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老师语文第3讲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件:《学跳绳》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件:《学跳绳》小学二年级语文课件篇一:《学跳绳》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体育、操场、满头大汗、讲解、一拐一拐、不好意思、回答、感动、连蹦带跳、感激”等词语的意思。
2、能照样子,给句子加之合适的词语,把句子写具体。
3、能正确朗读课文,能看图复述图意。
4、通过学习,知道赖宁苦练跳绳是为了学好体育,锻炼身体,努力成为一位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第2-3段是教学的重点,应抓住课文中“满头大汗、一拐一拐、不好意思、脚肿、连蹦带跳、感动”等重点词语的理解,从中体味赖宁勤学苦练的精神。
指导学生利用插图和重点词复述课文。
2、难点:(1)词义辨析:感动和感激(2)教学学生要学好所有功课,做一位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教学准备:图片、投影片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14个生字,理解“操场、一拐一拐、连蹦带跳”的意思。
2、通读课文,初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齐读课题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量:这篇课文写了谁学跳绳?他是怎么学跳绳的?2、学生汇报后,教师简述赖宁事迹。
二、学习生字新词的读音。
1、出示带有生字的新词,请学生各自拼读生字的读音。
2、交流自学情况3、开小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随机理解“操场、一拐一拐、连蹦带跳”的意思。
(1)用句式理解“操场”:什么时候,我们在操场上干什么。
(从操场的作用理解操场的意思)。
(2)请学生用动作“一拐一拐、连蹦带跳”的意思。
4、练习巩固:课后练习2、3(校对)三、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标好自然段,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四、作业:1、誊写生字、词语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理解体味赖宁苦练跳绳的重点词句。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赖宁是怎样苦练跳绳的?培养学生把问题回答的清晰、完整。
(3)比较句子,史学生懂得运用恰当形象的词语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齐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二、教师简述这节课的目标:学习课文1-3自然段,重点学习赖宁是怎样苦练跳绳的。
2024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桂花雨教案新人教版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作者是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描绘桂花雨的?桂花雨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4)角色扮演: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通过对话和表演,再现课文场景,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
- 桂花
- 雨纷纷
- 空气清新
- 馥郁芬芳
3. 修辞手法分析:
- 比喻
- 拟人
- 排比
- 对偶
4. 句子结构与表达:
- 描述性句子
- 情感表达
- 篇章结构
5. 文化背景拓展:
- 桂花文化
- 秋天习俗
- 文学作品中的秋天
6. 阅读理解:
- 课文主旨
- 作者观点
- 信息提取
7. 写作技巧:
- 观察与描写
- 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作用与目的:
- 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修辞手法。
-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感知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本课内容,布置作业如“写一篇关于桂花雨的短文”或“绘制桂花雨的思维导图”。
-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与桂花文化相关的书籍、网站等,供学生课后进一步了解。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桂花雨的视频,引出本课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课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结合具体句子分析。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桂花雨中的情感表达”和角色扮演“我是课文中的小主人公”,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言魅力。
《敬业与乐业》听课记录及评价

《敬业与乐业》听课记录及评价课程概述:《敬业与乐业》是初三的一节语文课,由郭老师主讲。
这节课主要探讨了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两个理念。
课程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深入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价值。
教学环节设计:1. 新课导入:教师首先介绍了文章背景和作者概况,为新课做了铺垫。
但导入部分略显随意,未能充分体现出文章的独特性。
2. 课文讲解:教师详细解读了文章内容,强调了敬业与乐业在日常工作、学习中的体现。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敬业与乐业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并进行分享。
4.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了全课内容,并让学生提出自己对敬业与乐业的看法。
重点与亮点:1. 重点解析:教师对敬业与乐业的定义和意义进行了深入解析,帮助学生明确理解这两个概念。
2. 实例分享:教师分享了自己在工作中的敬业与乐业经验,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和实际意义。
3. 学生参与: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对敬业与乐业的看法和经历。
不足之处:1. 导入部分需加强:新课导入部分应更加生动有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课堂节奏把控: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过于活跃,需要教师适时引导,把控课堂节奏。
教学建议:1. 增加实例:建议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增加更多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 加强师生互动:教师应多与学生互动,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发言。
3. 多样化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评价:总体来说,这节《敬业与乐业》课程还是非常成功的。
教师讲解生动,学生参与度高。
如果能在导入部分和课堂节奏把控上加以改进,相信教学效果会更加出色。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月是故乡明》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 3 课《月是故土明》课文原文及知识点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 3 课《月是故土明》课文原文每一个人都有个故土,每一个人的故土都有个月亮。
人人都爱自己故土的月亮。
可是,假如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不免显得有点儿孤单。
所以,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衬托,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计其数。
我的故土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
我小的时候,素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
我曾想象,山大体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
此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茅塞顿开:山本来是这个样子啊!所以,我在故土里望月,素来不一样山联系。
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彷徨于斗牛之间”,完整部是我没法想象的。
至于水,我故土的小村庄却各处都是。
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庄面积的一多数。
在我这个儿童子眼中,虽不可以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魄力,但也很有一点儿烟波浩渺之势。
到了夏季,傍晚此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
有时在古柳下边点起篝火,而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日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简单得多。
我每日夜晚乐此不疲,每日期望傍晚早早到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仰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
我当时固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感觉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有时在坑边玩好久,才回家睡觉。
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同,清光更为晶莹澄澈。
我在故土只呆了六年,此后就离乡背井,流浪天涯。
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而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又回到北京,到此刻已经四十多年了。
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快要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很多多的月亮。
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蒙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荒漠中,在碧波万顷的海洋中,在雄伟雄奇的高峰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这些月亮应当说都是美好绝伦的,我都特别喜爱。
可是,看到它们,我马上就会想到故土苇坑上边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
初中语文第三课知识点梳理

初中语文第三课知识点梳理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掺chān和马鬃zōng磨蹭cèng盈yíng眶塾shú师点拨:“掺”不要误读为“cān”;“蹭”不要误读为“zēng"。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红(shǔ)薯挎着(lán)篮子(wǎng)枉读点拨:注意字形的偏旁部首。
3.用叠词填空。
(1)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
”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倒难不住我,我是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
(2)父亲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人不能忘本。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我的第一本书》的作者是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
作品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
语文的假期学习可以分为四大块①语言文字运用(字音、成语、病句、语言运用)(小知识点靠归纳、记忆);②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诗鉴赏、名句名篇默写)(专块知识点靠理解);③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专块知识点靠理解);④写作(自主知识点靠积累)在暑假期间,这几个板块中选择自己的弱项,进行突击强化。
基本的任务无异于以下几项:1.名句名篇默写。
凡是老师要求必须会背的,同学们一定要认真读背,逐篇过关,做到会背、写对。
2.文言文阅读。
吃透课本,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语境识记意义。
也是逐篇过关,多朗读,边朗读边理解,对已经遗忘的或不理解的部分在书上做出记号,再回头多看几遍。
高考考查的文言文篇目是课外的,但知识点都在课内,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等一般都是课内知识的再现和延伸。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古诗三首教案、知识点、课文原文

【导语】古诗,即中国古代的诗歌,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其原意是古代⼈所作的诗。
从⼴义上说,中国古代诗歌包括古代⼈所作的诗、词、散曲等;从狭义上说,古诗仅指古代⼈所作的古体诗、近体诗。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六年级下册语⽂第三课古诗三⾸教案 教学⽬标 1.会写“宫、侯”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
背诵课⽂。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课时 ⼀、导⼊新课,激发兴趣。
1.导⼊新课:春⾊是美好的,⼈们希望⾃⼰的⽣活也如春光⼀样,安静美好。
杜甫借花、蝶、莺来歌颂春,⼀起背诵《江畔独步寻花》。
我们再⾛⼊春天的长安城去看看寒⾷节的景象吧。
2.知诗⼈,解诗题。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
天宝进⼠。
官⾄中书舍⼈,“⼤历⼗才⼦”之⼀。
原有诗集,后散佚,明⼈辑有《韩君平诗集》。
寒⾷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每年清明节的前1~2天,节⽇期间不能⽣⽕做饭。
⼆、读准字⾳,⾃学⽣字、词语。
1.⾃学“御、暮”两个汉字。
指导学⽣从意义上区分“暮、幕”,从⽽理解“⽇暮”的意思。
2.指名读诗,要求读准、读通。
3.再读诗句,画出停顿、重⾳。
三、再读古诗,感悟诗意。
(⼀)连词成句,读懂诗意。
1.想想每个词的意思,遇到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寒⾷:寒⾷节,在冬⾄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节⽇期间不能⽣⽕做饭。
御柳:皇帝御花园⾥的柳树。
汉宫:这⾥⽤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节禁⽕,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
五侯:这⾥指天⼦宠幸之⾂。
2.把词语连成句⼦,⼩组内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春城⽆处不飞花,寒⾷东风御柳斜。
” 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数,寒⾷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五侯家。
”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宠⾂的家中。
专题16 语言表达得体——老题型有可能换上“新形象”-2023年高考语文知识点过关

第3讲 语言表达得体——老题型有可能换上“新形象”
适应场合,巧妙用语
1 专项对点练
场合有种种不同,或悲痛,或欢乐;或正式,或随意;或紧张 繁忙,或轻松愉快;等等。不同场合用语不同,总体氛围对说话内 容有制约,要根据具体的场合选择合适的语言。
第3讲 语言表达得体——老题型有可能换上“新形象”
1 专项对点练
第3讲 语言表达得体——老题型有可能换上“新形象”
1 专项对点练
的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观察、分析、应变等能力,因为 这几方面的能力是作为记者必须具备的;如果你要应聘的是电视节 目主持人,那么在面试的时候,你就应当突出自己口齿清晰、声音 响亮、普通话标准、相貌端庄等特点,因为主持人既要用语言向观 众传播信息,又要将个人形象展示在荧屏上。
面陈转述,恰当运用
1 专项对点练
当面陈述和请人转述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要恰当运用。面 陈时,根据双方的关系,把陈述的内容讲清,这种表达方式相对简 单一些。请人代转,涉及第三人,不仅叙述角度变了,时间、地 点、称谓等因素也变了。这种表达方式复杂一些,必须考虑变化了 的各因素,恰当表述。
第3讲 语言表达得体——老题型有可能换上“新形象”
第3讲 语言表达得体——老题型有可能换上“新形象”
注意遣词,谦敬得当
1 专项对点练
有些词语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敬辞只能用于称呼对方,而谦辞 只能用于称呼己方。还要根据自己和对方的身份、地位、职业等来 选择词语。如对长辈、上级等多用敬称。如:“家母”属谦辞,只 能用于己方而不能用于他人;“令郎”属敬辞,则只能用于他人而 不能用于己方。
第3讲 语言表达得体——老题型有可能换上“新形象”
1 专项对点练
二、明解题技法 “得体”就是语言表达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 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对象、不同目的,选用恰 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语言得体的考查重点是分清文学类语体色 彩、实用类语体色彩和口语类语体色彩,并且还要正确应用日常交 际中的谦辞、敬辞。表达得体要注意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 中性词。得体类题目的考查内容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 符、场合相配、角色转换、语体转换等。
《落花生》评课稿

【实用】《落花生》评课稿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评课稿,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
如何把评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落花生》评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落花生》评课稿1这是一节令人感动的语文课。
具体感受如下:1、郭老师课堂上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令人感动,尊重了学生了,调动了学习的主体,教师的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2、在课堂中,郭老师注重孩子们的自读自悟,让孩子抓住关健段去读,在读中有所感悟。
如第一自然段的品读,教师启发学生抓住某个关键词去发现问题。
学生抓住了“居然”,联系上下文,回到文本,让学生去发现,感悟收获的喜悦。
引导读出“喜出望外”的心情。
再有对“实在很难得”的理解,师介绍背景,指导朗读一二句,让学生知道,理解词语,还可以去了解作者,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这样为后文的学习起到一个铺垫的'作用。
展示了老师细心、细腻的教学风格。
3、郭老师对文本的解读解读令人耳目一新,课堂中适时补充的各种资料,既体现了教者解读文本的用心,也站在学生的角度,在他们理解的疑惑之处,适时出现,水到渠成。
比如在(1)父亲为什么很难得来?(2)父亲希望我们成什么样的人?。
4、郭老师对文本的升华令我感动,在学习过程中,郭老师增加了一个环节,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做出尊重内心的选择。
最后在出示许地山女儿的那一段话,让听者眼角湿润,在这升华中我看到了许地山家风的传承。
这也郭老师想要告诉孩子们的。
5、最后郭老师落实了写法的指导,让语文学习知、情、练合一,突破了课文的难点。
再一次体现了老师的匠心独运。
《落花生》评课稿2已经不是第一次听《落花生》这一课了,今天再次认真听了王老师执教这一课后,又有了很多想法,于是记录一二。
1、阅读要注重学习方法的习得学生步入中年级,特别是高年级后,平时的阅读教学不再仅限于内容的理解、讲读上,阅读课上,更应关注到学生阅读技能或方法的习得。
王老师的这堂课给了很好示范,她用“咀嚼”一词,散发开来,小结了“归纳概括、品味文字、换位理解、朗读表达、拓展升华”5种阅读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汉字的间架结构一、定义:一个字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所占得比例就叫间架结构。
分析字的间架结构,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把字写好,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记住这个字。
二、汉字的间架结构主要有以下8种1.独体结构:山、月、人;2.左右结构:放、付、林;3.左中右结构:瓣、街、树;4.上下结构:花、思、音;5.上中下结构:崇、意、裹;6.半包围结构:病、同、闷;7.全包围结构:国、囚、回; 8.品字形结构:众、晶、森。
三、汉字间架结构表结构方式例字间架结构示意结构方式例字间架结构示意独体结构木、马方正上中下结构怠、冀上中下相等左右结构朋、躬左右相等鼻、曼上中下不等伟、打左窄右宽品字形结构森、晶三平均刚、部左宽右窄全包围结构圆、国全包左中右结构谢、瓣左中右相等半包围结构风、闷上包下哪、溉左中右不等凶、函下包上上下结构思、志上下相等医、匠左包右家、觅上小下大压、病左上包右下垄、点上大下小这、延左下包右上冒、肖上宽下窄句、司右上包左下昌、盘上窄下宽四、智力题1.“口”字加两笔写出另一个字:(38个)田叶古电申甲由旧旦加可白目户囚只尺石四右句巨史占兄叫巴召台另叽司叹叭叨马叮叩2.猜字谜:九十九(白)3.“人”字加一笔个大千及夕乞亿练习题(三)1.写出下面字的间架结构酒()、刀()、幽()、区()、例()、女()、椭()、仅()、勘()秉()、囚()、假()、磨()、豫()、宝()、蒸()、漱()、速()厨()、蓬()、幽()、猴()、句()、巨()2.把下面字归类糊、子、图、音、鑫、常、屡、慧、耀、乃、薄、浒、逗、囫、折、磊独体字:左右:上下:上中下:半包围:全包围:品字形:3.按要求归类芳、掰、火、运、魂、承、拒、幽、歪、凹、辩、函①独体字有:;②上下结构的字有:;③左右结构的字有:;④左中右结构的字有:;⑤会意字有:;⑥形声字有:;⑦第五笔的笔画是“一”的有:;⑧笔顺是“先中间,后两边”的有:;⑨笔画是7画的有:; 8画的有:; 9画的有:4.下列各字中有一个与其他的不同的填在括号里① A棵 B 扛 C 氧 D 洪()② A 对 B 绿 C 红 D 爬()③ A木 B 日 C 九 D 兰()④ A 想 B 功 C 闸 D 皿( )⑤ A星 B 晕 C 皇 D 堡( ) ⑥ A 问 B 闻 C 函 D 润 ( )5.填空①骏字是()结构,共()画,第四画是()②当字是()结构,共( ) 画,第一画是()③龄字是()结构,共( ) 画,第七画是()④摩字是()结构,共( ) 画,最后一3画是()6.下列汉字结构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兰哥悉架B 落雷基盟C 爵磨热眉D 筑聂堡肖7. 与“闻围藤歇”这组字结构相同的一组是()A 围南灌将B 阔回意满C 远囚落辨D 风固藻样8. 下列哪组字的间架结构完全相同()A 国闭囚周B 张领应讨C 贾雷篷类D 堡惹星奇9.下列说法错误的一组是()A 肺一共8画,第五画是“一”。
B 勘是左右结构,第九画名称是“ L”。
C “勤奋努力”四个字按笔画从小到大排列是“力奋努勤”。
D “画边”都应该按从内到外的顺序。
练习题答案(三)1.写出下面字的间架结构酒(左右)、刀(独体)、幽(半包围)、区(半包围)、例(左中右)、女(独体)、椭(左中右)、仅(左右)、勘(左右)、秉(独体)、囚(全包围)、假(左中右)、磨(半包围)、豫(左右)、宝(左右)、蒸(上中下)、漱(左中右)、速(半包围)厨(半包围)、蓬(上下)、幽(半包围)、猴(左中右)、句(半包围)、巨(半包围)2.把下面字归类糊、子、图、音、鑫、常、屡、慧、耀、乃、薄、浒、逗、囫、折、磊独体字:子、乃;左右:耀、折;上下:音、薄;上中下:常、慧;半包围:屡、逗;全包围:图、囫;品字形:鑫、磊3.按要求归类芳、掰、火、运、魂、承、拒、幽、歪、凹、辩、函①独体字有:火、承、凹②上下结构的字有:芳、歪③左右结构的字有:魂、拒④左中右结构的字有:掰、辩⑤会意字有:掰、歪⑥形声字有:芳、运、魂、拒、辩⑦第五笔的笔画是“一”的有:芳、承、歪、凹、辩⑧笔顺是“先中间,后两边”的有:承⑨笔画是7画的有:芳、运、拒; 8画的有:承、函; 9画的有:歪、幽4.下列各字中有一个与其他的不同的填在括号里① A棵 B 扛 C 氧 D 洪( C )② A 对 B 绿 C 红 D 爬( D )③ A木 B 日 C 九 D 兰( D )④ A 想 B 功 C 闸 D 皿( D )⑤ A星 B 晕 C 皇 D 堡( B ) ⑥ A 问 B 闻 C 函 D 润 ( D )5.填空①骏字是(左右)结构,共( 10 )画,第四画是(撇折)②当字是(上下)结构,共( 6 ) 画,第一画是(竖)③龄字是(左右)结构,共( 13 ) 画,第七画是(竖折)④摩字是(半包围)结构,共( 15 ) 画,最后一3画是(竖弯钩)7.下列汉字结构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C )A 兰哥悉架B 落雷基盟C 爵磨热眉D 筑聂堡肖7. 与“闻围藤歇”这组字结构相同的一组是( D )A 围南灌将B 阔回意满C 远囚落辨D 风固藻样8. 下列哪组字的间架结构完全相同( C )A 国闭囚周B 张领应讨C 贾雷篷类D 堡惹星奇1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组是( C )A 肺一共8画,第五画是“一”。
B 勘是左右结构,第九画名称是“ L”。
C “勤奋努力”四个字按笔画从小到大排列是“力奋努勤”。
D “画边”都应该按从内到外的顺序。
古文:1.揠(yà)苗助长原文:宋人有悯(m)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gǎo)矣。
译文:宋国有一个担心他禾苗不长而拔苗助长的人,十分疲惫地回家,告诉他家里人说:“今天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生长了。
”他的儿子飞快地走去看田里的禾苗,苗已经枯萎了。
注:①悯:(min )担心②揠:(ya )拔③谓:告诉④予:我⑤趋:快走⑥往:去⑦则:已经⑧古文中:走是跑的意思;行是走的意思;趋是快走的意思。
2.滥竽充数原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chǔ)士请为王吹竽。
宣王说(yuè)之,廪(lǐn) 食与数百人等。
宣王死,湣(mǐn)王立。
好(hào)一一听之,处士逃。
译文:齐宣王让人为他吹竽,一定要三百人合奏。
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非常高兴。
官府给他的待遇和百人一样。
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湣王继位。
湣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他们吹竽,南郭处士逃走了。
注:①使:让②必:一定③为:替④说:通悦,高兴⑤廪(lǐn)食:待遇⑥好:喜欢3.薛潭学讴原文:薛潭学讴与秦青,未学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qu),抚节悲歌,声振林木,想遏(e)行云。
薛潭乃谢救,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潭向秦青学唱歌,还没有完全掌握他的技艺,自己认为已经完全学会了这种技艺,于是告辞回家(薛潭),老师没有阻止,在城夕的大道上,秦青为薛潭摆酒送行,打着拍板慷慨激昂的歌唱,歌声振动了整个树林,回响声振动整个流动的白云,薛潭于是请求回去学习,发誓一辈子不提回家的事情。
注:①讴:唱歌②谢:谢罪③于1:于是④谓:认为⑤遂:于是就⑥弗:不⑦遏:阻止⑧于2:在古诗:饮酒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间,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中心:作者对田园景色的描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表达了作者厌恶官场,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与隐居田园的决心。
结庐:建筑南山:庐山归园田居东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中心: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归隐田园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后,早出晚归的劳动生活,兴:起理:治理荷:扛表现作者对田园的热爱之情。
历史人物:陶渊明:东晋优秀的山水田园诗人、散文家。
字元亮,号称“五柳先生”“靖节先生”代表作品《桃花源记》阅读知识:一、阅读是语文课程中及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是发音的重要途径。
因此阅读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语文能力。
二、阅读要求1.把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包括顺序、倒叙、插叙);3.领略文章的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5.能对文章内容、人物、表达方法等作出评价。
三、段有自然段和意义段构段关系:1.总分、分总、总分总2.因果3.并列4.承接:起初、接着、然后5.转折:但是、可是、却四、记叙文阅读1.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2.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3.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4.记叙文的人称:第一人称“我”,第三人称5.记叙文的标到方式:叙述、描写(人物、环境)人物描写:肖像、语言、心理、细节、动作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