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专题4.3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学案
【配套K12】[学习]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4.3 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学案
![【配套K12】[学习]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专题4.3 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fb03c5856a561253d36f0c.png)
专题地形对聚落的影响【知识精析】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二、地形对聚落形态的影响聚落形态是指受地形、河流、主要交通线等的影响而形成的聚落总体上的外部形状或形态。
其主要类型对比分析如下三、我国不同地区受地形的影响,聚落分布特点不同【高考例析】(2017·海南卷)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
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图所示。
尽管水淹频率很高,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1~3题。
1.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A.谷地面积 B.河流水量 C.林木产量 D.风俗习惯2.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A.通风 B.避灾 C.采光 D.美观3.这些集镇遭遇的洪水特点是()①砾石多②退水快③历时长④流速缓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A 由题干提示,该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所以可知谷地面积是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
2.B 该县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水淹频率很高,所以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可以在一、二层被洪水淹没时,方便人们避险和出行,所以这些集镇住宅能够“淹而不没,灾而无难”。
3.C 根据材料提示,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说明集镇遭遇的洪水破坏力较弱,由该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洪水来时流速缓,带来的砾石少,洪水退水快。
【点睛】本题以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聚落的区位因素,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
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影响聚落的区位因素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经济、交通、宗教信仰等社会因素。
洪水是由暴雨、急骤融冰化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海水量迅速增加或水位迅猛上涨的水流现象.当流域内发生暴雨或融雪产生径流时,都依其远近先后汇集于河道的出口断面处,当近处的径流到达时,河水流量开始增加,水位相应上涨,这时称洪水起涨。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湘教版(统考版)第16讲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第16讲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知识体系导引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图表填绘·助学助记1.聚落(1)概念:人类从事和活动而聚居的场所。
包括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
(2)类型:按性质和规模不同分为和。
深化拓展·精讲精练【方法规律】带状组团①高原的河谷(地势低、受地形或河流阻隔,聚(1)根据地形判断。
聚落应布局在地形平坦的地区。
(2)根据水源判断。
聚落应布局在水源丰富或靠近水源的地区。
(3)根据交通判断。
聚落布局应有便利的交通,位于沿海、靠近河流、有公路或铁路通过等。
(4)根据灾害判断。
聚落布局应避免灾害的影响,应位于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影响不到的地区。
【活学巧用】下图为“浙江西南山区松阴溪流域古村落分布图”。
读图完成(1)~(2)题。
(1)松阴溪流域的古村落多分布在()A.山顶B.盆地C.溪谷D.平原(2)该流域古村落形态呈现()A.团聚型B.棋盘式C.条带状D.密集式演练真题·找准考法考法一聚落的区位和自然灾害防御1.[海南卷,9~11]位于岭南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
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下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
据此完成(1)~(3)题。
(1)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A.谷地面积B.河流水量C.林木产量D.风俗习惯(2)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A.通风B.避灾C.采光D.美观(3)这些集镇遭遇的洪水特点是()①砾石多②退水快③历时长④流速缓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思维流程][我的答案](1)(2)(3)2.[广东卷]调查研究发现,内蒙古东部某农牧交错区(43°32′N~44°32′N)居民点的密度,阴坡大于阳坡。
其合理的解释是阴坡冬半年()A.冻融作用影响小,房屋地基较稳定B.正好地处背风坡,利于抵御强寒潮C.积雪较厚,便于牲畜和冬小麦越冬D.采光更为充分,利于居民照明取暖3.[2019·天津卷,13(1)]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教学设计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教学设计-设计论文《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教学设计崔玉荣(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一中学,河北石家庄050081)摘要:本课引用石家庄、丽江古城、塔里木盆地等案例,激发学生兴趣及爱祖国、爱科学的情感,突破重难点同时又注重学生观察、提取信息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生活地理、科学地理走向社会实践,形成人地和谐发展观。
关键词:教学设计;地理教学;课标解读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9-0170-02 一、课标解读本课的课程标准内容是“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这条课程标准内容表达了三个要点:1“. 举例”是指提供典型案例让学生探究,体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可用教材中的案例,最好是当地案例。
2“. 举例说明”强调了案例学习的目的,让学生在案例中归纳出一般性规律,并用来说明具体事物。
3“. 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地表形态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发展的影响,对影响聚落分布的其他因素有一定了解,不作为一个系统问题深入探究。
二、教学目标结合家乡石家庄了解聚落的概念、分类;引用石家庄西部地区,说明地形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发展的影响的一般规律,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影响聚落分布的其他因素,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发展观;增强仔细观察、提取信息和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规范语言表述;真正掌握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养成求真求实科学态度。
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科学高尚情操。
三、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时期,对探索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具有强烈欲望,具初步备读图分析和表达能力,但对于复杂问题的认识还存在局限性,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宜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
四、教法学法及重点难点采用问题引导法、比较归纳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重点是地形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发展的影响;教学难点是活动案例的剖析以及案例分析方法的训练。
人教版高中地理地形对聚落的影响精品课堂同步学案

地形对聚落的影响班级学号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聚落的概念和分类2、理解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
★内容分析1、聚落是指人类从事和活动而聚居的场所。
其包括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
聚落有和两大类型。
2、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2、陆地的主要地形类型包括、山地、丘陵、平原、五种。
3、不同的地形条件,对于聚落的类型、、规模和,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4、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较,多呈、棋盘式的格局,聚居的人口也比较。
在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和山地,村落的规模一般都比较,空间分布相对,聚居的人口也比较。
5、我国不同地区受地形影响的聚落分布特点(西北、青藏有争议)多分布在6、地形对城市分布的影响★达标训练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
聚落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
结合有关聚落的知识完成1~2题。
()1.我国北方村落的规模一般较大,格局类型多呈A.分散型B.条带状C.团聚型D.放射状()2.我国南方有一些村落规模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居人口也较少,其影响因素主要是A.地形因素B.气候因素C.传统因素D.风俗习惯下图为我国某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3~5题。
()3.图中居民点分布在A.河流三角洲平原 B.山地半山腰C.河谷阶地D.河流冲积平原()4.先民选择居住地时,充分考虑的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水文D.生物()5.随着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②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的形状可能是A.团聚型 B.带状 C.网状D.棋盘状右图为西藏主要城镇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城镇主要分布在A.宽阔的平原地区B.深切的河谷地带C.平坦的高原面D.凉爽的高山地区()7.影响图中城镇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与水源B.植被与土壤C.土壤与降水D.日照与海拔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不但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还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教学设计崔玉荣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教学设计
41中崔玉荣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地形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相关的案例剖析,提高从图
文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地理思维,并初步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
(2)通过分析地形条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进一步巩固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文资料的技能,发展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养成求真、求实的好态度;
(2)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
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热
爱家乡、热爱科学的高尚情感。
教学重难点:地形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石门城市肇兴地,百年沧桑石家庄”,让我们一起走进石家庄。
播放自制家乡视频“飞翔石家庄”导入并板书。
【板书】聚落
师:在刚才的视频中,同学们看到了家乡的那些景观?。
高中地理地形对聚落的影响教学设计

地形对聚落的影响【课程标准解读】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举例”是指提供典型的案例让学生探究,体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案例可用教材提供的,也可选择其它案例,最好是当地案例。
举例说明”强调了案例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案例中归纳一般性规律,并用来说明具体的事物。
因此要求学生掌握案例分析方法,实现知识向类的知识的迁移。
“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的影响”,主要学生掌握地表形态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发展,对影响聚落分布的其它因素有一定了解。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聚落的概念、分类。
2.理解地形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
3.了解影响聚落分布的综合因素,学会进行地理调查。
4.训练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阅读、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相关案例的剖析,提高学生从图文资料中获得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
2.通过聚落分布的影响因素讨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综合思维,逐步提高学生认识复杂地理问题的能力。
3.案例学习中,能大胆表达、交流、反思个人见解,培养合作、交往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体验成功乐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2.形成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的地理观念,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发展观,进一步强化柯可持续发展观。
【重点】地形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发展的影响。
【难点】案例的剖析以及案例分析方法的训练。
【方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法、比较探究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准备】自制PPT;准备地形模型和村落模型。
【教学过程】。
高中地理必修1 4.3.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教学设计(1)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第2课时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本节内容是以河流地貌为案例来说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中运用图片和动画等直观的教学手段,把三种侵蚀的方向及其对河谷地貌的影响讲清楚。
让学生展开讨论,沟谷和河谷的区别是什么?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使之明白,二者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有稳定的水源,如果有稳定的水源,则沟谷就会演变成河谷。
进一步使学生理解事物的发展既有内因也有外因,而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的哲学道理。
综合思维: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河流地貌,把握堆积地貌形成过程的主线,综合分析河流不同地貌的形成。
地理实践力:通过实地调查家乡的河流,模拟堆积地貌实验,观察、测量、推断其地貌的成因。
重点:1. 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 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
难点:1. 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原理。
2. 河流演变过程中凹岸侵蚀和凸岸堆积的分析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 洪(冲)积扇与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和区别。
电脑多媒体、自制教学课件、课前预习案等【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讲解了河流塑造的众多地貌的一般知识,我们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为我们人类服务,那么河流地貌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影响呢?我们这里主要探讨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河流流经地区的聚落分布的影响。
学科~网【板书】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启发讨论】【播放幻灯片】请同学们结合我们讲过的知识6人一组进行讨论: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提示:从对高原地区、山区、冲积平原区三个方面分别分析)论回答】略。
【教师讲解】【播放幻灯片】(学生回答时教师逐渐点击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提取信息,完成课件上所提出的的问题。
(一)河流在聚落形成中的作用世界大城市多靠近河流,源于河流能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同时,靠近河流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
农业社会,社会的发展主要依靠种植业,河流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可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教学设计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时主要阐述了聚落的概念和分类、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两部分内容。
聚落概念和分类的叙述简练,主要为分析地形对聚落的影响提供思路。
地形对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是本课时的重点内容,教材并没有详述,而是开展探究活动,活动主要由三个案例组成,三个案例各有侧重点:案例一侧重引导学生探究平原聚落和山区聚落的差异及主要原因;案例二侧重引导学生探究丽江古城独特的地形地势所形成的小气候对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案例三侧重引导学生探究塔里木盆地城镇的空间分布与地形的关系;三个递进式的案例引导学生探究的不断深入,让学生归纳出地形对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本课时内容是学生在基本掌握了前三章自然地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转入人文地理学习的过渡内容。
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比较、分析和概括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结论。
但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要注意针对性,引导不同层次学生提高地理认知能力。
三、教学策略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把教材视为学材,结合课本内容,补充和挖掘具有湘西地方民族特色和浓厚文化背景的课程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课堂教学要体现知识的自动生成,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聚落的概念、分类 2、分析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利用材料及图示分析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五、重、难点重点: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难点:地形对聚落形态、规模等影响六、教学方法①启发引导法②师生合作探究法③学生自主探究法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知识精析】
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二、地形对聚落形态的影响
聚落形态是指受地形、河流、主要交通线等的影响而形成的聚落总体上的外部形状或形态。
其主要类型对比分析如下
三、我国不同地区受地形的影响,聚落分布特点不同
【高考例析】(2017·海南卷)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
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图所示。
尽管水淹频率很高,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1~3题。
1.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
A.谷地面积 B.河流水量 C.林木产量 D.风俗习惯
2.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A.通风 B.避灾 C.采光 D.美观
3.这些集镇遭遇的洪水特点是()
①砾石多②退水快③历时长④流速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A 由题干提示,该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所以可知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