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模拟)
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测试)

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小题在义与利之外周国平“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
”中国人的人生哲学总是围绕着义利二字打转。
可是,假如我既不是君子,也不是小人呢?曾经有过一个人皆君子言必称义的时代,当时或许有过大义灭利的真君子,但更常见的是借义逐利的伪君子和假义真情的迂君子。
那个时代过去了。
曾几何时,世风剧变,义的信誉一落千丈。
真君子销声匿迹,伪君子真相毕露,迂君子豁然开窍,都一窝蜂奔利而去。
据说观念更新,义利之辩有了新解,原来利并非小人的专利,倒是做人的天经地义。
不过,无须怀旧。
在义利之外,还有别样的人生态度。
在君子小人之外,还有别样的人格。
套孔子的句式,不妨说:“至人喻以情。
”义和利,貌似相反,实则相通。
“义”要求人献身抽象的社会实体,“利”驱使人投身世俗的物质利益,两者都无视人的。
灵生活,遮蔽了人的真正的“自我”。
“义”教人奉献,“利”诱人占有,前者把人生变成一次义务的履行,后者把人生变成一场权利的争夺,殊不知人生的真价值是超乎义务和权利之外的。
义和利郝脱不开计较,所以,无论义师讨伐叛臣,还是利欲支配众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是紧张。
如果说“义”代表一种伦理的人生态度,“利”代表一种功利的人生态度。
那么,我所说的“情”便代表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
它主张率性而行,适情而止,每个人都保持自己的真性情。
你不是你所信奉的教义,也不是你所占有的物品,你之为你仅在于你的真实“自我”。
生命的意义不在奉献或占有,而在创造,创造就是人的真性情的积极展开,是人在实现其本质力量时所获得的情感上的满足。
创造不同于奉献,奉献只是完成外在的责任,创造却是实现真实的“我”。
至于创造和占有,其差别更是一目了然,譬如写作,占有注重的是作品所带来的名利地位,创造注重的只是创作本身的快乐。
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练习)

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他们对物、对人和对事的观点不同,那些观点对于他们心灵上的影响因此也不同,苦乐主要也就在于此。
②我渴望知道星辰为什么闪闪发光,我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
③悲观的人所想的和所谈的却只是坏的一面,因此他们永远感到怏怏不乐,他们的言论在社交场所大煞风景,个别人还得罪许多人,_________他们到处与人格格不入。
A.分野企图以至B.分界试图以致C.分界企图以至D.分野试图以致2 .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
B.为降低交通噪音对环境的影响,我国科研人员制定了总平面防噪音方案。
C.江南药业集团采取积极有效的节水措施,用水量由去年同期的四十吨下降为现在的十吨,下降了三倍。
D.报刊、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更有责任作出表率,避免用字不规范现象不再发生。
二、字词书写3 . 拼音与识字。
给划线字注意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轩()榭嶙()峋愧怍()颓()唐(lòu)空(è )耗(jì )俩瓦(lì)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小鸟,你飞向何方赵丽宏①在黄昏的微光里,有那清晨的鸟儿来到了我的沉默的鸟巢里。
②我喜欢泰戈尔的诗。
还在读中学的时候,泰戈尔就把我迷住了,一本薄薄的《飞鸟集》,竟被我纤嫩的手指翻得稀烂。
那些充满着光彩和幻想的诗句,曾多少次拨动我少年的心弦……③《飞鸟集》破损了,我渴望再得到一本。
然而,“文革”一开始,这个小小的愿望,竟成了梦想。
我的那本破烂的《飞鸟集》,也被人拿去投入街头烧书的熊熊烈火中,暗红色的灰烬在火光里飞舞,飘飘洒洒,纷纷扬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2020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现代文阅读1 . 阅读下面《藤野先生》的选段,回答问题。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
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
最初是骨学。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
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
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
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
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1)选文主要记叙了藤野先生关心学生的一件什么事情,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从选文看,藤野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分条予以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的火车许锋①母亲也算是一个有见识的人。
年轻时她就开始坐火车。
②母亲年轻时,市场还很死板。
她生活的村庄周围百里,没有汽车,也没有自行车。
可以想象,那时能够坐火车是多么的不容易。
③她可能一个人坐过。
我所知道的是她带着两个孩子,从西部的一座小城上车,然后开始漫长的旅行。
那时火车很慢,似乎站站都停。
那时有卧铺,但她们只能坐在硬座上。
那时两个孩子还小,不需要买票,但不买票也就意味着没有座位,一个座位坐三个人,那么,孩子们多时就得坐在母亲腿上。
那时可能有方便食品,但孩子们从没有过什么奢望,母亲或许背着家乡特有的蒲扇那样大的饽饽。
那时没有民工潮,但车厢里仍然满是人,母亲和孩子们蜷缩在车厢里,动弹不得。
母亲的行程一点都不短。
她需要带着孩子经过两天两夜先到达北京。
④北京站更大,人更多。
母亲背着大包,一手牵一个孩子,去办中转签证。
火车不是自家的,所以,从办完中转手续到重新登上列车,需要时间,那个时间有多长,不清楚。
半天,8个小时,都有可能。
在这段同样漫长的时间里,母亲要让孩子们吃饱饭,要让孩子们别把屎尿丢在裤裆里,要看好行李,更重要的,要看好孩子。
孩子们很小,虽然不是非常调皮,从小地方到了大北京,心虚,但一动不动是不可能的,只要稍微跑一跑,母亲就手足无措了。
但是母亲最终还是背着大包,牵着孩子,登上了新的列车。
⑤列车开往北大荒。
从首都到北大荒,同样是漫长的。
同样,只有一个座位,人很多,孩子们闹。
白天还好说,到了晚上,那么小的地方,如何睡得下三个人呢。
尤其母亲晕车,非常晕车,一晕就吐,一吐就浑身无力,脸色蜡黄,脑袋像一罐糨糊。
那时,她实在需要一张铺,哪怕睡那么一会会儿。
但是没有。
可她不敢对火车有丝毫的不满,她小心翼翼地躲避着人,谨慎地回答着列车员的问题,她还不能因为分神而使孩子们受到伤害。
⑥穿过漫长的黑夜,列车到达终点。
足足一个礼拜的旅行,孩子们伸伸懒腰,就又有了精神。
但对于母亲来说,那是颠簸,所以,她笑得很疲惫。
⑦后来,她老时,提起坐火车,她头皮都麻。
除非万不得已,她是不会再坐火车的。
她对火车有骨子里的惧怕。
⑧60岁时,她再一次上了火车。
她带着三岁的孙子,就俩人。
这时的母亲已经浑身是病,高血压、心绞痛,都是要命的病。
她又没有手机。
这一次的旅行需要36个小时。
她是去另一座城市看望另一个孩子。
在她以往坐火车的经历中,这是最短的一次。
送她的孩子问,您行吗?她笑笑,没问题。
孩子指着一大堆水果、罐头、面包说,一定要吃好。
母亲说,行了,你们走吧。
⑨另一个孩子焦急地等待了36个小时后,母亲乘坐的列车到站了。
孩子等旅客下得差不多了,进了车厢,拉开了包厢门,看见母亲正和孙子在上铺玩呢。
母亲呵呵笑道,如今火车就是不一样,没晕车。
细节是,在终点前的一个大站,母亲那个包厢的人都下车了。
整个一个包厢,就祖孙俩。
60岁的母亲抱着孙子上蹿下跳。
⑩从20多岁开始坐火车,母亲终于彻底地“放肆”了一回。
(选自《深圳特区报》2018年05月23日B03版)2 . 通读全文,然后概括母亲“对火车有骨子里的惧怕”的原因。
3 . 第①自然段中说“母亲也算是个有见识的人”,请说说你对词语“也算是”的理解。
4 . 第⑨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写得凝练传神,请你赏析。
5 . 结合原文,简要分析母亲的性格特点。
雪地里的迎春花我十岁那年,父亲终于决定外出谋生。
他说,他得出去挣点钱,以后让我进城念好的学校。
他说话时,母亲正倚在门上,用破旧的头巾扑打着身上的灰尘。
父亲走的这天,母亲没有出门送他。
我以为,母亲并不在乎父亲的走与留。
殊不知,我却在午后的玩耍中,偶然看到了蹲坐在玉米地埂上的母亲,正独自默默流泪,面前的母亲和一个时辰前与父亲欢笑着告别的母亲俨然判若两人。
父亲回来的那天,隔壁邻居都过来看了。
母亲一直不说话,父亲从兜里掏出一枚精致的黄色发卡。
我认识,那是一朵多么漂亮的迎春花啊!黄色的蕊,黄色的瓣,如同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父亲将它插入母亲的发隙中,用手指一按,“啪”一声,别在了头上。
母亲于是欢喜地进了厨房,只剩我和父亲在门前嬉闹。
没过几天,父亲又回到城里去了。
其间,他给家里写过两封信,说自己在一家公司里做搬运工,货物虽不重,可都是高档货,很能赚些钱,叫我和母亲不要担心。
那两封简短的信,不识字的母亲硬是让我念了许多遍。
而她每听完一遍,都要在地埂旁坐上很长时间。
春节前,母亲收到了父亲的汇款。
经过一夜的深思,母亲最终决定带我去城里添置些东西,好给父亲一个惊喜。
母亲买了一条羊毛围巾、两张年画和一个偌大的二手衣柜。
母亲说,这种衣柜,放在家里够气派。
衣柜有了,可搬运成了问题。
我们只得花一点工钱,去桥头上雇个搬运工。
桥头的工人可真多啊,密密麻麻地聚集了一地。
前头的几个老练的小工一看到我和母亲,便迅速起身围了过来。
寻思间,一个声音粗犷的男人对着密集的小工打趣:“嘿,是不是又来老板了?找我啊,我力气可大着呢,庄稼人!不偷懒儿!”母亲迅速拨开人群,循声望去。
不远处的空地上,坐着一个头发蓬乱,衣衫褴褛的男人。
我看不清那张黑黝黝的脸,只是他手臂上特有的疤痕,让我辨认出,他便是我的父亲。
他在见到我与母亲的一瞬间,惊慌失措地捂着肚子往远处跑,似乎是急着上厕所。
母亲没有叫他,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个熟悉的背影渐渐消失在视野里。
然后她随便指了一个在旁的男人,拉着我,飞也似的离开了。
我气喘吁吁地抬头,看到母亲那簌簌滴落的眼泪打湿了那条新买的羊毛围巾。
父亲出事的那天,母亲正在门前扫雪。
一个神色匆忙的男人从马车上跳下来说:“不好啦,不好啦,虎子他爹出事儿了!”父亲是在搬运家具时出事的。
楼梯上有水结了冰,父亲一时没有站稳,摔了下来。
那张一百多斤重的八仙桌,便毫不留情地砸向了他的身体。
父亲最终没能救活。
抬棺那天,母亲盘起了头发。
将那朵柔黄的迎春花缓缓插入了发际。
我没有哭,母亲也没有。
亲朋散去之后,我和母亲默默地收拾家里的残局。
洗碗时,她捋着蓬乱的头发惊呼:“我的发卡呢?我的发卡呢?”当夜,母亲硬拉着我,在漫天的雪花中,寻找父亲送她的那一枚黄色发卡。
我从来没有见她如此疯狂过。
大雪呼啸着席卷了山野。
漆黑的夜,路上,我和母亲趴跪在冰凉刺骨的雪地上,一步一步地顺着掩埋父亲的方向找寻而去。
母亲的发卡真丢了。
父亲下葬时,她不曾哭泣,如今却在惨白的雪夜里,为一枚没有生命的发卡哭得没了声息。
当雪花再度悄然覆盖了村庄,我已不觉寒冷。
因为我知道,在这个白雪皑皑的世界里,一定有一枚温热的发卡在寒冬的深处,默默地守护着一朵柔黄的迎春花。
6 . 文中写了母亲的三次流泪,请概括母亲第二、第三次流泪的原因。
第一次:父亲离家,母亲因不舍而流泪。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 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8 . 按要求赏析语句。
(1)那两封简短的信,不识字的母亲硬是让我念了许多遍。
而她每听完一遍,都要在地埂旁坐上很长时间。
(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在这个白雪皑皑的世界里,一定有一枚温热的发卡在寒冬的深处,默默地守护着一朵柔黄的迎春花。
(为什么说“发卡”是“温热”的?)9 . 说说文章以“雪地里的迎春花”为题有何妙处。
二、句子默写10 . 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
①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②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③_________________,村南村北响缲车。
(苏轼《浣溪沙》)④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⑤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⑥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
(刘方平《月夜》)⑦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⑧沙鸥翔集,锦鳞游泳;_____________,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三、对比阅读11 . 《论语》中有些语录体现了孔子实事求是和认真严谨的治学思想,他教育学生要有踏实谦虚的学习态度,不要弄虚作假。
阅读下面四则语录,请你选择最合适的一则,赠给(链接材料)中的北方人,与之共勉。
(只填序号)①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②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③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
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④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链接材料)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②于南方。
席上啖③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