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上册《运动的相对性》教案

合集下载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5.4运动的相对性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5.4运动的相对性
3、引导学生得出: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方法
(1)选择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注意:通常我们默认地面为参照物。
(2)观察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变化。
4、学生活动:
⑴在老师引导下列举一些实例来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⑵教师用课件展示课本P24图1-34,请学生思考并回答:
以地板为参照物,运动员是________的,因为_______________;墙是________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6.教学活动设计(含师生对话设计)
【引入新课设计】
1.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兴趣,引入新课设计:你能说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吗?
2.多媒体展示设计:布朗运动动画、烟花视频、八大行星运动动画等
3.师生对话设计:引导学生得出:我们处在一个运动变化的世界中,从微观粒子到宇宙中的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即:世界是运动的(板书)
⑵学生活动:请学生分析空中加油、地球同步卫星,讨论,两个运动的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保持相对静止?
【课堂小结】
1、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和判别
2、运动的相对性
【课堂巩固】讨论课本P26WWW,1、2、3、4
【布置作业】
5.板书设计
四、世界是运动的
一、运动与静止
1、参照物: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
2、用参照物来定义运动和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㈡运动的相对性:
1、学生活动:请学生讨论用课件出示的课本P24图1-35,并回答下列问题:认为云朵向西运动,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认为月亮向东运动,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
2、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参照物选取不同,同一个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情况不一定相同。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运动的相对性。

四、运动的相对性-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四、运动的相对性-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四、运动的相对性-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参照系和相对运动的概念2.掌握定量描述相对运动的方法3.理解相对运动的相对性质二、教学内容1.参照系的概念2.相对运动的概念3.定量描述相对运动的方法4.相对运动的相对性质三、教学重点1.掌握定量描述相对运动的方法2.理解相对运动的相对性质四、教学难点1.精确地描述相对运动2.理解相对运动的相对性质五、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2.课堂讨论法3.实验演示法六、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简单介绍参照系和相对运动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2.讲解定量描述相对运动的方法,包括相对速度和相对加速度的计算。

3.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探讨不同参照系下相对运动的差异,并试图找到特殊的参照系。

4.进行实验演示,展示相对运动的相对性,在不同的参照系下观察相对运动的现象。

5.总结学习成果,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并结合实例进行巩固。

七、教学工具1.课件2.实验器材八、教学评价1.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2.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相对速度和相对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3.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相对运动,在不同参照系下准确观察相对运动的现象。

4.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定期测验或考试,检验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和实验演示。

教学效果比较好,学生参与积极,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但是,本节课实验器材较为特殊,甚至有些学校无法提供相应的器材,为后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需要及时处理。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5.4运动的相对性教案与反思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5.4运动的相对性教案与反思

教案与反思:苏科版八年级物理 5.4运动的相对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章节为5.4运动的相对性。

具体内容包括:1. 运动和静止的概念: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参照物的选择。

2. 相对性原理:介绍牛顿的相对性原理,即在惯性参照系中,物理定律的形式不变。

3. 速度的相对性:解释速度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速度是相对的,取决于观察者的运动状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并能运用相对性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2. 让学生掌握速度的相对性,并能运用速度的概念解决简单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的相对性。

2. 教学重点:理解相对性原理,掌握速度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乘坐公交车的人看路边的树木,引出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并提出问题:“运动和静止到底哪个是真实的?”2. 新课讲解:讲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通过PPT展示实例和图示,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参照物的选择。

接着介绍相对性原理,解释在惯性参照系中,物理定律的形式不变。

讲解速度的相对性,让学生理解速度是相对的,取决于观察者的运动状态。

3. 例题讲解:挑选一些与运动和静止、速度相关的例题,如两个人在相对运动中的速度问题,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运动和静止、速度的概念,并学会运用相对性原理分析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运动和静止、速度的概念。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 相对性原理3. 速度的相对性七、作业设计1.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并举例说明。

2. 根据相对性原理,分析一个实际问题。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4运动的相对性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4运动的相对性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5.4 运动的相对性一、教学内容1. 相对性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相对性,以及相对性的基本原理。

2. 运动的相对性:让学生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并学会通过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 相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相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相对性的概念,掌握相对性的基本原理。

2. 让学生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学会通过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相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相对性的理解,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教学重点:相对性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课本、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判断它们的运动状态。

2. 知识讲解:通过讲解相对性的基本原理,让学生理解相对性的概念。

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 随堂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相对性的概念2. 相对性的基本原理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4. 相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相对性的概念,并给出一个实例。

3. 找一找生活中的实例,说明相对性是如何应用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对性的基本原理,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相对性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相对论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相对性的基本原理相对性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在一定的参照系下,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在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5.4节中,让学生理解相对性的基本原理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5.4运动的相对性学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5.4运动的相对性学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5.4 运动的相对性学案一、教学内容1. 相对性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并掌握相对性原理。

2. 参照物的选择:介绍参照物的概念,让学生学会如何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 运动的相对性原理:讲解运动的相对性原理,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 运动相对性的应用:介绍运动相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工具的速度比较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掌握相对性原理。

2. 培养学生学会如何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 使学生能够运用运动的相对性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运动相对性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判断它们的运动状态。

2. 概念讲解:讲解相对性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 参照物的选择:讲解如何选择参照物,并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4. 运动相对性原理讲解:讲解运动的相对性原理,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5. 应用练习:让学生运用运动的相对性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交通工具的速度比较等。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运动的相对性2. 参照物的选择3. 运动相对性原理4. 运动相对性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并说明理由。

(1)坐在教室里的学生(2)行驶中的汽车(3)放在桌子上的书本2. 答案:(1)运动:以教室外的树木为参照物,学生与树木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2)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与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3)静止:以桌子为参照物,书本与桌子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运动的相对性。

05运动的相对性教学设计-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苏科版)

05运动的相对性教学设计-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苏科版)

05 运动的相对性教学设计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教学设计(苏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运动的相对性”。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 理解参照物的概念;3. 掌握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运用参照物的概念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2. 通过实验和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 参照物的选择。

难点:1. 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 运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如小车、木板、木块等)。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两个人在相对于彼此静止的情况下观察一辆行驶的汽车,引发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思考。

2. 新课讲解:(1)介绍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概念,解释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标准。

(2)讲解参照物的选择,强调参照物的重要性。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乘坐公交车时,乘客相对于公交车是静止的,但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4. 实验验证:安排一个简单的实验,如小车滑块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 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2. 静止:物体位置不发生变化3. 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标准4.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参照物的选择。

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1)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必须选择一个参照物。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发生改变。

()2. 选择题:A. 太阳B. 地球C. 空气D. 树木(2)一个人站在火车上,以火车为参照物,他是()A. 运动的B. 静止的C. 既运动又静止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实验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参照物的选择。

初中物理上册《运动的相对性》教案

初中物理上册《运动的相对性》教案

初中物理上册《运动的相对性》教案初中物理上册《运动的相对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停运动着的世界中,能举例说明常见的运动规律。

2.过程与方法了解人们描述运动的不同方式,举出学、绘画等作品中描述运动的例子。

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能举例说明物体的动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如何用科学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能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好奇心与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物体的动能。

2.难点:选择不同的物体为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问:在本的引言“早发白帝城”一诗中,诗人说明了轻舟是—的。

在生活中,我们还看到哪些物体是运动的?教师展示图片,并用电脑播放火箭发射升空的片断,说明自然界从微观到宏观世界,一切物体都处于运动之中。

(二)新课讲授1.自然界从微观到宏观世界,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

2.运动与静止(1)分析课本图1-33,讨论男孩与女孩的判断谁是谁非。

(2)参照物:用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照物。

(3)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4)静止: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

(5)分析课本图5-38,完成填空:以地板为参照物,运动员是运动的,因为运动员相对于地板(起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墙是静止的,因为墙相对于地板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三)运动的相对性1.分析晋朝葛洪在《抱朴子》中的哲学思想(课本图5-39“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完成填空:认为云朵向西运动,是以月亮为参照物;认为月亮向东运动,是以游云为参照物。

2.运动的相对性:由于参照物选取的不同,对于同一个物体,有时我们说它是运动的,有时我们又说它是静止的,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做运动的相对性。

3.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分析:一乘客坐在一辆行驶的汽车上,他看到路边的树木在向后退,则他是以为参照物;若以树木为参照物,则他是的;若以为参照物,则他是静止的;若旁边还有另一辆汽车与该汽车并排同向行驶,并且速度与它相同,则另一辆汽车为参照物,则该汽车是的。

《第五章四、运动的相对性》学历案-初中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四、运动的相对性》学历案-初中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运动的相对性》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是“运动的相对性”,是初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运动是相对的这一基本物理概念,掌握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运动相对性的基本概念,理解参考系的选择对运动状态判断的影响,能够用语言描述和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学会用实验验证理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运动相对性原理,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科学精神,理解运动是相对的哲学思想。

三、评价任务1. 评价学生对运动相对性概念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评价。

2. 评价学生实验操作能力,通过观察学生实验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3. 评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测试进行评价。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的相对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理解运动相对性的概念和判断方法,强调参考系的选择对运动状态判断的影响。

3.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交流彼此的看法和发现,加深对运动相对性的理解。

5.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调重点和难点,加深学生对运动相对性的理解。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测试的方式,检测学生对运动相对性概念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物理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应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课状态、参与度、实验操作等方面,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

2. 教师反思:教师应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氛围的营造等方面,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上册《运动的相对性》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停运动着的世界中,能举例说明常见的运动规律。

过程与方法
了解人们描述运动的不同方式,举出文学、绘画等作品中描述运动的例子。

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能举例说明物体的动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如何用科学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能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好奇心与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物体的动能。

难点:选择不同的物体为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

三、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问:在本章的引言“早发白帝城”一诗中,诗人说明了轻舟是__的。

在生活中,我们还看到哪些物体是运动的?
教师展示图片,并用电脑播放火箭发射升空的片断,说明自然界从微观到宏观世界,一切物体都处于运动之中。

新课讲授
自然界从微观到宏观世界,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

运动与静止
分析课本图1-33,讨论男孩与女孩的判断谁是谁非。

参照物: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照物。

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静止: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

分析课本图5-38,完成填空:以地板为参照物,运动员是运动的,因为运动员相对于地板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墙是静止的,因为墙相对于地板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运动的相对性
分析晋朝葛洪在《抱朴子》中的哲学思想,完成填空:认为云朵向西运动,是以月亮为参照物;认为月亮向东运动,是以游云为参照物。

运动的相对性:由于参照物选取的不同,对于同一个物体,有时我们说它是运动的,有时我们又说它是静止的,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做运动的相对性。

例题分析:一乘客坐在一辆行驶的汽车上,他看到路边的树木在向后退,则他是以__为参照物;若以树木为参照物,则他是__的;若以__为参照物,则他是静止的;若旁边还有另一辆汽车与该汽车并排同向行驶,并且速度与它相同,则另一辆汽车为参照物,则该汽车是__的。

说明:
一个物体被选作参照物后,我们就认为它是静止的。

参照物既可以选择静止的物体,也可选择运动的物体。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可能不同,但也有可能相同。

通常情况下,我们说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是以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的。

运动的相对性在生产、科研和军事上的应用
教师:阅读课本P123“生活、物理、社会”
小结作业
小结:
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如流水、风。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总结:运动与静止;运动的相对性;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

作业:
歌词“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这是以__为
参照物。

长年累月1984年发射的颗地球同步卫星以来,已陆续发射了多颗这类卫星。

这类卫星相对于__是静止的,相对于__是运动的,它绕地球转动一些周约__h。

“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郑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__的物理知识所致。

一首歌中唱道“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后两句中物体运动的参照物分别指__和__。

如图所示,我国自己研制了“黑豹”轰炸机,它可以在空中执行加油的任务。

若“黑豹”轰炸机与大型加油机在空中以同样速度向同一方向水平飞行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以高山为参照物,轻舟是__的;以轻舟为参照物,船篷是__的。

四、板书设计
五、反思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如何用科学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能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重在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好奇心与探究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