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复习
统计总复习

统计总复习第一章①对统计的三种解释1. 统计工作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数量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的认识活动,包括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2. 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包括调查得到的经过整理具有信息价值的各种统计数据、图表和文字资料。
3. 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论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②统计数据的分类按计量尺度: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1)分类数据是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如,人口的性别:男和女;产品类别:食品、衣着、家电等;(2)顺序数据是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如产品的质量等级:一等品、二等品等;(3)数值型数据是按数量尺度测量的数据。
一般可直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且使用自然、物理、货币等单位计量。
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说明是事物的品质特征-----品质数据或定性数据;数值型数据是说明事物的数量特征----定量数据。
按收集方法: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观测数据:通过调查或观察而收集到的统计数据。
如有关社会经济数据均为观测数据。
试验数据:在实验中,通过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统计数据。
如对医药疗效试验数据;生物成长的试验数据等。
注意:观测数据一般不能再生,只能通过观察得到;大多数试验数据来源于科学实验,一般可以重复取得。
按被描述现象与时间的关系: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和混合数据截面数据�C 对不同单位在同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C 描述多个现象在某一时刻的变化情况;�C 比如,2021年我国各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
时序数据�C 对同一个单位的一个或者多个变量在不同时间上收集到的数据;�C 描述一个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C 比如,1996年至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数据。
混合数据- - -在数据集中含有时间序列和截面数据成分的数据;描述多个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比如,1996年到2021年我国各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
统计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一)数据类型1资料的表现特征计数数据:没有计量单位,用于性质、类别等分类中。
属于离散变量。
测量数据:有计量单位。
属于连续变量,可无限分割。
分数是特殊的测量数据。
2 数据的测量水平称名数据:没有大小关系,或称分类数据。
(离散)顺序数据:有分类和排序功能,或称有序数据。
(离散)等距数据:能加减不能乘除,因人定参照点。
(连续)比率数据:可以加减乘除。
(连续)参考已发公式表1(二)变量、观测值、随机变量变量:实验、观察、调查中想要获得的数据。
观测值:通过研究一旦确定了某个值,就称这个值为某一变量的观测值。
随机变量:取值前不能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就叫随机变量。
(三) 总体、样本、个体总体:又称母全体、全域。
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
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
一般来说,样本容量超过30的样本称为大样本,等于或小于30的样本称为小样本。
(四)次数、比率、频率与概率次数:次数是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为频数,用f表示。
比率:两个数的比称为比率。
频率: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与总的事件发生次数的比值。
概率:又称几率、或然率,用P表示,指某一事件在无限的观测中理应出现的次数。
(五)参数和统计量参数: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第二章统计量表(一) 数据的初步整理1. 审查资料(初步审查、逻辑审查、抽样审查)2. 数据排序3. 统计分组性质类别(或称品质分组)数量类别(或称数量分组)4. 资料汇总(统计表、统计图)(二) 制作分组次数分布表的步骤min max X X R -= 1求全距K Ri =()52187.1-=N K2 决定组距(i)与组数 (K)3 列出分组区间4 登记次数5 计算次数第三章 集中量数N X X i∑= (一)算数平均数1 直接计算法 ()NAM X AM X i ∑-+=2 用估计平均数计算 (AM 估计平均数,N 数据个数)3 平均数的特点①在一组数据中,每个变量与平均数之差的总合为0;②在一组数据中,每个数都加上常数C ,所得平均数为原来的平均数加上常数C ;③在一组数据中,每个数都乘以常数C ,所得平均数为原来的平均数乘以常数C 。
统计学复习资料

一、判断正误1、统计研究的对象是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及其联系,而非有关某一个体的具体情况。
( )2、用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求得的相对指标。
说明总体内部的组成状况,这个相对指标是比例相对指标。
( )3、用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求得的相对指标。
说明总体内部的组成状况,这个相对指标是比例相对指标。
( )4、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3%、2%、7%和5%,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技术方法为3%×2%×7%×5%—100%。
( )5、两个有密切联系的属于不同总体的总量指标之比是动态相对指标。
( )6、用价格作同度量的销售量指数∑10q p /∑00q p ,其分子分母之差∑10q p - ∑00q p 是表示报告期比基期一共增加或减少的销售量。
( )7、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
( )8、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时期一般固定在基期( )9、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它只能表现为绝对数。
( ) 10、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所以定基增长速度也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增长速度乘积。
( ) 二、单项选择题1、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 )。
A.作用不同 B.组织方式不同 C.灵活程度不同 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2、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
A .男性是品质标志 B.人的年龄是变量 C .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 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3、某机床厂要统计该企业的自动机床的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是( )。
A.二者均为离散变量 B.二者均为连续变量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4、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
A.企业设备调查B.人口普查C.农村耕地调查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5、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
统计学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1.为了估计全国高中生的平均身高,从50个城市、县选取了100所中学进行调查,在该项研究中,研究者感兴趣的总体是()。
A。
100所中学B。
50个市、县C.全国的高中学生D.100所中学的高中学生2.用组中值代表各组内的一般水平的假定条件是()。
A.各组的次数均相等B。
各组的组距均相等C。
各组的变量值均相等 D.各组数据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3.中位数和众数是一种()。
A。
数值平均数B。
位置代表值C。
不能反映现象一般水平的指标 D.几何平均数4.如果按年计算的发展水平指标组成一个时间数列,则该数列不体现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A。
长期趋势 B.季节变动C。
循环变动D。
不规则变动5.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依据是()。
A。
各年环比发展速度之积等于总速度B。
各年环比发展速度之和等于总速度C。
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之积等于总速度 D.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之和等于总速度6.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支出,从男生中抽取60名学生调查,从女生中抽取40名学生调查,这种调查方法是().A.简单随机抽样B.整群抽样C。
分层抽样D。
系统抽样7.在方差分析中,()反映的是样本数据与其组平均值的差异。
A。
总离差B。
组间误差C。
抽样误差 D.组内误差8.直线相关系数的绝对值接近于1时,说明两变量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是()。
A。
完全相关B。
微弱相关C。
无线性相关 D.显著相关9.下面各式子中,错误的是()。
A.y=-40—1.6x;r=0。
89 B。
y=-5—3。
8x;r=-0.94C.y=36—2。
4x;r=—0.96D.y=-36+3.8x;r=0。
9810. 若两个变量存在负线性相关关系,则对二者建立的回归方程可决系数的值为( )。
A. (-1,0)B。
(0,1)C。
小于-1 D。
无法确定11.总指数与个体指数的主要差异是()。
A。
指标形式不同 B. 计算范围不同C。
计算方法不同D。
计算范围和方法均不同12。
若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 )。
统计学概论复习资料

统计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的总体性特点表现在【】。
A.它是从个体入手,达到对总体的认识B.它是从总体入手,达到对个体的认识C.它排除了认识个体现象的必要性D.它只对总体现象的量进行认识,抛开了对总体现象质的认识2、全国人口普查中,调查单位是【】。
3、次数密度是指【】。
4、【】通常是指召开座谈会或访问被调查者,通过面谈来实现搜集调查资料的一种调查形式。
5、下列哪个不是常用的基本抽样组织形式【】。
6、【】可以对于某种总体的假设进行检验。
7、下列哪个不是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
8、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是【】。
≤r ≤≤r <1≤r ≤≤r ≤09、收入初次分配所形成的收入属于【】。
10、下列不存在对应负债的金融资产是【】。
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
2、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方法,可以分为【】。
3、统计表按分组的情况分类,可分为【】。
4、分配数列按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分为【】。
A.变量数列B.品质数列C.单项数列D.组距数列E.次数分配数列5、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包括【】。
三、填空题1、是按所拟调查事项,有计划地通过访谈、询问方式向被调查者提出问题,通过他们的回答来获得有关信息和资料的一种调查形式,它也是调查的一种基本形式。
2、留置调查具有、被调查者的回答不受调查人员的影响、被调查者有详细思考时间、避免因误解而产生误差等优点。
3、市场调查包括、定性调查、媒体和、商户和工业品调查、特殊社会群体调查、民意测验和文案研究。
4、平均速度指标包括和,它们是反映经济现象在一个较长时期内逐期平均发展变化的程度和逐期平均增长变化的程度的指标。
用以观察现象在整个时期内的动态发展变化情况和趋势。
5、是人们认识事物、科学实验、社会调查和体验生活等认知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6、又称分层抽样或分类抽样。
它是先将总体中所有的单位按照某个标志分成若干类或组,然后再各类中直接随机抽取样本单位,可见它是统计分组与简单随机抽样的结合体。
统计学复习题含参考答案

统计学复习题含参考答案1、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A、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积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B、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和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C、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D、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差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答案:C2、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A、企业设备调查B、人口普查C、工业企业现状调查D、农村耕地调查答案:C3、()是统计的基础职能。
A、管理职能B、监督职能C、咨询职能D、信息职能答案:D4、某厂5年的销售收入如下:200万元,220万元,250万元,300万元,320万元,则平均增长量为()。
暂无答案5、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A、推断总体总量B、广泛运用数学方法C、计算和控制抽样误差D、对调查单位做深入研究答案:A6、估计标准误差与相关系数的关系是()。
A、估计标准误差与相关系数没有必然的联系B、估计标准误差越大,相关系数绝对值越小C、估计标准误差越大,相关系数绝对值越大D、估计标准误差与相关系数没有任何关系答案:B7、相关分析中,要求相关的两变量()。
A、都是随机的B、都不是随机变量C、其中因变量是随机变量D、其中自变量是随机变量答案:A8、某地区有10万人口,共有80个医院。
平均每个医院要服务1 250人,这个指标是()。
A、平均指标B、强度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D、发展水平指标答案:B9、人口普查的调查单位是()。
A、每一户B、所有的户C、每一个人D、所有的人答案:C10、某企业报告期产量比基期增长了10%,生产费用增长了8%,则其产品单位成本降低了()。
A、18%B、2%C、1.8%D、20%答案:C11、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A、选择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B、选择分组标志的数量多少不同C、总体的复杂程度不同D、组数的多少不同答案:B12、由变量y倚变量x回归和由变量x倚变量y回归所得到的回归方程是不同的,这表现在()。
《统计学》综合复习资料

《统计学》综合复习资料一、单选题1.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是( A )A.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 B.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C.统计设计、统计分组、统计预测 D.统计方法、统计分析、统计预测2.统计调查按其组织形式分类,可分为( C )A.普查和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和抽样调查C.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D.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3.我国编制零售物价指数是采用( C )法来编制的。
A.综合指数 B.平均指标指数C.固定加权算术平均指数D.固定加权调和平均指数4.某商品价格比原先降低5%,销售量增长了5%,则销售额( B )。
A.上升B.下降C.不变D.无法确定5.现有一数列:3,9,27,81,243,729,2187,反映其平均水平最好用( 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6.欲以图形显示两变量X与y的关系,最好创建( D )。
A.直方图 B.圆形图 C.柱形图 D.散点图7.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 )。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变异指标8.统计调查表可以分为( C )两种形式。
A.单一表和复合表B.简单表和复合表C.单一表和一览表D.简单表和分组表9.大量观察法的数学依据是(C )。
A.贝努里定律B.贝叶斯定理C.大数定律D.中心极限定理10.两变量的线性相关系数为 -1,说明两变量(C )。
A.完全正相关B.不完全相关C.完全负相关D.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11.若无季节变动,则季节比率理论上应该(B )。
A.小于1B.等于1C.大于1D.等于012.抽样平均误差的实质是(D )。
A.总体标准差B.样本的标准差C.抽样误差的标准差D.样本平均数的标准差13.某商品价格比上期下降5%,销售额比上期降低了5%,则销售量(C )。
A.上升B.下降C.不变D.无法确定14.几位工人的年龄分别是32岁,35岁,42岁,这几个数字是(C )。
统计学复习(含公式)

1、统计学:是收集、汇总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和艺术。
2、统计数据的分析是统计学的核心内容,它是通过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的方法探索数据内在规律的过程。
3、普查:是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如人口普查、工业普查、农业普查等。
4、抽样调查的特点:经济性;时效性高;适应面广;准确性高。
5、调查方案:是指导整个过程的纲领性文件,其内容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项目和调查表等内容。
6、组距分组的几个步骤:一、确定组数二、确定组距三、确定组限和进行次数分配四、绘制统计图五、分析。
)7、为消除组距不同对频数分布的影响,需要计算频数密度,即频数密度=频数/组距,用频数密度才能准确反映频数分布的实际情况。
8、以组中值作为代表值有一个必要的假定条件,即各组数据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或在组距中值两侧呈对称分布。
9、描述统计的内容也包括频数分布、但主要是关于集中趋势和离中趋势的描述问题。
10、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
从分布的角度看,众数是具有明显集中趋势点的数值,一组数据分布的最高峰点所对应的数值即为众数,记为M。
11、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心位置的一个代表值。
当然,如果数据的分布没有明显的集中趋势或最高峰点,众数也可以不存在;如果有多个高峰点,实际上也可以认为有多个众数。
12、协方差的大小会受到计量单位和数据均值水平的影响,从而使不同相关总体之间的相关程度缺乏可比性。
13、时间系列:是反映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数据系列,也称为时间数列或动态数列。
14、用报告期水平减去基期水平,就等于增长量。
其中,当基期水平为上期水平时,就称为逐期增长量,当基期水平为某个时期的固定发展水平时,就称为累计增长量。
15、报告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称为发展速度。
其中,当基期水平为上期水平时,就称为环比发展速度;当基期水平为某个时期的固定发展水平时,就称为定基发展速度。
16、序时平均数也称为动态平均数,它反映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水平达到的一般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送短信息条数 85
则本次调查中抽取的样本容量是
,中位数是
,众数是
分析: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值.平均 数反映了总体的一般水平,它易受个别异常数据的影响;中位数是指一 组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位于中间的数据或中间两个数据的平 均数,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常用它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 中趋势;众数是指一组数据频数最大的数据,一组数据可能没有众数, 也可能有一个以上的众数。 答案是:样本容量是10,中位数是84.5,众数是85
国内生产总值 增长率% 14 12 10 8 6 4 2 0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年份
12.6 10.5 9.6 8.8 7.8 7.1 8.0
例4 在“创优”活动中,我市某校开展收集废旧电池的活动.该校初二(1) 班为估计四月份收集电池的个数,随机抽取了该月7天收集废旧电池的个数,数 据如下(单位:个):48,51,53,47,49,50,52.求这七天该班收集废旧 电池个数的平均数,并估计四月份(30天)该班收集的废旧电池的个数. 分析:本题考查统计的思想.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得到一个样本容量为7的样本, 再利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解:这7天收集电池的平均数为:
A.2种 答案:D
例8 秀文中学初三有100名学生参加了初中数学竞赛.已知竞赛成绩都是整数, 试题满分为140分,参赛学生的成绩统计情况如下图:
人数 35 30 25 20 15 10 5 0 0 0~19 20~39 40~59 60~79 80~99 12 8 5 100~119 120~140 分数 25 30
请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将该统计图补充完整; (2)竞赛成绩的中位数落在上表中的 分数段内; (3)若80分以上 (含80分)的考生均可获得不同等级的奖励,该校参加竞赛的学 生获奖率为 %.
解(1)如图所示
人数 35 30 25 20 15 10 5 0 0 0~19 20~39 40~59 60~79 80~99 100~119 120~140 分数 12 8 5 25 20 30
例3 近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的变化情况统计图如上,从图上看, 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1995~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逐年减少 (B)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开始回升 (C)这7年中,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 (D)这7年中,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有增有减 分析:读懂统计图是一项基本技 能,这道题也是安徽省中考题, 答案是D。不少同学误选A.主要 原因是将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 的变化情况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变 化情况相混淆.
例7 在一次科技知识竞赛中,两组学生成绩统计如下表,通过计算可知两组的
2 2 方差为 S甲 172, S乙 256. 下列说法:①两组的平均数相同;②甲组学生
成绩比乙组学生成绩稳定;③甲组成绩的众数>乙组成绩的众数;④两组成绩 的中位数均为80,但成绩≥80的人数甲组比乙组多,从中位数来看,甲组成绩总 体比乙组好;⑤成绩高于或等于90分的人数乙组比甲组多,高分段乙组成绩比 甲组好。其中正确的共有( ) 分数 人 数 甲组 乙组 B.3种 50 2 4 60 5 4 C.4种 70 10 16 80 13 2 D.5种 90 14 12 100 6 12
三、课后练习
1. 小明把自己一周的支出情况,用下图所示的统计图来表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具体消费数额 B.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总消费数额 C.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各项消费数额占总消费额的百分比 D.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各项消费数额在一周中的具体变化情况
午餐 (40% )
车费 (25% ) 文具 (15% )
(1)请你解答他们设计的下列问题(将答案直接填在横线上): ① 该餐厅所有员工的平均工资是 元,所有员工工资的中位数是 元; ② 能够较好地反映该餐厅员工工资一般水平的是 ; (填“平均数”或“中位数”) ③ 去掉经理和勤杂工的工资,其他员工的平均工资是 元. (2)该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们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去掉经理和勤杂工的工资 后,其他员工的平均工资也能反映该餐厅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从统计理论角 度看,当一组数据的个数较少,且可能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常采取去掉其中 一个最大值和一个最小值,取其余数值的平均数去描述这组数据集中趋势的方 法.现实中采用这种做法的实例较多,请你列举一例.(要求:所举事例内容 健康,符合实际)
分析:2005年南京市中考试题,本题考查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观察扇形统计图可知:甲、乙两户居民分别在每个方面的支出费用占全部 费用的百分比,但由于甲、乙两户各自全年总费用未知,所以无法确定甲、 乙两户在食品支出费用方面谁多谁少,本题应选择D。 错解:由31%<34%判断乙户比甲户多,选择B.
例2如图是甲、乙两户居民家庭全年支出费用的扇形统计图.根据统计 图,下面对全年食品支出费用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户比乙户多 B.乙户比甲户多 C.甲、乙两户一样多 D.无法确定哪一户多
衣 着 25%
食 品 31%
衣 着 23%
食 品 34%
他 教 育 其 23% 21% 甲
他 教 育 其 19% 24% 乙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八统计与概率(一)
——统计初步
马鞍山市成功学校:程立虎
一、知识要点 1.数据的收集 (1)全面调查(普查)(2)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 2.数据的表示 (1)扇形统计图 3.数据的集中趋势 (1)平均数 4.数据的离散程度 (2)中位数 (3)众数 (2)条形统计图 (3)折线统计图
(2)竞赛成绩的中位数落在上表中的 60~79 分数段内; (3)若80分以上 (含80分)的考生均可获得不同等级的奖励,该校参加竞赛的 学生获奖率为 33 %.
例9 宁波港是一个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大港,年货物吞吐量位于中国大 陆第二,世界排名第五,成功跻身于国际大港行列。如图是宁波港1994年~ 2004年货物吞吐量统计图. (1)从统计图中你能发现哪些信息,请说出两个; (2)有人断定宁波港贷物吞吐量每年的平均增长率不超过15%,你认为他的 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2
)
2
则这个队队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是( A.19,20 B.19,19 C.19,20.5
D.20,19
4.某班50名学生在适应性考试中,分数段在90~100分的频率为0.1,则该班在这 个分数段的学生有_____人. 5.盒子里装有大小形状相同的3个白球和2个红球,搅匀后从中摸出一个球, 放回搅匀后,再摸出第二个球,则取出的恰是两个红球的的概率是______. 6.甲、乙、丙三台机床生产直径为60mm的螺丝,为了检验产品质量,从三台 机床生产的螺丝中各抽查了20个测量其直径,进行数据处理后,发现这三组 数据的平均数都是60mm,它们的方差依次为S2甲=0.162,S2乙=0.058,S2丙 =0.149.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你认为生产螺丝质量最好的是____机床.
解得x1≈0.195,x2≈-2.195(舍去). ∵0.195 = 19.5%>15%. ∴他的说法不正确.
(可选用1998—2002的数据说明)
例10 新安商厦对销售量较大的A、B、C三种品牌的洗衣粉进行了问卷调查, 发放问卷270份(问卷由单选和多选题组成),对收回的238份问卷进行整理, 部分数据如下: 一、最近一次购买各品牌洗衣粉用户的比例(如图); 二、用户对各品牌洗衣粉满意情况汇总表:
(1)请你解答他们设计的下列问题(将答案直接填在横线上): ① 该餐厅所有员工的平均工资是 870 元,所有员工工资的中位数是600元; ② 能够较好地反映该餐厅员工工资一般水平的是 中位数 ; ③ 去掉经理和勤杂工的工资,其他员工的平均工资是 662.5 元. (2)该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们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去掉经理和勤杂工的工资 后,其他员工的平均工资也能反映该餐厅员工工资的一般水平.从统计理论角 度看,当一组数据的个数较少,且可能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常采取去掉其中 一个最大值和一个最小值,取其余数值的平均数去描述这组数据集中趋势的方 法.现实中采用这种做法的实例较多,请你列举一例. 例如:在歌唱比赛或体育比赛评分中,对评委为参赛选手的打分,常采用去掉 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之后的其余分数的平均分作为选手的成绩。
内 容
品 牌 满意的户数 A
质 量
B C A
广 告
B C A 98
价 格
B 96 C 100
194 121 117 163 172 107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品牌洗衣粉的主要竞争优势是什么? 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2)广告对用户选择品牌有影响吗?请简 要说明理由. (3)你对厂家有何提议?
例6 某校初三(1)班合作学习小组为了了解我市餐饮业人员的收入情况,到 某餐厅进行调查.他们将了解到的该餐厅所有10名员工月工资情况列表如下:
岗位 工资标准(元) 人数 经理 3000 1 一级 厨师 1000 1 二级 厨师 900 1 财务 会计 700 1 服务员 负责人 700 1 服务员 500 4 勤杂工 400 1
例6 某校初三(1)班合作学习小组为了了解我市餐饮业人员的收入情况,到 某餐厅进行调查.他们将了解到的该餐厅所有10名员工月工资情况列表如下: 岗位 工资标准(元) 人数 经理 3000 1 一级 厨师 1000 1 二级 厨师 900 1 财务 会计 700 1 服务员 负责人 700 1 服务员 500 4 勤杂工 400 1
C 22.12 % 其他 30.57%
B 30.57%
A 40.69 %
分析:本题是2004年安徽省中考试题,主要考查了扇形统计图的作用和 分析图表的能力. (1)A品牌洗衣粉主要竞争优势是质量。可以从以下看出: ①对A品牌洗衣粉的质量满意的用户多; ②对A品牌洗衣粉的广告、价格满意的用户不是最多。 (2)广告对用户选择品牌有影响,可以从以下看出: ①对B、C品牌洗衣粉质量、价格满意的用户数量相差不大; ②对B品牌洗衣粉的广告满意的用户数多于C品牌,且相差较大; ③购买B品牌洗衣粉单用户比例高于C品牌8.45%。 (3)①要重视质量; ②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要关注广告和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