 睡眠幻觉:发生在睡眠瘫痪期间、夜间睡眠之前的梦
➢ 病理: ❖ 一种遗传障碍,这种障碍在青春期时开始刺激免疫系 统侵袭和毁坏下丘泌素能神经元
➢ 治疗: ❖ 用兴奋剂如安非那明治疗睡眠发作 ❖ 用5-HT激动剂治疗其他症状
第10章 睡眠和觉醒
第一节 睡眠状态及其特点 第二节 生物节律 第三节 睡眠和觉醒的生理机制 第四节 睡眠的功能 第五节 睡眠障碍 拓展学习:
➢ 其他意识状态:白日梦、催眠、冥想、精神药物
第一节 睡眠状态及其特点
小结: 睡眠阶段
清醒和警觉时: beta wave(>13Hz)
困乏和放松时:alpha wave(8~12Hz)
整夜睡眠模式图
人类一生的睡眠模式
生物钟
白昼-黑夜生理节律主要受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神经元 (生物钟)控制。
生物钟的周期约为25小时,但可通过对光线的检测重 新设定周期的起点。这实现了生物钟与与外部环境同 步化。
生物钟的“滴答”由蛋白质周期性地生成与衰退来实 现。
季节节律的控制涉及到视交叉上核和松果体。夜间, 视交叉上核向松果体输送信号来分泌褪黑素。褪黑素 增多,机体进入冬季状态。褪黑素也参与白昼-黑夜生 理节律的同步化。

生理心理学睡眠和觉醒.课件

生理心理学睡眠和觉醒.课件
在睡眠中发生异常的发作性事件(在儿童时期主要与儿童 的生长发育有关,在成人则主要是心因性的)
睡行症 睡惊 梦魇
失眠的定义
失眠不是一个诊断,而是一个临床主诉
无法入睡 无法维持睡眠 无效睡眠
一过性失眠
最多持续几天 常由突然的压力或环境改变引起
常见的突发因素包括:
陌生的睡眠环境 跨时区旅行
情景压力
药物作用、咖啡因
两种觉醒的维持机制不同。
3.脑电觉醒状态的维持: ⑴ 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递
质是ACh。静脉注射阿托品,可阻 断脑干网状结构对脑电的唤醒作 用,脑电呈同步化慢波,而不出 现快波;但行为上不表现睡眠。 (即脑电不觉醒,行为觉醒)
⑵ 破坏蓝斑核上部(去甲肾上腺系统) 后,脑电快波明显减少,新异刺激 仍能引起快波,但刺激一旦停止, 唤醒作用随即停止。 以上说明:脑电觉醒状态的维持与 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ACh 系统的 时相性作用及蓝斑核上部去甲肾上
每年的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
CREB(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AM P 反应元件,转录增强因子 AANAT(褪黑素合成限速酶----N-乙酰转换酶)
腺苷(adenosine)的作用:
Adenosine 升高,激活促进睡眠的神经元。 睡眠过程中,脑内腺苷浓度下降, 觉醒过程逐渐发生。
rapid eye movements,REM
⑴表现: ①脑电图呈去同步化快波; ②各种感觉功能进一步减退,唤醒
阈提高; ③骨骼肌反射活动和肌紧张进一步
减弱,几乎完全松弛;
④有间断的阵发性表现:如眼球快速 运动、部分躯体抽动、血压升高、 心率加快、呼吸不规则等。
⑤做梦
⑵意义: ①异相睡眠是必需的生理活动过程; ②异相睡眠期间,生长素分泌虽减 少,但脑内蛋白质合成加快,有 利于幼儿神经系统的成熟,新突 触联系的建立,促进精力的恢复; ③异相睡眠期间有间断的阵发性表 现,易导致某些疾病(如心绞痛、 哮喘、脑血管病等)的发作;

睡眠生理

睡眠生理

摘要:睡眠对我们有着很大的影响,不仅是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良好的睡眠让我们能够精力充沛的过着每一天。

本文中通过查阅资料和实际的生活经历了解了一些影响睡眠质量的原因和引起失眠的原因。

并总结了一些克服失眠的方法。

关键字:睡眠,影响因素,失眠。

对于生物来说睡眠时必要的。

睡眠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内部发生的一个主动过程而造成的,中枢内存在着睡眠中枢,即脑干网状结构中的上行激活系统和上行抑制系统。

脑干部存在能引起睡眠与脑电波同步化的中枢,中枢向上传导可作用于大脑皮质,与上行激动系统相对抗,从而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相互转化。

睡眠的人体的一种生理休整活动,许多生理功能变化,一般表现为:嗅、视、听、触等感觉功能暂时减退;骨骼肌反射运动和肌紧张减弱;伴有一系列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如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瞳孔缩小、尿量减少、体温下降、代谢率减低、呼吸变慢、胃液分泌可增多而唾液分泌减少、发汗功能增强等而且睡眠占据人生命的1/3的左右的时间,与人的健康、心理及工作能力密切相关,所以良好的睡眠可使机体的精力和体力得到恢复,有助于保持良好的觉醒状态,使大脑随时处于准备接受体内外信息刺激的状态,维持有效作业能力睡眠有一定的周期性,和气温、环境、气候、生理过程等都可能有关系。

睡眠环境需要相适宜的温度、湿度,以及较少的光线。

而生活中有许多因素都影响着我们的睡眠质量:年龄因素,体质因素,精神因素,疾病因素,药物因素,环境因素等还有一种影响女性睡眠的因素女性睡眠质量高的话有助于皮肤美容,同时更有利于女性健康。

睡衣也会影响睡眠质量,所以女性在选择睡衣的时候要注意睡衣的颜色,材质等问题。

当这些因素变得更为严重时,就会导致失眠。

具体如下:一、不良生活习惯由于人体存在生物钟,因此生活规律紊乱的人容易得失眠症,如作息时间无规律、日夜颠倒、出差、娱乐过度、睡姿不正确、不良饮食习惯等均会引起失眠。

不合理的饮食失眠和饮食有关系吗?俗话常说"病从口入",失眠是精神性疾病,也能印证这个老俗话吗?大多数人可能并不觉得失眠和饮食有什么关系,而事实上,饮食不当将会导致失眠。

睡眠和觉醒的生理学.ppt

睡眠和觉醒的生理学.ppt
前脑基底部、丘脑、丘脑下部、 孤束核
睡眠所涉及到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构 和神经介质(2)
神经介质: • 诱导睡眠: 5-HT、去甲肾上腺素 • 觉醒: 乙酰胆碱(中断睡眠)、多巴胺(抑
制REM睡眠) • 其它睡眠因子: • 诱导肽(DSIP)、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 • 腺嘌呤核苷、前列腺素-D
------ 睡眠所涉及到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神 经介质
小结
做梦
• 快波睡眠与梦 • 慢波睡眠与梦 • 关于梦的理论
– 激活-综合理论 – 临床-解剖理论
发作性睡病
• 症状
– 睡眠发作 – 瘁倒 – 睡眠麻痹 – 入睡前幻觉
• 机制
– 遗传:带有HLA-DR2/DQwl基因,多为特发性 – 继发:间脑、下丘脑和脑干病变 – 乙酰胆碱突触的过度反应
睡眠的阶段性障碍
• 梦呓 • 睡行症 • 夜惊 • 梦魇
• 睡眠的时相 • 睡眠的机制 • 睡眠障碍
二、睡眠-觉醒周期及其阶段
• 睡眠-觉醒的阶段:
– 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SWS) – 快波睡眠(FWS)
• 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SWS)
– 脑电图呈同步化慢波;
– 视、嗅、听、触等感觉功能暂时减退;
– 骨骼肌反射活动和肌紧张减弱;
– 副交感神经功能活动占优势:如血压↓、心率↓、 尿量↓、体温↓、代谢↓、瞳孔缩小、呼吸变慢、 胃液分泌↑、发汗功能↑等。
神经与睡眠递质
结构 释放神经递质
作用
脑桥,延髓 乙酰胆碱,谷氨酸 增加皮层唤醒水平
蓝斑
去甲肾上腺素
在觉醒状态下增加信息储存
基底前脑 多数细胞 乙酰胆碱 其他细胞 GABA

睡眠的生理 电子教材

睡眠的生理 电子教材

睡眠的生理二、睡眠人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五天不睡就会影响人的生存,可见睡眠是人重要的生理需要之一,也是休息的一种重要形式。

睡眠(sleep)是周期发生的知觉的特殊状态,由不同时相组成,对周围环境可相对的不做出反应。

个体在睡眠中对特殊刺激会产生选择性的知觉,甚至被惊醒,而个体是否被惊醒与刺激来源的音量、强度及刺激源对其是否有特殊意义有关,比如熟睡的母亲可能被其宝宝的哭声唤醒,但却听不到滚滚的雷声。

(一)睡眠的生理1.睡眠的发生机制睡眠由睡眠中枢控制。

目前认为睡眠中枢位于脑干尾端,这一中枢向上传导冲动作用于大脑皮质(或称上行抑制系统)与控制觉醒状态的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作用相拮抗,从而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相互转化。

2.睡眠的生理特点睡眠时许多生理功能都发生变化,如嗅、视、听、触等感觉功能暂时减退,骨骼肌反射运动和肌张力减弱,同时伴有一系列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体温下降,代谢率降低,呼吸变慢等。

3.睡眠的时相睡眠有两种时相,一是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SWS),脑电波呈现同步化慢波的时相,又称非快速动眼睡眠(non rapid eye movement,NREM)或正相睡眠;二是快波睡眠(fast wave sleep,FWS),脑电波呈现去同步化快波时相,又称快速动眼(rapid eye movement,REM)睡眠或异相睡眠,睡眠过程中两个时相相互交替。

(1)慢波睡眠:为正常人所必需,其特点是伴有慢眼球运动,全身肌肉松弛,但肌肉仍保持一定的紧张度。

此期睡眠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期入睡期(Ⅰ期):此期为过渡时期,仅维持几分钟,是所有睡眠期中睡得最浅的一期,易被唤醒。

这一期,生命体征与新陈代谢逐渐减慢,全身肌肉开始松弛。

第二期浅睡期(Ⅱ期):此期睡眠程度加深,但仍易被唤醒,身体功能继续变慢,肌肉进一步放松。

大约持续 10~20 分钟。

第三期中度睡眠期(Ⅲ期):此期肌肉完全放松,生命体征数值下降,身体很少移动,很难被唤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睡眠的生理
二、睡眠
人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五天不睡就会影响人的生存,可见睡眠是人重要的生理需要之一,也是休息的一种重要形式。

睡眠(sleep)是周期发生的知觉的特殊状态,由不同时相组成,对周围环境可相对的不做出反应。

个体在睡眠中对特殊刺激会产生选择性的知觉,甚至被惊醒,而个体是否被惊醒与刺激来源的音量、强度及刺激源对其是否有特殊意义有关,比如熟睡的母亲可能被其宝宝的哭声唤醒,但却听不到滚滚的雷声。

(一)睡眠的生理
1.睡眠的发生机制睡眠由睡眠中枢控制。

目前认为睡眠中枢位于脑干尾端,这一中枢向上传导冲动作用于大脑皮质(或称上行抑制系统)与控制觉醒状态的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作用相拮抗,从而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相互转化。

2.睡眠的生理特点睡眠时许多生理功能都发生变化,如嗅、视、听、触等感觉功能暂时减退,骨骼肌反射运动和肌张力减弱,同时伴有一系列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体温下降,代谢率降低,呼吸变慢等。

3.睡眠的时相睡眠有两种时相,一是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SWS),脑电波呈现同步化慢波的时相,又称非快速动眼睡眠(non rapid eye movement,NREM)或正相睡眠;二是快波睡眠(fast wave sleep,FWS),脑电波呈现去同步化快波时相,又称快速动眼(rapid eye movement,REM)睡眠或异相睡眠,睡眠过程中两个时相相互交替。

(1)慢波睡眠:为正常人所必需,其特点是伴有慢眼球运动,全身肌肉松弛,但肌肉仍保持一定的紧张度。

此期睡眠可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期入睡期(Ⅰ期):此期为过渡时期,仅维持几分钟,是所有睡眠期中睡得最浅的一期,易被唤醒。

这一期,生命体征与新陈代谢逐渐减慢,全身肌肉开始松弛。

第二期浅睡期(Ⅱ期):此期睡眠程度加深,但仍易被唤醒,身体功能继续变慢,肌肉
进一步放松。

大约持续 10~20 分钟。

第三期中度睡眠期(Ⅲ期):此期肌肉完全放松,生命体征数值下降,身体很少移动,很难被唤醒。

大约持续 15~30 分钟。

第四期深度睡眠期(Ⅳ期):此期身体完全松弛、无法移动,极难被唤醒,基础代谢率进一步下降,分泌大量生长激素,加速受损组织修复。

遗尿和梦游均发生在此期。

大约持
续 10 分钟。

(2)快波睡眠:此期身体各种感觉进一步减退,唤醒阈提高,肌肉几乎完全松弛,可
有间断阵发性表现,如眼球快速运动、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呼吸加快且不规则等。

某些
疾病容易在夜间发作,如心绞痛、哮喘等可能与快波睡眠出现的间断阵发性表现有关。


波睡眠有利于精力恢复,对精神和情绪上的平衡十分重要。

同时也与幼儿神经系统的成熟
有关系。

总之,睡眠时相对人体具有特殊意义。

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都是正常人所必需,慢波
睡眠有利于个体体力的恢复,快波睡眠则有利于个体精力的恢复。

4.睡眠周期在正常状况下,每一个睡眠期都含有60~120 分钟不等的有顺序的睡眠
时相,平均是90 分钟,儿童的交替周期较成人短,约有60 分钟左右。

成人平均每晚有4~
6 个睡眠时相周期见。

正常睡眠在入睡后最初的 20~30 分钟,从慢波睡眠的入睡期进入浅睡期和中度睡眠期,
再经深度睡眠期返回到中度睡眠期和浅睡期,再从浅睡期进入快波睡眠,大约持续 10 分钟后,又进入浅睡期。

如此周而复始。

在每个睡眠周期中,每一时相所占时间比例会随睡眠的进行发生变化。

随着睡眠的进
行,快波睡眠会延长,而慢波睡眠的中度和深度睡眠时间会相应缩短。

越接近睡眠后期,
快波睡眠持续时间越长。

两种睡眠时相均可直接转为觉醒状态,但在觉醒状态下,一般只
能进入慢波睡眠,而不能进入快波睡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