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合集下载

学案8: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学案8: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课前导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难点:对王安石变法的命运和历史地位的全面认识1.积贫局面的改变富国之法的措施作用和成效局限农田水利法___________广为修建,保证了灌溉;___________面积增加,农业生产发展,政府________增加政府增加了财政收入,国库充裕,___________的局面大大改变了方田均税法清丈出大量___________,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农民免除___________,得到实惠青苗法大大增加了___________;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___________ 强制农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偏高,农民负担依然沉重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___________,促进了生产发展;增加了___________财政收入对贫苦人家是沉重的负担,许多人为支付___________而家破人亡打破了___________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___________的财政收入2.积弱局面的改善强兵之法的措施作用和成效主要表现保甲法加强了农村的___________,维护了农村的___________;建立了全国性的军事储备;节省了大量的训练费用西部边境的巩固和开发设置___________ 武器质量和产量都有所提高保马法___________的数量和质量得到提高;政府节省了大量___________费用加强了军队的战斗力精简军队加强了军队的战斗力,节约了不少军费课堂识真1.王安石变法期间,“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什么法的实施()A.保马法 B..将兵法 C.保甲法 D.设军器监2.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作用表述最准确的是( )A.挽救了北宋统治危机 B.解除了辽和西夏的威胁C.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D.增加了财政收入,解除了财政危机①变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②有些反对变法的人混入变法队伍,出现了用人失当的问题③新法的某些措施如保甲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④变法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司马光说:“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

4-3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4-3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4-3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材梳理【一】变法的命运1、守旧派的指责:运用自然界的①和②指责变法。

2、王安石的态度:坚持“③”精神,即“④,⑤,祖宗之法不足守”。

3、宋神宗的态度:⑥。

4、结果:宋神宗死后,⑦任宰相,最终废除新法。

【自我核对】①反常现象;②水旱灾害;③三不足;④天变不足惧;⑤人言不足恤;⑥动摇;⑦司马光;【二】王安石变法的影响1、积贫局面的改变⑴原因A、农田水利法:有利于①和②,使农业生产发展。

B、方田均税法:使③据实纳税,④得到实惠。

C、市易法和均输法:打破了⑤垄断市场的局面,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D、青苗法:大大增加了政府的⑥。

E、免役法:有利于⑦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⑵表现:政府的⑧大幅度上升。

2、积弱局面的改善⑴原因A、保甲法:加强了⑨秩序,维护了⑩。

实现了⑪,为精简军队创造了条件。

B、军器监:使武器的⑫得以改进,⑬大大增加。

C、保马法:马匹的⑭和⑮得以提高,节省了⑯。

D、将兵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⑰的局面,战斗力有所加强。

⑵表现:北宋的⑱得到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

3、历史地位:促进了北宋⑲的发展和⑳实力的壮大。

【自我核对】①农业灌溉;②防洪抗灾;③豪强地主;④农民;⑤大商人;⑥财政收入;⑦社会经济;⑧财政收入;⑨封建统治;⑩社会治安;⑪兵农合一;⑫质量;⑬产量;⑭质量;⑮数量;⑯养马费用;⑰兵将分离;⑱国力;⑲社会经济;⑳政治军事;重点难点突破【一】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有哪些?原因:1、触犯了守旧派及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2、宋神宗的动摇。

3、司马光任宰相后废除新法。

4、王安石变法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用人不当,在新法推行过程中有危害百姓的现象。

5、根本原因:没有触及社会根本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社会根本矛盾,没有真正给农民更大利益,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

教训: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产物。

2、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三单元王安石变法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2018_2019学年高考历史第三单元王安石变法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2.评价 (1)进步性 ①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 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②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③王安石能够对北宋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 精神,值得肯定。
(2)局限性 ①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 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②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 沉重。 ③新法在实际推行中存在一些缺陷,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引起人民的反对。 (3)启示 ①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②改革是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③改革必然损害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而会有阻力,甚至充满尖锐斗争。因此, 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行动要坚决彻底,要注意用人。
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3.王安石变法是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为解除封建地主阶级危机而进
行的富国强兵的改革运动。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 统治危机。
【结构图示】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主题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评价
[史料研读]
史料一 《宋史·王安石传》载: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 帝(神宗)忧形于色,……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 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①。去安石,天必雨。”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 “安石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以下是节选的郑侠 《流民图》。
知识点二 积贫局面的改变 1.原因:各项改革措施取得较大成效。
(1)农田水利法:保证了农业灌溉;有利于防洪抗灾;耕地面积增加。 (2)方田均税法: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政府收入;以山林荒地为生的民户免 除了赋税负担,得到了实惠。 (3)市易法和均输法: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场的局面,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4)青苗法:大大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5)免役法:使得那些缴纳一定费用的人从劳役中解放出来,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 展,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学案7: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学案7: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学习目标】1、记住积贫、积弱局面改善的表现2、分析归纳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3、探究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重点与难点】重点:记住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难点:对王安石变法的命运和历史地位的全面认识【学习方法】通过仔细阅读教材,完成“知识导学”填空部分;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然后进行整理,完成“思考探究”。

【知识导学】一、变法的命运——曲折→废止反对变法,对变法百般阻挠和破坏;王安石提出“”的思想,坚持变法;对变法的态度的变化;做了宰相,废除新法,变法最后失败。

【思考探究】1、阅读P55【学思之窗】,从上述意见,你能看出他们对变法的不同态度吗?为什么又不同的看法?宋神宗的态度怎样?2、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3、从王安石身上,你觉得哪些精神值得你学习?二、积贫局面的改善三、积弱局面的改善四、变法的评价1、性质: (自己归纳)2、进步性:(1)增加了政府的,加强了国家的,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的局面,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对北宋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3、局限性:变法以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思考探究】4、我国古代改革的类型(按性质可分为:富国强兵的改革、社会制度的根本改革、封建王朝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少数民族易“旧俗”兴“汉法”的改革等)【当堂检测】一、选择题司马光说“介甫(王安石,字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

但性不晓事,而喜进非。

至忠直疏远,馋佞辐辏”。

对王安石变法的结局,最接近司马光说法的是()A.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具有很大的偶然性B.宋神宗去世是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C.王安石性格的偏执与变法失败有联系D.变法结局说明其改革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2. 朱熹尝论”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

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

”在朱熹看来,王安石令人失望的原因是()A.改革内容偏颇、用人不当、改革致乱B.性格固执、偏听偏信、资金不足C.言行不一、朝廷猜忌、性格偏执D.触犯利益既得者、同僚倾轧、急于求成3. “惠农无乏,输均役不骚。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完整版课件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完整版课件

(5)新法在实际推行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执行不善等 原因,不断出现违背变法本意的事件,引起农民的不满。
2.教训 (1)改革必然涉及利益调整,充满阻力,这就要求改革者 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2)改革过程中用人要得当,善于执行具体改革措施。 (3)改革派领导集团要大公无私,团结一致,协调行动, 才能促使改革成功。
[答案] (1)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在理财方面,实行了 “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 税法”“市易法”;在整顿军队方面,他精简军队,实行了 “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在教育方 面,改革了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 (2)图一:变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和大富商的反对,有些 反对变法的人混入变法队伍,出现了用人不当的问题。图二: 新法的某些措施如“保甲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3)重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但是忽视了减轻人民负担;变 法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的利益,阻力很大;变法 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老百姓利益的事情。
考查点二
从王安石变法的失败看变法的策略
王安石变法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用人不当,
在新法推行过程中有危害百姓的现象,成为变法
命题 立意
失败的重要原因。改革变法不会一帆风顺,在勇 于改革、具备坚决斗争精神的同时,应该注意变 法的策略要得当。王安石变法给我们留下了许多
的经验教训,我们要从中获取启示,价问题
命题 立意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对变法的评价问题是考试 命题的重点区域。要求学生以正确的立场、明确的 标准及客观公正的态度实事求是地指出王安石变法 的利弊得失,考查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正确 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及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某班在开展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影响的讨论时,同 学们对变法做出了不同的评价: 观点一 变法是地主阶级的政治改良运动,以富国强兵为目的。 变法使大地主阶层受到抑制,有利于中小地主阶层,而且没有 加重对劳动人民的剥削。新法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和历史进步起着促进作用。 观点二 变法只是为了“制国用”的“敛钱术”。青苗法绝非 对广大农民的仁政,而是加强了对农民的搜刮。募役法与青苗 法阻碍了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市易法使许多重要城市的商业 正常发展受到了严重打击。总之,王安石提供的新东西主要是 加强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原创1: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原创1: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第三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回顾知识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赋税繁重,阶级矛盾激化, 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2、民族矛盾激化,辽、西夏威胁 3、宋初空前强化君主专制集权,出现冗官、冗兵、冗费, 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4、庆历新政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改革呼声强烈, 宋神宗任用富有改革精神的王安石变法
梁启超把青苗法和市易法看作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 把免役法视作“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 还认为保甲法 “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 , “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变革”。
——梁启超《王荆公》
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著名的改革家。 ——列宁
变法失败的原因
在执行过程中,各地保守派 纷纷变着法儿抵制新法。
--变法前景象
农民的苦难 (赋役沉重、颠沛流离)
歌元丰,十日、五日一雨风。麦行千里不见土,连 山没云皆种黍,水秧绵绵复多馀,龙骨长乾挂梁梠。 鲥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百钱可得酒斗许, 虽非社日长闻鼓。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 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间杙小舟,乘兴欹眠过白下, 逢人欢笑得无愁。
强兵之法
措施 保甲法
保马法 将兵法
成效 维护了社会治安;确保了兵源 和提高战斗力 马匹的质量和数量提高,提高 战斗力;政府节省了大量养马 费用
加强了军队战斗力设置军器监 提高武器质量和产量 Nhomakorabea作用
1、增强国力, 一定程度上改变 积弱的局面 2、巩固封建统 治秩序 3、增强军队的 战斗力
二、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青苗法。(1分) 积极作用:大大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货对农民 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2分) 消极作用:农民借贷利息偏高,负担依然沉重。(2分) 看法:图中言论有一定道理,但太片面,只看到新法的 局限性,忽视了新法的积极性。

学案9: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学案9: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知识梳理】一、变法的命运1.各派态度:⑴变法从开始就遭到的激烈反对。

⑵王安石坚持“”的精神,即“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他在宋神宗的支持下,顽强推行着一项项改革措施。

⑶随着改革越来越深入,动摇。

⑷新法推行过程中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

2.结果:宋神宗死后,任宰相,最终废除了新法。

二、积贫局面的改变1.表现:王安石变法以后,政府大幅度上升,国库充裕。

2.原因:(经济改革措施的成效)(1) 颁布后,的措施很见成效,这些水利工程和河道的修治,不仅保证了,对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2) 使得耕地面积大大增加,不但促进农业生产发展,而且政府税收增加。

(3) 实行后,隐瞒的许多土地被清丈出来。

政府增加了收入,农民得到了实惠。

(4) 和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场的局面,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5)青苗法:积极作用: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缺陷:一是强制;二是偏高,成为借贷者沉重的负担。

(6)免役法:积极作用:使得那些缴纳一定费用的人能够从劳役中解放出来,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时也增加了政府的。

缺陷:免役钱太高,百姓不堪负担。

三、积弱局面的改变1.表现:北宋国力得到增强,局面有所改观。

2.原因:(强兵之法的作用)(1) 的实施,加强了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社会治安,而且寓兵于农,既实现了兵农合一,又为创造了条件。

(2) 的设立使武器的质量得以改进,产量也大大增加。

(3) 的实施使马匹质量和数量得以提高,政府节省了费用。

(4)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兵将分离的局面,战斗力有所增强。

总体评价:在北宋中期和非常尖锐的情况下,王安石大胆改革,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军事实力的壮大,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检测反馈一、选择题1.“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是谁的态度()A.王安石B.文彦博C.司马光D.宋神宗2.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既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又使国家收入增加的是()A.青苗法B.农田水利法C.免役法D.市易法3.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免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②限制了官僚和地主的利益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A.①②③B.②③C.③④D.②③④4.从操作性的角度来看,王安石变法的下列措施,在当时很难真正实行的是()A.免役法B.农田水利法C.方田均税法D.保甲法5.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教学设计2: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教学设计2: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守旧势力阻挠变法的做法;王安石“三不足”精神;宋神宗对变法态度的变化;司马光废除新法;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国库充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均输法各项法令的具体成效;青苗法、免役法实行过程中的一些局限;保甲法的作用和表现;军器监的设立、保马法的实施、将兵法的推行、军队精简等方面的具体成效西部边境的巩固开发;(2)理解王安石的“三不足”精神;王安石变法的命运和作用;(3)探究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2、过程与方法:(1)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以及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2)引导学生分析王安石变法的性质和根本目的,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王安石变法虽然最终失败了,但留给后人许多宝贵的财富,如坚持改革的信念和“三不足”精神;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等;(2)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改革充满了阻力,过程是艰难的,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态度,改革才能成功。

【教学重难点】重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难点:对王安石变法的命运和历史地位的全面认识。

【教学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王安石变法的命运和历史作用。

建议教师分两部分对教材进行处理:一是“变法的命运”,主要介绍了王安石变法的曲折过程和最后的结局。

二是“积贫局面的改变”和“积弱局面的改善”,主要内容是介绍王安石变法的成效和历史作用。

二、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复习回顾前面两节的内容:北宋中期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封建统治,范仲淹首先进行了变法,史称庆历新政。

但是,范仲淹的变法仅仅推行了一年多就夭折了。

面对更加尖锐的社会矛盾,王安石随后在宋神宗的支持下进行了新的变法。

教师提出问题:范仲淹的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王安石变法又会面临什么样的命运呢?由此进入新课的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 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3)王安石能够针对北宋统治错综复杂 的积弊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这种勇于改 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 21
局限性:
(1)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 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 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2)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 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 依然沉重。
26
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相同点
• 直接的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
• 变法得到了王权的支持
• 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强烈的反对
• 变法者个人的命运基本相同
• 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了调整
不同点
• 背景: 商: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战国时期

王: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期
• 根本目的:商: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32
5.王安石强兵之法中,保甲法实行的作用 主要是
A.巩固了封建统治秩序 B.加强军队 C.维护了农村的社会治安 D.巩固西部边境
C
33
高考回眸
1、(2001年全国、天津文综卷) 以“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
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 A汉武帝改革
D B北魏孝文帝改革
用是否得到维持。
17
▪ 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 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肯定说, 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 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 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 变法运动.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 发表评论
18
思路提示
▪ 肯定意见: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国家财政 收入,减轻了农民负担,对于改变北宋 “积贫”状况起到了一定作用.
有利于巩固农村封建统治秩序的措施:
保甲法、连坐法。
13
二、积贫局面的改善
பைடு நூலகம்
富国之法的 措施
作用和成效
局限
农田水利法 方田均税法
青苗法
募役法 市易法 均输法
水利工程广为修建,保证了灌溉;耕地面 A促进
积增加,农业生产发展,政府税收增加。
生产 发展。
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政府收入; 部分农民免除赋税,得到实惠。
马匹的质量和数量提高;政府节省了 大量养马费用
加强了军队战斗力
加强军队战斗力,节省了不少军费
作用
A增强 主要表 国力, 现: 西 一定程 部边境 度上改 的巩固 变积弱 和开发 的局面。 B巩固封 建统治秩 序。 C增强 军队的 战斗力。 D部分消 除了冗兵 现象
16
四、变法的结果
对改革进行评价时,我们应该坚 持的原则是?

④变法演变成激烈的派别 马
斗争

11
神入历史: 假如你是个富商……
王安石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的利益有直接关 系?
为什么?
青苗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免役法等。
12
神入历史: 假如你是个农民……
王安石变法给你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变化有哪些?
木兰陂
百钱可得酒斗许, 虽非社日长闻鼓。
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 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和农田水利法。
A大地主 B中小地主 C农民 D皇室
A
4、(2001年上海卷)
在王安石变法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 激烈反对的是
A均输法 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 D青苗法
C 36
“三不足”
“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 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王安石
37
▪ 否定意见:王安石变法既损害了大官僚 大地主的利益,也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百 姓的利益,其变法的理念与措施脱离了 当时实际
19
五、变法的评价
1、性质:
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 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 质的改革
2、进步性: 3、局限性:
20
进步性:
(1)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 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 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22
A。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 B。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
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 C。改革必然涉及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而
会有阻力,甚至充满尖锐斗争,因此,改革 者要有远见卓识,行动要坚决彻底,要注意 用人。
23
一、变法的命运
从王安石身上,你觉得哪些精神值得你学习? 敢于和旧势力斗争的精神 不拘泥于传统,勇于改革,大胆创新的精神 关心国计民生,以天下安危为己任的精神
24
拓展延伸
1、归纳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有哪些? (1)缓和社会矛盾 (2)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3)实现富国强兵 (4)维护封建统治
2、你认为根本目的是什么?
25
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相同点 背景目的:都是为解决北宋中期严重社会危
机,巩固统治而实行的。 性质:地主阶级封建改革。 结果:遭到大地主、大官僚反对而失败。 不同点 中心内容:庆—整顿吏治;王—理财 改革程度:庆-局部改革;王-全面改革
(1)我们要把各种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 环境中去加以评价。应该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 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 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 发展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据此,对改革作出基 本的肯定或否定。
(2)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
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人民教育出版社1
▪ 课标内容要求: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
历史作用。
2
3
▪ 一、变法的命运 ▪ 二、积贫局面的改善 ▪ 三、积弱局面的改善 ▪ 四、变法的结果 ▪ 五、失败的原因 ▪ 六、变法的评价

王:挽救统治危机,局部调整生产关系
• 性质: 商: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

王: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 结果: 商:成功 王:失败
27
我国古代改革的类型
按性质划分主要有: ①富国强兵的改革:管仲改革、王安石变法 ②社会制度的根本改革:
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 ③封建王朝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 “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 ④少数民族易“旧俗”兴“汉法”的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A
C.青苗法
D.均输法
30
3.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
族特权、增加政府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
间的是
B
A.青苗法 C.市易法
B.免役法 D.方田均税法
31
4.王安石变法期间,“盗贼比之昔时,十 减七八”,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什 么法的实施
C
A.保马法 B.将兵法 C.保甲法 D.军队精简
措施
目的
内容
富国 之法
强兵 之法
取士 之法
为了改变积贫的局 青苗法、农田水利法、
面,调整封建国家、 免役法、市易法、方
地主和农民的关系, 田均税法、均输法
发展生产
为了改变积弱的局面, 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和 整顿、加强军队
保甲法、 保马法、 将兵法、 设军器监
关注人才的选拔、 培养和使用,为
变法造舆论
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
B增加 财政 收入。
大大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贷对农 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C社会 矛盾 有所
缓和。
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劳动时间,D一定
促进生产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程度
上改
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 府的财政收入
变积 贫局 面。
强制农民 借贷;利 息偏高, 农民负担 依然沉重
学、重视官员的选拔惟
才任用
6
变法失败的原因
在执行过程中,各 地保守派纷纷变着法儿 抵制新法。
新法一出台就遭到
司马光等大官僚贵族和
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
7
变法失败的原因
这一招果然厉害…… 偏偏又碰上连年大旱,
保守派趁机大做文章。 8
变法失败的原因
虽遭到各方 的指责,但神宗 依然坚持变法。
两位太后也 跑来起哄。
28
1.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免役法和方田 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
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B
②限制了官僚和地主的利益
③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29
2.王安石的新法中,不仅对当时,而且对
后代农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措施是
A.农田水利法
B.方田均税法
神宗后迫于 压力罢免了王安 石,但他仍推行 新政直至去世。
9
一、王安石变法的命运及失败
守旧势力 反对变法
指责、造谣、污蔑 人言不足恤
宋 神 宗 死
司马光任宰相废除新法
王安石 坚持变法
变 法 失 败
10
变法失败原因
主要
原因 宋
哲 ①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 宗
益,遭到激烈反对
②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
引起民间不满 ③宋神宗变法态度的动摇
4
回顾 知识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赋税繁重,阶级 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2、民族矛盾激化,辽、西夏威胁
3、宋初空前强化君主专制集权,出现冗官、 冗兵、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4、庆历新政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改革
呼声强烈,宋神宗任用富有改革精神的王安石
变法
5
王安石变法
C唐代杨炎“两税法”改革 D宋代王安石变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