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海拾贝(第1、2课时)

合集下载

《诗海拾贝》教案模板

《诗海拾贝》教案模板

《诗海拾贝》教案模板第一章:诗歌的概述1.1 诗歌的定义与特点介绍诗歌的定义:诗歌是一种以节奏、韵律和音乐性为主要特征的文学体裁。

分析诗歌的特点:通过象征、暗示和抒情等手法,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观念。

1.2 诗歌的分类与形式介绍不同类型的诗歌: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等。

讲解诗歌的形式: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等。

第二章:诗歌的阅读与理解2.1 诗歌的语言特点讲解诗歌的语言特点:富有音乐性、象征性和暗示性。

分析诗歌中的象征和暗示:通过具体的意象和形象表达抽象的意义。

2.2 诗歌的情感与主题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通过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意象来体验作者的情感。

分析诗歌的主题:通过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来揭示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和主题。

第三章:诗歌的创作与表达3.1 诗歌的创作技巧介绍诗歌的创作技巧:押韵、节奏、意象、象征等。

讲解如何运用这些技巧来创作诗歌:通过练习和示例来引导学生运用创作技巧。

3.2 诗歌的表达与发表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和动作来表达诗歌的意义和情感。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诗歌作品,互相欣赏和交流。

第四章:古代诗歌的欣赏与解析4.1 古代诗歌的特点与形式介绍古代诗歌的定义与特点:以古代文学为背景,注重音律、对仗和修辞手法。

讲解古代诗歌的形式:律诗、绝句、词等。

4.2 古代诗歌的欣赏与解析引导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美:注意诗歌的语言、意象和情感。

分析古代诗歌的意义和主题:通过了解诗歌的背景和历史情境来深入理解。

第五章:现代诗歌的创作与表达5.1 现代诗歌的特点与形式介绍现代诗歌的定义与特点:更加自由、多样化的表达方式,注重个人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讲解现代诗歌的形式:自由诗、散文诗、实验诗等。

5.2 现代诗歌的创作与表达引导学生进行现代诗歌的创作: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表达活动: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来展示自己的诗歌作品。

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教案模板,你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修改和补充。

《诗海拾贝》第一课时

《诗海拾贝》第一课时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诗的一二句“好”字含情,赞美春雨。“知 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 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 需的时候飘然而至。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三四句既写了春雨的动态,又传出了他的润 物之神,“潜”字透露出风很微,“细”字 说明了雨极小。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五六两句进一步从视觉上描绘夜雨景色。 最后两句是写雨后晓景。
天净沙· 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曲牌名。
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译文]
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 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 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 多么的落寞,拖出那长长的影子。炊烟淡淡 飘起,几只全身乌黑的乌鸦栖息在偻佝的老 树上,时不时还发出几声令人心酸的啼叫。 在残霞的映照下,那一身羽毛闪闪发亮。忽 然,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 顺着它远远望去,山清水秀;再往近处看, 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菊花,在 风中一齐摇曳着。
(注释) 昔:从前,指出征时。 矣:语气助词。 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思:语气助词。 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首诗的意思: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 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杜甫《春夜喜雨》赏析
《春夜喜雨》是一首五言律诗,这是唐朝诗人杜甫 所作。作者细致的刻画了春雨的夜景,表达了对春雨 来得及时的喜悦心情。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辛弃疾的一 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这首词所描写的时间是 夏天的夜晚 ,地点是 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 。

《诗海拾贝》课件

《诗海拾贝》课件
主义诗歌的特点和诗人们对意识和潜意识的探索。
3
后现代诗歌
了解后现代诗歌的特点和对传统诗歌形式的颠覆和重构。
中国古诗词赏析
李白
赏析李白的诗歌,体验他豪放 奔放的创作风格。
杜甫
欣赏杜甫的诗作,感受他对社 会现实的思考和关怀。
白居易
欣赏白居易的诗歌,领略他柔 情与机智并存的表达方式。
中国现代诗歌的特点与传承
现代诗歌的新潮与革新
了解中国现代诗歌的新潮派和 革新派,以及他们对传统诗歌 的突破和创新。
诗人海子与古成
探索海子和古成这两位中国现 代诗坛的传奇人物,他们的诗 歌作品和影响。
北岛与抒情主义
了解北岛对中国现代诗歌发展 的贡献,以及抒情主义在现代 诗歌中的地位。
西方诗歌的特点与发展
1 古希腊与罗马诗歌
了解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诗歌,它们对西方诗歌的影响。
2 文艺复兴与诗歌复兴
探索文艺复兴时期对西方诗歌的复兴和改革,以及诗人们的贡献。
3 浪漫主义与现代诗歌
了解浪漫主义时期对西方诗歌的影响,以及现代诗歌的发展趋势。
西方现代诗歌的特点与趋势
1
象征主义诗歌
探索象征主义诗歌的特点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诗海拾贝》PPT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诗海拾贝》PPT课件。本课程将带您探索诗歌的奥秘,了解 诗歌的分类、特点及发展,以及名家诗歌的赏析和诗歌与文化、人生等方面 的关联。
诗歌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诗歌的定义
了解诗歌的定义,它是如何用独特的语言和形式表达情感和思想的。
诗歌的分类
探索各种诗歌形式,如抒情诗、叙事诗、议论诗等,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和应用。
诗歌的韵律与格律
了解诗歌中的韵律和格律规则,如何影响诗歌的音韵和节奏。

诗海拾贝教案

诗海拾贝教案
小学语文科(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课题
与诗同行活动四诗歌知识竞赛
第(1)课时
课型
实践活动课
修改意见
教学目标
通过诗歌知识竞赛,增强对诗歌的兴趣,加强诗歌的积累和理解。




重点
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诗歌。
难点
加强诗的积累。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诗,作好比赛准备。




一、赛前准备
(一)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八组,并各自推选出队长。
三、小结
通过这次诗歌竞赛,我们无论是对诗句的积累、理解,还是在诗歌知识的积累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希望我们能继续积累更多的诗歌。
注:布置好场地,可邀请家长朋友参与,帮助顺利完成这次活
动。
1·课前先培训好主持人,记分员,评委等。
2·要避免优生扎堆,先要在分组上均匀一下。




诗歌知识竞赛




使用本教案在课堂教学中的感觉:a、好的地方。b、碰到的问题。C、今后再教本节课的设想。
(二)搜集竞赛题目:可以是诗句接龙、诗歌常识、诗句释义。
(三)出题方式:学生出一半的题,教师出一半的题。
二、知识竞赛
(一)必答题.每组5道题,每题10分。
(二)抢答题。共20道题,每题10分。答对得10分,答错扣10分。
(三)风险题。每组2题,分成10分、20分、30分三个分值档,答错扣相应分值。
(四)评出优胜组。

六年级上册语文《诗海拾贝》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诗海拾贝》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诗海拾贝》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歌的形象思维、意境、修辞手法等。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件、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的诗歌作品。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聊一聊:同学们,你们对诗歌有什么了解?诗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二、学习诗歌基础知识1.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节奏、韵律、意象、修辞等。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

三、欣赏诗歌1.欣赏《静夜思》等经典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2.让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原因。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阅读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下节课分享。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聊一聊: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想用诗歌表达情感的时刻?二、诗歌创作1.讲解诗歌创作的步骤和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主题进行诗歌创作。

三、作品分享与评价1.学生分享自己的诗歌作品。

2.同学们互相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修改自己的诗歌作品,准备参加诗歌朗诵比赛。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聊一聊:同学们,你们认为诗歌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二、诗歌欣赏与创作1.欣赏《将进酒》等经典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力量。

2.学生尝试创作一首表达自己情感的诗歌。

三、诗歌朗诵比赛1.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诵比赛。

2.评选出最佳朗诵者,并进行表彰。

四、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收集自己喜欢的诗歌,准备参加诗歌知识竞赛。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聊一聊:同学们,你们对诗歌有什么新的认识和感悟?二、诗歌知识竞赛1.举行诗歌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诗歌知识的掌握。

2.评选出最佳选手,并进行表彰。

六年级语文上课件:诗海拾贝

六年级语文上课件:诗海拾贝
诗海拾贝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
竞赛目的
激发学习古诗词 的兴趣
提高文学修养, 丰富生活,陶冶 情操
学习祖国优秀的 文化遗产,弘扬 民族文化
教学形式——小组竞赛
竞赛程序:第一轮——文学常识 必答题

第二轮——名句接龙 抢答题

第三轮——趣味诗谜 抢答题

第四轮——答题过关 抢答题
竞赛规则:每次答题限时一分钟,
答对一题得十分。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什么?分为几部 分?共有多少首诗?
——《诗经的诗作。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晋陶源明是哪个诗派的代表?说出他的代表作。
— —田园诗派,《桃花源记》、《归园 田居》。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题目是什么?是谁写的?
——《题菊花》,黄巢。
“去来固无声,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 声。”题目是什么?是谁写的?
——《咏风》,王勃。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 拂云堆上说明妃。”题目是什么?是谁写的?
唐朝边塞诗派的代表是谁?请背出《别董大》
——高适、岑参,“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 下谁人不识君。”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是谁的 自我写照?你最喜欢他的哪首诗?请说说原因。
——李白,史称诗仙。
被称为“诗圣”,其作品被誉为“诗史” 的是谁?请背出他望岳抒怀的名句。
请将花名添在诗句的空白处。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 荷)别花样红。
宝剑锋从磨砺出,
( 梅)香花自苦寒来。 朱雀桥边(野草),花

二年级(上)语文《拾贝壳》-PPT

二年级(上)语文《拾贝壳》-PPT

tè qiáo 特别 瞧
lí mō 离开 摸
shàn shàn shān chéng
shèng
折扇 扇贝 扇风 盛 满 茂盛
hǎi tān sh‵αnɡ yín ɡuānɡ shǎn shǎn xǔ xǔ
海 滩 上,银 光 闪 闪。许 许
duō duō ɡuāng hu′α de luǎn shí wǔ cǎi de bèi
多 多 光 滑 的 卵 石,五 彩 的 贝
ké jǐ z‵αi yì qǐ sh‵αi t‵αi y′αng wǒ men wān
壳,挤 在 一 起 晒 太 阳。我 们 弯
x‵iα yāo shí qǐ měi lì de bèi ké
下 腰,拾 起 美 丽 的 贝 壳。
hǎi tān sh‵αnɡ yín ɡuānɡ shǎn shǎn xǔ xǔ
壳,挤 在 一 起 晒 太 阳。我 们 弯
x‵iα yāo shí qǐ měi lì de bèi ké
下 腰,拾 起 美 丽 的 贝 壳。
看,一个扇贝的壳,像一把 打开的折扇,真漂亮!说不定是 海妈妈特意留下来,给我们扇风 用的呢!
瞧,一个细长的螺丝壳, 像一个张着嘴的小喇叭,真逗 人喜爱!这一定是海妈妈留给 我们吹号用的!
小贝壳, 挤一堆, 拾啊拾, 拣啊拣, 摸一摸, 看一看, 逗得我们乐哈哈。
课外积累
读句子
退潮了,孩子们来到沙滩上拾贝壳。 瞧,这只像小喇叭,那只像小蜗牛,真是 形态各异,惹人喜爱!
孩子们捧着许许多多逗人喜爱的贝壳, 对着大海,高声喊道:“海妈妈!您的礼 物我们收到了,收到了!”
轻声读课文4、5小节,试着完成课后的填 空。
笑 着,跑 着,跳 着,来 到 海 边。

小学二年级语文《拾贝壳》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拾贝壳》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学校二班级语文《拾贝壳》原文、教案及教
学反思
《拾贝壳》是一篇充斥童真和童趣,文字活泼美丽的课文。

课文中五彩缤纷、形态各异的贝壳很简约引起同学们的爱好。

因此,我在导入新课这一环中通过展示美丽各异的贝壳成功引出了课题,同学学习的热忱也被调动起来。

在接下来的生字教学环节中,我又尝试了小组合作识记生字、小老师教同学字、同桌竞赛识记生字等方式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小组之间争辩很激烈,同学们都纷纷献出自己的识字法宝,毫不示弱,完全没有我之前想象的混乱场面的发生。

小老师教同学字、竞赛识字教学这两个环节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学热忱很高,发言很积极。

但在全班沟通过程中,由于课前我没充分考虑各个生字之间的差异,在教学中对每一个生字都采用了同样的教学模式,拼一拼、找伙伴、换部首、书空,糜费了很多时间。

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听同班级老师的课,向他们求教;多思考识字教学的方法,专注分析每一个生字,找出它们的异同,力求突出重点,避开面面俱到,寻求最恰当的识字教学方法,让同学不仅学的开心,也能学得简约。

在教学《拾贝壳》这一课时,我还设计了句子训练这一环节,由于同学对句子训练相对生疏,因此在回答时思路有些混乱,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做这方面的尝试,给同学制造更多的说话写话机会。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的起源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 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 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 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 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 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 作品。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 和古罗马的维尔吉、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 之源。
3、按形式分: 古体诗、现代诗 4、按时间分类: 唐以前诗歌、唐诗、宋诗、元诗……现 代诗、当代诗…… ……
欣赏诗歌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借助工具 书了解大意,体会情感。在小组内向同学 推荐自己喜欢的诗,先放声朗读,再说说 自己喜欢的理由。
朗诵诗歌
在班级或年级举办诗歌朗诵比赛的活 动,以小组为单位或者一个人为单位报名 参加,邀请各科任老师担当评委,评选出 优秀的个人或团体。
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 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 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爱 国 诗 人 屈 原
浪 漫 诗主 仙义 李诗 白人
现 实 主 诗 义 圣诗 杜人 甫
唐 代 诗 人 杜 牧
宋 代 爱 国 诗 人 陆 游
宋 代 诗 人 王 安 石
宋 代 诗 人 苏 轼
著 名 诗 人 郭 沫 若
整体了解 • 读提示语,我明白了哪些知识? • 这次综合性学习分了哪两个阶段? • 我们来看看每个阶段安排哪些活动 ,提出了哪些建议?
读书,在书上勾画圈点(作旁批)
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 歌,常在我们耳边回响。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从古至今涌 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伟大的诗 人。 世界上其他国家也都有伟大的诗人。拜伦、海 涅、普希金……他们的优秀诗篇,为各国人民传 诵。 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开展搜集诗歌,欣 赏诗歌,朗诵诗歌等活动,我们还自己写了诗歌。
诗经·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2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 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 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 期,其诗涉及社会动荡、政治 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 史”,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
兴。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昔:从前。 矣:语气助词,用在句尾,和“了”相同。 往:去、离开。指的是战士去远征。 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当初我离家远征去边疆的时候,还是 春天,青青杨柳,丝丝缕缕,随风摇摆。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来:归来。 思:语气助词。 雨雪:下雪。 霏霏:雪花飘舞的样子。
西江月
明 清 稻 听 七 两 旧 路 月 风 花 取 八 三 时 转 / 别 枝 / 半 夜 香 里 / / 蛙 声 / 惊 鹊, / 鸣 蝉。 说 丰 年, / 一 片。
个 星 /天 外, 点 雨 / 山 前。 / 茅 店 / 社 林 边, / 溪 头 / 忽 见。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你还知道我国的哪些诗人?
世界上其他国家也都有伟大的 诗人。拜伦、海涅、普希金……他 们的优秀诗篇,为各国人们传诵。
英 国 诗 人 拜 伦
德 国 诗 人 海 涅
俄 国 伟 大 诗 人 普 希 金
德 国 诗 人 歌 德
英 国 诗 人 雪 莱
搜集诗歌
一、搜集诗歌的途径 1、阅读报纸
2、阅读杂志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大雨将至,急忙避雨,可一向熟悉的茅
店竟找不到了,跑到溪桥转弯处,嘿,茅店
不就在眼前么? 可以看出词人刚才是怎样的沉浸在“稻 花香里说丰年”的意境之中怡然自得。
诗中情怀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山乡夜行中所见
所闻。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溪
流小桥,构成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 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丰收在望
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 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 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 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 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诗歌的 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 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 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 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3、阅读书籍
4、询问其他人
5、上网查询
……
二、搜集诗歌的类型 1、诗歌 2、民歌 3、童谣 4、有关诗歌的知识 5、有关诗歌的故事 ……
整理资料
小组讨论搜集到的资料,把诗歌分类。 诗歌分类:
1、按诗人分: 李白、杜甫、郭沫若…… 2、按内容分: 咏史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边塞诗、
闺怨诗、送别诗……
[赏析]
《采薇》是一首写一位被遣戍边的兵士从出征到回家 的诗歌。这四句,是诗中情景交融的名句。“依依”, “霏霏”这两组叠词,不但把柳枝的婀娜姿态、大雪的 飞舞飘扬描绘得十分肯体、生动,而且非常形象地揭示 了这一征人的内心世界。“杨柳依依”表现他春天出征 时对故乡、亲人恋恋不舍的心情。“雨雪霏霏”使我们 联想到他在征程中经受的许多磨难,并衬托出他在返家 时满怀哀伤悲愤心情。清人王夫之说这四句诗“以乐景 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
现在我远征归来的时候,却是冬 天,漫天雪花纷纷扬扬,随风飘舞。
《诗经·采薇》
通过“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的 情境变化中,借景抒情表达了远征的战士 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
了对战争的反对和厌恶之情。
我会背诵
诗经 〃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 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 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天净沙· 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1
最早的诗 歌总集
诗经·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 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 305篇,又称《诗三百》。
• 《诗经》共收录诗歌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 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 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 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是正声雅乐, 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 “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是祭祀乐歌, 共40篇。 •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
思考
1、 作者以“秋”为名,曲中哪些字、 词能直接点名秋意。 白草红叶黄花 2、 除了描写有着明显秋意的景物外,还 描写了哪些景物。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飞鸿、青山、绿水
3、秋景为何在此人眼中会有这样不同的特点? 这些景物中透着秋日黄昏孤寂萧瑟的氛
围,有一点暗淡和冷清。 “青山绿明亮,鹊儿被惊醒了,从树枝 上飞起,引起树枝摇曳;半夜里清风吹拂,
传来声声蝉鸣。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清风送来一阵阵 稻花的清香,传来一 片青蛙的叫声,使人
觉得仿佛是在争说着
丰收年。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遥远的天边星辰稀疏,在山前下起了轻 微的雨。 上片写晴,下片写雨。这两句描写一场 骤雨即将瓢泼而下的气象。
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词题之解
《西江月》是这首词的词牌名,不是题目,
这首词的题目是《夜行黄沙道中》。词按字数多 91字以上为长调,58字以上至90字为中调。这首 词有50字,仍属小令,但有两段,故称双调。双 下阙)之间的联系。
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
调的词要注意上、下段(又称上片、下片或上阙、
孤村落日残霞
天边是夕阳和稀疏的晚霞,不远处是
一个孤零零的村落。
轻烟老树寒鸦
我一眼望过去,只看到夜幕将要来临 前的一点薄雾笼罩着的几棵老树和它身上
栖息的乌鸦。
一点飞鸿影下
不远处飞来一只孤雁,我随着它的身影望去,
青山绿水
远方是一片青色的山岱和碧绿的湖水,
白草红叶黄花
还有那点缀在它们身旁的白色小草、红 色枫叶和黄色小花。好一派秋天苍凉而又瑰 丽的美景呀!
红叶黄花”,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山水草
叶花五种景物,五彩缤纷,鲜艳明丽,开阔
细雨随着春风悄悄地在夜里来到,它默 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野径:乡间的小路
天上乌云密布,乡间小路全都是黑沉沉的, 只有江上的小船上的灯火独自明亮着。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晓:早晨; 红湿处 :枝头的花红润一片。 重:花朵饱含雨水,古曰“重”。 锦官城:四川省成都市。
作者介绍
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 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 金义军,历任安抚使等职,一 生政治清明,坚决主张抗金。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 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 曾长期落职闲居。晚年一度起 用,不久病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