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一册
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

一单元我的祖国教学目标:1.能学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来历及歌曲的词作者田汉、曲作者聂耳。
3.能认真听赏歌曲《我的祖国》,能哼唱其主旋律,感受歌曲的基本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有感情的演唱。
教学难点:准确地演唱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如:三连音、附点)和力度变化(渐强、强音记号)。
教学过程:一、听赏歌曲——《我的祖国》1.导入新课师:在你的印象中,祖国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谈祖国留给自己的印象。
课件轻声播放《我的祖国》音乐。
)师:有一位歌唱家,用自己平实的语言、甜美的歌声描绘祖国,就像在唱自己的妈妈一样。
她就是著名的歌唱家郭兰英老师,请听她的演唱的电影《上甘岭》中的插曲《我的祖国》。
2. 聆听《我的祖国》师:人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学生自由发言。
课件配乐。
)3.介绍歌曲相关知识(1)首唱者——郭兰英师:歌唱家郭兰英1930年出生在山西平遥的一个叫“香乐”的小村子里。
她的嗓音甜美,音域宽阔,吐字清晰,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特色。
《我的祖国》是她为电影《上甘岭》演唱的插曲。
(2)歌曲创作的背景师:电影讲述1952年秋,为了夺取抗美援朝的最后胜利,志愿军某部八连忍饥挨饿,坚守上甘岭二十四天,终于迎来大反攻的全面胜利。
上甘岭战役非常惨烈,在仅4平方公里的阵地上,敌军先后投入6万人的兵力,向上甘岭发射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舰载炮弹,最多的一天达30万发。
英雄的志愿军战士抛洒热血、牺牲生命,帮助朝鲜人民打退了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火力的以美国为首的侵略者。
换来了祖国的安全和朝鲜人民的自由、独立。
(学生了解电影创作背景。
)4.跟唱《我的祖国》老师播放《我的祖国》音乐。
(学生跟唱《我的祖国》,再次感受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二、学习《国歌》歌词。
1.观看记录“日本暴行”的图片资料师:这是一幅平静恬美的生活画面,可就在这时一场灾难发生在中国美丽富饶的土地上。
六年级音乐上全册教案

六年级音乐上全册教案第一章:音乐基础知识1.1 音符和节奏学习音符的种类: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
理解音符的时值和休止符的含义。
练习节奏的读写和拍子的感知。
1.2 音阶与和弦学习大调和小调音阶的构成。
理解三和弦、七和弦的构成和运用。
练习音阶和和弦的弹奏和演唱。
第二章:中国传统音乐2.1 民间歌曲学习一首传统民间歌曲,了解其背景和文化内涵。
练习歌曲的演唱和节奏。
分析歌曲的音乐特点和形式。
2.2 民族器乐学习一种传统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
欣赏几首民族器乐作品,了解其风格和特点。
练习民族器乐的演奏和合奏。
第三章:西方音乐发展史3.1 古典音乐时期学习一位古典音乐大师及其代表作品。
欣赏古典音乐作品,理解其风格和特点。
分析作品的形式和结构。
3.2 浪漫音乐时期学习一位浪漫音乐大师及其代表作品。
欣赏浪漫音乐作品,理解其情感表达和特点。
分析作品的音乐形式和表现手法。
第四章:现代音乐4.1 爵士乐学习爵士乐的基本元素:即兴、摇摆感等。
欣赏爵士乐作品,理解其节奏和和声特点。
练习爵士乐的演奏和即兴创作。
4.2 流行音乐学习流行音乐的常见形式和特点。
欣赏流行音乐作品,理解其旋律和编曲风格。
练习流行音乐的演唱和演奏。
第五章:音乐欣赏与创作5.1 音乐欣赏欣赏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作品,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分析作品的形式、旋律、和声等元素。
讨论音乐作品的文化背景和情感表达。
5.2 音乐创作学习基本的音乐创作技巧,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
练习创作简单的音乐作品。
分享和讨论自己的创作成果,培养创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六章:音乐与舞蹈6.1 音乐与舞蹈的关系探讨音乐与舞蹈的密切联系,了解舞蹈音乐的特点。
欣赏一些经典舞蹈音乐作品,分析音乐如何为舞蹈服务。
尝试创作一段音乐配合简单的舞蹈动作。
6.2 民族舞蹈音乐学习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舞蹈音乐,理解其独特的节奏和旋律。
欣赏民族舞蹈音乐,分析其与民族文化的关联。
学习一些简单的民族舞蹈动作,配合音乐进行练习。
六年级音乐上全册教案

六年级音乐上全册教案第一章:音乐基础知识1.1 音符和节奏教学目标:了解音符的种类和表示方法,掌握基本节奏的读写。
教学内容:音符的种类(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节奏的表示方法(强弱拍、休止符等)。
教学活动:讲解音符和节奏的概念,举例示范,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读写基本节奏。
1.2 音阶和和弦教学目标:掌握大调和小调音阶的构成,了解和弦的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大调和小调音阶的构成,和弦的种类和表示方法。
教学活动:讲解音阶和和弦的概念,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习音阶和和弦的构成。
第二章:民族音乐2.1 汉族民歌教学目标:了解汉族民歌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学会演唱一首汉族民歌。
教学内容:汉族民歌的特点(如:山歌、小调等),代表作品(如:《茉莉花》、《小放牛》等)。
教学活动:讲解汉族民歌的特点,播放代表作品,学生跟随老师学唱一首汉族民歌。
2.2 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目标:了解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学会演唱一首少数民族民歌。
教学内容: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如:藏族的《六字真言》、蒙古族的《辽阔的草原》等),代表作品。
教学活动:讲解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播放代表作品,学生跟随老师学唱一首少数民族民歌。
第三章:西方音乐3.1 古典音乐教学目标:了解古典音乐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曲家,学会欣赏古典音乐。
教学内容:古典音乐的发展历程,代表作曲家(如:贝多芬、莫扎特、巴赫等),代表作品。
教学活动:讲解古典音乐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曲家,播放代表作品,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欣赏古典音乐。
3.2 流行音乐教学目标:了解流行音乐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学会演唱一首流行歌曲。
教学内容:流行音乐的特点(如:节奏感强、富有情感表达等),代表作品。
教学活动:讲解流行音乐的特点,播放代表作品,学生跟随老师学唱一首流行歌曲。
第四章:音乐欣赏与创作4.1 音乐欣赏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学会分析一首歌曲的形式和内涵。
教学内容:歌曲的形式(如:旋律、节奏、和声等),歌曲的内涵(如:情感、主题等)。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为部编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共包含16个教学单元。
每个单元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作业布置等部分。
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案内容:一、教学单元1:音乐基本概念1.1 教学目标1.2 教学内容1.3 教学重点1.4 教学难点1.5 教学方法1.6 教学准备1.7 教学过程1.8 作业布置二、教学单元2:五线谱与简谱2.1 教学目标2.2 教学内容2.3 教学重点2.4 教学难点2.5 教学方法2.6 教学准备2.7 教学过程2.8 作业布置三、教学单元3:音阶与和弦3.1 教学目标3.2 教学内容3.3 教学重点3.4 教学难点3.5 教学方法3.6 教学准备3.7 教学过程3.8 作业布置四、教学单元4:节奏与拍子4.1 教学目标4.2 教学内容4.3 教学重点4.4 教学难点4.5 教学方法4.6 教学准备4.7 教学过程4.8 作业布置五、教学单元5:歌曲欣赏与分析5.1 教学目标5.2 教学内容5.3 教学重点5.4 教学难点5.5 教学方法5.6 教学准备5.7 教学过程5.8 作业布置六、教学单元6:合唱与合奏6.1 教学目标6.2 教学内容6.3 教学重点6.4 教学难点6.5 教学方法6.6 教学准备6.7 教学过程6.8 作业布置七、教学单元7:音乐创作与表演7.1 教学目标7.2 教学内容7.3 教学重点7.4 教学难点7.5 教学方法7.6 教学准备7.7 教学过程7.8 作业布置八、教学单元8:音乐与文化8.1 教学目标8.2 教学内容8.3 教学重点8.4 教学难点8.5 教学方法8.6 教学准备8.7 教学过程8.8 作业布置九、教学单元9:音乐与生活9.1 教学目标9.2 教学内容9.3 教学重点9.4 教学难点9.5 教学方法9.6 教学准备9.7 教学过程9.8 作业布置十、教学单元10:音乐与情感10.1 教学目标10.2 教学内容10.3 教学重点10.4 教学难点10.5 教学方法10.6 教学准备10.7 教学过程10.8 作业布置十一、教学单元11:音乐与自然11.1 教学目标11.2 教学内容11.3 教学重点11.4 教学难点11.5 教学方法11.6 教学准备11.7 教学过程11.8 作业布置十二、教学单元12:音乐与故事12.1 教学目标12.2 教学内容12.3 教学重点12.4 教学难点12.5 教学方法12.6 教学准备12.7 教学过程12.8 作业布置十三、教学单元13:音乐与游戏13.1 教学目标13.2 教学内容13.3 教学重点13.4 教学难点13.5 教学方法13.6 教学准备13.7 教学过程13.8 作业布置十四、教学单元14:音乐与舞蹈14.1 教学目标14.2 教学内容14.3 教学重点14.4 教学难点14.5 教学方法14.6 教学准备14.7 教学过程14.8 作业布置十五、教学单元15:音乐与电影15.1 教学目标15.2 教学内容15.3 教学重点15.4 教学难点15.5 教学方法15.6 教学准备15.7 教学过程15.8 作业布置十六、教学单元16:音乐综合活动16.1 教学目标16.2 教学内容16.3 教学重点16.4 教学难点16.5 教学方法16.6 教学准备16.7 教学过程16.8 作业布置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人教精通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

人教精通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Unit 1: 音乐与我1.1 音乐的种类和功能- 研究不同种类的音乐(流行音乐、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 了解音乐的不同功能(娱乐、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等)1.2 音乐元素- 研究音乐的基本元素(节奏、旋律、和声和音色)- 通过听辨练来识别不同的音乐元素Unit 2: 乐器的分类与演奏2.1 乐器的分类- 研究不同乐器的分类(弦乐器、管乐器、击乐器等)- 了解每个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方式2.2 乐器的演奏技巧- 研究不同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按弦、吹奏、敲击等)- 通过模仿和实践来掌握乐器的演奏技巧Unit 3: 音乐欣赏与表演3.1 音乐欣赏- 研究欣赏不同类型音乐作品(交响乐、歌曲、舞曲等)- 分析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点3.2 音乐表演- 研究基本的音乐表演技巧(唱歌、跳舞、演奏乐器等)- 在小组内进行音乐表演的实践活动Unit 4: 节奏与编曲4.1 节奏感的培养- 研究节奏的基本概念和要素- 通过打节拍、跳舞等活动培养节奏感4.2 编曲与创作- 研究基本的编曲和创作技巧- 进行小型编曲和创作实践活动Unit 5: 音乐与舞蹈5.1 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研究音乐与舞蹈的相互关系- 了解音乐对舞蹈的引导作用5.2 舞蹈表演- 研究基本的舞蹈技巧(舞姿、舞步等)- 进行舞蹈表演的实践活动Unit 6: 类型音乐与曲风6.1 类型音乐介绍- 研究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摇滚、爵士、民谣等)- 分析不同类型音乐的曲风和表现形式6.2 自选曲目演奏- 研究自选曲目的演奏技巧和表达方法- 在班级中进行自选曲目的演奏展示以上是《人教精通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的大纲,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种类、功能和表现形式,并培养音乐欣赏和演奏的能力。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他们还将能够培养自己的音乐表演、编曲和舞蹈技巧。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第一单元节奏与音符课时1 节奏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了解节奏的基本概念并能够用正确的节奏演奏简单的乐曲。
- 教学内容:- 什么是节奏- 节奏的种类- 节奏的符号表示- 教学步骤:- 引入节奏的概念,并进行简单的打拍子活动- 讲解不同种类的节奏,展示节奏的符号表示- 练用节奏符号表示简单的乐曲,并进行演奏课时2 有节奏的歌曲演唱- 教学目标:学会欣赏并演唱有节奏的歌曲。
- 教学内容:- 旋律与节奏的关系- 有节奏的歌曲- 歌曲的演唱技巧- 教学步骤:- 引导学生欣赏有节奏的歌曲,并感受节奏与旋律的关系- 教学歌曲的节奏,让学生跟着节奏进行演唱- 练歌曲的演唱技巧,如呼吸、发声等注意事项课时3 节拍与节奏的关系- 教学目标:了解节拍与节奏的关系,并能够用正确的节拍演奏乐曲。
- 教学内容:- 节拍的概念- 节拍与节奏的关系- 节拍的符号表示- 教学步骤:- 引入节拍的概念,并进行简单的打节拍活动- 讲解节拍与节奏的关系,如何用正确的节拍演奏乐曲- 练用节拍符号表示乐曲,进行演奏第二单元音乐的表达形式课时4 音乐的速度和力度的表达- 教学目标:了解音乐的速度和力度的表达方式,并能够在演奏中正确表达。
- 教学内容:- 音乐的速度- 音乐的力度- 速度和力度的符号表示- 教学步骤:- 引导学生感受不同速度和力度的音乐片段- 讲解速度和力度的概念,并展示符号表示- 练用速度和力度的符号演奏乐曲,进行表达课时5 音乐的情感表达- 教学目标:学会用音乐表达不同情感并能够在演奏中正确表达。
- 教学内容:- 音乐的情感表达- 不同音符和音乐元素的情感表达- 教学步骤:- 引导学生感受不同音乐片段所表达的情感- 讲解音符和音乐元素在表达情感中的作用- 练用音符和音乐元素表达不同情感的乐曲,进行演奏课时6 音符的时间价值- 教学目标:了解音符的时间价值,并能够在演奏中正确理解和表达。
六年级音乐上全册教案

六年级音乐上全册教案第一章:音乐基本概念1.1 音的基本要素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等基本要素。
教学内容:音的高低:通过键盘乐器或声音示例,让学生感受和辨别音的高低。
音的长短:使用节奏乐器或手工拍打,让学生实践和理解音的节奏长短。
音的强弱:通过声音的响度和节奏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和区分音的强弱。
教学活动:观察和比较不同乐器或声音的音高。
跟随老师的指导,实践不同的音长和音强。
1.2 音乐节奏与拍号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拍号。
教学内容:拍号:介绍2/4、3/4、4/4等常见的拍号,并通过节奏练习让学生理解其含义。
音乐节奏:通过拍手、敲击等动作,让学生实践不同的音乐节奏。
教学活动:学习和练习不同拍号的节奏。
合作完成简单的四小节旋律,注意节奏的正确性。
第二章:歌唱技巧与表演2.1 发声练习与呼吸控制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呼吸控制。
教学内容:发声练习:通过口型、舌位等调整,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发声方式。
呼吸控制:指导学生使用腹式呼吸,控制声音的稳定性和音量。
教学活动:模仿老师的发声,注意口型和舌位的正确性。
练习腹式呼吸,并进行简单的声音控制练习。
2.2 合唱与合奏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合唱合奏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
教学内容:合唱:通过分组或集体合唱,让学生学会与他人配合,保持音准和节奏的一致。
合奏:使用乐器或声音,让学生参与合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活动: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协调。
选择合适的乐器或声音,参与合奏练习。
第三章:音乐欣赏与分析3.1 古典音乐作品欣赏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了解古典音乐作品。
介绍古典音乐作品,包括作曲家、时期等背景知识。
播放音乐作品,让学生倾听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活动:介绍一位古典音乐作曲家及其作品。
播放一部古典音乐作品,学生倾听后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2 音乐形式与结构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形式和结构,培养音乐分析能力。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音的性质和音乐的基本要素课时一:音的高低与强弱教学目标:- 了解音的高低与强弱的基本概念。
- 能够通过听觉辨别不同高低与强弱的音。
- 能够通过发声模仿不同高低与强弱的音。
教学准备:- 音乐教材- 音乐播放设备- 音响设备教学步骤:1. 导入:与学生互动,调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带入本节课主题。
2. 引导:向学生解释音的高低与强弱的概念,通过实际示范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
3. 听觉训练:播放一段音乐,引导学生辨别其中的高低与强弱音,并进行讨论。
4. 发声模仿:引导学生通过发声模仿不同高低与强弱的音,进行实际练。
5. 合奏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合奏活动,让学生在乐队中体验不同音的高低与强弱。
教学延伸:- 学生可通过编排简单的旋律,运用不同高低与强弱的音。
- 学生可通过观察乐谱的符号,研究表示音高与音量的符号。
第二单元:乐器与声音的魅力课时一:乐器的分类与特点教学目标:- 了解乐器的分类,并能分辨不同乐器的声音。
- 了解乐器的特点,讨论乐器在音乐中的作用。
- 能够通过模仿乐器的声音,体验不同乐器的魅力。
教学准备:- 乐器展示资料- 音乐播放设备- 音响设备教学步骤:1. 导入: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对乐器的了解和喜好。
2. 乐器分类介绍:向学生介绍乐器的分类,并通过展示资料让学生了解不同乐器的外观和声音。
3. 声音鉴赏:播放几段不同乐器的声音,引导学生分辨出所听到的乐器,并进行讨论。
4. 乐器模仿:引导学生通过吹、弹、敲、拉等方式模仿不同乐器的声音,进行实际练。
5. 合奏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合奏活动,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乐器进行合奏。
教学延伸:- 学生可通过创作简单的乐曲,运用不同乐器的声音进行表达。
- 学生可通过观察乐谱,研究乐器的演奏技巧和乐谱的音符表示。
第三单元:音乐的情感表达课时一:音乐的速度与节奏教学目标:- 了解音乐的速度与节奏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芬芳茉莉教学目标:1、接触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能够从中认识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进一步收集并了解影响民歌变异的多种因素。
2、能够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来演唱根据《茉莉花》改编的合唱,并能够背唱一段歌词。
3、欣赏《图兰朵特》中的《东边升起月亮》、三首我国不同地区的《茉莉花》及合唱,能够听辨并能用语言文字表述出他们在情感、风格上的差异。
4、能用不同表演形式表现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茉莉花》,每个学生都在其中承担任务。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用欣赏茉莉花清新、小巧的心情演唱歌曲。
2、聆听不同地区的《茉莉花》,享受不同风格带来不同的感受。
教具准备:光碟、多媒体设备、风琴。
课时安排:四课时第1、2课时教学内容:欣赏歌曲《茉莉花》、欣赏《东边升起月亮》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和演唱歌曲《茉莉花》对我国的民族音乐的表现能力和音乐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2. 通过为旋律画小节线和为歌词配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及兴趣.3、从外国人唱《茉莉花》引发学生自豪感,从而更加认真得去感受歌曲的优美。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演唱歌曲《茉莉花》对我国的民族音乐的表现能力和音乐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教学课时:本部分拟用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1、教师导语:我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一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沙漠中的楼兰国有一位美丽动人的公主,名叫图兰多,但也很残酷。
据说她给来自各国的求婚者提了个条件,能回答出她提的三个问题,就可以娶她,并赢得皇位,但如果答不出,就得被砍头。
因此很多人包括国外的王子死在了她的刀下。
有个鞑靼国王子也被图兰多的美貌打动,决心不顾一切要娶到图兰多,对图兰多提出的三个问题,对答如流,终于获胜,可图兰多仍不甘心。
这时,王子倒慷慨地来帮她,请她在天亮之前能猜中他的名字,他就情愿象没有猜中图兰多的谜语那样,被处死刑。
此夜,全城无人入睡,百姓和僧侣们都在向月神祈祷,希望图兰多诚服,从此结束杀戮。
月亮出来了,僧侣的祈祷乐响起2、茉莉花的旋律响起或许就是这动人的音乐感化了美丽残酷的公主。
终于她良心发现,从此改邪归正。
音乐的魅力在这一时刻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这首曲子大家在哪里听过?有谁能哼唱两句给大家听听?3、复听《东边升起月亮》三、欣赏《茉莉花》与活动1、历史简介在中国,这首歌更是历史悠久。
谁来把大屏幕中次连贯成一句话介绍给大家。
(据史料记载,《茉莉花》最早发源于江苏扬州,大概是明朝时期,原来的歌名是《鲜花调》。
)2、听旋律老师今天带来一样乐器,认识吗?(对了)这叫二胡,是我国的民族乐器。
民族歌曲,就要用我们的民族乐器来演奏才能体现它的韵味。
下面就请大家来听一听用二胡演奏出的《茉莉花》。
让生听一段,看学生状态,"抓住"听得入神的同学:"老师发现有些同学听得很入神,老师也一样,快要被着美妙的旋律陶醉了。
你们能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达你们的感受吗?比如说,用手来表示听到的旋律的高低起伏。
"教师示范,再放第二遍。
3、原版的茉莉花(屏幕显示歌词)先在江苏地区广泛传唱,清朝时期定名为《茉莉花》。
一起听一听,边听边留意一下歌词,看看歌词是怎样赞美茉莉花的。
(出示歌词、播放黑鸭子演唱的茉莉花。
2-3段之间过门提示学生唱一唱)学生回答问题:(喷洒空气清新剂)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真的有这么香吗?我们一起来切身体会一下。
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真的那么白吗?老师这里有几张照片一起来看看(播放照片)茉莉花亦称"茉莉",为复瓣小白花,小巧玲珑,清香四溢,素洁光润,仿佛刻玉雕琼。
该花原产印度、印尼、菲律宾等国。
早在宋代传入我国。
自明代起,扬州已有少量茉莉引进种植,但大批种植至少始于清光绪初年。
4、新版《茉莉花》民歌总是在人们的传唱过程中不断发生着变化。
茉莉花小巧玲珑,以它名字命名的歌曲在经过多年的传唱之后,也发生了变化。
变得更加短小精致,也更加易学易唱。
可以说就是几岁的孩童也时常将它挂在嘴边。
(播放新版《茉莉花》5、屏幕出现两首歌的旋律(简短的一句)。
学生对比,知道的确发生了变化。
6、师生互动,说说茉莉花歌里一直唱茉莉花好,其实茉莉花并不仅仅可以用来观赏,你们知道茉莉花还有什么用吗?(泡茶、入药、做成工艺品等)7、学唱《茉莉花》今天能和大家一起,看花、品茶、听歌,老师非常高兴。
大家觉得呢?这自古阿,高兴时必当高歌一曲。
老师有个提议,不如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首《茉莉花》如何?四、教师小结总结歌曲内涵茉莉花在我国历史悠久,这首民歌轻盈活泼,淳朴优美,婉转流畅,短小精致,易唱易记,表达了人们爱花、惜花、护花,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情感,既积极健康,又储蓄柔美。
小结点题今天,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关于《茉莉花》的内容,尤其是它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学生总结:感到骄傲自豪)教师接:是呀,老师也想起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我们更应该将这首经久不衰的佳作永远创唱下去。
第3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茉莉花》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茉莉花〉,使学生近一步了解茉莉花的美丽,并能通过优美、抒情的歌声表现出来。
2、指导学生熟练演唱,并能背唱3、通过演唱、欣赏等活动感受不同版本的茉莉花中所包含的文化。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用舒展,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哪?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看过影片之后猜一猜我们到了哪里?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二、放录像同学回答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三、师:背景音乐有没有注意到?师:今天我们一起到江南水乡走一走,共同学习并演绎这首江苏民歌〈茉莉花〉四、歌曲学唱1、听录音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A、欢快活跃B、亲切抒情2、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A、婉转细腻柔美B、粗犷豪放抒情3、歌曲表现了青年姑娘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歌曲表面上是在表现年轻姑娘既想摘花又怕挨骂的天真神态,实质上是在表现青年男女之间的纯洁感情。
4、唱歌谱就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把歌谱唱一唱(出示歌谱)学生分三组唱,第一组先慢唱,然后恢复原速。
5、歌曲教唱师:这么动听的旋律配上美妙的歌词一定更好听a) 放录象(学生听)b)学生跟唱(多唱几遍)划拍唱-----难点纠正:把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容易出现的错误纠正过来。
并告诉学生一字多音是江南民歌的一个特点。
6、放开声音唱一唱。
7、完整有感情的演唱。
师: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茉莉花唱的更美?每一句怎么处理?(1)学生自己试着唱一唱(2)教师可提示:从速度、力度和演唱方法上有什么想法?(3)学生把每一句都试唱出来,说出为什么这样处理,全体在试唱,教师指导。
(4)按照同学们处理的方法大家一起感受演唱。
(放录音)五、欣赏与拓展1、《茉莉花》是首民歌流传于全国各地,奇歌词基本相同或者大同小异,旋律上既有相同的因素,由尤其独特的地方特色,从而鲜明的表现了民歌的变异性。
还有的把它改变成了器乐曲。
2、创编动作请同学们自己为歌曲编动作3、拓展师:我们加一种唱法:轮唱(1)练习轮唱(2)清唱(3)放录音请同学唱第一段,全体起立唱第二段。
六、教师总结,师生再见.说说这节课学习后的快乐之处是什么?第4课时教学内容:聆听三首不同地区的《茉莉花》,感受不同的风格教学目标:1、接触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能够从中认识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2、通过欣赏,让学生乐于进一步搜集并了解影响民歌变异的多种因素。
教学重点:感受不同地区的歌曲《茉莉花》。
教学难点:能够听辨并能用语言表述出它们在情感上、风格上的差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民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统一题材的作品在不同的地区会有什么样的区别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东北、河北,看看那里的茉莉花开得怎么样。
二、欣赏东北民歌《茉莉花》1.师播放东北民歌《茉莉花》,设问:A歌曲在速度和力度上有什么特点?B音乐的风格与东北人的性格有什么样的关系C与江苏民歌《茉莉花》相比,歌词、旋律方面有何异同的地方?2.小组讨论:歌词基本相同,旋律变化比较大,显出东北人开朗的性格和音乐风格特点。
3.师简介东北民歌《茉莉花》:辽宁海城的《茉莉花》旋律进行中的大跳明显增多,衬词的处理也显出东北二人转的特点。
4.生学唱东北民歌《茉莉花》,感受二人转版的《茉莉花》。
三、欣赏河北民歌《茉莉花》1.师播放河北民歌《茉莉花》,设问:与江苏民歌《茉莉花》相比,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2.生交流:旋律中加入了升"sol"和升"do"等音符,显现出北方爽朗和明快的音乐风格特点。
3.师简介河北民歌《茉莉花》:河北南皮民歌《茉莉花》在旋律中保留了江苏民歌《茉莉花》中的一些主要因素、起始音也相近似。
歌词的变化使歌曲融入较多的叙事说唱性特征。
4.师用听唱法指导学生演唱河北民歌《茉莉花》的旋律。
四、小结。
师播放三首不同地区的《茉莉花》,让学生辨别是哪个地区的歌曲。
第二课悠扬民歌教学目标:1、能记住乐曲《小河淌水》的主题旋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乐曲与声乐曲的不同感受。
2、聆听乐曲《迪克西岛》,感受乐曲悠然自得的情绪,认识并听辨出短笛持音色。
3、能用深情、饱满的声音背唱歌曲《妈妈格桑拉》,并能以边唱边跳舞蹈的形式表达自己祝福妈妈幸福之情。
4、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感受歌曲欢乐、喜悦的情绪,并能与同伴用多种形式表演。
教学重点:能用深情、饱满的声音背唱歌曲《妈妈格桑拉》,并能以边唱边跳舞蹈的形式表达自己祝福妈妈幸福之情。
教学难点:感受和体验民歌的特点与魅力,从而加深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1课时妈妈格桑拉教学内容:聆听妈妈格桑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复习旧歌,通过让生谈藏族风土人情,引入对歌曲《妈妈格桑拉》的学习。
二、新课教学。
1、视唱全歌乐曲,生跟着教师的琴声哼唱旋律,说说是哪个地区的民歌。
2、播放歌曲的音乐,让生寻找与之共同的音调,从而导入歌曲的学习。
3、初听歌曲,理解情感。
(1)教师介绍歌名的含义。
妈妈格桑拉的意思是指妈妈幸福。
(2)初听歌曲,理解歌曲的情感。
歌曲是反映妈妈的幸福,还是祝愿妈妈幸福?生从歌词、情绪、速度上谈谈自己对歌名的理解。
4、学唱歌曲,体验情感。
(1)跟琴学唱歌曲旋律。
(2)带着对妈妈的深情祝愿,再唱歌谱。
(3)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学唱歌曲。
(4)合唱部分通过分小组、分乐句自主学唱,各分声部都熟练地演唱后再合成。
(5)对比聆听齐唱、合唱和领唱、合唱的不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