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北宋人口一亿说_新考_北宋的人均粮食和人口分布_王通明

合集下载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过关测试)高二历史单元复习(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过关测试)高二历史单元复习(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本大题共45分)1.阅读下表,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中国古代早期农业A.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B.北方以种植粟为主C.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D.南方以种植粟为主【答案】B【解析】我国是世界农业的发祥地之一,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农耕格局。

北方以种植粟为主,故选B,排除AD;材料没有涉及南方种植信息,排除C。

2.南宋初期农学家陈敷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元代农学家王祯说:“凡人家营田,皆当量力。

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明末江南农学家沈氏说:“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

”材料表明从南宋到明朝的农业生产中A.集约经营的出现 B.精耕细作的传承C.单位产量的提高 D.勤俭精神的发扬【答案】B【解析】据材料“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凡人家营田,皆当量”、“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主张都属于农业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说明精耕细作的代代传承,故B项正确;中国古代以小农经济占主导,不是集约经营的方式,故A项错误;重视单位产量,这也属于精耕细作的生产,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到勤俭精神,故D项错误。

故选B。

3.考古学家发现,古埃及人为死者提供的祭品是十分丰盛的,包括大麦粥、炖鸽肉、烤鹌鹑、小麦面包、蛋糕、水果等。

这些祭品主要是当地的农产品,墓室的壁画中也常常出现农民种植庄稼的场景。

据此可知古埃及A.农业促进烹调水平提高B.农业影响宗教信仰发展C.财富积累提供物质基础D.丧葬习俗反映农业繁盛【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埃及人为死者提供丰盛的祭品,其中大多是当地的农产品,这反映出古埃及农业的繁盛,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祭品大多源于农业生产,A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未涉及古埃及的宗教信仰,B项排除;物质基础包括很多方面,丰富的祭品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不能仅由祭品丰富就推断出财富积累提供物质基础,C项排除。

4.“猎人居无定所的生活解放了人类的思想,而农业却把人变成土地的囚徒。

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宋代乡村生活
宋代大部分人居住在乡村,多数农民可以 维持温饱。传统节日有元旦(正月初一, 又称年节、新年)寒食、冬至。 随着雕版印刷术的普及,书籍等文化用品 逐渐在农村流行。
宋代城市生活
人口增加,南宋都成临安人口已超过百万; 市民当中有官僚、商人、雇工以及下层知 识分子等职业的差别,政府将他们(非农业 人户)编定为坊郭户,依据财产分为十等, 构成城市居民主体; 各种活动蓬勃发展,“瓦舍”的出现,意 味着都市文化生活愈加丰富多彩,反映了 市民阶层的欣赏趣味。
元朝在民族关系方面的积极(主要)影响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了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 也是我国疆域最为辽阔的朝代,元朝的统一为中外交流 以及国内各民族的联系和交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各族 人民长期杂居,互通婚姻,民族差异逐渐缩小。 进入中原的契丹人、女真人等与汉族逐渐融合。当时有 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 同汉、蒙等族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元朝统治者在政治上实行大一统的同时,接受中原文化。 元朝提倡儒学,在中央设立专门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国 子学,其中有一半是蒙古族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民 族矛盾逐渐缓和,呈现以中原传统为主的文化认同趋向。
元朝最主要的科技成就
元代的劳动妇女黄道婆从海南岛黎族人民 那里学会了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并与内地 原有的纺织工艺结合起来,在制棉工具和 织造方法上作出了重大的技术革新。黄道 婆毫无保留地将先进技术广为传播,使她 的故乡松江地区逐渐上升为江南棉纺织业 中心。从此,棉纺织业成为重要的手工业 部门,棉布逐渐取代丝麻成为广大民众普 遍使用的衣被原料。
元朝的文学艺术成就
元杂剧和散曲合成元曲。 元杂剧是一种把诗歌、音乐、舞蹈、表演、宾白 相结合,演出一个完整故事的戏曲艺术。随着元 代城市经济的繁荣,这种为平民百姓喜闻乐见的 通俗艺术得到空前发展。元杂剧标志着我国戏曲 艺术的成熟,也表明贴近百姓生活、以叙事为主 的通俗文学开始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元杂剧作 家中最有名的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 冤》。 散曲是由诗词演变而来,可以配乐演唱的歌曲, 起源于民间小曲和少数民族音乐。形式简单,坦 率真挚,清新淳朴

宋朝历史-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

宋朝历史-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

宋朝历史-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宋朝历史: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北宋时期,虽然社会和政治方面的问题很多,但由于黄河、长江、珠江三大流域的广大地区基本上是统一的,社会比较安定,统治者采取过一些有利于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广大劳动人民对地主或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减轻,因之广大劳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较高,社会经济亦有相当的发展。

1. 农业户口和耕地的增加宋太宗时,全国共有六百八十六万余户(无人口数)。

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有七百四十一万余户,一千六百二十八万余口。

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增为一千二百九十一万余户,二千九百零九万余口。

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又增为二千零八十八万余户,四千六百七十三万余口。

人口的迅速增加,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北宋农民克服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因地制宜地在山地、江畔、海边开垦出大片良田。

圩田在南方有了进一步发展,规模有所扩大,如著名的芜湖县(今属安徽)万春圩即有田十二万七千亩。

此外,农民们还造出许多新型的田地,如山田、淤田、沙田、架田等。

太宗时,全国耕地为三百一十二万五千二百余顷。

真宗时,增至五百二十四万七千五百余顷。

以后也不断增加。

生产技术的进步北宋农民推广使用了一些新农具,如新型水车龙骨翻车和筒车、以人力代牛耕的踏犁、省力过半的垦田■刀等,从而使农业生产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粮食产量有所提高。

如一般农田常年可亩收一石,江浙地区可亩收二至三石。

农作物的推广和交流随着北宋的统一,南北各地的农作物品种得到了交流。

北宋初年,政府曾劝谕江南以至福建、广东等地种植原北方主要粮食品种粟、麦、黍、豆等。

水稻的优良品种也在各地推广,其中最著名的品种“占城稻”从越南引进福建。

后又推广到江淮和北方。

甘蔗、棉花、茶叶、桑麻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范围也较前扩大。

2. 手工业矿冶业北宋中叶,金属矿区已达二百七十余处,较唐代增加一百余处。

冶炼时,普遍使用石炭(煤)作燃料,鼓风设备也由体积大、风力足的木风箱代替了鼓风皮囊,加快了冶炼过程,并可大量生产优质铁。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第一单元总结梳理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第一单元总结梳理

典例精析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征服美洲的后果。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征服美洲的经济动因。(6分) (2)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5分)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3分)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1)第一小问后果,根据材料一“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 死于屠杀和折磨”得出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根据材料一“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 可能更大”得出受新疾病的肆虐;根据材料一“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 得出非洲黑人被贩卖和美洲出现种植园经济。第二小问动因,需要结合所学,从当时欧洲商品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对黄金的渴求等方面归纳。
典例精析
例5 [江苏单科2019·23](14分)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 ,其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 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 。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 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随着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 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 ——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材料二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 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 —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七年级人教版最新版 北宋的经济发展

七年级人教版最新版  北宋的经济发展

营业时间:延长了营业的时间
宋有财发现可以通过海外贸易可以赚取更多 的财富。请问他可能会装载什么样的货物?商船 可能到达哪些地方?进行对外贸易港口有?商船 进出港口,会接受哪个机构的检查?
宋朝海外贸易为什么发达?
(1)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达为海外贸易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 (2)宋朝有发达的造船业和航海技术,能够进行远洋
北方
现代商人穿越 到宋代 临安 经商管理
宋有财穿越后想去南宋最繁华的大都市旅 游,他可以到哪旅游呢?在那他可能会看到怎 样的景象呢? (可以从城市及其布局、货币的变化等方面考 虑)
商业都市:与前代相比有了哪些发展?
西市
东市
夜市 夜市
晓市
唐都长安与南宋临安的对比材料 : 城市布局: 唐都长安住宅区 (坊)和商业区(市)严格分开,店铺营业时间有 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 统一限制,日出后击鼓三百下才能开门营业,日落前击钲三百下 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统一关门歇业。 南宋临安则是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4.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 应是( A )
富足
重要粮仓
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
棉花种植的推广
南宋:
江淮和川蜀一带
北宋:
广东 福建
二、手工业的发展
1.分组讨论两宋时期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1)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号为冠天下”的 蜀地丝织品
宋朝织机
(2)棉纺织业: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 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较多。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的发展
1.由表格可以看出,北宋时期,人口分布发生 了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期末试题选编 2021-2022学年下学期福建省各地七年级历史(含解析)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期末试题选编 2021-2022学年下学期福建省各地七年级历史(含解析)

2.9宋代经济的发展一、选择题1.(2022春·福建泉州·七年级统考期末)以下三幅图中人口密度的变化反映出()A.中外交流频繁B.疆域面积扩大C.经济重心南移D.政治中心南移2.(2022春·福建厦门·七年级校考期末)北宋时,南方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

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政局相对稳定B.自然条件优越C.经济实力较强D.对外交往密切3.(2022春·福建福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宋朝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中央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

这反映了().A.疆域面积扩大B.海外贸易得到拓展C.民族关系和谐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4.(2022春·福建厦门·七年级统考期末)下面是南宋地方官就江南农业发展情况向朝廷作的汇报。

查证属实的是()①当地人民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①粮食产量提高,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①占城稻得到推广和种植①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得到改进A.①①B.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①5.(2022春·福建泉州·七年级校考期末)宋朝时,优良品种占城稻是从哪里引进的?()A.日本B.越南C.朝鲜D.阿拉伯6.(2022春·福建泉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唐代民间工匠必须在官府作坊服差役,从事一定天数的无偿劳役;宋代工匠服官府差役,付给一定的“雇值”,有的生产部门如铸钱作坊,还出现了类似计件给“雇值”的方式。

这表明()A.铸钱作坊带动了生产领域的流通B.宋代工匠的社会经济地位有所提高C.官营手工业体系在宋代已经瓦解D.唐代民间工匠的技术水平低于宋代7.(2022春·福建泉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著名瓷都的城市是:A.杭州B.泉州C.景德镇D.广州8.(2022春·福建莆田·七年级统考期末)如下图展现了中国古代制瓷技术的高超水平,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初中历史知识点-宋朝的经济

初中历史知识点-宋朝的经济

初中历史知识点:宋朝的经济·宋朝的经济北宋国土小于汉、唐,但人口则多于汉唐,人口增长速度和人口分布密度都高于汉唐,这是宋代农业生产远远超过汉唐的一个重要条件。

由于北方劳动人民大批南迁,和南方农民共同辛勤劳动,使南宋的农业生产,较快地得到恢复和发展。

宋时农具制作不但数量大、质量好,而且品种多。

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宋真宗时推广到江南、两浙以及淮南诸路。

南方各地普遍栽种茶树。

川蜀、两广、两浙、福建是著名的甘蔗种植区。

宋代的纺织纤维生产仍以丝和麻为主,而棉花的栽培区逐渐扩大,产量逐渐提高。

宋代采矿冶炼业的发展为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已大量开采石炭(煤)。

宋代在军事和医药上都已利用石油。

北宋时,两浙、川蜀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

麻布产量比唐代增加很多。

棉织品在全部纺织品中的比重有所上升。

随着雕版印刷业的兴盛,纸张的需要量激增,促使民间造纸业迅速发展。

宋代造纸技术比前代大有提高。

宋代制瓷窑户几乎遍布全国各地。

定州(今属河北)定窑、汝州(今河南临汝)汝窑、颍昌府阳翟(今河南禹州)的钧瓷、饶州(今江西波阳)景德镇窑各有特色。

宋代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大城市和小市镇兴旺发达,纸币出现并广泛使用,海外贸易盛况空前。

宋代拥有一批人口在10万以上的大城市。

开封是北宋最大的城市。

大城市逐渐突破了坊和市的界限,工商与居民杂处。

临安府、建康府(今江苏南京)、鄂州(今湖北武汉武昌)、成都府城和泉州都是重要的商业城市。

北宋货币以铜钱为主,铁钱为辅。

纸币逐渐成为主要的货币。

宋与辽、西夏、金在某些交界地点设置榷场,进行官方许可的贸易。

民间的走私贸易,不论在陆地和沿海,都相当兴盛。

宋是当时世界上重要的海上贸易国。

宋时有从广州和泉州通往越南、印尼乃至阿拉伯、东北非洲等地的海上交通线,还有从明州或杭州通往日本和高丽,由登州(今山东蓬莱)或密州板桥镇(今山东胶州)通往高丽的海上交通线。

宋朝与印度支那半岛、南洋群岛、阿拉伯半岛以至东北非洲等几十个国家都有贸易关系。

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2013-2014学年下期初2016级历史半期试题(政史合堂开卷考试本卷共五个大题试题48分,卷面分2分,共计总分50分)命题人:熊艳华审题人:初一历史备课组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以下封建盛世,属于我国封建时代最为鼎盛时期的盛世局面的是:()A.开皇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文景之治2.“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

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 )①地动仪模型②曲辕犁③筒车模型④罗盘针模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郭沫若评价右图皇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她是()A.唐高祖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4.2013年9月28日,一年一度的重庆市公务员考试拉开了序幕,公务员招考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结合的方式。

这种考试制度源自于()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5.下列图中的建筑物,见证唐与土蕃友好关系的是()A B C D6.古代历史上,友好交往是中日关系的主流。

以下历史人物中,为中日友好交流做出贡献的中国人是( )A.玄奘B.晁衡C.鉴真D.空海7.右图人物是南宋杰出的抗金将领,他是()A.杨业B.文天祥C.岳飞D.郑成功8.三国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了南移的趋势。

到什么时期,全国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A.隋朝B.唐朝C.两宋D.元朝9.小明编写了一部关于北宋的影视剧,下面是场景之一(东京汴河沿岸),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A.道路两旁有瓦顶平房B.错落有致,街上的人熙熙攘攘,他们穿着棉布做的衣服C.不时有乘轿者、骑驴者从街中穿过D.河中轻舟小船荡漾10.为今天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奠定基础的是()A.西周的分封制B.秦朝的郡县制C.隋朝的科举制D.元朝的行省制11.你看过《铁齿铜牙纪晓岚》吧!相信里面号称“贪污之王”的军机大臣和珅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问军机处的设立开始于()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12. 下列与郑和远航的史实不相符合的是()A.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B.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壮举C.推动了华侨移居南洋D.比著名的欧洲航海家哥伦布的远航晚半个多世纪13.“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