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口腔黏膜的上皮层

合集下载

口腔黏膜基底膜的结构特点

口腔黏膜基底膜的结构特点

口腔黏膜基底膜的结构特点口腔黏膜基底膜是覆盖在口腔黏膜下方的一层结构,它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包括支持上皮细胞、保护黏膜组织以及参与维持口腔健康等。

本文将介绍口腔黏膜基底膜的结构特点,包括其组成成分、形态结构以及功能。

1. 组成成分口腔黏膜基底膜主要由三个层次的组分构成:上皮细胞、基底板和网状层。

1.1 上皮细胞上皮细胞是口腔黏膜基底膜中最外层的一层。

它们是由多个上皮细胞通过细胞间连接物质(如密着连接、紧密连接和连接素)相互连接而形成的连续层。

上皮细胞具有保护性功能,可以防止外界刺激物进入口腔组织。

1.2 基底板基底板位于上皮细胞下方,它是一层由胶原纤维和蛋白多糖构成的基质。

基底板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支持和稳定性,使上皮细胞能够附着在黏膜基底膜上。

1.3 网状层网状层位于基底板下方,它由纤维蛋白、弹性纤维和血管组成。

网状层起到连接组织的作用,为黏膜提供营养和氧气,并参与免疫反应。

2. 形态结构口腔黏膜基底膜具有复杂的形态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上皮连接区、基底板区和网状层。

2.1 上皮连接区上皮连接区是指位于口腔黏膜基底膜最上方的一层。

它由上皮细胞通过密着连接和紧密连接相互连接而形成。

这些连接物质可以增强上皮细胞之间的附着力,并防止外界刺激物进入口腔组织。

2.2 基底板区基底板区位于上皮连接区下方,它是一层由胶原纤维和蛋白多糖构成的基质。

基底板区具有较高的弹性和韧性,可以提供支持和稳定性,使上皮细胞能够附着在黏膜基底膜上。

2.3 网状层网状层位于基底板区下方,它由纤维蛋白、弹性纤维和血管组成。

网状层具有丰富的血液供应,并通过血管将营养物质输送给口腔黏膜。

此外,网状层还参与免疫反应,提供抗体和免疫细胞以抵御感染。

3. 功能口腔黏膜基底膜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

首先,口腔黏膜基底膜通过提供支持和稳定性,使上皮细胞能够附着在其上。

这种结构特点保证了口腔黏膜的完整性,防止其受到外界刺激物的侵害。

其次,口腔黏膜基底膜通过提供营养和氧气来维持上皮细胞的正常代谢。

口腔黏膜的名词解释

口腔黏膜的名词解释

口腔黏膜的名词解释
口腔黏膜,是指覆盖在口腔内腔表面的一层黏膜组织。

该组织由多层上皮细胞、结缔组织、血管和神经组成,起到保护口腔组织、吸收营养物质、感知刺激和维持口腔内环境稳定等重要功能。

口腔黏膜的主要结构是口腔上皮,它覆盖和保护恶魔黏膜下的结缔组织。

口腔上皮可分为多层鳞状上皮和单层柱状上皮两类。

多层鳞状上皮主要分布在牙龈、颊粘膜和软腭等处,可有效抵抗机械和化学刺激。

而单层柱状上皮主要分布在舌腭下面和口腔内的其他黏膜区域,其细胞形态有助于吸收和分泌。

结缔组织是黏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基质组成。

胶原纤维赋予黏膜强度,而弹力纤维则赋予其弹性。

基质含有丰富的细胞外基质、水和油脂,起到缓冲、润滑和营养供应的作用。

黏膜中的血管和神经系统起到重要的营养和感知功能。

血管系统负责向黏膜组织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还在免疫防御和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神经系统则通过感知刺激,传递痛觉、温度和触觉等信息,维持口腔功能的正常运行。

需要注意的是,口腔黏膜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损伤,如食物过热、辛辣刺激、化学物质或病毒感染等。

如出现溃疡、红肿、疼痛等异常症状,可能是黏膜受损的表现,此时应及时求医进行检查和治疗。

综上所述,口腔黏膜在维持口腔健康和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的结构和功能相互配合,为口腔提供保护和感知的能力。

保持口腔黏膜的健康状态对于全身健康和舒适的日常生活至关重要。

口腔医生考试-口腔粘膜病讲义

口腔医生考试-口腔粘膜病讲义

口腔医生考试-口腔粘膜病讲义一、基本病理变化(一)过度角化和角化不良过度角化也称角化亢进,是指黏膜或皮肤的角化层过度增厚。

角化不良也称错角化,是指在上皮的棘层或基底层出现个别或成群的细胞角化。

在口腔黏膜指正常情况下有角化的区域角化层增厚或正常时无角化的区域出现角化。

临床上为乳白色或灰白色。

过度角化在组织学上可分为过度正角化和过度不全角化两种。

过度正角化是角化层增厚,细胞界限不清,细胞核消失,形成均匀性嗜伊红染色的角化物,伴有粒层增厚且透明角质颗粒异常明显;过度不全角化为增厚的角化层中尚见残留的细胞核,粒层不明显。

角化不良也称错角化,是指在上皮的棘层或基底层出现个别或成群的细胞角化。

角化不良有两种情况:良性角化不良:多在高度增生的上皮钉突中出现,细胞分化好;恶性角化不良:有时可见细胞核,细胞形态有异型性,见于重度异常增生、原位癌及鳞状细胞癌。

【例题】下列属角化不良的是A.角化层增厚B.角化层变薄C.基底层细胞角化D.透明角质颗粒明显E.角化细胞含细胞核【答案】C【解析】正常的角化层位于上皮最表层,角化不良是上皮棘层或基底层内出现个别或成群细胞角化,故选C。

【例题】上皮的棘层或基底层出现个别或成群的细胞角化称为()A.过度角化B.过度正角化C.过度不全角化D.错角化E.棘层增生【答案】D(二)上皮异常增生与癌前病变有关的个别细胞改变称为非典型性,上皮总的紊乱称为上皮异常增生。

上皮异常增生可发生以下变化:1.上皮基底细胞极性消失;2.出现一层以上基底样细胞;3.核浆比例增加;4.上皮钉突呈滴状;5.上皮层次紊乱;6.有丝分裂象增加,可见少数异常有丝分裂;7.上皮浅表1/2出现有丝分裂;8.细胞多形性;9.细胞核浓染;10.核仁增大;11.细胞黏着力下降;12.在棘细胞层中单个或成团细胞角化。

并不是以上12项均出现才诊断为上皮异常增生,根据以上项目出现的数目,而分为轻、中、重度上皮异常增生。

(三)棘层松解棘层松解是由于上皮棘层细胞间张力原纤维及黏合物质发生变性、断裂破坏,细胞间桥溶解,而使棘细胞间联系力松弛、断裂,严重时失去联系、解离,则在棘层形成裂隙或疱。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2012年真题-(1) (1)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2012年真题-(1) (1)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2012年真题-(1)(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1型选择题 (总题数:30,分数:60.00)1.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稳定的主要化学键是______(分数:2.00)A.盐键B.肽键C.氢键√D.疏水键E.二硫键解析:2.下列有关酶原激活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分数:2.00)A.酶原是酶的前体B.酶原没有催化活性C.酶原具备必需基团D.酶原的活性中心没有形成√E.酶原激活是一个非催化过程解析:[解析] 酶的前提是酶原;酶原需要在酶原激活剂前提下才能激活;酶原必需基团相对集中才能形成活性中心,而酶原激活的实质是活性中心的形成或暴露的过程。

3.运输内源性胆固醇至肝外组织的脂蛋白是______(分数:2.00)A.CMB.HDLC.IDLD.LDL √E.VLDL解析:[解析] A是乳糜颗粒(CM),功能是转运外源性甘油三酯;B是高密度脂蛋白(HDL);功能是逆向转运胆固醇;D是低密度脂蛋白,功能是转运内源性胆固醇;E极低密度脂蛋白,功能是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

4.含稀有碱基最多的核酸分子是______(分数:2.00)A.DNAB.rRNAC.RNAD.tRNA √E.mRNA解析:[解析] tRNA,由70~90个核苷酸构成,tRNA分子含有稀有碱基,包括双尿嘧啶、假双尿嘧啶和甲基化的嘌呤。

5.遗传密码的特异性是指______(分数:2.00)A.所有生物可试用同一套密码子B.一个密码子可代表多个氨基酸C.几种密码子可代表同一氨基酸√D.甲硫氨酸密码可作为起始密码子E.密码子与反密码子之间不严格配对解析:[解析] 一个密码子不可代表多个氨基酸,但是几种密码子可以代替一种氨基酸;起始密码子是AUG,AUG对应的是甲硫氨酸,原核生物的起始密码子AUG翻译对应的是甲酰甲硫氨酸(fMet),真核生物的起始密码子AUG翻译对应的是甲硫氨酸(Met)。

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相互作用并不严格遵守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这就是Crick在1966年根据立体化学原理提出的摆动假说,但色氨酸和甲硫氨酸仅有一个密码子。

口腔主治医师《基础知识》0301

口腔主治医师《基础知识》0301

口腔组织病理学——第三章口腔黏膜第一节口腔黏膜的基本结构口腔黏膜的组织结构与皮肤相似,由上皮和固有层构成,其中上皮相当于皮肤的表皮,固有层相当于皮肤的真皮;不同:口腔黏膜无皮肤附属器,上皮中无透明层。

上皮借基底膜与固有层相连,部分黏膜深部还有黏膜下层。

口腔黏膜上皮由角质形成细胞和非角质形成细胞组成。

一、角质形成细胞有角化的鳞状上皮由4层细胞构成二、非角质形成细胞一些不参与上皮细胞增生和分化的细胞三、上皮与结缔组织交界口腔黏膜上皮与其深面的固有层结缔组织紧密结合。

固有层结缔组织形成许多乳头状突起,上皮深面形成许多上皮嵴,两者紧密镶嵌在一起。

基底膜,厚1~4μm,PAS染色阳性。

电镜下见基底膜由透明板、密板和网板构成。

1.透明板厚约45nm,紧邻上皮基底细胞,为电子密度小的板状结构。

与基底细胞半桥粒相对应的区域电子密度较高。

2.密板厚约50nm,位于透明板深面,为颗粒状或细丝状物质。

电子密度较高。

3.网板较透明板和密板厚。

紧邻固有层,电子密度较密板低。

由相对纤细的半环形纤维构成,半环形纤维的两端埋入密板中,此纤维称锚纤维。

第二节口腔黏膜的分类及结构特点口腔黏膜根据所在的部位和功能分为咀嚼黏膜、被覆黏膜和特殊黏膜三类。

一、咀嚼黏膜包括牙龈和硬腭黏膜,在咀嚼时承受压力和摩擦。

>>咀嚼黏膜的上皮有角化,正角化时有明显的粒层。

>>棘层细胞间桥明显。

>>固有层厚,乳头多而长,与上皮嵴呈指状镶嵌。

>>胶原纤维束粗大并排列紧密。

>>固有层深部或直接附着在骨膜上形成黏骨膜,或借黏膜下层与骨膜相连。

>>咀嚼黏膜与深部组织附着牢固,不能移动。

腭由两部分组成,前2/3为硬腭,后1/3为软腭。

硬腭黏膜呈浅粉红色。

表面角化层较厚,以正角化为主。

根据有无黏膜下层可将其分为牙龈区、中间区、脂肪区和腺区四部分。

牙龈区和中间区无黏膜下层,固有层与骨膜紧密相连,脂肪区和腺区有黏膜下层。

口腔执业医师考点:口腔粘膜

口腔执业医师考点:口腔粘膜

口腔执业医师考点:口腔粘膜概述皮肤为体表提供干性被覆,粘膜则为腔隙(与外界相通)表面提供湿性衬覆组织。

口腔粘膜指覆盖于口腔表面,前借唇红与唇部皮肤相连,后与咽部粘膜相连。

基本组织结构上皮(表皮)固有层(真皮,但无皮肤附属器)粘膜下层(部分粘膜有)一、上皮(一)角质形成细胞1、基底层光镜:上皮最深层,一层立方形或矮柱状细胞;胞核圆、染色深、胞质相对较少电镜:与结缔组织相连接处形成半桥粒,附着在基板上。

2、棘层光镜(1)位于基底层上层,多层体积较大的多边形细胞,上皮中层次最多。

(2)胞核圆形,位于中央,1-2个核仁(3)细胞间桥,牙龈和硬腭上皮明显电镜:细胞间桥即细胞间桥粒连接构成桥粒的蛋白:(1)桥粒钙依赖性粘蛋白(跨膜蛋白) ------桥粒芯蛋白、桥粒胶蛋白(2)膜内附着斑的蛋白(连接蛋白)------桥粒斑珠蛋白、桥粒斑蛋白作用:维持上皮的完整性。

受到破坏----寻常性天疱疮。

3、颗粒层光镜:2~3层细胞组成胞质内含嗜碱性透明角质颗粒,染色深,胞核浓缩。

表面正角化,此层明显;表面不全角化,此层可不明显。

作用:透明角质颗粒的主要成分是纤丝聚集蛋白原,它是在棘细胞层形成的蛋白质,有利于细胞内钙的贮存。

4、角化层光镜:位于上皮最表层,细胞扁平,体积大正角化:细胞器及细胞核消失,胞质内充满角蛋白,细胞间桥消失;红染的条索。

不全角化:含有浓缩的未消失的细胞核角化鳞状上皮细胞膜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由交联的蛋白质和脂类形成的所谓角化包膜。

是上皮屏障的主要构成成分。

并且和胞内角蛋白相交联。

角化包膜具有高度抗溶解性,较强的柔韧性,能很好的保护上皮深层的上皮细胞。

非角化的鳞状上皮(1)基底层(2)棘层(3)中间层(4)表层(二)非角质形成细胞共同特点:切片下胞质不着色,因此称为透明细胞。

1.黑色素细胞 (melanocyte)位于基底层胚胎第11周由神经嵴细胞迁移而来光镜:胞质透明,胞核圆形或卵圆形;特殊染色:胞质有树枝状突起深入基底细胞之间.临床:牙龈、硬腭、颊和舌常见黑色素沉着,也是黑色素性病变的好发部位2. 朗格汉斯细胞 langerhans cell主要位于棘层,少量位于基底层也呈树枝状,来自于造血组织光镜:胞质透明,核深染功能:与粘膜的免疫有关可通过固有层淋巴管进入局部淋巴结3. 梅克尔细胞 merkel cell来自于神经嵴,位于基底层,在咀嚼粘膜上皮中多见一种压力或触觉感受细胞光镜:染色较浅电镜:一般无树枝状突起;电子致密性膜被小泡,内含神经递质。

口腔黏膜的一般组织学结构--上皮层

口腔黏膜的一般组织学结构--上皮层
角化包膜功能:
具高度抗溶解性,较强的柔韧性,能很好的保护深层的上皮细胞。
第一节 口腔黏膜的基本组织结构
角化鳞状上皮
谢谢观看THANKS
口腔粘膜
第一节 口腔黏膜的基本组织结构 上皮层 固有层
黏膜下层
上皮内神经末梢 上皮下神经丛
神经 唾液腺 骨膜 颌骨
第一节 口腔黏膜的基本组织结构
一、上 皮:角质形成细胞和非角质形成细胞 复层鳞状上皮
角化鳞状上皮上皮
非角化鳞状上皮
第一节 口腔黏膜的基本组织结构
(一)角质形成细胞: 角化上皮由深层至表面:
上 皮 口腔黏膜
基底层 棘层 颗粒层 角化层
基底层浅层,体积大、多边形细胞、胞核圆 形或卵圆形,位于细胞中央,含1-2个核仁。 胞浆伸出许多小的棘状突起与相邻的细胞相 接,此突起称为细胞间桥。电镜:此突起相 连处为桥粒
第一节 口腔黏膜的基本组织结构
(一)角质形成细胞: 角化上皮由表面至深层:
上 皮 口腔黏膜
基底层 棘层 颗粒层 角化层
上皮最表层,有数层排列紧密的细胞构成。 细胞扁平,体积大 正角化:胞核消失,呈均质红染,如硬腭 不全角化:含浓缩未消失的胞核,如牙龈
第一节 口腔黏膜的基本组织结构
上 皮 口腔黏膜
角化层细胞的特点:
细胞膜消失,代之的是由交联的蛋白质和脂类形成的角化包膜;
角化包膜:
厚约15nm,上皮屏障的主要构成成分,主要构成蛋白质有兜甲蛋白(占交联蛋白的65-85%)、小富脯 蛋白、总苞蛋白等;定义、基本组织结构(上皮、固有 层、黏膜下层)、咀嚼黏膜和被覆黏膜的区别和各部 位口腔黏膜的结构特点 ❖熟悉口腔黏膜的功能及组织结构特点的临床联系 ❖了解口腔黏膜的增龄变化
口腔粘膜

执业考试辅导口腔组织病理学练习0301

执业考试辅导口腔组织病理学练习0301

第三单元口腔黏膜一、A11、关于舌背黏膜,正确的是A、在功能上属于被覆黏膜,又具有咀嚼黏膜的特点B、舌前1/3为舌体,后2/3为舌根C、舌体的上皮来自内胚层D、无黏膜下层,固有层附着在舌肌上E、菌状乳头约8~10个2、关于口腔黏膜的组织学结构,正确的是A、由表皮、固有层和黏膜下层构成B、黏膜下层相当于皮肤的真皮C、角化层相当于皮肤的透明层D、黏膜下层中含汗腺、毛囊等附属器E、上皮钉突和固有层乳头紧密镶嵌3、表面无角化的是A、叶状乳头B、菌状乳头C、轮廓乳头D、唇红E、硬腭腺区4、口腔黏膜上皮A、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B、主要由非角质细胞构成,有少数角质细胞C、表面都可见角化层D、基底层和邻近的棘层细胞有增殖能力E、角化层的层次最多5、口腔上皮基底层A、是2~3层立方状或矮柱状细胞B、与基底膜借桥粒相连C、含具有增殖能力的细胞D、有时可见较多含黑色素颗粒的细胞,此为增生的黑色素细胞E、少数细胞将向表面移动,分化为棘层细胞6、关于口腔黏膜,错误的是A、咀嚼黏膜的上皮较厚,可角化B、唇红的上皮有角化C、唇黏膜可发生异位增生的皮脂腺D、舌腹黏膜属于特殊黏膜E、唇的黏膜下层较厚,内含混合性腺体7、下列哪项不是被覆粘膜的特征A、无颗粒层B、无角化层C、上皮钉突短D、固有层界限不清E、无黏膜下层8、在人类退化为5~8条平行皱襞的是()A、丝状乳头B、菌状乳头C、轮廓乳头D、叶状乳头E、以上都不是9、舌黏膜中是味觉感受器的结构是()A、丝状乳头B、菌状乳头C、轮廓乳头D、叶状乳头E、味蕾10、舌乳头中,体积最大、数目最少的乳头是()A、丝状乳头B、菌状乳头C、轮廓乳头D、叶状乳头E、以上都不是11、舌乳头中,体积较小、数目最多的乳头是()A、丝状乳头B、菌状乳头C、轮廓乳头D、叶状乳头E、以上都不是12、特殊黏膜是()A、舌腹黏膜B、舌背黏膜C、软腭黏膜D、牙龋E、硬腭黏膜13、下列哪项不是被覆黏膜的特征()A、无颗粒层B、无角化层C、上皮钉突短D、固有层界限不清E、无黏膜下层14、咀嚼黏膜包括()A、硬腭和牙龈B、颊黏膜C、口底黏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