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龙坪侗寨:红军救火 赢得少数民族群众

合集下载

南宁抗日烽火--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南宁抗日烽火--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一场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中,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众志成城的力量,经过八年浴血奋战,打败了凶残的日本侵略军,赢得了完全彻底的胜利,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南宁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

1929年,中共广西省委、特委机关设在南宁。

在这里,党中央代表邓小平同志亲自指导召开了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邓小平、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了威震南疆的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和苏维埃红色政权。

抗日战争前后,中共广西省工委又设在南宁,各族人民在“中共南宁市工委”的领导下,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我87岁。

抗日战争时期,我在山西省平定县担任村和小区儿童团长、青年小区委员(半脱产)、小学教师,1943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3月南下湖南,1950年调入广西工作。

南宁是我的第二故乡,近来搞调研,深思考、反复改,写下这篇文章,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一、中国军队阻击战,邕江河里葬日寇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是我国近代史上最凶残、最野蛮、时间最长的战事,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最大。

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悍然发动政变,侵占我国东北三省,炮制伪满洲国。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军侵华战争全面爆发。

我国各族人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团结一致,武装奋战。

1939年11月,侵华日军为切断广西到越南的桂越公路国际补给交通线,调集以第五师团、台湾混成旅为主,配合海军第五舰队、海军陆战队、海军第三联合航空队与“加贺”号航空母舰共约4万人,舰艇70余艘、飞机100余架,在日军第二十一集团军司令官安藤利吉中将的指挥下,于当月13日从海南岛三亚港出发,14日佯攻北海,15日到达钦州湾,向企沙、龙门海岸打炮200多发,我守军两团被日军攻破撤退到十万大山。

两度寻访“红军村”

两度寻访“红军村”

两度寻访“红军村”文、图/陈谊军桂平市麻垌镇是广西著名的“荔枝之乡”,车子还没有驶进街圩,就能看到漫山遍野的荔枝树了。

我到该镇寻访“红军村”陈杨村的时候,正是荔枝红时。

饱满而红润的荔枝挂满了枝头,沉甸甸地往地面压去。

在这里,无须爬上树,只需伸一伸手就可以摘到果子。

随手一摘,就能够摘得一大捧,而且一枚枚荔枝又大又圆。

轻轻剥开薄薄的果皮,白嫩滑爽、肉厚核小,甜润的味道令人口齿生香,甜到心坎中去。

. All Rights Reserved.月考入第二届黄埔陆军军官学10在微信中,我收到这样一段话:我是(桂平市麻垌镇)全安村桂兰冲的陈高,陈文估计是我叔公,他参加百色起义就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后辈都认为他牺牲了,没有特意去调查。

在相关资料及与陈高的语音对话中,我大概知道了红七军战士陈文的基本情况:陈文是全安桂兰冲人,整个全安村就他一个人参加红军。

去参加红七军那天,适逢村里兄弟陈蔚岩结婚,陈文为他写好对联后,那天晚上就出去和陈村陈健柏等人集合,连妻子也没有告知。

据老一辈人回忆,陈村参加红七军队伍回来的人说,在一次战斗中还看到陈文。

但是,在百色战斗后就不知所终了,是打散了还是牺牲了,不得而知。

所以,家人都以为陈文在百色战斗中牺牲了,就不再去调查。

直到1989年,曾读黄埔军校的叔公陈春松从外地回来再次提及此事。

陈高等人又问了当时村里的老人,大家都只知道陈文干革命去了,全村就他一个人去。

当时,陈春松还到麻垌政府询问,看有无陈文叔公的资料,当时回答说,由于年代久远,所有档案查找十分困难。

陈高说,春松叔公从遥远的外地回来过三次,每次都特别叮嘱要多留意收集有关信息。

2021年9月22日,我再到桂平市麻垌镇陈杨村走访红七军先辈的故事。

这次,陈欣德老专家也专程从南宁赶来,一同而来的还有党史研究专家苏民江。

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把陈杨村这个“红军村”的历史挖掘出来,把革命精神世代弘扬。

当天,陈欣德老专家、党史研究专家苏民江和我以及麻垌镇退役军人服务站负责人、陈杨村部分村民群众代表召开座谈会。

红色广西专题讲解

红色广西专题讲解

红色广西专题讲解一、红色广西的概况1. 广西呀,那可是一片充满热血与传奇色彩的土地。

在历史的长河中,广西有着独特的红色印记。

广西人民自古以来就有着坚韧不拔的性格,这种性格在红色革命时期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

2. 广西的地理位置很特殊,它地处祖国的南部边疆,在革命年代,这样的地理位置既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又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这里山清水秀,但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每一寸土地都见证了英勇的抗争。

二、红色广西的英雄事迹1. 就说韦拔群吧,他可是广西红色革命的一位了不起的英雄。

他出生在广西东兰县,那是一个充满民族风情的地方。

韦拔群一心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他放弃了自己原本优渥的生活条件,深入到群众当中。

他领导当地人民进行土地革命,让贫苦大众看到了希望。

他组织农民自卫军,与反动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

在战斗中,他总是身先士卒,不怕牺牲。

他的英勇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广西人。

2. 还有红七军,这是一支在广西大地上诞生的英雄部队。

红七军的战士们大多都是广西的热血青年。

他们穿着简陋的军装,拿着并不先进的武器,但是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

他们在邓小平、张云逸等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战斗。

从广西出发,转战千里,在战斗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顽强的意志。

三、红色广西的精神传承1. 红色广西的精神在今天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广西的很多地方都保留着红色革命遗址,这些遗址就像是一本本生动的教科书。

比如说东兰县的革命纪念馆,里面陈列着大量的革命文物,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着感人的故事。

当人们走进纪念馆,就仿佛走进了那个充满激情与热血的年代。

2. 现在的广西人也在传承着红色精神。

在面对各种困难的时候,比如自然灾害或者经济发展的挑战时,广西人民就会发扬红色革命时期的那种坚韧、勇敢、团结的精神。

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

这种精神也体现在广西的文化中,在广西的歌曲、舞蹈、民间故事等艺术形式中,都能找到红色精神的影子。

四、红色广西的意义1. 红色广西对于整个中国的革命历史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红军长征在毕节苗族地区的活动及影响

红军长征在毕节苗族地区的活动及影响

贵州西北部的毕节市,是红军长征经过的革命圣地。

毕节苗族,是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一个古老而历史悲壮的少数民族。

由于受到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剥削,从咸同时期陶新春起义开始,毕节苗族人民为了获得自由和解放,不断起来反抗和斗争,这些斗争都因为历史原因而失败。

苗族人民在黑暗中寻找光明,1935年红军长征经过毕节,在毕节2.68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留下永恒的足迹和播下革命的火种,在苗族地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研究和探讨红军长征经过毕节苗族地区的活动和影响,对推动毕节苗族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苗族地区成主战场红军到达毕节,在毕节活动期间开展过几次著名的战斗,其中有些战斗是在苗族居住区域进行的。

从战斗发生时间先后来看,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在苗族地区的战斗主要有大方县将军山阻击战、大方县猫场战斗、赫章县以则河伏击战等。

(一)将军山阻击战:苗寨成后方1935年2月18日,国民党万耀煌部突破红十八师黄河、沙坝(大方南郊)防线,占领了大定县城,准备取道将军山进攻毕节。

2月19日,在将军山脚的七家田,红六军团长肖克指挥七家田伏击战,消灭了国民党部队万耀煌纵队的先锋尖兵营,毙敌100多人,俘300多人,缴获轻机枪9挺,步枪300多支。

随后,新开苗寨苗族自然领袖杨义沙组织了20余人的救护队承担红军在七家田(将军山)战役中负伤的47名伤员的治疗、养伤、食宿和保护任务。

史称将军山阻击战。

(二)猫场战斗:撤离过苗寨1935年4月15日红九军团由坡脚经庙山、七家桥、白纸田、松林半坡进驻猫场。

4月16日,在大定县猫场遭遇黔军刘鹤鸣部与地主武装的袭击。

经过十来个小时的激战,才打退敌人的进攻,因地形不熟、地势不利,红军伤亡400多人。

红九军团经梯子岩战役后撤离手扒岩,受到枪杆岩苗寨苗族群众的热情接待。

史称猫场战斗。

(三)以则河伏击战:苗寨成战场1936年3月3日至5日,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六军团由赫章向妈姑挺进,3月7日,红十六师到板底,红六军团部队到云南省奎香。

广西红色传奇观后感

广西红色传奇观后感

广西红色传奇观后感前言近日,我有幸参观了广西的一个红色传奇景点,并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和启发。

在这里,我真切感受到了广西人民在革命年代所经历的艰辛和英勇的奋斗精神。

红色传奇之旅进入广西红色传奇景点,我仿佛穿越到了上世纪的战火年代。

第一个吸引我的是红色传奇展厅,展厅内陈列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照片。

从这些展品中,我了解到了广西曾经发生的一段悲壮的历史:红军长征途中的艰辛,广西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抵抗,以及土地革命时期广西群众的自发组织和积极参与。

在展厅外面,我参观了革命烈士陵园。

这里有着数百位为了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烈士的墓碑,每一个墓碑都代表着一段英雄的故事。

站在烈士墓前,我默默地祈祷并敬献了一束鲜花,向这些英雄表示崇高的敬意。

随后,我跟随导游参观了红军长征纪念馆。

馆内展示了红军长征的历程和艰苦的山山水水,更有一些红军所使用的简陋装备和生活用品。

通过这些展示,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红军长征的艰难和决心。

他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最终胜利地完成了远征的壮举。

广西精神的秘密在参观过程中,我不禁思考广西发生如此红色传奇的原因。

广西之所以能孕育出众多的红色传奇,我认为首先是因为广西人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奋斗精神。

无论是在抗日战争期间还是在土地革命时期,广西人民始终坚守着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仰,勇敢地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其次,广西地理环境的特殊性也为红色传奇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广西地处边疆地区,自然条件艰苦,但这也意味着广西是革命的前线,是革命军队的基地。

广西的山河成了红军长征的必经之地,也是广西人民与革命斗争密切联系的见证。

最后,广西人民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广西红色传奇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西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山水诗情和壮族歌舞文化。

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培养了广西人民坚毅、勇敢、乐观向上的性格,使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

感悟与反思参观广西红色传奇景点,让我深感广西人民的艰苦奋斗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他们为了理想和信仰,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艰辛的道路,不畏艰难和牺牲。

广西红色经典故事3一5分钟

广西红色经典故事3一5分钟

广西红色经典故事3一5分钟
广西xx地,我军在革命战争时期,能够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就是严格遵循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原则,用严明的纪律,赢得了广大人民众的支持和拥护,同时也确保了部队的令行禁止与战斗力的不断增强,由此才取得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带领国人民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

与人相似,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生理基因,而红色基因作为一种外在的文化基因,这种基因不同于人身体内部通过生命遗传来的基因。

这种红色基因的传承,相比生命基因来说,不是自然而然轻而易举就得来的。

在军队中传承红色基因,需要化落实到军队中的每个人身上,对每位军人进行红色基因的教育与培养。

由此看来,在军队中传承红色基因,自然就需要更的难度。

如果我们不刻意维持或者说有意培养,那么这种基因就可能逐渐损蚀甚至从我们的人民军队中剥离开去。

而今,军队内部出现的一些腐败堕落分子相继落马,这除了相关监管不力、制度约束不够之外,也折射出了在军队内部承红色基因的必要性。

而国际政治形势的纷繁复杂,国际政治局限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国外社会思潮的不断涌入,这是军队承红色基因的外在要件。

以此来看,我们当前军队必须要加强红色基因的传承。

通过提高军队每位士兵的拒腐防变能力,才让军队内部的每-位领导干部以严格的红色基因净化自身思想基因,提
高自身对于侵蚀的抗拒力,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时代在发展,出色的红色文化基因却不会变。

只有加强对于军队红色基因的培育传承,才能让我军的战斗力不断增❽时拉近军民之间的鱼水关系,最终有利于建设一支新时期能打赢、不变质的军事队伍,而这既是维护我国社会稳定和平辅助要求,也是军队更好服务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

广西红色景点介绍 -回复

广西红色景点介绍 -回复

广西红色景点介绍-回复广西是中国一座美丽的自治区,拥有众多的红色景点,这些景点见证了中国共产的艰苦奋斗和伟大胜利。

本文将一步一步地为大家介绍广西的红色景点。

首先,我将带领大家来到广西的第一个红色景点——广西革命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位于广西首府南宁市,展览面积达6000平方米。

馆内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实物,通过图片、文献、视频等形式生动地展示了广西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中的英勇抗争和壮烈牺牲。

馆内有许多展厅,每个展厅都有不同的主题和故事。

参观者可以了解到广西人民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接下来,我们来到第二个红色景点——百色起义纪念馆。

这座纪念馆位于广西百色市,是为了纪念广西壮族百色起义而建立的。

百色起义是1929年中国工农红军在广西筹备并发动的一次重要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在广西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纪念馆以数字化展示为主,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起义的经过和背后的故事。

馆内还有许多现场复原的场景和遗物,使参观者仿佛穿越到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

第三个红色景点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南宁市,是一座综合性的博物馆,展示了广西的历史和文化。

在其中一个展厅,名为“广西的红色传统”,展示了广西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展览以文字、图片和实物的形式,生动地展示了广西人民为革命事业付出的努力和牺牲,让参观者了解广西的红色历史。

我们接下来来到第四个红色景点——陈列着广西革命历史的广西大学历史红楼。

这座历史红楼位于广西大学校园内,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建于上世纪20年代。

这座红楼曾经是广西省财政厅,也是中共广西区委机关所在地。

今天,这座建筑成为了广西革命历史的陈列馆,展出了广西在革命年代的历史照片、文物和实物。

参观者可以通过这些珍贵的展品了解广西在中国革命战争中的重要角色。

最后,我们来到广西的最后一个红色景点——龙胜红军城。

这座红军城位于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是中国共产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选定的首批红色旅游风景名胜区之一。

《红色广西》读后感

《红色广西》读后感

《红色广西》读后感读完这本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那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一个个英勇无畏的人物,就像电影画面一般在我脑海中不断闪现。

书中所描绘的广西的红色历史,让我对这片土地有了全新的认识。

广西,不再仅仅是我印象中那个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地方,它更是一片充满热血与激情的红色土地。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书中提到的韦拔群的故事。

韦拔群出生于广西东兰县一个壮族家庭。

他从小就目睹了家乡人民被剥削和压迫的悲惨景象,心中早早埋下了反抗的种子。

长大成人后,他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组织农民运动,为穷苦百姓争取权益。

韦拔群在家乡东兰县,发动了一场又一场的农民起义。

他深入农村,与农民们同吃同住,了解他们的疾苦。

他没有什么高大上的口号,就是用最朴实的话语,告诉大家要团结起来,反抗那些不公平的压迫。

我仿佛能看到他在田间地头,跟农民们围坐在一起,认真地倾听着大家的抱怨和诉求,那坚定的眼神中透露出一定要为大家讨回公道的决心。

为了宣传革命思想,韦拔群不辞辛劳,走村串户。

有时候,一天要走上几十里路,脚底都磨出了水泡。

但他从不叫苦叫累,总是充满激情地向人们讲述着未来的美好愿景。

他的话语简单易懂,却又充满力量,让那些一辈子没出过村子的农民们,也明白了自己为什么穷,明白了要怎样才能改变命运。

在战斗中,韦拔群更是英勇无畏。

面对敌人的围剿,他毫不退缩,总是冲在最前面。

有一次,敌人的兵力数倍于他们,武器装备也精良得多。

但韦拔群没有丝毫的畏惧,他沉着冷静地指挥着队伍,利用地形与敌人周旋。

战斗打得异常激烈,子弹在耳边呼啸,炮弹在身边爆炸。

可韦拔群就像钢铁战士一般,始终屹立不倒。

最终,他们成功击退了敌人,保卫了根据地。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韦拔群最终被叛徒出卖,英勇牺牲。

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广西这片土地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广西人民。

除了韦拔群,还有很多像他一样的革命先烈,为了广西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

他们的故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今天我们所享受的和平与繁荣,是多么来之不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龙坪侗寨:红军救火赢得少数民族群众
作者:罗文义杨小应
来源:《新湘评论·上半月》2016年第09期
6月28日,我们怀着朝圣般的心情,来到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乡龙坪侗寨。

这个侗家寨子,有一段光照千秋的历史,红军长征时,中央红军主力曾在此驻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曾在此住宿。

寨子有一座修建于清代嘉庆年间的侗族鼓楼,这座鼓楼见证了周恩来指挥红军救火保侗寨的千古佳话。

“周总理就是站在这里指挥救火。

”指着房子后面的山坡,侗族老人杨光然说。

当年,周恩来曾在他家留宿。

他回忆起往事说,受国民党反动宣传影响,红军刚到侗寨时,侗族群众还很害怕,不少人躲到了山里。

一天深夜,寨子里的木楼突然起火,大半个侗寨很快变成一片火海。

周恩来亲自指挥红军战士救火,在红军战士的奋勇抢救下,大火很快扑灭,救下了鼓楼和大片民房。

火灾并非天纵。

原来,红军进入桂北少数民族地区后,国民党反动军阀派遣特务混入红军宿营的村寨,并四处纵火烧粮,散布“红军放火”的谣言。

“红军既用实际行动帮助侗族群众消除戒心,也注意帮助侗族群众了解真相。

”龙胜各族自治县党史办原主任粟新民介绍,红军在扑灭大火的同时,也抓获了几名纵火的国民党特务。

第二天,红军在寨上的一家祠堂召开群众大会,公审纵火特务,揭露敌特卑劣行径,宣传红军的民族政策,并发放救济款接济受损失的群众。

从这些行动中,侗族群众了解了红军,积极为红军当向导、做挑夫,许多青壮年加入了红军,为红军顺利进入通道发挥了很大作用。

侗族群众还把这座寨子里最好的鼓楼——“杨氏鼓楼”改名为“红军楼”,将审判国民党特务的祠堂改名“审敌堂”,以纪念这段历史。

像当初进入龙坪侗寨一样,后来红军长征经过十几个省区的少数民族居住区,始终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与少数民族群众休戚与共,以此推动我们党“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的民族政策进一步发展。

长期在中国考察研究的澳大利亚学者尼古拉斯·泰普,曾赞叹我们党的民族政策:“值得世界上许多国家借鉴。


站在“红军楼”前,鼓楼的木柱上依稀可见当年焚烧的痕迹。

这些痕迹,就像今天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带给中华民族的伤害。

但不管受到什么伤害,我们党始终
弘扬红军传统,把民族关系建立在实在利益、切身感受和共同未来之上,以民族大团结推动“中国号”巨轮破浪前行。

80年过去了,当年参加长征的红军老人,在世的已经越来越少。

但红军在龙坪侗寨留下的故事,经岁月风雨历久弥新,昭示着一个永恒的真理——“我国各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