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考试大学语文

合集下载

西电网院入学考试大学语文

西电网院入学考试大学语文

西电网院入学考试大学语文第一篇:西电网院入学考试大学语文【大学语文】入学考试模拟试题一1、单项选择题(1)、《拣麦穗》的作者是()A.张洁B.巴金C.沈从文D.史铁生答案: A(2)、《毛颖传》的作者是()A.司马迁 B.韩愈 C.柳宗元 D.张岱答案: B(3)、《统筹方法平话引子》的作者是()A.钱学森 B.竺可桢 C.华罗庚 D.茅以升答案: C(4)、《我与地坛》的作者是()A.史铁生 B.巴金 C.沈从文 D.张洁答案: A(5)、《望海潮江南形胜》的作者是()A.李煜B.柳永C.苏轼D.李清照答案:B(6)、《归园田居》的作者是()A.无名氏B.陶渊明C.王昌龄D.张若虚答案:B(7)、《乌衣巷》的作者是()A.孟郊B.刘禹锡C.白居易D.杜牧答案:B(8)、《游子吟》的作者是()A.孟郊 B.刘禹锡 C.白居易 D.杜牧答案: A(9)、《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作者是()A.李煜 B.柳永 C.苏轼 D.李清照答案: A(10)、《朋党论》的作者是()A.王安石 B.苏轼 C.欧阳修D.韩愈答案: C(11)、《夜雨寄北》的作者是()A.李商隐B.刘禹锡C.白居易D.杜牧答案: A(1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作者是()A.李煜 B.柳永 C.苏轼 D.辛弃疾答案: D(13)、《秋夜》的作者是()A.胡适 B.巴金 C.沈从文 D.老舍答案:B(14)、《春江花月夜》的作者是()A.无名氏B.陶渊明C.王昌龄D.张若虚答案: D(15)、《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是()A.李煜 B.柳永 C.苏轼 D.李清照答案: C(16)、《迢迢牵牛星》的体裁是()A.五言古诗B.七言古诗C.五言律诗 D.七言绝句答案: A(17)、《茶馆》的作者是()A.胡适 B.巴金 C.沈从文 D.老舍答案:D(18)、《咬文嚼字》一文属于()A.杂文B.文艺专论C.社论D.文艺评论答案: B(19)、《论气节》一文对什么人提出一种新的气节观()A.少年人 B.青年人 C.中年人 D.老年人答案: B(20)、与韩愈齐名,并称“韩柳”的是()A.司马迁B.方苞C.柳宗元 D.张岱答案: C(21)、《送元二使安西》的体裁是()A.五言古诗B.七言古诗C.五言律诗 D.七言绝句答案: D(22)、《送元二使安西》的题材是()A.思妇诗B.田园诗C.五言律诗D.七言绝句答案: C(3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文所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C.边塞诗 D.送别诗答案: D(23)、《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是一篇()A.杂文 B.演讲稿 C.文艺评论 D.文艺专论答案: C(24)、哪一部作品不属于《激流三部曲》()A.家 B.春 C.雨 D.秋答案: C(25)、《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叙述人称是()A.第二人称B.第一人称 C.第三人称D.第一、三人称答案:C(26)、《发扬伟大的创业精神》一文所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A.对比法B.完全归纳法C.不完全归纳法D.演绎法答案: B(27)、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A.史记B.汉书C.左传D.战国策答案:A(28)、《散文创作谈》主要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 B.排比 C.拟人 D.夸张答案:A(29)、高士其是现当代著名的()A.核物理学家B.物理学家C.科普作家 D.化学家答案: C(30)、王蒙是当代著名的()A.散文家 B.戏曲家 C.诗人 D.小说家答案: D(31)、《狱中杂记》的叙述人称是()A.第二人称 B.第一人称 C.第三人称D.第一、三人称答案:B(32)、《赋得古原草送别》的体裁是()A.五言古诗 B.七言古诗()A.类比法B.归纳法C.演绎法D.对比法答案: D(34)、竺可桢是现代著名的()A.核物理学家B.地理学家C.数学家 D.化学家答案: B(35)、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的作者是()A.余秋雨B.张洁C.史铁生 D.宗璞答案: B(36)、属于追悼性写人散文的是()A.《秋夜》B.《追悼志摩》C.《拣麦穗》D.《箱子岩》答案: B(37)、《白丝翎羽丹砂顶》的结构是()A.总___分___总B.总___分 C.分___总 D.并列答案: C(38)、谁号“青莲居士”()A.王维 B.李白 C.白居易 D.苏轼答案:B(39)、属于豪放词的代表词人是()A.柳永 B.李煜 C.李清照 D.辛弃疾答案: D(40)、李白号()A.青莲居士 B.香山居士 C.东坡居士 D.稼轩答案:A(4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A.《游子吟》B.《送元二使安西》C.《江南春》D.《赋得古原草送别》答案: A(4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出自()A.《乌衣巷》B.《送元二使安西》C.《江南春》D.《赋得古原草送别》答案: A(43)、《哭小弟》是一篇()A.记事散文 B.写人散文 C.人物传记D.寓言性的传记文答案: B(44)、杜牧生活的朝代是()A.初唐 B.晚唐 C.盛唐 D.中唐答案: B(45)、议论文是以什么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A.议论 B.叙述 C.说明 D.抒情答案: A(46)、王维字()A.摩诘 B.太白 C.子美 D.乐天答案: A(47)、陆游号()单项选择题(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作者是()A.钱学森B.竺可桢C.华罗庚D.茅以升答案: B(2)、《出塞》的作者是()A.无名氏B.陶渊明C.王昌龄D.张若虚答案: C(3)、《赋得古原草送别》的作者是()A.孟郊B.刘禹锡C.白居易D.杜牧答案: C(4)、《我们肚子里的食客》的作者是()A.叶圣陶B.贾祖璋C.杨宪益D.高士其答案: D(5)、《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的作者是()A.李煜B.柳永C.苏轼D.李清照答案: D(6)、《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A.王维B.李白C.杜甫D.张继答案: AA.青莲居士B.放翁C.东坡居士D.稼轩答案: B(48)、辛弃疾号()A.青莲居士 B.香山居士 C.东坡居士 D.稼轩答案: D(49)、《散文创作谈》把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四种文学形式比喻成()A.丰碑 B.王座 C.高山 D.河流答案: D(50)、郭沫若发起组织的文学社团是()A.文学研究会B.创造社C.太阳社D.未名社答案: B【大学语文】入学考试模拟试题二(7)、《答司马谏议书》的作者是()A.王安石B.欧阳修C.苏轼D.魏征答案: A(8)、《追悼志摩》的作者是()A.胡适B.巴金C.沈从文D.老舍答案: A(9)、《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A.胡适B.巴金C.沈从文D.老舍答案: D(10)、《桥的运动》的作者是()A.钱学森B.竺可桢D.茅以升答案: D(11)、《柳敬亭说书》的作者是()A.司马迁B.韩愈C.柳宗元D.张岱答案: D(1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拟人C.夸张D.拟物答案: A(13)、《骆驼祥子》的作者是()A.胡适B.巴金C.沈从文D.老舍答案: D(14)、《登金陵凤凰台》的体裁是()A.五言古诗B.七言古诗C.七言律诗D.七言绝句答案: C(15)、《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文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设问B.比喻D.拟人答案: A(16)、《春江花月夜》的体裁是()A.五言古诗B.七言古诗C.五言律诗D.七言绝句答案: B(17)、《乌衣巷》的体裁是()A.五言古诗B.七言古诗C.五言律诗D.七言绝句答案: D(18)、《谏太宗十思疏》是一篇()A.语录B.奏疏C.书信D.表答案: B(19)、《湘行散记》的作者是()A.胡适B.巴金C.沈从文D.老舍答案: C(20)、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A.司马迁B.方苞C.柳宗元答案: C(21)、《拣麦穗》的叙述人称是()A.第二人称B.第一人称C.第三人称D.第一、三人称答案: B(22)、叶圣陶是当代著名的()A.核物理学家B.物理学家C.教育家D.化学家答案: C(23)、属于当代著名女作家的是()A.余秋雨B.史铁生C.王蒙D.宗璞答案: D(24)、诗集《女神》的作者是()A.成仿吾B.艾青C.臧克家D.郭沫若答案: D(25)、《背影》是谁的散文集()A.巴金B.郁达夫C.冰心D.朱自清答案: D(26)、“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拟人C.夸张D.拟物答案: A(27)、属于“唐宋散文八大家”的是()A.王维B.李白C.王安石D.陆游答案: C(28)、《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排比C.夸张D.拟人答案: A(29)、《自学成才要有文史知识》一文认为怎样才算成才()A.成了研究生B.成了科学家C.在本职工作做出贡献D.成了工程师答案: C(30)、《北京的春节》是一篇()A.记事散文B.写人散文C.人物传记D.寓言性的传记文答案: A(31)、柳永生活的时代是()A.盛唐B.中唐C.北宋D.南宋答案: C(3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出自()A.《枫桥夜泊》B.《送元二使安西》C.《江南春》D.《书愤》答案: D(33)、属于盛唐诗人的是()A.陶渊明B.王维C.白居易D.杜牧答案: B(34)、谁被称为“诗仙”()A.王维C.分___总B李白D.并列C.白居易答案: BD.陆游(43)、谁号“放翁”()答案: BA.王维(35)、《随想录》的作者是()B.陆游C.白居易B.巴金D.苏轼C.沈从文答案: BD.老舍(44)、《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作者是()答案: BA.司马迁(36)、属于中唐诗人的是()B.韩愈A.陶渊明C.柳宗元B.张继D.张岱C.白居易答案: AD.李商隐(45)、《登金陵凤凰台》的作者是()答案: CA.王维(37)、《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中,孟子批判的农家观点的代表B.李白人物是()C.杜甫A.庄子D.张继B.荀子答案: B(46)、《迢迢牵牛星》的作者是()D.许行A.无名氏答案: DB.陶渊明(38)、李煜生活的时代是()C.王昌龄A.盛唐D.张若虚B.南唐答案: AC.北宋(47)、《都江堰》的作者是()D.南宋A.余秋雨答案: BB.巴金(39)、谁倡导“新乐府运动”()C.沈从文A.王维D.老舍B杜甫答案: AC.白居易(48)、《蜀相》的作者是()D.陆游A.王维答案: CB.李白(40)、属于五代词人的是()C.杜甫A.李煜D.张继B.苏轼答案: CC.李清照(49)、《菊花》的作者是()D.辛弃疾A.叶圣陶答案: AB.贾祖璋(41)、属于山水田园诗人的是()C.杨宪益A.王维D.高士其B.高适答案: CC.李白(50)、属于“唐宋散文八大家”的是()D.杜甫A.王维答案: AB.李白(42)、《我们肚子里的食客》的结构是()C.曾巩A.总___分___总D.陆游B.总___分答案: C【大学语文】入学考试模拟试题三单项选择题C.苏轼(1)、《答司马谏议书》的作者是()D.李清照A.王安石答案: BB.欧阳修(3)、《夜雨寄北》的作者是()C.苏轼A.李商隐D.魏征B.刘禹锡答案: AC.白居易(2)、《望海潮江南形胜》的作者是()D.杜牧A.李煜答案: AB.柳永(4)、《登金陵凤凰台》的作者是()A.王维B.李白C.杜甫D.张继答案: B(5)、《江南春》的作者是()A.孟郊B.刘禹锡C.白居易答案: D(6)、《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作者是()A.李煜B.柳永C.苏轼D.李清照答案: A(7)、《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一文的作者是()A.孔子B.荀子C.孟子D.庄子答案: C(8)、《柳敬亭说书》的作者是()A.司马迁B.韩愈C.柳宗元D.张岱答案: D(9)、《枫桥夜泊》的作者是()A.王维B.李白C.杜甫D.张继答案: D(10)、《我与地坛》的作者是()A.史铁生B.巴金C.沈从文D.张洁(1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作者是()A.毛泽东B.刘少奇C.邓小平D.江泽民答案: C(12)、《乌衣巷》的作者是()A.孟郊B.刘禹锡C.白居易D.杜牧答案: B(13)、《都江堰》的作者是()A.余秋雨B.巴金C.沈从文D.老舍答案: A(14)、《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一文()A.以正面论述为主B.以驳论为主C.以寓言故事为主辅佐议论D.以陈述事实为主答案: B(15)、《春江花月夜》的作者是()A.无名氏B.陶渊明C.王昌龄D.张若虚答案: D(16)、杨宪益是现代著名的()A.核物理学家B.物理学家C.翻译家D.化学家答案: C(17)、明末清初著名散文家是()A.司马迁B.韩愈C.柳宗元D.张岱答案: D(18)、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的作者是()A.余秋雨B.张洁C.史铁生D.宗璞答案: B(19)、《蜀相》的体裁是()A.五言古诗B.七言古诗C.七言律诗D.七言绝句答案: C(20)、作品主要描写湘西地方风土人情的作家是()A.胡适B.巴金C.沈从文D.老舍答案: C(2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A.史记B.汉书C.左传D.战国策答案: A(22)、《科学的春天》是一篇()A.诗歌B.说明文C.议论文D.记叙文答案: C(23)、《乌衣巷》的体裁是()A.五言古诗B.七言古诗C.五言律诗D.七言绝句答案: D(24)、秦牧是中国当代著名的()A.美学家B.小说家C.戏剧家D.散文家答案: D(25)、《林家铺子》的作者是()A.茅盾B.巴金C.老舍D.秦牧答案: A(26)、《论气节》是一篇()A.杂文B.演讲稿C.文艺评论D.美学专论答案: B(27)、《归园田居》的题材是()A.思妇诗B.田园诗C.边塞诗D.送别诗答案: B(28)、欧阳修号()A.醉翁B.五柳先生C.香山居士D.半山答案: A(29)、《谏太宗十思疏》是一篇()A.语录B.奏疏C.书信D.表答案: B(30)、《春江花月夜》的体裁是()A.五言古诗B.七言古诗C.五言律诗D.七言绝句答案: B(31)、钱学森是当代著名的()A.核物理学家B.物理学家C.数学家D.化学家答案: A(3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拟人C.夸张D.拟物答案: A(33)、孔子的思想核心是()A.仁B.无为C.法治D.兼爱和非攻答案: A(34)、《狱中杂记》的叙述人称是()A.第二人称B.第一人称C.第三人称D.第一、三人称答案: B(35)、《背影》是谁的散文集()A.巴金B.郁达夫C.冰心D.朱自清答案: D(36)、《散文创作谈》用珠串的线来比喻散文的()A.主题B.材料C.表现手段D.结构答案: A(37)、谁字“摩诘”()A.王维B.杜甫C.李白D.白居易答案: A(38)、《长恨歌》的作者是()A.王维B杜甫C.白居易D.陆游答案: C(39)、《论语十则》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也”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拟人B.夸张C.借代D.比喻答案: D(40)、属于晚唐诗人的是()A.陶渊明B.王昌龄C.白居易答案: D(41)、《琵琶行》的作者是()A.王维B杜甫C.白居易D.陆游答案: C(4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出自()A.《枫桥夜泊》B.《送元二使安西》C.《书愤》D.《夜雨寄北》答案: C(43)、郭沫若发起组织的文学社团是()A.文学研究会B.创造社C.太阳社D.未名社答案: B(4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自()A.《枫桥夜泊》B.《送元二使安西》C.《江南春》D.《赋得古原草送别》答案: D(45)、属于山水田园诗人的是()A.王维B.高适C.李白答案: A(46)、王昌龄生活的朝代是()A.汉B.晋C.盛唐D.中唐答案: C(47)、《柳敬亭说书》是一篇()A.记事散文B.写人散文C.人物传记D.寓言性的传记文答案: B(48)、王维字()A.摩诘B.太白C.子美D.乐天答案: A(49)、《拣麦穗》是一篇()A.记事散文B.写人散文C.人物传记D.寓言性的传记文答案: A(50)、《追悼志摩》是一篇()A.记事散文B.写人散文C.人物传记D.寓言性的传记文第二篇:武汉理工大学入学考试本科大学语文答案本科大学语文答案1~5:BCBDA6~9:BDBD10.两个嫂子自私吝啬,而哥哥又和父亲一样老实木讷,家里的事作不了主,母亲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决定向两个哥哥求助的。

网络远程教育入学考试统考大学语文试题

网络远程教育入学考试统考大学语文试题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标准答案:D
3六、我国古代第一个有伟大成绩的爱国诗人是〔 〕〔2〕〔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屈原
标准答案:D
37、鲁迅小说?风波?的线索是〔 〕〔2〕〔 〕
A.张勋复辟
B.辫子事件
C.赵七爷的竹布长衫
D.九斤老太唠叨
标准答案:B
3八、?秋水?是一篇〔 〕〔2〕〔 〕
标准答案:B
6二、茅盾?香市?一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 〕〔2〕〔 〕
A.今昔对照
B.托物言志
C.借景抒情
D.先抑后扬
标准答案:A
63、?北方?选自〔 〕〔2〕〔 〕
A.诗集?北方?
B.诗集?大堰河?
C.诗集?宝石的红星?
D.诗集?向太阳?
标准答案:A
64、以下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 〕
C.载zǎi,记载,登载,千载难逢,天怒人怨
D.强qiǎng,勉强,强迫,强弩之末,强词夺理
标准答案:A
4一、以下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 〕
A.积毁消骨,百无聊赖,敝帚自珍,风驰电掣
B.豆蔻年华,感恩戴德,飞扬拔扈,惑人心
C.功成名就,觥筹交织,独辟蹊径,旁征博引
D.撼然不顾,放浪形骸,苦心孤诣,刚愎自用
A.?张中丞传后叙?
B.?种树郭橐驼传?
C.?马伶传?
D.?李将军列传?
标准答案:B
73、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三句的对仗形式是〔2〕〔 〕
A.借对
B.扇对
C.鼎足对
D.流水对
标准答案:C
74、侯方域在?马伶传?中说马伶为提高演技“乃走事昆山〞,那个地址“昆山〞所用的修辞格是〔2〕〔 〕

大学语文入学基础测试题

大学语文入学基础测试题

新生入学语文基础测试题班级: 姓名:学号: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一)看拼音填汉字bài gǔ tí1.甘()下风2.悬梁刺 ( )3.金榜( )名shēng chuān4.谈笑风( )5.( )流不息(二)将下面划横线的字注音()()()1.呱呱坠地2.戛然而止3. 刽子手()()4.粗犷5.呕心沥血(三)选择“的、地、得”填空1.紧张()工作2.静静()流过3.变化()真快4.美丽()校园5.吃()很饱二、阅读理解题(每题4分,共20分)1.城市发展似乎有规律可循,这一点驱使各城市的职能部门走马灯似的到处取经,也造成了今日城市的千城一面。

使“今日城市千城一面”的原因是:(A)城市建设互相模仿(B)城市遵照规律发展(C)中小城市向大城市学习(D)各城市职能部门观点一致2.一个人如果视同为冤家,看他人一无是处,抱着“他是伤疤,我是花”的心态,最终自己也将难有大作为。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A)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赞赏(B)我们应有一个平和的心态(C)学会欣赏别人有助于自身发展(D)欣赏和主动关心帮助别人就会得到别人的欣赏3.有一本书的作者曾访问了几百个成功者,问他们有哪件事是他们今天已经懂得,但在年轻时却留下了遗憾的事情。

在受访者的回答中,最多的一种是:“希望在年轻时就有前辈告诉我、鼓励我去追寻自己的理想和志向”。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A)成功者必有遗憾(B)年轻人应接受长者的建议(C)成功者善于从遗憾中汲取经验(D)年轻人应当有自己的理想和志向4.如果把“敬畏大自然”理解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无疑是一种正确的态度,我完全赞成。

但如果将“敬畏大自然”与以往一些人出于蒙昧的自然崇拜混为一谈,因此就认为人类在自然面前应该一味顺从、无所作为,那就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对作者的观点概括正确的是:(A)人与自然之间应当和谐共处(B)人对自然的敬畏源于原始崇拜(C)人与自然之间总有一方征服对方(D)人对自然的敬畏是种走极端的表现5.中国文化产品进出口的“贸易逆差”,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对文化产业的认同已不能适应新型工业化的要求。

大学语文入学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入学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入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怦然心动一愁莫展B. 叱咤风云风声鹤唳C. 风华正茂风声鹤戾D. 心旷神怡风声鹤唳答案:B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出自()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C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唐代诗人()A. 杜甫B. 李白C. 王维D. 孟浩然答案:D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C.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能力很强。

D. 经过老师耐心的教导,他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答案:D5.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绘的是()A. 春天的景色B. 夏天的景色C. 秋天的景色D. 冬天的景色答案:C6.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A. 《诗经》B. 《尚书》C. 《左传》D. 《史记》答案:D7.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形容的是()A. 荷花B. 梅花C. 牡丹D. 菊花答案:A8.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A. 王之涣《登鹳雀楼》B. 杜甫《望岳》C. 李白《将进酒》D.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答案:B9.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宋代诗人()A. 苏轼B. 辛弃疾C. 陆游D. 王安石答案:C10.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出自唐代诗人()A. 李白B. 杜甫C. 张继D. 王昌龄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______》。

答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______》。

答案:《静夜思》3.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______》。

答案:《无题》4.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______》。

入学测试《大学语文》模拟试题1

入学测试《大学语文》模拟试题1

入学测试《大学语文》模拟试题1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杨衒之)为《》作的注,此书既是一部地理著作,也是一部散文佳作。

2.苏轼,字(子瞻/子由),号东坡居士,四川(成都/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

3.《哈姆雷特》的作者是(英国/意大利)剧作家。

4.《忆傅雷》的作者是(钱钟书/杨绛),他/她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围城/洗澡)等。

5.雨果,法国杰出的(浪漫/现实)主义诗人、戏剧家和小说家。

代表作有《》等。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每小题3分,共15分)1.晋侯饮.赵盾酒2.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3.自非亭午..夜分,略无阙处4.茕茕孑立,形影相吊.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三、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简述《江水》一文的主要内容。

2.试简要分析柳宗元的《江雪》一诗。

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四、论述题(每小题35分,共35分)试分析《秋夜》中梦境描写的作用。

五、作文题(50分)以“难忘**”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计20分)1.郦道元,水经2.子瞻,眉山3.英国,莎士比亚4.杨绛,洗澡5.浪漫,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等)(说明: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饮:给酒喝。

动词的使动用法,即“使……饮”。

2.且:将要。

3.亭午:正中午。

4.吊:慰问。

5.老:尊敬,赡养。

三、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简述《江水》一文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郦道元的《江水》主要描写了瞿塘峡、巫峡的开凿,巫山、巫峡的地理位置,新崩滩的形成,大巫山挺拔巍峨的气势,相关的历史记载和神话传说,以及三峡两岸美丽如画的四季风光。

2.试分析柳宗元的《江雪》一诗。

参考答案:学生的分析在感悟诗中意境的同时要注意揭示出“渔翁寒江独钓”与柳宗元政治遭遇及其傲岸不屈个性间的关系,具体视学生结合诗作的分析情况酌情给分。

北大语文入学考试题及答案

北大语文入学考试题及答案

北大语文入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A. 一诺千金B. 一诺千斤C. 一诺千斤D. 一诺千金答案:D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位古代思想家之口?A. 孔子B. 孟子C. 老子D. 庄子答案:B3.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的意思是:A.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人们会自然地在树下形成小路B.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它们的果实很甜C.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它们的花很香D. 桃树和李树不言语,但它们很受人们喜爱答案:A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人品也好。

B. 他因为学习好,所以人品也好。

C. 他学习好,人品也好。

D. 他学习好,人品也好,因此他很受同学们的欢迎。

答案:C5.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苏轼答案:D6.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A. 《关雎》B. 《蒹葭》C. 《子衿》D. 《鹿鸣》答案:C7.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安石答案:C8. “水调歌头”是一首什么体裁的诗歌?A. 律诗B. 绝句C. 词D. 曲答案:C9.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王之涣B. 李白C. 杜甫D. 陆游答案:D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D.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________”。

答案:疑是地上霜12. “春眠不觉晓”的下一句是“________”。

答案:处处闻啼鸟13. “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下一句是“________”。

答案:每逢佳节倍思亲14. “海内存知己”的下一句是“________”。

大学语文入学考试复习资料(含答案)

大学语文入学考试复习资料(含答案)

兰州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入学考试复习资料(大学语文)一、单项选择题(下列答案中只有一个是准确的,请选择出来填在题中的括号里)1、( B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A.《史记》B.《诗经》C.《国语》D.《论语》2、《诗经》又叫做( B )A.《诗歌》B.《诗三百》C.《论语》D.《语言》3、“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指下列( C )艺术手法A.比B.兴C.赋D.铺陈4、“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指下列( B )艺术手法A.比B.兴C.赋D.铺陈5、《诗经》中带有诸侯国地方色彩的部分是( A )A.风B.雅C.比D. 颂6、《诗经》中的“国风”共有( C )篇A.150篇B.105篇C.160篇D.610篇7、《诗经》奠定了中国文学的( A )传统A.现实主义B.浪漫主义C.象征主义D.表现主义8、《诗经》是我国( B )的高峰A.六言诗B.四言诗C.五言诗D.七言诗9、楚辞最鲜明的特点是( B )A. 独特的国别文化色彩B. 独特的地域文化色彩C. 独特的政治文化色彩D. 独特的时代文化色彩10、《楚辞》是西汉时期的学者( A )所编A.刘向B.屈原C.宋玉D.司马迁11、屈原的一篇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抒情诗歌是( A )A.《离骚》B.《九歌》C.《九章》D.《渔父》12、屈原的一篇在楚国民间祭祀乐歌的基础上加工的一组抒情诗歌是( B )A.《离骚》B.《九歌》C.《九章》D.《渔父》13、屈原的一篇全诗向天地自然、古往今来提出了 170 多个问题诗歌是( D )A.《离骚》B.《九歌》C.《九章》D.《天问》14、宋玉的代表作是( D )A.《离骚》B.《九歌》C.《九章》D.《九辩》15、《诗经》和《楚辞》在文学史上并称( D )A.“经骚”B.“诗骚”C.“诗楚”D.“风骚”16、在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可以向往追求却永远达不到追求目标的一种意境是( C )A.爱慕情境B.敬慕情境C.企慕情境D.思慕情境17、( B )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早的一首送别诗歌A.《鲁风·燕燕》B. 《邶风·燕燕》C.《王风·燕燕》D. 《郴风·燕燕》18、“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出自于( B )A.《王风·燕燕》B.《王风·黍离》C.《卫风·黍离》D.《陈风·月出》19、《诗经·卫风·伯兮》是一首( B )A.怨妇诗B.思妇诗C.征战诗D.爱情诗20、下列作品属于征战诗的是( A )A.《小雅·采薇》B.《王风·黍离》C.《大雅·采薇》D.《陈风·月出》2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自于( C )A.《王风·燕燕》B.《王风·黍离》C.《小雅·采薇》D.《陈风·月出》22、从内容上来看,《离骚》是一篇( B )之作A.写景B.忧愤C.抒情D.送别23、( C )是记载孔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A.《诗经》B.《楚辞》C.《论语》D.《国语》24、《楚辞》奠定了中国文学的( B )传统A.现实主义B.浪漫主义C.象征主义D.表现主义25、《湘夫人》是( B )中的代表作A.《离骚》B.《九歌》C.《九章》D.《九辩》26、( A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兴办私学的人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27、在文学上提出“兴观群怨”思想的人是( C )A.荀子B.孟子C.孔子D.韩非子28、世人称( B )为“亚圣”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29、成语“祸起萧墙”出自于( B )A.《侍坐》B.《季氏将伐颛臾章》C.《许行》D.《阳货欲见孔子章》30 《论语·阳货欲见孔子章》中“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对我们的启示是( C )A.热爱自然B.珍惜友情C.珍惜时间D.珍惜金钱3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出自于( B )A.《论语·阳货》B.《论语·微子》C.《论语·季氏》D.《孟子·滕文公下》3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于( B )A.《孟子·告子下》B.《孟子·公孙丑下》C.《孟子·尽心下》D.《孟子·滕文公下》33、在文中刻画了一个“大丈夫”形象的作品( A )A.《孟子·滕文公下》B.《孟子·公孙丑下》C.《论语·季氏》D.《论语·阳货》34、下列( C )说明了“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则使人委靡死亡”的道理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B.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C.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5、《史记》的作者是( B )A.司马昭B.司马迁C.司马懿D.司马光36、“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作品是( B )A.《论语》B.《史记》C.《离骚》D.《汉书》37、《史记》是中国第一部( A )A.纪传体通史B. 纪传体断代史C.记言体通史D. 记言体断代史38、鲁迅称( C )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A.《论语》B.《离骚》C.《史记》D.《汉书》39、《汉书》的作者是( C )A.班超B.司马迁C.班固D.司马光40、《汉书》是中国第一部( B )A.纪传体通史B. 纪传体断代史C.记言体通史D. 记言体断代史41、诗仙指( A )A.李白B.杜甫C.杜牧D.李商隐42、诗圣指( B )A.李白B.杜甫C.杜牧D.李商隐43、杜甫的诗风是( B )A.飘逸洒脱B.沉郁顿挫C.豪放飘逸D.沉重顿挫44、李白的诗风是( C )A.飘逸洒脱B.沉郁顿挫C.豪放飘逸D.沉重顿挫45、《蜀相》是一首( C )A.山水诗B.田园诗C.怀古诗D.边塞诗46、诗人( B )被称为“七绝圣手”A.李白B.王昌龄C.王维D.杜甫47、《杜陵叟》是一首( C )A.七律B.五律C.新乐府诗D.古题乐府诗48、王维是( B )时期的诗人A.初唐B.盛唐C.中唐D.晚唐49、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诗派是( B )A.通俗诗派B.奇险诗派C.山水田园诗派D.边塞诗派50、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派是( A )A.通俗诗派B.奇险诗派C.山水田园诗派D.边塞诗派51、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诗派是( C )A.通俗诗派B.奇险诗派C.山水田园诗派D.边塞诗派52、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诗派是( D )A.通俗诗派B.奇险诗派C.山水田园诗派D.边塞诗派53、苏东坡评下列( C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大学入学考试题语文及答案

大学入学考试题语文及答案

大学入学考试题语文及答案大学入学考试,通常被称为高考,是许多国家选拔高等教育学生的重要方式。

以下是一份模拟的语文考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蹑手蹑脚(niè shǒu niè jiǎo)B. 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C. 咄咄逼人(duō duō bī rén)D.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答案:D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天气原因,航班被迫取消。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人品也好。

C.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值得一读。

D.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受益匪浅。

答案:C3.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有305篇。

C.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狂人日记》。

D. 李白被称为“诗圣”,杜甫被称为“诗仙”。

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_________,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

答案:举头望明月2. “_________,天涯共此时。

”出自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答案:海上生明月3. “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出自李商隐的《无题》。

答案:春蚕到死丝方尽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在秦始皇焚书以后,众多的《春秋》已被焚毁,不可能 大量保存,所以墨子不可能见到百国《春秋》。 B.墨子见过的百国《春秋》,几乎全被秦始皇烧毁了,只 剩下鲁国《春秋》,因此当时各国国史均以“春秋”命名。 C.墨子说他见过百国《春秋》,说明当时各国国史均 以“春秋”命名,而绝大多数都已被秦始皇烧毁。 D.在秦始皇焚书以前,保存了大量的鲁国《春秋》。如果 不烧这些书,墨子见到的《春秋》会有百部以上。 2.徐文认为“春秋”不是由鲁国《春秋》而得名的,不能作 为这一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 )。 A.鲁史《春秋》当时并未被奉为经典。 B.当时大国争霸,周王室无力控制诸侯。 C.当时各国国史均以“春秋”为名,并非鲁国一国。 D.鲁国当时并不是大国,而且地位衰微。
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
睐。 这首七言绝句是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二首》中的第一
首。湖阴先生是王安石罢相后隐居江宁郊外“半山园”时的朋 友杨德逢的别字。整首诗全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寄予着诗人的
情怀。
(1)第一联(一、二句)写的是杨家何处的景物?表现了
主人公怎样的品质?
答:
(2)第二联(三、四句)写的是杨家何处的景物?主要使
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 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 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注]上,指刘邦。 1.用现代汉语写出画横线部分文字的大意。
答:
2.刘邦重用韩信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
3.萧何是怎样说服刘邦拜韩信为将的? 答: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
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答:
(3)整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
5、 础知识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龌龊(chuò)
怅(chàng)然
咬文嚼(jiáo)字
B.沟壑(hè)
岱(dài)宗
既往不咎(jiū)
C.信笺(qiān)
恩赐(cì)
杳(yǎo)无音信
D.黯(ān)然
剖(pōu)析
帷幕。
B.朦朦胧胧的思想是零零碎碎不成片段的语言,清明的思想是有条
有理组织完密的语言。
C.一年一度的上海市第十二届集邮日主会场活动今天在邮电大厦举
行。
D.谁战胜了,谁就召开诸侯国会议,强迫大家公认他的“霸主”地
位。 5.填入句中横线处,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我们小时候,父母的严教使我们受益不浅。 。 A.但也由于过分封闭,过分的严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性格上的弱 点。 B.但也使我们过分封闭,带来性格上的一些弱点,这是由于过分的严 教造成的。 C.但也带来一些性格上的弱点,这是由于过分封闭,过分的严教所造 成的。 D.但也由于过分的严教,使我们过分封闭,给我们带来一些性格上的 弱点。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夏、商、周三代的名称,是由族名、国都名、王朝名三 者合一命名的。 B.“春秋”这一时代称谓始于战国,两汉时人们继承了这 一称谓。 C.“春秋”作为时代称谓是以思想活跃、百家争鸣作为历 史背景的。 D.产生于战国的“天命靡常”的观点,是“战国”时代得 名的依据。
学家
,艺术家

5.最后这段文字论述了科学、艺术、智慧、情感的相互关系,请简要
说明科学与情感、艺术与智慧的关系。
答: 。
修改下面的短文,完成以下问题
(1)情感是调节师生人际关系的精神纽带。教育内容是否被接受,
很大程度上关键取决于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师生间搭起感情的交流, 经常保持愉快和融洽和谐的气氛,互相尊重、理解、信任,教育的内容 在情感的传输带上才能顺利通行。
秣(mò)马厉兵
2.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骨鲠在喉 出奇制胜 性格粗犷 莫明其妙
B.助纣为谑 出人头地 消声匿迹 渎于职守
C.沽名钓誉 销赃灭迹 浅斟低唱 幡然悔悟
D.金榜题名 光阴荏苒 一股作气 豆蔻年华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可以用括号中的词替代而不影响原意表达的
一句是( )
信度何等已数言上[注],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 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 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 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 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 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 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 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 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 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 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 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
为“春秋”作为时代称谓,是由战国时人命名的,确立于西
汉。
春秋以前是以族名、国都名、王朝名三者合一来命名时代
的,战国人继续使用前人关于夏、商、周三代的名称,但其历
史年代学的观点略有变化,在命名新的历史时代时有了自己的
特点。一方面,自周王室东迁后,诸侯国林立,大国争霸的战
争不休,周王室已无力控制诸侯,相反却常有求于大国。显
(1)作者认为,中外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情 感共鸣,是因为它们
(答案不超过20个字,尽量使用文中现成的话) (2)文中所引用李白和苏轼的诗句,语义上既有相似之点(例如都是把酒
问天,都写了人们对月的共同感受),又有不同之处。其“不同之 处”主要在于:李白是从
的角度写的;苏轼是从 的角度写的。 (3)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除举了李白、苏轼的诗词,还举了莎士比亚的戏 剧,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论证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对读者(观众)影响 的
;二是以创作社为主的
一派,代
表作家
;三是
,代表作家

12.杂剧作家中

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13. 14.《李将军列传》一诗出自 15.《西厢记》的作者是
二、阅读现代文,回答问题。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一书。 。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说“春秋”是由鲁国国史《春秋》而
得名。徐连城在《文史哲》第三期著文提出不同看法,认
入学考试大学语文
复习题要
一、填空题:
1.《诗经》根据音乐的不同,分为


三部分。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墨家学派
的代表人物是
,法家的代表人物有
等。
3.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和荀子,其代表作品是



4.《史记》是中国第一部
。被鲁迅称之为“

。”
5.词在其产生的唐代一般被称为


6.唐诗的发展阶段分为
后者为量子力学奠定了基础。正是有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20世纪的科 技发展,如核能、原子物理、分子束、激光、X射线技术、半导体、超 导体、超级计算机等等,才得以存在。因此,科学原理应用越广泛,在 人们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也越多样化。3
科学家追求的普遍性不同于自然现象的普遍性,是人类对自然现象 的抽象和总结,适用于所有的自然现象。它的真理性植根于科学家以外 的外部世界,科学家和整个人类只是这个外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艺 术家追求的普遍性也是外在的,植根于整个人类,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界 限。科学的普遍性和艺术的普遍性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之间有着很强 的关联。4
(2)心理学研究表明:师生间健康情感的双向交流,会使老师从学 生身上感受到一个人应该如何生活、学习和工作。 1.第(1)段中有一些冗余的词语,应该删掉,它们是:
答: 2. 第(2)段中有两处词语搭配不当,找出来加以修改。
答: 3. 第(2)段中有一处语义不通顺,找出来加以改正。 答:
三、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
然,仍以族、地、王朝三名合一的年代学命名已失去意义。另
一方面,战国是个思想活跃、百家争鸣的时代,战国人发展了
春秋时已有的“天命靡常”的观点,命名当世为“战国”;又根
据西周以后诸侯国林立,各国国史均名曰《春秋》,称这段历 史时期为“春秋”。两汉时,人们继承了战国时人对春秋时代 的称谓。
至于说“春秋时代是由鲁国国史《春秋》得名”的看法, 徐文商榷说:鲁史《春秋》被拔高到经典的地位,是汉以后儒 学作为官学后的事,战国时人未必肯把它奉为经典;鲁国当时 并非大国,地位衰微;再者,在秦始皇焚书以前,众多的《春 秋》还会大量保存的,否则墨子何以会说“吾见百国《春 秋》”?可见,战国人是不会以鲁《春秋》来命名这一时代 的。 1.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每空一字)
2.从这段文意看,作者认为,科学家的劳动在哪一点上跟艺术家
的“创造”是一样的?
答:

3.这段文字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变化
B.科学原理的普遍性
C.科学发现的重要性
D.20世纪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
4.“科学的普遍性和艺术的普遍性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之间有着很
强的关联。”造成这两个“普遍性”不完全相同的根本原因是:科
阅读现代文,完成以下问题
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事物 的普遍性。
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
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情感。如李白(公元701—762年)在《把酒问 月》中写道: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而三百多年后,苏轼(公元1037—1101年)的《水调歌头》写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吟诵这些诗句的时候,它们的相似之点和不同之处同样感动着读 者。尽管李白、苏轼生活的时代和今天已经完全不同了,但这些几百年 乃至一千年前的诗在今天人们的心中仍然能够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 同样,我们现在阅读或者观赏莎士比亚的戏剧,不论是原文或译 文,也有着和几百年前英国的读者观众相似的情感共鸣。 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 越优秀。1 科学,例如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等,对自然界的现象 进行新的准确的抽象,这种抽象通常被称为自然定律。定律的阐述越简 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尽管自然现象不依赖于科学家而存 在,但对自然现象的抽象和总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这和艺术家的创造 是一样的。2 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 些应用而改变,这就是科学的普遍性。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科学上 有两个关键性的发现,他们看上去似乎有些神秘,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无 关。一个是迈克尔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另一个是普朗克在 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前者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实验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